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那、那好吧,我说。”汪福来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是、是三姑娘。”

“我三姐?”

“对。”

说完这句,汪福来就见背后没声音了,他这心啊,就跟十五个吊桶打水似的,七上八下,怎么的都不踏实。

他看看前面路挺平,骡子也走得挺好,忍不住扭过头去,看了杜锦宁一眼,就见杜锦宁满脸平静地坐在那里,眼睛望着远处,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忍不住道:“少爷,您不生小北的气吧?三姑娘天人之姿,他少爷慕艾,仰慕三姑娘很正常。不过他有自知之明,并不敢对三姑娘有非份之想。您能不能别生他的气,更别赶他走?要是您赶他走了,我我…”

见他“我”了半天没说下去,杜锦宁忍不住好笑,问道;“你怎的?”

“我也没脸再呆下去了。”汪福来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深深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杜锦宁问道,“你是秦老六介绍给我的,又不是鲁小北介绍的,你也没承他什么大情。”

“唉,少爷,话不是这么说的。这人啊,得讲义气。我出卖了鲁小北,害得他没了好差事,心里怎么能好受呢?所以刚才您真的很让我为难。我不说吧,对不住您;说吧,对不起鲁小北。怎么的都不地道。”

反正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汪福来便也不紧张了,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通自己刚才有多为难。

第362章 考虑

“那以后我叫你再做跟鲁小北、甚至秦老六打听什么事,你还做么?你还会跟我禀报么?”杜锦宁问道。

汪福来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道:“少爷,我不知道。”

“好,我知道了。”杜锦宁的声音听不出有什么情绪。

汪福来心里更加忐忑。

他几次扭过身子来看杜锦宁,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可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杜锦宁也不管他,到最后干脆闭上眼睛养神。

鲁小北、姚书棋他们这些人,以后都会在外面担当一些诸如现代的经理这种岗位,不会跟她近距离接触。但车夫却不同。不说古代,便是现代,那些领导身边的司机,都一定是自己心腹中的心腹,因为你去做什么事,只要用到司机,你就瞒不过他的眼睛。

所以她需要她的车夫能绝对忠诚。

汪福来是秦老六的表兄,用了这么一段时间,她觉得汪福来这人不错,用得也还顺手,目前雇他的车辆使使也还行。但从长远考虑,汪福来并不一定适合做她的车夫。

她的车夫,既要时刻跟在她身边,她就希望是个能签卖身契、她能全面掌控的,而不是全凭道德底线的约束。道德底线是最不靠谱的东西,如果你突破不了,只是你出的价不够高而已。

另外,她希望她的车夫能是个会武功的人,能保护她的人身安全。像现在,如果汪福来在接送她的过程中遇上歹人,没准就只能自己钻车底。

两人一路沉默着回到了庄子上。

看到杜家小三房就在眼前了,汪福来终于一咬牙,对杜锦宁道:“少爷,我愿意听你的。你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杜锦宁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好。”

“那么,我现在就让你做一件事。”她道。

“少爷您说。”汪福来虽如此说,但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他虽表了忠心,但如果杜锦宁让他去做对不起鲁小北他们的事,他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你跟鲁小北说,我跟我娘近来在为我三姐择婿。择婿的条件就是人品好,能对我三姐好,对我娘好,其他的并无要求。并且我娘还打算相看庄子上的几个年轻小子。”

听得是这事,汪福来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不过旋即他就吃了一惊,忍不住问杜锦宁道:“三姑娘那么好的条件,怎么还在庄子上找女婿?凭少爷您的名头,便是给三姑娘说个秀才或是小地主,也是妥妥没问题的。”

“我姐姐说,只要人好,并不在乎对方有没有钱,是什么身份地位。只需对她好、对我娘好就成。”

听得这话,汪福来心里就活泛开了。他家小子…啊不,他家小子怕是配不上三姑娘,但鲁小北可以啊。

想到这里,他抹了一把汗。

差点又犯错误了。

什么另无他求啊,明明就是太太和少爷看上了鲁小北,想让他做杜家女婿好吗?刚才少爷这样说,只不过是不想让人看轻三姑娘而已。

要是他提他家小子,不说鲁小北怎么想,便是少爷能马上把他打发走吧。

“成,少爷,我一会儿就去找鲁小北,把这话告诉他。您放心,我知道话该怎么说。”说到这里,他心里豁然开朗。

原来少爷叫他打听鲁小北的心思,是想看看他是不是对三姑娘有意,想要撮合他们呢。枉他还在这里纠结半天,担心少爷听了鲁小北妄想吃天鹅肉,从而将他辞退掉。

这么一想,他的心情就轻松起来。

骡车在杜家门前停了下来,杜锦宁下了车,拍了拍汪福来的肩膀:“你放心跟着我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虽说她会另外物色车夫人选,但汪福来她肯定会用的,不作车夫,也可以做别的事。在这稍有身份地位就使奴唤婢的时代,她也不能太过标新立意。到时候肯定要买宅子、田地的。而买了大宅子,那就得有下人使唤,她也不愿意让母亲和姐姐们太过操劳。

汪福来听了这话,放心之余,也十分高兴,连连对杜锦宁称谢。

犹豫了片刻,见杜锦宁挥挥手想要进院门去,汪福来又鼓足勇气问杜锦宁道:“少爷,我家大小子今年十六岁了,二小子也十三岁。俩孩子性子都十分稳当,为人也老实肯干。少爷您需不需要让他们来给您当小厮使唤?我领他们来给您瞧瞧如何?”

陈氏听得车响,却见杜锦宁半天不进门,正想出来看看呢,走到门口就听到了汪福来这话,她只得停住了脚步。

“这事以后再说吧。我现在还不需要。”杜锦宁道。

汪福来很是失望。

他大儿子在饭馆子里做跑堂,累得不轻收入却十分菲薄;二儿子求了个木匠给他做学徒,不光没有工钱,逢年过节的还得给师父送礼,师父也不是真心实意要教他手艺,只想得个免费的劳力而已。

在汪福来看来,如果他们能到杜锦宁身边做事,那自然比原先要强。

可惜少爷不需要。

“行了,你回去吧。”杜锦宁说着便进了门。

迎面就看到陈氏站在院子里,她赶紧唤了一声“娘”。

“你进来,我有话跟你说。”陈氏转身就往杜锦宁房里走。

杜锦宁的房子离厨房远,杜方苓和杜方蕙要回自己屋里去必得经过她门前;而有人进院子,需得上了台阶绕过厅堂才到她这里,是整个宅子最僻静的地方。有什么私密话,陈氏都习惯地这里跟杜锦宁商量。

进门坐下,陈氏便道:“宁哥儿,咱们要不要买处宅子?”

她这段时间被人问得有些尴尬,就好像她们占着庄子的便宜,赖在这里不肯走似的。今天早上去齐府,当杜锦宁说那句话的时候,她也是心动的。她倒不是想住那种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而是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个院子,不至于像那池塘里的浮萍没有根。

要是她们现在没有能力买院子,她也就不说了。可明明有能力买宅子,杜锦宁还叫姚书棋在府城买院子,在漓水县怎么就不能买一处宅子呢?

第363章 提亲

杜锦宁摇摇头:“我老师要去京城了,我打算在考完院试后去府学念书。到时候你们自然也是要跟着我一起去的。咱们在这里买处宅子空着没意思。要是祖父祖母要住,你还能拒绝不成?如果二伯母和杜锦寿没脸没皮地去住呢?到时候为着这事,不知道又要生多少闲气。再说我手上要是有钱,多买一处茶园或果园、田地,让钱生钱不好吗?非得买个宅子放在那里让别人掂记,有什么意思?”

“去府城?”陈氏惊讶地问道,“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需得在院试时考进前十名,或是有关系有背景才成。做不到这些,一切免谈。”杜锦宁说是这样说,但她已经决定,即便进不了府学,也一样去府城。

“非得去府学念书吗?你在这书院念书,先生们都挺照顾你。即便山长去京城了,不还有袁先生吗?有他在,没人敢为难你吧?去府学,可是人生地不熟的,要是有人欺负你怎么办?”

说起这个,陈氏就忧心忡忡,觉得去府学念书完全没有必要。

漓水县多的是读书人在自己县里念书,也照样考上举人进士的。博阅书院也不差,至少有进士做先生,没必要跑去什么府学去念书。

要是杜锦宁是男孩子倒也罢了,偏她是个女孩子,容貌也越来越出众。在府城里要是被人欺负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陈氏是典型的古代人,又是妇道人家,走过最远的路就是桃花村到县城。想到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她心里就发怵。

“齐慕远也打算去府学。”杜锦宁道,“关嘉泽院试后是要跟他叔叔去京城的。大姐夫院试后考中了秀才,没准也想去府城那边求学。那边除了府学,还有其他书院。他如果去府城,咱们也去了,姐姐和亲家母肯定会跟着去的。”

她顿了顿:“至于袁先生,齐爷爷走了,没准他也会跟着走呢。袁家在府城也有宅子的,他一个儿子也住在府城。他老人家想去府学或是府城的书院做先生,那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样的话,除了伯祖父和章家,咱们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亲近的人了。”

一听这么些人都去府城,陈氏的心思便摇动了。她也明白府学的教学水平肯定比博阅书院要强。杜锦宁去那里念书自然比在县里强。

“再者,博阅书院原先有我老师和袁先生在,严松涛还明争暗斗地想把我老师赶下去,自己坐上书院的山长的位置。我老师和袁先生这么一走,估计就没人能压得住他。严家跟我可是有过节的。我留在书院里,不光得不到照拂,还有可能会被针对和排挤。这是我想去府城,不愿意留在这里最大的原因。”杜锦宁又道。

想想严岑那手段,陈氏就不寒而栗。

她赶紧道:“那不留了不留了,咱们也去府城。娘什么都不懂,这事还得你拿主意。”

杜锦宁点点头:“所以县里的宅子咱们不必买,就这么住着吧。如果再有人来打探消息,你就放出风去,说我现在忙着用功考秀才,等院试完了再考虑买宅子的事。”

庄子上的宅子和田地都是有数的。而庄子被书院庇护着,佃户们的日子比别处的都好过。庄子上许多人的亲戚都想通过关系搬进来。他们家一直穷困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可家里做的豆干和茶叶蛋生意挺红火,她如今又考上了童生,大家都觉得他们家可以在城里买大宅子了。这才会有人来打探消息,好走门路想搬进这宅子来。

“好,都由你安排,我们都听你的。”

陈氏说着,又有些担心杜方菲:“去府城求学,要花不少银子吧?你大姐夫舍得?当初严岑可掂记过你大姐。咱们这么一走,你大姐可就没人护着了。要是你大姐夫不愿意去府城,可怎么好?”

“你劝一劝亲家母吧,把利弊跟她好好说说。”杜锦宁道,“我现在的事情越来越多,出门需得有人跟着,跑个腿传个话什么的也方便,所以买下人迫在眉睫。因此府城的宅子我会买大一些的,至少两进。府学附近那处小院就借给大姐夫住吧。不说为了大姐,就是为了他自己前程,想来他也会愿意去府城的。”

许成源考上童生成了亲后,依然十分勤奋。除了念书,他还画连环画和写话本。不过连环画并不是特别好卖,拿不了分成只能拿买断价;话本也只能写一些中短篇,赚的钱并不是很多,只够他自己念书的花销。谢氏的做干豆腐和零售些豆干、茶叶蛋,收入比以前自己磨豆腐卖要好一些。但家里多了一口人,为了杜方菲肚子里的孩子,谢氏也不好像以前过的那般节俭,她赚的钱供了日常开销也没多少剩余了。

母子二人又是硬气的,既不会奴役杜方菲为家里赚钱整日做绣活,也不愿意用杜方菲的陪嫁,因此一家人能凑够许成源在府城求学的费用就不错了。想再去府城买一处宅子,那是想都不用想。

“好,我去跟亲家母说说。要是她不同意,你再劝劝你姐夫。”陈氏道。

将这事说完,杜锦宁就铺开纸开始练字,并没有提鲁小北和杜方苓的事。

如果鲁小北有心,在汪福来去传话后,他自然会上门提亲;如果他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或者干脆就没这个心,一切是汪福来误会了,那这事也没提的必要了。

她以为鲁小北这事,必然会等上几日才有结果,却不想第二日中午,杜锦宁从书院回来时,就看到谢氏坐在堂屋里,她身边还坐着一个媒婆模样的人。

一看到杜锦宁,谢氏就亲热地打招呼,并且介绍她和媒婆的来历,却是鲁小北委托她们来提亲的。

对于谢氏会帮鲁小北做媒,杜锦宁很是诧异。要知道鲁小北现在相当于她的随从和管事,在其他人眼里是身份地位低于杜家的。他要跟许成源做连襟,想来第一个反对的应该是谢氏吧。可没想到谢氏会主动来帮媒。

第364章 我们才配做你三姐夫

不过她没把这份诧异露出来,跟谢氏和媒婆客气了几句,便看向了陈氏。

陈氏笑着向她道:“小北这孩子,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我给你姐姐们择婿,向来最看重人品。小北的人品那是没话说的。这门亲事我们也不拿乔,就这么答应吧。宁哥儿你是咱们家唯一的男丁,也是户主,你对此可有什么异议?”

按这里的风俗,有人上门向女方提亲,女方为了表示对女儿的看重,即使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也会说考虑考虑,并不会马上答应下来,非得让媒婆多跑几趟才会应下。

但这种拿乔,更多的是做戏给婆家看的。就是向婆家表示,我女儿也是有娘家人撑腰的,做婆婆的或是妯娌要欺负她,咱们娘家可不依。

现如今鲁小北也没个亲人,而且因为地位不对等,杜家再拿乔倒好像看不上他似的。陈氏这才十分爽快地把亲事给答应下来。

“行,就这么的吧。鲁小北是怎样的人,我再清楚不过了。”杜锦宁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吴媒婆跟鲁小北是同住在一条街上、算着鲁小北长大的。昨日鲁小北去托她上门提亲,她心里还犯嘀咕,总觉得杜家那么好的条件,不可能看上鲁小北。却没想到这亲事一提,杜家竟然直接就答应下来了,反倒比那些门当户对的人家更省事。

她顿时高兴得见牙不见眼。

鲁小北可答应她的,亲事能成,给双倍谢媒礼呢。

谢氏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鲁小北上门请她来提亲时,她是不愿意的。可鲁小北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说陈氏和杜锦宁看中他了,提亲不过是走一下个场。她听着这话觉得不像是假的,想想以后鲁小北和许成源要是真成了连襟,她这会子不帮忙,以后鲁小北对她家可不会有什么人情可言,便答应过来走一趟。

她没想到鲁小北说的竟然是真的。

那小子真是太有福气了。

而陈氏和杜锦宁挑女婿的本事,她也是服气的。她家许成源那就不用说了。鲁小北出身虽不好,现在也没什么积蓄地位,但他能干,头脑灵活,又是个讲良心的,以后准能有出息。

这边陈氏跟吴媒婆看了一下日子,订下合八字和下聘礼的日期,大家又说了一回闲话,谢氏这才跟媒婆告辞离开。

送走了她们,陈氏高兴之余,又担忧起杜锦宁的事来:“这会子你三姐跟鲁小北订亲了,鲁小北就不好老往咱们家跑了。你有事要使唤人,可怎么好?”

“不是有汪福来吗?这段时间我也不需要使唤人。等到了府城买了宅子,再买些下人,足够咱们使的。”杜锦宁道。

二女儿的亲事订下来了,女婿是自己十分满意的;再想想杜锦宁描绘的美好画面,陈氏觉得自己跟做梦一样。

两年的时间,她们这日子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杜方苓的亲事既定下,陈氏便跟杜锦宁把风声给放了出去。

听到杜锦宁把自己的三姐许给了一个城里一穷二白的小混混,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杜锦宁甲班的同窗王通,府试时跟他一块儿去参加考试的,这次也过了童生试,他就一直想着府试结束后要向杜家提亲的。不光是他,书院里许多适婚的男孩子都打着这主意。主要是杜锦宁长得实在太好了,好得有时候让人看他都能看迷了眼,忍不住会想:杜锦宁一个男孩子都长成这样,不知他姐姐是如何的美貌如天仙呢。

为了这个,有些人便跑去庄子上打探一番,跟杜锦宁有点交情的会突然上门去向杜锦宁讨教学问,就为了看一看杜锦宁的姐姐长什么样儿。

虽说有人上门,陈氏都是自己接待,杜方苓和杜方蕙都会躲在厨房里不随意出来走动的。但次数多了,难免不经意间会被人碰到。她们偶尔也会去田里看看水什么的,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真要有心,还真能遇上一次两次。

于是杜锦宁有两个美貌姐姐的消息就在书院里暗暗流传开了。杜锦宁念书又如此厉害,连拿了两个案首,以后的前程那自不必说,好些同窗即便不看在杜家姐儿容貌上,都要打他家的主意,更不用说杜家姐儿还如此美貌了。

所以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娶杜锦宁的姐姐。

在杜锦宁参加府试前,就有两个同窗上门提过亲。但杜锦宁和陈氏都没看上他们,直接以杜方苓年纪还小,再多留两年拒绝了。

大家便以为杜家想在杜锦宁参加完府试甚至院试后,再给杜方苓订亲。如此一来,作为童生或是秀才的姐姐,杜方苓的身价就高了,许的人家也更好。

因此,那些家境不错、自以为自己也不错的同窗,都暗暗打定了主意,等杜锦宁参加完府试或院试,再来向杜家姐儿求亲。

却不想他们还没行动呢,就传出了杜家三姐儿订亲的消息。而且订的不是什么才俊或富家子弟,而是城里只有一处院子、无父无母,原先还在戏班子里作过戏子、在茶馆里做过杂耍的一个穷小子。

那些一直掂记着杜方苓的人听了这消息,都忍不住了,在杜锦宁第二日去书院的时候,直接把她拦住,问她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对,没错。”杜锦宁自然供认不讳。

“怎么…”来问话的两个同窗顿时被一股气儿憋的不轻,其中一个问道,“杜锦宁,你怎么想的?怎么会让你姐姐嫁给那样一个人?”

“哪样一个人?”杜锦宁一脸莫名其妙,“鲁小北挺好的呀,我跟我娘都很喜欢他,觉得他人品好,为人老实又不乏机敏,又勤快又懂事。虽说穷些,但谁人没穷过?我们家以前就一穷二白,啥都没有,现在不就靠自己辛勤劳作养活自己,慢慢富裕起来了?”

两个同窗被杜锦宁这话塞得哑口无言,一肚子话都不知怎么说。

第365章 蠢蠢欲动

那个比较有勇气的同窗问道:“可是,我们也不差呀,我们人品什么的也没比那鲁什么差,家境前程却比他强了不止一倍。你怎么的…前一阵王通去提亲,你们家还不同意呢。王通难道不比那鲁什么…”

“鲁小北。”杜锦宁好心提醒他。

同窗可不管鲁小北叫什么名字,一挥手:“岂不比他强?再不济,还有我们呢。”他指了指自己和另一个同窗,“如果你们家愿意,我马上叫我娘去提亲。”说着,他希翼地盯着杜锦宁,还悄悄伸出脚,踢了那个同窗一脚。

另一个同窗本没勇气说这些的。此时很多话都被好友说出来了,他自然不好太怂,忙附和道:“对对,这不是才口头相约,还没订亲、八字都还没合吗?你们找个借口回绝那鲁小北就是了,就说八字不合。我们两个你看谁好,都任你挑。”

“…”杜锦宁一头黑线。

还看好谁,一个她都没看好好吗?

这些同窗,她也不是没考虑过。毕竟给杜方菲选了个许成源。许成源虽家境贫寒,但他好歹是个读书人,而且念书的资质不错。以后即便考不上进士,中个举人应该还是可以的。读书人在这时代的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杜方菲水涨船高,走出去也会被人唤一声“夫人”“太太”,受人尊敬。

给杜方苓选的夫婿在社会地位上相差太远,不说别人怎么看,便是杜方苓自己都觉得母亲和弟弟呃,好吧,是妹妹对她不好。

可说实在的,这书院里的同窗,除了齐慕远外,便是关嘉泽和章鸿文都不在她的考虑之列。

关嘉泽家世好环境优渥,便有官二代和富二代的一些毛病,比如年纪这么大了还不怎么懂事,也不怎么知道上进。要不是关乐和压着他学习,他也不想给四叔在书院里丢脸,他成绩肯定没这么好。至于谋生手段什么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家有钱,并不需要他赚钱,他也没这样的念头。如果家境一直这样好倒没什么;可一旦家道中落,这样的人能不能挑起家庭重担,就很难说了。

而且,因为不懂事,又被父母宠着长大,他就很难去体贴妻子照顾妻子,反而需要妻子的伺候与照顾,没准还会动不动闹些少爷脾气。

章鸿文呢,因为是全家人赚钱供他念书,他以后出息了,肯定是要反哺家人的。家里兄弟多,妯娌多,难免矛盾就多。不管章鸿文有没有出息,在那个家里做媳妇总是不舒畅的。再者或许是章光义太能干,章鸿文便没什么主见,一切都听父亲的,资质与胸襟也略有不足。

书院的同窗,或多或少都有些这方面的毛病。

鲁小北虽说没念过什么书,但他头脑灵活,勤奋上进,敢想敢干,为人既讲义气也有担当,家里又没有糟心的亲戚让人烦心,即便不考虑他是否能帮衬自己、孝顺陈氏,杜锦宁也觉得他是个十分出色的姐夫人选。

所以这两个同窗跑来她面前说他们都比鲁小北强,她跟陈氏不选他们而选鲁小北就是瞎了眼,她就想呵呵他们一脸。

“不必了。我跟我娘都觉得鲁小北挺好,而且婚姻大事岂能说订就订,说退就退的?我姐姐这婚事既定了,就没有更改的道理。”杜锦宁说着,绕过两人就要往前走。

那两人见杜锦宁脸色沉了下来,似乎颇为不悦,并不敢再说什么。杜锦宁是关山长的弟子,又是甲班第一名,还是县案首、府案首,地位之高就不说了,她当初进甲班时把严岑弄得直接被赶出了书院的事,可还让大家心里犯怵呢。

眼看她绕过一丛植物,要往廊下去了,那个头脑灵活些的同窗忽然就追了过去,一面喊道:“杜锦宁,你不是还有个四姐吗?你看我怎么样?我要是托人去提亲,你应不应允?”

杜锦宁停止脚步,看了那个同窗一眼,然后笑着拱拱手道:“不好意思,我三姐都十五岁才说婆家,我娘说我四姐也是如此。她的亲事,且得过两三年再议。”

杜锦宁既然在笑,但那笑容并不到眼底。这位同窗也是会看眼色的,知道杜锦宁说的不管是托辞还是实话,他都不会把自己的姐姐许给自己。

他只得垂头丧气地拱了拱,干笑道:“那就不叨扰杜师弟了。”

杜方苓的亲事一经传出,陈氏所受到的骚扰唯有比杜锦宁更多。杜锦宁中午回家的时候,正好碰见陈氏把两拔媒人送走。

见得杜锦宁来,她忍不住抱怨道:“这些人可真是,看到咱们把你三姐许给鲁小北,就以为随便哪个阿猫阿狗都有资格来向你四姐求亲了。这不,刚送走的两个,家无恒产不说,还一大家子懒人。这是指着你四姐嫁过去,拿嫁妆养他们那一家子呢。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他家那小子要长相没长相,要能耐没能耐,凭什么我们就该看上他?不答应亲事,他老娘还耷拉着脸指桑骂槐呢。”

“这世上总有许多人自以为自己最能耐,别人都是傻的,你甭理这些人。”杜锦宁安抚母亲,“也就这阵子。见咱们拒绝得坚决,过阵子也就没人来自讨没趣了。”

不管杜锦宁对杜辰生和牛氏有多不待见,杜方苓订亲,总得告之他们一声的。她便托了章鸿文回去的时候跟章光义说一声,让章光义见到杜寅生和杜辰生告诉他们。

章鸿文的老娘的听儿子这话,就忍不住埋怨章光义:“看看,他们这又许的是什么好亲?我说了让你托人去杜家说说媒,你总说咱们家配不上杜家小三房,死活不肯去。现在看看,那苓姐儿许的这是什么人家?咱们家好歹比那家人强吧?咱家文哥儿,更是比那姓鲁的小子强百倍。”

当初杜方菲出嫁,她随着章光义去喝喜酒,看到那么丰厚的嫁妆就动了心思,想把杜方苓娶回来给章鸿文做媳妇。现如今看到杜方苓许了这么一户人家,她自然后悔不迭。…

第366章 打算

“我说了不行就不行,你这老娘们怎么老这么长发长见识短?”章光义瞪了妻子一眼,“这两年,你看看陈氏和那三姐妹可回过桃花村?宁哥儿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回桃花村。为什么?还不是膈应这个地方,不想看到杜辰生老两口和姚氏母子!他们能允许苓姐儿嫁回来,让杜辰生两口子和姚氏端着长辈的架子对苓姐儿吆五喝六的?咱们不去提这亲事,宁哥儿还能多照应些咱们文哥儿;这亲事一提,没准他就懒得搭理咱们了。”

“那也不一定。没准他就同意了呢?你看看他给他三姐许的什么人家?你不是总说宁哥儿非池中之物吗?要是章鸿文做了他的姐夫,他还能不用力提携咱们文哥儿?现在苓姐儿订亲了不打紧,不是还有蕙姐儿吗?这蕙姐儿性子柔顺,比苓姐儿好。咱们文哥儿迟两三年成亲也无所谓,不如你托人去提提,把蕙姐儿订给咱们文哥儿?”

章光义坐在那里,半晌没说话。

要说不心动是假的,但他总觉得杜锦宁看不上他家章鸿文。杜锦宁关照着章家和章鸿文,全是因为当初章家和章鸿文对她的那点好。

他抬起头来,看向了章鸿文:“这是你的亲事,你有什么想法?”

章鸿文低着头看着地面,摇了摇头:“不用去,我配不上。”

“为什么?”他娘一听就急了,“你哪点配不上他家?就算你念书没宁哥儿好,总比那个跟苓姐儿订亲的小子强吧?”

章鸿文抬起头,摇了摇头:“我跟鲁小北接触过,我知道他是一个很聪明很能干的人,而且非常讲义气。杜锦宁看重的正是这一点。娘,你没跟他们接触过,可能不知道。杜锦宁在齐少爷和关少爷面前,从来就不觉得自己不如他们。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钱财地位什么的他都能挣得到,差的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相对于钱财地位,杜锦宁更看重能力。我看得出来,他特别欣赏鲁小北。”

“你也不差呀。”作母亲的看自己儿子总是最好的。

章鸿文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差,差远了。”

说实在的,齐慕远和杜锦宁先后考上县案首和府案首,关嘉泽虽没拿到案首,但县试、府试的排名都挺靠前,这对章鸿文的刺激还是挺大的。想想自己连参加县试的机会都没有,要不是杜锦宁的帮助,自己现在可能还在乙班混着呢,他就觉得彼此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在三人面前,他越来越沉默,因为他们三人说的功课文章,已是他听不懂的了。

鲁小北虽没念过什么书,也没有机会进学堂来念书,但他认字的速度之快,学东西的能力之强,是章鸿文叹为观止的。他在鲁小北身上,隐隐能看到杜锦宁的影子,同样的聪明,同样的自信,同样的勤勉奋进。别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杜锦宁会把姐姐许给一穷二白无父无母的鲁小北,但章鸿文却能理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外如是也。

他相信,只要有机会,假以时日,鲁小北也可以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章鸿文如此看好鲁小北,可鲁小北自己在听到各种风言风语后,在家里坐不住了,他直接去找了庄越。

“庄叔,我想出去闯荡一番,做出一番事业来,再回来娶三姑娘。”

“我一听到这桩亲事,就知道你小子一定坐不住。”庄越笑道。

他敛了敛笑容,看向鲁小北,表情严肃起来:“你可想好你要出去做什么了吗?杜少爷这里正是用人的时候,你这样扔下一切出去,杜少爷那里怎么办?”

“我想过了。”鲁小北自然不是鲁莽之人,他既来找庄越,便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自打跟了少爷之后,就攒了一些钱;王路生和张狗儿那里也能借到一些。我想在少爷的茶园里买些茶叶,贩到京城去卖,然后再倒腾京城的特产回来。齐家和袁家有人去京城的,我只要跟着他们去就行了,安全不成问题。到了京城我也不用齐袁两家的售货路子,而是自己找门路。要是能找到门路,对少爷也有好处。毕竟咱们的茶叶售货路子掌控在别人手中总不是个事儿。现在有齐大人和袁先生关照着还好。要是齐袁两家的茶园换了人作主,咱们就得受制于人。”

“至于少爷那里,这三四个月他都会呆在家里苦读,好准备秋天的院试。他既不出门,自然不需要人跑腿。有什么事叫汪福来就成。我呆在家里左右也无事,不如去京城趟条路子出来。等秋天的时候,我就呆在这里不出去了,陪着少爷参加院试。”

见鲁小北心里有成算,庄越赞赏地点点头:“行,我看挺好。你去跟杜少爷说一说,他肯定能同意的。”

“赚了钱,我要买处大宅子,买上百来亩田地,让那些人看看,我鲁小北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没能耐。”鲁小北斗志昂扬地道。

庄越拍拍他的肩膀:“行,我等着喝你的喜酒。”想了想,他又道,“如果你的钱不够,可以在我这里拿,我做掌柜这些年,手头也有些积蓄,可以借给你。”

鲁小北站起来,感激地朝庄越行了一礼:“多谢庄叔。如果庄叔愿意,拿那钱来入股也可以;如果不想冒风险,便算是我借您的。等以后我做得顺了,庄叔再入股也不迟。”

“这次就入股吧。”庄越道。

那笔钱虽是他的积蓄,一部分存着给儿子娶亲,一部分是他的养老钱,但他相信鲁小北的能力。鲁小北此行是一定能赚大钱的。此时不入股,等鲁小北赚钱了才入股,不说他自己不好意思,便是鲁小北也会把他看低了。可能这一次不会说什么,以后再有什么赚钱的好路子,一定不会再叫自己一起做了。唯有现在才是入股的好时机,共同承担风险,共同获利。

做掌柜这么些年,庄越不至于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第367章 投奔明主

看着这两年长得高高大大的鲁小北,他心里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