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激动到身体都在颤抖,每一个毛孔每一根血脉都在叫嚣着:

——“请先生教我!”

刘凌再一次弯下了自己的脊梁。

为“士”。

第49章 分析?投卷?

仅仅两天的时间,刘凌折了两次腰。

一次是为了先贤们想要匡扶君王走入正道,千挑万选所立下的厚厚书单。

一次是先贤们不畏惧恶势力,在任何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灌输着己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信念、决心和坚持。

如果说他是得到了神仙的“预言”知道自己能当皇帝的话,那么无论是后宫里的太妃们、吕鹏程,孟太医,还是今天出现在他面前的陆凡陆博士,都让他明白要成为一位帝王,远不是两个字、一个人的事情。

成就一位帝王,更多的是看血脉,但能成为一位明君,却一定是无数人呕心沥血后的结果。

“帝王”两个字的后面,岂止是累累白骨、悠悠人心?

这么一想,刘凌甚至对“帝王”两个字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他能做好这个皇帝吗?

他能保护好所有想要为之奉献的人吗?

他能满足那么多想要从中获利的势力吗?

神仙一句话,恐怕是洞悉天理的预知,却怎么能知道一介凡人想要印证这一句话的真假,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刘凌弯着腰,脑中飞快地闪过一大堆洞悉,直到面前的陆博士将他搀扶起来,满脸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正如他担心陆凡所图不轨一般,陆凡今日向他说出这一大段话来,岂不是也要冒着更大的危险?

听他的意思,他其实是已经被灭门的薛门士子,若不是迫切的希望得到他的信任,又何必说出自己的身份?

“先生为何…”

刘凌不解地开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既然路这么远,咳咳…”陆博士干咳着说道:“总要先补给一番,才能前进嘛。”

“我不是这个意思…”刘凌眨了眨眼:“我是想问先生为何会不修边幅,满身邋遢?”

陆博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又扯了扯自己的衣服。

“你问这个?刮胡子会刮破脸,洗衣服很麻烦,所以…”

真相如此简单。

以为遇到了什么“大隐隐于市”的高人的刘凌,心中忍不住泪流满面。

两人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谈为什么刘凌会薛家启蒙儿童的练字笔法,对于陆凡来说,是什么人在帮刘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有一个接近刘凌的契机,一个可以通过这条道路实现自己抱负的契机。

至于他是不是不受宠的皇子,这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就像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和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来一场豪赌,赌输了不过也就是性命一条,更何况这位皇子明显不如表现的那么懦弱无能…

也是,有薛门中人教导启蒙,又怎么可能懦弱无能!

陆凡写完了那个“士”字以后,将笔重新交给了刘凌,开始真正地指点起他来:“正如我之前和殿下所说,殿下大概是由妇人发蒙,所以骨节虽有,却过于姿媚。好在教导你的妇人也是个心性刚毅之人,只要骨节尚存,就可以从这种书学藩篱中脱出…”

他在纸上也写了个“永”字,用的是碑体,气势雄浑,望之生畏。

“殿下年幼,笔力不足,可将纸贴在墙上,悬腕习之。待回头我为殿下写几本字帖,你细细临摹,便可改掉字迹中阴柔寡断之气。”

陆凡扫了刘凌一眼,有些像是不经意般地建议着:“妇人困于闺阁之中,见识毕竟有限,殿下最好不要太过倚仗妇人,以免性格优柔寡断,或是心性拘泥于争斗之中,未免不够磊落。”

刘凌有些想解释冷宫里的太妃们都是性格磊落之人,却又牢记着不能暴露太妃们的存在,所以话到了嘴边,最后又咽了回去。

陆凡教刘凌略微写了几个字,便跪坐在地上,让刘凌跪坐于他下首,开始正经地和他说起外面的大势。

陆凡半点也不避讳自己的野心,也不轻视刘凌年幼,而是像是同龄人一般,细细告诉他如今士林、后戚和寒门的关系,他又为何如此潦倒,情愿自污而活。

原来昔年高祖建国,深感人才不足,数次下达招贤令,可召来的依旧是当地大族、世家豪门的子弟,寒门人才极难出头。

由于书籍被大的家族收藏,寒门子弟难以承担购买书籍和笔墨纸砚的费用,只能纷纷吸依附于大家族来学习,就算日后有了出身,也很难脱掉身上“门客”的印记。

但寒门接触底层,对民间疾苦极为了解,又通晓世间百态,做事务实,很受高祖的欣赏,士族和后戚出身的贵族大多喜欢清贵又有实权的职位,处理实务的能力往往不如寒门出身的官员。

渐渐的,官和“吏”的区别越来越大,高祖在深深忧心的同时,也在各地渐渐建起书院,并重修国子监,广纳天下寒士读书。

薛家便是在那个时候名扬天下,因为是薛家的先祖、国子监第一任的祭酒提出了“科举取士”的千字奏言,希望皇帝能开科取士,取可用之才造福社稷。

然而士族和后戚造成的壁垒,远比高祖想象的要厚的多。科举取士到了后来,便成了地方上选取推荐名额,由书院、大德、官员各选学子,再进京入试,算是瓜分了当官的渠道。

但至少有书院、大德这两条路走,寒门子弟还是比以前容易的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进入朝廷,摆脱了只能为“吏”的尴尬局面。

到了后来几位皇帝时,寒门、后戚大族和士族已经有了一种非常好的平衡。寒门通过士族开设的书院、私塾、或收入门下进行学习,然后得到书院或有实力的家族进行推荐进行科举,真正有才的人能够进入朝廷,然后通过联姻或者互相帮助的方法再和权贵进行身份上的转变,最终齐心协力地辅佐君王。

这中间任何一环打破,整个平衡都会失调。

例如寒门得不到士族的帮助,便不可能进学,但士族的名气,却是通过培养了多少个“士”而得到提升的;

得到了士族的帮助进学,却没有有力之人的推荐,那也无法科举。相反,一旦你举荐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你便是他的伯乐,很多在地方上一辈子都没办法回到中枢的官员,全是靠师生举荐的情谊被投桃报李;

而权贵家族即使要联姻,也不可能和没有出身的饭桶联姻,能最终通过层层科举站在金殿上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和他们联姻,自然而然的大浪淘沙,重新让家族吸收更好的人才、生出更优秀的后代,不至于全变成近亲结婚而生出的废物,断了家族的延续。

因为高祖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很长一段时间,权贵并不以和寒门出身的新贵联姻而觉得丢人,一直干政的后戚因为士林与寒门的联手,在这方面也会有所收敛;

士族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虽不干权,但以自己的言行指引着天下的学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武,有“武士”;在文,有“文士”;在官,有“士大夫”,各行其道,虽不完美,却稳若泰山。

但到了恵帝以后,他的爱财使得很多有钱人也显达了起来,后戚之中出现了商人,微妙的打破了平衡。

譬如恵帝时,原本想要做些什么都要通过大臣们“允许”才能有钱使的恵帝,因为得到了商人们的资助,几乎是可以为所欲为,根本不必管户部里有没有钱、内库够不够用。

这使得老牌的权贵们有些恐慌,拼命收紧手中的权利,同时对商人们厌恶至极,士族也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商人诱使皇帝不遵从“仁道”而是以满足“私欲”为先,显然进入了‘邪道’。

商人们缺乏认同感,就拼命资助寒门、拉拢后戚,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寒门学子开始不通过士族、书院的门路也能够晋升,便打破了这种平衡。

这使得恵帝之后的皇帝对寒门和后戚又产生了危机感。尤其是宫变时,后戚们能得到将门的帮助,甚至有私财装备私兵,这些都是让君权惧怕之事。

加之士族领袖的薛门损失惨重,士林的大儒们对进入朝廷或是参与政治的心思越来越淡,有的愤而隐居,有的不理世事只埋头学问,书院里有官场经验又有学问的教员越来越少,能够通过科举入“士”的寒门学子数量也越来越少,即便有,许多都是只通读死书的“读书人”,而非社稷真正需要的“士子”。

平衡一旦打破,怪圈就越来越险恶。权贵和后戚们互有恩仇,没有了不停加入的新鲜血液做缓冲,矛盾越来越重;士族没有了领袖,如同一盘散沙,国子监中寒门学子被打压严重,而权贵等可以蒙荫入士的子弟却无心向学,搅得国子监中学风极差,有心教学的大儒也纷纷求去…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既不敢宠爱派系越发严重的权贵、后戚,又不能重用寒门引起反弹,何况寒门学子良莠不齐,有才者往往还偏激,不是太过高傲,就是过于自卑,绝非能托付重任之人;

想要重振士林,但士族是唯一不依靠权势、地位来提升的族群,他们需要的是时间、积累、才华、心性、品德,根本没有办法“制造”出来。唯一一个满门桃李的薛家,也在当年宫变时控制不住局面,被当年和薛家有私怨的勤王之人灭了满门,根本无法恢复元气。

可以说,如今的情况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寒门投效无门则更无以为继,穷人看不到出头的机会,便不会舍弃一切让孩子去读书;

权贵出身的人为了家族利益,往往不能完全从百姓的福祉考虑,所以政令越来越苛刻,百姓越来越疾苦;

后戚们为了争夺辅佐“太子”的政治筹码,像是一群狼一样对着皇宫里的皇子们窥伺不已,随时准备着用自己家族的女儿填充他们的身侧;而殊不知这种急着确定下一任接班人的做法,却让皇帝更加坐立不安,更加不敢宠爱出身高的嫔妃,担忧她们会成为后戚家族的女孩们进入宫中的最好倚仗。

所以才有袁贵妃之受宠、大皇子二皇子被冷落,刘凌的孤立无援。

其实在陆凡看来,三位皇子之中,唯有三皇子刘凌是最适合登基的人选。

大皇子的母族掌权之人是王宰相,当年勤王时杀的血流满城,最终靠着勤王之功权倾朝野,现在这位皇帝被压迫了许久,等他死了后才能亲政,对皇后和这个儿子没有好感也是正常。

二皇子则代表着权贵和后戚合作后的更庞大势力,虽然互有拆台和算计的时候,但因为这两个阶层很多时候很难分开,今日是权贵世家,明日是后戚新秀,所以即使皇后被废,皇帝也不可能考虑方淑妃为后,这也是方淑妃为什么心如死灰自退宫中的原因。

最大的可能就是日后再也没有皇后了,直到确定哪位皇子要被立为太子,其母才能以子为贵。

唯有刘凌,他的母亲早逝,又是战争后进献上的美人,无根无基,不会形成新的后戚,若有名师悉心教养,小心照顾,未尝不能活到成年。

若不是这样的原因,怕刘凌的母亲早和许多宫中有家族照拂的妃嫔一样,死于袁贵妃迫害,哪里能生出儿子!

只是一切都不如陆凡所推测的,皇帝不但没有重视这个儿子,反倒任由他自生自灭,也没有给他很好的教育,甚至一副永远不想让他被人看到的冷遇。

因为皇帝表现出这样的“歧视”,哪怕后戚们再想“奇货可居”,也不会选择刘凌为投机的对象,因为他资质差、底子差、在皇帝对其的态度上,天生还低人一等。

若是四皇子没死,平安长大,不痴不傻,为平衡考虑,太子说不定日后还真可能是为他准备的。毕竟他也没有什么倚仗,年纪又小,靠着皇帝至少要等十几年,皇帝如今正当壮年,他对现在这位陛下也没有什么威胁。

但他死了,怪圈又回到了原点。

甚至于储位原本最好的人选,也被皇帝自己在冷宫里给养废了。

此时再想生下合适的继承人,又要从出身低贱的嫔妃中临幸——原本刘凌就是这么出身的,但是很可惜由于袁贵妃受宠的关系,这位皇帝临幸低阶嫔妃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即使有怀孕的,也很少有活下来的。

这样的朝堂秘闻、宫闱私密,在胆大包天的陆凡说来,犹如天下万物皆是一盘棋局一般的明澈。

也让刘凌像是海绵一般拼命的吸取着冷宫里接收不到的知识。

冷宫里的妃子们毕竟脱离外界几十年,即使没脱离外界时,也大多不是关心政治之人,只不过是为了家庭和自己的子嗣不得不知道一些信息,真正有逝去的太后那样手腕的,千中无一。

这也让刘凌许多时候只能知道别人告诉他的事实,却无法清楚的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恐怕“为什么会这样”的答案,就连冷宫里已经看到事情发生的太妃们,也不明白内中详情。

可能他的皇祖母看的最彻底、最明白,但她毕竟是一个妇人,还要依靠各方势力才能成事,到了后来,什么都控制不了,更何况,她已经死了…

知道的越多,越是迷茫,但迷茫不同于无知,若要刘凌选择,他情愿要这种各方信息汇聚后因为不辨真伪而产生的迷茫,也不要一筹莫展坐井观天的无知。

他需要士林。

他需要后戚。

他需要权贵。

他需要寒门。

他想让这个圈重新回复运转,助他一臂之力!

看着神色渐渐坚定起来的刘凌,陆凡开怀一笑。

今日的一番对话,他日说不得会成为史官笔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投卷”,已然投对了。

第50章 危机?转机?

“什么?说我的字有柔弱寡断之气?!”薛太妃横眉怒眼,不可思议地拍案而起。“哪里来的狂徒在胡言乱语?!我叔叔是行书大家,我从小跟他习字,自认一点妇人习气都没有,又怎么会影响到你!”

刘凌原本只是想告诉薛太妃薛门还有人这个好消息的,哪知道心性高傲的薛太妃一听到别人批评他的字就跳起来了,恨不得冲出去理论一番。

见薛太妃这样,刘凌嘴唇翕动了几下,终是不敢说出什么话来。

“别听他那一套!宫中肯定有不少人认识他的字,却不认识我的,你随我习字,半点破绽都不会露出!”薛太妃冷着脸和他杠上了。“知道吗?”

“可是他说我手上没劲儿,要悬腕在墙上…”

“你现在才多大?即使是习字,也要徐徐图之,他不告诉你这么做,这几年我也是要你这么练的!”

薛太妃越想越气。

“还有,什么叫‘妇人困于闺阁之中,见识毕竟有限’?困妇人于闺阁之中的难道不是男人吗?!若不是世人为女人订立了一大堆规矩,我就不信天下的女子会不如丈夫!”

刘凌呐呐地准备开口,却看见张太妃悄悄给了他个眼色,将手拢在袖子里摆了摆手,顿时不敢再言。

“其实就从那人的一番话里,听得出是个有见识的。”坐在明义殿的殿中,满脸憔悴的赵太妃突然开口。

“有些东西,我们教不了刘凌,刘凌需要的也不是我们。”

赵太妃说的明白透彻,让薛太妃的脸不由得黯了黯。

她心中也明白,刘凌终究不是属于冷宫的。她们一直悉心培养他,就是希望他能被外面的人发现不凡之处。如今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她们该做的,应该是把未来可能出现的道路呈现在他的眼前,而不是干涉他去做什么。

但她们毕竟是看着他从那么小一点点长到九岁的,一想到他接触到外面可能再也不会回头,心中难免寂寞又不安。尤其当越来也越多的英才出现在他身边时,她们的作用也就越发显得可有可无…

“罢罢罢,你先跟着他学吧。他既然自比为‘士’,必然会将恢复‘士族’的荣光和气节为己任,否则当初让他教导两位皇子发蒙,恐怕他早就攀附上去了,不需要等到今天。”

薛太妃心中虽隐隐作痛,却依然为了刘凌以后的路能越走越顺畅而高兴。

“但你要记得一点,他走的是‘士’之道,你走的却是‘君’之道,你可以尊敬他、爱戴他,却要有为君之人该有的气度,否则就算你跟他学了再多东西,那也只会让他看不起你,将你当成他实现人生抱负的棋子。”

赵太妃突然插了一句话来。

“这样的寒门之士,我看的太多了。许多人也许最早是怀着‘拱治世明君’、‘兴士林文风’而努力前进,可当他得到的越来越多时,反倒忘了最初要的是什么,走上了弄权的路子。你虽只有九岁,但他既然将你当做‘奇货可居’,你自己便也不能让他看轻。”

刘凌知道赵太妃说的话很多都是蕴含着智慧和经验的,连忙郑重的表示自己记下了。

“萧太妃那里怎么样了?”

刘凌顿了顿,有些担心地开口问起赵太妃:“病…好些了吗?”

“暂时没什么大碍了,否则我也不会有闲情和你们坐一起讨论外面来的野文生。”赵太妃把玩着腕间的佛珠:“这几天过了,你可以继续去萧太妃那里,这几年是你修复经脉最关键的时候,不可以再拖了。”

“是。”

听到萧太妃没事了,刘凌由衷地升起一抹微笑。

***

国子监,广文馆内。

一身青衣的陆凡将几枚细如手指的松烟墨放在案上,看着面前士子们露出茫然的表情,他笑着举手示意,让他们看一看这些松烟墨是何物。

在座的诸人,有不得志的博士,也有进学的国子监太学生,无论是哪一个,都绝非滥竽充数的庸才,有人见陆凡这么神采昂扬,忍不住捻起这些松烟墨来,细细打量,这一打量,顿时看出不对来!

“此墨取元山之古松,代群之鹿胶,十年以上方强硬如石。元山上的古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只是早就被那些道人和宫造采办伐尽,你哪里得来的这些松烟墨?”

说话的是擅长绘画的国子监博士王韬,他一直想要一枚极品的松烟墨而求之不得呃,如今见到一出现就是好几枚,怎能不见猎心喜?!

陆凡见抛砖引玉已成,笑着卖起了关子。

“你猜?”

王韬在墨上细细摩挲,找到了宫造的印记,脸色立刻大变:“是内造之物?你怎么弄出来的!”

另一边已经有猜到的士人恍然大悟。

“听说宫中皇子要读书,又有人把你举荐了上去,是不是哪位皇子赐下的?!你不是说跟了宫中的皇子迟早是要倒霉的,一直装疯卖傻吗?怎么又改变了主意?”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士子们议论纷纷。

“二皇子还在道观中,难道是如今住在东宫里的大皇子?”

“大皇子的话,应该是祭酒或宫中博士大儒执教,哪里会让陆凡这个过气的先生又去献丑!”

“朱谦你这个狭促性子能不能改一改,谁是过气先生!”

陆凡哭笑不得。

“这不是教不得,不敢教吗?”

“你也别卖关子了,到底是谁啊,看你乐的那样子!”

朱谦显然也不是正经的性格。

“你再不直说,王韬都不敢找你讨一枚墨回去!”

“是冷宫中的三皇子。”

陆凡轻轻叹息。

“三皇子?不是说刚刚去了吗?”

“咦,难道是冷宫里那个从未出来过的…”

有些是真正的寒士,根本接触不到宫中的事情,自然连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分不清;有些虽家道中落,但也能听到一些秘闻;

他们听到似乎是一位比之前两位皇子境地还要惨淡的皇子,不由得纷纷为陆凡担心起来。

“你是…想要辅佐这位?想好了吗?会不会更危险?”

“听说这位在宫中颇受冷遇,袁贵妃也数次加害,你…”

“我便是走袁贵妃的路子去教的这位皇子,短期内不会有什么问题。”

陆凡盘膝而坐,收起通身的痞气,正经地向着“同道”们说起事情的原委:“也是因为我的名声太过狼藉,那袁贵妃才会想办法找我这样的人‘误人子弟’。她听说三个皇子要重新入东宫读书,一下子慌了手脚,我恶名在前,大皇子二皇子都不会用我,三皇子正好是个被冷落之人,我就顺理成章去了含冰殿。”

“真是…她日后肯定恨的要死。”

朱谦幸灾乐祸了起来。

“这不是平白送了一只狐狸去教出另一只小狐狸吗?”

“你这猢狲!”

陆凡笑着调侃体毛较多的朱谦,继续开口道:“大皇子代表旧勋贵、外放官员们的势力;二皇子代表权贵后戚们的势力,这两派迟早都要争起来。在我看来,两方势均力敌,只会两败俱伤,任由皇帝得利,我自然是要明哲保身,远离这两位皇子。”

“更何况他们再怎么受到打压,毕竟外界援手如云,年长的大皇子不说,方孝庭这几年延请名师,甚至还请出了几位族老,对外说是要教导家中弟子,实际上,嘿嘿,但凡明白点的,都知道这老狐狸是怕二皇子在道观里真荒废了,偷偷想法子给二皇子寻找教导之人呢…”

陆凡摸了摸胡茬,摇头笑着:“我这人不爱锦上添花,就愿雪中送炭。四皇子已死,三皇子苦无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我这样的,当然是最好的人选。最主要的是,你们猜我发现了什么?”

“什么?”

“你能不老卖关子吗?”

陆凡肃起脸来,一字一句道:“我发现有薛门出身的人已经教导过三皇子了。”

一干士子大多是昔年薛门出身,有的曾是穷苦家庭出身,孩童时因聪慧被收归薛家门下书院读书;有的是国子监里得到过薛家出身的大儒们悉心教导,树立了人生目标的有识之士;还有些甚至就是和薛家有过联姻的士林家门出身…

说起薛家,这些士子纷纷神情激动,有几个甚至惊呼:“宫中居然还有得救的薛家人?是谁!我们一定要见见!”

“这恐怕就见不到了。”陆凡有些为难地摸了摸鼻子,“在宫中隐藏这么多年而不现身,不是不能,就是不敢,我们又何苦让人陷入危险。左右我们还能知道师门有后,三皇子也不是真的痴傻呆愣,就足够了。”

他站起身,向着四方的士子们拜了拜,一躬到底:“还请诸位同道助我一臂之力,仅凭我一人之力,想要让三皇子一飞冲天,实在是势单力薄!”

“我毕生目标,是为师父平反,正薛家忠烈之名,这个船,我上了!”

朱谦收起脸上玩笑一般的神色,恭敬地与陆凡回礼。

“若有差遣,但凭吩咐。”

“我们一向以你为首,你既然认为三皇子可以辅佐,那他必定有过人之处,我也助你一臂之力!”

王韬笑着回了一礼,接着狮子大开口:“就是那松烟墨,能否给我一枚?”

“哈哈,你以为我带这些松烟墨回来做什么的?内府之人竟然开了松烟墨的单子,说是给三皇子练字所用,这松烟墨浓黑无光,宜画人物须眉、翎毛和蝶翅,哪里是用来练字的?真要拿来练字,岂不是暴殄天物?”

陆凡笑着道出内中玄机:“我一看那单子,就知道是内府之人想要克扣这些古松制成的松烟墨,于是软硬皆施,让他们乖乖送了松烟墨,而不是用油墨替之。那三皇子好似也没有用过什么好东西,我向他讨要,他也就这么让我给拿了。幸好我带了出来,否则倒是糟蹋了好东西。”

“如此说来…”

王韬听出话中意思,兴奋的抓耳挠腮。

“他拜师于我,我却不愿他只学我一人的本事,既然有这么多师父,束脩自然不能少,这些松烟墨,便是我带出来‘借花献佛’的。”

陆凡捻起一枚,递给王韬。

“比起诸位日后要冒的风险,这区区松烟墨,又算的了什么!”

“好你个陆凡,又慷他人之慨!”

朱谦笑骂。

“哈哈哈,我孑然一身,穷困潦倒,不慷他人之慨,难道我自己那几张破草席,你们想要吗?”

陆凡大笑。

“你若不资助那么多寒门学子,也不必将自己弄的这么狼狈。”

一位文士捻须摇头:“国子监的俸禄,你一人花用总够了。更别说你那一手好字,有那么多人捧着润笔费用来求…”

“我可是薛门士子,怎能卖字求荣?”

陆凡嗤之以鼻。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横竖我没家累,那些钱财,去了也就去了。”

“你这么穷,能有媳妇儿才有鬼!”

“就是,你要再这么下去,除了酒鬼、不学无术的名头,又要多个断袖了!谁叫你老是对那些寒门出身的俊秀示好…”

一屋子人哄笑起来。

这一笑,就连厚脸皮的陆凡也有些不自在,摸了摸鼻子苦笑:“这不是看到他们比我们当年还苦,一时有所感触…”

他的话,顿时让屋子里的人止住了笑意,神色也变得或凄惶、或愤怒、或悲哀,再也没有了刚刚的轻松之色。

也许正是陆凡的一句苦笑,原本并不准备搀和这种事情的几个士子也同意了有需要时助他一臂之力,可见如今士林已经让人忧愤到何等地步。

可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们便不会屈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