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晋自己这身已是烂得不成样子,于是找老人家借了旧衣来穿,闻芊的衣裙虽然没坏,不过经过沙尘的洗涮也脏得难以直视,可她在这事上固执到了极点,嫌布衣粗糙,嫌款式难看,说什么也不肯换。

闻芊的衣服都在杨府的行李里,这会儿想穿别的几乎是不可能,杨晋和她大眼瞪小眼,终于还是妥协下来,只好叹了口气把她换下来的衣裳抱出去洗了。

坐在屋中吃饭的老者捧着碗,就见杨晋蹲在厨房外利利索索地低头搓裙子,庖厨里的锅中还烧着热水,约摸是想给客房内的女子沐浴。

不多时洗完了衣裳,这青年又跑来找他借了炭盆,一面守着水沸,一面把湿衣烘干。

老人家大概是活了几十年没见过这么事儿妈的两口子,颇匪夷所思地放下碗筷,站在庖厨门边瞧杨晋忙里忙外。

此处四面环山,草木丰茂人烟却稀少,连道路也杂草丛生,仿佛已许久无人踏足。他们是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的,见这周围景色陌生,似乎不像是千佛山附近,正得了空,杨晋便抬头向他询问:“老伯,知道济南城怎么走吗?”

老汉这会儿才从他烘着女子衣裙的举动上回过神,哦了声,“原来你们是城里人?”

他随即奇怪:“我快一年没在这山里见到活人了,你们是如何过来的?”

很少有人在他抛出问题的同时还会反问的,杨晋手上顿了顿,不着痕迹的敷衍过去:“迷路了……此山人迹罕至,山道不明显,老伯莫非是在这里隐居?”

老汉总算是肯回答了,摇头说不是:“不过这方圆百里估摸着还真就我这么一户人家。你们俩也是好运气,若不是碰上我,你媳妇大半夜的冻也能冻死在外头。”

这倒是杨晋没料到的事,于是狐疑地看向他,“这是座荒山?”

老者随手搬了条矮凳在炭盆坐下烤火,“年轻人有所不知。”

“这山其实是蒙山一脉,早年有些传言,说山上住着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是以终年雾气不散。”

“仙人有治疗百病的仙丹,还能使人起死回生,长生不老,因此当初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求药。不过那山邪门得紧。”他搓了搓手,“明明路是路,桥是桥,可走了半天还在原地打转,白天进山,晚上走着走着又回到了下山的道上……人们都说,那是没有仙缘,所以仙人不愿召见。”

这种江湖传说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大江南北不重样的能出找上百个,杨晋不咸不淡地颔首,继而问:“然后呢?”

“人嘛,大多数就是爱凑个热闹,哪儿人多往哪儿钻,当发现无论怎样都见不到神仙,之后也就慢慢消停了。”说到这里,老者把火钳拿起在炭盆里捅了捅,“我呢,是几年前搬来的。”

“自己得了一身的病,又不想拖累儿女,原本打算找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了却残生,结果临行前听一个老朋友说起这座山。”

火焰映照着他皱巴巴的老脸,“听闻山下有仙气,寻常人每日哪怕吸食一点也可以消除百病。”

“我是活了大把年纪了,反正能多过一天是赚的,所以就打算过来碰碰运气。”

他说到此处,很是感慨地扬起脸,“仙人兴许是真的存在。我这一住便住了好几年……没看过大夫,也不知病情,每天那么凑合着吃,凑合着过,倒是感觉自己身体康健了不少。”

人性命的长短很多时候是与精气神休戚相关,天底下有大半被绝症吓死的病人,也有小部分没心没肺却活得长命百岁绝症病患。仙气是不是真的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颗畏惧的心。

老人家难得与人交谈,扯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才想起杨晋那个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的问题。

“说到出路……我记得东边有个山洞,里头挺深,也不知是谁修的,以前进出都是从那儿经过。自从上一年被一窝山贼霸占后,我就没过去转悠了。你们要不试试看?没准儿他们挪窝了呢。”

他嘴里的山洞应该就是他们先前逃出来的位置,可惜洞口已被炸塌,尽管也可以以逸待劳,在原地等待官府来救援,但闻芊的腿实在不能耽搁了,杨晋还是想早些回济南城。

“除此之外没别的路可走了吗?”

老人先是说了句没有,随后琢磨了一会儿,“要么走山洞,要么就翻过仙山……我这些年把周围能去的地方都逛了个遍,只寻到这么两条路。”

事情听上去的确很棘手,杨晋沉吟了片刻,刚要再问,热水已经沸了,他忙把闻芊半干的衣裳搁下,挽起袖子收拾木桶。

浴桶没办法用,因为闻芊的伤脚还不能碰水,只得把一个木盆取出来,修整、清洗,忙到最后,他差不多已经忘记了先前被打断的话题。

闻芊尚在房内闭目养神,门帘突然一动,滚烫的湿意便骤然往里窜。

杨晋端着盛满热水的木桶进来,胳膊上搭着几条干净的布巾,额角有分明的水渍,不知是汗还是沾上的雾气。

他放好的桶,伸手去试水温,“只有点皂荚,你将就用吧。”

“好。”

出门在外不能太过挑剔,幸而她有热水洗已经很满足了。闻芊把满头的青丝散开,拍去发梢的灰尘,尝试着坐起身。

因为外衫全脱去给杨晋清洗了,她此刻只有件单薄的抹胸,秋香色的,绣着一枝兰花,他俯下去抱她的时候,掌心触碰到胳膊上细腻柔滑的肌肤,心神还是本能地一荡。

闻芊是白三娘当年亲口承认的学舞天才,她的身子一直有着得天独厚的曲线,每一个地方都恰到好处,真正担得起“尤物”两个字,杨晋看着视线里莹白圆润的肩头,忽然萌生了些不合时宜的冲动,他狠狠咬了咬舌尖才把脑中那些凌乱想法全数抹去,又暗骂自己不该如此轻狂,谨慎到僵硬地将人放在了椅子上。

脚一触底,就有撕心裂肺的痛感冒出来。

闻芊半靠在他身边,拿巾子在热水中涮了涮,贴在好似快要散架的肌肤上,尽管不能好好的泡个澡,这点温暖也给了她莫大的安慰。

杨晋垂头在给她擦背和胳膊,动作轻柔缓慢,而且刻意地避开她脖颈和腰后的那两个绳结。

闻芊目光往后飘时正瞧见他紧绷的嘴唇和眉眼,她收回视线,一面笑一面用湿帕舒解酸疼的四肢,自言自语似的喃喃开口:

“我们阿晋还真是个正人君子……”

杨晋先是一怔,意识到她所指为何,不禁感到尴尬,颦了颦眉道:“都什么时候了……我又不是禽兽。”

闻芊笑出了声,把皂荚递过去,“知道了,正人君子,快帮我洗洗头。”

她头发很长,洗完就用去大半桶的水,然后还要擦干、梳通,折腾完差不多就入夜了。两人草草吃了点东西垫肚子,杨晋把烘干了的外袍往她裸背上一裹,抱着人躺回了床。

深山里的夜晚比城镇中来得更加祥和幽静,连风声都仿佛增大了数倍,后院的鸡鸭“咕咕”的低语着,挨挨挤挤地缩在一团取暖。

小院就这么两间房,屋主人早早睡下了。忙了两天,疲惫不堪,杨晋在床边撑着头浅眠,任由脚边的炭盆烧得滋滋作响。

在无比宁静的环境下,冷不防听到咯吱一声。

板床上了年纪,稍稍一动便能奏出偌大的动静,他瞬间就醒了,正好和闻芊的那双明眸对上,熠熠的火光下清澈如水。

两人皆有片刻的怔忡,她回过神笑着说:“翻个身也能这么响,真要做点什么,岂不是漫山遍野都知道了。”

杨晋睡意散去的同时也明白过来——她是被疼醒的。

闻芊躺了一天一夜,不见得有多困,但入夜以后腿就疼得有点厉害。起初甫一受伤,因为来的太突然,麻木得感觉不出痛感,如今静下来,那种铺天盖地的痛楚便一波接着一波,险些把她的神志淹没。

盯着漫无边际的黑暗时,她茫茫然的想:“自己是真的要废了吗?”

早间安慰杨晋她倒是顺口,而今忽的把这个现实摆在眼前,冷冰冰的自我宽慰又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闻芊并不是很个在意虚荣的人,在取舍上往往比寻常人要果断得多。但她此时此刻却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没那么能看得开,至少现在她心里空茫一片,那种情绪又被深山的幽静放大,变成一股难以消散的郁结。

杨晋伸进被衾里来握住她的手。

闻芊闭了闭眼,又睁开,语气里含了几分虚弱的撒娇:“我想听故事。”

杨晋很少看话本,也不怎么听书听戏,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硬生生从二十几年的记忆里搜寻了一个他勉强认为有趣的英雄传说。

生在乱世中的少年,凭借一身过人的本领,怀着复兴家国的豪情,一路披荆斩棘,拜相封侯,功成名就。

是个非常喜闻乐见的街头话本,闻芊若有所思,听到最后才问:“自古有英雄就有美人……这位小将军没有一两个红颜知己吗?”

“书里没写。”杨晋虽这么说,其实是没告诉她,红颜知己是有的,然而在少年衣锦还乡前就香消玉殒了。他硬生生把结局掰成了皆大欢喜,到底还是不想让她伤神。

这般陈年老故事让闻芊难得听出了困意,若不是腿疼内容短,只怕方才就睡着了。她将手枕在头下,似笑非笑道:“还真像是你爱听的类型。”

杨晋有些无奈的一笑:“我又不清楚你喜欢听什么,年幼时……你不是不知道,尽干些不着调的事情去了,没留时间去风花雪月。”

说到这里,突然间,他很想了解她的过去。

那个,有朗许有楼砚,却没有自己的日子。

杨晋冒出一个荒谬念头来——如果可以,他挺想去看看小时候的闻芊,看看她那会儿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开口问:“你呢?”

“我?”

闻芊把脑袋往他跟前挪了挪,沉吟道:“其实……我小的时候能玩的东西不多,村子不与外界来往,什么游记话本,歌舞戏曲,压根没机会见识。那会儿就是跟着楼砚朗许他们在山中上蹿下跳,大人们很忙,忙什么的都有,只有一个年轻的叔叔肯给我们说些趣闻。”

她有些憧憬地回忆起来,“他什么都讲,志怪、神话、历史、当今天下,因为饱读诗书,所有人都很尊敬他,包括族长。”

见她在往昔里入了神,杨晋便也温和地笑起来,出言打趣:“难怪你这么爱说恐怖故事,感情是自小耳濡目染的啊?”

“那是逗你玩的。”闻芊挑起眉,笑过以后,又接着道,“每当夜里吃了饭,我们几个就会背上凳子,排队到他家里坐着听书。

“他人脾气很好,对谁都是带着三分笑脸,尤其爱讲的是太/祖‘驱逐胡虏,恢复中原’,成就一方霸业的传奇。时常同我们说,世人对太/祖狠辣的手段微词不断,每每提起,总要带上暴戾、残忍等字眼,殊不知,温柔的人是无法所向披靡的。

“江山这种东西,非得要有无坚不摧的意志,破釜沉舟的果决,才能安安稳稳的攥在手中。”

听了这番话杨晋多少有点惊讶,原以为她们家可能是隐居深山的杏林之后,不承想对于时局也能有这般独到的见解,“你这位叔叔……的确说得有道理。”

“那当然。”闻芊得意地轻哼,“他有道理的话还多着呢,我就记得……”

她说到这里一顿,随后不经意地想起,那位饱读诗书的人也曾在他们几个支着下巴打瞌睡时,拖着低缓的嗓音娓娓说道:

人这一辈子,因为有许多不能辜负的人,所以才要好好的活下去;因为有太多不能重来的事,才更应该珍惜当下。

闻芊依稀有记忆,这恰好是在那场大火之前。

当年只醉心于书中那些恩怨纠葛的小姑娘并未将这句晦涩莫名的话放在心上,而今重拾起来回味,她好像吹开了堆积的层层浮灰,有一瞬豁然清明。

“记得什么?”杨晋还在等她下文。

闻芊却轻轻巧巧的一笑,把他放在被衾里的手往怀中抱了抱,“没记得什么。”

“我不疼了,睡吧。”

好在两个人的掌心皆是暖的,不冷也不热。

第六七章

因为山风吹得很紧, 第二日两个人都醒得颇早, 尽管天还没有亮,屋主人却已起身烧水喂鸡了。

杨晋打算出去探探路, 趁现在时间充裕, 哪怕进展不顺利,至少也可以赶在天黑前回来。

他寻了些旧衣衫把闻芊的伤腿固定住, 尽可能的给她多穿一点, 仔细将房间恢复到原本的模样,又向老者要了点干粮,这才准备动身。

这一天两晚对老人家打搅甚多, 杨晋本想许他银钱作为答谢,但对方执意不要, 觉得自己能够活到现在乃是仙人眷顾, 应当多行善事,倘若收了钱反而破了戒。

他说得振振有词,并强烈谴责了杨晋这种肤浅的且好心办坏事的行为。最后没有办法, 杨晋只好在床边留了一把匕首,这也是他身上唯一有点用处的东西了。

他们告辞离开时,老人家正捧出一块木牌在院中虔诚的跪拜。

闻芊不经意看了一眼,那牌子好似有些年头了, 轮廓斑驳,上面依稀刻着什么鬼画符,不知供奉的是哪路神仙。

老者拜得尤其认真,连和他俩道别的空闲也没有, 杨晋不欲打搅他,轻手轻脚的掩上门。

一直按着原路返回,走着走着,暗沉沉的四周也逐渐变得通明起来,杨晋先去山洞看了看——官府也不知是没发觉,还是正在赶来的途中,密道仍旧坍塌得不成形状,和几日前并无分别,他只好放弃了这个选择,打算从山洞上面绕过去。

杨晋以为,老人家寻不到别的出口,大约是因为许多地方难以攀爬,而他有轻功傍身,只要不是悬崖峭壁,要翻过一座山应该不难。

他于是背着闻芊朝崎岖的山道缓慢进发。

越往前走,脚下的荒草越是茂盛,像是由于无人踏足所以更加肆无忌惮的疯长,好些个漫过膝盖的蒿草在风里东倒西歪的招摇。

闻芊趴在他背上小睡了一会儿,隐约感觉到斑驳的晨光透过头顶苍天蔽日的枝叶缝隙打在了脸颊,她恍惚睁开眼。

带着潮气的浓雾缭绕在草木与山石上,远处高大的青山和近处曲折的夹道朦胧不清,甫一看去,有种置身在黄泉路边,奈何桥旁的诡秘错觉。

闻芊从杨晋背后支起身,摊开手在周遭无形的白雾里掠过去,忽然低低道:“阿晋,雾好像变大了。”

山中清晨多雾,这并不奇怪,闻言杨晋只嗯了声,未曾停下脚步。

“不会又是什么迷药吧?”她都快对带烟的东西有阴影了。

他鼻中发出一丝轻笑:“同一个坑你还能跳第三次?”

“你跳第二次的时候估计也是现在这么想的。

“记得在总督府地牢里那会儿,要不是我发现井口的通道,你哪有那么容易抓到唐石……”说到这里,闻芊想起了什么,搂着他的脖颈,“诶,我再给你说个恐怖故事啊。”

杨晋连头也没抬,兀自接话道:“这次又是什么?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女人在山里走,那个女人伏在他背上要讲故事,男人听得入迷,一转头却发现自己背了个女鬼?”

话音刚落,突然感觉到闻芊环在颈项的力道蓦地一收,“阿晋,你看背后。”

他无奈的摇了摇头:“换新把戏了?”

“不是。”闻芊伸手把他脑袋往后扳,“你自己看——来路不见了。”

杨晋被迫转过身子,还未及说话,却骤然语塞。

他们身后原本弯弯曲曲的道路竟在尽头骤然消失,极目是疯长的蒿草和参天的大树,好像山路被草木半途腰斩。

“你确定没中迷药?”闻芊取出那瓶解药,放在二人鼻下各自嗅了嗅,强忍住辛辣酸涩的苦味,再抬眼时蒿草还是蒿草,古树还是古树,一切如旧。

周围的草丛里不知是微风或是别的什么,隐隐传出窸窣的动静。

闻芊压低了嗓音:“附近有人。”

杨晋谨慎地后退了一步,双目飞快扫过浓雾弥漫的四周,那些乍一看去都一个样的景致在他视线里倏忽疾逝,化成了白练似的残影。

他单手托着闻芊,右臂握上了腰刀,突然间目光一凛,猛地朝难以视物的白雾中心砍过去。

“呛”的一声轻响,两片利刃相交,忽明忽暗的刀光在雾气中游走。

杨晋与对方堪堪交手时就感觉此人不容小觑,顾及到闻芊的安危他不得不加大力道,以求速战速决。

然而就在此时,白雾在刀风下渐渐散开,战绩赫赫的绣春刀恰逢敌手,白刃映着架在刀身上的重剑,长刀对面是杨凝同样如临大敌的眉眼。

二人神色初初交汇,一时间满身的锋利没来得及收,各自都有点懵,到底还是背后一个咋呼的声音打破僵局。

“哥!”

施百川跳了出来,拨开两柄蓄势待发的刀搂着他肩膀上下打量,“你没事儿吧!太好了,我还以为你和闻姐姐真被埋在洞里了!”

朗许从他背后的雾气里显出真形。

杨晋收了刀,略觉讶然地打量他们,“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这个说来话长……前天那不是我和闻姐姐赶来支援你们么,救了凝儿姐以后我们俩不放心,打算跟过来瞧瞧,谁知道才走了一半路密道就开始塌……”

说话间,朗许已经发现了杨晋背上的闻芊,他脸色一变,急忙跑到她跟前,大概是想看她哪里受了伤,可又不便动手,只能站在远处手舞足蹈的比划。

闻芊一面笑一面安抚他,“没什么大碍的……好了好了,你慢慢说,不要急。”

杨晋挑了块干净的大石将她放下,五人索性席地而坐,权当作短暂休息。

“我和凝儿姐见情况不对,赶紧往回赶,但是来路也被封住了,我们俩没头苍蝇见缝就钻,那洞里跟个千佛窟似的,也不知钻到了哪儿,闷头跑了没多久,迎面就看见了大个子……”施百川指指朗许,“然后我们仨就开始一起跑,从洞口出来便到了这个山里头。”

杨晋和闻芊听完对视。

大概没料到他们三个人凑到一块儿会是这种风格。

施百川说着就苦,“这山是真邪门啊,简直一迷宫,我以为底下那洞窟就够迷了,想不到这山别看能一眼望到头,我们足足走了一天一夜都没找到回去的路,连东西也没吃,都快饿死了……谢谢哥。”

他接过杨晋递来的干粮,三个人匀一匀,很快便分完了。

闻芊喝着水问道:“怎么个迷宫法?”

施百川一抹嘴,神神秘秘地凑近她,“闻姐姐你知道吗……这山里的路,它自己会变。”

闻芊意味不明地扬起眉。

他见状连说带比地解释:“就是那前面明明看着是条平坦的大道,隔了一阵再抬头忽然变成了密林,要么就是高山石壁,怪石嶙峋。

“古怪吧?若不是遇上你们,我们还以为鬼打墙了呢。”他仿佛找回一条命,欣慰的叹出了口气,觉得杨晋肯定比自己的脑子好用,不禁安心道,“这下好了,和你们汇合,铁定就能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