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存了试探的心思,赵琇很快就采取行动了。她本就跟米夫人与米颖芝说好了要到她们家里玩,次日后者送了帖子来,她就立刻禀报张氏,打算去米家做客了。

没想到张氏原本兴趣缺缺,跟米夫人聊了半日后,竟觉得十分投机,也起意前往。赵琇只得与祖母一起去了米家。至于赵玮,他本来也很想去,无奈实在是抽不出空来,只能在妹妹同情的目光中,一步三回头地返回了钦差队伍目前寄宿的园子。

米家人住在杭州府衙后衙的官邸,是个两进的宅子,前后院都是正屋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地方十分宽敞。在官邸后方,还十分有江南特色地额外建了个小花园,虽然只有亩半大小,却五脏俱全,湖石假山、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样样不缺。可惜眼下还在正月里,连片绿叶都不得见,百花俱凋谢了,只有亭边的一排腊梅开得正好,香气袭人。旁边紧挨着的几株红梅,也冒出了小小的花骨朵儿,想来过不了多久,就会含苞绽放了。

米夫人没想到张氏也会来,有些受宠若惊,立刻采用最高礼仪标准来招待贵客。

张氏是个不爱张扬的,此番出行,只当作是走亲戚,并不曾打出郡公夫人的旗号。可米夫人如此郑重,亲自带着女儿到大门前来迎接。原本在前衙办公的米省之,也特地抽了空回到后宅来给张氏见礼,陪着说了一会儿话,方才返回前衙去继续工作。这知府衙门内还住了好些属官,人来人往的,哪里保得住密?不过半个时辰。整个后衙都听说了。

今儿这来的可是建南郡公夫人!来自京城的顶级诰命夫人。她嫡亲的孙子建南侯,深得皇上宠信,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钦差副使,随同广平王南下江南办差,眼下就在杭州!若能攀上这位贵妇人,得到建南侯青眼,将来还不得前程似锦么?几乎所有属官以及他们的家眷都激动起来了。

虽然米夫人并没有邀请别家女眷的打算。得知张氏陪孙女一块儿来了。想要场面热闹些,也不过是邀了两个得丈夫倚重的属官之妻前来做陪,奈何后衙里几位属官太太都是惯常爱互串门子的。纷纷不请自来,直入正堂,笑嘻嘻地说:“听闻有贵客到,特地赶来相陪。”还有人不知是真的不高兴还是在说笑。掩口假笑着抱怨米夫人:“怎的不跟大家伙儿说一声?只请马同知太太与胡经历太太二位,敢情我们是不入知府夫人的眼了。”

米夫人淡淡一笑。歉然望了张氏一眼。张氏心情正好,也不清楚这些小官小吏之妻的性情,并不在意:“人多热闹些,就请大家一块儿喝杯茶吧。”众人皆大喜。不等米夫人说话,便都自个儿寻位子坐了。其中机灵的人等不及就座,便蹿到张氏跟前。争着说些讨人喜欢的话,顺便介绍一下自己的丈夫。有谁与张氏或建南侯是同乡。有谁曾经在京城里经过建南侯府的大门,有谁跟赵氏族人是拐着弯儿的亲友故旧,全都是她们跟张氏拉关系的资本。

赵琇无奈地看着张氏,心里清楚,祖母又一次犯糊涂了。

张氏本来只是随口说说,她觉得今天是在亲戚家做客,主人家来客人了,她没理由把人赶走吧?但如果把事情完全交给米夫人,米夫人又会觉得为难。毕竟人来都来了,赶走了得罪人——米省之一家还得在杭州待下去呢——不赶走又怕她这位主客不会谅解。张氏自认是个善良体贴的好长辈,就替米夫人开口留客了。可人真的留下了,叽叽喳喳地吵得人脑仁儿疼,她又隐隐有些后悔。

她素来不喜交际,看着这一屋子的女眷围着自己转,也挺怵的。她曾经很喜欢这种场合,反正她身份地位最高,只有别人奉承她,用不着她去揣摩别人的想法。可年前在奉贤的经历,却让她对他人的奉承产生了阴影,就怕又有人要图谋她的孙子孙女儿。眼前这些小官小吏的妻子们,总爱把话题往亲戚关系上拉,是不是在暗示些什么?

赵琇一直盯着祖母的神色,瞧她的表情变化,就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了。看来祖母也明白自己做了蠢事,可惜脸皮薄,又想端着宽厚长者的架子,肯定是说不出赶人的话的。赵琇叹了口气,觉得自己还是再偏劳一回吧。

不过,她担心得有些早了。米夫人既然默认了这些不速之客的留下,自然不会让真正的主客心烦。她很快就把握住了话题的走向,尽可能让众人将注意力转到杭州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上,为张氏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有的人口才好,把某处景致描述得引人入胜,使得张氏不但生出亲往一观的想法,还让她对讲述的人也产生了好感。那人本该有机会更进一步,给张氏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可没等到她有机会这么做,米夫人轻飘飘一句话,就把话语权转交到另一人手上了。张氏的注意力也会跟着转移,先前那人便又退回到最初的起跑线上。

所有不请自来的女眷都有机会在张氏面前表现,讨得她的欢心,可是所有人都没有给她留下足够深的印象。偏偏所有人都觉得,她们已经得到了机会,多亏了米知府夫人的帮忙,可惜xxx(每个人自我脑补的对象不同)太狡猾,把她们的风头给抢过去了,没能攀上贵人,都是那xxx的错!

这么一来,米夫人一个人也没得罪,她们自己内部反而先分崩离析了。今日之后,也不知会闹出多少事来。

只有米夫人最初请来的马太太与胡太太两位,依旧保持着淡定。她们的丈夫都很受米省之看重,本就是实心任事不爱溜须拍马的人,两位太太的性情也很合米夫人胃口,自然不会加入到众人的明争暗斗里去。她们的淡定也落到张氏眼中,心中反而更加欢喜。米夫人见缝插针。给张氏介绍了一下她们二位丈夫的长处。不过短短几句话,既得了张氏的赞赏,又令马胡二位心生感激。等她们回家告诉了她们的丈夫,想来马同知与胡经历会越发死心踏地地为米省之效力吧?

赵琇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对米夫人的手腕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传闻果然不假,米夫人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呀。她得好好学一学,将来应付一些麻烦的人时。就不必每次都板起脸来针锋相对了。倒闹得外头人人都在非议,说她脾气坏、骄傲无礼神马的。

过了大半个时辰,米家的婆子来向主母禀报:“布政使衙门的几位夫人过来了。”米夫人有些惊讶。看了看下面众属官的妻子,见有一个人的脸色略显僵硬,便知道是她或她的丈夫在通风报信了。知府衙门里头,原也不是铁板一块。米省之来了不到两年。根基尚浅,能把手下大部分人都收服。已经不错了。

在杭州,知府米省之可不是官职最高的一位官员。浙江巡抚衙门与布政使司衙门俱在此地,都是知府的顶头上司,米省之这个所谓的杭州府一把手。日子也不太好过呢。幸好与米省之前后脚调任浙江巡抚的,是他座师之子,两人关系还算不错。有巡抚大人庇护。米夫人又手段了得,因此米省之在杭州主政。行事还算顺利。布政使司却不同,布政使与巡抚、知府并非一派,平日不过是面上情而已。

知府夫人邀请亲戚来家小坐,因这亲戚身份高贵,同僚属官的家眷前去奉承,也没什么出奇的。巡抚夫人自重身份,就没这个意思。可布政使官位高于知府,布政使夫人还要跑到知府家里去奉承人家的亲戚,这就太奇怪了。官做得这么高了,还需要如此巴结讨好别人吗?

且不说赵琇心中有多少疑惑,在座的那些属官之妻,就已生出遗憾之心来。不为别的,只因为米夫人听到婆子的禀报,仿若无意般叹了一句:“今日怎的有这么多贵客上门?实在是蓬荜生辉,若是这屋子更大一些就好了。”说着就吩咐丫头们多摆了两张椅子,却没办法摆更多的了。可新来的夫人却足有四位呢!除了布政使夫人,还有三位道员太太,是前者平日的跟班。属官之妻们迅速领会到了上司夫人的忧虑,即使再不情愿,也纷纷起身告辞了。

不告辞,她们还能怎么办?自己坐着,让那些品级比她们高得多的贵妇人们站着么?屋子就这么大,就算她们把椅子让给别人坐,空间也显得很挤。再想巴结讨好京城来的尊贵诰命,也不可能八字都没一撇,就先把顶头上司给得罪了。她们只能选择离开。而且出于私心,所有人都是一起离开了,没人能留下来。

她们走了,布政使夫人带着三位道员太太进来了。米夫人出于敬重,让了她们到上座,自己陪在最末,下手的米颖芝只能站着。几位夫人都对张氏很客气,谈吐也很文雅,比起先前那几位,实在是有教养多了。可惜张氏已经坐了半日,精神也变差了,加上又不认识这几位女眷,只能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不过是寒暄罢了。

等寒暄完,米颖芝笑意盈盈地拿着一个引枕走向张氏,把引枕塞到她腰后,柔声笑道:“老夫人是累了吧?我方才瞧您捶了一下腰,可是腰酸了?挨着这个,会觉得舒服一些。”张氏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好孩子,难为你这般细心。我这副老骨头,都是年轻时留下的老毛病了,不耐久坐,其实没什么大碍。”张氏就是有一点腰酸,并没有多累,但米颖芝的关心让她非常受用。

赵琇却已经看明白了什么,转头去看那几位夫人太太。果然为首的浙江布政使夫人笑吟吟地起身告辞了。人家老太太都累得直不起腰了,她们还在这里坐着干什么?岂不是让人家难受么?

等所有人都离开了,屋内又恢复了清静时,赵琇看向米家母女的目光已经不一样了。L

☆、第四百八十章私房话

赵琇与张氏在米家母女的陪同下,吃了一顿丰盛美味的午餐。米家的厨子是从老家带来的,做出来的菜肴与赵家平日的饮食有些差别,但难得的美味。赵琇吃得挺开心,看张氏的胃口似乎也不错。

午饭过后,四人坐在一处喝茶,聊了一会儿的天,米颖芝便兑现了自己的话,命人准备好一间静室,让张氏过去小歇了。张氏本来有些不好意思,今日她是来做客的,怎能象在家时一般随意呢?米夫人笑着劝她:“两家原是姻亲,您又是长辈,何必讲究这些虚礼?只当给我们一个机会巴结老夫人吧。”

张氏这几个月里没少被人巴结,她也素来不喜别人巴结,可是今日米夫人说要巴结她,她却听得眉开眼笑的,说话的语气里都含着少见的亲昵:“既如此,我老婆子就生受了。你也歇一歇吧?我瞧你气血不大好,只怕方才闹了半日,也累得不轻呢。”

米夫人讶然,旋即温和笑说:“多谢老夫人关心,我这点不过是小毛病罢了,并不碍的。若真的累了,我就去歇着了。眼下我先陪您到静室去好了。”

张氏拍拍她的手背:“你别顾左右而言他。我虽不是大夫,却也体弱多年,久病成医,识得几个方子,会瞧些精神气色。你这分明是气血两亏,可是早年留下的病根子?年纪大了又劳心劳力,一直不曾保养回来。这样下去,迟早要吃亏的。我当年何尝没有好生保养?养尊处优,一年也不见会生一次病。只因十多年前那回南下时出了事,在冰冷的河水里泡了半个晚上,身子骨受了寒。至今外头有一点子风雨,我都要疼上几日呢。你这样日积月累下来的旧疾,只怕比我那点毛病还要顽强些。既然你说,两家原是姻亲,本就比别人亲近,在我面前又何必遮遮掩掩呢?”

一番话说得米夫人哑然,眼圈都有些红了。米颖芝听得有些心急。忙问张氏:“请问老夫人。您既然能看出家母身体有何旧疾,那是否也知道医治保养之法?家母确实是气血有亏,是小时候受了寒气。一直未曾治好。平日家父与晚辈也曾为家母延请名医诊治,奈何始终不见有起色…”

米夫人看了女儿一眼:“好了,别再说了。老夫人见多识广,可毕竟不是大夫。你怎能为难长辈?”米颖芝抿着唇低下了头。

赵琇惊讶地问米夫人:“舅母果然是因为受寒而落下了病根?平日里都吃些什么药?我祖母这里固然也有几张方子。往日吃着不错,可她与您并不是一般年纪。得病原因也未必相同,就怕不对症,吃了反而对您身体不好。”

米夫人微笑:“你听你姐姐胡说,哪里就没几个保养的方子了?平日我也请过几位有名声的大夫来。开的药起初也有过效用,只是时间一长,便又渐渐无用了。虽说这旧疾难以拔除。但发作起来也没什么要紧的,不过是气色略差一点。我仍旧能吃能睡。并不碍事。”她看向张氏:“老夫人也不必为我担忧。”

张氏看着她直叹气:“你是个好妻子、好母亲,我明白你的心。回头我把我那些用着好的方子给你送一份过来,你找信得过的大夫瞧了,若是对症,就试着抓一副药吃一吃。若果真有效,我心里也高兴。”

米夫人笑着起身相谢:“真是多谢您了。”

她陪着张氏到静室午睡,赵琇与米颖芝一路跟随。静室离得不远,就在西厢房,屋子收拾得整洁雅致,进门就是落地大屏风,绕过屏后后,就看见房间中央地上摆着大铜炉,已经燃起了暖香。铜炉正对面,挨着西墙放了一张长榻,上面铺着崭新的锦面被褥。东面窗下摆着一瓶新鲜的腊梅折枝花,北边墙根下立着一个圆形的多宝架,摆了几件雅玩,旁边空墙上挂着名家字画。

赵琇带着夏露,帮张氏卸下几件首饰,脱去外衣,米夫人拉开被褥,侍候张氏躺下。米颖芝又捧了个新添了炭的手炉过来,放在榻边的小几上。张氏若觉得冷,伸手就能够着了。一个梳着双鬟的十三四岁丫头手持美人锤,走到榻前跪下,为张氏捶着腰腿。她的技术炉火纯青,力道不轻又不重,让张氏舒服得恰到好处。也许是因为太舒服了,赵琇才陪她说了两句话,她就意识模糊地睡了过去。

赵琇与米家母女悄声离了静室,回到正屋中。饭桌已经被撤了下去,茶水也重新换过了,送上了新鲜热茶。赵琇与米家母女一同坐下,有些担心地问:“舅母真的不需要去小睡一下吗?其实您真的不必太过客气。若是跟我讲究虚礼,就是不把我当外甥女儿看了,而是把我当成外人呢。”

米夫人听得笑了:“你这孩子,明明是好心肠,偏爱讲硬话。”

米颖芝挽着她的手臂撒娇:“母亲明明知道表妹的心意,又何必辜负了她?不如您也去歇一歇,我正好可以陪表妹到后头花园里走一走。今日外头太阳大,晒着也暖和,我与表妹也好说说私房话。”

米夫人心里温暖,就应两个孩子的好意,到暖阁里歇下了。米颖芝带着赵琇去了后花园,果然阳光大好,一边散步一边晒太阳,晒得人全身上下都暖暖和和的。赵琇还能就近赏一回腊梅花。最重要的是,她有机会跟米颖芝私下说话了。

米颖芝最关心的还是自己母亲的身体。她问起了赵琇提到的保养方子。赵琇便把自己记得的药方背了出来。从小到大,她不知看过这几张方子几回,每一次的药材增减,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也知道什么样的份量是最合适的。

米颖芝显然也因为母亲的旧疾,对药理有了不浅的理解。一听完赵琇背的方子,她就已经判断出了方子的高明处:“果然是温补好方,一会儿我就打发人抓药去。”

赵琇道:“这是宫中江太医开的方子。他曾随广平王南下办事。与我们家也算有些交情。他给我祖母看过好几回病了,方子也改过几次。表姐还是把方子给熟悉的大夫瞧了,找出最适合舅母的,再抓药也不迟。”

米颖芝点点头,接着又叹了口气:“希望这方子果真有效,但凡能令家母秋冬时节过得略安稳些,我就心满意足了。”

说起来。赵琇倒有些好奇:“舅母怎会落下了这个病根呢?”难不成也在冷水里泡过?

米颖芝却闭紧了嘴关。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另起了话题,与赵琇聊起后日的元宵灯会。还约赵琇明日晚上就去看灯。因为明日是正月十四,灯会已成,人潮却不如元宵正日时多,这时去看灯是最好的时机。

赵琇此番来杭州。最初的理由就是赵玮请祖母妹妹来看灯会,她自然不会错过。立刻就答应了。眼珠子一转,她还多添了一句:“我把哥哥也叫上。有他陪着,咱们也不怕被谁冲撞了,只管怎么高兴怎么逛。”

米颖芝抿嘴笑道:“真好。可惜我没个亲兄弟,倒有好些堂兄弟与从兄弟。他们原本对我也不错,只是我一直随父母在外任上。与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

赵琇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既然表姐的兄弟都不在跟前。那就让我哥哥这个表兄弟来侍候你好了。你只管使唤他,他脾气好着呢。若他有怠慢的地方,我替你教训他。”

米颖芝扑嗤一声笑了。她原是秀雅的长相,这一笑,竟出人意料地灿烂明媚,看得赵琇一呆,心中暗想,要是让哥哥看到这个笑容,不知他会变成什么呆样子?

两人慢慢散着步,聊起了闲话。赵琇从米颖芝的话里能推测出来,她果然熟读诗书,又知晓管家庶务,还对外头的经济民生颇为了解。赵琇心中暗暗惊讶,她知道这些,一半是从书本上看来,另一半是因为自小帮忙料理家中庶务,亲自去巡视各处产业时,找积年的老人请教而来的。没想到米颖芝也对这些事情那么了解,她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后来她听米颖芝无意中一句话,方才知道,原来后者小的时候,米省之曾经把女儿扮成男孩子模样,带着在辖地内到处巡视游历,并一一为她做介绍讲解。她所学的东西,跟赵琇不太一样。赵琇是为了打理家业才学的,偏重实务,可米颖芝所学的,却更偏向于一名地方精英官员该有的知识储备。若她不是女子,而是位男儿,在父亲的精心教养下,必定会有着锦绣前程。而如今,她腹中所学却未必能派得上用场,万一遇到个不懂得欣赏的夫婿,只怕还要嫌她懂得太多呢。

米颖芝在杭州官家闺秀圈子里,可不完全是好名声,原因就在于她所学得的这些知识,跟一般闺秀们的差别太大了。

赵琇就评价说:“简直就是在跟夏虫语冰。由得她们说去吧。她们粗浅一点的,也就是比比家世、容貌,又或是嫁的男人身份高低;稍微有点志气的,可以比比穿戴、交友、父族兄弟的前程以及琴棋书画水平。你样样不比她们差,还要许多她们所不及的好处,她们自然要挑剔你,照着她们自己的逻辑,把你与众不同的地方踩在脚底,好象这样可以显得她们比你更优秀似的。可谁要跟她们比呀?”

米颖芝听得又笑了,握着赵琇的手道:“好妹妹,咱们不与她们比。她们原不懂得我们的志向。女孩儿一生荣辱,难道就只在家族、父兄与夫婿子女的身上不成?我们能做的事多着呢,谁说一定就要局限于闺阁之中?”

赵琇决定了。这姑娘实在很合她的胃口,若不能让哥哥成功把人娶回来做嫂子,那就太可惜了!L

☆、第四百八十一章疑惑

当赵琇与米颖芝散完步,返回屋中时,张氏与米夫人都已经结束了午睡,重新梳洗过,正坐在暖阁里说话呢。

赵琇进门时,只听了个话尾,米夫人似乎在跟张氏说着自己的病情:“…如今虽小心保养,到底是伤了根本,我自己倒没什么,只是觉得对不起老爷。”不过看到赵琇与米颖芝表姐妹俩进来,米夫人就闭嘴不谈了。

米颖芝的神情在那一瞬间有些黯然,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微笑着向张氏与米夫人见礼,又问她们睡得可好。张氏笑道:“睡得很好,你们家的丫头着实了得,捶得我腰腿好舒服,也不知你们是怎么调教出来的。”

米夫人笑说:“老夫人若喜欢,就把她带回去吧。”

张氏连忙摆手:“君子不夺人所好,不过若那丫头能教我跟前侍候的人两手就好了。”

米夫人自然是一口答应的,就叫了那执美人锤的丫头跟夏露到耳房里说话去了。张氏跟前,自然有米家的丫头侍候茶水。

张氏心情很好,问赵琇:“去逛了这许久,难不成这边的园子果然景致好?”

赵琇笑道:“景致自然是好的,不过再好也不如人好。米表姐跟我说了好多话呢。”

张氏笑了,对米夫人说:“她难得有个要好的姐妹,可以一块儿说说心里话。在老家,虽然族里也有与她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可大都是晚辈,碍着礼数,不敢跟她随便说笑。她从小儿就只跟她哥哥做伴,可她哥哥要读书交际。怎么可能成天在家里陪她?她空闲时只能帮着管家,或是看看书,练练字画,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消遣,我瞧了也怪可怜的。到了京中,她倒是认识了几个不错的闺中蜜友,偏人家姑娘随父亲赴了外任。等闲不能相见。剩下一个还在京中的。我瞧着不错,她又嫌志趣不相投。如今可好了,有了你家颖姐儿。她玩笑的时候也多些,不必整日只知道盯着账本子,小小年纪就暮气深沉。”

米夫人道:“我们家颖芝也时时抱着账本子瞧,老爷惯爱教她实务。直把她当成是男孩儿一般教养。我每每劝说,应该让女儿多学习闺阁道理。他都不肯听,还说什么,女孩儿一旦出了嫁,就要受苦了。诸事不能顺心,做父母的只能趁她还在家里时,多宠着些。多惯着些,好歹叫她日后受苦时。还有些开心的往事能够时时回忆。老夫人您听听,这哪里象是做父亲的该说的话?”

张氏听了也叹气:“可不是么?男人家哪里知道女子的难处?做父母长辈的,谁不愿意多宠着孩子些。可在家时宠惯了,将来出嫁以后,没人再宠着她、惯着她,她转不过弯来,才要吃苦头呢。倒不如让她在家时就多吃点苦,多学点东西,日后出了嫁,也不至于跌得太惨。所以我虽心疼琇姐儿小小年纪管家辛苦,却没有拦着。她日后总是要学这些的,早些学会了,将来也不容易吃亏。”

赵琇跟米颖芝对望一眼,干笑着纷纷上前安抚自家母亲|祖母。米颖芝抱着米夫人的手臂撒娇,赵琇直接转了话题:“祖母,您难得来一趟,不看看后头的园子吗?虽然地方小些,但挺精致的,比起咱们如今住的地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格呢。”

张氏含笑看了她一眼:“园子到处都是,哪里逛得过来?不过你既然说这里园子好,那我就去瞧一瞧好了。”那边厢米颖芝也劝住了米夫人,四人便一道往花园去了,逛了一圈回来,又过了半个时辰去。

张氏叹道:“江南园林久负盛名,果然名不虚传。我来杭州已经逛了三个园子,真是各有千秋。在京城和老家,我也去过几处园子,自家府里也有一处,自以为还算不错。可到了江南,我才知道,家里那园子不过就是堆石头和树枝子,跟江南的园子差得远了。”

米夫人笑道:“杭州虽也有几处名园,但我那年去苏州时逛过的几个园子,还要更好呢。老夫人什么时候得了空,到苏州转一圈,一定能看到更好的景致。”

张氏笑了:“我倒想多玩几个地方,只是此番南下,原是为了玮哥儿领了差使来的。等年后他办完了差,要回京去了,我总不能还留下。想来,也就是二三月的光景吧?”

米夫人微微一笑:“那可未必,兴许钦差留在南边的时日会更长些呢?老夫人定有足够的时间好好游玩一番的。”

赵琇有些意外地看了米夫人几眼,心里想:米家堂舅一定是知道了些什么,莫非是广平王和赵玮告诉他的?

但米夫人没有再说下去,张氏也只当她是在安慰自己,并没放在心上。四个人又围着暖炉说了一会儿的话,见天色不早,张氏与赵琇便起身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