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杜锦宁,果然看到杜锦宁听到杜辰生那话,眉毛都没抬一下,表情异常平静,很显然是预料到了杜辰生的盘算。

这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吗?

杜寅生和章光义心里骇然,越发地觉得这孩子不凡,小小年纪就心思缜密,比他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都想深、看得透!

这样的孩子,要是不去念书,被一辈子困在田地上给杜云年一家当牛做马,那真是对不住天地了。天地所造的钟灵毓秀,可不能这样被辜负,那是要被天打五雷轰的。

这么一想,杜寅生就开口了:“这不行,小三房直接分出来。我还是刚才那句话,小三房分文不取,净身出户,但往后除了过年有孝敬,你们两口子的一切都跟他们没关系。”

他这也是怕了杜辰生了。

兄弟一辈子,他一直以为自己了解这个弟弟。但就刚才的那句话,他对杜辰生起了深深的忌惮。

杜锦宁,还是远离杜辰生的好。免得以后发达了,还被他们以各种名义找上门来,被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杜锦宁见杜辰生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她不紧不慢地出言道:“我同意按伯祖父的意思分。”

她抬起清澈明亮的眼眸,直直地看着杜辰生:“你们不是说我克你们吗?那我离你们远远的,以后家里有什么不好的事,比如二伯赌输了钱,祖父有什么病痛,就别再赖我身上了。你们的房子,我也不会住,我会带着我娘和姐姐先住到大林村王家的破房子去。”

大林村就是跟桃花村隔了一条河的村子,两村之间有一座桥相连。那边有一户人家姓王,情况跟林婆子家的差不多,也是儿子先去世,没留下香火,儿媳妇改嫁,最后剩的一个老头儿也在去年死了,他家的房子就空了出来。因为没有亲戚,其他人觉得晦气也没去住,那宅子就一直空着。

在打算分家时,杜锦宁就找隔壁王婆子打听过了,这处宅子,就是王婆子告诉她的。那姓王的人家,跟王婆子还沾了点亲,所以王婆子对他们的情况最清楚不过。

搬到邻村去,杜锦宁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本来本村林婆子家也可以住,只要他们给一点钱,再加上杜方蕙和林婆子的关系,林婆子定然是十分愿意她们住到她家去的。毕竟她一个人住,哪时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有陈氏母女几个住过去,对她也算是有个照应。这对于孤独的林婆子来说,也是好事。

但杜锦宁觉得小三房还是离杜辰生和杜云年越远越好。

最重要的是,大林村也归章里正管。她立户到大林村,没有任何问题。到时候象征性地给一点钱给村里,就算是她们把那处宅子给买下来了,以后也扯不到什么纠纷。

等以后有钱了,杜锦宁还想带着陈氏和三个姐姐搬到别的地方去落户,离杜辰生远远的,免得在她们把日子过好时,他们又跟那吸血虫似的粘上来,叫人甩都甩不掉。

“你这说的什么话?你二伯那话不过是气话,你怎的气性这么大,非得揪着不放?”杜辰生皱眉道,“再说,你年纪不到,能立户吗?只要你跟我们还在一个户头上,说克不克的都没意义,这不是住得远就能成的。”

他是绝对不会让小三房离开的,否则,他的棺材本岂不是打水漂了?二儿子一家又该怎么办?

章光义却及时地开了口:“我可以把锦宁的年纪改大两岁,让他把户头给立了。另外,大林村王家的宅子,我也能做得了主,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锦宁。那宅子年头本来就久,又有差不多两年没住人,比较破败,值钱的就是那点宅基地。大林村有一段路不好,下雨天特别泥泞,得这十两银子我正好叫人打些小石子来,把路面给铺一铺,也算得为村里人谋福利。如此一来锦宁他们买王家的宅子,大林村的人就不会有看法了。”

听到章鸿文的这番话,屋里的人顿时静了一静。

大家没想到一向中立,向来不喜欢插手别人家务事的里正章光义,竟然会偏向杜锦宁,而且竟然主动提出把杜锦宁的年龄改大两岁。

这改年龄,可是要担风险的。

杜辰生和杜云翼、杜云年都把目光投向了杜寅生。

把小三房分出去,是杜寅生提出来的;章光义又是杜寅生的亲家,他这样帮杜锦宁,多半也是看在杜寅生的面子上。

杜寅生过继不成,这是想把小三房从杜家二房拉出来,以后拉到他们家去么?

第80章 撕破脸

“这不行,我不同意。”杜辰生现在已完全不想给大哥面子了。

要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大儿子会闹着分家么?现在他还想捡自己家的便宜,把以后最有出息的杜锦宁划拉到他家去,想都别想。

只要自己这个做祖父的不同意,他还能怎么的?

“你们家小大房和小二房都分家了,为何小三房就不能分出来?”杜寅生真是对自己这个弟弟绝望了,说话也不留情面,“莫不是你还想留着他们孤儿寡母为云年一家当牛做马,养活他们?辰生,你这样做,就不怕寒了云诚的心?云诚同样是你儿子,你这样对待他的妻儿,你就不怕死了之后难以面对他?”

他转头看向杜云年:“你就不怕你弟弟半夜里来找你?”

杜云年打小就怂,被这一说,只觉得脖子凉飕飕的,吓得脸都白了,强撑着道:“我、我没有。那不是他们这一房没个顶门立户的男人吗?我好心才收留她们。”

“可不是。”杜云年给杜辰生提了个醒儿,他立刻道,“她们这一房全是妇孺,要是搬到外面去住,有别的男人去打她们的主意,我们杜家的家风还要不要?那岂不是给云诚戴绿帽子?云年收留她们,才是对他弟弟好。大哥,你虽好心,但她们真出了事,你可负不起这个责!你家没有女儿要出嫁,我们小大房的芸姐儿还要议亲呢,可不能坏了名声。”

他这话,就差说小三房母女几个搬出去就勾引男人了。

说别的杜锦宁还不会怎么的,但要往陈氏几人身上泼脏水,她就万万不能容忍。

“这是一个亲祖父该说的话么?你现在说这话,是想把我娘我几个姐姐往死路上逼么?”她站起来,怒视杜辰生。

“我知道,自打我爹去世,你就把我们母子几个恨之入骨。我一直就想问问,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你这样见不得我们好,非得逼死我们不可?”

“谁说要逼死你们了?我不让你们搬出去,是为了你们好。”当着众人的面,杜辰生就这样明晃晃地被杜锦宁撕破面皮,问到脸上,他怒羞成怒,恨不得当场掐死杜锦宁,“你克父,你娘克夫,我能让你们呆在这个家里,没把你溺死,没把你娘休出去,你还想怎样?你这是什么态度,哪个孙子敢这样自己祖父?我打死你这个孽种。”

说着,他起身就要往杜锦宁脸上扇。

章光义就坐在他身边,眼疾手快地一把拉住了他,大喝一声:“住手。”

杜锦宁却不怕打,眼睛盯着杜辰生,一字一句地道:“既如此,那我们就离你们远远的,不想再克着你们了。这些年,我娘我姐姐她们种田收的粮食,也够养活我们一家了,完全不欠你们什么。既然你说我们搬出去会影响你们的名声,那我们就跟你们断绝关系,往后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我们跟杜家没有任何关系。”

她走到屋子中间,面朝章光义跪了下来:“请里正大伯给我作主。”

“好,我作主了,杜锦宁及陈氏、杜方菲三姐妹,从杜家二房独立出来,跟杜家二房再无瓜葛。”章光义大声道。

自打从儿子嘴里得知关乐和要收杜锦宁为亲传弟子,而且知道他资质非凡,从未上过一天的学,就能写出十分精彩的话本,章光义就起了结交之心,想卖个好给杜锦宁,算是为儿子铺路攒人脉。现在,可不就是卖杜锦宁一个好人情的时候么?

“里正,你不能这么做,这是我们的家事,我是杜家家主,这事得由我说了算。”杜辰生急了,站在章光义面前争辩道。

章光义冷笑一声,看着杜辰生:“这不仅仅是你的家事。你平日里虐待小三房,上次还差点把宁哥儿打死,十里八乡都传遍了,别人都对我们村指指点点,我这个里正也被人非议,说在我的管束下,桃花村民风不佳,县尊大人还找了我去谈话,说要免了我里正的位置呢。你也知道,大林村吴从理一直想把我拉下去,坐上里正的位置。你这事,可不正中别人下怀?”

李大伯并没有什么能力,全是因为他年纪大,身体也还硬朗,这才被拉来主持公道。处理这种事,他一往是不大说话的,就生怕得罪了人。

可听到章光义这话,他顿时沉默不下去了,急声问道:“还有这事?”

“可不是?”章光义沉着脸道。

县令倒是找他谈过一次话,不过说的不是杜家的事,而是收粮的问题。但这不防碍他扯着虎面做大旗。

“这、这怎么行?”李大伯急了,转头对杜辰生道,“我作主了,分家的事就这么办,把杜锦宁那一房直接独立出去,跟你们家再无瓜葛。以后要是让我知道你再打他,我们就秉公论处。”

杜辰生傻了眼。

他也知道,桃花村之所以超然于其他村,除了办了私塾之外,就是里正是在他们村里了。这也给村里人带了不少便利,有个什么纠纷,或是纳粮交税,服徭役,章光义能给村里人行方便的就给行方便。大林村的吴从理之所以想当里正,也正缘于此。

可要是因为他家的事而让章光义把里正的职位给丢了,那他杜辰生就是村里的罪人了,唾沫星子都能把他给淹死,到时候他就别再在这村里呆下去。

“那…那好吧。”无力回天,杜辰生只得认命。

杜云年顿时急了,但也知道这件事再闹也闹不出什么来,他忙帮着父亲争取利益:“宁哥儿每年交五两银子的赡养费给我爹,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对,五两银子,少一文都不行。”牛氏也赶紧附和,“今年的现在就得给,否则这文书不能写。”

“我自打生下来,就没吃你杜家的米。”杜锦宁冷冷道,“我是我娘和我姐姐从她们的口粮里省下来养大的。她们也没用你们养活,都是她们自己做活养活自己的,不光养自己,还养小二房一家子。我们没找你们要补偿就不错了,这会子还来问我们要孝敬银子,我说你们怎么这么大的脸?”

第81章 离开

怕杜辰生胡缠蛮搅,章光义立刻道:“宁哥儿说的是事实。”

杜辰生张着嘴,满肚子反驳的话就被章光义堵在了喉咙里。

李大伯是个老好人,孙子跟祖父祖母断绝关系,在他看来总是有些大逆不道。但这事又牵涉到章光义的里正位置,又不能和稀泥,他想了想,开口建议道:“这样,我说句话,大家看行不行。宁哥儿呢,虽说没吃杜家的米养大的,但身上毕竟流着杜家的血。你娘你姐姐这些年能有一个庇护的地方安身立命,也是杜家的情义。这不是利益两个字能掰扯清楚的。”

杜辰生见有人站在他这边,顿时精神一振,连忙附和道:“对,李大哥你说的对。”

章光义眉头一皱,深深地看了李大伯一眼,目光里颇有谴责的味道。

他俩一起来主持公道的,不管心里怎么想,一方有了鲜明的立场,另一方就应该附和,而不是唱反调。否则这些事扯上几天几夜都扯不完。

李大伯见了,心里一突,连忙继续道:“我的意思是,宁哥儿给五两银子给你祖父,一次性买断这份情义,也算是一个交待。往后别人说起来,你也有个说法,这算是给祖父的孝敬钱。往后每年再给个五十文,这也就不落别人话柄了。”

章光义一听这话十分有道理。

杜锦宁往后是要念书考功名的,要是有个不孝的名声,对他影响不好。五两银子和每年的五十文钱不多,也算是有个交待。

他立刻拍板定音:“就这么办。”

“不行,五两银子太少,每年五两,一文钱不少。”牛氏嚷嚷道。

眼见得杜方苓不能卖了,他们还得掏棺材本去给杜云年还赌债。如果有杜锦宁每年孝敬五两银子,他们的窟窿好歹能填补点。五两银子和五十文钱,差得实在太远了。

章光义却是不容他们再说话,脸色一板,冷声道:“杜辰生,你家是你女人当家作主?”

杜辰生老脸一红,忙道:“不是…”

他还想说下去,章光义声音洪亮地打断他的话道:“我作主,就这么说定了。五两银子一次性付清,往后每年五十文,直到你们两口子入土为止。”

“我有话说。”杜锦宁开口道。

章光义抬抬眼:“你说。”

“既然断绝关系了,那每年五十文钱算怎么回事,以什么名目来给?我觉得还是一次性了断的好,免得以后又闹什么纠纷。这样,那五十文钱我就一次性给清,以四十年算,每年五十文,就是二两银子。与五两一起,一次性付清七两银子,从此以后我跟杜家二房再无瓜葛。”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杜辰生如今六十来岁,杜锦宁愿意以四十年来算,也算是厚道的了。

李大伯微微颔首,十分满意杜锦宁的做法。

“你哪来那么多钱?”牛氏问道,表情凶厉,她转向门外,“是不是你娘私藏了钱?”

杜锦宁不理她,转头看向章光义:“章大伯,您能借十七两银子给我么?我给你写张借条,两年内还清。利息多少,您说了算。”

“成。”章光义本就想卖个人情给他,答应得十分干脆。

他家本就殷实,他又当了多年里正,家底子还是有的。十七两银子于他而言不是难事。

要是杜寅生借钱给杜锦宁,牛氏还敢闹一闹;可章光义借钱,她就不敢说什么了,悻悻地闭了嘴。

章光义看向杜辰生:“你觉得呢?”

“行吧。”杜辰生也知道再扯也扯不出什么来了,闷声点了点头。

杜寅生却心里很是郁闷。

他想靠着杜锦宁光宗耀祖,他不愿意杜锦宁跟杜家断绝关系,但他又很清楚地知道杜锦宁的用意,他也没脸阻拦杜锦宁这样做。

他觉得杜家愧对这孩子。

杜辰生同意了,牛氏和杜云年再不甘心,也不好再说话,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仍由章光义执笔,将文书立好,又当着众人的面念了一遍,然后让众人签字画押按手印。

待杜锦宁跟着章光义和杜寅生从屋里出来,陈氏颤抖着嘴唇望着她:“咱们…分出去了?”

分家大事,女人是不能掺和的,她刚才只在门外听着,没敢进去。

杜锦宁用力地点了点头,道:“去收拾东西,现在咱们就搬过去。”转头看向章光义,“章大伯,劳烦您在这里等一等。一会儿我们把东西拿到大林村去,还得章大伯您给村里人说一声。”

“成。不急,你们慢慢收拾。”章光义笑呵呵地道。

章鸿文此时十分高兴,对杜锦宁笑道:“往后咱们就离得近了。过了年,咱们每天一块儿上下学。”

他家就在离郑林家不远处,离大林村很近,只隔着一条河。杜锦宁的新家离章家还真不远。

杜云年憋了一肚子气地从堂屋出来,听到章鸿文这句话,不由冷笑一声,阴阳怪气地道:“上学?宁哥儿,你还是想想今晚吃什么吧。别等过了年,你们一家子饿死在家里头没人知晓。”

杜方苓和杜方蕙听得分了家,她们要搬出去,正高兴得不行。可听了杜云年的话,一下子傻了眼。

是啊,刚才商议分家,她们也在门外听了,杜锦宁根本就没跟杜辰生要口粮。从现在到夏天收割稻谷,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她们这段时间怎么办?

“今晚先在里正家借二两玉米面,明儿一早我跟菲姐儿就去给人扛木头。等开了春,漫山遍野的野菜,还会被饿死?”陈氏大声道。

她是个坚毅的女人,当年那么艰难她都熬过来了,现如今终于苦尽甘来,在她眼里,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而且,杜锦宁那里还有卖话本子的钱呢。

章光义斜睨了杜云年一眼,对章鸿文道:“一会儿你回家去,拿上十斤大米、十斤玉米面,再捉一只下蛋的母鸡过来,给杜锦宁送去。往后你们也是同窗了,就当是你给他乔迁的贺礼。”

“好的,爹。”章鸿文感激地应道,又朝杜云年示威似的扬了扬下巴。

“云年,你做什么呢?”杜辰生从屋里出来,板着脸用力地瞪了杜云年一眼,转头笑着对杜锦宁道,“宁哥儿,搬家也不急于一时。今天是腊八,再过一阵就过年了。不管怎么的,咱们都是祖孙俩,我还能看着你们没饭吃不成?你们先在家里住着,等过了年后再搬吧。虽说里正好心,但你这样麻烦别人,总归不好。”

“不用了,我们现在就搬。”杜锦宁转头看见陈氏和杜方菲从屋里出来,手里提着两个铺盖卷,便对章光义道,“章大伯,我们收拾好了。”

章光义见杜辰生脸色难看,心里不屑,怼了他一句:“辰生啊,不是我说你,现如今才知道后悔,早干嘛去了?宁哥儿这孩子多好啊,你要早对他好点,何至于闹到今天这个地步?”说着拍拍他的肩,背着手出了门。

陈氏和杜锦宁几人赶紧跟上。

出了杜家二房院门,就见杜寅生和蒙氏、杜云昌提着些东西站在那里。

“伯祖父,您这是…”杜锦宁走上前问道。

杜寅生也不说别的,只笑道:“走,我们一起去你们的新居看看。”推着杜锦宁往前走。

见得门口的一群人都走了,张氏扯了扯杜云翼的袖子:“走吧,外边冷,回屋去。”

杜云翼见爹娘都沉着脸回了自己屋里,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也跟着一块儿进去了,他点了点头,跟张氏回了他们住的东厢。

“唉,要我说,你爹娘就是鼠目寸光。”张氏摇头叹道。

“娘子,这话怎么说?”杜云翼知道妻子有几分见识,从不把她当无知妇人看待。

“你看你大伯,再看看里正,他们为何愿意这样帮你那个三房的侄子?”

杜云翼想了想:“莫不是看中宁哥儿念书的资质?可没人供他念书,宁哥儿这书也念不成吧?”

张氏摇了摇头:“那关家,可不缺钱。如果真有念书资质十分了得的,他们会放过?如果宁哥儿真能考中进士做了官,那就是关家的一个助力。那些大家族,养帮闲,收门生,可不就这么个作用?一年几十两银子,为家族培养一个感恩戴德的助力,多么划算,往后回报那是千倍万倍的。”

杜云翼小门户出身,又只是做账房的,眼界不开阔,还真没想过这些。

他沉默半晌,蹙眉道:“如此一来,咱们岂不是要有一个大敌?那宁哥儿,可是记仇的。你听听他今天说的话!”

张氏摇摇头:“估计他只不愿意再跟你们扯上关系,不会做什么的。毕竟考功名做官的,最讲究名声。他要是再回头来报复,被人参一本,那下场可就难说了。我只是替你们可惜,好好一个有大前程的孩子,就这样被生生逼走了,唉,这就是你们杜家的命。”

杜云翼坐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

第82章 新宅子

杜锦宁一行人穿过村子,走到村西头,章光义停住了脚步:“你们先把行李放到我家,今天晚上也先住我们家吧。那边宅子还得好好整理一两天才能住进去。”

“这…”陈氏犹豫了一下,“哪好这么麻烦里正?”眼睛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沉吟片刻:“行,先放行李。”

一行人跟着章光义进了章家。

章家也跟杜家差不多,一个院子,几间青砖砌就的高大的正房,两侧东西厢房,外加关牲畜的屋子、杂物房和灶间,只是面积比杜家要大一些。

章光义开了一间厢房让她们把行李放了,杜寅生带来的东西也一块儿放进去,又去杂物房拿了些镰刀、锄头,一一递给众人,又吩咐闻声出来的妻子:“晚上多做七八个人的饭菜,亲家和宁哥儿几个在这里吃饭。”

“不用了,章大伯,不必麻烦。”杜锦宁不待陈氏开口,便推辞道。

她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对章光义道:“您能不能去大林村叫几个壮汉过来帮我们清理宅子,至于工钱多少,您帮我定就成。务必在今天内能把那边收拾妥当。”

说着她微红了脸:“想来您也知道,我前段时间卖话本子赚了点钱。只是这段时间要维持家中生计,没办法拿这钱来先还给你,须得等上一段时间。”

“没事。”章光义一摆手,“那些钱即便你还给我,我也是放在钱匣子里,没什么用处,你不必急着还。”

杜家小三房一群妇孺,住在家里也不方便,章光义便没再坚持原先的提议。请了人,想来今天就能把王家宅子清理出来了。

一行人从章家出来,再往前走了十几米,过了桥,入眼就是王家宅子了。

“咱、咱们…”杜方蕙看着眼前的景象,咽了咽唾沫,喃喃道,“就住这儿?”

眼前的王家的院子里,荒草连天,南方的野草又长得茂盛,这么一眼望去,直接把里面的房屋都给遮挡住了。

难怪刚才里正叫她们住在章家。

杜锦宁在问过王婆子后,也来看过这宅子,还钻进荒草里,跑到里面的屋子看了看,此时最是淡定,道:“两年没住人,荒草一长,自然就这么个景象。”

陈氏能离开杜家,而且是完全脱离,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女儿被卖,心情很是舒畅。

她干劲十足地道:“不怕,如果不能住人,就把屋子全都推倒,到时候咱们先盖两章茅草屋住着也没关系。”

杜方苓也用力点了点头:“对,不怕。”在体验过被卖风波之后,她再也不会抱怨生活里的艰辛了。

章光义掏出钥匙,想打开院门上的锁,然而那锁早就锈死了,他只得拿了铁榔头敲了几下,把锁敲掉,这才推开院门进去。

“你们先干着,我去叫人。”

杜锦宁看了看院墙:“章大伯,劳烦您多唤几个人,一会儿还得割些荆棘铺到院墙上。”

这院墙本就不高,有些地方还塌了。她们几个妇孺,住在这种地方,安全得不到保障。

虽说自打杜锦宁穿来之后就没听说过什么治安问题,但有虎视耽耽的杜云年,杜锦宁不敢掉以轻心。

章光义看了院墙一眼,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又带了些不同。

这孩子,性子沉稳,心思缜密。长他几岁的章鸿文跟她一比,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行,我直接叫两人去割荆棘,再叫四个人过来帮你们。”章光义说着,便离开了。

杜锦宁见杜寅生和蒙氏、杜云昌也挽了袖子要干活,忙拦住他们:“一会儿有人帮忙,这点草一下子就拔完了,你们先回去吧。”

杜寅生却坚持:“你不用担心,我们干一会儿干不动了就歇着。”

杜锦宁只得作罢。

院子里的草看着吓人,其实也不难处理。现在是冬天,荒草早在秋天的时候就已枯败,这又有一两个月没下过雨,所以那些草轻轻一拔就能连根拔起,连镰刀锄头都不需要。

陈氏和杜方菲母女几人都是干活的好手,不一会儿就清理了一大片。

章光义叫的人也过来了,招呼一声后便埋头干活,不过一个时辰,院子里的荒草便被清理得一干二净,露出了王家的屋子。

这王家自然不会是什么有钱的人家,否则即便有一点点家产,也不至于没人愿意过继过来,成为那老头儿的儿子或孙子。

露出来的屋子只有三间,而且都是泥草屋。当初王家人建这屋子的时候也费了一点心思,打地基时从地面往上一米,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倒还算结实。

屋子的门是锁着的,都生了锈,大家依葫芦画瓢,照着章光义的方法用榔头敲开,推了门进去。

两年没住人,外边又是那副荒败的景象,大家都以为这屋子也一定是十分破败的,皆作好了心理准备。

可没想到里面倒还亮堂,夕阳的余辉透过一扇扇破了洞的窗户照进来,桌椅床铺也还齐整,只是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灰,屋角上结了几个大大的蛛网,打扫打扫就能住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陈氏大松了一口气,道:“还不错,能住人。”

敲开另两间屋子,也是一样的情形,只在于家俱多与少而已。王家人少,中间那间屋子做了堂屋,另两间是卧室,做卧室的屋子里有床,堂屋则是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四张条凳,几张小凳子。

章光义笑道:“当初王老头儿去世,是我给办的丧事。办完后,这屋子我就封存了起来,想着有王家人要这宅子,或是有人买,也好有个交待。只两年的时间都没人过问,这宅子就一直原样保存了下来。去年我还来打扫了一回,今年事情多,便没再过来,所以荒了一年。”

野草生命力顽强,又是在这最合适它们生长的南方,一年的时间能长成院子里荒败的景象,也很正常。

大家齐动手,把屋子都打扫了一遍。此时割荆棘的人也回来了,把荆棘铺在院墙上,还按杜锦宁的要求,在内墙的墙下也放置了一些。

“宁哥儿,没想到你这么阴险。”章鸿文佩服地偷偷笑道。

想要爬杜家小三房院墙的人,好不容易过了墙头的那一关,绝对不会想到下面还有一关在等着他们呢。

第83章 对未来的安排

当天晚上,杜锦宁一家就是在新宅子这边吃饭,并且住在了新宅子里。

本来乔迁新居,是要请客吃饭的,更不用说章光义父子俩和杜寅生一家三口和几个村民还帮了这么大的忙了。

但杜家小三房被净身出户,连晚上吃的米菜,还有做饭的家什,都还是章光义和杜寅生送的,她们也没有打肿脸充胖子。杜锦宁提了几句,见章光义和杜寅生执意不肯,便也没再坚持,暗暗下决心等她赚了钱,再加倍还了这份人情。

陈氏和杜方蕙做饭,杜方菲和杜方蕙布置房间,杜锦宁站在屋子廊下,望着新宅子的院子,十分满意。

这宅子,屋子不多,但院子却十分宽大。

大概是因为这宅子处在村子的最边上,旁边就是小河,原先的王家人干脆就把临河的地方全都围进了围墙里。前面方形的院子再加上左侧边临河的一片空地,这个院子加起来足有三四百平方米。河边种了一丛竹子,前面院子则有一棵枣树和一棵石榴树。因为冬天的缘故,这两棵树此时都光着杆子。

杜锦宁在现代时,是农学硕士,侍弄植物才是她的本职,写小说什么的,不过是业余爱好。以前在杜家要藏拙,生怕杜辰生发现她的能力,把她物尽其用,不肯放她离开。现在不光分家了,而且还跟杜家那边断绝了关系,又有这么大的一个院子,围墙以后再垒高点,她在院子里干什么别人都看不见,她可以尽自己所能地折腾了。

至于陈氏和三个姐姐,那是自己信任的人,而且也没有多少见识,糊弄她们还是很容易的。

“趁着章里正家的锄头还没还回去,我把这里开一片地出来,撒上白菜种子,再点些萝卜,不用半个月,咱们就有菜吃了。”陈氏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杜锦宁身边。

杜锦宁点点头,指着院门进门的两边:“种菜就在这里种吧,河边那片,我有用处。”

陈氏好奇地问:“你用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