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忽然间动念要娶她?”官家果然把事情往深里想了,皱眉思忖了一会,忽然问道,“是不是,你在外头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

自己要娶宋竹,等于是把继承皇位的可能完全放弃,在现下的局势里,要说没有个外在的推动力,那是不可能的。官家有所怀疑,也是在情在理。

不过,陈珚今日的确是要说粤娘,而不是要借着这事儿来打击谁,他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道,“姨丈您也见过三娘的,她生得貌美,人又好,叫我如何能不动心?同学几年,甥儿心里也常想着,要是她不是先生的女儿,那便好了。娶妻当娶宋三娘嘛,他们家的条件且不说了,只是三娘本身,便当得起这句话。”

他顿了顿,半真半假地说,“只是当时甥儿和她年纪尚小,后来六哥又去了。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因为儿女情长误了大事?这念头也就搁下了,一直都未曾想起。直到弟弟怀上以后,不知如何,甥儿有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这孩子像是得了六哥的保佑,又像是六哥的托生,定能长命百岁的。”

眼看官家已经听住了,陈珚便压低声音,“邓妃发动那天,我在燕楼忽然做了个梦,梦见六哥走进了金鹿殿里……此事我从不敢和任何人说,只怕说出来就不灵了。不过,我心里对弟弟能长命百岁、睿智聪明的事,是从来都不曾怀疑的。既然如此,那也就用不着再多顾忌什么,本来还在宫里时,就想着和姨丈说,只是……”

他不好意思地顿了顿,“只是婚姻大事,怎么都得先问过爹娘才对,虽然明知爹娘不许,但好歹也要走过一遍,是以便拖延到了这几日,方才进宫来求姨丈。”

这世上所有的谎话,都能找到受骗的人,官家平日里也不是多么轻信,奈何陈珚这一番话实在是太对症了,直直说进了他的心里,官家竟是听得满眼是泪,陈珚说完了,他便情不自禁地道,“原来也不是我一人这样想,七哥你不知道,这孩子一落地,我就觉得他生得很像六哥,言行举止,活脱脱就是当年的六哥托生!”

实际上,都是一父所生,神态有所肖像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官家既然信了,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就是陈珚,也的确真心希望他弟弟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顺顺当当地继位,不要再把他扯到这说不清的继位风波里去了。他本来就不是太想当皇帝,现在有人能把重担接过去,他又何乐而不为?

陪着皇帝唏嘘感慨了一会,陈珚便不失时机地道,“本来,为了六哥的心愿,甥儿自己的心思也就搁到一边了。如今六哥既然亲身回来了,他的心事自然交还给他。甥儿呢,想的就是从姨丈身上蹭些好处回去——姨丈,此事您可要给我做主,要不是当年六哥的嘱咐,我早就把宋三娘说回家了,又怎么会和如今这般不上不下,爹也不许、娘也不应呢?”

他说得趣致,官家也不禁失笑,“唔,说起来的确,她已经是你娘认的义女了,和你也算是份属兄妹……”

陈珚笑而不语,见官家虽然热泪盈眶,但却没给准话,心里也知道官家素来不是急性人,此事只怕他还要回回味才能下定决心,当场是给不了准话的。也就不再催问,只是施了一礼,“那反正,甥儿就把此事托付给姨丈了,姨丈若不想个法子,甥儿这辈子就不娶妻了。”

官家失笑道,“这是什么孩子话!”

陈珚扮了个鬼脸,笑嘻嘻地转移了话题,虽然他如此不敬,但官家心里从没觉得他是个大人,也就不以为忤,打发他吃了饭,陈珚方才告辞出去,官家也就回金鹿殿安歇了。——今日邓妃陪了一天,晚上自然要临幸她的金鹿殿,再则,虽然原本对她只是平平,但生了孩子以后,官家就对她宠爱起来了,一心还想要多生几个男丁,让子息旺盛一些。

“今日七哥可是粘您。”两人独处时,邓妃要活泼得多了,和官家说话也很随便,一边陪着官家下棋,一边和他闲话。“真真就像是亲生一般的,贴心可爱得紧。”

官家笑道,“要不是有事求我,你道他平日会如此可爱吗?还不和猴儿似的,哪有好玩的好吃的,奔着就去了,铁链子都拉不回来。”

邓妃也笑了,“是这样,还记得小时候,六哥和他手牵着手四处跑,撞到金鹿殿里来,连吃带拿,刚烤好的松子糖,一会儿就没了。”

“说起来,今日七哥还和我说……”官家忙就把陈珚做的那个梦告诉邓妃。

邓妃听得也是又惊又喜,“竟有此事?我说呢,当日怀胎时,我也做了一个梦,只是从未告诉人……”

她便把自己的胎梦告诉给官家知道,无非也就是贤明太子托生的那一套,可怜官家平日也算是精明厉害,今日却被唬得连声念佛,感动到了十二万分——毕竟,贤明太子是他长到最大,感情最深的一个儿子,且又是元后嫡子,和邓妃所生的幼子比,感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两人也是好一阵感慨,过了一会,邓妃方才好奇问道,“我看他今日进宫来,好像是有所求,难道是猜错了?”

一边下棋,官家一边也就把陈珚进宫的目的告诉了邓妃,“……此事毕竟还须仔细思量。”

若是换做圣人在此,不论她多喜欢宋竹,此时必定会设法劝阻,但邓妃心中就完全是另一番想法了,此时她对陈珚的印象已经是好得没法再好:这才出宫,便要娶宋家的女儿,可见此子心思纯善本分,人品过硬,绝无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不过,即使对陈珚十分信任,能推他一把,让他娶了宋竹,邓妃也不会留力的,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孩子在宫中,固然有许多人看他如珍似宝,但也有许多人是居心叵测,能保险一分,便是一分。最起码说了宋竹以后,福王妃进宫,邓妃也不必提心吊胆了。

“天下事,都是神佛跟前注定好的,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她便婉转——起码是尽量婉转地道,“既然妾和七哥都是这般念着,可见孩子的确就是六哥托生转世,他和咱们家这么有缘,这一世还要投做您的孩子,又哪有半路夭折的道理?”

很多事,信了就是信了,官家心里,实在也是盼着相信幺子能平安长大,因此便觉得邓妃的话实在也有道理。——虽然陈珚就说了那么几句,但会和他提,可见这孩子心里的确是中意宋三娘的。

“也是难怪。”不知不觉,官家就把心声也吐露出来了,“三娘那般人才,若非出身宋家,能托生个老宰相家里——若是六哥……唉,她就是做太子妃都够格了。这般可人的小娘子,也难怪七哥欢喜。”

“这几年间,为了六哥的遗愿,七哥也没少受委屈。就说当年吧,年纪还小呢,就离家求学,我听说在宜阳书院穿的都是布衣,住的是书院的宿舍……”邓妃的语气也是有几分心疼,“这孩子也是几番跌宕起伏,如今虽说也有些产业,但那也不算什么,好容易他有个想要的东西,您就不成全一番么?”

官家想想,也没别的话说,只得叹了口气,“也罢、也罢,可怜他一番苦心了。”

既然定了心,决意相信幺子能平安长大,不再为将来留个退步,那么所有的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了,陈珚不过是一个普通宗室,即使娶了宋家的儿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耽搁不了宋学、宋党在朝廷里的进取,前朝也不是没有重臣,兄弟都尚了公主,又或者是和亲王子女联姻,也不耽搁他们家人出将入相,执掌天下的大权。

至于福王和福王妃的看法,那就更不足虑了,官家这个当家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他们要是敢有二话,岂不是抱了不该有的心思?若是那样,也就是自绝于宫廷了。唯一要在乎的,也就是圣人那面的想法而已,可若是官家已经定了主意,圣人那面,未必会说些什么。

官家将此事来来回回想了一遍,忽然又叹了口气。“这事,可能还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邓妃敲了一个棋子,不禁奇道,“怎么,难道还能有什么变数不成?可是那宋三娘前几日业已说了人家?”

“未必是说了人家。”官家苦笑着也落了一子,“可你就没想过,宋家人也许未必情愿说这门亲呢?虽说朕是官家,可……”

可,如今却是个‘官家也行不得快意事’的年代啊。

第92章搞笑

从关西往回送信,来往一趟不容易,小王龙图自律甚严,包括宋先生都是不肯他公器私用,借着驿站传信的。所以只能靠家丁来回送信,就算宋家有意和王家再结一门亲事,来回送信也得几个月的功夫,宋竹这会儿根本就没想别的事,反而是忙着帮姐姐打下手——宋苓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既然回了京城,又不能进宫做女教习,她也不打算只是在家闲住,这就打算新印上一本书,把自己这几年间的学术成果刊发出来了。

如今虽然市面上也有雕版印刷,但真正的好书都是手抄的,尤其是宋苓这样天下知名的才女,所制成的原版书,在市面上能叫到极高的价钱。宋苓当日发卖的自己抄出的许多‘嫁妆’名著,便是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在宋家,虽然宋家人绝不可能和她索要钱财,但宋苓做了几年冢妇,其实也不反感盈利赚钱,乘着自己要刊书的机会,就让宋竹帮着抄几本,一面也是让她练字、打发时间,一面也可以为嫁妆添些分量。要知道这年头能送得起手抄善本做嫁妆的人家其实终究也不多见,就是宰执人家嫁女儿,也很少有送书本的。

至于别的家人,宋栗和薛汉福里,宋栗留京入翰林,薛汉福却是去地方上做官了,宋苡自然也跟着一同去。好在其任职的也是楚州附近地域,宋二叔可以照看一二,过了几年磨勘转过京官,也还有再入京城的机会。

宋先生每日还是照旧去集贤院上差,得闲了就在相国寺里教授弟子。——宜阳书院的学生,也有一批随着宋先生入京了,因为人数众多,错非寺庙庵堂,仓促间还很难找到可以供给这许多人读书的地方,宋先生虽然一向敬鬼神而远之,此时也只能受了相国寺的这一番人情。

也因为他有两个去处,在家的时间便是不长,宋竹帮着姐姐打理家务,照料两个甥儿甥女,得空还要抄书,倒也是怡然自得。除非实在是推不过,否则现在她绝不出门应酬——受盛名所累,她一出门就要给人看了稀奇去。也就是福王妃那里,到底有个义女的名分在,时而要过去请安。

这一日起来,看天光好,她就走去姐姐那里,准备抄书,听见甥儿甥女的声音在邻屋叽叽喳喳,却没听见宋苓声气,宋竹便走过去问道,“大姐呢?”

她乳娘笑道,“又有媒人上门了,大姐出面接着。”

自从她救父出名以来,媒人差些都要把家里门槛磨破,好容易几个月过去,上门次数才稀少了些,宋竹听了,也不以为意——这种径自请媒人上门,而不是先写信来探口风的,都不可能是他们家成亲的对象。姐姐过去打个转,大概也就回来了。

抄了几页书,她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大姐这也出去得太久了,难道是被什么事给绊住了不成?

正想出去问个究竟,就见宋苓手里拿了一封红帖,脸上带着说不出的笑容,往回走进了院子,宋竹也有几分好奇了:若是以往,这样的提亲帖子,宋苓都是直接收起来,万不会带回后院的,难道是一户有趣的人家提亲了不成?

“姐——”她走到门边,询问地拉长了声音。

宋苓看了她一眼,把红帖倒是收到了袖子里,“来了?”

这要换做是宋苡,也就不往下问了,但宋竹的婚事经过太多波折,到现在她也真的很懒得再去‘小鹿乱撞’,反而直接撒娇笑问,“怎么了嘛,还吊我胃口!这是谁家送的红帖,让我也看看么。”

宋苓瞅了她一会,慢慢地也就把帖子抽出来,往宋竹手里一送,“你要看就看吧……这事儿,原也瞒不了你,到时候你义母把你接去,你还不是什么都知道了。”

宋竹听她说得古怪,虽然理智上明白宋苓话里的意思,但心里一时却完全无法相信,她的眉毛紧紧地拧在了一起,飞快地打开红帖,看了几行,方才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却又有了新的惊讶。

“这……这不是戏文里写的故事吗?”她不禁脱口而出,“怎么官家也会弄什么天子赐婚的荒唐故事?”

“这不是赐婚。”宋苓显然是已经想明白了,她牵着妹妹的手,和她一道在桌边落座,“若是赐婚,那肯定要走圣旨,就算不经政事堂、枢密院,直接中旨赐婚,那也得有旨意在。可现在却是福王府在红帖里明说了是官家的意思,官家本人是没有出面的,不能算是天子赐婚。”

“官家这又是什么意思?”宋竹现在已经毫无‘自己可能嫁给陈珚’的喜悦了,第一反应便是深深的戒惧,“现在南党也就是姜相公一个声音了,北党人才凋零,没个能领头的。怎么他还看我们宋学不顺眼么?”

宋苓面上也有了几分凝重,但语气仍然是轻松的,“却也不能这么说,毕竟七世子已经出宫有一段时日了,没准官家就是觉得你们俩男才女貌,颇为相配……嗳,不管怎么说,这毕竟只是福王府送来的红帖,又不是中旨,咱们不愿意,还是能回的嘛。就是中旨,没经过凤阁鸾台,咱们也还是可以抗旨的么。”

“这简直是乱来。”宋竹完全迷糊了。“现在的中枢,就是姜相公一人的天下,官家要赐婚,虽说荒唐,但姜相公未必会驳回,就是中旨,事后姜相公也不会不支持。他又不下旨,又要福王府自己出红帖,难道就是等着咱们回绝么?”

宋苓看了妹妹几眼,“这么说,你是不准备答应了?”

宋竹仔细地又看了一遍红帖,把它一丢,“自然是不可能答应了!这不是拿全家人的前程开玩笑么?再说,七哥也未必愿意!我看此事背后,未必没有阴谋。就是义母,可能也不情愿,否则怎么会在红帖中详述缘由,只怕她就是盼着我们家回绝呢。”

她现在已经很是反感拿她和陈珚的事做文章的人了,想到之前太后的安排,不由得恨恨地道,“我的终身大事,这都成什么了!就被当成他们手里的枪来使,可恨王家那衙内现在还在家里,不然,明日就定亲了,看他们怎么办。”

宋苓不免也有些好笑,“你的婚事,可是够折腾的了,也不知那面怎么又想起你来。不过如今即使你不愿意,这红帖怎么回也得想好了,没个合适的由头,还真不好回了七世子。”

宋竹低声说,“我们俩是义兄妹……”

“福王府那里会提亲,显见得就是不从这上头讲究,你要还用这条来回,那不是说福王府不知礼仪吗?”宋苓白了妹妹一眼,“不若就说齐大非偶吧,我们小家小业,原也不敢高攀他们家。”

宋竹想了想,也是无可无不可,“义母就等着咱们找个由头回了,只要能说得过去,我看她也不会计较什么。”

这事儿,姐妹间就这么商议定了,宋苓午后就写了回信,遣人请了媒婆来,让她送还福王府。就是宋竹当晚想起来,也都没有什么多余的悲喜。——福王府若是真要请人提亲,自然是会先让大媒过来传话,这般写红帖,肯定是受到了不知哪里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绝不是说她和陈珚之间,忽然峰回路转,又有了什么别的可能。

回帖送出去以后,她开始对王家的事有些上心了——按宋竹所想,几面之缘,能有什么感情,那是难说的事,她也很难再遇到第二个那般喜欢的人,既然如此,也不必再等下去了,王家这一个若是不错,那便成了亲也好,免得再给家里人带来麻烦。现在他们家没说亲的人就只有宋艾她们了,就连宋栗都说了三姨家的亲戚,等她也说定亲事以后,就不信政敌还能揪着宋家的儿女亲事,再做什么文章。

只是,毕竟送信的人腿脚有限,这事仓促间也定不下来,宋竹便是着急也没有办法,她本来一个月一次,也要去福王府请安问好的,这个月便是在犹豫着该不该过去——回信送过去还没几天,虽然大家彼此有默契,但毕竟是说过亲事被回绝,若是要说再这么若无其事地走动,只怕也有些不大妥当。

也许是福王妃怕她多心,眼看一月之期快到了,便遣人过来接她,宋竹也想着过去问个究竟,便去和姐姐回话,谁知宋苓听说了,竟也要同去,“爹爹忙碌,此事就不必让他操心了,由我来过问,比你这小娘子自己去谈要妥当得多。”

大姐的能耐,比她多了何止数倍?宋竹听她这样说,也没什么二话,当下便和姐姐一道去了福王府,众人事先已听说宋苓来了,礼仪亦是要比宋竹过来时热情多了——毕竟她是常来的——福王妃亲自到门口接着,几人彼此行过礼,又有大世子夫人送上茶水,在礼数上,倒是给足了宋苓的面子。

俗话说长姐如母,小张氏不在,宋苓真有些宋家主母的感觉,对这份礼仪也是居之不疑,她含笑冲世子夫人点了点头,和福王妃客气了几句,便开门见山地问道,“未知王妃对宫里的想法,是怎样看的?缘何宫里竟会忽然有此乱命呢?”

宋竹这一次见福王妃,觉得她比上个月要瘦了,眉宇间竟有几分憔悴之色,此时听了宋苓的话,竟也是长出一口气,大有无奈之感,沉吟了片刻,便道,“不如这事,还是让七哥自己和您说吧。”

她双手一拍,自然有人退出了屋子,不久后,便领着陈珚走了进来。宋竹这还是几个月来第一次看到他,一时间竟有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忍不住深深看了他几眼,方才是转过头去,低头吃茶。

宋苓对陈珚,竟也十分有架子,竟是坐着受了陈珚的礼,没有起身回避,陈珚看来也不在意,行过礼以后,就势便半跪了下来,朗声道,“请官家出面说媒求情,乃是我自己的意思,我是真心想娶三娘为妻,还请大姐成全。”

宋竹听得这话,却是一口茶呛在喉咙里,再也顾不得什么仪态了,呛咳几下,‘噗’地一声,把茶水喷了一地……

第93章大胆

宋家的女儿,哪个不是娴雅从容,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何曾有过这么没仪态的时候?宋竹惊魂甫定,便觉得自己实在失态,也不知道是呛得还是羞得,一张脸火红火红,连忙把茶碗搁到一边,拉起袖子略加遮掩,一面是要把自己收拾一番,另一面,也是想好好思量一下陈珚的转变。

他该不会是疯了吧?

宋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她降下一点袖子,看了看还半跪在地上的陈珚:不像啊,眼神清明,挺正常的一个人……

难道他是受了什么胁迫,有什么难言之隐?宋竹的脑子立刻就转动起来了:也不应该吧?现在宫里都有皇子了,陈珚也出宫居住,还有谁会惦记着他不放呀?就是景王那边有什么想法,也得先冲着那个孩子使劲不是?少了陈珚,他可还有那许多兄弟呢,又不是说他一人和宋家结了亲,储位就一定要落到陈琋身上……

正这么想着呢,她便听得大姐问道,“七世子如何会兴起这一番想法的?须知我们两家,门第并不般配,也不说谁家更高贵些,只是你们家是宗室,一贯都是说的勋贵家的女儿,这也自有缘由。我们家读书人,也都和读书人家结亲,若无缘由,又何必越此雷池呢?”

大姐此问,堂堂皇皇,宋竹也不由得暗自点头。陈珚眨眼之间,却便已经理直气壮地回道,“虽然无此惯例,但天下事,还不都是人做出来的?师弟自忖也有几分人才,和三娘自小青梅竹马、通家之好的长大,两人早已彼此钟情——”

宋竹忍不住放下袖子,怒道,“喂!谁和你彼此钟情!你这个人,说话怎么张口就来的?”

虽然她昔年的确对陈珚有点‘死缠烂打’,但现在世易时移,的确已经放下,再听陈珚此番说话,便颇觉他这人胡编乱造,过分得很。偏偏陈珚听了她的呵斥,居然也不脸红,反而抬起头来对她露齿一笑,非常爽朗地回道,“三娘,昔年在书院后山,你对我说的那些话,我可都还记在心里,难道你能说你不欢喜我么?”

他言行举止,如此离经叛道,一屋子人都被震撼得静了下来。宋竹只觉得众人的眼神,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真是又羞又气,一口气差点都没喘过来,“你——你——”

她毕竟道行没到,说过的话也不好就这么翻脸不认了,只好换了个角度,说道,“我和师兄你几年没见面了,在宜阳读书时,我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小娘子说的什么话,能当真么?自从知道师兄身世以后,我可就只把你当兄长看待,师兄你可别、可别……可别血口喷人!”

这成语一出,宋苓先被她逗笑了,她抬起手,虚压了宋竹一下,“你这说得是哪里话了,真是小姑娘家,遇事就慌慌张张。”

宋竹听明白了姐姐话里的警告,虽然委屈,却也不敢再往下说了,只是冲陈珚翻着白眼。

陈珚分明收到了她的眼色,却只是对她灿笑不语,直到宋苓说完了,他方才恢复正经神色,目注宋苓,诚恳地道,“师弟明白师姐心里的顾虑,不过,官家和圣人、邓妃,都以为如今小皇子,是当年的贤明太子托生,又因为小皇子天生健壮,多福多寿,是长命之相,因此这两年内,应该就会将他立为太子……”

宋竹听着,只觉得他满口谬论:这年头,两个孩子能养大一个,都算是了不起了。就好似他们宋家,单单是宋竹记得的兄弟姐妹,没序齿就夭折的也有那么四五个。哪个孩子不是养到八岁以上,才能说是已经养住了?难道生下来健壮,就一定能平平安安的长大?贤明太子都养到十多岁,一场病还不是就那么去了。官家和圣人凭什么就觉得这孩子一定能养大?只怕就是天皇老子,都不可能给这个保证吧。

“……是以,我也就能安安稳稳在爹娘跟前侍奉一辈子。”陈珚还在和宋苓解释,“也就是个闲散宗室罢了,即使和先生一家结亲,也没什么妨碍。便是官家,听说以后也觉得有理,更是对师弟和三娘的婚事,十分喜欢。”

他把十分喜欢几个字,咬得很重,宋竹听了,心里就是一动:虽然这念头很荒谬,但官家、圣人毕竟是为人父母,会如此想也不奇怪。若是以官家的心思,这孩子只要平平安安,没有人暗中加害,是定能长大的。那么,为了遏止住一些人的心思,陈珚、陈琋这样的前养子,也就该说些十分‘合适’的婚事,这样一来,很多人也就没了不该有的心思。这倒未必是不信陈珚,毕竟很多人都指望陈珚上位,如此便可获得更多利益,这样的人也许位卑,但却是最难以应付的。给陈珚说了她,反倒是干净了。

她溜了福王妃一眼,见她若有所思,就连宋苓,似乎都是被陈珚打动,神色微霁,不免就又去看陈珚。心里想道,“唉,说来说去,你还不是被人安排了来娶我?又何必这么欢天喜地的?你难道不知道,娶了我以后,你和那个位置,真的就毫无缘分了么?”

虽然如此解释,合情合理,只是宋竹从陈珚脸上,却看不到一点被迫的无奈,只有全然发自内心的微笑,她越看便越是疑窦丛生,暗想道,“怪了,七哥绝不是被人迫着行事,还这般高兴的性子。难道此事他并非被迫,而是甘心情愿的不成?”

经过了一番冷暖,宋竹也不是当年那天真实在的性子,就算是对福王府,她都没有发自内心的信赖。只是对陈珚,即使她心里已经没有他了,但依然很难相信他会有意‘害’宋家,只是这件事不是官家在坑陈珚,那就只可能是陈珚在坑宋家了。——倘若,陈珚还是官家的养子,只是想着先娶了她,若是皇子无事,那自然好,大家相安无事,若是皇子出事,陈珚又要入宫,那么宋学就此尴尬,宋家这个最有威望的家庭,从此不能参与核心政事,只能让小王龙图为宋学另寻赤帜,而偏偏宋家和原来的宋学耆宿曾家又已经闹翻了……

总之,答应陈珚这门亲事,对宋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有极大的坏处,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宋竹却容不得它成真。她的眉毛蹙了起来,生怕姐姐会被陈珚给坑了,但转念一想,又安心下来:姐姐那是什么人?若是二姐,还能君子欺之以方,可是大姐这边的话,自己能想明白的事,她是绝对不会错过的。

“话虽如此,但婚姻大事,毕竟不能儿戏。”宋苓的容色虽缓,但语气倒是没有放松。“婚姻,结两姓之好,若只是师弟你一人的念头,便是有官家撑腰,我们家也绝不能答应下来。想来在此事上,官家毕竟也不能强求。”

陈珚闻言,便看了福王妃一眼,忽地又灿烂笑道,“我爹娘素来欢喜三娘,那是不必多说的,师姐实在过虑了。娘私下常因三娘无法说入我们家而叹息不已,这都是有证人的,娘,你道是不是?”

福王妃的笑容也丝毫都不露破绽,紧接着便对宋苓道,“确实如此,我们一屋子的使女,哪个没听我叹息过此事?似三娘这样的小娘子,多少人盼着能嫁入自家,如今难得官家有意成全,我们家难道还有不情愿,不高兴的道理?大娘子这一层却是多虑了。”

她虽然表现得极为热诚,但宋竹对她的性子却是十分了解,知道福王妃实在也是被陈珚迫着走到了这一步。她心里也并不恼,反而对福王妃生出了同情:想道,“王妃对七哥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任着他揉圆搓扁,还是当娘的人呢。”

同为被陈珚的无赖揉搓得没脾气的苦主,宋竹对福王妃十分同病相怜,倒是更怕宋苓不知底细,便这样一口答应下来,偏偏又不敢说话,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大姐。

宋苓也未让她失望,略略沉吟了一会,便展颜笑道,“王妃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只是兹事体大,不请示过父母,我也不便就此答应。还容王妃多宽限几天,让我们家多斟酌斟酌。”

福王妃自然连声应是,陈珚还想再说什么,宋苓挥了挥袖子,已是带着宋竹,起身告辞。

宋竹只觉今日遭遇之奇,实在前所未有,她跟在宋苓身后,都上了车,还无法相信陈珚居然当着如此多人的面,说了那一番话,就是现在回想起来,她也又是心虚,又是羞愧,就怕姐姐到了私底下,便要询问当年的事——在家人跟前,她一般不说谎,只是避重就轻之法,对姐姐也未必管用,若是大姐问起,只怕自己是少不得一番数落了。

车行一路,宋竹都是忐忑,宋苓不说话,她便一声也不肯做,待得到了家中,她悄不蔫声地就想溜回自己屋里,只是手却又被宋苓捉住了。宋苓将她一路带到自己屋内,宋竹就和个鹌鹑似的,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今日的事,你是怎么看的?”到底还是宋苓先开了口。她见烧的水开了,便拿起茶壶,挽了袖子开始冲茶汤。

“我……”宋竹只是嗫嚅,她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其实依我所见,”宋苓看了妹妹一眼,却是出人意表地道,“这门亲事,若你情愿,那也是可以答应下来的。”

第94章贞洁

宋竹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回大姐的话了,她反射性地抬高了声调,“这却如何使得?大姐,你这岂不是——”

疯了两个字,被宋竹给咽下去了,但她的意思却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误解,宋苓倒也不恼,她惊喜地望着茶盏,“呀,咬盏了……”

虽然这也是大姐城府气度的表现,但现在的宋竹却是心浮气躁,很难欣赏钦佩大姐的修养,她咬着唇,执拗地说道,“大姐,这种事可儿戏不得。”

“又何曾有人和你儿戏了?”宋苓把茶碗放到宋竹跟前,笑容还是不变,“我倒是觉得,你把此事看得太大了些。”

“我倒是不把我的亲事看得太大,”宋竹的眉头越发紧蹙,“只是七哥的身份明摆在这里,难道大姐就不把咱们家里人的前程看在眼里了吗?”

“那怎么会呢,”宋苓倒是越发笑得胸有成竹,“但我倒是要问你了,三妹,难道在你心里,咱们家的爹爹、叔叔、哥哥、弟弟,都是要靠姐妹们的亲事才能成事的么?”

宋竹顿时语塞了,她知道大姐的意思,只是却觉得这多少也算是歪理。“虽不说是让我的亲事对家里人有益,但也不能因为我说一门亲,就妨害了家里人的仕途前程吧?”

“若是今日,七哥是东宫太子,那这话我也不会说出口。如今他既然已经绝了自己过继的路,又或者说,他宁可不再过继,也要娶你,我倒是真觉得,你可以仔细想想,不必过分以家中人为念。”宋苓现在也不问宋竹是否愿意了,“即使有个宗室女婿,那到底也只是宗室,碍不着爹爹、叔叔什么,至于大哥、二哥他们兄弟,真的要进政事堂,那也是十几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到那时候,还有谁会记得七哥曾被入继的事情?真要计较,七哥曾在爹爹这里读书的事,也能用来妨害大哥、二哥,不计较,哪怕七哥就是皇子呢,也没有人去计较。你若真是对他有意,就不必太顾忌家里。”

她似乎是想到了陈珚方才的说话,也忍不住径自轻笑,“再者,我看七世子为人虽然是精灵跳脱了点,但主意很正,做事也大胆,给我以颇有能耐的感觉。虽然是个宗室,也做不出什么事业,但起码一份家业是能经营出来的,你跟着他不会受苦——其实要我说,择偶这回事,还是看人品,不必看家业。虽然福王府是穷了点,但陈珚看着就不会像是让自家娘子吃苦的人。横竖你嫁到任何一个人家里,终究也都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不就嫁了个你喜欢的,好歹在一起的时日还是开开心心的,你道我说得有理没有?”

大姐的说话,实在是透了人生至理,宋竹虽然心里不乐,但思来想去,却也实在无法反驳:其实就是王家、周家,想来也都是各有各的难处,真的要挑的话,王城家里的爹娘肯定人品是不太行的,周家的事情,陈珚也和她说得很清楚,即使福王府也有些看得到的毛病,譬如福王妃对亲事明显的不乐,但这些问题,和别家相比,也未必就大到哪里去。

“但是……”她心中始终还是顾虑着陈珚的身份,“若他是一般的宗室,那也就罢了……当年我以为他是宗室的时候,心里也觉得可以……”

不知不觉间,她已经把自己和陈珚当年的那段纠葛,说了一些出来,宋竹说了几句,便是回过神来,捂着嘴不由得飞红了脸,又是有些忐忑不安地看了看大姐——虽然大姐一向不拘小节,但自己的举动,实在很难说是给宋家增光。

宋苓却是仿若未闻,坦然自若地道,“这不就是了?你难道还看不出来吗?他之所以一定要捏造出什么贤明太子托生的事情,不就是为了让官家点头,可以借官家的势力,压了父母为他说亲?你也不想想,七世子为了娶你,连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他对你的心有多诚?再说,你们俩这是日久生情,彼此间极为了解,却又不是所谓一见钟情,实则娶进门后相看两生厌……七世子对你心又诚,又有本事,把官家和爹娘都放在掌心,耍弄得团团乱转,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宋苓所言,比小张氏和宋苡不知要直白了多少,一字一句都好似一把利刃,挑得宋竹就差被直接穿心而过了——她委实也的确很难反驳大姐的话,的确,陈珚又有本事,人又讨喜,眼下为了她更是连太子都不愿意去做了,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宋竹心里就是有一股郁气,她也说不出是为了什么,只是觉得有些不甘心:她因为喜欢陈珚这件事,几年来真的不知有多少不眠之夜,有多少委屈难过的时刻,就像是佛经故事里说的一般,经过种种劫数,总算是大彻大悟,把陈珚这一篇给揭了过去,给放下了。怎么现在……现在他一个转念,就轻轻巧巧能把亲事说成了?

这也太……太不公平了吧!

这念头并没有足够的道理支撑,也难登大雅之堂,宋竹的确实在说不出口,但却偏偏又咽不下这口气,上不上下不下的,噎得她难受得不成,憋了半天,只是憋出了一句,“那……那就这么许了?也太便宜他了吧。”

宋苓听得,却是再忍不住,伏在茶盘上便吃吃笑了起来,“瞧瞧我们家三姐,真是一腔天真浪漫——这说的都是什么话!”

宋竹涨红了脸,强辩道,“可……可我们家为了他,实在吃了不少苦头,如今他要娶我,就算是一腔诚心,到底也是带累了我们家嘛!凭什么他锦衣玉食的,从来没吃着苦头,我们家,爹爹、二叔,却都因为他被送到诏狱里去,住了那样久?”

宋苓又笑了一会,这才直起身子,捂着嘴又笑了一会,“——今日这笑得,若是被娘看到了,少不得又要说我‘无仪’……你急什么?”

她白了三妹一眼,“这亲事,就是要应,也不能人家一提,我们就应了。”

宋竹张口想要细问究竟,但宋苓却似乎无意再多说什么了,只道,“姑娘家其实也没有太过问自己亲事的道理,如今你的心意,我明白了。你就放心吧,粤娘,你的婚事,我一定为你办得妥妥当当的,包你满意。”

小张氏不在,宋苓就是京城宋家实际上的主母,宋竹即使有意抗辩什么,但在大姐跟前也是毫无底气,见她不再噱笑,而是收敛了神色低头思索,竟然也不敢再撒娇放赖,只是在心里暗暗期盼着父亲出面为自己做主——不过,到底是做什么主,宋竹现在心里也是拿不定主意了。她到底想嫁陈珚还是不想……说真的,她自家都很难说明白。

#

一般来说,请媒婆来说亲事的红帖,若是这方无意的话,红帖过一段时间还是请媒婆送还回男家,用的托词大概都是经过卜算,认为两人八字不合等等。宋家虽然一向敬鬼神而远之,但在此事上却是没有标新立异,对于直接请媒婆上门的人家,一律是如此回复。

福王府虽然是宗室,但在这些礼数上倒也不会例外,福王妃自从送出去红帖以后,就一直在等着宋家把红帖给送回来——她最近都不愿看到儿子的脸,若不是怕他遣人进宫告状,又惹来官家的关注,甚至都想把陈珚关起来吊着打一顿,打到他老实了再放他出来。

“我也不是就看不上三娘,三娘是好,”她不免和大世子夫人倾倒一番苦水,“但三娘再好,和他也没有缘分。你瞧瞧,他这年少轻狂的,闹的这都是什么事儿。把三娘一家给吓得,带了三娘亲身过来,就怕是官家那里又闹出了什么事儿……”

以大世子夫人的心思,她自然是希望陈珚能入继宫中的,虽然不多这么一个分家产的兄弟,但若是陈珚能继承皇位,福王府自然受惠。也是因此,府内几兄弟都是把陈珚当眼珠子看待——自然,陈珚之前回家,他们也不至于就端出冷脸,或是责怪他什么。但现在陈珚为了个小娘子,闹腾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大世子夫人心里也不见得有多么愉快,见福王妃提起此事,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忍不住说道,“姑姑,七哥说的那贤明太子托生的事,以我看……倒像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