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慕远指着一匹枣红色的相对矮小一些的母马道:“这匹马比较温顺,比较适合你。我当初学骑马的时候,也是骑的这匹。后来熟练了,我祖父才在我生辰的时候送了我一匹高大的白马。”

“好,就这匹。”杜锦宁惜命得很,可不敢逞能。她觉得这匹母马就很好。

“一切照我学骑马时的情形准备。”齐慕远吩咐观棋,然后对杜锦宁道,“走吧,我们先乘车到官道上。这里没有专门的马场,只能去官道上骑。”

杜锦宁一切悉听尊便,自然没有异议,跟着齐慕远出门上了车。观棋与几个护院随后骑了几匹马跟了上来。

到了官道,下了马车,护院也把两匹马都牵过来了。

杜锦宁看看自己面前的枣红马,再看看旁边的齐慕远:“我直接翻身上去?”

“我先做个示范,你看着。”齐慕远道,说着十分利索地翻身上马。

骑在马上,他看着杜锦宁:“可看清楚了?”

杜锦宁点点头:“看清楚了。”颇有些跃跃欲试。

齐慕远便下了马,示意杜锦宁试一试。

杜锦宁记性好,观察力也很不错,将齐慕远刚才的动作记得清清楚楚。可这不是做文章,有些东西看上去简单,真实践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她抓住缰绳,学着齐慕远刚才的样子翻身上马,可也不知哪里出了问题,在马蹬上一下没站稳,身子就往下落。

齐慕远一直站在她身后护着,这会子连忙上前,伸手扶了她一把:“小心。”

杜锦宁吐吐舌头,赶紧从马蹬上下来。

“我再做一遍,你看好了。”齐慕远又上一次马,把要领又说了一遍。

最后杜锦宁还是在他的帮扶下,这才坐到了马上。

接下来齐慕远就教杜锦宁怎么骑。

他想着杜锦宁不像他,打小练武,即便从马上摔下来也不打紧,反正摔不坏。但杜锦宁要是摔断了手脚,非得影响她参加院试不可。

为了稳妥起见,他干脆翻身上马,坐到了杜锦宁身后,杜锦宁就这么被圈在了他的怀里。

要说以前杜锦宁碰瓷装断手时,被齐慕远抱过一次,刚才从马上摔下来,又被他抱过一次,两次都事急从权,还没什么。但这会子被他圈在怀里,杜锦宁便有些不自在了。

她前世活到差不多三十岁,整日忙着搞试验做学问,也没谈过恋爱,连跟男生拉小手都没有过。这会子被齐慕远圈在怀里,温热的肌肤透过薄薄的衣衫传递到杜锦宁身上,他衣服上清爽的薄荷与皂角的清香也传到了她的鼻子里,她的脸不由得红了一红。

不过很快她就放松下来。

兄弟两个,怕什么。

“你腰要挺直,眼睛看着前方…”齐慕远的声音从她的头顶处传来。

他现在也进入变声期了,不过不像关嘉泽那般变成鸭公嗓,也不知是不是还没到时候,他的声音现在只是变得有些低沉。

一学东西,杜锦宁就会变得异常专注。她认真听着齐慕远的讲解,身子还随着他讲的要领做着变动。

“很好,来,咱们跑起来。”齐慕远一抖缰绳,腿下一夹,马儿就跑了起来。

感受着马儿身躯有韵律的摆动,迎面有凉风袭来,杜锦宁忽然觉得心情变得十分舒畅。

让马跑了一小段,齐慕远就停了下来,先让马转过弯,他便翻身下来,对杜锦宁道:“好了,你自己试试。”

杜锦宁聪明,记性又好,一点就透。在齐慕远的指点下,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她就能骑在马上慢慢走了。

待得她把马骑稳了,齐慕远这才让马小跑起来。

枣红马确实温顺,叫走就走,叫小跑就小跑,稳稳当当,十分适合做初学者的坐骑,杜锦宁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到得天快黑的时候,她已能一个人骑在马上小跑了。

“行了,回去吧。”齐慕远道。

“明天咱们再来吧。”杜锦宁道。她现在爱上了骑马的感觉。

这跟乘车不一样。骑在马上,视野开阔,自由奔放,她觉得她的心就如同长了翅膀,快活得想要飞起来。

齐慕远是过来人,很能理解杜锦宁初学时上瘾的心情。

“行,明日再来。”

看书就搜“书旗吧”,!

第354章 他俩真般配

他打量了杜锦宁几眼:“你的身子还是太单薄了些,还是得多动动才好。”

关乐和也说过这问题。

这两年虽然营养跟上来了,杜锦宁长得挺高,脸色也白里透红。因为知道自己不能看大夫,所以杜锦宁这两年都很注意保暖加衣,陈氏也精心照料,她倒是连场感冒都没有得过。但或许是前十年亏得太厉害,再加上这两年长得太快,她这身体高度是够,却瘦得跟条竹竿似的,似乎风一吹就被折断,让人看了都忍不住为她担心。

杜锦宁来自全民健身的时代,自然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只是前两年整日忙忙叨叨,每天来来去去也走许多路,她觉得自己的活动量还是挺够的,再加上没病没灾,她也没太在意,并没有特意去健身。

现在被关乐和说完,又被齐慕远说,她才意识到是不是自己真的太瘦弱了一些。

“你不是练武的吗?你有没有一套拳法什么的,不那么保密不能外传的,传给我练练?”她兴致勃勃的道。

在这冷兵器时代,自身会些拳脚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她是打算行走江湖、在外闯荡的,跟只弱鸡似的怎么行?把身体练强壮些,以后胸肌发达些也不打紧了。

齐慕远闻言,打量了杜锦宁两眼,道:“你已过了练武的最佳时机了。”

“…”

说话要不要这么直白?

“不打紧,我只是想强身健体,顺便学两手三脚猫功夫,又不是要练成绝世高手。你随便教教就行,我能学成什么样就学成什么样。”杜锦宁忙道。

齐慕远却不这么想。他觉得以杜锦宁的资质,没准现在练也能练出些名堂来。

“明早你过来,我让我家护院先给你瞧瞧,看你适合怎么练吧。”齐慕远道,说着他又补充了一句,“我的功夫就是跟我家护院学的。他们身手还不错,要是去江湖上行走,并不比你笔下的那些侠客们差。”

“那太好了。”杜锦宁很高兴,“明日我提些拜师礼来,师父们不收我为徒也没关系,只是我一点小小的心意。”

齐伯昆在朝中也算得权臣,他给宝贝孙子请的护卫又岂是无名之辈?能拜这些人为师,她也算撞大运了。

齐慕远知道现在杜锦宁也不差这点钱,而且她是送护院的又不是送给他的,他便也没有反对,只叮嘱道:“我们每日卯初开始练功,你别来太晚了。”

“好哒。”杜锦宁欢快地答应一声,骑上马跟在齐慕远的白马身后,慢慢地回了城。

回到家里,杜锦宁一进门就看到鲁小北在院子的边头挖坑,杜方苓站在他身边拿着棵树苗,两人一边干活还一边说话。杜锦宁不由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

鲁小北在府城时辛苦了,她估计着这几日没什么事,便给鲁小北放了假。偏她这一回来就这事那事的,尤其这亲事搅得她心神不宁,所以她忘了把鲁小北的事跟母亲说了。

陈氏闻声出来,问杜锦宁道:“怎的这么晚才回来?”

“哦,跟齐慕远去学骑马了。”杜锦宁舀水洗手洗脸,随口应道。

陈氏一听就皱起了眉头。

不过鲁小北在这里,隔墙又有耳,她也不好说什么,拿了晾在檐下的布巾给杜锦宁,一边吩咐杜方蕙道:“去摆饭吧,你弟弟回来了。”

杜锦宁诧异:“你们还没吃?”

为了省灯油,这时代的农户人家都是早早就吃饭了,等天黑就上床睡觉。虽说现在杜家不需要省那点灯油钱,但整个庄子的人都这样,陈氏也过惯了那样的生活,这个生活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

“不光是等你,你三姐跟鲁小北也一直忙着,没得空吃饭。”陈氏道。

杜锦宁朝鲁小北和杜方苓那边扬了扬下巴:“这是做什么?”

“你三姐不知从哪里弄了两棵枣树来,要挖坑,便请了鲁小北来帮忙。”

杜锦宁无语。

以前在桃花村,多重的农活陈氏母女几个都干过。不过是挖两个树坑,这庄子上的土质松软,她们几人拿着揪子挖一挖就能干好,再不济还可以请隔壁的董大成和他儿子帮忙呢。非得请鲁小北来。这目的是什么,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不由抬眼朝两人看去。

只见杜方苓已将果苗放进了坑里,扶住,鲁小北正往坑里填土。鲁小北笑着不知说了什么,惹得杜方苓抿嘴直笑。两人的气氛十分和谐。

陈氏顺着杜锦宁的目光看过去,脸上浮起欣慰的笑容来,凑近杜锦宁悄声道:“你看,他俩挺般配的。”

鲁小北已十六七岁了,长得高高大大的,容貌虽不是那种特别英俊的,看上去也十分顺眼,起码眉目挺端正。杜方苓的容貌就更不用说了,容貌艳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出挑。两人站在一起,自然是说不出的般配。

杜锦宁轻叹一口气,本想把鲁小北有意中人的话说出来。可话到嘴边,她又咽了回去。

还是等吃了饭鲁小北走的时候再说吧,免得陈氏听了话后神色里带出点什么来,叫鲁小北和杜方苓尴尬。

“吃饭了。”杜方蕙把饭菜摆好,出门叫道。

这时候杜方苓和鲁小北也把树种完了。

两人打水洗手,便进了堂屋里吃饭。

这两年鲁小北跟在杜锦宁身边做些跑腿的杂事,又是个没爹没娘的,陈氏格外怜惜他些,直把他当半个儿子待,所以他在这里的时候,都是留他一起吃饭的。想想杜锦宁也是个女的,男女分桌的话,她单独跟鲁小北一桌吃饭反倒不好,陈氏便说庄户人家没那么多规矩,让鲁小北跟着一桌吃饭了。

这会子坐下来,大家都跟一家人一样,十分自然地吃起饭来。

杜锦宁问杜方苓:“怎么想起种枣树来了?也不跟我说一声。”

“你忙得很,这么些小事,不需你劳神。”杜方苓道,“我让鲁小北去找的小苗。要是结的枣不好也不打紧,明年开春再找些好枝丫来嫁接就成了。鲁小北说,河东村有一个果园,种了十几株枣树,种出的枣又脆又甜,每年都有人去那里买枣呢。”

枣树是当年结果的,好不好的今年就能知道。

第355章 看出

鲁小北就点点头:“是的。本来我想去河东村要小苗的,但那里的人说他们的枣核育不出小苗来。所以我们才打了明年嫁接的主意。”

嫁接的原理,杜锦宁都跟他们说过,他们又亲手嫁接过果园的桃树。这会子自然是活学活用,在枣树上也想试试。

陈氏就道:“怎么可能育不出小苗?是怕大家都种出好枣来,不去他家买高价枣吧?这家人打的倒是好算盘。”

“反正咱们现在有嫁接手段了,问他们家买些枝丫,想来他们也不知道咱们是做什么的,只要给的钱多,他自然会卖给咱们。”杜方苓道,“咱们也用不着去找他们要小苗。”

杜锦宁见鲁小北往杜方苓脸上看了一眼,那眼神怎么说呢,虽说不上含情脉脉,却也有一种情意蕴含其中。

杜锦宁心里一动,忽然就有如醍醐灌顶,思维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难道鲁小北喜欢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三姐?

这么一想,她便仔细观察起鲁小北的表情来。

接下来她便看到当杜方苓望向鲁小北时,鲁小北从来不跟她进行眼神上的对视,都是有意避开她的目光。可当杜方苓不注意他时,尤其是杜方苓跟陈氏和杜方蕙说得高兴,脸上露出笑容时,鲁小北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的时间就会很长,眼里会闪过一瞬间的痴迷。

原来如此啊。

杜锦宁顿时高兴起来。

她就说嘛,杜方苓这般美貌,又跟鲁小北年纪相当,两人虽不是朝夕相处,却也时常见面,鲁小北没理解看不中杜方苓,而把别的女孩装进心里的。

当然,如果他有青梅竹马,那又另说。但她没听王路生和张狗儿提起过别的女孩子,他们三人前几年可是相依为命的。

这么一想,杜锦宁便打算把一会儿要提醒陈氏和杜方苓,鲁小北有意中人的话放一放。等明儿个让汪福来探探鲁小北的口风再说。

“小北。”她将一口饭咽下,开口道,“我明日要去跟齐慕远家的护院练拳脚,你要不要跟着去看看?”

鲁小北眼睛一亮,问道:“真的?我行吗?我的意思是,他们能教我吗?”

自打杜锦宁写的武侠话本出来,漓水县每一个青少年都做着一个武侠梦。甚至还有个少爷偷了家里的钱,离家出走打算去寻找自己的机缘,只是还没出城就被母亲揪回了家,把屁股都打肿了。城里那些小乞丐还弄了几个袋子背在身上,煞有介事的把自己当成丐帮的长老,顺便收上几个小弟跟着。

为此,杜锦宁还叫庄越在茶馆里做了一番宣传,说这一切都虚构的,让大家不要当真。

鲁小北作为第一批在茶馆里看到这些武侠小说的,自然是中毒最深,做梦都想自己有一身高深武功。只是他瞧来瞧去也没见有什么人有高深武功可以让他去软磨硬泡拜师的,这才息了这份心思。

这会子杜锦宁提起,虽说的是“护院”,离他想象中的高人差得十万八千里,但想着好歹能学武功了,鲁小北还是兴奋了一把。

“去看看,你可以先跟他们套套近乎。”杜锦宁道。

那些人虽是护院,但既然武功高强,自有高人的脾气,可不是齐慕远一个命令就能叫得动的。让他们教一教自己,看在齐慕远的面上他们或许没什么;教不教鲁小北,那就看他们的心情了。

但杜锦宁相信鲁小北的情商。这家伙搞外交是一把好手,跟谁都能称兄道弟的。明日把他当作随从带着,让他跟那些人套套近乎,没准不光鲁小北可以练练身手,教自己的时候可能也能更尽心一些呢。

“好。”鲁小北点点头,心领神会。

“明早卯初,直接到他家门口汇合吧,你不用再过来了。”杜锦宁道。

“卯初?”陈氏一皱眉,“这么早?”

卯初可是现代的五点钟,天还没亮呢。要是杜锦宁是个男孩子,她自然不管;可杜锦宁是个女孩子,她不放心了。杜锦宁长得好,要是被哪个糊涂的当成女孩子强了,那可真是出大事了。

她打定主意明早送杜锦宁去。

“他们练武的,都得早起。”杜锦宁道。

吃过饭,鲁小北就告辞离开。

杜锦宁原先打算跟陈氏和杜方苓的说的话此时也不必说了,大家洗洗,便各自歇下。

第二日天还黑乎乎的,杜锦宁起床开门出去,就见母亲已起来了。

“娘,您怎么这么早?”杜锦宁惊讶地问道。

平时陈氏也是早起的,不过一般都到五点半左右。现在才四点多钟,自然是特意早早起来的。

“赶紧洗漱吧,我送你去。”陈氏舀了水在竹筒里,递给杜锦宁。

以前在桃花村没办法,杜锦宁都是咬了杨枝儿来刷牙。搬到庄子上后,她便制了猪鬃牙刷,又用薄荷调了牙粉,并且改变了一家人共用一个水瓢漱口的习惯,每人配了一个专用的竹筒。

陈氏以前过日子也是讲究的,后来没办法而已。杜锦宁弄了这些出来,她便从善如流,一家子把习惯都改了。

刷了牙洗了脸,杜锦宁又吃了茶叶蛋和豆干垫肚子,便跟陈氏出了门。

离得齐府大门还有点距离,鲁小北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少爷。”旋即他的身影就从旁边的一条小巷子里窜了出来。

“婶儿,你怎么来了?”看到杜锦宁身边还站着个陈氏,他诧异道。

“我娘不放心,愣是要送我过来。”杜锦宁道。

鲁小北便有些不好意思:“明日我去接您吧,不用劳烦婶儿送。”

“不碍事,又没多远。”陈氏摆摆手,对杜锦宁道,“那我回去了。”

陈氏要送自己,杜锦宁能理解她的不放心。可这会子她要一个人回去,黑灯瞎火的,杜锦宁又不放心她了,道:“要不你跟我一起进去坐坐,等天亮了再走。”

虽说天下太平,治安也还可以,不像有些古籍写的那般劫匪横行、流寇四窜,但街头巷尾的闲汉、混混不少。那些人仗着女人吃了亏不敢声张,见了单身女人走夜路便会动歪脑筋。真要出了这样的事,为了名声,陈氏和杜锦宁再刚强也得吃下这个哑巴亏,最多是过后以别的方式找补而已。

这也是陈氏不放心杜锦宁孤身前来的原因。…

第356章 机灵见长

“我送婶儿回去吧。”鲁小北道。

他这么一送,齐府没准就进不去了。

陈氏只得道:“行,我进去坐会儿,天亮再回去。”

一行人便去了齐府。

齐府的门房想是得了齐慕远的吩咐,此时正站在门口等着。见了他们一行三人来,也没多问,十分热情地把他们都迎了进去。

陈氏还是第一次进这样的深宅大院。因为一路亮着灯笼,宅子的景致依稀也能看到一些,她好奇地四处张望。可瞥到走在他们身边领路的下人,想起儿子是齐慕远的同窗,自己可不能露出小家子气让人笑话杜锦宁,她赶忙按捺住自己举动,目不斜视地跟着走。

“娘,我以后会让您也住这样的深宅大院的。”杜锦宁在一旁轻声道。

陈氏便知刚才自己的举动落到了杜锦宁的眼里。

她有些发窘,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鼻子也有点发酸。

她道:“娘不需要住这样的院子,娘只需要你平平安安的,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成。”

她这话里的言外之意,只有母女两人能明白。

齐家的门房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听了这对话便笑道:“杜太太是个有福气的。杜少爷小小年纪就中了府案首,他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住这样的宅子,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没准您老以后还能凤冠霞披,作个老封君呢。”

陈氏暗叹一声,强笑道:“承你吉言,希望能有那么一天。”

说话间,门房已领着他们到了一处极空旷的地方了。这并不是齐慕远所住的院落,想来是在园子里特意开辟出来专门用来练武的场子,地面用青砖铺就,足有二三百平方米。齐慕远正跟几个人在那里比划。

听到声音,他转过头来:“锦宁你来了。”抬眼却看到了陈氏和鲁小北。

“杜婶儿。”他有些惊讶,连忙给陈氏施礼问安。

“我不放心宁哥儿,便送他过来;他如今又不放心我回去,我便在你这儿呆一会儿,天亮就走。”陈氏不好意思地笑着解释道。

鲁小北就更不好意思了:“是我不好,我应该去接少爷的。”

“是我考虑不周才是。”齐慕远十分歉意。他转头对杜锦宁道:“你要练武,每日接来送去的也不是事儿,要不你住到我这里来吧。”

“不用不用。”陈氏一听这还得了,不待杜锦宁说话,就连连摆手,“我每日送她便好。”

齐慕远还以为陈氏在客气,笑道:“我们家就我跟祖父两个主子,空院子多的是。锦宁可以随便选一个来住,并不会给我们添麻烦。”

“不用,还是不用了。”陈氏说着,看向了杜锦宁。

杜锦宁也连忙道:“真不用。以后鲁小北去接我一趟就好。今天是没准备,也没想到这茬儿。”

虽然这样会比较麻烦鲁小北,但也是没法子的事。她总不能老让陈氏送来,然后在这里坐等天亮再回去吧?

至于住在这里,不说陈氏不会同意,便是她自己也不愿意。现在天越来越热了,早上还得练武,一天得洗两次澡。这里不是她的宅子,她命令下人不许进来就不许进来。到时候她洗澡或干什么的时候,齐慕远或是观棋进来,那她岂不是有被戳穿身份的危险?实在太没安全感了。

齐慕远见状,也没坚持,转头吩咐观棋:“你陪杜太太去厅堂里歇歇,上些点心茶水。”

陈氏也知道自己不好留在这里,便跟着观棋去了厅堂。

齐慕远这才将那几个护院唤过来,将杜锦宁介绍给他们。其实大家以前都见过面,并不陌生,毕竟杜锦宁时常跟齐慕远在一起。只要出远门,护院之中总有一两个人会跟随在身边。

几个护院打量了一下杜锦宁,又让她拿着练武场的东西测了测力量与速度,几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商量了一阵,当头的那个总护院便对齐慕远道:“少爷,杜少爷的力量并不大,即便以后他年纪大一些在长些力气,在这方面也不占优势。我们商量了一下,就教杜少爷一套以机灵见长的拳法吧。”

其实即便练套拳法也是花拳绣腿,遇上真正有本事的人是完全不顶事的。但杜锦宁毕竟不是以练武为主,她的主要精力还得放在念书上,没办法像他们那样去打熬身体,锻炼自己的力量与速度。原先齐慕远也跟他们说了,主要是以增强体魄为主,所以他们觉得杜锦宁每天能练上一两次这套拳法,也就能达到目的了。

杜锦宁一听,正中下怀,拱手道:“有劳了。”

因她写武侠小说,关嘉泽对于练功也十分感兴趣,缠着齐慕远问了不少东西。杜锦宁便知道练功夫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真要练成练家子,头几年必须将全部的心神都放在练功上,以各种方式来训练自己,跟后世军队里练新兵差不多。所以她也不巴望来学上两套拳法就能练成个武林高手。

能够强身健体,并且有点自保的手段,在危急关头能出其不意地撂倒一个普通男人,她就满足了。

于是护院里便走出来一个高挑瘦弱的男人,对杜锦宁道:“如此,杜少爷就看好了。”

说着,他便打起拳法来。

此人叫刘高,以身手灵活机敏见长。而他教的拳法,就叫“刘家拳”。这拳法虽不是大路货,却也不是秘传的武功。在他们老家那个地方,这拳法人人都会,只是能把这拳法练成他这样的效果不多而已。

杜锦宁记性好,刘高打了一趟,她就把整套拳记下来,止住刘高想要再打一次的打算,道:“你且等等,容我想想。”说着,她在脑子里把拳过了一遍,便开始慢慢地打了起来。

开始大家还不在意,可杜锦宁打着打着,在场的人除了齐慕远、鲁小北和观棋,其他人都瞪大了眼睛望着杜锦宁。

只一遍,杜锦宁就记住了,并且还打得像模像样的,从头到尾一点没错。

搜索书旗吧,看的书!

第357章 扎心了,老铁

这些护院们虽说跟在齐慕远身后见过杜锦宁,但他们的责任是保护齐慕远的安全,对杜锦宁还真没有特别的了解。

待杜锦宁把拳打完,刘高就问道:“你以前练过这拳?”

杜锦宁摇摇头:“没有。不是刚才你教我的吗?”

“呃。”刘高和几个护院都不敢置信,全都转过头去看向齐慕远。

“他的记性,比我还好,过目不忘。”齐慕远道。

只这一句话,就打消了大家的怀疑。

齐慕远的好记性,他们是知道的。他们教齐慕远练武,也是教一遍就会,资质好得叫人咂舌,不曾想杜锦宁的记性竟然比齐慕远还好。而且看这样子,练武的资质也挺高。

毕竟记性好,并不一定就能打得似模似样,想象能力跟动手能力那是两回事。但杜锦宁却只看了一遍,就把这套拳的精髓给领悟到了。这套拳法又不需要力气,只需灵活运用,用巧力来达到目的。所以能领悟精髓,练到熟能生巧,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