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来的女客是位将军夫人,据说丈夫从前在辽东驻守时,曾经与广平王并肩而战。她倒不是势利的人,只是收到消息后,才随夫入京哭灵,丈夫直接进了宫,她还没回家歇口气呢,就先奔广平王府来了,风尘仆仆的。赵琇看着烟雨她们暗暗都红了眼圈,便对这位将军夫人格外敬重几分。对方离开王府后,就对旁人叹道:“真不愧是建南郡公的嫡亲孙女,小小年纪就礼数周全,一身的作派与旁人不同,不是那等庶孽血脉可比的。郡公夫人能教养出这样的孙女来,孙子听说也是因立下救驾之功才袭了爵位,真真是了不起得很。”

后面陆陆续续来的女客,对赵琇的观感就在这两种意见中左右摇摆着,有人觉得她端庄稳重,有人觉得她冷淡不讨喜,还有人嫌她没有陪着一道大哭,对王妃不够恭敬,怎么有资格来待客呢?况且年纪又小。甚至有人问钟家人怎么不见?这种时候,无论是王妃的生母、兄嫂还是侄子侄女出面,都比一个半徒要象样吧?钟家姑娘不是在王府外头哭么?很该请进来才是。

这持后一种想法的人,自然是从外地赶来不明内情的,不过私下议论两声,过后听说了京中传言,也就闭嘴了。至于那嫌弃赵琇没有跟着大哭的,赵琇听了以后也非常无奈。她比不得来吊唁的人,只来一次就好了,天天坐在王府里,来一位客人就哭一场的话,也是十分累人的好不好?王府里的人,连曹妈妈和烟雨她们,在熬到第二十天上,也都瘦得脱了形,实在是没有力气再哭了,更不要说是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只要尽力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就好,连王府的人都没挑剔她,管外人说什么呢?

到得第二十五日,眼看着还有几天,广平王与高桢就能回来了,哥哥也要回家。赵琇想起,都觉得心里松了一口气,仿佛肩头上的重担马上就要卸下来似的,轻松之余,还有余力想一想,祖母应该快到京城了吧?

就在这时,前院方向传来了一阵鬼哭狼嚎,她不明所以地走到门前眺望,不一会儿,便见到烟雨怒气沉沉地走了过来,忙问:“烟雨姐姐,外头发生什么事了?”

烟雨生气地说:“赵姑娘不必理会,是钟家老太太带着一家子过来了,说是王妃的后事冷清,她不忍心看到女儿身后凄凉,要过来哭丧呢。真是笑话!王妃都去了快一个月了,也不见他们来,眼看着王爷与世子要从宫里回府了,他们倒装模作样起来了,真以为京里的人不知道他家做的好事么?!总管和典膳大人正在前头拦人,不许他们进府呢。”

赵琇大为诧异,钟家人这是做什么?都老实了这么久,怎么又作死起来了?难道他们真的以为,高桢会看在死去的母亲面上,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不去追究吗?

第一百七十七章突如其来的罪名

钟家人在王府中路前院那里闹,赵琇坐在客院,倒是没有去瞧热闹。虽然看不惯钟家人,但他们毕竟是王妃的娘家亲眷,她一个外姓人,非亲非故,没什么立场去管人家的家务事。

不过她在客院里坐了很久,都没听到前院那边安静下来,似乎还越发乱了,连和尚道士的颂经声都停了下来,她皱起眉头,有些担心。

烟雨虽然气愤钟家人所为,但还是很关心主母丧礼的,她在客院正房里站了一会儿,听着动静,就忍不住去前院瞧一瞧,然后怒气冲冲地折回来骂几句。相处了这二十多天,她们这些丫头婆子已经把赵琇的脾气都摸熟了,只要正事上不出差错,做事也足够勤勉,其实她是个很和气很好说话的小姑娘,也不端侯府千金的架子,她们哭得累了,她也不会说她们偷懒或对王妃不恭敬,反而会让她们歇一歇,喝点水补充一下水份。因此烟雨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客院这边骂钟家人,不用担心赵琇会责备她,又或是在曹妈妈面前告状。

骂完几句,烟雨听着前院那边的动静,没多久又忍不住过去看了,看了一会儿再回来骂。这一来一回的,倒是给赵琇带来了不少最新消息。

钟家来的人可不少,包括钟老太太、钟大老爷一家、钟二老爷一家,还有两三家表亲、姻亲,其中也有未受谋逆案影响的,但因为官卑职小,没什么势力,所以一向依附钟家。当然,也因为他们官卑职小,钟家投靠朱丽嫔时,根本就没拉上他们,所以他们才逃过一劫,事后一度疏远了钟家人。生怕会受牵连,哪怕过去的体面都是靠广平王妃钟氏得来,他们也不愿来给钟氏上一炷香。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就有两天前。借口称病迟迟不肯辞官的钟大老爷收到了上司的通知,说查出他在任上有渎职、贪腐的行为,所贪的财产超过十万两银子,有负朝廷的信任,必须严惩!现在不但要他拿出这十万两银子归公,还要将他革职查办,永不录用。他的上司甚至说,这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因为考虑到广平王妃刚刚去世,他是王妃的亲兄长。皇上不忍在这时候加罪,才会格外开恩的。但如果他不愿将贪的钱交出来,那就等着把牢底坐穿吧,也许还要流放三千里,谁叫他辜负了大行皇帝与新君的信任。又侮辱了家门清名呢?

钟大老爷叫屈不已,他几时贪过这么多银子?从前确实是有过贪污公款的行为,也曾拿出大笔银子资助颖王,但所有钱加起来,绝对没有十万两这么多!十万两,已经是钟家全部家产的九成以上了,这还是几房人加起来的数目。难不成要他倾家荡产么?

但是大理寺和刑部都不接受这个说法,因为钟老太爷在世时,钟家还是个普通书香门第,豪富绝对说不上,就是普通富裕人家,老家有几百亩地。京郊还有个王妃送的三十顷的大庄子,外城有两个店铺收租,养活一家上下不足百口人,足够了。但钟老太爷去世以后,钟大老爷当家。名下的财产就逐年大增,不但老家那边收在名下的土地超过了万亩,京郊又多了三四个庄子,城里也有二三十家店铺,是按季给钟家送分红的。这些名义上是要借钟家的名头护住自己,但钟大老爷的官职又不高,他靠什么护人家?不就是靠着王府么?广平王做储君那几年,钟家的家产就翻了十番。因为不是伤天害理的事,因此广平王夫妇都没管。不过如今大理寺与刑部要秋后算账,就揪着这件事不放了——钟家本不是豪富之家,若不是贪了银子,哪里能置办下这么多产业?说是别人送的?别人凭什么送给他家?叫送产业的人来作证啊!

那些人现在躲着钟家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愿意出面作证?官差来询问,他们也不说是人家逼着他们送的,毕竟还要顾及广平王府的面子,于是就说,这是钟家拿钱来买、来入股的,至于钟家的钱是哪里来的?不好意思他们没问过。

问题又绕回来了,钟大老爷是哪里来的银子?算上钟家祖产、历年俸禄还有太太奶奶们的陪嫁,也没这么多。若说都是王妃送的,人家广平王府可不愿意承认,钟大老爷除了承认自己贪污,还能说什么?

最可怕的是,大理寺还列出了钟大老爷发第一笔财开始,历年所担任过的官职,从中寻找着他贪污的赃款来源。他这些年的官职都不高,但也是实打实的体面位子,还到地方上任过考官,有过几笔赈灾款从他上司手里流过,他任考官的下辖地区里还闹过小规模的科举舞弊丑闻——当然,出事的是县一级的,他却是府级的考官,并未牵扯进去,从前说他清白,合乎情理,但现在要说他不干净,似乎也不是说不过去,他还没法解释清楚。

钟家是书香门第,从老太爷开始,就以清名立世。这渎职、贪腐的罪名,还有可能用失察或不通庶务之类有的没的借口混过去,得到部分士林中人的原谅,可贪污赈灾款项,就从道德上将钟大老爷打入底层,涉嫌科举舞弊,索性就将钟家从士林除名了。一旦定下这个罪名,钟家子孙起码三代都别想在读书人圈子里挺起腰杆,体面清白的人家也不会愿意跟钟家联姻,这才是对钟家最大的打击。

钟大老爷终于发现,刑部与大理寺都不买他的账了,而他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更担心跟刑部与大理寺的人闹僵了,对方又再次追究他谋逆的案子。可要是变卖家产补上赃款,他又不甘心。这十万两银子拿出去,钟家瞬间就回到他父亲刚去世时的财富水平,那他这些年来的一切收获,不是全打了水漂么?他只能再次来求广平王,希望广平王父子看在死去的钟氏面上,可以再帮他一把。

高桢的警告他已经听妻子说过了,他本不敢冒那个险,可是,现在高桢父子都不在王府。若在这时候,他们一家人过来,帮王府协理丧事,出面接待来吊唁的宾客。等等,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钟家为女儿的后事出大力了,那等广平王父子回来,就没有理由为难钟家,说不定还要还钟家一个人情,在皇上面前帮他说说情…

钟大老爷打的如意算盘,王府里有点头脸的管事都能看得出来,就连烟雨也都猜到了。因为钟大老爷最近又招惹上官司的消息,在京中并不是秘密。赵琇是因为哥哥入宿宫中,平日又少与外人来往。到了广平王府,又很少问朝廷上的事,所以还是头一回听说。

她心里觉得有些怪异,这些罪名听起来好象很唬人,但如果是真的话。怎么过去从来没人提起?如果钟大老爷真的做了这种事,广平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而那些想将广平王从储君之位上拉下来的人,也早就拿这种事做借口,打击广平王了吧?赵琇猜想,钟大老爷也许真的没做过这种事,那现在为什么刑部与大理寺又追究起来了呢?而且还没有明证。就有意给他定个罪名。刑部和大理寺最近都挺忙的吧?还有闲心做这个?要是看钟大老爷不顺眼,当初直接一个谋逆案就能将他搞定了。

赵琇又想起了那日与高桢分别时,他脸上的莫测表情,暗暗怀疑着这会不会跟高桢有关系?也许,这是高桢对钟家人的报复?只要新君或是广平王愿意配合,这个法子确实能直接将钟大老爷从官位上拉下来。免得他继续用生病为借口拖拖拉拉不肯辞官了。而因罪被革职的官员,也没有再度起复的希望。顶着那么大的罪名,就算身家性命得保,回到老家也是要被人看不起的。钟家的儿子将来想要科举出仕,东山再起。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赵琇在这里猜想着,打算等高桢来了,私下问问他,忽然看到烟雨又一次怒气冲冲地回来了,这次还扶着脸色苍白的曹妈妈。她连忙迎上去:“妈妈这是怎么了?”曹妈妈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抬头看着她张张嘴,又无力地垂下头去。

烟雨便气愤地道:“妈妈到前头劝说钟老太太,别再哭闹下去了,后头还有客人来吊唁呢,叫人家看了,岂不是要笑话?钟老太太就骂妈妈,说妈妈眼里没了旧主人,还…说了许多难听话。”烟雨不想那些污言秽语脏了赵姑娘的耳朵,就省略了一大番话,但赵琇已经可以猜出来了。

赵琇皱起眉头:“有人来吊唁了?是谁?”

“王尚书家的大少奶奶。”烟雨说起来也有些犯愁,“这位王大奶奶,未出阁时就与钟家表姑娘交好。方才她进门时,看脸色也是偏着钟家的。”

赵琇不解:“她公公还是尚书吗?那她难道不知道钟家涉嫌谋逆?”

烟雨苦笑:“王大奶奶还很年轻,去年才出的阁,大约不怎么理会朝上的事。方才她还骂王府总管,对钟老太太过于无礼,也是对王妃的不敬。总管根本没法与她说理,几位属官也不好跟她拌嘴,曹妈妈上前请她径直去灵堂上香,她也数落了妈妈几句。”

这位王大奶奶未免太讨人嫌了,既然不关心朝政,那怎么还管人家王府的事?钟家的事闹得这么大,连民间的商人都知道了,有事都不想跟他家扯上关系,她身边尚书府的少奶奶,难道就真的不懂这个道理?

赵琇撇了撇嘴,温言安慰曹妈妈:“别难过,王爷与世子都明白您的为人。先进屋里坐一坐吧,等他们闹够了再说,横竖他们也闹不长。”

曹妈妈无力地摇头:“让钟家人得进王府大门,把王妃的丧事搅成这样,也是我失职。如今满京城的人都看见钟家在王府闹事,王府的面子扫地,叫我还有什么脸去见王爷世子呢?”

赵琇只得说:“若有法子,就给宫里送个信,让王爷派个人来,将钟家人赶走好了。又或是叫他们等王爷回府了再说。不然这样闹下去,谁能拦得住?”

曹妈妈默默含泪:“钟家人如今已是穷途末路了,什么体面都不顾。他们闹事,别说让外人看见,哪怕是王府里的人见了,又能对王妃有几分敬意?老太太、大老爷与二老爷他们怎么就不明白这个理儿?”

正说着,忽然有两个婆子飞奔过来了,向曹妈妈与赵琇报说:“钟老太太哭晕过去了,钟大太太嚷着要将老太太送到厢房里歇息,因有王大奶奶在,总管他们都拦不住,这可怎么好呢?”

真是老掉牙的把戏了,又来这一套?晕倒了,就能进厢房,这一歇息,可不就住下了吗?钟老太太还真不愧是钟雅致的祖母,做得比钟雅致还要更高端些。

赵琇冷笑了下,便对那两个婆子道:“去跟他们说,中路的院子摆了灵堂,不是歇息的好地方,让他们把人搬到客院这边来。”

曹妈妈与烟雨都惊讶地看着她。赵琇却笑了笑:“没事,如果他们一定要在这里待,就让他们来。然后把门关好了,多派几个人来把守。王大奶奶什么的,只是来吊唁,难道还能过夜?等钟家人来了,再有别的客人来,我们只管将人引到别的院子去,也好让钟老太太好生静养着。”

曹妈妈还在发愣,烟雨已经瞬间领会了她的意思。现在王府的人烦恼的是钟家在灵堂前闹事,所以先把人挪开再说。西路这边的客院,跟中路是各自独立的,把两边门一关,再派人把守,钟家人就别想再回灵堂那边去了。这里是王府内部,外面的人看不见,要怎么对付钟家人,那就是王府的内部事务了。要招待来吊唁的女客,在哪里不行呢?

曹妈妈没有反对,婆子们就立刻去通知总管了,烟雨迅速帮着赵琇将次间里的东西收拾好,沿小路送到另一处院子去。东路前院是王府属官们办事的地方,但后头有一处长方形的小院子,从前也曾用来招呼女客。如今赶紧收拾一下,代替客院的功能,也是极容易的。

赵琇就这么站在客院正房的门前,看着钟家一群人在一名陌生的少妇陪伴下,走了进来。

第一百七十八章王大奶奶

这名陌生的少妇,想必就是王大奶奶了,还真是年轻,看上去不超过十八岁,打扮得倒也素雅,看头上精致的珍珠首饰,手上无暇的白玉镯子,还有那气色极好的脸蛋,就知道她日子过得很是舒心,大约在家也是受宠的。

她一路陪着钟家人进客院,面上还带着忧色,抬头看见赵琇站在台阶上,还怔了怔,停下脚步。钟家人也看见赵琇了,钟大太太与钟雅致的脸色忽然变了变,都有些不大自在。

王妃去世那一日,赵琇是来过广平王府的,她们母女做的事,只怕她也知道些。钟家母女可以在不知情的王大奶奶面前扮无辜,可遇到赵琇,还真没什么底气。她们只能在心中暗暗祈祷,这位小姑奶奶可别在王大奶奶面前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王大奶奶是很好哄没错,可是她也嘴碎,万一叫她知道些什么,只怕没两天就传扬得人尽皆知了。

广平王府与钟家反目,许多人都知道,王府下人还有传言说,钟家女儿不要脸,钟家人也厚颜无耻,把王妃气死了。但那都是小道消息,广平王父子从来就没有明确地说出具体详情,钟家也不可能将这种事到处跟人讲。因此外人只知道些模糊的信息,明白两家是反目了,却不太清楚反目的具体经过。钟家人还指望王府继续为他们撑腰,让他们能风光地留在京城做官,哪怕是一定要回乡,也要保住名声和家产,回去做个富家翁,备受乡里尊崇,等小辈们科举入仕后再卷土重来。他们绝不愿意让外人知道钟大太太和钟雅致到底都做过些什么。

钟家母女低着头扶钟老太太,畏畏缩缩地抬眼偷看赵琇。赵琇则是很淡定地看着她们走近,然后就转身下台阶,打算绕过她们离开了。

钟家母女见她没有纠缠的意思,都暗暗松了口气。心下还有暗喜。钟大太太见自家人顺利得进客院正房,就盘算着一会儿定要借口老太太晕倒,身体不适,全家都在王府里留住几日。再想法子插手前头灵堂的事务,等有宾客上门来,就会看到钟家人在那里答礼,待客,就算外头流言说得再难听,外人也只会认为钟家与王府和好了。过两日广平王与高桢回王府,还能再拉长了脸将曾经为王妃丧事出过大力的他们驱逐出去么?如果广平王真这样做了,外头的人一定会非议纷纷的,说王爷老婆才死就把岳家丢在脑后,无情无义。高桢也会被冠上不敬长辈的名声!

就在钟大太太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一直被她认为是好帮手的王大奶奶忽然不高兴地开口了:“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会在这里?难道也是来吊唁的么?”

赵琇停下脚步,转头看她,有些诧异她竟然会先开口问起自己。

见赵琇不回答她的问题,王大奶奶更不高兴了:“你这孩子。难不成听不懂别人的话?我问你呢,你怎么不回答?即便不认得我,难道也不认得王妃的母亲与嫂子?既是来吊唁的,连个招呼都不打,也不理人,径直就走,你还有没有规矩了?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钟大太太瞪大了双眼看着王大奶奶。有些呆住了,不太明白她怎么忽然挑起了这嘴利的小丫头的刺。难不成就因为那小丫头没跟她见礼?

赵琇似笑非笑地对王大奶奶说:“这位夫人,你在挑我刺之前,是不是先顾一下你扶着的这位老太太?”她瞥了钟老太太一眼,正好对上钟老太太悄悄睁开来偷看她的一丝眼缝儿,双方对视一秒。钟老太太立刻垂下眼皮继续装晕,赵琇面上的笑意更深了:“不管病人,只顾着追究陌生人不肯跟你见礼,这位夫人你也真是好有规矩呢。”

王大奶奶涨红了脸,她这才想起了钟家老太太还晕着。连忙向钟大太太道歉:“真对不住,我这人最看不惯没有规矩的人了,因此就忘了老太太这边还晕着呢。快快,快把老太太扶进屋里去吧。”

钟大太太干笑着说:“没事没事,我们妯娌来就好了。”给钟二太太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与自己合力继续扶婆婆走动,没想到钟老太太这时候又再次睁开一丝眼缝儿去偷看赵琇,眼神阴沉沉的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她两个媳妇要扶她走的时候,她没顾得上配合,竟然没扶动。钟大太太暗暗挣了婆婆一把,她才醒过神来,继续装晕,开始挪动脚步。

但王大奶奶见钟大太太、钟二太太没扶动钟老太太,还以为她们力竭,连忙去叫院子里侍候的丫头婆子们:“快,快过来扶你们亲家老太太一把,将她扶进屋里去。”

丫头婆子们都没动,彼此对视一眼,就垂下眼帘装木头人。她们素来是在这客院里侍候的,上回钟家母女闹过一场后,就没有换过人。钟家女眷对她们来说,虽是主母的娘家亲人,却也是曾经因为不是她们的过错,而对她们喊打喊杀的恶人,她们心里都堵着气呢,王爷和世子又都曾明令不许钟家人入府,她们又怎么可能愿意去侍候钟家人?

有几个心有犹豫的,悄悄看了看赵琇,见赵琇微微摇头,便也安下心来,不去理会王大奶奶的话了。

王大奶奶不明内情,见自己命令落空,只觉得又羞又气。她眼尖地发现有人看赵琇的脸色,便气冲冲地质问赵琇:“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许人来扶钟老太太?!”

赵琇慢条斯理地道:“我几时不许人来扶她了?你别乱说,我是王府的客人,不是主人,怎能随便支使王府的奴仆?那实在太不讲礼数了。”她还特地加重了“礼数”二字的语气。

王大奶奶的脸猛地涨红了,她也想了起来,自己不过是王府的客人而已。她咬着唇看周围不肯上前的丫头婆子,恨恨地吩咐起了自己带来的丫头:“赶紧将钟老太太扶进屋里去。”

钟大太太忙赔笑道:“不必了,我们妯娌就可以。”然后又给钟二太太使了个眼色,这回有了钟老太太的配合,妯娌俩终于成功把人扶进了屋,钟雅致跟在后头,偷偷看了赵琇一眼。低头也跟着进去了。

王大奶奶跟着进屋,看着她们扶着钟老太太在梢间的床上躺下,钟雅致倒了杯茶来,发觉茶水冷了。正想吩咐丫头去倒一壶热的来,对上目光冰冷的丫头婆子们,呆了一呆,就讪讪地放下了杯子,觉得还是不要多生事端为好。

但王大奶奶是不会这么想的,她看见客院的丫头婆子们不肯上前侍候,茶水也都是冷的,没人愿意换上热茶,又抱怨起来了:“广平王府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因为王妃去世了,王爷就把岳家人都丢一边去了么?即便男子喜新厌旧。也没有这么快的,还有世子呢?世子难不成不是钟老太太的亲外孙?如今怎么也这般无情无义起来?”

赵琇在院里听见她说广平王与高桢的坏话,忍不住走回来冷声道:“这位夫人也未免太过自说自话了吧?王爷几时喜新厌旧了?世子怎么无情无义了?你先弄清楚是谁先不讲情义,再来说指责的话吧。若你不知道钟家人做了些什么,那就请你先把真相弄清楚。再来大放厥词;若你明知道钟家人都做了些什么,还能这样睁眼说瞎话,那就请你赶紧滚出去,这里不欢迎你!”

王大奶奶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整个人摇摇欲坠,仿佛听到了什么可怕的话:“你…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怎能如此粗俗?我是来王府吊唁的,你居然要我…”那个“滚”字她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赵琇冷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姓赵,是建南郡公之孙,建南侯之妹,从广平王妃逝世那一天开始,每日都在这里。有谁来过吊唁。我都一清二楚。我在广平王府不过是个外人,但王妃与我有半师之谊,我打从心里敬重她,王爷也信得过我,因此令我在此待客。你嘴里说喜新厌旧的广平王。在入宫为大行皇帝斋宿守灵之前,曾不眠不休地陪在王妃的灵柩旁,甚至明知钟家犯下谋逆大罪,也依然保住了他一家性命。你嘴里说无情无义的世子,明知道钟家人将他母亲活活气死了,也没在外头说过他们一句坏话。今日是王妃去世之后的第二十五日,钟家人头一次上门,一来就闹事,你还嫌王府上下对他们不敬?却不知道,若是此时敬着他们,就未免太对不住死去的王妃了。你尽可以说我粗俗无礼,只不过在我看来,你这样口口声声念叨着礼数的,才是真正无礼的人呢!”

王大奶奶面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她能感觉到,周围的王府婢仆们都在暗暗用鄙夷或愤怒地目光看着她,显然都站在赵琇那一边。她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她根本不知道钟家都对王妃做过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王妃死后迟迟未上过王府的门。还有那谋逆大罪,难道不是谣言而已?她所认识的钟家人,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呢?

她转头去看钟雅致,后者在她身旁害怕得直发抖,担心赵琇下一步就会揭破她的底细,便拉着她压低了声音说:“你别跟她生气了,她是侯府千金,脾气自然大些。况且新任建南侯少年袭爵,是因立下了救驾之功,如今正得圣眷。你与他妹妹争吵,只怕闹到御前,你也得不了好,等你公公知道,又该责备你了。外头人如何说我们家,都不要紧,清者自清,只要你明白我的为人就好。”

王大奶奶的脸色缓和下来,柔声对她说:“你的话有理,我不跟她计较。横竖勋贵人家的女儿,多是没有规矩、不通诗书礼数的。跟她争吵,反倒失了我们王家书香门第的体面。”

赵琇耳尖,把她俩的对话从头到尾听了个仔细,又好气又好笑:“钟姑娘这句清者自清真是说得好,说得妙,你们这样的书香门第,我还真不敢攀比。我们赵家不是世家大族,只知道礼义廉耻,保家卫国,这勋贵身份也是因此而来的。比不得你们,国难当头时,不见有何作为;太平年间做了官眷,倒来瞧不起浴血奋战的功臣了。”

她转头看向钟雅致,似笑非笑地问:“我只有一件事想不明白,钟姑娘可否告诉我?你那日出了那么大的丑,今日是怎么有勇气装作一副没事人儿的样子,迈进王府大门的?你跨过门槛的时候,就没想过,王府里上上下下、男男女女,到底有几个人见过你当日的模样吗?”

钟雅致如遭雷击,脸色惨白地看着她。王大奶奶不明所以,愤怒地瞪着赵琇,又有些好奇地问钟雅致:“怎么了?她说的是什么事?”钟雅致看着她,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梢间里已经是一片死寂了。

赵琇懒得再与她们啰嗦下去,直接转身走人。到得院中,早已等了好一会儿的烟雨脸上掩不住幸灾乐祸:“姑娘好利的口,说得好爽快!”

一旁的曹妈妈却面带忧色:“工部尚书王大人,就是王大奶奶的公爹,乃是新皇信重之人,一向的官声很好。王夫人又是王大奶奶的亲姑妈,素来护短。自从新皇平安归京,逆党伏法,她们婆媳俩就一直是各世家大族、达官贵人的座上客,人人都敬着几分。赵姑娘方才虽然骂钟家骂得爽快,就怕也得罪了王大奶奶。她们婆媳若因此恼了姑娘,恐会在外头胡乱败坏姑娘的名声。”

十岁的小姑娘,正是刚刚步入社交圈子的年纪,若是坏了名声,在官家女眷们的心目中留了个坏印象,就等于一辈子都毁了。曹妈妈深知这一点,怎能不忧心?

赵琇皱着眉道:“管她是谁,既然让我听见了,我就不能由得别人颠倒黑白地说王爷与高桢的坏话。名声这种东西,若真有那么重要,还是几个碎嘴的女人随便说说,就能让人没法活的话,那赵玦一家子这些年来也不可能在京城混得这么好了。可见那些都是虚的,我为人如何,认识我的人自然会知道。她们爱说什么,就由得她们去吧。”

第一百七十九章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