傅沅去宁寿堂给老太太请安的时候,正好见着闵嬷嬷进来,和老太太回禀了这事儿。

老太太听了,只皱了皱眉,眼中露出几分怒意来:“闯出这么大的祸事来,后半辈子还能在庵堂里度过,可见是太后念了往日的情分,才留了她一条性命。”

“二老爷可知道了?”老太太又问道。

闵嬷嬷听了,点了点头:“老奴已经去回禀过二老爷了,二老爷开始没说话,后来才说了一句什么,只是声音太低老奴也没听清。之后二老爷叫了管家进来,交代他去办两件事。头一件是去黎氏的坟前,将这事情告诉下头的黎氏。第二件事就是叫管家拿五百两银子,亲自去太和庵打点。”

闵嬷嬷这些话说完,老太太脸色顿时就变得铁青:“这样的孽障,亏得他还想替她打点,要我说,倒不如叫她早些死在庵堂里。”

老太太丝毫都不掩饰对傅珍的厌恶,只是这般无情的话听到众人耳朵里,不免叫人觉着老太太少了几分慈悲。

不管怎么说,傅珍还年轻,一辈子在那庵堂里,虽能保全性命,可这样没有盼头的活着也是可怜至极。

老太太这话,也太过刻薄无情了些。

闵嬷嬷听了这话,只低下了头,不敢接话,这话老太太能说,她们这些下头的奴才说了,就是不顾尊卑了。

这时,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丫鬟进来回禀,说是大太太来了。

老太太听了,脸上的神色和缓了几分:“不是叫她好好回屋歇着,怎么又过来了?”

昨晚老太太昏迷了大半夜,一直是大太太在身边伺候着,早起的时候大太太的脸色很是苍白,老太太就叫她回去歇着了。

老太太的话音刚落,大太太张氏就掀起帘子从门外进来,她的脸色苍白,不过几日的工夫,整个人都消瘦了几分,叫人觉着她是在硬撑着才没倒下。

“媳妇给老太太请安。”张氏上前几步,恭敬地福了福身子。

张氏才刚扶下身子,老太太就抬了抬手,开口道:“快起来吧,不是叫你回屋歇着吗?你看你脸色这么不好,别再闹跨了自个儿的身子。”

张氏上前坐了下来,“媳妇实在睡不着,就想着到您屋里来坐坐。”

短短几日的工夫,张氏整个人像是失了精气神,说话也提不起劲儿来。

太子被废,成了安王,虽有王爷的身份,可再无往日的尊贵了。更别说,一个废太子,来日新君登基,还能有什么活路?

娅儿身为侧妃,跟着他去那翼州,如何能有好日子过?世人向来拜高踩低,只怕往后少不得要受很多委屈。

张氏一想到这个,心里就像刀割一般疼,吃不好睡不好,成日里想着这事儿。

“老太太,媳妇,媳妇想进宫见娅儿一面。”张氏迟疑了许久,才开口道。

张氏的话音刚落,老太太脸色就变了,“这个时候宫里头才出了那么多事,你哪里进得了宫?”

“好歹娅儿如今还有着身孕,也是皇家的骨肉,就算太子被废,娅儿也不至于......”老太太说到此处,突然脸色就变得惨白,眼底露出一丝慌乱来。

废太子一直子嗣单薄,膝下只有一个郡主,还是侧妃崔氏所生。原本傅娅有孕是喜事,若能生下出个儿子来,地位尊荣就什么都有了。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太子并未被废。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傅娅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最大的不是了。

就算皇上能容得下这孩子,未来的储君难道也能容得下?

老太太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张氏这几日早就乱作一团,听着老太太提起傅娅肚子里的孩子来,又见着老太太如今这般的脸色,这才想起来,傅娅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很可能会害死她。

后日安王就要携家眷去翼州了,路途遥远,这一路上处处都是波折,若是有心算计,保不准真就出个什么事儿。

一想着这惊险处,张氏就一阵心惊肉跳,看着老太太的神色,却是不敢再说些什么。

她在府里这些年,如何能不了解老太太的性子,她这个人,骨子里最是自私了。如今口口声声是替娅儿难过,可她心里如何能不清楚,老太太是可惜这宣宁侯府日后的分光和体面。

那些盼头,都在一道废太子的诏书下,全都烟消云散了,甚至,连初始的时候都不如。

所以,她又如何能盼着老太太能理解她这个当母亲的心。

张氏略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回了自己院里。

老太太看了坐在下头的傅沅她们一眼,吩咐道:“我也有些乏了,你们都退下吧。”

“是。”听老太太这样说,几个姑娘站起身来,福了福身子,转身退了下去。

才刚退出了屋里,就有丫鬟上前对傅沅小声道:“四姑娘,我家太太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话要和您说。”

傅沅看了面前的丫鬟一眼,认得她是大伯母张氏跟前儿伺候的,自己并不好拒绝。

不等她开口,身边的二姑娘傅萱就拉了拉她的袖子,带了几分小心道:“四妹就去母亲那里一趟吧,这几日出了这么多的事情,母亲肯定想找个人好好说说话。”

傅沅知道事情并不会像傅萱说的这样简单,却也不好开口拒绝,想了想,就点头应了下来,随着那丫鬟一路去了大伯母张氏所住的院里。

第123章 回绝

张氏所住的碧霄院距离老太太的宁寿堂并不怎么远,只一会儿工夫就到了。

许是因着太子被废的事情,整个碧霄院都透着一股凝重之气,廊下的丫鬟们都规规矩矩站着,便是偶尔说些什么,也是压低了声音,并不敢吵到里头的人。

见着傅沅从门外进来,一个身着碧绿色衣裳的丫鬟忙快步迎了上来,恭敬地福了福身子:“姑娘可算是来了,我家太太说了,姑娘来了请您直接进去。”

说完这话,那丫鬟便挑起帘子,领着傅沅走了进去。

因着是在二月多,外头有些冷,屋子里依旧燃着炭盆,刚一进去就觉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叫人身上觉着暖烘烘的。

大太太张氏坐在软塌上,手里拿着一盏茶喝着,看着有些心神不宁。

听到脚步声见着傅沅来了,张氏脸上露出几分动容来,这个时候傅沅还能来这一趟,她心里头着实多了几分暖意。

“侄女见过大伯母。”傅沅缓步上前,才刚扶下身子,就被张氏伸手扶了起来。

“好孩子,来,这边坐。”张氏说着,拉着傅沅到了软塌前。

傅沅见着张氏落座,自个儿才挨着软塌坐了下来。

丫鬟们上了茶水和点心,傅沅伸手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张氏不说话,她也没开口去问,气氛一时有些沉默。

过了许久,张氏才忍不住将心里头的话说了出来:“按理说这事情我这当长辈的不该和你说,只是,老太太如今身子不大好,这府里又是这般的处境,我即便知道不合适,也只能请你过来一趟了。”

张氏这话说的很是客气,一个“请”字,若是放在以前她是断不会对傅沅这个晚辈说的。

傅沅心里清楚得很,所以也直觉到大伯母是有事要求她,而且这事,还不是一件小事。

想着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还有方才张氏在老太太面前说的那些话,傅沅心底便明白了几分。

张氏是为了大姐姐傅娅的事情求她。

傅沅压下心里的想法,抬起眼来,眸子里带了几分不解之意,好像在说她能帮她这个长辈什么忙。

张氏见着,知道她是真不明白,伸手拉住她的手道:“我就直说了,你大姐姐眼看着就要去翼州了,我想进宫去见你大姐姐一面。要不然,等她去了翼州,我们母女想要再见面怕是难了。”

“我知道南阳王府的老王妃对你甚是喜欢,我想叫你替我去求求老王妃,想法子叫我进宫见上你大姐姐一面。”

张氏说完,目光就直直看着傅沅,巴不得她立马就应下。

只可惜,傅沅的反应到底让她有些失望了,而且,也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大伯母,此事您实在是难为侄女了。莫说我还未嫁到南阳王府去,就算是已嫁过去了,也不好插手这东宫之事。”

“老王妃是对我不错,可侄女不能因着这份儿喜欢就去拿这事儿来难为老王妃。侄女说句不该说的话,您也知道,皇后被废,太子成了安王,这些事情都是太后喜闻乐见的。即便是侄女豁出一切去求了,难道老王妃也能不顾及太后的心思,去进宫求太后去?”

虽说张氏是太过担心乱了心神,可这样简单的道理,她如何会真的想不到?不过是觉着她好说话,或是她这当晚辈的不好拒绝她的恳求,所以依旧叫人“请”她过来了。

傅沅虽能理解她的难处,可心底却着实有几分不快。

听傅沅这么说,张氏脸上露出几分尴尬来,良久才出声道:“罢了,是伯母思虑不全,差点儿就难为你了,你可别怪伯母才是。”

话虽这么说,这样直接了当被傅沅拒绝,张氏心里哪里能不难受,面上哪里能挂的住。

说完这话后,张氏就端起了茶盏喝了起来。

傅沅见着张氏的动作,知道这是要送客了,便也有眼色地站起身来,开口道:“伯母若没什么别的吩咐,那侄女就先告退了。”

张氏点了点头,叫身边的大丫鬟初兰将她送了出去。

见着傅沅出去,张氏才重重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茶盏放了下来。

“太太,这四姑娘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您亲口求她,她却是一口就回绝了,哪里有这样的晚辈。这还没嫁到南阳王府去呢,就这样......”身边的丫鬟香冬看着自家太太的脸色,忍不住道。

只是话还未说完,就被张氏呵斥住了:“闭嘴!还不嫌丢脸?”

香冬见着自家太太动怒,脸色一变,忙跪在了地上:“太太息怒,是奴婢说错话了。”

张氏看了一眼,开口道:“起来吧。”

等到香冬站起身来,张氏才又叹了口气,开口道:“这事原本就是我难为了她,也怪不得她。我心里虽然也有些恼,可不单单是因着她的拒绝。”

“我要强了这些年,到了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做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只能一天天看着娅儿落到如此处境。”

香冬听着这话,也不知该如何劝,只能默不作声站在一旁,见着自家太太自个儿伤心。

傅沅回了映月阁,将方才在碧霄院的事情说给了万嬷嬷听。

万嬷嬷听了,当即就恼了:“姑娘没应承就对了,她哪里是在难为姑娘,这分明是拿姑娘的前程去赌呢。大姑娘落不着好,大太太也不该和姑娘提这事儿,还好姑娘没面子薄当场就应了下来。”

姑娘眼看着就要嫁到南阳王府了,这个时候拿东宫侧妃的事情去求老王妃,老王妃便是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肯定有想法,觉着姑娘不懂事,也太拎不清了。

有了这样先入为主的不满,姑娘嫁过去之后肯定更要挑姑娘错处的。即便有宋二公子护着姑娘,姑娘日日在后宅之中,总会受了委屈的。

想着这些,万嬷嬷心里头愈发觉着生气了。

“我又没应下,嬷嬷别气坏了身子才是。”傅沅拿起碟子里的点心咬了一口,见着万嬷嬷还在生气,开口劝道。

万嬷嬷听着傅沅的话,摇了摇头:“老奴哪里只是生气,老奴还有些后怕,事关东宫,这个时候姑娘掺和进来,还不知被人怎么议论呢。不知道的,定说姑娘年轻张狂,人还没嫁过去呢,就想着给娘家人办事了。”

万嬷嬷说完,又叮嘱了傅沅几句,这才出了屋子。

两日后安王携家眷前往翼州,因着废太子的事情,宫里头冷冷清清的,连空气中都带了几分凝重和压抑。

正好这个时候御花园的梅花全都开了,太后便在十五月圆之夜御花园设宴,邀各家的夫人和姑娘们进宫赏梅。

旨意传了下来,万嬷嬷一直拉着傅沅忙活了一日,才准备好了进宫参加赏梅宴的穿戴。

穿的太素了叫人觉着不喜,太艳了难免有些轻浮,又太过扎眼,最后挑了件茜红色绣百合忍冬花缠枝褙子,和一条青绿色杭绸长裙,镯子是南阳王府老王妃赏的那只,簪子是先夫人留给自家姑娘及笄那会儿用的簪子。

这样的打扮,谁也挑不出错来。

第二天天才刚刚亮,傅沅就起床了,梳洗更衣收拾妥当后,便去了老太太那里。

稍微用了些早饭,就随着老太太一块儿出了府里,坐上马车朝皇宫的方向去了。

大伯母张氏因病不能进宫,昨日已经派人进宫请过罪了,实际上,是老太太怕太后见着张氏不喜,所以才叫她称病不去。

而张氏也不想见那些同情和奚落的目光,更不想费心应付,所以听了老太太的话,便应了下来。

马车出了朱紫巷,行了许久,穿过朱雀大街又过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宫门口。

傅沅跟在老太太的身后下了马车,一阵冷风吹进脖子里,叫她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外头天冷,姑娘还是披上件披风吧。”

傅沅的举动落在卫嬷嬷的眼中,卫嬷嬷开口道。

傅沅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丫鬟递过来的披风穿在了身上,跟着老太太走到宫门前,递了牌子进去,这才进了宫里。

这梅花宴摆在御花园不远处的梅园里,傅沅她们跟在领路宫女的身后,缓步走着,许是废太子的事情刚过,宫里头甚觉压抑,连呼吸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傅沅心想,怪不得太后要摆这梅花宴,大概也想热闹热闹吧。

顺着宫道一直往里走,绕过御花园,进了一处垂花门,便到了梅园。

园子里开了很多的梅花,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细细的清香,直进入人们的心肺。

这个时候,园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姑娘们穿着鲜艳的衣裳,个个花容月貌,窈窕多姿。

傅沅跟着老太太走上前去,听着老太太和各家的老夫人应酬了几句,就觉着袖子被人拽了一下,转过头去,见着表妹谢琦就站在身后。

“以为表姐还没到呢,不曾想却比我们还要早到。”

谢琦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压低了几分,又偷偷看了不远处的寇氏一眼。

随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傅沅见着了大舅母寇氏,许是太子被废的缘故,寇氏的气色并不怎么好。

傅沅轻轻叹了一口气,她之前是想过要提醒一下表哥谢迁的,只是,一直犹豫着不知如何开口。

还没等她有什么动作,宫里头就闹出这么多事情来。

如今事情已成定局,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没用了。

听说舅父被皇上训斥,官降一级,罚俸两年。

可比起梦中淮安候府的结局,这已经很好了。

第124章 不臣之心

傅沅将视线从大舅母寇氏身上收回,又和谢琦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听着一声尖细的声音传入耳中。

“太后驾到!”

随着这声音落下,众女眷们全都从坐上站起身来,跪地请安。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身着一身明黄色凤袍,扶着嬷嬷的胳膊从撵车上下来,款步走到上首的案桌前落座,随后环视了跪在地上的女眷们一下,才出声道“

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