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如获至宝地睁大了眼睛,急不可耐地问道:“那就是说,也可能不是天花?”

见君王如此紧张,罗蒙却觉得心中发苦。然而,这个时候给赵佶吃定心丸,无疑是拿自己的性命前程一起赌博,他怎敢冒这样的风险。“圣上,并非臣自矜,若在诊出天花后及早救治,那七皇子还有相当大的可能安然无恙。但是,若是在确诊的过程中浪费时间,那么,耽搁的时间很可能会……”

“不用说了!”赵佶猛地开口喝住了罗蒙的话,脸上流露出了深深的痛苦之色,几乎用全身的力气迸出了一句话,“你的医术朕信得过,尽力去医治吧!”

罗蒙这才长长吁了一口气,然而,他也知道,这不过是开始。“臣必定竭尽全力。不过,圣上万金之躯,如今请回福宁殿,这里有贵妃娘娘就够了。请圣上下令暂且封闭淑宁殿,禁止一应宫人进出,另外,小皇子的所有衣物也需一起焚烧,否则若有后患不堪设想!”

“封闭淑宁殿可以,但是,小皇子的所有东西都不能烧,朕一定要问个清楚,这天花之症是怎么带进宫里来的!”赵佶见罗蒙还要再劝,立刻不容置疑地摆了摆手,“朕意已决,你不用再劝了!总而言之,小皇子的病朕便托付于你了!”突然,他的脸上露出了深重的犹豫之色,“郑贵妃也不能离开这里么?”

“恐怕不行。”罗蒙也知道郑贵妃乃是赵佶的宠妃,但是这种时候,他不敢冒一丝一毫的风险,“若是圣上有差池,恐怕天下震动,圣上还请三思。”

“不用说了,请圣上即刻离开!”

不知什么时候,脸色惨白的郑瑕突然出现在了殿中。她朝着赵佶深深一礼,言辞恳切地道:“圣上,臣妾和小皇子朝夕相处,也许已经感染了病症,更何况母子连心,臣妾怎可在这个时候离开?圣上请速回福宁殿,否则,臣妾便万死莫赎了!”

赵佶闻言脸色大变,他盯着郑瑕看了半晌之后,突然深深叹了一口气,一咬牙转身离开了偏殿。当站在淑宁殿外不远处看着重重禁军将淑宁殿围了个水泄不通时,他只感到心中的一根弦啪地断了。他甚至不知道,在有生之年是否能够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心爱的幼子。

“你再说一遍?”

当消息入耳的一刹那,高俅的脸色立刻煞白一片。等到报信的人又重复了一遍之后,他方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宫中还没有安生多久就突然出了这样的事情,岂不是在硬生生地往赵佶胸口扎刀子么?

挥手示意那报信的内侍先行回宫,高俅这才细细思量了起来。自己这边还没来得及走,那边就出了如此的大事,要知道,那可是天花,这个时代的最大绝症!就算是七皇子此次得免于难,他日病愈之时,赵佶岂不会大张旗鼓地进行查证?在他的印象中,可从来没有宋朝徽宗年间流行过天花这种事,倘若是有人加害,那也太疯狂了!

不说赵佶如今还只有二十三岁,正是春秋鼎盛的时节,就拿其膝下的几个皇子来说,也不应该轮到七皇子受害。倘若真的册立太子,那么,王皇后所生的嫡长子赵桓乃是最名正言顺的选择,为何要去害七皇子?

大宋传国至今,除了赵佶之外,历代皇帝都是早立太子,而且太子多为长子。在有嫡长子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册立其他皇子为太子。此次的事,究竟是偶然,还是凑巧?

“高郎!”

听到这个突然传来的声音,高俅顿时吓了一跳,看清来人之后顿时心中叫苦。若来的是做事沉稳的英娘,他还能打个商量,可来的偏偏是做事风风火火的伊容。若再算上她和郑贵妃的关系,只怕是她一急之下就会立刻冲进宫去。

伊容却是善观颜色,不待高俅开口便问道:“刚才那个内侍面生得很,我看他行色匆匆,是不是宫中发生了什么事?”

尽管有心隐瞒,但是考虑到隐瞒到最后的后果,高俅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他上前关好了门,面色郑重地道:“他是福宁殿派来传旨的内侍,说是医官诊断,七皇子先前的发热乃是天花所致,圣上已经有旨暂时封闭淑宁殿。”

果不其然,伊容一听到这个消息便跳了起来,脸上除了不可思议还是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我前日还去过淑宁殿,小皇子看上去活蹦乱跳的,哪里有什么病?”

高俅自己也觉得蹊跷,尽管对这种事情并没有多少了解,但他还是依稀记得,天花自潜伏到发作有一段时日,若照那内侍所说,七皇子是昨天开始发热,而且热度也不太强,怎么会今天骤然高热不退,而且还这么快就确诊是天花?退一万步说,若是七皇子真的感染天花,那么,淑宁殿中其他人呢?时时抱着儿子的郑贵妃呢?

“我要进宫去看看!”伊容终于咬牙切齿地迸出了一句话,抬脚正要出门时却停住了脚步,“你为什么不拦我?”

“我拦得住你么?”高俅无奈地摇了摇头,上前从后面轻轻揽住了伊容的纤腰,亲昵了一阵方才放开了手,“你们姊妹情深,郑贵妃若是有什么万一,想必你也会悲痛欲绝。好了,圣上派人来知会我这个已经不是宰相的人,大约也是考虑到你的感受。我不便出面,你就准备一下和英娘一起进宫吧,顺便让她再到王皇后那里去看看。不过你记着,切忌冲动!”

“高郎,谢谢你!”伊容回头深深凝视了丈夫一眼,然后便似一阵风似的奔了出去。

怔怔地望着妻子的背影,高俅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立刻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记得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些预防天花的土方子,似乎好像是将天花病人身上的干痂研磨成粉,然后吹到小孩的鼻孔中,以此来预防天花,后世便由此法改为了种痘。只是,接种的人既可能免于天花的危害,也可能因接种而真正患上天花,因此仍有相当的危险。

反反复复考虑了好几遍之后,他不得不认为,这一次的事情很可能就是郑贵妃本人阴差阳错造成的。

“真是天大的风波!”喃喃自语了一句,他跌坐在椅子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苦笑。但下一刻,他却突然觉得眼前一亮,立刻一挺身跳了起来。想到这里,他立刻唤来了一个家人,详细地嘱咐了一番方才命人离去。

黄昏时分,淑宁殿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七皇子的寝宫中,郑瑕正呆呆地站在床前,呆呆地看着几个医官在那里忙碌,任别人如何劝诫也不肯挪动步子。若是旁人在一边观察,便可以看到郑贵妃的目光中闪烁着一种别样的情绪,似乎是焦急,也似乎是后悔。

也不知过了多久,门外突然响起了一阵异样的喧哗,不多时,紧闭的大门便突然被人推了开来,紧接着,一个人影便冲了进来。

呆立在那里的郑瑕根本没有注意到有人闯入,还在那边喃喃自语什么。直到发觉眼前多了一个人影时,她方才从极度的恍惚中回过了神,失声惊呼道:“姐姐,你怎么进来的?”

“我去求了圣上和皇后,所以才进来的!”伊容不管不顾地握住了郑瑕冰凉的手,很是郑重地道,“你生来就是个执拗的性子,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你让我如何放心得下?若不是我苦苦劝住,只怕是锦儿也要跟着进来。可是,她已经有了高密郡王,我死活才劝住了她。”

郑瑕的眼睛里一下子布满了水光:“姐姐,可是你也已经有了儿子和丈夫,怎么能以身犯险?”

伊容却满不在乎地笑了笑:“没关系,你放心好了,我向来命大。再说,我还记得小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你看,我的脸上还有几个疤,说不定就是天花呢……”

听到这里,一直紧绷着神经不敢放松的郑瑕一下子扑进了伊容怀中,失声痛哭了起来。

第二十三章 千头万绪难排解

“伊容居然进了淑宁殿,她……她知不知道里头现在有多危险?”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高俅第一次冲英娘发起了脾气:“她一向说风就是雨,你为什么不拦着她?这种事情自有大夫管着,她就算进去了又有什么用,难不成她还能妙手回春不成?你和她一起进宫去的,怎么能够放任她乱来?”

疾风骤雨般的责难过后,他这才醒悟到了自己的失态,不由无力地坐了下来,刚刚的气急败坏消失得无影无踪。都是自己的错,早知如此,根本就不应该让她进宫去,以伊容的脾气,肯定是把危险两个字忘在脑后,行动起来肯定是不管不顾的。想到这里,他的心中立即浮上了几许歉然。

“英娘,刚才我的话太重了,对不起,我一时气昏头了!”

话音刚落,他便听到了异样的声音,一抬头却看见英娘正在流泪,不由大惊失色,连忙起身将她揽在了怀里。

“我当时正在王皇后那里,突然听得宫人来报,说是伊容求了圣上去了淑宁殿,我当时就愣了。王皇后虽然病着,但也立刻让宫女陪我去福宁殿,我一时气急,几乎冲撞了圣上……”

见妻子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悔意,又听到冲撞两个字,高俅此时又怎会辨不出当时的情景。赵佶那时自己就气性不好,若是因此而迁怒于英娘,那又岂是一介女流能够承受得起的?

将头埋在丈夫怀中,英娘的情绪终于渐渐稳定了下来,一五一十地讲述起了当时的情景:“所幸圣上没有怪罪,只说那是伊容拼死要求,他心急如焚之下没有详加考虑就答应了。不过,圣上说若不是伊容一口咬定小时候得过天花,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她进淑宁殿!”

伊容的话也能相信?这个时候,高俅已经无力去计较赵佶的心虚,只能低着头细细思量了开来。他刚刚从公孙胜那里得到消息,去给郑贵妃的七皇子种痘的正是道录院的一个道士,由于经过他所谓神手点过的官宦子弟确实没有一个染上天花,因此小有名气。而若不是公孙胜见机得快,这个家伙见机不妙恐怕就真的跑了。

“好了,如今只希望伊容吉人自有天相吧!”高俅安慰地拍了拍妻子的肩膀,这才松开了怀抱,“你也累了,先去好好休息,别想这么多,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好了!”

尽管淑宁殿被禁军团团围住不许进出,但是,络绎不绝的信息还是不断传往福宁殿。当夜,赵佶几乎彻夜未眠,这不仅仅是忧心于爱子的生死,也不仅仅是忧心于宠妃的心绪,他更在乎的是,这样一件事情发生在宫闱中的严重后果。兹事体大,群臣肯定都得到了消息,而他虽然已经命人追查,但是,能否有结果还不得而知。

“圣上……”

赵佶不耐烦地转过头,见是曲风,脸色方才好看了些,但口气依旧很有些焦躁:“朕现在不想听什么政事,无论什么事情都暂且搁着。朕倒不相信,会有什么军国大事需要这个时候呈递进来!”

曲风被这一通话噎得一愣,好半晌才低声奏道:“回禀圣上,并非什么军国大事,而是高相公差人送来了一封奏疏,说是可以暂解圣上疑惑。”

听说是高俅命人送来的信,赵佶的脸上顿时有几分不自然,要知道,早先他放伊容进淑宁殿确实是考虑不周。只是,高俅这时候送奏疏进来又是那般?来不及细想,他便伸手从曲风那里接过奏疏,打开一览之后便脸色剧变,竟很有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朕还以为宫里好生生地怎么会闹天花,原来竟是为了这般!胡闹,简直是胡闹!”

身为君王,赵佶当然曾经听说过,当初京城闹天花的时候,曾经有不少道士出入达官显贵府邸,用一种奇妙的手法施加在那些年幼的孩子身上,从而让他们免遭天花荼毒。只不过,其中既有成功的例子,也不乏失败的往事,只是这都是有年头的事了。虽然京东河北时有天花病例,但罕有大规模爆发,郑贵妃又怎么会糊涂到去做这样的尝试?

“曲风!”

一旁的曲风见天子官家脸色阴晴不定,心里自然忐忑,偏生他又不知道奏疏中写的是什么,只能在那里干着急。突然听到这声厉喝,他顿时浑身一颤,连忙躬身应道:“小人在!”

“你现在就带人去高府,让伯章把他奏疏上提到的那个人交给你!”灯光下,赵佶的脸色显得异常狰狞,“然后把人带到这里来,朕要亲自问他!”

尽管不知道赵佶口中的那个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但是,曲风没有半点犹豫,答应了一声便连忙冲了出去。他乃是入内内侍省的押班,几乎是内臣极品,因此,调动宫中部分禁卫不费吹灰之力。一刻钟之后,他便带着几十个人匆匆赶到了高府门外。

还不待他开口,两个高府门房便推出了一个被黑布罩头的人,二话不说地交给了他。曲风也不敢多问,喝令禁卫上前将人带上马车,又回头打了个招呼立刻便走。

一行人风风火火地赶回大内,曲风便喝令不许外传今日之事,自己则叫来两个心腹的小黄门,将那人押进了福宁殿。

“圣上,人已经带到。”

赵佶死死盯着那个被黑布罩住头脸的人,许久才迸出了一句话:“将那黑布拿下来,朕倒要看看,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究竟是谁!”

曲风不敢有违,慌忙拿下了那人的罩头黑布。一看到那人头脸,他便立时认出了这个人。要知道,只要是宫中贵人首肯,道录院的不少道士都能够随意出入宫禁,而此人正是除了左街道录徐知常外,最得诸嫔妃信任的道士左明虚。宫中所用符水,一多半是徐知常送进来的,还有一小半便着落在这个左明虚身上。

赵佶当然也认出了这个曾经颇得宠信的道士,只是此时此刻,他却觉得此人面目异常可憎。他用刀子一般的目光在其人脸上打了个转,这才森然问道:“是你给小皇子用的所谓神药?”

情知事败,左明虚哪里还不明白生死只在君王一念之间,面如土色自不必说。他不是那等精研道法的同僚,之所以频频出入大内禁中,也是希望能够借此而求得富贵。谁知这仅有的一次疏忽,却很有可能让他所有的计划划成泡影。

“回禀圣上,贫道只是按照往常的法子用药,按照常理,小皇子只是会微微发烧,决不会有什么大碍。”抱着一丝侥幸,他老老实实地将当日的过程重复了一遍,然后便叫起了撞天屈,“圣上明鉴,臣在京中为不少官员子弟都行过此术,从来没有一例失败的。”

“从未失败,那为何小皇子至今仍然高烧不退,而且医官还一口断定乃是天花?”赵佶冷笑一声,话语异常刻薄,“你既然领着道录院的差事,不好好按照本分修撰道书,反而到宫中招摇撞骗,如今事败还要狡辩,难道你就以为朕无法治你的罪么?”

“贫道确实冤枉!”眼见无法脱罪,左明虚索性将心一横道,“圣上,郑贵妃当日召贫道为小皇子解难的时候,贫道也曾经有过顾虑,毕竟,小皇子还未满周岁,若是有所差池,贫道担不起那个责任。但是,郑贵妃似乎为人撺掇,一心要这么做,贫道一时迷了心窍,所以……”

“好,很好!”赵佶死死地盯着左明虚看了许久,脸色阴沉得可怕,“来人,把他带下去。若是小皇子的病疴得解也就罢了,若是不能解,那朕便不得不以谋害皇子罪论处!”

一旁的曲风已经是听得心惊肉跳,见状连忙一挥手示意几个内侍把人拖出去,自己抬眼觑了一下赵佶的脸色,也悄悄跟着退了出去。谁知还未到门口,便听得背后传来一句话。

“朕问你,你到伯章府上的时候,他可曾对你说过什么?”

曲风一惊,连忙跪地答道:“启禀圣上,小人一到高府门口,他们就已经将人关在了门房旁边的屋子里。后来小人把人带了出来,没有人和小人说一句话。”

“朕明白了。”

赵佶微微点了点头,这才摆了摆手。眼看着殿门在自己面前轻轻关上,他却突然轻轻叹息了一声。骤然得到消息就能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天底下,大概找不到比高俅更贴心的臣子了。虽说旁观者清,但是,又有谁会如此设身处地为他这个天子着想?只是君王和臣子的距离看似近若咫尺,其实却是好比天涯之隔,当初亲若师友的那种时候,已经是永远不可能再有了。难道身为君王,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么?

“伯章,倘若处在朕的立场上,你又会如何决断?此事究竟是郑贵妃自己不慎,还是受人挑唆?朕究竟该不该查下去?”

第二十四章 俏高嘉直闯李府

高嘉欢快地冲进英娘房间的时候,却发觉高俅也坐在这里,不由露出了几分诧异。虽然不过五岁,但是,她还是敏锐地察觉到房间中的气氛似乎很有些古怪,而往日老是在房间中的看到的两位姨娘全都不在,更是让她在小小的脸上皱起了眉头。

不过,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她只是犹豫了一小会便扑进了英娘的怀中,撒娇似的叫道:“爹,娘!你们这几天为什么都不来看我?”

尽管心情异常沉重,但是,英娘还是将女儿抱在怀中亲昵了一阵,然后才歉然笑道:“嘉儿,乖,爹和娘这几天都很忙,所以没空去管你的事。你要是觉得孤单,就去找蘅儿姐姐或两个弟弟玩……”

高嘉闻言顿时大失所望,好一阵子之后,她方才迸出了一句话:“我知道了。”话音刚落,她便一阵风似的冲出了房间,随后,外头便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啜泣声。

尽管高俅也觉得一阵过意不去,但是,想到高嘉还小,应该只是一时意气,也就把事情丢在了脑后。淑宁殿被封闭已经足足六天了,伊容进淑宁殿也已经六天了,虽说仍有消息传来说一切安好,但是,这仍然不能平息他的胡思乱想。毕竟,据报七皇子的病情只是略有起色,而这个略字,谁能担保是不是医官为了安慰人心而有所谎报?

“高郎,别多想了!”虽说自己也是夜夜难眠,但是,英娘还是强打精神安慰丈夫道,“如果伊容回来而看到了你这个样子,她一定又会埋怨我们没有照顾好你。你也应该听到了,淑宁殿中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染上天花,所以一定不会有事的。”

“嗯。”高俅疲惫地点了点头,才想开口说话时,谁料外头突然响起了一阵喧哗,随后,管家高丰景便突然冲了进来。

高俅见对方惊慌失措的样子,顿时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怎么回事?”

“相爷,大小姐她……她硬是拿刀子逼着车夫驾车出府去了!”

“什么?她哪里来的刀子?”英娘闻言不由大惊失色,霍地站了起来,“你们难道就不会拦着她么?她没说到哪里去了?”

“糟糕!”高俅这才想到了自己这些天忽略了些什么,转眼间,高嘉和李清照的十天之约已经到了,而自己和妻子却因为突然冒出来的天花一事而忘记了这个重要的约定。刚才高嘉急急忙忙地冲进来,肯定是为了已经背出了所有唐诗而前来报喜,而自己和妻子居然全都没有注意。

他一把拉起还有些茫然无措的英娘,厉声喝道:“来人,快备车,去李府!”

高丰景一愣,随后张口问道:“相爷,哪个李府?”

英娘此时却醒悟了过来,连忙吩咐道:“就是我以前去过的,河北提刑使李文叔李大人的府邸,快去准备吧!”她一面说一面连连自责,“我这个当娘亲的居然忘记了这么一件大事,真是该死!”

看到高府的马车在路上疾驰,寻常百姓自然是退避三舍。最近京城风波迭起,人们自然不免猜测马车的去向和其中坐着的人物。所以,马车停在了礼部员外郎兼提点河北刑狱李格非的府邸外头后,周围顿时有不少人张望。可是,当人们看到马车上跳下来的是一个年纪五六岁粉妆玉琢的小女孩时,纷纷瞪大了眼睛。

“李姨,李姨!”

挟带着一股香风,高家一下子窜进了李清照的怀中,不管不顾地哇哇大哭了起来。李清照见状也是慌了手脚,一边拿来示意使女拿来帕子替她擦拭,一边软言安慰了几句,等到高嘉哭声渐止方才问道:“嘉儿,怎么了,是你爹娘责骂你了,还是受了其他委屈?”

高嘉伸手揉了揉眼睛,这才满脸委屈地诉说道:“我……我今天找爹娘,想告诉他们我已经把那些诗都背出来了,哪知道……哪知道他们根本就忘记了这件事!呜呜,他们已经好几天不理我了!李姨,你说爹娘是不是不喜欢我,所以才不理我?”

见高嘉如此伤心,李清照不由更起了怜意,伸手就将小丫头揽在了自己怀中,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嘉儿,你这么乖巧懂事,你爹娘怎么会不喜欢你?这些天,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所以你爹娘很烦心,一时顾不上你。”她说着便松了手,拿起帕子擦干净了高嘉脸上的泪痕,这才笑道,“我给你的那本诗集,你真的都背出来了?”

“嗯!”孩子的情绪一向来得快也去得快,听到李清照问起这个,高嘉立刻破涕为笑道,“我全都背出来了,李姨若是不信,可以一首一首地考我!”

“你既然说了,我怎么会不信?”李清照轻轻在高嘉的脸上掐了一下,笑吟吟地道,“不过,我还是要考考你,你先把那首《长恨歌》背一遍,然后再把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背一遍,只要你能不错一个字,我以后就当你的先生!”

“好!”高嘉点头答应了一声,不多时,房间中便传来了她清亮的声音。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一口气背完了《长恨歌》,她却连气都不喘一口,又紧接着吟诵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听高嘉背得一字不差,李清照的脸上不由露出了深深的赞许。她正欲开口褒扬几句,突然听得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这么小的孩子,真是难为她了!”

“娘!”

见是母亲王氏笑吟吟地迎门而立,李清照连忙迎了上去,恭恭敬敬地搀扶着母亲坐在了当中的椅子上。而高嘉虽然才跟着母亲英娘来过一回,却半点都不含糊,上前很是端正地行了一个礼,称呼了一声娘娘(貌似宋人对祖母一辈的人会这么称呼的,比如当初赵佶对宣仁高太后,我只是觉得一个姨一个奶奶不太顺溜)。

“怪不得清照你喜欢,这孩子着实招人疼爱。看到她,我就想起了你小时候!”王氏笑意盈盈地打量着高嘉,目光中既有惊叹也有赞许,“小小年纪就这般懂事,光是这家教就太难得了!清照,你要是不收她作弟子,我也是不依的!”

高嘉闻言大喜,立刻上前拉住了王氏的手,连声谢道:“谢谢娘娘为嘉儿说情!”

当着母亲的面,李清照自然而然地露出了少女的娇嗔:“娘,你说的我好像满心不愿意似的。嘉儿天赋聪颖,我还巴不得有这么一位弟子呢!”

“那就好,想当初你缠着我和你爹学诗文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痴缠劲!”王氏慈爱地抚摸着高嘉的头发,目光中满是和蔼,“对了,若是真要拜师,怎么着也要高相公和夫人同意,这么着,待会你送嘉儿回去,这孩子一个人偷跑出来,想必家里已经急坏了!”

话音刚落,一个使女便急匆匆地奔了进来,对着王氏和李清照深深一礼道:“启禀夫人,小姐,刚刚外头来报,高相公及其夫人,还有赵相公来访!”

“这么巧?”王氏闻言不由一惊,见旁边的高嘉露出了畏缩的神色,她便顺势在她肩头拍了两下,“放心,你爹娘不会责怪你的!清照,你和我一起出去迎一迎!”

李清照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神情却很有些犹豫。高俅和英娘的来访倒在她意料之中,可是,赵挺之的到来却让她措手不及。论情论理,赵挺之都是她的长辈,是她未来的公公,此时此刻登门一定是为了婚事,可是,她还没有整理好心绪,到时候若再推搪,别说于理不合,恐怕就是于情也过不去。

赵挺之也没料到会在这里遇上高俅,再联想到自己的来意,他的脸色不由多了几分尴尬。相互寒暄了一番之后,他便看到王氏和李清照母女一同迎了出来,一旁还有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

看到这一幕,他不由微微一愣,要知道,李格非只有一子一女,这个小女孩看上去不过五六岁的年纪,怎么都不可能是李家的孩子。那么,那是暂时寄居此地还是……他正猜测着,那小女孩便做出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举动。

“爹,娘!”原本还躲在王氏身后的高嘉见父亲和母亲的脸色如常,犹豫片刻便挪动着步子走上前,突然跪了下来,“孩儿知错了!”

还没等到她说自己有什么错,突然发现自己被人抱了起来,紧接着,她又感到脸上又传来了一阵阵胡子磨蹭的熟悉感觉,不禁咯吱咯吱地笑了起来。

“嘉儿,以后有什么事就好好说,不许再瞎胡闹,否则,你爹放过你,我可不会放过你!”从丈夫手中抱下了女儿,英娘却板起了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回去之后,娘可是要罚你的!”

敢情这孩子是高俅的女儿!赵挺之这才恍然大悟,随后想起了当年抓周往事,情不自禁地微笑了起来。虽然不知道高嘉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但此时他也无心追究,而是朝着王氏点点头道:“李夫人,今天我登门,乃是为了明诚的婚事。你看,他和清照已经耽误得太久了。如今我们两家是不是应该挑选一下日子,尽快把事情办了?”

此话一出,除了王氏之外,在场的其他人全都脸色大变,就连高嘉也是惊疑不定地望着李清照,小眼睛里尽是担心和疑惑。

第二十五章 提婚事挺之出马

乍听得赵挺之提到赵李两家的婚事,高俅着实感到心中狠狠一震。他不得不承认,哪怕平时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要得陇望蜀,但是,此时他才发现,真的到了这件铁板钉钉的婚事提到台面上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似乎很有些失望的情绪。

王氏闻言先是一惊,然后便意味深长地看了女儿一眼,目光中流露出了一丝深深的怜意。下一刻,她便自失地一笑道:“赵相公,高相公高夫人,就这么站在外边说话难免不恭,请里边坐吧!”

高俅还来不及开口作答,一旁的英娘便裣衽一礼道:“李夫人,既然赵相公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商谈婚事,我和相公都是外人,岂好再加打扰,我们还是告辞……”她正在辗转想着推托之词时,一旁突然想起了一个清亮的声音。

“娘!”尽管年纪还小,但是,三两次地听英娘念叨李清照总是要嫁人,高嘉幼小的心中还是埋下了深深的担忧,“既然是李姨的事,我们跟着进去看看嘛!”

“嘉儿,你怎么可以如此不懂事!”英娘不满地低头斥责女儿,却不经意地瞥见李清照复杂的眼神,最终不觉软化了下来。“就算你想留下来,也得由你爹爹做主!”

高俅却在一瞬间打定了主意,既然赵挺之亲自来到李家商谈婚事,而自己也来了,那么,横竖李格非不在,干脆就留下来看看情况。他正想着,耳边便飘来了妻子的这一句话,顿时如获至宝,心中把高嘉赞了一千遍一万遍。有时候这小丫头是太淘气,但是,关键时刻,可是往往能发挥非同寻常的作用。

“高相公,我家清照一直把令千金挂在嘴上,她既然如此着急,由此可见也是很喜欢清照的。既然今日你和夫人已经来了,也不要这么快就走,好歹我也得让人奉茶一杯,否则岂不是让人笑话我失了待客之道?”

毕竟是大家闺秀,王氏的话说得滴水不漏,而另一边又朝赵挺之报以一个歉意的微笑。“赵相公,我家老爷不在,今日你虽然是为了子女婚姻大事而来,我也不好怠慢了别的贵客,还请相公不要见怪!”

赵挺之今日上门原本就是存着和李家修好的心,哪里会计较这些细枝末节。在旁边隐隐听了个大概,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自己这个尚未过门的媳妇和高家的关系不一般,甚至还和高俅的宝贝千金有着异乎寻常的亲密。在眼下自己相位不稳的时刻,他连一丝机会都不想随意错过,当下顺势便笑道:“李夫人过虑了,莫说我和伯章乃是故交旧友,就说是为了此客而怠慢彼客的规矩也是世上没有的!”他一边说一边走到高俅身边,大有深意地挤了挤眼睛道,“伯章既然来了,想必也有心思见证一桩大好姻缘吧?”

“那是自然!”高俅莞尔一笑,心中却转过了千百个念头,举手一让示意赵挺之先行,谁料赵挺之却执意不肯。两人在原地谦让许久,最终还是并肩而入。不过,为了避免落他人口实,高俅终究还是落后半步而行,神情却甚为泰然。

进了厅堂彼此落座,王氏便命使女一一奉上香茗。李家乃是,虽然并不算豪富,但是,仅仅四壁的那些名家手迹却是异常珍贵,即便是高俅一向见多识广,此时也不由仔仔细细地打量着那些书画。

这是一个诗词文学大家的时代,而号称后苏门四学士的李格非,结交的人物就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最有名的大家。四壁的书画中,有苏轼和苏辙的亲笔手迹,有黄庭坚的画卷并题词,还有晁补之的诗词,连王晋卿的画也有!若是让一个书画商到了这里,恐怕就要垂涎三尺了。悠然欣赏了一阵,他便很自然地收回了目光,含笑看着赵挺之,等待着这位如今刚刚回到中枢的宰相说话。

“李夫人,其实当年我远下西南的时候,便有心替明诚和清照完婚,不过,那时李兄身体欠佳,清照一片孝心在家侍奉,明诚又一心跟着我去西南,所以硬生生地把婚事耽搁了,每每令我想起便觉得扼腕叹息。”毕竟是多年宦海生涯沉浮的人,因此赵挺之一开口绝不提李清照如何对赵明诚避而不见,而是专门拣两人当日的佳话来谈。“数年前清照的诗词传出之时,明诚便一直倾慕不已,后来辗转达成了婚约,他那个高兴劲就连我这个作父亲的也觉得有趣。儿孙自有儿孙福,李夫人,我的意思是,是不是请李兄回来,主持一下他们的大婚?”

李清照不露痕迹地捏紧了拳头,却突然感觉到有人在拉自己的衣襟,低头一瞧是高嘉,紧绷的心情突然放松了下来。她轻轻扳住高嘉的肩头,微微眨了眨眼睛,却将目光投向了母亲。即使平日父母都对她的琐事不加管束,但是,婚姻大事,她仍旧不可能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如今父亲不在,那么,母亲的一句话无疑是一言九鼎。尽管她直到如今也并非完全反对这桩婚事,可是,那件事仍然犹如鱼刺如鲠在喉,让她怎么也无法接受。

“其实,即使今日赵相公不来,我也想托人给你送个信,这婚事一日日地拖下去确实不是办法。”王氏仿佛没有看到女儿一瞬间变色的脸,自顾自地说道,“明诚这个孩子我见着也喜欢,人家都说金童玉女,我家清照能够嫁一个这样的夫婿,我们作父母的原也是应当高兴的。”

尽管早知道王氏会给出这样的回答,但是,高俅的心底不可抑制地生出一缕失望。他微微斜睨了妻子英娘一眼,见其面色虽然不变,眼睛却一直在瞟着那边的李清照,便知道她也在担心密友的将来,心中不由更是叹了一口气。此时,他的耳朵突然敏锐捕捉到了两个字。

“可是,”和刚才一样,王氏仿佛没有注意到自己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会带给他人如何的感受,仍是不紧不慢地说,“最近却老是有些不咸不淡的传闻往这里来。赵相公,并非我多疑,而是兹事体大,关系到清照的终身大事,我不得不多问两句。你也是知道的,清照的才名虽然名扬在外,但是,她平日往来的都是各府女眷,就是诗词也是我们家那些好事的丫头和仆人流传在外的,那些所谓的仰慕者都做不得准。可我听说有一个爱慕明诚的女子直接住进了贵府,这可是真的?”

这李清照的母亲不愧是状元家出身,说话的水准实在是一流!高俅心中暗暗叹服,仅仅是这云淡风轻的一席话,却囊括了所有的意思,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推了回去。王氏的言下之意非常简单,也就是说,我们李家是尽到了教育子女的职责,李清照虽然才名远播,但从来就没有传个绯闻什么的,但赵明诚把女人养在家里却是人人都知道了。要想促成婚事可以,先得给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再说!

即便是胸有山川沟壑,赵挺之也被王氏不软不硬的话噎得一愣。这爱慕和仰慕两个字实在是用得巧妙,巧妙到他这个堂堂宰相也不得不哑火。若只是一时乱性也就罢了,偏偏,赵明诚确实是把人带到了家里,而自己那时居然一时昏头答应了。宋朝虽然比唐代更讲妇道,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想笼络李家,总不能直接把妇道这样一顶大帽子压下来。毕竟,王氏既然敢提出这一点,指不定是李格非授意的。左右权衡良久,他还是索性决定交底。

“李夫人,这件事外人有误会,其实,为此我也责骂过明诚。”赵挺之露出了一幅万般无奈的模样,异常诚恳地道,“他对清照是一片诚心没错,却不料想在成都一次游玩踏青的时候,无意中山石崩陷,他的马匹丢了,又和仆从失了联系。险境之下,是一个山中女子救了他,而后细心照料他的伤势,最后才将他送回了成都府。我本意是让他送人家一份厚礼,日后好生报答这份恩情也就罢了,谁知那女子也是读书人家出身,虽说父母双亡,但当时权益之下孤男寡女独处一室,族里便有人说三道四,最后不得已之下,明诚就私自把人接了回来。”

他说着便深深叹了一口气,似乎有些恨铁不成钢,似乎也有些对儿子重情义的期许。“后来的事情我也不想多说了,总而言之,我的意思还是那句话,当日的婚约我和明诚都记着,还希望能够请李兄早日回来主持。李夫人,我一向深敬你知书达理,还希望你能够成全这段金玉良缘!”

赵挺之把话点得如此透彻,即便王氏再能转圜,也没法找出太多的推托。当下王氏便只好借口丈夫未归,满口答应等李格非回来便一定去赵府拜访。

眼见今日最大的目的已经达成,赵挺之又坐了一会便起身告辞,临去时又和高俅约好不日上门拜访,这才匆匆离去。尽管已经是宰相,但大约是因为时下的习惯,赵挺之的出行仍旧颇为简朴,除了一辆马车之外,便只有护卫十几人。此时,只听马鞭清脆地一扬,马车便隆隆驰过,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巷尾。

第二十六章 千金女得偿心愿

送走了赵挺之,李清照便扶着母亲顺着绿意盎然的中庭回厅堂。才走了几步,她便听到耳边传来了一声叹息。

“清照,娘已经竭尽所能地帮你,只是我一个妇道人家,终究不能做更多,事情究竟如何,还得由你爹回来做主,只希望你不要怪娘就好。”

早在母亲轻描淡写地说出赵明诚的那件事情时,李清照就明白,自己费尽心机隐瞒母亲的事,最终还是没有瞒住。此时此刻,听到母亲这样说,她不由愈发感到心中酸楚,竟是忍不住落下泪来。她不敢引母亲伤心,慌忙抬手擦了一下眼角,这才勉强笑道:“娘这是哪里话,我怎么敢怪您?”

“不敢怪我?那你又为何不对我说实话?”王氏突然停住了脚步,转头盯着女儿的眼睛,脸色不满地问道,“难道你就认为娘是那类俗妇,连这种事情都不敢为女儿做主么?虽然你对赵明诚避而不见是有些过了,但毕竟是他有错在先,你要是早说出来,我也好向你爹讨一个主意!”

“娘!”见母亲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着想,李清照一直强忍着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我只是因为您身体不好,怕您担心太过伤了身子,再加上小弟还小,我也不想让那些话传入他的耳中……”

“你即便瞒着,难道其他人就不会告诉我么?再说,以前你和明诚见面也从不避忌,如今突然变了,府中上下谁不是在外打听端倪?”见问得女儿面红耳赤,王氏不由抓住了李清照的手,郑重其事地道,“清照,娘是过来人,这点事情还是看的出来的。以后若是还有这样的事,别闷在心里,知道么?”

“嗯。”李清照轻轻点了点头,犹豫了片刻又开口说道,“娘,其实前几日我实在烦心的时候,曾经在高府对高夫人她们把事情都说了。我知道不该对别人说这些,可是……”

“说了就说了,我看高夫人也是个好人,想必不会学那等无知的长舌妇在外胡言乱语。”王氏微微一笑,又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背,“你倒是会找人倾诉衷肠,我虽然没见过高夫人几回,但却觉得她为人谦和,是个好相处的人。再说,能够教导出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足可见他们的家教也不是古板不通情理的。对了,她想必是安慰了你一番?”

李清照一边扶着母亲继续往里面走,一边原原本本地将当日的情形都说了一遍,等到快要接近厅堂的时候,她才开口问道:“娘,我刚刚想起来,赵相公和高相公似乎是兄弟相称的,我若是收了嘉儿作弟子,这辈份似乎就有些乱了。”

“这种事情有什么好担心的!”王氏没好气地瞪了女儿一眼,摇头笑道,“你受她半礼,半师半友就行了,当日高相公和当今圣上不就是如此关系么?若是真的收了徒弟,彼此之间不免拘束了,我看你也喜爱嘉儿那孩子,还是这个样子最合适!”

在等待李清照母女回来的时候,高俅几乎被女儿高嘉烦死。尽管知道女儿早熟,但是,一个五岁的孩子缠着自己问男女结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也有些离谱了。好说歹说安慰了女儿,他方才和英娘对视苦笑了一眼,一抬头却发觉王氏和李清照已经回转了来。

“刚刚实在怠慢了!”王氏歉然一笑,却见一旁的高嘉眨巴着眼睛正看着自己,不由招了招手。见其飞一般地奔了过来,她便朝高俅和英娘一点头道:“我都听清照说了,似乎令千金很有天赋,而且愿意跟着我家清照学习诗词?”

“没错,这孩子从小就活泼好动,唯有认字的时候方才坐得住,而且诗词文章往往是听了几遍就会背,我和内子也一向颇为欣慰。”高俅情知王氏此问便是愿意答应这桩好事,顿时大喜过望,连忙趁热打铁地道,“只不过若是过早地请西席先生太拘了孩子,再说女儿家也不用走宦途,我倒是希望她能够像李小姐一样精通诗文,谁知两人竟这么投缘,所以方才想请易安教导一下她。我也知道有冒昧之处,还请李夫人不要见怪。”

“高相公心念女儿,这也是应有之义,我哪里会见怪!”王氏见底下的高嘉可怜巴巴地拉着自己的袍角,不由笑得愈发欢了,“说实话,清照早年的诗文底子是我为她打下的,后来换作了她爹爹教导,这才算是略有所成。如今这点底子就想要为人师,却还远远不够,也怕误人子弟。”

见王氏一下子转口,一旁的英娘也不由有些着急:“李夫人,清照的才学如今早已是人尽皆知,哪里有什么误人子弟之说?嘉儿一向只认清照,今次好不容易花了十日功夫背齐了诗词,若是您不同意,恐怕她可是不会依的!”

此话一出,底下的高嘉顿时有些眼泪汪汪的。虽然不明白刚刚还称赞过自己的这位慈眉善目的妇人为何突然改了主意,但她还是用恳求的目光眼巴巴地抬头看着王氏,就差没有开口哀求了。

“是啊,李夫人若是能够成人之美,我们夫妇全都感激不尽!”高俅也连忙出言附和,但他却不认为王氏是有心拒绝,恐怕其中还有些别的缘故。

“高相公和夫人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王氏含笑在高嘉的头上抚弄了一阵,这才解释道,“我只是认为,定下师徒名分多有不妥。莫说清照才疏学浅不当人师,就是相公和夫人他日为令千金找到名师的时候,难不成还要我家清照和人家平齐不成?我的意思是,也不用拘于拜师的俗礼,彼此便算是半师半友,这样岂不是更好?”

高俅在一瞬间弄清了李清照母女的心思,立刻有了主意。他霍地站了起来,先是示意高嘉过来,然后拉着她走到李清照面前,又轻轻地在女儿耳边嘱咐了几句。

高嘉听完之后顿时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竟是像模像样地磕了三个头,等到李清照反应过来的时候,她竟已经磕完三个头站了起来。

“嘉儿,你……”

“李夫人,虽然你这么说,但是,礼不可废,今日李小姐既然为嘉儿的师长,将来也自然是师长!”见女儿聪明地贯彻了自己的嘱咐,高俅的心中不由浮现出一缕诡计得逞的得意,然后朝王氏拱手一礼道,“原本拜师大礼应当更隆重一些,不过如今却不太好张扬。他日我回京之后,必定宴请亲朋好友正式宣布!”

“唉,高相公你此举实在是……”王氏也没想到高俅居然会让孩子硬来,一时间颇感无奈。她固然没有攀龙附凤的心态,但是,如今丈夫重新得用,她心中还是高兴的,自然也不想把高俅夫妇硬生生地往外推。她转头瞥了一眼女儿,意味深长地吩咐道:“清照,你如今可是多了一个弟子,教导她的责任可是落在了你的肩上,可别让高相公和夫人失望啊!”

李清照瞅着眼前的高嘉,心中很有些杂乱的情绪。她一向很喜欢孩子,之前照顾幼弟的时候,也常常带着几分长姊如母的情绪,和高嘉相处时更是几乎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此刻,她突然伸手把高嘉揽在了怀中,狠狠地在她头上摩挲了两下。

回家的途中,高嘉自然是欢天喜地,在车上便几乎闹腾了起来,倒是英娘看不过去,在女儿的头上狠狠敲了一下。

“我还没跟你算账呢,小小年纪居然会拿刀子胁迫人!回去之后,我罚你禁足,除非我允许,不准出房门半步!你现在老实告诉我,那刀子是哪里来的?”

高嘉偷眼觑了一下父亲,见其同样是面无表情,顿时有些怕了。好一会儿,她方才吞吞吐吐地说道:“娘,我哪里敢藏什么刀子,就是拿着一块木头装装样子,包在布里头而已。他们一听我说是刀子,就都怕了,陈伯更是担心出事,所以才依了我。娘,我只是因为你们都忘记了我的事,所以才……娘,你别生气好不好?”

“你娘是担心你,生气也是有的,谁让你这么任性!”高俅这才想到了宫中的事,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我和你娘不是存心忘了你的事,而是……唉,希望她没事就好!”

英娘此时也没了刚才的高兴劲,见高嘉犹自不解地望着自己,她只得低头安慰道:“嘉儿,有些事情你不懂,但是,你要知道,你爹和你娘是为了你三姨娘的事在担心,不是存心不理你,知道吗?”

“三姨娘……”高嘉这才想到因为拉着奶娘崔氏躲在房里背诗,确实已经好几日没有见到伊容,不禁也有些着急,“娘,你刚才是什么意思,三姨娘怎么了?”

“别担心,没事的!”高俅挪动到妻子和女儿身边,伸手一左一右揽住了她们,“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我不会让你们有事的!”他一边说一边朝窗外望去,只见宫城遥遥在望,内中风云却异常渺然。

第二十七章 忧婚事百味杂陈

“清照……”

赵明诚怔怔地看着墙上那一幅画像,心中竟是百味杂陈。从仰慕李清照的诗词,到将自己作的词送到李府请求指教,再到央求父亲上门求亲,他自忖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女子花过这样的心力,也从来没有想到,这桩婚事还会有什么变数。但是,偏偏就是自己的一步走错,而使得如今佳人避而不见,此时此刻,他的心底又哪里是一个愁字了得?

他很清楚,如今事情既然已经传到了李清照耳中,那么,父亲想当然的那种处置根本不妥当。虽说依照大宋律例,妾婢之流和正妻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倘若自己弃小宛于不顾,那么哪怕别人不说,李清照也会看不起自己。

书房的地上已经扔了不少纸团,这几日里,他冥思苦想着要作词表述心意,但是,平时的文思泉涌都不知到哪里去了,无论怎么苦苦思索,他都只能写出一些寻常应景的诗句,别说打动李清照,恐怕就连自己也打动不了!

正心烦意乱的时候,他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了一阵轻轻的叩门声,心中顿时极其不耐烦,随口喝了一句:“什么事?”

大门应声而开,一个衣着朴素的女子端着一个木盘走了进来。只见她身量不高,人也颇给人娇弱之感,但眸子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刚毅。若是论姿色,她也不过是和赵府的几个使女相当,但是,那种读过诗书的气韵,却在一言一行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她,便是赵氏父子口中的小宛了。

“公子,他们说你没有用早点,我亲自下厨做了几个卷子,你多少吃一点。”

“你放在那里吧。”赵明诚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见小宛放下木盘略一行礼转身便要离去,他不觉开口叫了一声:“小宛!”

小宛应声回头,见赵明诚脸上满是踌躇,她哪里会不知道对方所思所想。当日相救赵明诚时,她不过是基于一点救人之心,并无任何高攀之意。及至后来为族人威逼无处容身之时,赵明诚挺身而出,她这才存下了感激和爱慕。再者赵明诚出自官宦大家,却并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因此在成都府的那段日子,她常常听赵明诚吟诗赋词,两人之间已经是结下了不浅的感情。

她自知孤苦伶仃,不可能为正室,可是,当赵明诚为了未婚妻的避而不见而愁眉苦脸时,她却不可避免地有些黯然神伤。及至在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李清照的几阙词,她方才知道,那位令赵明诚时时倾慕的未婚妻竟是如此才女。无奈此时她已经是情根深种无法自拔。

她正在那边胡思乱想,耳边却突然传来了一句话。

“这几天若是家里有人在你那里嚼舌头,你便立刻报来给我!”鬼使神差的,赵明诚竟迸出了这么一句话,“你什么都不要想,哪怕是天塌下来,也自有我顶着!”

小宛心中一震,脸上顿时流露出了一丝深深的感激,随后盈盈下拜道:“多谢公子!”

等到小宛离去,赵明诚方才长叹一声坐了下来。怔怔呆坐许久,他方才瞟了旁边的木盘,随手拿起一个卷子,掰了一小块丢在嘴里,脸上却带着味同嚼蜡的木然。父亲特意告假了半日去了李府拜会,若是按照常理,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为何他偏偏仍然难以心安?

“公子,公子!”

乍听得门外一阵大呼小叫,他不觉手中一颤,竟是几乎把那个卷子落在地上。来不及多想,他随手将卷子往木盘中一搁,三两步奔上前去打开了门,见是自己的心腹书童吉严,立刻心中大跳。

“公子。”吉严好不容易喘过了气,不待赵挺之开口发问便急急忙忙地报道,“相爷刚刚回府了,小人在那里偷偷觑了一眼,相爷的神情很古怪,竟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话音刚落,他便感到旁边掠过一阵风声,却是赵明诚风风火火地奔了出去。见到这番情景,他不由悄悄吐了吐舌头,小声嘀咕道:“看来,公子对李小姐惦记得深了……要是那样,还招惹别的女人干吗?”

出了自己的小院,赵明诚立刻放慢了步子,还稍稍整了整衣衫。他深知父亲赵挺之为官这么多年,最是讲究城府气度,因此尽管心里着急,也不敢全部放在脸上。从仆人那里得知父亲正在小花厅歇息,他便连忙往那里走去。

远远的,他就听到了父亲和母亲的交谈,从声音中,他没听出几分焦躁,心中登时笃定了不少。待得旁边的家人先通报了一声,他方才跨进门槛,躬身行礼道:“父亲,母亲!”

“正说你呢,你的脚倒是快!”赵挺之的夫人郭氏一向深居内府持家,对于幼子和未婚妻的小矛盾向来不以为然,此时见赵明诚脸色惴惴,她不由笑道,“看你这副样子,难道你爹堂堂宰相亲自上门提婚事,李家还会拒绝么?清照不过是耍一点小性子罢了,哪里会真的置婚约于不顾?”

听到母亲这样说,赵明诚却仍有些不安,偷眼瞟了一下父亲的脸色,见看不出什么端倪,他便只得陪笑道:“照娘这么说,李家已经定下了婚期?”

“哪有这么快,婚姻大事,总得等李文叔回来做主!”赵挺之早就看出了儿子神情中的焦虑,不觉暗自摇了摇头,随口岔开话题道,“今天我去李府,正好遇上了高伯章及其夫人。我倒是没想到,清照倒是和高府女眷关系亲密,看他们的架势,似乎有意让长女拜在清照门下。”

“拜师?”赵明诚闻言立刻愣了,呆了片刻方才皱起了眉头,“爹,这似乎不太好吧?”

“你年纪轻轻,怎么如此迂腐?”赵挺之向妻子点了点头,见郭氏避往内室,他这才盯着儿子,一字一句地教导道,“我已经说过,如今朝堂格局看似已定,其实却变数多多。你别看高伯章即将下江南,但是,他如果要回来也就是圣上一句话。再说了,他这一次离京,又怎么可能不带上女儿,就是将来也不会花了清照多少功夫。倒是你,这一次的事情就算收拾了,难免在清照心中留下一个疙瘩,你即便见不到清照,去见见将来的岳母大人,请她出面岂不是更好?”

赵明诚闻言立即恍然大悟,虽说对于父亲的那种功利心很是不以为然,但无论如何,若是能够让他和李清照重归于好,他自然不会计较别的。他才想找个借口离开,却听得上头又传来了父亲的教训。

“你在太学中颇有声名,不过,在实务上终究还是欠缺。我本意是想让你从科举出仕,不过现在看你的年纪,若是一心想要进士及第恐怕也不容易。前时圣上曾经问过我家中状况,你大哥二哥都已经荫补入仕,虽然还没有授实缺,但是,至少也有了一条路子。如今就只剩下了你,按照我的打算,在你婚前先给你荫补一官,也好让婚事更体面一些。”

除了诗词之外,赵明诚酷爱金石收藏,虽说时不时会出自太学生的习惯对于朝廷政令大发评论,对于政治也有相当的热情,但是,要让他从小官那样一步步往上爬,他却觉得意兴阑珊。纵使是宰相子弟,荫补的起步也只是正八品的承事郎,实在是不值得有多少期许。

因此,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任凭爹爹安排就是。”

“那好。”赵挺之微微点头,“我明日便和圣上提一提,唔,若是能让圣上见你一面,说不定还能够有别样的恩遇。你已经二十五岁了,论理可以授予实职,没错,就这么办!”

见父亲一时无话,赵明诚连忙告退,出了厅堂便长长嘘了一口气,似乎要把这些天的郁闷全都排遣出来。不过,才走了几步,他便突然想起,适才他根本没有询问父亲在李府中商谈婚事的具体经过!想到这一点,刚才烟消云散的烦闷突然又重新浮上了心头。

“爹爹不会以宰相之尊说了什么过头的话吧?”

赵明诚越想越觉得后怕,连忙匆匆赶回了自己的书房,匆匆提笔写就了一封书信。既然不是吟诗赋词,以他的文采自然是一挥而就,言辞极其恳切。拿过封套时,他却在上头工工整整地写道——李伯母亲启,然后便叫来了书童吉严。

“记住,务必把书信亲自送到李夫人的手里,另外,你再问问李夫人,我何时能够上门拜会她。倘若遇着了清照,她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若是说错了一句,你也就别回来了!”

吉严从来没听到过赵明诚如此严厉的口气,此时不由缩了缩脑袋。“公子放心,小人记住了,不过,若是还像前几回那样,李府不让进……”

“蠢才,你去见李夫人,谁敢不给你通报?快去快回!”

第二十八章 妙手回春皆欢喜

“蠢才,绣花枕头一包草!”

此时此刻,这就是郑居中最想大骂妻子的一句话。然而,话到嘴边,他却终究还是愤愤咽了下去。自打知道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的小皇子天花一事竟然是自己的妻子阴差阳错做出的勾当,他就恨不得把满心的怨气和恐慌都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