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么?如果她对杜辰生不孝,影响的不光是她自己的名声,还有关乐和的。杜云翼这个威胁,可真是厉害呢。

杜云翼的脸色就变了变,后悔自己拿语言来挤兑杜锦宁,赶紧笑笑,描补道:“宁哥儿这话就说错了,我是最不会说话的,大家向来说我嘴笨口拙,有时候明明是好话,让我说出来就得罪了人。唉,为着我这个毛病,你大伯母一直叫我少说话,免得无意间得罪了人还不知。”

第175章 杜云昌的崇拜

杜锦宁懒得跟这不相干的人费口舌,只淡淡地说了一声:“是吗?”就不说话了。

杜云翼老大个人了,被这么一小孩儿晾在半空中,顿时觉得尴尬无比。

他转过头去,对杜寅生道:“大伯,正好宁哥儿也回来了,我们一家难得团聚,你们晚上就别做饭了,一会儿到这边吃吧。”

杜寅生便有些犹豫。

他不想给二房人面子,但杜锦宁的面子不得不给。如果杜锦宁晚上留在二房吃饭,他也不放心,需得陪着才好。

他便看向杜锦宁。

杜云翼见状,心里又打了好几个转。

平日里牛气哄哄的伯父,竟然还要看这十来岁小孩儿的脸色了么?这还真是…

“我就不吃晚饭了,坐一会儿我就回去了。天黑路不好走,又是大冷的天,还是大年初一,总不好劳烦郑大叔相送,惹得他家人不放心。”

“回了家了,还能没地方给你住不成?你们那屋子还给你留着呢。”杜云翼哪里肯就这样放杜锦宁走?总得大家一起吃顿饭,热热闹闹的,把关系给缓和了才好放人。

咱们大吃货国,就没有在饭桌上谈不成的事,一顿不行,就两顿。吃个饭喝杯酒,再借着酒酣饭饱之际,说些暖心的话,他就不信这小孩崽子,还能心硬似铁,一颗心捂不回来了不成?

但他这算盘,注定要在杜锦宁身上落空。

“不了,我没跟我娘说,她会担心的。”杜锦宁似笑非笑地瞥了杜云翼一眼,“刚才大伯还警告我别不孝呢,大过年的我怎么好让母亲担忧?”

杜云翼就被噎住了。

听得杜锦宁还愿意去给杜辰生拜年,杜寅生心里十分安慰。他心里生着弟弟的气,不愿意搭理他,但这不代表他愿意看到杜锦宁跟杜辰生老死不相往来。每个老人都希望家宅和睦,总希望过得好的那一个顾着过得不好的。

乔迁宴上,杜辰生丢脸,他也不好意思再呆下去,带着儿子走了,后来就一直没见着杜锦宁。他这心里,其实也是不好受的,生怕杜锦宁跟他们这一房也疏远了。毕竟杜锦宁明摆着不会再回来,而他们碍着关乐和对杜家印象不好,又不好上门去,久了不来往,感情自然就淡了。

现在杜锦宁能回来拜年,还掂记着给杜云昌找私塾的活计,这说明这孩子心地纯良,仍顾着这份血脉亲情。他既不想留下过夜,杜寅生自然不会勉强,以惹得杜锦宁不高兴,再让刚刚维系上的关系给断了。

“行,一会儿我就陪你过去坐一坐,饭就不吃了,下次来再说。”他笑道。

杜锦宁态度坚决,杜寅生又这样说,杜云翼便不好再劝下去。不过杜锦宁能愿意过去拜年,这对杜家二房而言也算得是个好消息了。有一就有二,以后再慢慢缓和关系,走动起来就是了。

“云翼你先回去,一会儿宁哥儿会过去的。”杜寅生还有话跟杜锦宁说,当然不愿意杜云翼杵在这里碍眼,直接开口赶人。

“好,好的。”杜云翼只得先告辞。

待他走后,杜寅生站起身来:“宁哥儿,我们到你四叔的书房去说话。”又叫杜云昌,“一起来。”

杜锦宁为丈夫解决了一件大事,章氏这会子十分殷勤,跟到书房里上了茶又端了糖果过去,再加些炭把火烧旺,这才从书房里出来。

“你现在过得如何?”杜寅生问道,“过年后的束脩可有着落了?”

桃花村离县城不远,茶馆还有章家的股子,杜锦宁和关嘉泽等人一起开茶馆的事,瞒是瞒不住的。以后杜寅生从别人嘴里知道这个消息,也会寒心,杜锦宁虽担心茶馆的事就跟他们家乔迁新居的消息一样,被杜家大房泄露出去,但仍不愿意瞒着杜寅生。

她道:“伯祖父也知道我一直在写话本。因着关少爷和齐少爷他们喜欢我写的话本,他们便出钱合开了一家茶馆,用我的话本来说书,我以话本入股。现如今茶馆买卖红火,每日能赚不少钱,书院开学前就能分红一次。再加上我娘我姐姐她们做些小食提供给茶馆,也多多少少能赚些钱。故而年后的束脩是能凑够的。先生说了,实在凑不够也不打紧,他先借我一些,等茶馆的红利下来再还他也不迟。”

她这倒也没说谎,只是实际情况跟这个有些出入而已。

杜寅生和杜云昌的人品她还是相信的,蒙氏也不错,但这个家里还有个章氏。章氏的为人可不怎么样,她担心说自己现在又开了两个茶馆,而且占的股份还多,章氏会有想法,毕竟财帛动人心嘛。

章鸿文也入股了茶馆的事,她并没有提及。她可没忘记,章氏还是章光义的女儿,章鸿文的姐姐。她不提此事也是一种试探,想知道章氏知不知道这些事,从而得知她在章家父子心里是个什么样的地位。

说到茶馆,杜寅生还没什么反应,可杜云昌却惊讶地叫了起来:“开茶馆?哪个茶馆?莫不是博悦茶馆?《射雕英雄传》是你写的?”

杜锦宁有些意外,问杜云昌道:“四叔也知道《射雕英雄传》?”

“当然知道。”见杜锦宁没有否认,杜云昌激动得脸都红了,“最近县里街头巷尾的,都在议论这个。我去县里打听私塾的事,还被同窗拉着去博悦茶馆里听了一回,那话本,写得可真是精彩。”

说到这里,他又有些不相信那结构宏大、情节跌宕、人物精彩的话本是自己这个十一岁侄子写出来的,又问杜锦宁道:“真是你写的?”

杜锦宁点点头:“是。”

杜云昌激动了,那闪闪发亮的眼神,就跟那后世影迷们瞻仰自家的偶像一般,充满了敬佩与狂热:“宁哥儿,你、你怎么能写出这样好的话本来?啊呀,真是…”他上前一把抓住杜锦宁的胳膊,“你那里有没有话本?借给四叔看看。”

第176章 把天聊死了

杜锦宁禁不住哑然失笑。

她扯开杜云昌的手,歉然地道:“这话本我写完后就直接给了茶馆,手头上并没有。”

“那怎么才能看到?你也知道桃花村远,而且四叔也没时间老跑城里,实在没空天天去听书。”杜云昌失望地道。

杜锦宁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嘴里道:“目前没有。四叔你也知道,我的话本入了茶馆的股,就是茶馆的了,属于大家的共同财产,不好随便拿出来。”

杜寅生一听这话,立刻教训杜云昌:“别为难宁哥儿。你这么大个人了,还跟个小孩儿似的不懂事。”

“唉,爹,您是不知道宁哥儿那话本写得有多好,要是您去听一听说书,您也会上瘾的。”杜云昌连声叫屈。

不过他也不是真不懂事,转头对杜锦宁道:“四叔也就是这么说说,并不是真的要看那话本,宁哥儿你也别往心里去。”说着便岔开了话题,问起杜锦宁年后的打算来。

杜锦宁之所以下午过来,一是因为要给关乐和他们拜年耽误了时间,二来也不愿意在这里多停留。要是上午来,杜寅生和杜辰生留饭,她就不好脱托。下午过来,冬天天又黑得早,便可以找借口早早回去。

说了一会儿话,她便道:“今儿个除了要去祖父那边,我还想去里正叔那里走一趟。毕竟当初章大叔也帮了我许多。”

“应该的,应该的。”杜寅生见杜锦宁有意要走,虽心里不舍得,却也不好再多留,站起身来道,“那我陪你过去。”

杜锦宁从书房出来跟蒙氏等人说了几句话,便提着一份礼物跟着杜寅生一起去了二房。

二房的人都在堂屋坐着。见了两人进来,杜辰生站起来给杜寅生行了一礼,“大哥。”

杜寅生板着脸,鼻子里“哼”了一声,道:“我是陪宁哥儿过来的,你们不用管我。”说着,随意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杜辰生见状,当着杜锦宁的面,也不好跟自家大哥说软话,便没再多言。

他瞥了杜锦宁一眼,沉下脸走到椅子旁坐了下来,闭着嘴不说话。

屋子里的气氛便有些微妙。

张氏见状,眉头便蹙了起来。

她这个公爹,看似精明,实则最是糊涂不过了。一生中做的最蠢的事就是养大了杜锦宁,却没有善待他,弄到现在比陌生人还不如的地步。而到了如今,他还舍不下他那张老脸,还要在杜锦宁面前摆架子,让杜锦宁先行礼问安才肯搭理人家,可真是让她不知说什么好。

杜锦宁之所以过来,就是碍不过人情和孝道,不过是来走个过场。杜辰生等人态度如何,她根本就不在意。

她不卑不亢地拱手给杜辰生作了个揖,嘴里道:“锦宁给祖父祖母拜年了,祝祖父祖母身体康健,事事顺意。”接着将礼物奉上,放到八仙桌上。

杜辰生这才微微颔首,神色和缓了下来,温声道:“你能来就好。来,坐吧。”

杜云翼赶紧笑道:“来来,宁哥儿坐这边。”

在杜家从来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张氏,这会子笑盈盈地倒了一杯姜糖茶过来,递到杜锦宁面前,道:“来,大冷的天,喝杯姜糖茶暖暖身子。”

“多谢大伯,大伯母。”

杜云年和姚氏想是早已得了杜辰生的吩咐,并不在屋里,免得勾起杜锦宁不好的回忆,便是连杜锦寿都不在。屋里除了杜辰生老夫妻两个,就只有小大房的五人。

牛氏见放礼物的篮子还有一只大活鸡,赶紧将东西拎了下来,正打算拿到厨房里,就听杜辰生道:“牛氏,让老大家的去吧。”又叮嘱张氏,“去收拾些东西,一会儿给宁哥儿带回去。”

本来作为孙儿辈,来给长辈拜年,回礼就不必给了,只需要给个红封就成。但现在杜辰生千方百计的想缓和跟杜锦宁的关系,自然就不吝惜这点子回礼。

他深知自家老婆子那吝啬的性子,如果让她去准备礼物,没准讨不了杜锦宁的好,反而让杜锦宁更厌恶他们。所以他干脆让张氏去。张氏这人精明能干,做事也大气,准备回礼就不会出问题。

张氏答应一声,拎着篮子出去了。

牛氏横了杜辰生一眼,转身又坐回到凳子上。

“你这年前可上了学?先生们对你如何?同窗好相处吧?”杜辰生拿出祖父的派头,关心起杜锦宁学业上的事情来。

“山长怕我跟不上同窗们的进度,便没让我进到班里,而是跟在他身边学些基础的东西。”杜锦宁道。

杜辰生一噎,表情便有些不自然,余光还偷偷瞥向杜寅生,担心为着这句话,杜寅生又要不给他好脸色看。

杜寅生果然面沉如水。

要不是杜辰生死活不愿意送宁哥儿上学,他现在至于要补最基础的学识吗?宁哥儿就不该过来拜年,掂记这狗东西做什么!

杜云翼忙打圆场:“可见山长是看重你。我虽没进过书院,但也认识一些人,他们的孩子就在书院里念书。听他们说,山长可是进士,而且当初还是传胪,学问那是一等一的。能得他亲自授课开蒙的学生,估计宁哥儿你还是头一个。”

杜锦宁点点头:“山长确实对我恩重如山。要没有他,我估计还是个放牛娃呢。”

杜辰生和杜云翼又是一噎。

这天真没法聊下去了。

要是不知内情的人听了这些对话,并无半点不妥。杜辰生问什么,杜锦宁就答什么,不光回答的言语一点也没问题,不带丝毫情绪,而且态度也算恭敬,真是一副祖慈孙孝的好画面。

可这满屋子的人心里都有内鬼,听到杜锦宁这话那真是直戳心窝子,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的杜寅生,忽然之间就觉得想笑,一时只觉心头大爽。

这聪明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连说话都这么有水平。半个脏字不露,一声恶气都无,却把这满屋子的人说得无地自容。

唉,这孩子怎么就不是他的亲孙子呢?

第177章 回家

杜云翼想要说话把这话题岔开了去,可张了几次口,都不知说什么好。

学业上的话题已不能聊了,那聊什么呢?问陈氏等人吧,杜锦宁定然得说她们过得比在杜家的时候强百倍;关心一下杜锦宁的身体状况吧,可看看杜锦宁只离开杜家半个月的功夫,就长高了,脸上还圆润了些,再想想他以前在杜家过的日子,这话题就绝对又是找虐;问一下杜方菲的婚事吧,想想以前牛氏给她订的孟家的亲事,这话题也绝对愉快不了。

于是屋里就馅入了尴尬地沉默之中。

见大家都不说话,杜锦宁十分从容地站了起来,对杜辰生和牛氏行礼道:“冬日天黑得早,我得先回去了。否则郑叔再从城里回来,估计就晚了,我也不好再麻烦他。”

再留下也是尴聊,而且没准说着说着就把关系弄僵了,还不如保持着现状,徐徐图之。

杜辰生权衡着利弊,便也没挽留杜锦宁,只客气了一句:“要不吃过晚饭再回去吧,到时候我让你大伯送你。郑林有伴回来,也不会说什么的。”

“不了,不麻烦了。”杜锦宁拱拱手,转身就往外走。

杜辰生便不再说什么了,转头向杜云翼道:“你看看,你媳妇怎么备个回礼备这么久。”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封,递到杜锦宁面前,“祖父也没什么可给你的,这压岁钱你拿着,祝你新的一年学业有成,诸事顺遂。”

送礼花了那么多钱,好歹也收些利息回来。杜锦宁便没推辞,接过红封道了一声谢。

被杜辰生警告过一直没敢乱说话的牛氏,这时候也递了一个红封过来:“这是祖母给你的,快长快大。”

“多谢祖母。”杜锦宁也毫不客气地收了过来。

牛氏心疼得嘴角都抽搐了一下:这死孩子,怎么就不知道推辞一下呢?这眼皮子哟,也忒浅了些,见钱眼开!

提着一篮子回礼从杜家二房出来,杜锦宁又去杜寅生家拿了给章家和郑家的礼,便告辞了。

杜寅生恋恋不舍:“要不,我送你过去?”

“不用了伯祖父,大过年的,您是长辈,也不好去别人家。我去那里坐坐就走。”杜锦宁笑道,“您老有空了,跟伯祖母一起去我家里坐坐啊,我娘她们整日在家的。”又招呼杜云昌,“四叔有空也去。”

“好好好。”得了杜锦宁这话,杜寅生也心满意足了,把她送到大门外面,目送着她的身影消息在拐角处,这才回转来。

杜锦宁去章家自不必说,受到了章家人的热情接待。

不说因为杜锦宁的事,章鸿文在山长面前挂了号,光说杜锦宁跟关嘉泽等人开茶馆,还愿意带着章鸿文,带了一次不够,又带了第二次第三次,还借了钱给章家,就是章家的大恩人了。

虽说茶馆还没有分红,但看那茶馆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便知道这收益应该很可观。这都是杜锦宁带给章家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另外,在这合作过程中,章鸿文与关嘉泽、齐慕远这些官宦子弟交情越来越好,这都是人脉,是隐形的好处,以后在关键时刻,可是能帮章家大忙的。

所以章家人对杜锦宁亲热得不行,章光义还道:“我是打算明天带着文哥儿去你家拜年的,谁知道你今天就来了。”

杜锦宁解释了一句,坐了一会儿便提出告辞。

章光义挽留不住,只得跟章鸿文一起送杜锦宁出来。

虽在杜云昌那里得知了章光义没把入股茶馆的事告诉章氏,但她还是问了章光义一句:“刚才在我伯祖父家时,我四叔说茶馆的说书好听,我没听到四婶说什么。你们入股茶馆的事,是不是没跟他们说?”

章光义点头:“没错。”他看了杜锦宁一眼,“毕竟你四婶已是杜家人了。上次正是因为文哥儿过去语言不慎,才导致了你们家乔迁宴上你祖父和二伯跟去,大喜的日子闹得那么不愉快。所以这一次我干脆就叮嘱文哥儿谁也别说。入股茶馆的事,便是文哥儿他娘都不知道,就只有我们父子两人知晓。”

跟聪明人做事,就是舒服。杜锦宁对章光义这做法十分满意。

她抬手对章光义深深作了一揖:“多谢章大叔,替我着想若此。”

“哎,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赶紧的别多礼。”章光义连忙扶起她,“你帮我们家文哥儿良多,我们还没说谢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三人走到桥边,章鸿文在门外把郑林叫了出来:“你替我送一送宁哥儿。”

杜锦宁则拿了两斤猪肉和一包豆干、一包点心出来,递给郑林:“往时多得郑大叔照应,这是我给您老的年礼,祝郑叔一家平安健康,万事如意。”

郑林忙推辞,在章光义的劝说下,终于把东西给收了,又对章光义称赞道:“宁哥儿这孩子懂事啊,最是有良心。我不过是送了他两回,他就这样掂记我。”

“可不是。就这样的孩子,还有人说他没良心,唉。”章光义意有所指地道,“郑林啊,你这车来车往的,熟悉的人不少。要是有人非议宁哥儿,你可得帮他说两句公道话。”

杜锦宁一听这话,便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送礼给郑林,是真心实意地感谢在她最落魄的时候,郑林不计金钱地帮了她。

但被章光义这么一说,倒好像她送礼过来是想要收买郑林替她说好话似的。

她赶紧拦住章光义:“章大叔,千万别这样说。”又对郑林道,“我不在这里了,大家说什么我都听不见,郑叔不要因为这些与人废话。‘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反正这世上自有公论,没必要跟人较真。”

章光义“哈哈”一声,拍着郑林的肩膀道:“对对,是我说糊涂话了。看杜老二都这样对宁哥儿这孩子了,这孩子不光拿了厚礼去拜年,还不说他们一句坏话,可见这孩子心地纯良。面对这样的孩子,杜老二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话出来。毕竟现在宁哥儿拜了书院的山长为师么?巴结都来不及呢,怎么会说坏话?是我糊涂了,倒弄得这孩子真心实意送礼感谢你,像是图你两句好话似的。行了,路长天短,你送他回去吧,路上小心些。”

第178章 不同意

章光义真不愧是做里长的,这番话说得实在有水平,话里话外都是让郑林帮着宣扬一下,杜锦宁主动给杜辰生拜年了,大概是担心别人非议她。这让杜锦宁佩服得紧。

看着杜锦宁上了车,章光义便将他和章鸿文手里的回礼放到了车上,又问道:“明日我们去拜年,你在家的吧?”

“在家的。”杜锦宁道。

明日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但在杜锦宁的印象里,陈氏的父母早已不在了,陈家只有哥嫂两人。哥哥还好,嫂子却是个泼辣不讲情面的,以前总怕陈氏带着四个儿女回娘家吃他们的,每回回去,都冷言冷语地叫人坐不住。

陈氏又是个硬气的,就在杜云诚去世的头两年回去过。后见嫂子这样,哥哥却拿不起事儿,便再也不往陈家去了。

牛氏能毫无顾忌地磋磨陈氏母女几个,也是因为陈家没人出头的缘故。否则,如果陈氏有像牛氏那样几个膀大腰圆的哥哥和弟弟,杜辰生和牛氏再对小三房几个不满,也不敢那样虐待她们。

以前陈氏不回娘家,估计今年也不会去。

这南方虽然气温不是特别低,但冷风一吹,还是挺够人受的。这一路来,坐在前面车辕上的郑林跟杜锦宁聊了两句,便受不住冷风吹,不得不闭了嘴。

到了书院,郑林的骡车也没停下,继续一直将杜锦宁送到家门口,这才告辞离开。走之前,他死活不要杜锦宁递过来的车资,杜锦宁没奈何,只得让陈氏又拿了一包糕点和几个卤蛋,偷偷塞到他后车厢里,这才放他离开。

陈氏和几个姐姐见杜锦宁毫发无损,还带回来一堆的礼物,这才放下心来,问她道:“怎的这么多回礼?”

杜锦宁一份一份地拿出来:“这是伯祖父给的,这是祖父叫大伯母收拾出来还礼的,这是章里正给的,这是郑大叔给的。”又从怀里掏出几个红封。她记性好,对哪个红封是谁给的,记得清清楚楚。

杜寅生拿杜锦宁正常的侄孙看待,所以回礼也很正常,给了个五十文铜钱的红封,回了一包糖环和蒙氏做的粑粑。

而杜家二房那边,张氏存了跟杜锦宁缓和关系的心,给的礼就重了,不仅回了许多自酿的香肠和腊肉,荷叶里还包着一只处理过的鸡——这可能是杜家二房晚上要炖的鸡,被张氏给放进来了。除此之外,杜辰生和牛氏还各封了一钱银子,难怪当时牛氏一脸肉痛的表情。

章家因承了杜锦宁的情,还的礼也挺重,跟杜家二房的差不多,章光义还给杜锦宁封了一个一钱银子的红封。至于郑林,则是回了十二个糍粑。

看着杜家二房给的礼,陈氏几人的表情都十分复杂。

以前她们在杜家当牛做马,性命就跟那草芥一般,过年能给她们吃一餐白米饭,就是杜辰生和牛氏对她们的最大施舍。可现在,杜锦宁出息了,杜辰生他们就反过来巴结她们了,送了这么重的礼。

杜方苓和杜方蕙看向杜锦宁,一脸的敬服:“都是宁哥儿能干,他们才这样对待咱们。”

陈氏和杜方菲的心情却十分复杂。两人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要是宁哥儿真是个哥儿,那该多好!

吃过晚饭,陈氏跟着杜锦宁进了她的房间,对她道:“今天谢氏过来,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求娶你大姐。对于这个,你有什么看法?”

过年前的两天,许成源曾经来找过杜锦宁,拿来了他卖出去的话本的一半银钱——三百文钱,交给杜锦宁,并感激地说要是没有杜锦宁,他不可能写得出这么好的话本。往后他卖了话本,仍会送一半收益过来。

杜锦宁当时并没有推辞,直接收了那三百文钱,这事还惹得杜方菲说了她两句,说既是同窗,这样收钱是不是不好。

通过这件事,陈氏便觉得许成源这人还不错。只是杜锦宁说过要多看看,她这才没有再重提这桩婚事。可没想到许家竟然也对杜方菲有意,今天就上门来试探了。

陈氏自然十分高兴。

“这件事,你问过大姐了吗?她乐不乐意?”杜锦宁问道。

她虽然还是原来的意见,觉得这事不必操之过急。但现在看杜方菲的态度,她觉得还是先问过再说。要是杜方菲没这意思,这门亲事就不必考虑了,直接回绝了许家就是。

“她怎么会不乐意呢?这么好一桩亲事。”陈氏不以为意地道。

“还是问问她的好,毕竟这是关乎她一辈子的大事,总得她自己乐意。”

“那行,我这就去问问她。”陈氏说着,转身出了门。

可没过多久,她就回来了,手里还拉着杜方菲,脸色很不好看:“你大姐说,她不乐意。宁哥儿你劝劝你大姐,怎么能不乐意呢?这么好一门亲事,我们还能害她不成?”

说着又问杜方菲:“许家你都不乐意,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人家?”

杜方菲低着头不说话。

“你倒是说话呀。”陈氏气道。

“娘,大姐不乐意就算了。这姻缘,得讲缘分。缘分没到,自然看不对眼。”杜锦宁劝道。

“可许家这门亲事确实不错,人口简单,你们许婶儿又是个明理的人。许成源品貌都不错,又在书院里念书,考上秀才也是迟早的事。我听你许婶说了,书院里的先生有意在今年让许成源下场。如果到时候他真考上了秀才,咱们可就攀不上他家了,不知有多少人愿意跟他家结亲呢。”陈氏道。

杜锦宁便看向杜方菲:“大姐,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跟娘又不是外人,你给我们说说,我们也好心里有数不是?你看娘这着急上火的。”

她也很好奇,想知道杜方菲是不是心里有人了。以前在桃花村时,可没听她说过;搬到这庄子来不过半个月,前些日子去田里挖地种菜都跟着陈氏出出进进,后来在家里做豆干,更是门都不出。她去哪儿接触陌生男人去?

第179章 许家

杜方菲摇了摇头,轻声道:“我现在还不想成亲。”

陈氏一听就急了:“你都十六了,再不订亲就成老姑娘了。莫不是你还想等两年,到时候去给人家做续弦当后娘不成?”

杜方菲低下头去,没有说话。

“你倒是说话呀。”陈氏恨得过去拍了她一下。

丈夫去世后,长女一直跟着她承受各方的压力,她心里是最疼杜方菲的。今儿这举动也是气得狠了。

“娘,我现在真不想议亲。再等一年,一年后再说好不好?”杜方菲见母亲气坏了,面露哀求之意。

“为何要等一年?许家不好吗?要是你看不上他们,娘再给你看别家就是。为什么要等一年?”陈氏问道,忽然她想到了什么,脸色变了变,“你是不是在桃花村跟谁对上眼了?说!”

“没有,真没有。”杜方菲摇摇头。

“你真是要气死我不成?你不议亲,苓姐儿怎么办?你后头还有两个妹妹呢。”

“只一年,不会影响苓姐儿的。”杜方菲说了这一句,便又闭上了嘴,任陈氏说什么也不作声。

陈氏望着这个一向懂事乖巧的大女儿,忽然觉得浑身无力。

杜方菲性子温柔,为人和善,但一旦认起死理来,却比谁都倔,陈氏觉得自己已拿这个女儿没办法了。

她只得用求救的目光看向杜锦宁,希望杜锦宁能劝住杜方菲。

杜锦宁却道:“既然大姐还不想议亲,那先就不议吧。现在议亲还是太仓促了些,有一年的时间了解,我也能找出能配得上大姐的人,并不一定非许成源不可。”

想起杜锦宁曾说过的话,陈氏心里安慰不少。她恨铁不成钢地瞪了杜方菲一眼:“那我回绝许家了。”说着,赌气地转身出了门。

“灶上烧了热水,天冷,你烫个脚再睡。”杜方菲还不忘叮嘱杜锦宁一声,这才出了门,回了自己房里。

大年初二陈氏并不打算回娘家,在家里接待了章家一家三口。待章家人走后,杜锦宁便提了礼物去许家回拜年。

到了许家,谢氏寒喧了几句,便打听杜家对于杜方菲的亲事是个什么想法。

杜锦宁道:“我娘说了,我大姐以前在我祖父家的时候,都没过过一天的好日子。现在好不容易日子过得松快些,再不用过那种非打即骂、当牛作马的日子了,便让她在家里多呆一年半载。毕竟往后嫁了人,要伺候公婆相公孩子,日子怎么的也不如在娘家时轻省。所以这亲事先不议,一年后再说。”

谢氏的表情便有些僵,目光从儿子脸上扫过,笑道:“你娘说的是,她也是心疼你大姐。”

杜锦宁说那话的时候,就在观察许成源的反应。只见许成源原先红润的脸色此时隐隐发白,袖子里的拳头握得死紧,像是受了到什么打击似的。他这反应让杜锦宁确定了对他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