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高帝心里急得跟猫抓似的,催着礼部准备禅位大典。

慕容慬搂着陈蘅,“你有什么对策?”

“兵来将挡,算不算?”

“确实是个好法子。”

只是,这到底是什么法子。

慕容慬扒在陈蘅的怀里,陈蘅轻抚着他的后背,“莫静之被救走了?”

“待我接到你的家书,赶往慕容忻墓园时,掘开她的墓,没看到尸首,就知道真是被人救走了。”

莫静之没死,还从他的眼皮底下走了。

慕容慬道:“纳兰弄月被拜仙教的人掳走,离开时怀有身孕,我问过霍将军,他说他从未碰过纳兰弄月,那孩子应该是慕容忻的。”

这可是两桩事,两件事亦都可大可小。

陈蘅还是将莫静之是虚凰女的事细细地给说了。

慕容慬道:“拜仙教会给莫静之换一副容貌?”

陈蘅肯定地点头。

“那会不会亦给纳兰弄月换一个容貌?”

“有这个可能。”陈蘅继续道:“西燕的国师是医长老,毒长老已死,他的两个座下弟子被抓,大祭司拿到了《毒谱》,我亦瞧过,我所中的正是‘绝嗣’之毒。”

“可有解药?”

陈蘅摇了摇头,“这是毒长老死去前不久刚研制出来的毒药,是专为我而制,没有解药。毒长老最擅用毒,能解毒的,唯有毒长老之女胭脂夫人。”

第八百五十七章 禅位

“能解毒的,唯有毒长老之女胭脂夫人。”

胭脂夫人据说美貌无双,是拜仙教少主螭龙的侧室夫人。

螭龙至今身边无嫡妻,只一位侧妻,姬妾全无,但从不缺女人,只要是教中女弟子,及笄之后,会献给他第一个品鉴。

所谓品鉴,就是送给少主做一夜新娘。

“胭脂夫人颇得毒长老真传,对制毒、解毒上头很有一套,在教中地位颇高,就是医长老也要礼让三分。”

这些讯息,是长阳子送给陈蘅的。

在重刑之下,毒长老的两个弟子已毙命。

小巫女阿依更是被慕容忌带回定王府给杏夫人吸毒而亡。

“若能抓住胭脂夫人就好了。”

陈蘅道:“我的占卜术探不到拜仙教总坛的位置,只能有一个可能,他们布下了玄门阵法、结界。上次我用玄术追踪医长老,被他用拂尘伤手,要不是中止得快,只怕伤得更重,此人的玄术甚高。”

“医长老的画像,已经分发各地,一旦发现,就会有人抓捕。”

“短期之内,他不会再露面,我听说他精通易容术,若他露面必改容貌。”

夫妻二人说了一阵话,情动之时,又是一回缠绵。

*

三月初九,对北燕来说是个大日子。

天色未明,文武百官就自朱雀门而入,在宗庙外头静候。

今日要告祭祖宗,再诵《告天下文》的禅位书,老皇帝传国玺,新皇帝登基。

上林苑附近的高楼上,早有恩科的学子们聚在一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盛事。

“太子妃是永乐郡主,永乐府的学子这次可得意了。”

“去秋的一百举人、又一百秀才俱来自永乐府,这回可有得竞争了。”

因是恩科,特意下旨恩赐,但凡秀才功名的,今届也可以直接来应试。

北燕在前线连连告捷,上届的同进士原是候补,现在不是知县就是县丞,再不济也是主簿,全都谋到了实缺,这对学子们来说,可谓天赐良缘。

寒门的学子更是意气风发,这会子聚在高楼上引颈张望着宗庙那边,只听到震耳乐声,更有站立整齐的文武百官。

“祭天!拜祖!”

一声高唱,慕容慬扶着燕高帝出现。

“太子殿下以孝闻名,听说陛下病重时,衣不解带,一路不眠不休,大半月未曾睡一觉就赶到太极殿侍疾。”

“有此仁孝之君,乃天下之福。”

学子议论纷纷,幻想着他们有朝一日入朝为官,也能站到那些权臣、能臣的行列之中,光宗耀祖,好不光鲜。

此刻,莫四郎、莫九郎、莫十郎兄弟三人亦到了。

有人热情地打着招呼:“莫四郎、莫九郎、莫十郎。”

“见过苏郎!你来得可真早。”

苏纶,苏氏织造坊的少坊主,虽是家中嫡长子,去岁抱着试试看应试,一试之下,考取举人,一鼓作气,此次亦来燕京应考,若得中进士,便可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从此踏入仕途。

苏坊主虽一直知道嫡长子比嫡次子读书天赋,因要打理家业,并未培养嫡次子。

嫡次子苏绩,娶妻陈薇,是陈家的庶女,因陈家只得两子两女,虽是庶女,也为得尊贵,在永乐府官衙里领到一个“赏同进士”出身的名额。

他试着考过秀才,连二百名永乐秀才都未考入,排名到了五百多位,原是三场的,最好的成绩也在三百多位,颇有些气馁,索性留在永乐府谋了个小吏任着,一来可以照顾家里,后来也能让苏绩入仕为官。

苏坊主一心想将苏家打造成名门望族,现在知永乐府科举的名额往后会照了直隶府走,这就意味着,科举名额更多,后嗣子孙更容易入仕,自是不愿离开永乐府。

早前的太原王家老太公,回到太原不久,就听永乐府由北燕礼部、翰林院学士主持乡试的事,一听那名额,当时就怔住了,连呼几声“钱狐狸害我”气得厥了过去。

若他留在永乐府,只他名下的子孙,至少有三个能轻松应试。

可去了太原府,这科考的名额都有严格的限量,考过了秀才,还有举人,这北燕的秀才已连续举行了好几年,年年都有,越到后头,想考中进士的可能就越是艰难。

尤其在听说才华不哪他孙儿们的都考中了举人,王老太公就更气了。

早知道,他就不离开永乐府。

同样懊悔的还有莫家四舅母母子。

听说朝廷要将永乐府建成直隶府城,更给了优待,怄得能吐血。

尤其是拐弯打听后,听说莫三舅家的四个儿子,除了十一郎跟陈葳效力军中,另三个儿子个个都考中了举人,更是气得不成。

莫四舅母认定自己的儿子也能考中。

莫十郎还是庶子,没道理她儿子连个庶子都不如。

现下再回去,亦是不能。

永乐府为了控制外来人冒充,各县都在进行户籍核查,不是当地人的,自有当地百姓跑去揭发,尤其是一个镇、一个村有读书人的,觉得这些人会抢了他们的优势,更是竞相揭发。

永乐府因着对读书人的恩例,文士们都自愿加入监督行列,官府更是严格按照每月发出的《邀贤帖》入户,想多一个人都不行。

此刻,燕高帝正捧着《告天下书》大声宣读,隔得太远,听得不大分明。

片刻后,礼部官员高呼一声:“请皇帝授传国玉玺!”

从一只金灿灿的盒子里捧着一个偌大的东西,“吾儿,北燕与天下就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明君,这是玉玺。”

“儿臣定牢记父皇训示。”

慕容慬接过玉玺,礼部官员大呼:“储君告祖,于议政殿登基,追封先祖、父母…”

这是每个新君登基都会做的,会追封自己的父母。

慕容慬拜祭完先祖,领着百官浩浩荡荡前往议政殿,而燕高帝不必再出现了,也有禅位时是在宫殿上的,这种情况,通常是两位皇帝不是一个先祖。

父传子,原是一个先祖,就要在宗庙举行祭天告祖典礼。

待传了玉玺,老皇帝不必再去议政殿,而新君将会完成接下来的仪式大典。

燕高帝见儿子与文武百官走远,对一边的总管大监催道:“给朕收拾行装,明儿一早,朕要去神木城探孙儿。”

“陛下,你…”

第八百五十八章 总坛在辽省

“陛下,你…”

他火急火燎地禅位,就为了与白染大祭司抢孙儿?

说出去,恐怕没人相信。

“朕瞧你忠心,出宫也带着你,还不快去。朕现在该自称孤,朕已禅位给太子,快给孤备侍卫、行装,明儿一早就走。再不去探孙儿,孙儿都快不记得孤。”

不当皇帝一生轻松,他与元圣后只得慕容慬一个儿子,慕容慬又只一个嫡长子——昊儿。

几月未见,他的小皇孙肯定又变聪明了。

天和二十六年三月初九,太子慕容慬登基为帝,改年号元隆,赐生母元圣皇后为“元圣慈皇后”尊燕高帝为“天和大皇帝”,封白染的弟子长阳子为三清观观主,着户部拨银修建三清观。

封六皇子慕容恽为晋王、八皇子慕容恺为鲁王、九皇子慕容愔为长安王、十四皇子慕容恒为济宁王;晋定王嫡次子慕容忌为文郡王、庶长子慕容忠为武郡王;晋平王庶长子慕容计为平阳候;嘉奖皇室郡主慕容慈之功,破例晋封为慈北公主。封左丞相为荆国公、右丞相为代国公,三军元帅与将领等他日再论功行赏。

最欢喜的就属平王、定王两府,儿子封了郡王、封了候,尤其是定王府,多了两个郡王儿子、一个公主。

三月初十,是皇后册封大殿,在朝五品以上官员携嫡妻参加册封仪式,场面盛大。

仪式未开始,便有幽兰寺的悟缘大师特来恭贺。

“帝凰女正是皇后陈蘅,又名凤歌。”

有他这一句话,就是对陈蘅最大的褒奖。

阿丽看着欢欣不已的大巫女,“大巫女,天圣女为后,你怎瞧上去比她还欢喜。”

“凤歌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有北燕皇后这个大靠山,往后欺负了人,她也会帮你,这么久了,你没瞧出,她是个护短的。”

阿丽还真没瞧出来。

新君登基,新后正位中宫。

宫里、宫外一片喜气,新君特举恩科,三月十二,数千学子入贡院应考,春闱考题将由新君选定。

陈蘅正忙着宫中琐事,有白雯、韩姬几个帮衬,还算得心应手。

定王府一府出了三个王爵,惹得平王府的侧妃、姬妾、庶出公子们耀耀欲试,慕容计更是如同天天吃了三顿醒神汤,精神抖擞地出入宫闱,领着差使,带着御卫遍燕京地抓邪教弟子。

慕容慬索性赏了慕容计一个“御卫营副统领”的差,又拨了五百人马给他指挥,让他配合慕容忌抓捕北燕境内的邪教。

慕容忌因接手得早,早就过了那股热情。

可慕容计觉得很兴奋,尤其是亲娘、父亲与妻妾们一番吹捧,觉得只要自己再立功,就能晋为郡王。

慕容忌打量着慕容计,一大清早就上门,他不睡觉的么,“你没说错?你要去辽省抓邪教?”

“陛下让我们抓捕邪教,帝月山庄的行云给我通了消息,说邪教少主狂妄得狠,竟然说他才是无愧天下的明君、霸主,他是明君,陛下是什么?这就是逆党、是不臣之心,此等狂徒,非得灭掉不可。”

慕容忌不解地问:“谁说邪教总坛在辽省?”

“辽省是我北燕的祖籍,我们不是应该从那边开始清查?”

慕容计、慕容忌,两人的名字谐音,偏又差着辈份。

慕容忌道:“你都没查清楚,带着几百御卫招摇过市,就不怕那些想在陛下面前表现的御史弹劾你?”

慕容计觉得自己才不怕。

这群御史不就是为了弹劾大臣生的,要没他们,这世界得多平静。

可是,还不能没有御史。

他立他的功,御史们要弹劾由着他们去,只要他抓住邪教,就能立大功。

慕容计道:“我听说,陛下在长安时,抓到三个扮成美人的邪教女弟子,为保军中将领不被惑害,下令任何将领不得收受美人。”

慕容忌沉吟道:“是有这么回事?”

“要不,我们带人去洛阳、长安一带抓邪教?”

慕容忌道:“我负责京城一带没有邪教。你确定要出京抓邪教弟子?”

“这可是逆党,不抓干净,我心难安。”

慕容计一直觉得自己的爵位,是他自己挣来的。

觉得只要再立功,就能晋一级。

没道定王府有一亲王、两郡王,平王府就只多了一个候爵。

新君厚待皇族,一登基没封爵的兄弟都封了亲王、郡王,就连十四皇子都有了郡王爵。

慕容忌道:“你想效力朝廷,原是大善。平阳候,本王还是劝你一句,万事慢慢来。”

“铲除邪教乃民心所向,怎能慢慢来,邪教已成一毒,必须剿灭。你既不愿与我一道,我另寻人帮忙。”

慕容计满是气恼,他是想与慕容忌合作,还不是因为定王府手握天眼阁,消息灵通。这是瞧不起他,看他不抓邪教弟子回来给他们看看。

慕容计寻到的合作者是长安王慕容愔,两个都有立功之心,努力想向新君证明他们也是有本事的。

而此刻,陈蘅正捧着太上皇——天和大皇帝的留书,他走了,说要去神木城探皇孙,要把他的皇孙带回来,带不回来就不回燕京了。

蓝月亮在一边听说老皇帝走了,比陈蘅还要兴奋,“他走了?是不是没人再给新帝塞女人了,哈哈,你们宫里的韦孺人至今还没个安顿,我听说前儿她见了韦家人。”

陈蘅封了后,可韦孺人自在那日见过新君,后面就再未见过。

韦家急了,送女儿入宫,就是为了求荣华的,若韦孺人再诞下一男半女,韦家也跟着荣耀起来。

外头一直对皇后遇刺中毒不孕之事,颇多有议论。

就算皇后所出的嫡长皇子慕容昊如何天异禀,可皇家自来讲究的都是多子多福,开枝散叶,单陈蘅不孕不育,新君身边就必须会有其他嫔妃。

不是韦氏,还会是张氏、王氏。

另两位美人由新君做主赏赐给皇族公子,家里的人都快被自家女儿给气得吐血,但木已成舟,又不好再改。何况这赐婚的主儿是新登基的皇帝,不敢抗旨,只能欢天喜地预备嫁妆,准备嫁女儿。

韦孺人还住在太子宫,左盼右盼,就等着新君宣诏,或是给她一个更好的封赏、名分也行。

陈蘅睨了眼蓝月亮,“你现在越来越不像大巫女。”

第八百五十九章 赖上了

陈蘅睨了眼蓝月亮,“你现在越来越不像大巫女。”

“我性子跳脱,以前是身子不好,如今健康了,得把过去二十多年的沉闷日子全赚回来。”

她失去健康,那时候天天闷在屋子里,就想着如何上苍开恩,让她健康了,她一定不负此生,该玩的玩,该吃的吃。

“好!实在是太好了。”

蓝月亮又是一阵笑。

韩姬进了大殿,福身道:“禀皇后娘娘,莫愁郡主求见!”

“宣!”

陈蘅问道:“你不准备回巫族了?”

蓝月亮笑答:“我就赖上你了,得你指点,我的修为一日千里,比我闷在屋子里修炼强。”

大巫师那边,她已经传了信,说要多久一些日子。

陈蘅不是说要寻圣界圣门,她正好留下来,这不仅是医族的机会,同样也是他们巫族的机会,若人不在跟前,谁会记得他们。

“反正巫族的事务有大巫师打理,有我无我都一样。”

蓝月亮闲了在燕京四下玩逛,有时候还与陈蘅说话,这日子过得很是自在。

不多时,冯娥到了,肚子越发大了。

陈蘅打量一下,“真是好福气,这一胎又是儿子。”

王灼寻到了胞兄王炫,如今自得多生儿子,重建王氏一脉。

冯娥被王灿扶坐在贵妃椅上。

自打陈蘅觉得这王爷椅、贵妃椅好,就让内务府打造了一批,太极殿、凤仪宫全换上了这种家具。

陈蘅打趣道:“你可是无事不登门。”

冯娥道:“过几日,第一批将领班师回朝受封。”

莫非,还有袁东珠或陈葳不成。

冯娥又补充道:“袁东珠、杨瑜皆在第一批名单之列。”

陈蘅道:“陛下可没告诉我。”

“皇帝爷没说?”

冯娥有些意外。

陈蘅对这个称呼很意外,“皇帝爷…”

王爷、候爷、伯爷、国公爷之类的称呼,可不就是冯娥给发明出来的,现在王爷、候爷等称呼可都流传开了,就跟娘亲、爹爹一样时新好听又好记。

外头,更有贵公子自称“爷”的,但这是跟小皇孙学的,小皇孙就自称“小爷”,似乎自称爷很霸气、很有气势。

满街的贵族小公子全都自称“小爷”,一个比一个狂跩。

陈蘅道:“皇帝爷许是想给本宫一个惊喜。”

对他的惊喜,他时不时冒一个出来。

冯娥很想打自己一个嘴巴,又多嘴了。

她又道:“袁将军与杨大人要来,昔日长安王园书画社的好友便是聚首了,我要在郡主府设宴,你可得来坐坐。”

“本宫倒想去,上回遇刺后,一出宫浩浩荡荡,我前儿说要去帝月山庄,皇帝爷就未允,说宫里有一大堆的事要处置。

太上皇带着御卫、内侍去医族走亲戚,一时半会儿许是不回来。

太上皇的几位嫔妃亦要移居慈安宫,那边的宫殿也得选好、清扫、修缮,还有几位公主的寝宫又得重新布置。”

皇帝爷这称呼还挺顺口,陈蘅觉得不错,往后就这么喊了。

陈蘅道:“待她们到了,我在宫中设宴款待。”

慕容慬给她的惊喜远超过这些,直到事后,陈蘅才知道,慕容慬封了袁东珠为“木兰候”;杨瑜为“锦囊伯”,为甚是锦囊,锦囊妙计的锦囊;善断案子、善查案子的张萍亦破例封了“明镜候”。

有史以来,少有的女候爷、女伯爷就这么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