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了,仍是不服输地维持着挑衅地看着他。他微眯起眼,笑着又补了一句:“酸梅汤、绿豆汤也一并免了吧。”

“…”我不甘心地支撑了一瞬,他下颌微扬,淡泊地看着我。我终于泄了气,认输地垂首道:“臣妾错了。”

“所以?”

“…养好身子之前决计不碰针线了。”

他方是满意地点了头,说了句:“听话。”

那晚他宿在明玉殿,和前几日一样,因我身子尚未养好,他很小心地半点也不碰我,在榻上和我保持着半尺的距离。

今日他睡得很快,很快就均匀了呼吸,眼皮微微动着,似是在做梦。

我却睡不着了。

芷寒给我的那个荷包…在那天醒来后就没见着。这倒无碍,芷寒知道那天事出突然,不会因此怪我。可那荷包里…有霍宁给我的那张字条!

我还没来得及看,不知上面写了什么。只怕会落到有心人手里去,那就又出了乱子。

要以这样的方式给我,至少是不便当众说出的话,但…能是什么话呢?

绝不可能是说要带我走,我把话说得够明白了,他也不傻。何况朵颀公主有了身孕,于情于理都不会是这事。

只是我也实在想不到还能有什么别的事情了。

翌日宏晅起榻离开明玉殿后,我几是半刻不敢耽搁地也起身了,急叫来婉然,问她:“长乐宫那日我的衣物呢?”

婉然很是一怔:“为了做得像…衣裙上沾了血,自是拿出去丢了。”

“那荷包呢?”我焦急又问,“也丢了?”

“是…”婉然茫然地望着我点了点头,“不过我听林晋提了一句,说是为了谨慎起见,还是烧了为好…不过我也没有多问。”

我便又叫来林晋,问他是如何处理的。林晋答说:“臣想着到底还是谨慎些好,那天娘娘的所有衣物都找了个地方烧了,有人问起来,便说是小产沾了血的不吉利,不会有岔子。”

他确实谨慎。我大是松了一口气,虽则还不知那字条上写的什么,但至少也不必担心会落人话柄节外生枝了。

我在晨省之后把芷寒叫到了明玉殿,告诉她晏家沉冤昭雪了。

“真的?!”她惊喜不已,猛地喊了出来反是吓了我一跳。我握着她的手缓然点头:“真的,陛下亲口告诉我的。还说晏府和宗祠也在修葺了,过些日子,咱们就可以回去看看。”

“真的…”她面上笑意幽然飘渺,直是高兴得有些失神,“真没想到…真没想到!长姐…”她连话也说不全了,震惊到不相信,缓了良久,才又笑了出来,笑声一声明显过一声,“晏家沉冤昭雪了…爹娘…宗祠…”

“是,都会好的。”我莞尔颌首,“陛下早在找兄长了。若兄长回来,自可以住回晏府去,晏家日后也有了着落。”

短短几句话便是晏家今后大概的路子,殊不知这些年,我、芷寒甚至还有不知所踪的兄长和芷容,都是怎样的疲惫。

芷寒是想不到还能有这样的一天,在宫里的我,根本就不敢去想。

可这一天就是这么来了。

宏晅亲自下了圣旨,命人着意去寻兄长和芷容,知会了各州、县、郡的官员,如寻得此二人踪影,立刻护送回锦都,不得有误。

团圆的日子大概不会太远了,却越发地让人觉得心焦。我无可克制地去想重逢的场景,兄长一定还记得我,可是芷容…当年晏家获罪的时候,她还那么小,她可还在意这个家么?

我也再竭力说服自己兄长纵使充了军,也一定未有不测,我一定还能见到他。

这实在是悲喜相加的想法。

庄聆听闻了此事后专程来向我道了贺,笑说:“好嘛,熬了这么多年可算苦尽甘来。日后再没人敢拿你在奴籍的那些日子说事,陛下亲下旨平的反,谁也得承认你是御史大夫晏大人的嫡长女。”

是啊,除却父母的名誉,这大概是平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影响了。

我因为那八年的奴籍身份遭了许多的白眼,册封宫嫔后体现得尤为明显。就是同为宫女出身的愉妃,在昔年处得不好时亦借此恶语相向,瑶妃、和贵嫔、馨贵嫔更是如此,以后…应该都不会了。

御史大夫晏大人的嫡长女。这是我在初入太子府时不肯忘记的身份,我不愿向人低头、不愿承认家里有罪,哪怕我知道太子就是皇帝的儿子,是皇帝定的罪。后来…不知怎么就接受了身在奴籍的事实,“晏家嫡长女”这五个字反倒被我小心地藏了起来,只在偶尔一想间掀起一阵强烈的不甘。

如果没有过那一遭罪,如果晏家始终是当年的晏家。那么在及笄之年,我也许会参加采选,就会是以这个“晏家嫡长女”的身份…哦,父母一定不会让我参选的,虽然他们在我记忆中只有那么几年,但我很清楚,他们是不会让我做任何人的妾室的,天子也不行。

是以在晏家刚修葺完工的时候,我向宏晅请了旨,欲独自一人先行回去看一看。不要芷寒相随,亦不要他陪伴。

十一年,我该以这个嫡长女的身份去祠堂拜一拜父母了。

我踏进修葺一新的祠堂,一股香火气息袭面,可见是他早先安排了人来照料此处、来先行供奉着香火。

我净手焚香,在父母的灵位前的蒲团上跪下,隔过檀香缭绕的烟雾,望着牌位上的字,内心缓慢而郑重地道:“父亲、母亲,阿宸不孝,时隔十一载才得以回家一拜。这些年,阿宸久在深宫,未敢忘父母教导,纵有诸多无奈,亦不曾主动去行恶事以求荣华富贵。虽有血债沾手,亦自问扪心无愧。唯一事心知愧对父母亲教诲,阿宸已为陛下妃嫔妾室,实乃当年身在奴籍不由己,陛下亦是为护阿宸而为,但求父母亲体谅…”

作者有话要说:愉快地周末过去了…_(:3」∠)_

祝大家在新的一周里学习顺利工作顺利_(:3」∠)_

明天的更新恢复到晚七点~工作忙碌的菇凉直接攒一攒周末一起看也是不错滴!【因为阿箫一周更新的总字数有三万字呐!那天算了一下我都觉得我好勤快呀!什么概念捏?一般的榜单任务字数是一万五一周,量最大的榜单也不过是两万一…(自拍肩膀)很是带感!继续努力!】

125

这是个微妙的情境。皇太后薨逝不久,国丧三月,举国上下都在为其哀悼。偏偏在这个时候,我得以长跪父母灵位前,一点点将这些年的事情说给他们听,告诉他们我与芷寒重逢、告诉他们晏家已得以平反、告诉他们姜家倒了。

我相信他们是能听得到我的话的,故而事无巨细,都想一件不落地告诉他们。直到婉然在祠堂外催了又催:“娘娘,时候不早了,回吧。”

听得出她也不想打扰我,但又不得不回宫。我转头望去,原来已是夕阳西斜。

又向灵位拜了三拜,我低低道:“父亲、母亲,阿宸已与芷寒相聚,然兄长与小妹仍不知所踪。陛下已派人去找,求父母亲在天之灵保佑兄长小妹平安回锦都。”

站起身,我又换了新香插上,方一步三回头地退了出去。

不需要如此不舍,以后有的是机会回来。我这样劝慰着自己,远眺着天边那一轮橙红色的圆盘怅然一叹:“摆驾回宫。”

虽是没备婕妤仪仗,但仅是随侍宫人与侍卫加起来也已是浩浩荡荡的一支长队。我透过马车窗口的纱帘看着沿街纷纷避让的人们,因是国丧期间,多穿得颜色清素,看不到前两次宏晅带我出宫时在街头见到的五颜六色。

呵,他们是大燕的子民,当然是要为皇太后戴孝的,无论姜家对大燕做过什么、是如何的臭名昭著。莫说是他们,就是宏晅,目下也是在为她服丧的,尽管在她活着的时候他们就已是形如水火。

手抚上腕上的一条南红钏子,每一颗都是精挑细选的大红色,颜色正得灼目。这当然是不符国丧的规矩,我特意装在随身荷包中带出来了,进了晏家才带上。

沉冤昭雪,这是我晏家大喜的日子,我才不管皇太后如何、姜家又如何。晏家萧条了这么多年,该见点儿喜气的时候必须要见到。

驾车的宦官一喝,马车骤然一停。我微微一愣,未动声色地兀自端坐着。片刻,林晋在外道:“娘娘,是骠骑将军车驾。”

乍然听到这个人,我不禁心里“咯噔”一声,但想来并不是有意挡下,只是坊间的道路不够宽敞罢了。微一沉气,吩咐道:“退到巷口去,让将军先过。”

“岂敢让娘娘让路。”霍宁语中带笑,远远传来,转而听他吩咐车夫道,“速退出去,让婕妤娘娘先走。”

那边车夫应了一声“诺”,我便笑道:“另夫人有着身孕,将军快回府照顾着好,本宫不急于这一刻的。”

安静了一瞬,那边才道:“那…多谢娘娘。”

马车缓缓向后退着,我轻挑开帘子看了一眼,见他马车边跟着的人并不多,除了驾车的车夫以外就只有一个小厮了。当下一思量,告诉婉然说:“你去和将军说一声,宫宴那日,垫剑之物不慎遗失,问他是和材质,本宫再为皇次子寻一个。”

“垫剑之物?”婉然疑惑不已,我淡然点头:“是,将军交给我时,我摸着剑鞘底下是有个东西的,后来再看却没有了。咱们又都不懂这些,若是要紧的东西,还是赶紧问明白了备齐了好。”

婉然便依言下了车去询问,须臾,那边一声郎笑:“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有无皆可,娘娘安心就是。”

不是要紧的东西?那干什么非要在那样的场合、以那样的法子交给我?

我遂笑道:“若缺不得,无论价值几何,本宫总要寻回来的,将军可莫要敷衍本宫。”

又是一阵子的安静,那声音再想起来时显是已在我车前,听得我一惊:“我有话要同娘娘说,你们先退下。”

“这…将军…”林晋不敢应,我道:“隔着帘子不逾矩,你们远远看着就是了。”

他这才应了,带着众人一起退到远处。

霍宁在外一声低笑:“当真不是打紧事了,你不必在意。”

“到底是什么事?”我知他看不到我的神色仍不免蹙了眉头,“如若不是打紧事,将军何故那样给我?”

“当初是要紧的,现在不是了。”他轻一笑,缓然道,“彼时姜家动向颇多,似是要做什么大事,我想着你有着孩子,又和姜家有宿怨,怕是对你不利提醒你在宫里多加小心罢了。”话语一顿,又言道,“不过陛下的动作更快了些,现在姜家已除,就无碍了。”

我估摸着宫人们定是在车后远处看着,能看到霍宁却看不到我的轻微举动。伸手将帘子挑开了个窄缝,诚恳而道:“多谢将军。”

“不必。”他微笑,身形未动,远处必定瞧不出什么。他目光微移,停在我手腕上,即了然道:“这是刚从晏府出来?”

我难免有些不自然,伸手握住那大红的手钏:“是,晏家平反,于我而言是大喜。”

“你还是当心些,别争这一时之气。”他又笑了笑,“我走了。”

我浅浅颌首:“将军慢走。”

他行了两步复驻了足,轻轻道:“已接到陛下旨意,在各军中寻找令兄长,想来相聚之日不远矣。”

他挺拔的背影激起了我一阵莫名的心绪,良久才平复下来,只沉然感激道:“多谢。”

有这么个人为我着想着,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他肯为我注意着外面世家的动静自然好,可我又不得不担心他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他连要带我走这样的话都敢说,且听着还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回到宫中,不一刻芷寒便到了明玉殿来,快语如珠地丢下一连串的问题:“家里现在怎么样?祠堂可修得好么?有人在那儿照顾着没有?我什么时候才能去?”

我被她问得忍着笑握住她的手:“好,一切都好,有人时常打扫着,必是陛下安排的不敢怠慢。陛下本就有让你我都回去看看的意思,过些日子你请旨去就是。”

“太好了!”芷寒笑得很是开心,“一切都好就好…现在就只要盼着大哥和小妹回来,晏家也就真有个家的样子了。”

不同于先前宏晅偷偷摸摸带我出宫,我此番回家探望并没有瞒人。昏定之时,皇后也问起此事,很是关切:“为晏大人平反之事,陛下上心得很。婕妤你既是回家看过了,若是瞧出有什么不妥之处定要直言说出来才是,别憋着不言。那样你委屈的不是自己,是晏大人和晏夫人的在天之灵。”

我恭谨一福,道:“诺,臣妾晓得轻重。可此番回去,确是没看出哪里不妥,一切都是依照着晏家从前的样子重修的,直让臣妾感慨万千。”

“如此就好。”皇后欣慰点头,“再者,元沂也快三岁了,陛下的意思,带他也去拜一拜外祖父母。他虽不是你亲生的,但这两年都是你照顾着,视若己出,旁人比不得,他理应将晏家视作自己的母族。”

我心下一凛。这显是话里有话,却不是对我。忍耐着没有立即去看方氏姐妹的神色,温婉福道:“诺,陛下也同臣妾提过此事,臣妾明白陛下的意思。臣妾对元沂和皇后娘娘对待皇长子是同样的,都是做母亲的心,两个孩子也都孝顺,臣妾欣慰,皇后娘娘大约也是一样吧?”

皇后略有诧异,和颜而笑:“是,元汲也是个孝顺的孩子。”

退出长秋宫,婉然吩咐旁的宫人跟远着些,拉着我低声急问:“姐姐何必这样急着表明态度?岂不是直接与方家那两位树了敌?”

“我若不表明态度,得罪的就是皇后。这几年她帮衬我的地方不少,绝不会容我在这样的时候含含糊糊去做墙头草。”我轻叹道,“再者,让方家姊妹知道我是帮着皇后的也好,她们做事时便要多一分思量,我委实不愿一个孩子跟个物件似的被人争来夺去。这些年来皇后是为了她现在的后位也好、是为了将来能当太后也罢,待皇长子到底是真心的好,我对元沂视若己出,她对皇长子又何尝不是?可方家那两姐妹…你我都知道她们是冲着夺子来的,皇长子在她们眼里就只是个物件是份权力,纵使她们与他是血亲又如何?只怕还不如让皇后照顾着。”

婉然微一点头表示赞同,又不无担心道:“可是姐姐刚了了大事,与陛下也坦白了心迹,好不容易能安顿下来过日子,又要卷进这样的争斗里…”

“什么卷不卷的,后宫的每个人本来就不可能避开。”我凄然轻笑,“影响大小之别罢了。我又在婕妤这样的位份上,断没可能躲个清闲。不过方家那两姐妹进宫也有些日子了,皇后今日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可是她们做了什么不安分的事么?”

婉然思索着摇头:“不知,并没听说什么。但她们既是本来就奔着那样的目的来,又怎么安分得了呢?左不过是做得明显与否罢了…娆姬最近也算个得宠的,旁敲侧击地时不时向陛下提一提皇长子也有可能。皇后娘娘必定比咱们对这两姐妹上心,必定时时派人打探着,总能听说这些的。”

126

回到明玉殿,宏晅已在等着了,见我一笑,未等我行礼便牵起了我的手,期盼地问我:“怎么样?可还满意?”

宫人们识趣地退下,我望着他慨然点头:“一切皆如当年一样,多谢陛下。”

他闻言也露出了满意之色,一抚我的脸颊怜惜道:“瞧着疲惫,早些休息吧。”就径自上了榻,退去外衣,坐在床沿上看着我:“你…嗯…”

我前阵子因为刚刚“小产”过,就一直调养着,他每日要来看我又动不得我,劝他去别处他又不高兴。现在已过月余,即便是真的小产,身子也无碍了,我知道他什么意思,却也只能报以一个无比悲悯的神色:“陛下恕罪…臣妾在信期…”

“…”他挑了挑眉毛,倒头躺下,深吸进一口气,有几分郁郁,“睡觉。”

他侧躺着面对着我,我也侧躺着看着他,他闭了会儿眼睛又睁开瞧着我:“出去忙了一天,你不累?”

“不累。”我道,说着往他面前蹭了蹭,“臣妾今天可高兴了,再怎样也不觉得累。从来没想过家里还能变成从前的模样,就连后院里的秋千也重新扎好了。”

“嗯…”他想了一想,“葡萄架底下那个?”

“咦?”我不觉惊疑道,“陛下怎么知道?”

“…”他平淡地看着大惊小怪的我,“朕从前是太子,去御史大夫府上一趟有什么稀奇?”

也对,犹记小时候出入晏府的王公贵族不少,他去过也很正常。却听他幽幽又道:“所以那年抢秋千抢不过你、只能在旁边巴巴看着的小姑娘…是芷寒吧?”

“…”这什么时候的事?起码十一年前…我和芷寒年龄相近些,儿时与她玩玩闹闹的时候多了去了,他说的这事我半点也不记得,却被他记得了,还当成了话柄似的拿来打趣:“有你这么作长姐的么?如此欺负妹妹?”

“才不是…”我瞪着他辩道,“小孩子玩闹哪顾那么多长幼,臣妾平日里很照顾妹妹们的。若是不信,陛下自己问芷寒去”

他“嘁”了一声深表不屑,我再一次蹭近了他一些,轻笑道:“陛下您好意思说臣妾?当年您是怎么欺负九殿下来着?”

他神色不动,淡看着近在咫尺的我:“嗯…你要是非得投怀送抱,朕可能要忍不住了。”

“…”我一僵,逃也似的立刻躲远。他好似思量了一瞬,然后一点点凑了过来,眼见着他不怀好意,他向前一点我就向后一点,只觉腰上一硌应是已到了床边,伸手向后一探果然一片空荡。他却没停下,继续逼近向我,我推住他:“臣妾要掉下去了!”

“哈…”他一声哑笑将我拉近怀里,一翻身将我滚到了床内侧的位置,犹未松手,闭了眼道,“睡吧,不动你。”

近些日子我睡觉睡得是愈发沉了,尤其他在的时候,就算外头有天大的动静我也能一夜好眠,全然没了从前的惊醒。我对此大是忧愁,他却觉得挺好:“能睡得好还不是好事?现在又不是个宫女了,总那么惊醒干什么——就算你从前是宫女的时候,朕也委实不觉得有什么事非得叫你起来做。”

我叹气,悲愤不已地扁嘴:“这样不行,只怕哪天着了火臣妾都不知道。”

他就蹙了眉头:“你知道民间有个词叫‘乌鸦嘴’么?”

这一夜又是如此,晨间他起身去上朝我半点都没察觉不说,到了卯时被人晃醒,看着眼前的云溪黛眉轻蹙的焦急神色,明显已经叫了我好一阵子:“娘娘再不起床,晨省可要迟了。”

起身下榻,盥洗后清醒了几分,更衣后整理好妆容往长秋宫去。

因为我素来不肯耽误了晨省,总是比旁人起得早些,明玉殿上下皆已习惯。即便今日云溪说要迟了,实际上出门时也只不过是平日里其他嫔妃出门的时间。经过绮黎宫门口时碰上顺贵嫔带着永定帝姬也刚出门,正好与她同行。两个步辇在宽敞的宫道上并齐而行,我看着倚在她怀里困顿不堪的永定,笑道:“姐姐怎的想起来带着永定一起去了?这时节本就易犯困,让她多睡一睡就是了。”

顺贵嫔只摇头道:“目下不安分的人多,留她一个人在绮黎宫我不放心。”她快速扫了我一眼,复又恢复了平淡神色,“今儿个妹妹若是无事,晨省后来绮黎宫坐一坐吧。”

她听说了什么?我微觉诧异不安,知道是此时不便问的话,便按下不提。晨省后与她一同去了绮黎宫,困得已撑不住的永定立刻跑去了榻上躺下补觉,我与她去了侧殿,她轻轻一叹,道:“昨儿个皇后娘娘那话,妹妹也是明白的,方家这两姐妹,实在不是什么善茬子。”

我奇道:“我倒没听说什么,请姐姐明示。”

顺贵嫔说:“妹妹前阵子静养着,无怪妹妹不知道。这两位,娆姬争着宠,方才人讨着帝太后的欢心,是什么意思,六宫都看得明白。”

原来如此。她们倒是做得周全,两边都讨好了,日后想做什么都容易。如此一想,皇后和瑶妃当年虽是面和心不合,却也是这般分工的。可现如今,瑶妃没了,皇后虽与帝太后处得甚好,但到底从来也不得宠。若有一天方家两姊妹争得厉害了,只怕她两拳难敌四脚。

“要么皇后娘娘昨天那么急着要你表态呢?她是当真应付不来。”顺贵嫔叹息深深缓缓地表露出了事态的严重,我反倒不解了:“哪有这么困难了?她们要讨好就让她们讨好去,咱们明白的事帝太后和陛下未必就不明白,再者,她们不是也没闹出什么?”

“没闹出什么?”顺贵嫔轻一笑,“妹妹可还记得苏容华么?”

苏燕回?我自是记得,当初便是她与我一起联手除掉的沐氏。她很聪明,也一直得帝太后欢心,沐氏落罪后她就晋了容华,掌一宫主位。前些日子我闭门休养不出,自也和她没有走动,全然不知出了什么事。

顺贵嫔眉头蹙得深了几分:“今届宫嫔里最得帝太后欢心的一个,前些日子不知出了什么事,被帝太后禁足了半个月,罚了她阖宫半年的俸禄。”她目光淡淡地从我面上拂过,平淡之下却有几分凛然,“后来一打听,那天除了她,在帝太后跟前侍奉的就只有方才人。若说此事和方才人没关系,那这巧合也来得太巧。”

我心中一沉。先前种种,瑶妃也好、岳凌夏也好,帝太后素来把后宫诸事看得那么明白,要摆弄她太难了。方家姐妹竟能有法子让她循着她们的意发落苏容华?那还真是不可小觑这两姊妹了。

“还不止如此。”顺贵嫔又道,声音清冷,“禁足半个月日子倒是不长,妹妹你这儿还没休养完那边便放出来了。可自此之后,帝太后连见也不肯见她,陛下的宠爱亦是稀薄。我寻思着这事不对,差人打听了,那边散出了风声说是因为陛下宠你才冷落了她。”她缓缓呼了口气,“这些事你也清楚的,听着荒谬,可愈是局势不顺的人愈会信这些。加之苏容华先前和方才人处得也是不错的,堪堪被她摆了一道,听了那些话不肯再信你也在情理之中。”

我呼吸窒住,这刚入宫时安分不已的姐妹俩,放松了我们所有人的警惕。她们这是要瓦解皇后身边的人,让我们先在底下反了目,自顾不暇就不会再去多管她们与皇后夺子的事。大概是觉得我到底入宫年头久了不容易左右我的心思,从苏容华那里突破更容易些。偏偏那时我养着病,两耳不闻窗外事,竟是任由着这些发展而半点不知情,让她们钻得了这个空子,日后怎么稳住苏容华已是个问题了。

“妹妹也不必太担忧,我瞧那苏容华也不是个傻子,未必就着她们的道。”顺贵嫔身子弱,说话久了显得有些疲惫,缓了口气以手支颐,黛眉微蹙着道,“不过,妹妹进来也仔细着元沂…我是听琳仪夫人无意中说起的,方家与姜家在朝中过往甚密,咱们那样除掉了姜家,她们不一定要怎么恨。再者…姜家那一位,可也还在宫里呢。”

她是说韵昭媛。姜家事发后,宏晅始终禁着她的足,但至今还未发落她。我们都知是为了安抚朝中从前与姜家交好的人,但…这人留着,到底让人不安,太易节外生枝了。

顺贵嫔微微抬眸,眼中窜起几许狠厉:“这人留不得。她在,方家姐妹更觉得有个主心骨,若她支使着方家姐妹找你我寻仇,你、我、元沂、永定,只怕都没安生日子过。”

我一壁在心中数算着日子一壁思量着,俄而缓缓出了口气,衔起一抹明媚而悠远的笑意:“不急一时,皇太后刚去,她是皇太后的侄女,总要让她戴完了孝以尽孝道。再过一个多月…国丧过了,以她这个家中陡然没落的情景,心灰意冷、生无可恋都在情理之中。实在是可以理解的,方家姐妹…大约也可以体谅。”

127

我和顺贵嫔谋划着在国丧之后取韵昭媛的性命。想让一个失势宫嫔死得神不知鬼不觉本就不是难事,再作成自尽的样子是更好的。

我们也清楚,在国丧结束前的这一个多月里,我们不会有点动作却并不意味着方家姊妹也会消停。

方才人是荷莳宫的随居宫嫔,我在那日拜访庄聆时听到了那不绝于耳的动听歌声。声音听着就是那一边传过来的,我犹是笑问庄聆:“这是谁宫里这么热闹?”

“是方才人。”庄聆浅浅笑了一笑,“国丧三个月起不得乐舞,可是把她们都憋坏了,只好钻这个空子,几人小聚一番邀上歌唱得好的宫娥解闷。算不得违了规矩,动静也小。”

我登时面如覆霜,冷然笑道:“呵,之所以行国丧是要哀悼亡者,她们如此不恭不敬毫无诚心,断不能由着她们的性子。”

听我这样说,庄聆自有些意外。我和皇太后有多大的仇她很清楚,如今我突然要求旁人对皇太后“恭敬”,她当然觉得奇怪。

我暂时没有同她解释,径自吩咐林晋带人去把那一边驱散了,让宫嫔各自回宫,参与此事的宫女一律送宫正司杖责二十。

庄聆瞧出了些端倪,恢复了淡然地饮着茶:“这是哪出?要经宫正司的事,是要闹得阖宫都知道你在这儿罚了人了?”

“是。”我含笑回看她一眼,覆下眼睫浅啜一口清茶,“不过传到哪儿去,也是姐姐和臣妾整肃宫规来着,到底也没人说得出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