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葳,陈葳…”

袁东珠前一声很大,后一声很低。

第一声是意外,这是向她表白,他也喜欢她吗?

第二声则是羞怯,有些不知所措。

一定是做梦。

她是喜欢陈葳,觉得满都城的弱\鸡贵公子里,唯有他一个算是真男儿。

“我就知道,你不是真心的,罢了,就当我没问!”

陈葳蓦地转身。

身后,传来袁东珠急切地声音:“我嫁,我愿意!你什么时候娶我?”

“明天!”

“明天…”

现在已经四更,不是说天亮后就要娶她。

一切来得太快,袁东珠道:“你没开玩笑?”

陈葳想了一遍,偌大的都城,唯一说过欢喜他的人,居然只有袁东珠。

袁东珠这个在世人眼里,只比银侍女好不了多少的女子,却那样认真又羞怯地对他说“我欢喜你”。

因为这句话,在他知道明日发生的事前,他来找她。

“王氏阿烟与人私\奔逃婚,阿东,我知道这样做对你不公,可是…我会弥补你,我会待你好。我阿娘的身体不好,去年妹妹遇到这等事,险些要了她的命,我不能再看阿娘因为我的婚事受阻而伤心。”

当初,他即便不喜欢王烟,可因这是阿娘选中的人,他欢喜地接受阿娘的安排。

而今为了阿娘,他必须成亲,不能让旁人看他家的笑话。

尤其在知道这是陈茉的算计时,他更不能让西府瞧了热闹去。

既然娶不到王氏的贵女,那就娶一个真心待他的人。

袁东珠虽然大咧,可她性情直率,坦然,是他认识的女郎里,唯一表白过,唯一对他说过“我欢喜你”的人。

袁东珠道:“你是好人,我愿意嫁给你。”

袁东珠才不怪什么公不公平,她能嫁人就是好的。

大家不是笑话她,说她嫁不出去么。

早前,祖母天天盼南珠嫁,现在秀珠又天天盼她嫁。

因为父亲说“阿东嫁了,就给秀珠议亲”,妹妹们似乎都盯着她。

她面上大咧,可心里也希望有人登门求娶。

可没人娶他。

即便有人上门提亲,却是她瞧不上的“弱\鸡”,她才不要嫁那样的男人。

“你明知我的用意,还愿意嫁?”

“我阿娘生前说过,孝顺的男人不坏,你为了你阿娘愿娶我,你是好人。”

这世上,还有说他好的,即便明白他的用意,也愿意嫁他。

他陈葳此生,还不算太失败。

“嫁妆预备不好,就不必预备了,嫁衣…”

袁东珠道:“我有嫁衣,是我阿娘给我买的红绸,很漂亮的红绸,也是我阿娘病中时帮我裁剪好的,上头的花是我自己绣的。”

那时候的她,还是个稚龄幼女,可阿娘竟自己幻想袁东珠长大成人出阁时的模样、身量,甚至亲自设计了一款无论是胖瘦、高矮都能穿上的嫁衣。

她只盼自己的女儿将来能拥有母亲的祝福,穿上漂亮的嫁衣,得到一生的幸福。

说来就是奇怪,袁东珠十五岁时就开始偷偷的绣嫁衣,幻想着自己能嫁一个英勇果敢的郎君为夫婿,而这嫁衣,她还偷偷的试过,神奇地是很合身,亦很漂亮。

陈葳惊得眼珠子很大,“你会绣花?”

“我当然会绣花,我的女红是姐妹里最好的,我只是不爱着贵女袍服,不爱胭脂水粉、首饰珠宝,我也会女红,也有读书识字。”

这世上的女子总有一些奇怪的。

就如袁东珠,他以为她除了舞刀弄棍就不会别的,可他会绣花,太让人意外。

陈葳道:“明日辰正三刻是吉时,我会登门迎娶。”

袁东珠喜道:“我在家等你!”

陈葳翻身跃过高墙,听到身后一个刺耳的大嗓门,“快起来,把全家人都唤起来,你家三娘子要嫁人了,快点,明天我要嫁人!你们快将我院子周围挂上喜灯,把我娘缝的嫁衣寻出来,给我熨平,我明儿要穿…”

袁大司马府一阵鸡飞狗跳。

老夫人很是质疑。

一大早不睡觉,袁东珠说她要嫁人了。

袁秀珠眼睛闪了又闪,三姐肯定没睡醒,整个都城,害怕袁东珠鞭子的郎君一大堆,谁会娶她?

哼哼,她可是整个袁家最粗鲁的女郎。

王氏坐在一边,“三娘子,这种玩笑话可开不得。”

袁大司马看了看大龄的女儿,“谁说要娶你?”

“荣国府的陈葳。”

袁大司马蹙了蹙眉头,他怎么听下人们说,袁东珠做梦都喊人家的名字,要不是他下了死令,不允外传,外头早就风雨满城了。

老夫人轻啐一声,“又胡闹,哪家娶妇不请媒人、中人,没有两家长辈同意的。”

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娘换人了

老夫人轻啐一声,“又胡闹,哪家娶妇不请媒人、中人,没有两家长辈同意的。”

“他说会娶我就一定会娶我。阿耶,你快下令挂喜灯,辰时三刻是吉时,陈家就要上门迎亲了,到时候府里冷清,可别自己个丢了面子。”

真的还是假的?

袁东珠莫不是想嫁人想得脑子迷糊了?

王氏压根没往心里去。

袁大司马将信将疑,自己的女儿自己了解,这么大的事,定不会说谎。

这事若是真,为甚不是事先登门求娶。

只是,袁东珠心仪陈葳,家里人知道,不会是听说陈葳要娶别人,疯魔了吧?

老夫人直说袁东珠胡闹。

最终,由袁大司马下令,张灯结彩,袁家要嫁女了。

只是这嫁妆,因为太突然,就先不预备,先把人嫁出去,回头若真嫁了,再补一份厚的,其例要比袁南珠还要丰厚。

而这边,陈葳解决了一桩大事,迷迷糊糊地回到后花园,见园中有灯光,方才忆起陈蘅还在那里等候。

“妹妹,办好了,明儿我娶袁东珠。”

一句话,将打瞌睡的陈蘅吓得睡意全无。

“二兄,你刚才说什么?”

“事办好了。”

“不是这句。”

陈葳想了又想,“我明日娶袁东珠。”

娶袁东珠…

一切都被冯娥说准了,陈葳的妻子是袁东珠,而不是王烟。

“你娶人家,人家应了吗?”

“阿东应了,她说愿意嫁给我。”

他们居然就这样把事解决了。

有不愿嫁的,自然就有乐意嫁的。

娶吧,就这样娶回来。

莫非陈葳与袁东珠,还真是天生的一对?

没有人可以改变,他们是命定的夫妻。

只是他们两个人,都是炮杖性子,又一样的直率,真能过到一处?

次晨,王家因为陈葳登门的事,并未上门,陈葳依旧在吉时出门,由媒人领着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去袁大司马府娶亲。

袁大司马还以为是闹剧,一听喜乐朝自家府邸而来,最终有人进了府门,还抬着浩浩荡荡的聘礼,是的,就是聘礼,足有四十二抬,这可是纳娶正妻的礼数,还是贵门公子娶妻之礼。

袁大司马乐了。

老夫人更是笑成了一朵花。

王氏呆愣愣地看着自家府里的冷清,袁东珠几时与陈葳勾上了,还真把自己嫁出去。

早前的袁南珠,那是算计了一把,方才嫁出门子的。

可这回,提前一点风声都没有。

老夫人喝道:“儿妇,你傻站着作甚?快去瞧瞧阿东,花轿到门口,新妇就得出门了,啊呀…瞧你这个家当的,小娘子要嫁人,你什么都没备好,还说什么是贵族女郎,得!得!还是我去罢。”

谁能知道这是真的?

全家,也只袁大司马信了几分。

如果不是他下令挂喜灯,恐怕连这喜绸、喜灯都没有。

现在布置了一下,袁大司马府方有几分喜色。

一时间,偌大的袁大司马府如同打仗似的,下人们忙进忙出,周围的官宦人家心下诧异,时不时出来张望。

不多会儿,整个城南都知道袁大司马府的袁东珠终于嫁人的,嫁的是荣国府的二公子陈葳。

陈葳出门,莫氏与陈安还在急切地盼着,望着,时不时往外头张望,今儿来的宾朋不少,又有宝三郎主、宜大郎主帮衬。

鞭炮声声,只听外头有人高呼:“新妇到了!”

莫氏与陈安相扶坐到大厅中央。

新妇顶着大红盖头,在媒婆、喜娘的引领下步入大厅。

“拜堂了!拜堂了…”

陈宏轻咳一声:“慢着,葳侄儿,你今儿娶的是谁?”

陈葳微微一笑,“西府的人为了破坏我与家妹的婚事,背里不少使出下作手段。宏二叔,你说我娶的是谁?你们西府的消息不是自来灵通,不是你们西府说王烟与她表兄私\奔逃婚了?你来告诉我,我现在娶的是谁?”

与其被人撕破,不如自己说出来。

只是,他将问题又推开了陈宏。

莫氏面容微变。

陈安心头有一丝不好的预感。

“新妇不是王烟?”陈二夫人惊呼。

王烟逃婚了,不嫁她儿子,她儿子今儿娶新妇就成了一桩笑话。

莫氏的身子摇了又摇,那这新妇又是谁?

陈葳道:“她既无意,我便休。堂堂七尺男儿,还惧娶不到贤妻,我今日所娶的乃是袁大司马的嫡长女袁氏东珠!”

在场的众宾朋没想事情陡转。

王烟无意,陈葳改娶旁人。

这对不住他的,原是王家人。

怎会是袁东珠?

陈蘅立在莫氏身后,低声道:“娘,难得有情人,袁东珠与二兄倒是相配,两人皆会武功,陛下答应二兄成亲,就让他去烈焰军任副帅。对于二兄娶谁,陛下可不介意。我倒觉得,二兄娶阿东没甚不好。”

一句“没甚不好”,莫氏心下五味陈杂,“王烟逃婚,是几时的事?”

王烟不见了,王家不是应该提前告知。

如果昨晚不是陈葳去王家询问情况,王家是准备让王灿代替王烟嫁入荣国府。

陈葳问了,王家只不瞒着,而陈葳拒绝王灿代嫁,王陈联姻的事自是不成。

“昨日天未黑,就发现她留书出走。阿娘,到了这地步,就不要强人所难,做夫妻是要讲缘份的,二兄为了让你安心,亦为了不让人瞧笑话,也是临时决定娶阿东的,是我们陈家对不住阿东…”

袁东珠虽是武将之女,可性子洒脱,敢爱敢恨,这一年倒未传出不好的事,相反,因为她的威名,整个袁家的女郎都没人敢欺负。

陈蘅句句说中莫氏的心思。

陈葳做这一切,是为了荣国府,也是为了她。

如果她再反对,只会平添一段笑话。

新妇都由陈葳接回家了,她若反对,只会乱上添乱。

儿子是为了她,这心意是好的,即便这人选她不满意,也不能再闹,一个不好,就会开罪袁大司马府上。

陈葳从军,若有同样是武将出身的岳家、舅兄,也没什么不好。

只片刻,莫氏就说服自己接纳了袁东珠。

陈葳是要去南疆烈焰军的,如果有袁东珠这样的妻子,便能一路相守,不用分离。

这样,也好!

陈安虽不喜武将之女作儿妇,见妻子未反对,很快亦接受了,心下一转,也知道西府在这件事上使了暗手,他亦不想让外人瞧了笑话。

“站好了!站好了!佳儿、新妇拜天地了,站好了!”

在一场如闹剧的变化中,陈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娶了袁大司马之女袁东珠。这一日之后,整个都城又是一阵风传,而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王烟因与表兄私奔,让王氏成为笑柄,同时也让王氏一族觉得对不住荣国府。

第四百六十五章 成了一家人

(续上章)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王烟因与表兄私奔,让王氏成为笑柄,同时也让王氏一族觉得对不住荣国府。

新人拜完天地,袁东珠被人迷迷糊糊地送入琼琚苑。

她的两个银侍女,比她的迷糊好不了多久。

自家的女郎就嫁人了,还是嫁入荣国府的二公子为妻。

真跟做梦似的。

两个侍女我拧你一把,我掐你一下。

袁东珠饿了一整日的肚子,几乎前心贴后背,只听外头有人呼了声“郡主”,陈蘅携着燕儿、青杏,“二少夫人定是饿坏了,厨房做了些莲子羹,我送一钵来。”

袁东珠饿得两眼发花,她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饿肚子,听到这声音,觉得熟悉不已。

陈蘅进了房中,入目处,全都是一片殷红,红如焰,红如血,“阿东,没想到我们竟能做姑嫂。”

嘻嘻…

袁东珠觉得自己一生的好运,全都在这一天。

她真能嫁给高高在上的陈氏贵公子。

而这人,还是她一直欢喜的。

“你性子又直又爆,我二兄的性子比你还急燥,你们两个竟做了夫妻,真是不可思义。不过你们俩要是吵闹起来,阿东,我定会站在你这边。”

袁东珠觉得陈蘅是全天下最和善、最优秀的小姑子,知道她饿了,就送了吃的来,“你们俩,快扶你家娘子过来用些吃的,我备了她爱吃的鲜肉包子、羊肉包子。”

袁东珠顶着盖头,移到案前坐下,“蘅妹妹,羊肉包子就算了罢。”

“你不是无肉不欢的?”

“这…这不是成亲了,羊肉味重,回头熏着你二兄,就是我不对。”

陈蘅道:“盖头便取了吧,我二兄不是这等世俗人,只要你孝顺我娘,我二兄就是一百个满意。”

“我娘说过,盖头不能自己取,一定要夫主取下,否则不吉利的,我顶着盖头吃。”

成亲了,还果真不一样。

袁东珠不是我行我素,可现在居然会因为吉利宁可自己难受。

人,有时候也会看差的。

陈蘅看着袁东珠,连饮了两碗羹汤,拿着包子还闻一闻,确定是鲜肉包子这才吃,若是羊肉的被她放到另一边。

明明这般喜欢羊肉包子,却为了夫主,可以不吃。

陈蘅道:“阿东,我阿耶、阿娘你是见过的,长兄、长嫂也是容易相处。”

“夫人没反对我嫁给二公子?”

“阿娘疼二兄的心是一样的,二兄为阿娘、为荣国府不想让人瞧了笑话,临时登门娶你。阿娘觉得委屈你了,若是素日,定会让你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

莫氏没反对,一是心疼陈葳,还就是因为愧疚。

如果不是王烟逃婚,袁东珠也不会如此顺遂地嫁进来,毕竟门阀贵族的世家瞧不起后起之秀的武将,尤其像袁大司马这样大字都识不了几个,儿女一个比一个彪悍的。

“蘅妹妹,我会对父亲、母亲好,我会拿母亲当亲娘一样孝顺。”

陈蘅又递了一个包子来,“你定是饿坏了,只因饿着,才不能吃得太撑,太撑反倒伤身,且吃半饱。夜里,我让燕儿给你们送吃食过来,就搁到琼琚苑的小厨房,让你的侍女给你取。”

“丫头事先也没个准备,她们定是饿坏了。”

“我给她送了两笼包子,也有羹汤,饿不着的。”

嫁到荣国府,上有翁婆,兄嫂,底下还有两个妹妹,这两个妹妹袁东珠亦都接触,是再好不过的性子。

在娘家时,继母心机深,处处坏她的名声,害得她大龄而不得嫁。

如今,她总算是嫁了。

不仅嫁了,还是嫁给自己欢喜的人。

袁东珠很满意,心里发誓一定要做个好儿妇、好妻子、好嫂子,将来还要做个好母亲。

此刻,西府的陈茉听说陈葳娶了袁东珠,乐不可支,就等着荣国府闹得鸡飞狗跳,可等了一天,陈安莫氏夫妇没反对婚事,反而是平静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