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不远处墙根底下藏着两个人,是他的贴身护卫,若是不注意,压根看不到人,主子在里头偷香窃玉,他们便守在外头,想想也挺可怜的,伯让扫了他们一眼,脸上全没了刚才的柔情万分:“管好你们的嘴巴。”

两个人面色严肃,低头称是,三个人很快消失在徐家的院墙后头。

徐妙筠第二天醒来已经记不清昨天的事情是真的还是一场梦了,可不管真的假的都让人挺羞的,她抱膝坐在床上忍不住傻笑。

安嬷嬷昨天从头到尾都听着呢,连伯让什么时候走的都一清二楚,因此看到徐妙筠那白玉一般的脖颈上有几点红痕,一点也没大惊小怪,反而委婉的提点徐妙筠:“大婚的时候是要验元帕的,这规矩严着呢,娘娘可得守着点。”

直白的语言让徐妙筠听了耳朵都烧起来了,胡乱点了点头,刚才的甜蜜顿时化作了恼羞成怒,觉得自己在安嬷嬷面前丢脸了,想着他下次再敲窗户绝对不让他进来。

**********

一眨眼到了端午节,晏静宜居然被发现有了身孕,徐家上下别提多高兴了,连晏三太太也亲自过来一趟,晏静宜迟迟没有身孕她也着急呢,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徐老太太是最高兴地那个,再三的叮嘱晏静宜好好养胎。

晏静宜羞羞答答的应了,心里却是高兴万分,徐景焕平日里难得露出什么大喜大悲的表情,如今有了儿子也不过是脸上多了笑容,被董子澄张飒诸人敲了好几顿酒席,张飒也说自己续弦的事情定下来了,等过了中秋节便办喜事,大家又替他高兴了一回。

过了没两天,晏静宜便提出给徐景焕抬个通房,徐老太太没反对,让他们小夫妻看着办,其实谢芝兰有孕的时候压根没提通房的事,徐大太太和徐润安也没提,徐润安每日要么住在书房要么对谢芝兰嘘寒问暖,谢大太太逢人便夸这个女婿贴心,徐家上下也对谢芝兰十分敬服——怀孕了还能拢住男人这也是一种本事啊。

ps:

第一更。

第九十四章 提点

如今晏静宜提起这件事大家也说她贤惠,不过名声好听,内里却是苦涩,徐景焕听她说了,没说答应也没反对,只是道:“你打算抬哪个?”

这个问题倒把晏静宜难住了,徐景焕身边伺候的多是小厮,身边只有菱花和秀莲两个丫头,而且都年满十八岁了,样貌不出众,性子也十分温和。

要说抬这个两个,徐景焕是一早发了话的,等二十岁了配给徐家的管事,也不枉服侍他一场,满府里都是知道的,如今不过是数着日子等出嫁。

若是抬自己的陪嫁丫头,个个都是有差事的,抬哪个都不合适,若是外头选,那就不是通房而是贵妾了,晏静宜心里挺难受的,觉得徐景焕是刻意为难她。

等过两日晏静宜说服自己要给徐景焕纳个贵妾,徐景焕又一口拒绝了,道:“我若是想要个通房或者姨娘,早就提了,我既然没提,你也别操心了,安心养胎便是。”

晏静宜脑子一懵,没想明白徐景焕的话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谢芝兰挺着肚子来看她的时候点拨了几句:“二弟这样的人只有他替别人拿主意的,却不喜欢别人替他拿主意,你只顺着他的意思便是。”

晏静宜觉得很委屈,她见谢芝兰的日子过得这么舒心,忍不住抱怨了几句:“那我和那些丫头有什么分别,只听他的吩咐便是了。”

谢芝兰忍不住一笑,这就是她不肯嫁徐景焕的缘故,瞧,晏静宜这么柔顺的人也抱怨了不是?

谢芝兰摸着肚子笑道:“我听夫君说,二弟这个人从小读书就特别刻苦,早起晚睡,从来没有间断过,就是如今,只怕也是如此吧?”

晏静宜点点头,心里也有些不忿的。人家都是*苦短日高起,或是夜夜红烛照红妆,他就跟完成任务一样,于男女之事上无半分留恋。

她每日起的就算早的了,可徐景焕起的比她还早,每天她起的时候徐景焕已经在书房读书了,刚开始还心生敬佩,时间长了便觉得失落,谁不希望自家夫君是个温柔体贴的。

别人就不提了,单说徐润安。对谢芝兰那是嘘寒问暖。叫人瞧了心生羡慕。还有徐沛凝的夫君苏又庭,那也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哪像徐景焕。跟块石头一样。

晏静宜想起来眼神更黯然了,谢芝兰见了笑道:“跟着这样的人过日子,弟妹肯定觉得委屈,可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容易相处,摸清了他的底线,以柔克刚,百炼钢也会化为绕指柔。”

晏静宜有些茫然,徐景焕的底线是什么?徐家?徐妙筠?反正从来不是她。

她蓦然发现。她嫁过来一年了,居然对自己的夫君一点也不了解。

谢芝兰暗暗摇头,这个弟妹性子就是太柔顺了,不是东就是西,不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其实两个人都成亲一年多了。以前也肯定有过摩擦,不过徐景焕都没有发作,如今怎么就发作了?

原因无非在于徐家的身份变了,徐妙筠成了皇后,徐家便是外戚,徐景焕便是名正言顺的国舅爷,晏静宜也成了国舅夫人,如果还跟现在似的没一点自己的主意,那将来别人一挑唆,觉得自己是国舅夫人了,这个体面要有,那个人情也要,这日子可怎么过?徐家怎么往下走?

如今徐景焕借着通房的事不过是让晏静宜有个意识,不要因为你的身份觉得应该做什么而去做那件事,而是根据你的切身需要才去做。

就像这个通房,徐老太太没发话,徐景焕也没说,晏静宜完全可以装糊涂揭过去,可她却为了贤惠的名声提起这件事,对自己又没有半分好处,这不是让自己吃亏?

谢芝兰暗叹,别看徐景焕性子冷,其实也是挺知道疼人的,关键就看晏静宜能不能领悟了。

这件事最后在晏静宜的沉默中不了了之了,通房姨娘什么的也搁置下来了,事情得以解决不像是谢芝兰所说的摸到徐景焕的底线,而是晏静宜实在想不明白徐景焕话里的意思,想着自己有了身孕不该是被人捧着哄着的么?居然还被夫君冷落了,躺在床上哭了半天。

徐景焕见了就心软了,温声细语劝解一番,晏静宜知道徐景焕的意思,还是哭:“夫君下次要说什么只管说,别叫妾身琢磨,妾身也琢磨不出来。”

徐景焕无奈,只得应下。

徐老太太知道了便和徐大太太笑:“夫妻俩过日子还真的一个刚强些,一个软弱些,要不然这日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过。”

徐大太太笑道:“这是老太太眼光好,会挑孙媳妇。”说起来又想起何秉书的婚事,可是一直耽搁到现在了,如今何家大不如前,何大奶奶怕何家的那些事惹老太太烦,也鲜少过来了,却为了何秉书的婚事来过几趟。

徐大太太是个心软的,纵然以前不待见何家,如今见儿子女儿生活美满,这股气就放下了,劝徐老太太帮何秉书说一门好亲事。

徐老太太却没松口,她老人家可记仇呢,虽然女儿和外孙该心疼,可一码归一码,何家的人可不是好东西,如今何文远见徐家蒸蒸日上,巴不得徐老太太出面给何秉书说一门好亲事。

徐老太太怎可能让他如愿,就是何大奶奶亲自来求也不接这个茬,后来被逼急了索性问:“何秉书是谁家的孩子?你若是叫他改姓徐,我立刻给他说一门好亲事。”

何大奶奶无法,只得私下求徐大太太。

其实何秉书现在的身份挺尴尬的,当初端王还风光的时候,何家妄想脚踩两只船,纵然和徐家关系闹得不好,却也觉得没什么,可谁又知道这世道变得那么快,不过短短一年的功夫,端王死了,徐妙筠是皇后了,徐家要发达了。

何家则被打上了端王的标签。身份尴尬,偏偏又和徐家沾着亲戚的关系,别人想踩他,看着徐家也不怎么敢,毕竟是亲戚呢,要是捧他,又没那个投资价值,毕竟何家和徐家关系不好是尽所周知的。

所以说,若是以前何秉书作为何阁老的嫡长孙是一枚闪亮的金龟婿,如今就好像父母双亡依靠显贵亲戚的表小姐。好一点的人家嫌弃。差一点的人家又配不上。倒叫徐大太太愁得不得了。

何秉书这个人倒是蛮让人怜惜的,想和徐家亲近又不敢,让徐老太太看了还挺心疼,她自己不出面。让徐润安出面时常和何秉书喝喝酒,说说话,联络一下感情。

因此徐润安倒是挺了解何秉书的,知道他秉性不坏,就是没脾气,说的好听叫温和,说的难听叫软弱,欺软怕硬,谢芝兰听说了便笑道:“若是这样给他找个性子刚强些的才好。”

她如今大着肚子。行动不便,躺在美人椅上吃东西,徐润安神情温柔摸了摸她的肚子,笑道:“你不知道,我姑母这个人其实也挺明白事理的。就是嫁错了人家,心里苦,我们家和何家算是结了仇了,再无转圜可能,以前祖父去世,何家不许姑母来见最后一眼,后来想求娶大妹妹又拿了庶子来糊弄,再后来二弟和妙筠看着姑母的面子寄住,又受了那些羞辱,祖母提起来就生气,若不是看着姑母在,早就让二弟给何家下绊子了,何家人不是东西,秉书却是嫡亲的表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我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等下面的孩子长大了,希望能好好地相处,姑母也不用伤心难过了。”

谢芝兰嗔道:“你就是性子软和,难怪祖母把这事交给你。”心中一动,道:“把这件事叫个我吧,我保准给他说个好媳妇。”

徐润安忙道:“快别了,你如今哪里方便动弹,别伤了胎气,其实祖母嘴上发狠,心里惦记着呢,这两天还和娘说起了几家姑娘。”

谢芝兰见他关心自己,心里甜甜蜜蜜的,也就顺势不提了。

五月中旬的时候,皇上突然下了旨意,任命岑玉明为国子监祭酒,原来的国子监祭酒则调任到了都察院。

国子监祭酒可是个好职位,国子监的那些学生都是门下生员,又清贵又有实惠,一般皇上要重用谁,便会让他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历练两年,积累一些人脉,到时候再往其它地方调。

如今又不是大赦天下的时候,又不是官员升迁的时候,皇上突然提拔了岑玉明,大家细细一想就明白了,岑玉明不就是徐妙筠的舅舅么?这是爱屋及乌了。

徐妙筠知道了是最高兴地,因为很快能见到外祖母和舅舅舅母表姐等人了,而徐景焕却皱了眉头,有些不赞同,特意找皇上说了:“若是皇上赶在京察的时候提拔也就罢了,如今贸然提任,只怕把舅舅放在了火上烤,别人难免说他是靠着外甥女上位的。”

皇上笑道:“朕想着徐家的亲戚本来就少,若是大婚的时候岑家在京城,也热闹些,再者说,岑玉明也是个有才学的,当得起这个位置,你就别操心了。”

徐景焕暗暗腹诽,我能不操心吗,等别人弹劾徐家外戚独大的时候看你着不着急,可撇清的话已经说了,徐景焕也就不再管了,把心思放在给岑家找落脚的房舍上。

岑家这次是举家搬迁,上至岑老太太,下至岑寒,都要来京城,徐老太太很是欢喜,早早命人预备了见面礼,又道:“我记得岑家的姑娘比妙筠还大一岁,也不知道有没有定亲,咱们离得远,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徐大太太笑道:“以后可离得近了,这可算一家团聚了,我听说岑家两个少爷都是聪明能干的,景焕也多了两个帮手。”

徐老太太颔首,十分喜欢,岑家本来就是家规森严的人家,当初自己聘娶二儿媳妇的时候就知道,后来徐家落难,大儿媳妇的娘家就避之不及,岑家却不怕。

岑老太太还要接了两个孩子去养,那时候徐老太太就觉得岑家这门亲事结对了,亲家亲家,本来就是同富贵,共患难的,若是像何家那样,怎么能不让人心寒呢。

得知岑家要进京的消息,何文远终于下了决心,不管是低声下气还是怎的,一定要和徐家搞好关系,如今皇上摆明了要抬举徐家,若是何家和徐家的关系再冷下去,别说吃肉了,汤都喝不上了。

他这个人能屈能伸,又拉的下脸,知道徐景焕不好说话便三番两次请徐润安喝酒,他毕竟是长辈,徐润安又不好推辞,导致见了何文远就躲得远远地。

徐老太太知道了气的骂他没脸没皮,结果没等这事解决,何夫人又带着儿媳妇孙女一起来徐家做客,徐老太太懒得见她,推说身子不舒服,交给徐大太太。

何夫人做惯了阁老夫人,哪里习惯低头,更何况还是对她曾经瞧不上的徐家低头,可想着何家如今的形势,再加上何文远一天比一天阴沉的脸色,她只得放低了身段和徐大太太寒暄,何大奶奶在旁边只觉得丢脸,偏生她是何家的儿媳妇,这份责任在肩上躲不掉。

何夫人今天带来的是大儿媳和三儿媳,是她的两个嫡子媳妇,至于四个孙女都带了过来,别看徐家来京城两年多了,这两家还是第一次正式碰面呢,徐大太太少不得给了一圈见面礼,又有礼貌的夸奖了何家姑娘几句。

何夫人却顺杆子爬上来了,笑道:“怎么不见你们家的二姑娘和三姑娘?说起来三姑娘还在我们家里住过一段日子呢。”

徐大太太笑吟吟的,心里却道,当初你把我们家姑娘赶出来,如今又要见,我都替你臊得慌,遂笑道:“二姑娘爱静,素日里一个人写写画画的不爱见人,三姑娘更别提了,如今轻易不能出门。”

何夫人不提徐妙筠,却说起了徐静含:“如今正是好年纪,闷在家里什么趣儿,出来走走多认识两个人,姐妹间玩玩笑笑的岂不好?我这几个孙女在家里成日间说闷,如今叫她们和二姑娘说话去。”

又用眼神示意最年长的何容,何容沉默着站了起来,徐大太太不好推辞,只好叫丫头领着去。

ps:

第二更。

第九十五章 舅家

何容何姿和何凌还好,何音见着徐家如今的葳蕤景象,心里却是千般滋味,当初徐妙筠初来何家,一个是罪臣之女,一个却是阁老千金,到如今,一个要飞上枝头做凤凰,一个却越来越不成样,被逼着凑上来巴结。

还没到徐静含的院子便看到一群人簇拥着神采飞扬的徐妙筠走了过来,她穿着粉色繁花轻烟罗衫,领口和袖口却绣了一圈金线,下面是水雾一般的湖色百褶裙,头上簪着赤金山茶花簪子,耳朵上垂着小小的金叶子耳坠,手上也只一个碧玉镯,干干净净,简简单单,却让人觉得明艳不可方物。

她正和走在后面的嬷嬷说些什么,见了何音一群人也停住了,领路的丫头赶忙行礼:“太太吩咐奴婢送何家的姑娘去和二姑娘说话。”

徐妙筠“哦”了一声,看向了何音,虽然她垂着头,却仍然看的分明,耳朵和脖子都红了,也不知是羞臊还是自惭形秽,每每看着何音,徐妙筠便想起她刻意针对自己的事情来,哪里会有好气,道:“二姐姐忙着呢,不方便见人,不如我来招呼几位客人吧。”

又大大方方的给几个人打了招呼,何音窘迫的厉害,其余几个虽然慌乱却还记得规矩,行了礼,徐妙筠笑道:“我带你们在院子里逛逛吧,新栽了一些花树,也挺有意思的。”

安嬷嬷立刻道:“如今太阳大,只怕晒伤了娘娘的肌肤,不如寻个遮阳的地方说说话。”

徐妙筠也没有反对,道:“那就去撷芳亭吧,那儿的芍药开的最好。”

立刻便有人去准备,等她们到的时候四面已经垂下了竹帘,里面阴凉却不闷。桌子上也摆好了茶点,徐妙筠让着何家四位姑娘坐了,笑道:“端午节的时候姑母还派人送了粽子来。祖母叫人送了一筐石榴过去,几位姐姐可吃了?”

何容道:“不敢当娘娘的一声姐姐。那石榴一瞧便是极好的。”

安嬷嬷暗暗点头,觉得这个何容倒是挺识趣的,何姿也附和道:“以往吃的石榴都涩口,那些个倒是甜,一点涩口的感觉都没有。”

徐妙筠笑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喜欢就好。”又吩咐丹桂:“把新得的几样果子洗了,请姐姐们尝尝鲜。”

丹桂应了。不多时捧了一个大果盘来,里面有红艳艳的草莓,黄澄澄的梨子,还有如红宝石一般的樱桃。切好了如白玉一样的蜜桃。

严格来说这些果子刚上市,可贵着呢,普通人家也吃不起,如今看着盘子里的俱是上好的,说不定是宫里赏下来的。何容有些局促,在徐妙筠的招呼下捏了一个草莓,何姿和何凌可能年纪小些,没那么扭捏,看到好吃的倒是没客气。

唯有何音没动。她觉得这盘水果仿佛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她脸上,她涨红了脸,想有骨气些,不为富贵折腰,可那鲜艳的草莓,多汁的蜜桃,以及飘荡在亭子里的一股甜香让她口水不断分泌,她觉得徐妙筠是在故意折磨她,越发咬紧了牙关不屈服。

徐妙筠才懒得理她呢,捏着一块蜜桃问何凌好不好吃,何凌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很甜。”

徐妙筠笑道:“这个趁新鲜吃才好吃呢,最好拿冰块冰一冰,吃得再多也不觉得甜腻。”何凌笑道:“现在就用冰么?”

徐妙筠笑道:“现在有点早,等再热一些这么吃,浑身都凉阴阴的。”何凌笑起来,安嬷嬷在旁边嗔道:“娘娘身子弱,不能用冰。”

徐妙筠笑起来:“说说也不行么?”又道:“把新得的一匣子宫花拿来给几位姑娘戴。”

何音听着欢声笑语只觉得刺耳,那匣子精致耀眼的宫花也让她觉得刺眼,本想拂袖而去,可她却注意到了侍立一旁,面上带着笑,眼神却始终冷冷看着她的安嬷嬷,不住地出冷汗,她不怀疑,如果自己做出一点出格举动,这位嬷嬷绝对饶不了自己,她只能忍,忍到徐大太太那边来喊,她才松了口气,低眉顺眼出了亭子。

徐大太太没有留何夫人用饭,其实论理该留下的,可何夫人后来说话越来越露骨,徐大太太听不下去,幸而谢芝兰一直探听着消息,见状故意让人来通报说自己不舒服,徐大太太以为是真的,赶忙就丢下客人去了谢芝兰那儿,何夫人想留下也没机会,只好告辞。

一出徐家大门,何夫人便骂何大奶奶:“你是个死人哪,不知道帮着说一句话。”

何大奶奶也不分辨,心里却不住冷笑,她是再也不会管何家的事了,反正自己这辈子已经这样了,她如今只盼着儿子娶个好的儿媳妇,她就再无所求。

何音却是在马车上哭了起来,把徐妙筠如何“羞辱”自己说了一遍,何夫人只骂其余三个孙女吃里扒外,却也没法子。

徐妙筠可没有报复何家姑娘的心思,她觉得除了何音,何家其他姑娘都挺不错的,何容软弱些,可性子柔和,何姿尖刺些,可说话爽快,何凌年纪小,有些天真,唯有何音让她觉得烦,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若是比不过别人,便满心愤恨,从来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自打头一次登门,接下来何夫人又来了一次,何大奶奶带着四个何姑娘来了一次,徐老太太一次没见,徐妙筠却和何家的姑娘慢慢熟悉起来,可她却觉得何容的神情好像越发柔顺了,而何姿何凌也乖巧的过分,顿时明白是自己的身份让她们如此。

若自己还是当初那个初来京城的小女孩,她们能这样?顿时也觉得没意思起来,这也让安嬷嬷松了口气,她觉得徐妙筠应该自持身份,而不应该什么人都见,没的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等进了六月,天气越发热了,岑家却离京城越来越近。六月初九,徐景焕便和徐润安一起去通州接人,到了半下午才把岑家人接回来。

岑老太太好像老了几分。却是红光满面,和徐老太太老姐妹俩手拉着手说话。十分亲热,一点十几年没见的隔阂也没有,岑太太则发福不少,笑起来越发慈软。

岑清的妻子连氏生下了岑家的嫡长子,小名楠哥儿,而岑江也娶妻了,妻子是登州人。姓周,是个圆圆脸很爱笑的年轻女子,至于岑寒,虽然隔着两年没见。可样子却没变,只是越发成熟越发漂亮了。

一屋子人热闹喧阗,岑玉明和徐大老爷说话,徐景焕和徐润安则和岑家两兄弟寒暄,谢兰芝和晏静宜则逗着楠哥儿和岑家两个媳妇说笑。徐妙筠直接和岑寒抱在了一处,唧唧喳喳的。

徐妙筠暗暗庆幸表姐待她没变,还是一样的亲热亲昵,心里十分高兴,要岑寒和她晚上一起睡。岑寒笑道:“好呀。”又贴在她耳边道:“我还有好多悄悄话要告诉你呢。”

安嬷嬷在旁边看着,暗暗皱眉,可到底没说反对的话。

晚上是给岑家的接风宴,徐老太太特别喜欢虎头虎脑的楠哥儿,赏了他两个金锞子,抱在怀里不撒手,岑老太太则拉着徐妙筠不放,恨不得搂在怀里怜爱,对晏静宜也十分喜欢,甚至把随身带了几十年的碧玉镯子赏给了她。

晏静宜受宠若惊,不敢要,还是徐景焕笑道:“那是外祖母压箱底的好东西呢,拿着吧,当初连娘想要都没给的。”岑老太太笑骂道:“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真是没错儿。”

晚上徐妙筠果真和岑寒一处歇下,两个人叽叽喳喳半夜都没睡着,安嬷嬷刚开始还咳嗽两声提醒一下,后来连着咳嗽好几声里头的声音也没停下来,只得罢了。

岑寒看徐妙筠身边跟着这么多人伺候,不仅没羡慕,还挺同情的,徐妙筠抓着她的手只觉得找到了知己,本想诉诉苦,可岑寒却羞羞答答的说自己有心上人了。

徐妙筠呆住了:“舅母知道么?”

岑寒小声道:“爹娘都不知道,我只告诉你一人,千万别说出去,不然他们非得打死我。”徐妙筠了然,道:“那他是谁?叫什么?干什么的?”

岑寒有些为难,最后道:“我也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他叫什么,我不敢打听呀。”

徐妙筠觉得不可思议:“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就芳心暗许上了,这人得多英俊潇洒啊。”

可岑寒又补充道:“他长得其实也不俊,顶多算顺眼。”徐妙筠只能催促她:“你好好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岑寒挺不好意思的,道:“还是你走后没多久,我觉得一个人在家挺闷的,娘便带着我去别人家做客,半路马受惊,就是那个人出手相助,制服了马匹,娘原来想谢谢他的,可他却一声不吭走了。”

徐妙筠目瞪口呆:“就这样,你就看上人家了?”

岑寒打了徐妙筠一下,嗔道:“当然不是了,我当时只是觉得他挺厉害的,后来有一次去上香,在寺里又见到他了,他似乎是寄居在寺庙里,我不知道嘛,爬到树上摘花,下不来,丫头们又不敢叫娘知道,急的团团转,就是他把我带下来的,他挺厉害的,腾空一跃抓住我又跳下来,就一眨眼的功夫,后来我向他道谢,他看着我好像看不懂事的小丫头似的,笑起来特别好看,我就记在心上了。”

徐妙筠顿时遗憾:“这人海茫茫的可怎么找他?”

岑寒笑道:“我虽然觉得他挺好的,可也没说一定要嫁给他呀,有时候有些人就是用来怀念的,以后遇着了是缘分,遇不到也是一段回忆啊,等我七老八十的回想起来也挺美的。”

徐妙筠十分意外,没想到岑寒这么豁达,岑寒却笑嘻嘻的问她:“你有没有心上人哪?我说的可不是你要嫁的人,而是你心里喜欢的人。”

徐妙筠汗颜,她还真敢说。

不过自己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大大方方道:“我要嫁的人便是我的心上人,我很喜欢他,他对我也很好。”

岑寒觉得有些好奇:“你为什么喜欢他?总有个原因吧。”

徐妙筠倒说不上来了,觉得喜欢就喜欢了,就放在了心上去惦记,去想念,要说为了什么,那可没想过,也许是看着他温柔的笑容动了心,也许是看他关切的眼神留了意,也许是偶然间的一个侧脸,一道背影,究竟为什么喜欢已经无所知,总之现在看了什么都喜欢,只要是他,就都喜欢。

只是这样羞人的话徐妙筠不好意思说出来,岑寒见状咯吱她,非要她说,徐妙筠嘻嘻笑着躲开,只得求饶:“我说便是了。”她想了想,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岑寒摸着胳膊一阵肉麻:“听这话也说出来了,看来真真的放在心坎上了。”

徐妙筠不好意思,嬉笑着去闹她。

安嬷嬷在外间无奈的又大声咳嗽了两声,可里头却跟没听见似的,顿时十分无奈。

第二天徐沛凝专门回了一趟娘家拜见岑老太太和岑太太,又是一番热闹,到了第三天,徐妙筠又下帖子把冯贞贞唐囡囡请来引荐给岑寒,结果这三个人倒是迅速投契起来。

主要是岑寒性子爽朗大方,说话也痛快,没那些闺阁女儿扭扭捏捏的样子,颇对唐囡囡的胃口,三个人玩的到一块去,手拉手倒把徐妙筠撇到了一边。

等到岑老太太带着家人搬到了新宅子,唐囡囡还给岑寒下帖子邀请她去唐家玩,徐妙筠本来也很想去,可安嬷嬷却拦着死活不让,还劝她多做点女红和针线。

说真的,上次绣给皇上的那个荷包皇上多高兴哪,多做点讨皇上喜欢的事情不好么,非得天天想着玩。

徐妙筠看着岑寒唐囡囡几个哪里坐得住,安嬷嬷没法子,只能把预备过阵子再教她的东西提前了一段时间。

果然,徐妙筠一听安嬷嬷要给她上课,哪里还有心思去玩,安嬷嬷要教她的便是如何服侍皇上更衣,沐浴,吃饭等等问题,事情虽小,却有各种各样的规矩。

第九十六章 梦魇

一说起这样的规矩来,许嬷嬷教的那些明显就不够瞧了,徐妙筠觉得不好意思,可安嬷嬷说了,这是必须得学的,连徐老太太都附和安嬷嬷的话,她只能收拾了玩的心思开始学。

要说被这么多人伺候,徐妙筠还习惯了一段时间呢,更别提伺候人了,她压根做不来那低眉顺眼的样子,安嬷嬷几次皱着眉头,十分不满意。

虽说是皇后,那也是皇上的女人哪,必要的时候服侍皇上更衣,沐浴,吃饭,这不仅是规矩,也是夫妻间的一种情趣,安嬷嬷觉得,徐妙筠要是不改了这个毛病,顶多和唐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