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县城买房记1

给顾小麦寄了几年的包裹, 到底啥更有用, 啥更受欢迎事实上阿米他们心里清楚的很,这会儿一个劲的不知道怎么办,说白了就是心情太激动造成的, 只要缓缓神, 立马就能反映过来,这不是在洪教授这里说了一会儿话, 等着再回到家里,阿米已经排列出了四五样东西,连着多少数量都已经有了腹稿。

现在就等哥哥到了学校,办好入学手续,确定了班级或者寝室编号来信,到时候好照着地址寄过去,这会儿正好是夏日,山里物资丰富的时节, 多弄点能做干品的果子, 多熏制点肉类,想来能让顾小麦在新的环境中快速的打开局面,结交好同学战友。

都说顾小麦妹控, 对妹妹感情深,恋家。事实上细心地, 熟知一切的看看阿米一年七八回的包裹,就能知道。这相隔千里的兄妹,维系住感情的不是小麦一个人的付出, 阿米一样很用心,从来感情就是相互的,这一点在他们身上真的很明显。

不仅仅是阿米,就是顾大伯如今也挺注意这些,自打听到顾小麦被选送去了军校,那老脸就没止住过笑,不说背脊挺直了几分,就是家里那些祖祖辈辈的坟头,他都忍不住趁人不备,去修正了一番,上了香,做了禀报。

他人老脑子不慢,很清楚早年小麦这孩子和自家关系真心说不上什么亲近,也就和隔壁邻居秀芝家没啥差别,也就是后来,阿米爹妈没了,自家开始照顾这娃子之后,这才正经的像是个亲戚模样。也因为这些年和阿米关系亲近,连着小麦每回来信,也总有自家的好处,两家才会越走越像样。

往日这样的亲近感觉还不明显,也就是这一次,自己这个当大伯的受了多少人恭喜?骄傲怎么会踏实?还不就是因为亲近?这样的出息孩子,若是不能趁着如今关系好,拢好了,那以后自己早晚的后悔。不求将来能给自家孩子谋取啥好处,只要有那么个人,自己以后哪怕是在县城,也不至于没了半点依仗,就凭着这个,也值啊!有了这个感悟,老头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老两口那是忙乎了好几天,收拾了好些全国粮票出来,给到了阿米手里,让她别忘了给小麦寄去。

阿米不知道大伯心里那算盘珠子是怎么划拉的,她如今也顾不上这个,因为村子里自打知道顾小麦出息了,被送到大学的消息传开,那一家家的就没有消停过,不是这家送点果干,就是那家帮着做了几双鞋,弄得阿米准备的包裹被扩大了三次都还不够。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道理即使再这个特殊/时期,一样被人们下意识的奉为世间至理,下意识的遵循这个传统行事,同乡同村中出了这么一个出息孩子,那是全村都要想法子多帮上一帮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这个孩子出息了,那么将来他们有事儿的时候,那孩子一样也会为他们出头。甚至都不用出头,若是这孩子将来成了什么官,有了一定的身份本事,那么县城也好,其他部门也罢,只要是知道这个孩子的,看在这孩子的面子上,也会给予一定的倾斜,这也是一种潜规则。说穿了和早年间,那所谓的中举之后,全村全族投献土地,以求免税,那是一个道理。这个习惯甚至到了现代不是一样也在流传?那些山区贫困大学生出山读大学,有几个不是全村凑学费的?为什么会那么齐心?

阿米为了小麦的事儿忙碌着,同时也要为自己的事儿忙碌。她的工作安排好了,可问题也多了起来,比如这住宿的问题。那气象站在县城的小联络站人实在是少,弄什么宿舍很有些鸡肋,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直接托给了工会,由工会协调着在亲近关系好,福利宽松的其他单位,比如县政府啥的职工宿舍区搭伴。

若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这气象局是做的真不错,即使人再少,人家也没放着不管,这政府部门单位就是不一样,做事儿够细致。可到了阿米这里问题却不小,因为那所谓的解决住宿,那是四人一间的集体宿舍,还只有不到十个平米的大小。

这真的不好啊!不是阿米矫情,住惯了大房子,看不上这地方局促。以前在县城读书的时候不也住过这样的屋子?那时候不是一样住下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她那个时候是盘算着日期过日子的,知道自己住不了多久,还有寒暑假等等可以错开,所以她总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事儿。再有学校的孩子大多很单纯,又有一起读书的小伙伴们打掩护,不用担心自家那些个挣钱啊,抽奖啊等等的事儿被人知道。

如今可不成了,那可都是大人,她能保证一点痕迹不露?就是自己单位那些搞气象,搞数据的人单纯些,不爱寻根究底,可那些政府机关里的人呢?那可都是一个楼里头的,能确定没有一个心眼活络,心思细的?能保证没有得罪人的时候?能肯定没人想揪她小辫子,撤下她来,占据一下她的公家职位?

有了这么多的顾忌,阿米也不再是以前那小孩子的心思了,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第一时间就喊了秀芝,让她家邱明邱亮兄弟帮忙,自傲城里询问一下,有没有要卖方的熟人。

是的,阿米已经决定了,就在这县城买房。买一间不错的院子,这个念头早几年就有过,大家记得不?那时候她还考虑着若是顾小麦复员回家,分派到县城工作的可能性,也因为这样,曾想过在城里买房子。好让顾小麦将来能有个立足之处。只是后来人小麦同志在部队干的风生水起的,看着似乎一时半会儿的不用担心复员的事儿,自然这买房子的事儿就耽搁了下来。

不想转头,这自己倒是能用上了,阿米觉得,所谓世事难料估计也就是这样了,不过这既然是早就想好的事儿,那么早办晚办其实一样,就是没有阿米今天的情况,以后若是顾小麦没能一直在部队,百万裁军的时候转业,不是一样还要买?所以也算是必须品了。

阿米想买房子真是一点都不难,虽然她自己没啥消息路子,可那不是还有邱家的人嘛,那邱明一家子说起来户籍还在城里呢,那家里的房子如今也还照样租给了工会。还有无数邻里,还有邮电局那么多人脉可以找,这些加起来足够翻一遍半个县城的房地产买卖消息了。

果然阿米的想法很不错,秀芝回去不过是说了一声,不到三天,就有足够的消息过来了,而且还不止一处,足足有三处可以挑选,还是大小,位置不一的。可见这邱明做事儿的仔细程度,也不怪当初为什么他们几个做坏事儿都会喊着他帮忙了。这份心细就决定了他的受欢迎程度。

“一处在县政府附近,不过是隔了两条街,和你们单位提供的宿舍位置很近,那是个两层楼的房子,早年是一处贸易行的办公楼,30平米的单间,在二楼,还有个小阳台,价格也不贵,有个100块估计就能买下来。那边啥都好,还有公共水龙头,就是一点不成,做饭,上茅厕麻烦,灶台只能搭在走道里,或者阳台上,那茅厕更麻烦,倒马桶要去街口。”

听到这个,跟着听消息的秀芝都皱眉头了,更不用说阿米了,这距离好,价格也可以,可就凭着这最后一句,就只能全盘pass了。

“还有一处,位置一般,离着中学不远,去你单位大概也就二十分钟,房子也算是可以,是原本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隔出来的小跨院,三间正房带个小院子,原主人自己在正屋最中间搭了个土灶,还连着两个屋子里的砖炕,除了上厕所还是麻烦了些,要用马桶,其他的还算是不错,地方也算是宽敞,三个屋子,总计有百多平,院子也差不多那么大,价格稍微贵点,在200上下。哦,用水有自来水管进去了,倒是也方便。”

从面积上来说,这屋子还真不错,连着秀芝都有些动心了,盘算着若是自家买是不是合适,她早年也是听过阿米有关于小麦部队复员的盘算的,自然而然会想到自家哥哥。想着若是城里买个房子,对于自家哥哥回家后的安排有啥好处。

当然了,这会儿是阿米的事儿要紧,即使有啥想法,那也该是等阿米的事儿办好之后的事儿了。

“最后一处,我觉得是最好的,就在我家借出去的那房子后面不远,原本也是属于那一家地主老财,是小花园后头的一处跨院,正房三间,还是个二层小楼,外带左右各两间厢房,倒座的位置是原本的游廊,只是如今靠着花园的那一面被封住了,不够在正房二楼还能看到那花园的景色。院子也不小,一百二十上下,对了,那游廊也宽敞的很,若是不够住,改建成房子也方便,在房产证上这处也是按照屋子算的。门和我家一样,是开在夹道这边的,一样是个死胡同,整个夹道就一家,那胡同几乎就是附送的。厨房啥的和前一个一样,不过有一点好,那地方离着公共厕所不远,倒马桶挺方便。用水上有自来水管,就在门口。只是价格实在是高,要380块,唯一好的是,那家子因为是准备去别的省,家具什么的不方便带走,所以一并留下了,要是买了直接就能住人。”

邱明的介绍详细到了极点,从低价位到高价位,从单身宿舍型的,到家庭小院全有,不管阿米经济能力如何,似乎都能宣选到合适的,这让阿米痛快极了,只觉得啥烦心事儿都散了去,忍不住对着秀芝笑了笑说道:“果然我是找对人了,咱们的秀芝姐夫办事儿就是不一样,牢靠的让人没话说,这三个都是好地方,我想想,明儿就给你回复,到时候还要麻烦你帮忙办手续,咱们到底不是城里人,这办事儿都能未必找得到门。”

“这事儿你不说我也准备接手,你们几个才几岁?你们去我是不放心的。村子里姑父他们年纪又大了,不好劳烦,我不去谁去。”

娶了秀芝,邱明自然也要喊顾大伯一声姑父了,这样一算,可不就是亲戚嘛,确实他最合适。主动点只有得好的,这不是,连着顾建国都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秀芝啊,福气啊!”

呵,你还调侃上了,当人秀芝是纸老虎吗?立马给你好看。九阴白骨爪上啊!

第188章 县城买房2

阿米缺钱吗?自然是不缺的, 这家伙打猎换钱的把戏从没有间断, 除了偶尔在废品回收站往外掏点散碎钱,其他的几乎都没有用钱的地方。吃的喝的,村子里, 大山里全能解决。就是其他人家操心的油盐酱醋, 她那储物格里头大把的,用猎物换来的票就能搞定, 不单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能换出去贴补购买油盐的花销。这么一算,这阿米那真是进的多出的少,十足十的搂金攒银抓钱手。

如此这样的攒了几年了,还有小麦每月大把的大数额工资寄来,你说她会缺钱吗?怎么算都只有往上涨的份!所以买房子这个事儿,阿米那是之秉持一个原则:哪个好,买哪个。至于价钱, 那就不是个事儿。

邱明也算是村子里的人, 还是秀芝的丈夫,对于阿米相对比外头的人更熟悉些,再加上他因为常年支撑家业所形成的谨慎细心, 早就发现了一点端倪。未必知道这阿米到底存了多少钱,有多少家底, 可心下却也知道不会是什么小数目。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帮着查探房子的时候,那些廉价的小单间, 小阁楼什么的,那是看都没看。

果然,阿米听到介绍后的反应就很是说明了这一点,没有说半句这价格如何,也没有说什么地方太大,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去看看。着代表啥?很显然,即使最贵的那一处,对人阿米来说也一样毫无压力。

邱明心里的小算盘珠子那么一扒拉,对着阿米的身家又往上提升了近一倍,对近四百块的房子都没啥反应的人,八成手里有不下六百块的存款,不然不可能那么有底气,毕竟要是搬家,这需要花销的地方多了去了,阿米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总会留下点后手。

猜到这里,邱明对自己就越发的不满意了。说起来,这邱明家也算是本事人,前头就说过一回,这一家子其实每个月钱不少,可问题是人也不少,在邱明和秀芝结婚之后,邱明就把两个弟弟将来成家立业的事儿放到了接下来的五年计划中。按照他的想头,那是怎么也要让每个弟弟,一人有一处房产,那才算合适,将来分家也能不伤了和气。最重要的是,这所谓的房产,还不是村子里的屋子,而是县城的,毕竟他们家几个的户口如今还在城里,老二邱亮的工作说白了也是在城里,就是老三,如今读高中还是一样在城里,将来工作只怕分配什么的也会在城里。都是在城里,这房子自然是成了问题,虽说这年头单位分房也是一大福利,可这排队要排到那年那月却说不好,所以还是自己有个房子更省心。

邱明有心将来这村子里的屋子归自己,城里的那个小院给老二,等着老三毕业,再想法子,若是能争取个好单位,那弄个城里筒子楼单间也一样能让老三满意,够他找对象结婚了。可不想这个想头一家子没有一个答应。

老二说城里的宅子是爹留下的,也能算是祖宅,他自己不是长子长孙,不能要,老三认为,既然户口都在城里,那自然每一个都该有自己的屋子,要吗还是一起住,要吗就把老房子卖了换三个单间,不能亏了老大。

兄弟们这么记得自己这个大哥的好,邱明自然很高兴,虽然他外头也看了不少,知道这是老二老三还没成家,没有自己一个小家的利益需要盘算,这才这样痛快,真结了婚,可就未必了,即使心里依然记得自己这个大哥的付出,即使最后也一样的结果,却未必是如今这样的兄弟情深。

邱明明白什么叫看破不说破,也明白什么叫珍惜,什么叫分寸,他索性也下了个狠心,和家里的兄弟们说好,老宅的事儿先放着,兄弟们从这一天开始凑钱,想法子在城里寻和老宅差不多的房子,尽力等着需要分家的时候,能做到城里三兄弟一人一个院子。至于这乡下,那就算是给老娘的养老宅。兄弟们分家前,依然住在老娘这里,买下的宅子租出去挣租金,收了钱,攒起来再买房子,等着三兄弟的房子问题搞定,各家自己名下的租金就归自己,以后攒起来在置办啥,都看自己本事。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明白了,是的,这也是为什么阿米要买房子,寻人办事儿什么的会寻到邱明头上的缘故,因为这个事儿,人邱明在对待城里的房子的问题上是相当的敏感,也正捉摸着买房的事儿呢。也因为这样,所以那么短的时间,这房源就能整的那么齐整。

只是邱明他们都是大小伙子,吃的多不说,正卡到了结婚的年纪,从聘礼,喜宴,到家里的新家具,新衣裳,每一样都挺花钱,所以这每个月即使钱不少,真能存下来的却也有限,不像是阿米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时不时有外快。邱明家这么长时间了,秀芝嫁过去都一年了,也不过是攒下了三百块。

这样一对比,你说人邱明心里是个啥滋味?在没有阿米这买房事儿之前,邱明还感觉自己家挺本事,才多久,就攒下了这么些,今年妥妥能买下一处房子了,等着这个房子再租出去,那租金收进来又能让攒钱的速度快上两成。心下还是有点得瑟的,比村子里其他人家,那是真的算是有钱人。对比一下爹刚死的那会儿,邱明都觉得自己实在是理财高手,撑起家业的本事都能和戏文里的那啥啥啥比高低。

可等着阿米一出来,一比立马成渣渣,所有的骄傲都没了,自己家三个男娃,居然连个女娃都比不过,还能说啥?他琢磨了半天,也不过是和自己说,等着这三处看完了,若是阿米看重了那最好的一处,那那个二百块的屋子自己就拿下了,不管咋说,那也是个小院,那也是三间正房的好屋子,就在县中心地段,闹中取静,租出去挺值钱的。就是将来弟弟们看不上,自己去住都成,谁让那屋子离着中学近呢,万一将来能调到中学当老师,那多方便。关键是,手脚要快啊!早一天拿租金,早一点回本,可不能拉下太远。

被阿米刺激了的邱明满脑子都是房子,房子,房子,钱,钱,钱,这样的他行动力自然是一等一的快。不过是两天,这看房子就放到了日程上,小团体兴匆匆的往城里去。

你说为啥跟着来?人顾建国是因为即将成为城里人,吃商品粮,他家老爹一高兴,就让他跟着来看看,若是真的这城里房子很不错,那也捉摸着弄上一间,没法子,谁让他家也是几个儿子呢,自然也要考虑未来这分家的问题。提前做点知识储备啥的,总是没坏处的,若是能将这个出息的小儿子提早安排妥当,让小儿子在城里顺顺利利的,顾大伯也觉得是个好法子,也算是提前给小儿子分家了,这样的话,将来他死之前,只要顾着家里剩下的就成,能省下不少的事儿。

阿灿为啥来这个都不用解释!反正解释了也是掩饰,某些人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阿米心下多少也有了点感觉,只是对于自己老牛吃嫩草,心下还有些不得劲,所以拿着点架子,矫情着。真不跟来,说不得反而会被淘汰。

至于秀芝?那不是人邱明也有了意动了嘛,她作为女当家,怎么可能不来看看?顺带还能帮着阿米挑刺啥的,眼睛利索点,说不得还能省不少钱呢。

“这单间确实不成,咱们在山里那么大的屋子都住惯了,换这么点地方,转个身都嫌挤得慌。”

邱明想翻白眼,自家媳妇这说的都是啥话啊,当年他们没换房子的时候,那住的还不如这屋子呢,好几家人挤一个院子,连屋子里放个/屁,隔壁都能知道。隐私什么的基本没有,那日子还不是那么过?这屋子好歹也是小楼房,还不用担心漏雨,已经很不错了。

“这院子啥都好,就是这土灶起正屋里不成,这要是来个人可往哪儿带?连个堂屋都没了,再说了,做个饭,满屋子的味儿可不容易散。”

邱明突然觉得,自己带着媳妇来是不是错了?就自家媳妇这张嘴,在她这里还能有好房子?这样的话,自己买房子计划到底是不是能顺利,他似乎有点不能确定了。

“阿米啊,这小楼还成,虽然看着不够厚实,冬天未必暖和,楼上也不能起炕,可好歹能看。只是这回廊,这东西是不是有点多余?要吗这院子大些,看着也宽敞,要吗索性是屋子,好歹算是房间多,这整个回廊,真是不上不下的。”

果然,他就不该带着出来,索性买完了,估计她也不至于说那么多了,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189章 县里买房3

阿米这会儿也有点懵逼, 感觉秀芝好像是变了一个人, 以往可不是这样的挑剔人, 不过到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脑子一转,立马知道这是怎么一个戏法了, 忙跟着凑热闹, 不是皱眉头,就是叹气,虽然一句话没说, 可配合起来看,那就是一副勉勉强强,不是十分满意的模样。很显然,有眼睛的都明白了, 这是想谈价格呢!

说起来,这个年头或许是房地产业最不景气的年份了, 城里的房子你说有没有?那是肯定有的, 而且还不少,毕竟战乱年间,多少抛家舍业,远走他乡的, 能不留下房子嘛。可这房子能卖?不能啊!虽然说这些人走上一二十年, 人都没回来,也没人看护留守,可有主的就是有主的, 除非政府立个什么法规,多少年没人就直接归国家所有,不然这到底属于私人财产,强夺了实在是难看。没仇没怨的,除了那些确定的汉奸资产啥的,能名正言顺的收过来,其他真还需要那么张遮羞布才成。所以这空着的不代表就全是能买卖的。即使动乱中,到底也保持着一定的克制,没有由头那是绝对不能干强抢的事儿。更不用说比起历史上相对理智的如今了。

你说有没有人买?这算是问到了点子上了,买卖房子这事儿,自傲这个年代那真的很稀罕,甚至很有写偷偷摸摸的味道。这样的诡异说起来还是时代造成的。可这年头或许是平均主义太盛行的缘故,弄得有钱的未必敢花,甚至连自己房子多上几间都生怕被看成资本家,哪里还有心思买房子?除了实在是住不下的,或者根正苗红,不怕人查的,不然真心没这个胆子。甚至有些祖上多少有点毛病的,还总是自己吓自己,然后偷偷的卖上一点,好维持自己不招人眼的大环境。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多数时候只有卖出去,没有买的。至于没钱的,那更不用说了,这钱都没有,他能想着买房子?有那点剩余还不如多弄点吃的填饱肚子实在呢。贫苦大众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吃饱最划算。跟不用说他们对房子还有另外的小盘算,反正国家不会不管他们的,他们总能等到国家分房子的,万一自己买好了,国家看你家不困难,不分给你了,那岂不是吃亏了?可不能干这样的啥事儿,索性就不白瞎这些钱了。

任何一个市场,只有流通起来了,那才能算是盘活了,才有提升价值的可能,都没人要,这价格能起的来才怪。所以啊!阿米说要买房子,这邱明出去问了一圈过来,大家就发现了,这都几年了?城里的房价那是基本没变过。有了这么一个消息,你说,这几个机灵人还能不知道怎么做?特别是秀芝,作为家中采买大权在握的一把手,对价格最是敏感,头一个反应就是,说不得还能压价。

想到了就做,秀芝立马出头开始挑刺,才说了一点问题,那卖房子的脸色就已经告诉了他答案!人家那是真的想卖出去,即使少点,只要不是太多,一样也在能承受的范围。

秀芝跟着阿米在城里卖猎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脸色什么的还是会看的,只是那么一眼,心里就乐了。既然能压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吹拉弹唱,一样样立马就开始了呗!

一帮子人转了几圈后的结果就是,三间房子一间没拉,全买了。是的不要怀疑,就是全拿下了。

那单间成了顾建国的战利品,他买这个最小的也实在是有道理,谁让他家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呢,作为最小的孩子,即使他再怎么会读书,再怎么看着有出息,在面对分家的时候,哪怕是为了一碗水端平,他也永远是最该退让的一个。毕竟说到底,他家大哥,二哥早早就开始挣钱养家,为家庭分担,而他却到现在都靠着家里。就是他能安安心心的读书那么些年,不用操心家里,也是托了两个哥哥的福,所以在城里买房子这个事儿上,他必须知道分寸,知道好歹,不能把家底掏空了来干。

花上一百块,买上这么一个单间,等着搬过来,零零碎碎的粉刷,家具啥的,到时候估计总计要花销去一百五十左右,从价值上来说,这个价格和分家给盖个房子可以等同。他既然在城里工作,那么未来自然也不会插手家里的那些家业,这样一算,这也算是提前分家了,即使什么都不说,家里哥哥嫂嫂应该也能想到。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不动声色就能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维护住兄弟情义。从这个方面来说,顾建国的选择真的很不错。

另外,这单间虽然不如其他房子大,筒子楼的构造也不入阿米的眼,可在这个年代,这可是楼房,是新房子,多干净?多亮堂?多体面?更不用说这地理位置了,那可是县政府附近,绝对的核心区域,说一声县城的上只角,都是不为过的。凭着这几点就足够让他成为小年轻里的土豪。

而更实际的是,他一个单身的小子,能有这么一个屋子,十年内不用担心不够住。就是有了媳妇,有了娃,单间里用木板一隔,立马就能成一室一厅,这个住宿条件,比那些还靠着单位,住集体宿舍的不知道强了多少去,想来也能让不少丈母娘看好。所以,顾建国其实很满意,顾大伯也满意,就是顾家其他人,一个个都满意,感觉他们家这是顺利的在县城立足生根了。以后进城,永远都不用担心晚了不好回家。

邱明和秀芝买下了二百块的宅子,理由已经不用说了,前头邱明的内心独白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只是秀芝感觉还是不够好,总觉得,没厢房的方子不够大气,好吧,这个就没法子了!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邱明表示实在是办不到!当然了,媳妇还是要哄得,所以邱明说了,先买下来之后租出去,若是将来能寻到更好的,到时候换就是了,若是钱宽松,直接多买点,满满挑也不错。他只是想着兄弟三个,每人在城里有一套房子罢了,又不是说只能有一套,多弄点好像也没啥不好的。

至于阿米?这个最先提出买房的家伙,买的自然是那套能看到小花园的屋子。两层小楼,看着就知道这以前肯定是大宅子主人家小姐的闺房,虽然时间不短了,还历经了不少的劫难,可到底修建的挺大气,各处细节上也能看出几分不凡来,绝对是结实的好房子。此外,这环境上也让阿米很是心动,又是游廊,又是小花园的,把阿米心里那么一点子上辈子带来,这辈子从没有用过的小资情怀给勾了出来,怎么可能放过。

不只是如此,在买下了房子之后,阿米还很是积极的让伙伴们帮忙,准备把这屋子每一间都布上最合适的家具。你说不知道怎么布置?这个实在是简单的很,问问当年抄家的人不就知道了?或许还能省点劲连买家具都能一并办了,那些成套的家具,说不得就在这些人的家里呢。再不成还能去收,比如那些抄家头子那儿,来个现场收购。或者被抄的人家,用可能制造阶级矛盾的家具换点实在的粮食票证,想来也有不少人心动。

说到底,家具也就是一堆木头罢了,不是啥古董古籍,作为实用性物品,还是很不打眼的,早年打土豪的时候,不知道分了多少去,不也啥事儿没有嘛,就是最动乱的时候,也没人拿着这个说事儿。收集起来布置好了,靠着自己这又红又专的出身,那是妥妥的没人敢歪嘴。

阿米底气十足的折腾着,差点连报道都要错过了,而在村子里,折腾劲也一样不小。自打这村子里有孩子高中毕业,分到了城里,无数人家对自家孩子的读书问题,重视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往日说什么读书好,能去城里当城里人,吃商品粮,能成国家干部这几点知道是知道,可到底感觉远了点,有点不真实。可如今呢?那是眼睁睁的看着,实实在在的接触的到啊!这感觉那是立马就不一样了。

“这是要跳出山里了,这几个孩子以后有大出息。”

“那可都是国家单位,你们说说,这样下去,那几个孩子以后说不得也能当上国家干部了。要真是这样,那咱们村子以后走出去,该多牛气?边上其他村子里的人看到咱们还不得低上一头?”

“可不是,我前儿回娘家,好些人都问我呢,一个个都有些不敢信了,这周边那么多村子,有那个能寻出那么多高中生来?要我说,还是老顾家祖坟冒青烟啊,小麦成了国家干部才多久啊,如今这阿米也进了城了,建国那孩子打小皮实成啥样?居然也能在中学当老师了,真是没想到啊!”

“听说还要住城里去?”

“要住村子里,那以后上下班的可咋办?总不能不睡觉,整夜都走山路玩躲猫猫的游戏吧。”

“哎,真是…咱们山里确实太偏了,对了,建国成了中学老师,那么咱们赶紧的,让孩子们都别辍学了,往城里考,有他关照,咱们说不得能多几个知识分子,多几个高中生。”

“对,对,对,城里有了自己人,那以后咱们可方便多了。孩子送去学校也不怕没人管着了…”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阿米他们即使没能考上大学,一样成为了村子能耐人!出息人!他们的成功方式也被无数人家牢记,并准备复制。诡异的,成了教育兴村的最佳宣传,效果强大。

第190章 城里生活

新房子买好了, 收拾起来自然有村子里亲近人家来帮忙, 不知道剩下了多少的工钱, 连着那回廊对着花园的那面墙壁上的孔洞,都被村子里的大爷们给堵了起来,按照他们的说法, 这样才安全, 小姑娘家一个人住着,不能让人看清楚底细,不然引来了贼偷可就麻烦了。而阿米这房子的气派, 当然也引来村人的一阵阵惊叹。八卦的妇人也在研究着值钱多少的问题。

阿米大大方方的摆出来自然是不会怕他们问的,很干脆的表示,这房子买的大式因为还有小麦的份,想着小麦将来转业分配后的结婚孩子问题, 这才买这样大。理由很正当,说起来也绝对说的通, 村子里那些习惯了子子孙孙想的远的老人只有点头的份, 哪里还会琢磨其他?就是心疼钱,那也不是他们能管的,人小麦如今可是干部,可不就是不缺钱嘛。

好容易在纷纷闹闹的喧哗中收拾妥当, 寻着人脉关系, 搜刮了一堆成套的家具摆了进去,阿米也终于能住上小楼了。不过还有一件事儿不能不办,那就是暖屋回礼, 这也算是还上村子里乡亲们为了她这忙里忙外的跟着折腾了好久的回礼。顺带也是让亲戚们知道自家门在哪儿,免得来了城里不知道地方,也是给村子里人来县城多一个落脚的地方。

啥?来人多了麻烦?越是贫穷的地方,对于亲戚邻里那是越看重,因为以往,他们总是依靠着团结的亲如一家的力量,安稳的度过一个个危机,所以也形成了他们对这种乡里乡亲的亲情看的分外慎重的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旦出头了,不在和以往一般照顾村子里的人,那对山里人来说,绝对是一种背叛,是要被唾弃的。

阿米没那么傻,平白的得罪村子里让她依靠了多年的亲友。再说了,这一次不单是她,连着顾建国也一并准备搬出来,住到那单间去,有了这么个小子在,即使有啥事儿估计喊道自己的时候并不会多。重男轻女的另类好处就是,关键时刻,男孩子承担的也比女孩多。

想来想去,到时候最多就是村子里人过来借宿罢了,这有什么难为的?她本身就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加上屋子确实不少,就是没这个规矩,遇上了难事儿,阿米还能看着不管?还能不让他们借宿?

阿米不觉得未来这些村子里的人来自家借宿有什么不好,更没有那些进城后心里自卑的人敏感下意识的想要掩盖出身的那种心虚。或许真的是心胸坦荡,或许是长久以来从上辈子遗留下的洒脱,或许是她真的孤单的狠了,对村子里的人特别亲近,反正阿米只觉得热闹,满脸都是笑,欢欢喜喜的看着一群人在新屋子里闹腾。

不管怎么说,阿米的城里生活总算是开始了,虽然到了城里,她那一身山林里的本事似乎就没有了什么太大的用处,可到底早就心有准备。像是她这样的,除非能按捺住了进取心,不读书,不上进,嫁在村子里,一辈子不出村,不然这走出去,用新的本事或许未来更光明的前程是一定的。

这么些年,一个月一次的抽奖,技能类其实算下来也增加了不少,即使是看着像是山里猎户的本事,放到了城里也未必就是无用的。比如那不一般的耳朵,除了在林子里听野兽的声音,难道不能在城里用来观察环境?不能用来窥探人心?什么办公室政治,你这边八卦一说,那边立马就能知道,这效率该有多高?想想都能觉得酸爽。

还有那鼻子,就是放到现代,想在水里下点药啥的,也妥妥没戏,更不用说这个年头连个侦探片都没看过的人能想出的拙劣的把戏了,阿米对自己在这城里生活,那是相当的有信心。甚至能通过鼻子,闻出身边的人中午吃了什么,刚从哪里回来,这本事,混个官场都是委屈了。真该去特勤玩007的把戏去。

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技能,什么书法,什么数学,什么机械的,每一样拿出来或许不能算很专业,却绝对在这小小的地方足够使,还有英,日,俄,德四国语言,阿米觉得就是当个外交官其实也不是不能胜任。

有了这样的信心再来看目前的工作,除了统计就是制表,这样的工作只要数学不差,那做起来真的很轻松,甚至能空出大把的时间来作其他的事儿。比如弄点课外书籍读读什么的。

若是一般山里的孩子,或许感觉到了轻松之后,毫不遮掩的就这么干了,不过阿米不一样,这娃子即使再上辈子没经历啥办公室政治,可也不是什么小白,知道有些事儿做的说不得,所以很是小心。

做手里的活怎么也不会比老手做的快来彰显自己,每次进度差不多了,就停下翻看点别的东西,等着前辈们做好了,再补上最后一点交上去。而且还是隔上几天稍微提速一点点的那种。这样看着像是努力追赶前辈的效率,可目前还不尽如人意,需要继续学习的状态,让办公室的其他人一个个都很满意。而阿米自己也满意,因为这中间自己停顿的时间用来看其他书,这办公室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在意,就是看到了也会当没看到,这就是潜规则,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阿米这么懂事,自然投桃报李的机会人家也一样会多给,甚至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投桃报李很是让人哭笑不得。比如知道了阿灿和阿米是青梅竹马,几个促狭的不知道联想到了什么,一个个搞得和红娘一样还特别兴奋:在下去检查设备或者其他时候,总是会寻点借口让阿灿跟着回城里。等着人到了,又对着阿米挤眉弄眼,一脸我多仗义,我多为你想的模样。

“今儿他们又寻了个什么借口?你也是,怎么每次都跟着跑,也不知道开溜,上山下山的可不轻松。”

接过阿灿的背篓,朝着里头一看,一只野鸡,两只野兔,不用问也知道,这估计又是为了洪教授夫妻弄的肉食,阿灿去工作了,还不在家住,那老两口固然是少了一个小伙子口粮的负担,可同时也少了能为家里打猎补充肉食荤腥的大孙子。说不上什么尚算不上算。

好在阿灿从来都是个孝顺孩子,知道心疼爷爷奶奶,所以趁着工作正好也是在山里,就想法子在气象站附近做了点套子啥的,等着休息日送到家里。后来有了这城里阿米的同事的召唤游戏,他索性直接往阿米这里背,城里邱亮每天都回去村子里,托他带给洪教授很是方便。

当然了,既然来了怎么也要给阿米带点吃的。

“我这会儿先去找邱亮,让他把兔子带回去,这野鸡咱们留着,炖野鸡汤,下班你先拿到家里收拾,我等去过邮局,见了邱亮就去喊建国。”

阿灿那都是什么心思阿米还能不知道?这追求女孩子的手段真心让人懵/逼。送个野鸡,还要女方自己杀鸡拔毛做菜,顺带还要带个电灯泡过来蹭吃,这手法!已经可以上天了!若不是阿米也算是实在人,若不是这年头处对象连拉个手都能被划入流/氓,训一顿阶/级斗/争啥的,阿米真想照着他脑袋来一下,好让他也清醒清醒,明白一下啥叫傲娇!

当然了嘴上是不能这么说的,再说了人阿灿进城一趟时间不短,怎么也不可能今晚走夜路回山,如此一来的话,肯定要在城里住宿,让阿灿住到阿米家若是在山里那是没问题的,那么多房子,谁也不会瞎想,可这是城里,还是刚搬来,邻里之间最是好奇的阶段,那是怎么也不能这么干的,否则只怕第二天阿米脖子上就要挂上个破鞋的牌子了。

如今这政治风气诡异,虽然不像是历史上那样,什么人都斗,一句话不对都能遭殃,可这并不是说所谓的□□就没有了,像是事关风气道德问题的,大家伙儿还是挺积极的。所谓的有所收敛,那也只是在政治敏感的一些问题上。

所以顾建国很重要,除了做电灯泡,彰显一下阿米二人没有私相授受的问题之外,还要负责带着阿灿回去,在他那三十平小窝里暂住,做阿米和阿灿分开的见证啥的!孤男寡女可真的要避嫌!

哎!虽然顾建国时不时能混上一顿好吃的,能和小伙伴热闹热闹确实挺不错的,可表示上那么一个政治任务,人顾建国感觉也挺奇怪的好不!瞬间感觉长大的代价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在想,等着自己寒暑假不在城里,这两人该怎么办?想凑一起吃顿好的都难了。

最关键的是,阿米一个人住在那么个大院子里,人顾建国其实很担心的好不,这里可不是山里,自家村子里那是周边都是村民,自然不用操心阿米有啥危险,可这里呢?这是城里,万一遇上坏人了,阿米就是喊个救命,屋子里都没人应啊!要是遇上特/务啥的,那岂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这样一想,顾建国心下有些后悔,感觉那房子是真买错了,哪怕是为了能多几分安全感,当初也该让阿米买个筒子楼的单间才对,那样多少人包围着她?多安全啊!

再不成…看看刚才劈完了柴火,这会儿又帮着拿碗筷的阿灿。顾建国头一次觉得,自家妹妹便宜他似乎也不是不行。

第191章 曙光

城里的生活和山里真的是不能比, 即使阿米以前读书的时候也算是长期在城里住着了, 可到底和如今不一样。因为成了正紧的气象局的职工, 户口,粮油关系也一并到了城里,她开始要拿着户口本买粮食, 拿着副食品补贴的本子去买菜了, 这让阿米很不习惯。

比如说买大白菜,去年过冬前,阿米难得寻了个空隙时间, 一大早拿着本子去采购,去了才发现,自己来晚了,这排队排的人都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不说, 居然连着排了三个街口都没完,好些人居然是从昨天晚上开始就过来了, 你说说, 这都什么事儿啊!最要紧的是,这一次就要直接买完,还不能分几次的,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这一买就是几百斤, 谁有这本事能背回去?所以来的人大半都是一个人排队,其他人推着小车什么的,在边上等着, 等轮到了,直接几个人上来,一起搭把手装到车上。

看到这一幕,阿米才发现自己这么过来实在是太OUT了,根本就不是买白菜的架势,忙不迭的去寻了顾建国,也学着别人弄了辆小推车,运了三回,这才算是将自己的那份白菜运了回去。

你说顾建国?说来还是这家伙聪明啊,当时是想着一个单身大男人,小单间开火也不方便,看着学校的食堂做菜不错,所以索性在学校食堂搭伙,每个月的蔬菜粮食等定量直接划给了食堂,每次去吃饭从本子上划,到了月底有剩余的直接结钱,不够的就自己补上。反正他就是有油水不够,也能在阿米这里蹭点阿灿带来的肉食,所以在食堂吃饭总能剩下不少余额,日子过得很是不错。这一次也是这样。往日还觉得搭伙有点浪费,不如自家做省钱,可如今看来,却是省了老大的麻烦了,顾建国瞬间对自己当时的决定万分的满意。

除了这个买菜的问题,还有烧火的问题。这城里烧柴火十分的不方便,没地方砍柴不是!所以大家都用煤球什么的,这一来买煤也成了大事儿,最要紧的是,这东西一样,也是要定量的,为了俭省,还要在买回来之后,自己和泥做煤球,那真不是一般的麻烦。即使阿米力气再大,也没法子省功夫。好在她还有后招,比如做蜂窝煤。

这东西早在五几年就已经开始流传,只是他们这样的小地方一直没被传到罢了,这么简单的东西,就像是一张纸,稍稍一桶就开,她不过是和顾建国及阿灿两个说了一声,没几天,这两个家伙就做好了磨具,等着帮她把这些煤饼子都变成了蜂窝煤,两个人还招呼了邱明等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拿着磨具满县城的转悠,帮人做活,连着几个节假日下来,一人挣了不下二十块。都快赶上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了,这让村子里出来的小伙们很是高兴。

即使如今村子里土地不少,打猎还能补充收入,各家都不怎么缺衣少食,可能挣钱这还是很让人心动的,更重要的是,村子里的其他人不是阿米,他们挣钱的途径和方式没有阿米这么多,收入依然不高,这样的意外出息,已经很让人满意了。与此同时,也一样是村子里出来走进城市的顾建国和阿灿继续维护小伙伴们友谊的一种方式。

要说进城有什么好,或许工业券是个亮点。自打阿米他们进城,按照工资,二十块发一张工业券的标准,这几个月攒下来还是很有用的,最起码什么毛巾,什么热水瓶都能置办了,剩下的还能支援一下村子里的其他人家。还有布票,像是阿米这样从来不缺的更是能当做不错的礼物,往村子里送人情,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生孩子什么的,这布票都很实在。

阿米的自行车终于能名正言顺的骑了,可惜即使保养得再好,这车也经不住村子里那么多人使用,看着已经旧了好些,再加上自家大伯总是靠着这个进城开会,村子里的人习惯了进城来借车,真直接一并带走了,那村子里那些人只怕一时半会儿的也会不习惯,不方便。阿米狠狠心,索性把车给了大伯,与此同时,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购物感觉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着到现在再买呢。

不过她这些想头也真的只是想想,毕竟自行车票人家也是有时限的,不是金子银子,你想藏几年都成,所以最终只能安慰自己,反正以后有工业券了,攒下来即使没有自行车票,也一样能买得到。

不管怎么说,阿米的城里生活在磕磕绊绊中慢慢的开始,也在日复一日的流水中慢慢的变得平静,就像是当年一下子到了山村中一样,生活总会教会你怎么适应。

城里和山村相比,人多了不少,自然看到的东西也多,比如某些解/放前的地主的□□,比如某些被定性的罪犯的审判,有些阿米看着过于严厉和苛责,有些却欣慰这个时候人们对于善恶的批判。而在这之外,还有无数的暗流在涌动,即使是在人数稀少的气象局联络站,也偶尔能察觉到这样的不一般。

“你是说你们气象站的副站长搞揭发?不是吧,那就是个山里的小地方,他能知道省城大人物的问题?”

火炉边阿米一边磕着刚炒好的榛子,一边听着阿灿说些八卦,听着听着就觉得很有些问题。忍不住提出了质疑。

“很多人都说他这是在山里呆的发疯了,为了调回城里瞎来,可上次我跟着站长去省城送资料的时候听说,那个被揭发的似乎是什么京城大官的亲戚,我觉得吧,这事儿只怕后头问题不小,很可能又是什么上层交锋,让下面的人出头试探呢。至于那些问题?即使他不知道,总也有人知道,只要抓住了小辫子,到时候谁管他是怎么知道的?”

工作之后的阿灿越发的沉稳了,有洪教授夫妻教导,还有他爹的前科,这人眼睛那不是一般的利,很多事儿看的透透的,虽然在外头不声不响,一派老实人的模样,可阿米知道,他那不是老实,是用心在观察,暗暗地将这些都记在心里,用这些别人的事情在磨砺自己。

就像是这次的事儿,说来表面上简单的很,就像是外头无数的贴大字报的人一样,下级揭发上级的某些不当言论,生活问题,可他却愣是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内涵。从这一点来说,他比阿米强多了。

“京城的大官?你这是啥意思?难道说你怀疑这是京城里有啥变故造成的?不该吧,这么远也能扯上?”

顾建国也被带的如今眼界不错,思维也算是活络,这不是才几句话,就把思维加深了一步。连着阿米也暗了暗眼神。

“以防万一总是不错的,这样,咱们最近多看看报纸,若是真这样,咱们好歹能先一步知道,也能做个防备,万一又要和以前一样折腾,咱们也能做到心里有数,早作准备。”

显然,阿灿的消息很及时,也很准确,就在他们关注报纸没有多久,就有一个惊人的消息出现了。

政治博弈这样的事儿说起来其实不外乎是这样: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方压倒了东风。即使因为牵扯的人数,关系等等更加的复杂,可做多也不过是权衡的时间长短,优势就是优势,在形成了大势之后,历史总会向着前方坚定的前行。所以,当68年初春,阿米听到林某某坠机时,立马就知道历史的进程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她看到了曙光,看到了读大学的希望。

你说为什么?呵呵,若是她没有记错的话,原本的历史上这一事件开始在71年9月发生的,如今提早了足足三年半,这代表了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了这么一个军方大将,那些人又能支撑多久?甚至按照阿米暗地里的掐算,这些人落幕的会比历史上更加的迅速才对。别忘了,这动乱不过是刚开始,就已经因为那层出不穷的灵异事件带的拐了弯,让不少人下手有了顾忌,也让无数原本可能被残酷折磨,不甘死去的人逃过了一劫。

而这些死里逃生的人既然或者,还能掌握一定的权利,还明了了自己的处境,对于那些出手的会轻易放过?怎么可能,政治从来都是血腥残酷的,事关生死更是不会留手,这会儿只怕反击正浓呢。而这一股力量的反扑,势必让双方的力量对比越发的拉大,被救援的自然也就会越多,这样一来,还不知道在上层形成了多少蝴蝶呢。

所谓的□□,所谓的篡位,若是没有察觉,那么自然是一击即中,迅速占领,可一旦暴露,那可就是功亏一篑近在眼前了。即使权利让不少人心中蠢蠢欲动,可到底在这个时代,那些以国为重的人占了大多数。如此一来,拨乱反正应该不难。

若是如此…阿米觉得或许这一事件过后,整个国家恢复持续未必需要五六年,也许再过上三年上下,自己就能等来大学复招的消息了。

第192章 阿灿的喜事儿

阿米的这种预感没有告诉任何人, 连半点的风声都不敢有。毕竟这里头牵扯的事儿实在是太多, 比如76年几位老人去世对整个形势的推动, 比如政治博弈中几方力量的高低,都有可能造成后来局势的变化,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太强, 她自己都未必能说明白, 又哪里能告诉人?在一个这本也就不该是阿米这样的寻常人该知道的事儿,说了不是被人当成做梦,就是被套上什么帽子, 给自己添麻烦,自然是能闭嘴就闭嘴的。

不过她这里不说过,事情的发展却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的。这一日阿米刚测算完了新的数据,揉着脖子想要休息一会儿, 才抬头,就看到不远处的院子大门口阿灿的身影。

“阿米, 最近阿灿来的可够勤快的, 我说,你们也算是青梅竹马了,怎么着,啥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