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清醒了吗?发生了什么事?杜大人呢?”禇永兴上前问道。

十三是他带回来,齐慕远下令让他去联络十三和杜锦宁,所以他有责任把这事问清楚。

十三开始还有些茫然,不过慢慢地瞳孔聚焦,神智开始恢复。

“少…少爷。”他艰难地唤道。

齐慕远知道十三恢复还要一点时间,他在观棋搬来的一张凳子上坐下,吩咐道:“扶他起来,用冷帕子给他擦把脸。”

不语立刻去打水拧帕子。

擦了脸,十三清醒了不少。

他看向齐慕远:“杜、杜大人呢?”

齐慕远的心一紧,站了起来,走到床前盯着十三道:“你不知道?禇永兴去那院子时,院子里只有你一人。”

十三瞳孔变大,瞪圆了眼:“杜大人…被人掳走了?”

“你怎么知道是被人掳走?”齐慕远问道。

“我…当时正跟杜大人说话,忽然觉得一阵头晕。而在我倒下之前,杜大人已经晕倒在了地上。”十三道,“倒下之前,我恍惚看到一个穿灰衣的人走过去。”

“那人什么样?”齐慕远又问。

十三摇摇头:“我想努力看清楚时,脑子已迷糊了。”

齐慕远的心落到了谷底。

“禇永兴,你去城门口守着。观棋,你带几个人在城里四处搜查。”他命令道。

“是。”禇永兴和观棋领命而去。

城里的某个宅子里,秦老六看着身穿女子衣裙的杜锦宁,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杜锦宁斜睨了他一眼,大马金刀地在桌边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动作硬朗豪放,丝毫不像个女子。

秦老六这才合上嘴,尴尬地笑道:“要不是小人认识少爷多年,小人真要怀疑少爷是不是真的女子了。”

他打量着杜锦宁,眼里的惊艳还没褪去:“小人一向知道少爷长得好,可没想到穿上女装这么漂亮,就跟个天仙似的。”

他开玩笑道:“少爷您说,要是您穿着这身往皇上面前一站,皇上会不会起心思把您纳入后宫?”

第827章 平静与波澜

杜锦宁心里一动,面上却没什么表情:“想太多。”

此时,一个妇人从屋里出来,手里还端着两碟子点心。

她将点心放到杜锦宁和秦老六之间的桌子上,在秦老六身边坐下,伸手在秦老六耳朵上拧了一把,直拧得秦老六呲牙咧嘴:“好你个秦老六,连少爷的玩笑你都敢开,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说着她朝杜锦宁笑道:“少爷别怪他,他就是这种性子,大大咧咧,口无遮拦。”

“无妨。”杜锦宁摆了一下手,拿起一块绿豆糕,咬了一口,问道,“外面如何了?”

“御林军和另一队人马正在城里四处搜查。”妇人打量了一下杜锦宁,“老六虽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但容小妇人说一句,少爷这妆容真是不行。”

杜锦宁放下手里的绿豆糕,看向妇人,表情认真:“怎么不行?”

这个妇人亦是当初杜锦宁通过秦老六之手,买回来的人员之一。后见她相貌虽普通,但性子不错,年纪比秦老六小五六岁,秦老六对她又有意,杜锦宁便亲自作媒,让两人结成夫妻。

他们进京之后,杜锦宁让秦老六买下这座宅院当据点,还让他们夫妻两人在此落了户,秦老六改名为秦宋,妻子汪氏。两人落户之时,就登记了女儿秦安宁的名字在户籍上,对外则宣称女儿在老家跟着祖母。

而秦安宁,正是杜锦宁现在的身份。

秦宋和汪氏早几年就落户京城,女儿也是在户籍上存在的,前段时间,汪氏还跟交好的邻居打了声招呼,回老家接女儿去了,说女儿大了要在京城给她说亲。这样的老住户,这样的借口,完全没有破绽。就算御林军查到这里,只要杜锦宁的容貌跟失踪的杜锦宁不那么相像,就完全查不出来。

杜锦宁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妆容有问题。她之所以不加掩饰地就这么穿着女装走出来,就是想试一试秦老六和汪氏。

虽说秦老六和汪氏,以及被当作秦家下人的几个手下是她花钱买下来的,又出钱培养他们,但这些人这些年全都由秦老六掌控着。现在她失去了官家的身份,隐姓埋名,青木、姚书棋等人又不在身边,要是秦老六忽然起了反心,那她真是羊入虎口,还根本没有办法反抗。

所以她不得不小心。

人心是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她不敢赌,也赌不起。被秦老六接到这宅子来时,她就神不知鬼不觉地给秦老六下了药。秦老六不背叛她,她再不让人察觉地给他把药解了;可如果秦老六想背叛她,那她自然不会做被人宰割的羔羊。

正是因为有下药的倚仗,她才敢甩开齐慕远的人,把自己的人身安全托付到秦老六身上。

汪氏自不知道杜锦宁心里在想什么,她道:“一来太漂亮,容易引起别人注意;二来你的容貌得改改,免得有人见过您,把您跟杜大人联系起来。”

杜锦宁点了点头:“嫂子说的有道理。”

“那我帮您改改?”汪氏试探道。

“好。”杜锦宁站了起来。

汪氏以前嫁过人,后来丈夫死了,无子的她被婆婆赶了出来,再被娘家兄嫂卖到在青楼里做帮佣。她虽不识字,却为人聪明,在青楼里学到了一手化妆的本事,能把一个相貌普通的女子化得十分漂亮,三年后就成了青楼里的专用化妆师。

因为她的这手本事,秦老六问明她愿意离开青楼,花了一大笔钱,才将她从青楼里赎出来,收入这个组织。

进到屋里,汪氏拿出一堆瓶瓶罐罐,在杜锦宁脸上涂抹一番。等她说好了,杜锦宁拿镜子看时,便见自己的容貌变得十分普通,而且跟原来已不怎么相像了。

改变了容貌,再改变了性别,就算在路上遇到熟人,那些人也认不出她来。

“嫂子教我化妆吧。”她道。

杜锦宁原先虽也学了几手,平时扮男装时也会化妆改变一下自己的容貌,但化妆手段跟汪氏这些专业人士比起来,还是差一些。

因为灯下黑的缘故,她这段时间是不打算离开京城的,就呆在这个宅子里。这段时间恐怕是自她穿越以来最悠闲的时光了,倒不如趁此机会学一学化妆,也好打发时间。

“少爷想学,自然没问题。”汪氏笑道。

汪氏已有三十五岁了,杜锦宁才十六岁,凭着年纪,她做杜锦宁的母亲绰绰有余。所以教杜锦宁化妆,她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秦老六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在宅子里,杜锦宁每日就跟着汪氏学化妆,再看看书,练练字,日子过得悠闲而平静。

可外面的世界却惊涛骇浪,事情一波接一波。

先是赵家被满门抄宰,张氏主要人物被杀,宅子还被烧了个七七八八,又有其他世家的官员被查出违法行为被下大狱或罢官。

世家想故技重演,向宫里伸手,好让赵晤投鼠忌器,却不想赵晤有了防备,后宫里除了世家出身的妃子们,无论是太后、鲁国长公主还是几个孩子,都被御林军保护得严严实实。他们不光没能得手,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暗子,被赵晤的特务机构顺藤摸瓜抓了好些人。

最后世家不得不向赵晤投诚。

赵晤照着齐伯昆的建议,选择一些有诚意的世家接受投诚,没诚意的继续清算。一时之间,世家人心惶惶。世家在朝堂上的权力大幅减弱,赵晤收拢权利,把更多寒门出身的官员扶持到重要位置上,巩固了自己的zhèng quán,趁机推出的扩大南边放开路引、繁荣商业的提议,也在朝堂上一举通过。

朝堂上波澜起伏,你死我活,本来并不影响民间的,百姓们依然过自己平静的日子。

可这一日,有官员急匆匆进宫求见赵晤,一进大殿就急急禀道:“皇上,京中百姓情绪激动,要求我们救出杜锦宁杜大人。”

赵晤正跟齐伯昆商议世家之事,闻言他先看了齐伯昆一眼,见齐伯昆也一脸吃惊与茫然,他这才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第828章 赵晤的为难

“《盛世民报》一直连载《种田记》的内容。前段时间报纸上已刊登到了《种田记》有关高产水稻的情节,可三天前这个版块的内容忽然没了,卡在了最关键的地方,这两日有不少民众去问书铺是怎么回事。今日一早,《盛世民报》干脆登了消息,说杜锦宁大人失踪,《种田记》的后续稿子接不上,只能停刊,请大家见谅。”

听到这话,赵晤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那官员低着头,没看到赵晤脸上的表情,继续道:“现在百姓一片哗然,纷纷涌到衙门,要求衙门大量派出衙役,搜查全城,救出杜锦宁大人。”

官员没看到赵晤脸上的表情,齐伯昆却看到了。

他道:“民众这样反应,想来不是因为《种田记》的问题,而是因为高产水稻。‘亩产七石’的捷报传出时,就在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凡是家里有田地的都希望能早日种上高产稻种。一直在《盛世民报》上连载的《种田记》,这段时间也恰好提到了高产水稻的杂交原理、种植方法,今年京城大部分田地都种植了双季稻,获得了丰收,大家都十分感念杜锦宁的恩情。所以杜锦宁失踪,才会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应。就算《盛世民报》不刊登那则消息,御林军在城里大肆搜查,再加上官员们都知道此事,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事情迟早会让民众知晓。”

赵晤听了,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缓和了过来。

他刚才不悦,只是觉得朝堂现在已够乱了,他整治和对付世家已精疲力尽,《盛世民报》还要把杜锦宁失踪的消息捅出去,引来民众激愤,实则添乱。

经齐伯昆一番解释,他也想起来了。《盛世民报》的东家是杜锦宁。现在杜锦宁失踪,迟迟找不出来,《盛世民报》的掌柜在别处使不上力,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官府施压。

方法虽不可取,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责怪的话他就说不出口了。

他的目光投向了殿里的一个御卫:“杜锦宁还是没有消息吗?”

这阵子,他虽忙于对付世家,但针对杜锦宁失踪案的搜查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能动用的御林军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他还是抽出了一部分,专查杜锦宁失踪一事;齐慕远动用特务机构查杜锦宁的下落,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以说,赵晤在杜锦宁这件事上已很尽心了。这让齐伯昆等几个忠心老臣很满意,没让他们寒心。

御卫连忙上前:“回皇上,一直没有消息。杜大人就像平地消失了一般,查不出半点线索。”

“姚荣观那里也审不出半点有用的东西?”赵晤又问。

“是的,皇上。”

姚荣观自那日被抓住后,就一直被关在大牢里,被各种严刑拷问。不管杜锦宁能不能平安回来,明眼人都知道他花了一辈子的精力才做上的官,就已做到头了。且不论他被世家收买当枪使给赵晤制造麻烦,单是这么愚蠢,赵晤就不可能再让他做官。

而在整治世家的过程中,邓易这种被世家收买、成为世家走狗的人,也率先被赵晤清算,直接降职贬谪到边远山区去做小官,一辈子不可能再回来。

见杜锦宁之事毫无进展,赵晤看向齐伯昆,问道:“你看,《盛世民报》的事,交给谁处理比较好?”

齐伯昆想了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杜锦宁有个姐夫,叫方少华,在户部任职。不如让他出面,去跟《盛世民报》交涉,让《盛世民报》的人出面安抚民众。京城府尹再贴个告示,让民众提供线索。民众看到官府并不是没有作为,情绪也就能平息下去了。”

赵晤点头:“好,就这么办。”

顿了顿,他又道:“方少华那里,劳烦你亲自去一趟,传朕的旨意吧。”

“是。”齐伯昆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来报信的那个官员也在赵晤的示意下跟齐伯昆一起退了出去。

见他们都走远了,吴公公示意御卫和宫女、太监都出去,对赵晤道:“皇上,您说这杜锦宁会不会是自己逃走了?”

赵晤叹了一口气:“朕也有这样的猜测。”

按照御林军的调查,当天想要掳走杜锦宁的是张家,而赵家人也在场出现过。现在张家被灭了,赵家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杜锦宁真是被这两家中的一个掳走,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被发现了。

当然,当天在酒楼里吃饭的还有许多世家的人和朝庭的官员。

而如果是其他世家做为,在世家权势已去,皇权高度集中的时候,扣着杜锦宁不放不光没有好处,反而是个烫手山芋。要知道杜锦宁的声望在民众激愤的情况下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旦发现是某个世家扣押了她,那就是给赵晤一个现成的借口收拾他们,他们将步张家和赵家的后尘。

在御林军掘地三尺的搜查下,在世家纷纷土崩瓦解的情况下,要真是世家掳了杜锦宁,只要没把她弄死,就会选择悄悄把她放了,并将掳她的人或灭口或以其他方式让他们开不了口。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可现在杜锦宁都没有消息,不得不让赵晤怀疑杜锦宁的失踪,要不就是齐慕远藏匿了她,要不干脆就是杜锦宁知道自己女子的身份败露,自己逃匿了。

而鉴于齐慕远这一阵跟发了疯似的寻找杜锦宁,在赵晤跟齐伯昆隐晦地表现不追究杜锦宁任何责任、杜锦宁又手持丹书铁券,仍然没有杜锦宁的消息,猜测的两种情况,赵晤更倾向于后者。

“那您看,现在怎么办?”吴公公小心地问道。

赵晤疲惫地揉揉眉心:“再找找吧。”

他现在,实在分不出精力去想杜锦宁的事该怎么解决。

他知道高产水稻虽研究出来了,但如何种植,种植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离不开杜锦宁。

可杜锦宁是女子啊。把她找回来了,难道他还要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让她仍在原来的职位上,指挥工部的官员在全国推广高产水稻,在水稻出现问题的时候派她去各地察看吗?9

第829章 齐家

深夜,齐慕远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街头上,眼睛扫视着每一个角落,满心期待在下一刻,杜锦宁就能出现在他面前,笑颜如花地跟他开玩笑:“齐慕远,你三更半夜地在这里干什么,梦游吗?”

然而什么都没有。

除了几声狗吠及孩子的哭泣,黑暗的夜寂静得令人可怕。

望着走在前面步履沉重的上司,身后两名手下对视一眼,俱都摇摇头,暗自叹息。

他们还好,这段时间忙,还可以轮流歇息。可齐大人自打杜大人真正失踪以后,他就没有合过眼。除了处理皇上交待的搜查和追捕世家之事,就是在不停地寻找杜大人。

这样下去,铁打的人都受不了。

最可怕的是,他们已差不多把整个京城都地毯似地搜索过一遍了,却一无所获。不知道这样的寻找还要再持续多久,齐大人会不会忽然间就倒下去。

忽然间,齐慕远开口了:“十七,这几个区你们都上门查访过了?”

跟在后面的其中一个忙开口道:“是的,大人。照您的吩咐,咱们出一个人,御林军出两个人,组成三人小组,拿着户籍上门,将所有主仆都叫出来一一对照,再让邻居互相认证,屋舍也都巡视过一遍。这两天已把京城大部分区域都查过了,就只剩下南区那个鱼龙混杂的地方还没有查。”

似乎知道齐慕远想说什么,不待他开口,他又道:“大人放心,我们知道事关重大,都是仔仔细细地查过的,不敢有半分疏忽。抽出来组成搜查小组的,都是见过杜大人的人。大家在这一行又做了这么久,只要一蛛丝马迹,就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齐慕远微张的嘴又合上了。

现在正是赵晤打击世家、收拢权利的关键时刻,他身为赵晤的特务机构头子,白天根本没办法来亲自寻找杜锦宁。饶是不放心手下办事,他也不得不放手给他们去办。

他正要再叮嘱手下几句,就见远处有人骑着马跑了过来,三人立刻朝那边看去,同时进入戒备状态。

大宋不宵禁,但黑夜瞎火的,没特殊情况没人会骑马在街上行走。

“少爷,是我。”马上传来观棋的声音。

大家都放松下来。

观棋策马走到三人面前,翻身下马,对齐慕远道:“少爷,老太爷让小人唤您回去。”

齐慕远眉头皱了皱:“说了什么事吗?”

观棋摇摇头:“说是很重要的事。”

十七忙道:“大人,您回去吧,这里我们两人巡视就成。”

齐慕远抿嘴看了两人一眼,点了点头:“好吧。那辛苦二位了。”

说着他走到前面的忿道口,解开系在树上的马绳,翻身上马,急驰而去。

观棋连忙跟上。

不一会儿,两人到了齐府,齐慕远进了大门,正要往齐伯昆院里去,就听守门的沈老头道:“少爷,老太爷在您院子里等您。”

齐慕远连忙拐了个方向,回了自己院子。

进了院门,就见齐伯昆一个人坐在厅堂里,身影被烛火拉得很长很长。

“祖父。”齐慕远过去行了一礼。

望着胡子拉碴、眼眶深陷、满眼血丝、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的孙子,齐伯昆十分心疼。

他示意齐慕远坐下,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转头吩咐观棋:“去叫厨房把炖的参汤拿来。”

“不用,祖父。”齐慕远忙道。

他什么都吃不下。

齐伯昆朝观棋挥挥手,示意他照自己的吩咐去做,然后转过头来看了齐慕远一眼,叹了一口气,开口劝道:“咱们不是分析过了吗?杜锦宁一定是自己走的。她是什么样的人你也清楚。既然是自己走的,她就一定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他顿了顿:“所以,你不要太过担心。再这样下去,你的精神和身体会垮掉的。”

齐慕远伸手揉了揉脸,声音因为劳累而变得异常沙哑:“可也有一定的概率,她是被人掳走的。”

“掳她做什么?现在她就是个烫手山芋,被人发现了,全家都得遭殃。”齐伯昆道。

齐慕远摇摇头:“祖父您说过,为了不被追究责任,掳她的人很有可能将她杀了,悄悄埋掉,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想到这这种可能,齐慕远的心就像被人撕开一般疼痛。

“一想到她此时或许正面临生死,我这心就痛得喘不上气来。我们快一点找到她,她就有可能能活下来。所以我不能坐在家里不动。我在家里也呆不住。”

齐伯昆听到这话,看到憔悴得随时都有可能倒下的孙子,不由叹气。

十三被救回,杜锦宁不翼而飞时,他担心齐慕远猜到杜锦宁是自己走的,没有表现出极度的担心,被赵晤看到怀疑,他不光没有安慰孙子,还把最坏的情况说出。

没想到关心则乱,他不说齐慕远就已很担心了;他那么一说,齐慕远近来的痛苦疯狂的表现简直让齐伯昆心惊。

要知道,从十三回来到现在,已过了三天了,这三天里齐慕远几乎没合过眼。

他不光要完成赵晤交给的搜查与追捕逃匿世家的任务,还要抽出时间来寻找杜锦宁。生怕手下不尽力,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自己满城去寻找。

齐伯昆很担心杜锦宁没找回来,齐慕远就先一步倒下了。

他十分后悔当初会把情况说得那么严重。

不过他明白,他想到的,齐慕远会想到;他没想到的,齐慕远仍然会想到。就算他不说,齐慕远仍然会是现在这种状态。

他只能苦口婆心劝齐慕远:“你要相信杜锦宁,她能女扮男装这么多年,还参加了科举考试,都没被人发现,可见她是一个多么谨慎睿智的人,她能轻易被人害了去吗?”

“另外,对付世家的法子就是她事先想出来的,这个计划有多缜密你也知道。这样大的一个局她都能布下,而且对事态的发展料事如神,那么逃离世家及你我的控制,对她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她现在定然安安稳稳地呆在某个宅子里,以其他的身份过着日子,你现在这样完全没有必要。”

第830章 时机未到

“如果是这样,她为什么逃呢?难道她连我都不信任了吗?”这是齐慕远最痛苦的地方。

他跟杜锦宁一块儿长大,为了杜锦宁,他宁愿辜负祖父,被同僚嘲笑,连断袖都愿意当。杜锦宁在他心里比自己的性命都重要。

他相信,杜锦宁很清楚这一点。

饶是这样,杜锦宁还是不愿意相信他,仍然要从他身边逃离,这让他无法理解。

齐伯昆知道孙子已钻进了牛角尖了。

他叹了一口气:“是为了真实!如果她不逃,而是跟十三在一起,在你的羽翼庇护之下,你还会像现在这样,疯狂地寻找她、几天几夜不合眼吗?你不这样,皇上会不会怀疑是咱们藏匿了杜锦宁,贼喊抓贼?一旦皇上起了疑心,以后咱们怎么在朝堂里立足?皇上还会重用咱们吗?”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我倒无所谓,我年纪大了,也该致仕在家里享享清福了。可你的仕途才开始。而且你做的不是一般的官,你身处这个位置,一旦失去了皇上的信任,想要安然身退都是奢望。”

他望着孙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所以杜锦宁逃走,是真真正正地为你好。她宁愿冒着被人发现真正被掳去的风险,也要这样做,都是为了你。”

齐慕远怔住了。

他喃喃道:“真是这样吗?”

齐伯昆用力点了点头:“这些道理,即使我不说,你也能明白。你只是不愿意相信,你总往最坏的地方想。”

齐慕远没有说话。

齐伯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所以,今晚别出去了,好好睡一觉。你再这样下去,杜锦宁知道了,她会忍不住自己跑出来的。可现在还不是她现身的好时候。”

疲惫、痛苦、忧心…已让齐慕远没有精力去思考了。

他干脆也不想了,转过头来望着齐伯昆,问道:“为什么?”

不过问完他还是补充了一句:“现在民间的呼声很高。”

齐伯昆摇摇头:“民间的呼声,只是为了《种田记》,他们需要的是男性的杜大人。”

齐慕远仍然不解。

“一旦恢复女装的杜锦宁回来,大家就会闭上嘴巴,不管民众再想看《种田记》,再需要杜锦宁去指导他们如何种植高产水稻,只要一想到杜锦宁是个女子,他们就会抑制住自己的渴望。谁要嚷嚷想看《种田记》,想让杜锦宁去指导他们种稻谷,就会遭来别人的嘲笑。”

齐慕远听了,一阵默然。

虽说唐宋不禁锢女子zì yóu,唐时武则天甚至登上了皇位。但男性社会,男人们骨子里仍看不起女子。唐朝人被武则天统治,在男人们看来简直是耻辱。他们绝对不承认武则天有能力,只会觉得她用了美色yòu huò唐高宗李治,再用卑鄙的手段夺了皇权。

现如今大宋出现了一个杜锦宁,女扮男装考上了状元,把所有的男举人都踩在脚下;她建立的心学被许多读书人景仰;她写的《种田记》被地主和种田人追捧;她比所有的男性官员都能干,用两年的时间研究出了其他男官员几代人都无法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

这一切的一切,就像一个个巴掌,狠狠地打在男人们的脸上,是男人们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赵晤发话,鉴于杜锦宁为大宋做出巨大贡献,她又嫁给了齐慕远,不追究她的欺君之罪,众人还能勉强接受;可她想要继续在朝堂里做官,那是绝无可能的。

百姓不答应,朝臣们更不会答应。

齐伯昆继续道:“《种田记》,说到底不过是一部话本,可有可无。高产稻种又研究出来了,如今就堆在润州的粮仓里,由军队牢牢看守着。世家势力被灭,皇权高度集中。所以大宋有没有杜锦宁,都无所谓。”

“那什么时候时机才成熟呢?”齐慕远问道。

“等高产水稻种下,出现问题的时候。”齐伯昆的语气十分笃定,“我相信,到了那时,不用你去寻找,杜锦宁自己就会出现了。”

“高产水稻怎么会出现问题?”齐慕远摇摇头,“她都已经种植成功了。稻种是现成的;如何护理这些高产水稻,庄子上的那些庄稼汉都知道。哪里还需要她?”

齐伯昆古怪地看他一眼:“你怎么还不了解杜锦宁?她这个小狐狸不给自己留后手,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