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毒案件的预审走的是快速程序,不涉及人证,再次开庭正式审理,却是传了缉毒组的包打听到庭作证。包打听回答捕房律师的提问,将拘捕魏祝氏的经过又陈述了21.1.2

遍。与魏学林的说法不同,包打听说是魏祝氏主动向三光马仔兜售鸦片,被埋伏在旁的便衣探员人赃并获。

轮到周子兮,她问包打听:“三光马仔是什么?”“就是华捕的眼目。”包打听回答,上下打量她一番,又转头与捕房律师相视一笑,那点不屑已掩饰不住。

旁听席上亦起了几声笑,大约都没见过这样的女律师,年纪轻轻,什么都不懂。卢推事蹙眉,敲了敲法槌,惊得魏学林一跳。他四下张望,一脸忧虑,心里多半在想,便宜果然是没有好货的。

周子兮却知道这槌声不是冲着她来的。包探大多江湖出身,而她早做了功课,知道这位卢推事最看不惯这种街头做派。

“此处是法庭,”她提醒那包打听,“法官大人坐在上面,您作为执法探员,请务必使用符合规范之语言。”包打听对她本就态度轻慢,此时听她这么讲,更觉得是胡搅蛮缠,只是看在推事面上才点头认了,无奈平日说惯了切口,一旦改正简直话都不会讲。

“由缉毒组便服外勤主持,其眼目协助侦破。”倒是周子兮帮了他一把。

“没错,”包打听顺水推舟说下去,“由缉毒组便服外勤主持,其眼目协助侦破。”“所以这眼目是在哪里遇到的魏祝氏?”周子兮忽然问。

“如口供上所写,是在弄堂口,”包打听十分肯定,“魏祝氏向过路人兜售烟土,人赃并获。”周子兮并不反驳,适时请上被告这边的证人个与魏氏母子住前后楼的邻居。

邻居陈述魏祝氏被捕之前是在天井里洗衣服,三光马仔找上门来,说是魏学林的朋友,听说魏在楼上睡觉,便问有没有多余的烟土,他愿意出钱购买。魏祝氏犹豫,怕儿子知道了怪罪她。三光马仔便约她在同堂口见面交易。魏祝氏这才拿了家中的烟土出门,刚出家门就被抓了。那邻居是个排字工人,读过些书,话讲得清楚明白。两相比较,更显得包打听的证词有问题捕房律师看不下去,插了一句:“周律师恐怕不知道,烟毒案件较其他犯罪不同,自万国禁烟会之后,此种特情侦查手段即广为使用。要是连这也有异议,恐怕第第二特院所有的烟毒案子都要翻案了。

“我对缉毒组使用诱惑侦查的手段没有异议,”周子兮看着他回答,“但诱惑侦查又可细分为三种,犯意引诱,数量引诱与机会引诱。本案显然为犯意引诱,您没有异议吧?”捕房律师功课做得不够,愣了愣才意识到不对,坚称魏祝氏早有犯罪意图,缉毒组的此次行动只是为她提供了一个机会,并非促使原本清白者犯罪。

两人由此好一番唇枪舌剑,争论犯罪构成要件的主观说与客观说。

周子兮从诱惑侦查之法理入手,认为关键在于被诱捕者的主观意愿。如果警方仅是提供机会给原本有犯意的人,即属于合法使用诱惑侦査范畴。如果被诱捕者本无犯罪的意图或倾向,其罪行完全由执法人员诱使而形成,则应视作警察圈套,同未成年、精神疾病、紧急避险以及正当防卫样,可作为无罪辩护之理由。民国虽尚无判例,但控方既然援引万国禁毒会的规章作为使用诱捕手段的依据,那不妨也参考下禁毒会发起国的判例,比如美国最高法院1932年索里尔斯售烈性酒案。

最后,她指向被告席上的魏祝氏,如此总结:“本案被告裏脚,不识字,以缝补洗濯为生,本身并不吸食鸦片,也无有任何犯罪记录。此次出售鸦片显然是人为制造的犯罪事实,与缉毒组查明和打击犯罪的宗旨全然背离。”捕房律师见她这样,也认真掉起书袋。当然,他本人是站在“客观说”那一边的。缉毒组的抄没笔录递上来,从魏祝氏衣服里抄到鸦片烟泡的记录清清楚楚。“诚然本案被告是一位年五十五岁的妇人,以往并无前科,但用过去的犯罪记录来证明被告后来有无犯意,这种说法与龙博罗梭天生犯罪人’那种过时理论又有什么不同?”他质问周子兮。

没想到周子兮却不接招,只是点头反问:“的确,本案被告是一位年五十五岁的妇人,那抄没笔录上为什么没有女抄手的签字与警号呢?”笔录就在眼前,白纸黑字,唯独缺少了女抄手这一项。这种疏漏在包探办案中司空见惯,但若严格按照规程,就是无效证据。捕房律师又是一愣,还要再辩。卢推事却觉得已经够了,举手示意两人噤声。

周子兮即刻闭嘴,抬头望着庭上,十分乖“由此案可见,缉毒组在使用特情侦查手段时有诸多不规范之处。对于烟毒案件,诱捕可行,但所设之套本身不能作为控告罪犯的证据。”卢推事看了一眼巡捕房那边的二人,然后击槌宣判,“被告魏祝氏本无出售鸦片的意图,贩卖之罪名不成立。但其明知为烟土而持有,故处罚金三十元以示惩戒。如易服劳役,以一元折算一日,退庭周子兮心中雀跃。被告席上的魏祝氏还懵懵懂懂,直到被解除械具,才喊着“青天大老爷”放声哭出来,就地跪下要给推事磕头。魏学林过来搀扶,嘴上安慰道:“好了好了,我这里一百日,再加你的三十日,你只要去做一百三十天劳役就可以了。

周子兮早就知道魏学林是什么货色,但此刻听见这句话还是气得要死。“你叫你母亲替你去服劳役?!”她看着魏学林质问。

儿子一脸理所当然,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旁边的母亲已经替他找到理由:“他身体差呀,要是他去做,肯定撑不住的……”周子兮也是无语了,谢也不要他们谢,收拾起案卷簿册就出了法庭,走到外面街上还是不忍,又转回去替他们缴罚金。可进去一问,才知道卢推事已经把魏学林的案子也核了一遍,将原判“一百元罚金或易服劳役”改成了“限令三月内戒绝烟毒”。

周子兮这才气顺了一些,转身往外走,远远看到卢推事正俯身在书记员那里签字。

她本想上去致谢,但才刚走过去,推事已开口对她道:“这回做得不错,下回就不是新手了,不用再装受欺负的样子,你不需要周子兮一震,自知耍小聪明被戳破,但推事的这句话似乎又有些称赞的意思,叫她内心小小雀跃了一下。她还想再说什么,可人家看也不看她,已经转身走了。

孤岛余生 21.2

生气归生气,也不管是不是芝麻大的小案子,赢下第一场庭审,那种感觉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回到毕勋路家中,周子兮左右等不到唐竞,干脆换了衣服去事务所找他。黄包车拉到哈同大厦楼下已是傍晚了。她付了钱下车,恰好遇到鲍德温从里头出来。鲍律师看见她,十分殷情,一路陪着上去,直将她领到唐竞的隔间外面,敲了敲门道:“喂,该藏的藏好,该烧的赶紧烧了。”

唐竞抬头,便是眼前一亮。周子兮换了一身月白旗袍,哪儿哪儿都掐得刚好,叫他爱不释手的样子。他起身拉了她进来,把鲍德温关在外面。鲍律师隔着门抗议,唐竞哪有功夫理他,只是看着周子兮笑问:“怎么到这儿来了?”

“不许我来?”周子兮却不直说。她自知这案子来得不地道,存心卖关子随便他猜,猜到什么便是什么。

唐竞也无心再耽搁,两人出了写字间,找了个地方吃饭。吃过饭,又坐上汽车。周子兮看着车窗外面的街景,忽然道:“明天礼拜日,我们出城去好不好?”

“出城?去哪里?”唐竞问,起初想到的总是苏州那边的西侨乡村俱乐部。

“随便哪里,不过必须得是没去过的地方。”周子兮回答。话说得随意,但看她的眼睛,就知道她是来真的。

那晚,他们开了大半夜的车,中途宿在一个水乡小镇的客栈里。说是中途,其实也不对。并没有想好要到哪里去,没有终点,也就不存在中途。第二天,下了一整日的雨,是江南春末那种绵绵的细雨。店东太太说,可以借油纸伞给他们,让他们去附近湖上坐船,但他们宁愿关在房中看雨。

房子很旧很旧,房间在二楼,哪怕赤脚踩下去,地板都会发出吱呀的一声,有的地方缝隙大到可以看见楼下的客堂。他们只能很轻很轻,做得像这雨一样绵长。

“又要给人说了,一整天关在房里,不像正牌夫妻。”周子兮枕着唐竞的手臂笑。

“你怕人说?”唐竞揶揄。

她倒还真无所谓,答:“给人家一看就是正牌夫妻,那才叫无趣。”

他自然看得出她的快乐。这一次逃出城来,就是要庆贺的意思。但他问起来,她又说“不谈正事”。她不讲,他就随她了,因为他也不想讲。

也就是这几日,电台里报纸上又是铺天盖地的消息——救国会七人被捕一案侦讯期届满,检查厅在最后一天夜里总算编完了起诉书,罗织十大罪状。涉案七人于是继续羁押,等候两个月之后的开庭审讯。

此时,北方已然形势紧张,眼看一场大战难以避免,官家却还抱着拖延的希望,甚至要把主张抗日的人押上法庭审判。

如果说国事尚可以不闻不问,手头的案子却不能不管。

申成七厂被强行拍卖一事,尽管一群律师很花了一番功夫下去,终于还是走到了“拼命”那一步。

工人们闹起来,火把,水枪,榔头,铁钎,日夜守在厂门口说宁可砸掉烧掉,也不会让日本人接收。再加上报界与商会的声援,英商银行迫于各方压力,总算让了一步,将拍卖结果作废,又与容翰民重新订立了抵押合同,本息延期一年分期偿还,利率减了一厘,仓存纱布也作价抵了一部分欠款。

虽说结果不算太差,但唐竞还是失望。最终奏效的依旧是“拼命”,律师的作用只是聊胜于无罢了。他甚至觉得有些好笑,连他这样毫无信念的人,竟然也会觉得失望。

一支烟在指间点燃,他伸手推开木窗格。窗外,雨下得无始无终。从那里望出去,正好能看见后院一副青花瓷的桌椅,是这水墨一般的景象中唯一的颜色。

“想不想走得更远一点?”他忽然回头看着周子兮。

“去哪里?”这一次轮到她问,本来趴在床上,听到这句话倒是来了兴致。

他知她是误会了,以为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要带她去。“我是说,索性离开上海,一走了之。”他解释。

“我不走,”她笑,一口拒绝,“我还要在此地大展拳脚呢。”然后翻个身把他拉回床上。

结果,就是他以为她只是玩笑,而她也没拿他的话当真。

过了几日,容翰民在大华饭店摆酒,算是谢过各方帮过他的朋友。

此时的容老板已是年过六十的老人,亲友怕他撑不住,日夜都有人带着护士陪着他。这一场风波下来,容老板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但整个人还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礼数周到,精神矍铄。

台面上也有官家的人出席,其中竟然还有一张熟面孔——老早通达轮船公司的少东家,何世航。多年不见,何公子人胖了些,眉眼似乎也和善了许多,如今在财政部任着参事,很受上面器重。

唐竞起初以为如今的何世航肯定不好意思再提当年那件事,可就是在宴席上,何公子竟然主动说起新兴轮江难,仿佛与容翰民同病相怜:“家父那时也是吃了日本人的苦头,赔偿款一直收不回来,经营几十年的轮船公司破产倒闭,自己身体也不行了,风瘫在床上,半年之后就过世了。”

唐竞很想提醒,通达公司那件事可完全不一样。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自然什么都没说出来。在场的诸位应该也都记得那场官司,知道通达试图撇开罹难乘客,单方面与日本人达成协议,最后才得了那么个里外不是人的结果。可何世航照样淡定得很,一脸为民族实业痛惜的表情。唐竞不禁佩服,顿时觉得此人在官场一定会大有作为,前途不可限量。

其实,他早料到南京那边也有意想要插一脚进来,而这也正是穆骁阳为什么没有一举吃下申成的原因——两下里都存着心思,也都互相留着面子。但直到酒席酣然,朱斯年找了个背静的角落与他倾谈,他才知道这其中胃口最大的究竟是谁。

朱律师告诉他,容翰民的说客求到南京,实业部便要财政部调款三百万,准备接管申成,改为国营。理由仿佛是资不抵债,管理混乱。而且,他们想要的还远不是第七棉纺厂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申成数千万的产业,预备付出的代价却只是区区三百万而已,这算盘可就是打得太好了。所幸后来听说穆骁阳也插手要管,财政部又只凑了两百来万,这才作罢。

洋人,官家,帮派,唐竞一个个数下来,不禁觉得讽刺。对于实业商人来说,这三者当中随便来自哪一方的觊觎都是无妄之灾,但好在如今觊觎申成的不止一方。各股势力暗流涌动,互相较量,结果反倒架出一隅空隙,叫容翰民喘过了这口气。

“这样的市面,北方眼看又要打仗,延期一年,筹款三百多万……”朱斯年摇头,后面的话不用说出来,彼此都明白。

事情其实远远没有了结,几方债权人的态度都已经很清楚。再增加贷款额度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年之后容翰民还是无力清偿所欠英商银行的本利,几家华资银行就准备以银团方式参管整个申成纺织系统。

这个结果,穆先生当然乐见其成。但以容翰民的性格,很难说能不能接受得了,但这却也是现实中最好的办法了。总之,萧条的还是继续萧条,觊觎的还是在觊觎,苦苦挣扎的却不知还能挣扎多久。

宴席一直到午夜才散,唐竞离开时在电梯里碰到乔士京。起初只是寻常寒暄,直到电梯门合上,轿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乔秘书忽然道:“你那个唐人街的朋友回来了。”。

这句话来得实在突然,唐竞怔了怔才明白这是在说谢力。

“他现在做什么?”唐竞问。

“跟着锦枫里的大小姐,”乔士京回答,“什么都做。”

电梯门再开,这对话便告结束。两人道别,分头走了。

唐竞驾车穿过夜幕下的城市,远近霓虹闪烁,还是那种叫人不知今夕何夕的繁华,仿佛根本没有一触即发的战火,或者大厦将倾的危机。

许多旧事在眼前重现,他看到暗处蛰伏的眼睛,像是等着最后清算的时刻。脑中又转出那个念头来——离开上海,一走了之。那样的话,所有这些事便都与他无关了。

经过魏祝氏一案,周子兮品出些做茶馆律师的味道,更加欲罢不能。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这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时光飞逝。

此后兜来的几桩生意,多半还是烟毒案子。其中一件的委任人名叫王尔曼,在亚培尔路被缉毒组的便衣包探盯上,以疑似有烟毒交易为由对他进行搜身。根据包探的说法,当时从他身上搜出一小包吗啡,共计三格兰姆,于是将其拘捕。本来只需缴纳数十元罚款就可获释,但王尔曼却是个顶真的,在预审时就大呼冤枉,拒不认罪受罚,被捕房一直拘押至今,已有一周之久。

与他同住的朋友在茶馆找上周子兮,要说证据也没有,只是反复打包票,他们俩都是勤工俭学,白天上学,晚上做工,下了班就在一个亭子间里睡上下铺。王尔曼没有烟瘾,不久前才刚与父母断了关系,从家里搬出来自立,根本没钱去消费那些东西。

“你们做的什么工?”周子兮问。

“在舞厅里伴奏,”小号手回答,“尔曼弹钢琴,我吹小号。”

周子兮又问:“他被捕是什么时候?”

“下了夜班从舞厅出来,”小号手想了想,“总归过了十二点了。”

“你们演出时穿什么衣服?”周子兮又问。

“西装皮鞋。”小号手脱口答道。

“上下班路上也是这样穿?”周子兮又确认一次。

小号手点头。

半夜,舞厅,西装革履,钢琴师大约被当作了公子哥。话问到此处,周子兮对事情的缘由已有大致的了解。正如吴予培所说,从前收烟馆的税金,现在收禁烟的罚款,无论哪一种都是一笔好生意。

于是,她去捕房调取了案卷与物证记录,其中果然只有简单几句话的叙述,没有画押,更无拍照取证。最关键的是,那办案包探名下当日入库的物证数量与记录里的对不上,所缺的刚好就是三格兰姆。

证据到手,庭审亦进行得十分顺利。那一堂的主审刚好又是卢推事,改判了被告王尔曼无罪开释,甚至还当庭声斥了办案的包探——不依法令搜索他人身体,违规办案,假造证据。

又赢下一桩官司,周子兮自然十分高兴。更叫她受宠若惊的是,王尔曼案过后不久,吴予培与另两位资深帮办律师不知为了什么案子忽然忙起来,将事务所里原本许多庶务工作交给她做,她有一阵没去茶馆,竟有人找上门来,指名道姓要请她代理诉讼。

但几句交谈下来,又叫她不知说什么才好。先后找来的几位客人一个个地告诉她,之所以慕名而来,是因为听茶馆里的律师说,此地有一位姓周的女律师,在巡捕房与特二法院都很认得人,有办法赢官司。

起初,周子兮还被这话噎得一愣,心想自己才刚赢了两桩小到不值一提的案子,怎么就有这样的传言出来?

但再一细想,也不奇怪。在那些茶馆同行的眼中,她这样的女人加新手,大约就是不应该赢的。所以只要她赢了,便会引出这样那样的联想,仿佛打的不是官司,而是关系。

孤岛余生 21.3

??数年之后,周子兮一直回想当时,如果没有那一天在薛华立路巡捕房里的巧遇,后来的一切会不会有一点不一样。

那一天,她是去拘留所见一个烟毒案子的犯人。值守作难,叫她扑了空,可才刚从南边底层出来,就看到一行人从楼上下来。其中一个竟是吴予培,正与身边的法国人交谈,就连崔立新也跟在后面,一脸殷勤。

周子兮并不认得那法国人是谁,但此地的法籍低级巡官大多是科西嘉那些偏远地方来的,又或者有些殖民地血统,单凭口音样貌就看得出来。此人却不一样,一望便知道职位不低。

吴予培与这位“高官”却是谈笑风生,仿佛老朋友一样。周子兮朝他们走过去,他对她视而不见,嘴上继续道:“……陈教授是我大学同窗,其余几位也是我常来常往的朋友,履历人品我都清楚,今天这件事只是一场误会……”

那法国高官打断他:“吴,不是我不信你,这是华界警察局来的消息,事关租界秩序,我上面也有压力。”

“如果你不放心,”吴予培退了一步,与他讨价还价,“就先由我‘责付’他们出去。之后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找到我头上,保证随传随到。”

“这倒不必了,”高官笑起来,“罪犯才有责付一说。陈教授他们几位,都只是配合我们问话调查而已。只是同案带进来的那名西侨,我们人手暂缺,还需等候英文通译,或者也可直接交给公共租界捕房。”

话说到此处,吴予培还没开口,身后的崔立新已经指着周子兮提议:“今天倒是巧了,这位周小姐是我里昂大学的学妹,英文法文都很好,不如请她做审讯通译。”

周子兮听他这么说,不知道这算是哪一出,只等着吴予培发话。吴律师却是略一沉吟,才道:“周小姐是我事务所里的帮办,曾在日内瓦公使团做过外交翻译,资历一定是可以的。若是你们需要,费用按照一般谈话计算即可。”

周子兮这才确定,吴先生老早就看见她了,此刻几句话却说得好像只是随手兜来一笔生意。这举动搁在别人身上或许十分平常,但吴予培不一样,她不禁觉得其中别有深意。

高官听身边两个人都这么讲,又看看周子兮,觉得未尝不可,点头道:“那好,就麻烦周小姐做审讯通译。事情问清楚之后,也就可以放人了。”

不等周子兮反应,吴予培又关照了几句:“你在此地做事,就得守着巡捕房的规矩,只做通译即可,他们说什么,你就译什么,别的都不用讲。结束之后就回事务所,书业公会的案子还要开个会。”

话说得言简意赅,恰如师父教导徒弟。而这徒弟也听话应下,心里却很清楚,书业工会并没有什么会要开,审讯室等着她的绝不是做通译这么简单。

高官随即叫过一个名叫杜朗的班长,让他带周子兮上楼。临走,周子兮又看了吴予培一眼,见他也正望着自己,神色平常。那目光倒是叫她也镇定了一些。

杜朗班长肤色黎黑,留着厚厚唇髭,大约有些北非血统,来上海之后很是过了几年好日子,身胚粗壮了一圈。他领着周子兮沿捕房中间宽阔的回字型楼梯上去,一直到了三楼。看到墙上的指示牌,周子兮方才意识到自己已身在政治处。

“是什么案子?”进审讯室之前,她开口问了一句。

杜朗回头看了她一眼,只当她是紧张,随口解释:“里面也是个女人,持美国护照,您不用怕。”

“她犯了什么事?”周子兮又问。

杜朗犹豫了一下,似乎不该说,但终于还是说了:“华界那边有线报过来,说她参与煽动罢工与游行,我们也只是例行问话。”

“什么游行?”周子兮继续。

“抗日?或者要求南京释放政治犯?无非就是那些事。”杜朗回答。

周子兮点头,这几句对话叫她察觉到些许性别优势。杜朗这样的人都乐意给她行些小方便,也都不拿她当回事。她忽然明白,这或许就是吴予培把这件事派给她的原因,但心中又有种宿命的讽刺——她到法国的第一站便是马赛,至今还记得自己在码头上宛若听到天书般的惶惑,而杜朗偏偏就是马赛人,口音很重。

正想着,杜朗已经伸手推开审讯室的房门,没有给她再提问的机会。只见房内坐着两个人,是另一名法国探员与杜朗所说的那个女人。周子兮跟在杜朗身后走进去,直到他拉了张椅子坐下,她眼前没了那一片宽阔身胚的遮挡,才看清对面那个女人的面孔,分明就是宝莉华莱士。

几年过去,宝莉变了许多,脸颊瘦得轮廓分明,衣着也不比从前惊世骇俗,倒像是女校里学监。但周子兮知道自己不会认错,她怔了怔,不算太久。两名警员只当她生嫩,杜朗指了指旁边一张凳子,要她坐在那里。她听话地坐下,在面前展开簿册,整理纸笔,找机会抬头才看了一眼对面。宝莉十分平静,似乎根本就不认识她。

审讯开始时,她心跳得厉害,起初以为自己做不到,结果那一问一答却是出奇的简单。

“您叫什么名字?”杜朗问。

周子兮将这句话译做英语,旁边的警员则用法语记录下来。

“杰西泰勒。”宝莉回答,十分自然。

“从哪里来?”杜朗又问。

“美国。”

“职业呢?”

“教师。”

“今天上午,您在白赛仲公寓内做什么?”

“教授英语。”

“同您在一起的那几个中国人是什么身份?”

“我与他们不熟,只知道陈教授是本地大学的教员,其他几位都是他的好友,想要进修英语,今日是第一次开课。”

“您与他们不熟?那又是怎么认识的?”

“我在报上登了广告,说可以上门授课。”

“那广告是哪儿登的?”

“上海泰晤士报,就是上个月末,登了一个礼拜。”宝莉答得明明白白,看样子也不怕查证。

“是哪一位联系了您?”

“陈教授,他说自己在法政大学教书。”

“陈佐鸣?”

“对。”

“所以您只是教授英语……”杜朗反复。

“没错。”宝莉肯定。

“那您为什么带着照相机?”问题突然变了,似乎就等着一个破绽。

宝莉却仍旧温婉无害,只是道:“我来上海也是为了旅游,拍照是我的爱好。”

“您都去了哪些地方游览?”杜朗又问。

宝莉想了想,回答:“华界老城,还有外滩,我到此地不算太久。”

“拍了不少照片吧?”杜朗继续这个话题,简直像是聊天。

“是啊,”宝莉点头,也顺着他聊天,“此地的景致非常有意思,在别处看不到。”

杜朗“唔”了一声,似是附和,却又突然话锋一转,道:“可在警探进入时,您却曝光了所有底片。”

周子兮猜想,这便是杜朗的审讯机巧,传译时刻意慢了一点,好似在脑中梭巡一个恰当的词语。她头一遭做审讯通译,杜朗就算不耐烦,也怪不到她头上。

宝莉听完她的英文复述,却是有些生气,像是耐着脾气,冷冷答道:“是啊,实在太遗憾了。当时我被破门而入的人撞了一下,照相机摔在地上,摔得不巧,胶卷仓弹开了。”

杜朗见她这般反应有些意外,非但没有预想中的无措,反倒好像要追究巡捕房探员害她摔坏相机的责任。

周子兮知道这些法籍巡捕大多出身低微,在本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尤其像杜朗这样的混血儿。宝莉这样一张金发碧眼的面孔,体面的穿着谈吐,在他们面前还是有些震慑的。正如此时,宝莉人在政治处,审问她的却只是班长杜朗,看样子也没有经过搜身。如果不是因为上面的压力,杜朗大多会选择相信宝莉。

宝莉见杜朗不语,反倒开口问:“我至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应该聘请律师?”

这是宝莉在审讯中犯下的唯一一个错误,她说solicitor,一听便知道是英国人的习惯。所幸旁边两名警员恍若未闻,无动于衷。

“您要求请律师?”周子兮仿佛随口反问,用了一个通用的词lawyer。

宝莉会意,对她点了点头。

“她说什么?”杜朗问。

“她问是不是可以聘请律师?”周子兮以法语回答。

“没有必要,”杜朗开口,“请告诉这位女士,完全没有必要聘请律师,我们只是例行询问,请她在此稍候。”

周子兮又将这句话用英语复述一遍,而后便又是那几个问题,反反复复。

时至午后,宝莉仍旧没有获释,也没人来告诉她究竟是什么罪名。杜朗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其他要问的,只是在等着隔壁审讯室的结果罢了。周子兮无事可做,低头眼观鼻鼻观口,又熬了许久,总算被放了出来。

离开政治处审讯室,她穿过走廊沿着扶梯一路下来。迎面遇到几个法国巡官,她还对人家笑一笑,一半客气一半娇俏。她自觉做得很好,镇定得不像第一次。直到身后有人叫她,脚步声追在后面,她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紧张,既没有回头,也不曾慢下来,差一点踏空一级台阶。

“当心!”是崔立新在身后搀了她一把,待她站稳便收了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十分绅士。

周子兮看着他,惊魂甫定。

“这是要回去了?”他倒是一副熟人攀谈的样子。

“是啊,这就回去了。”她总算镇定下来,对他笑了笑,就等着接他的问题。

但崔立新却什么都没问,只是陪她走到前厅,就与她道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