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看重吗?”小中人有些糊涂,“御林军哪,哪个大臣告老有这样的气派?”

“你傻!”那一个一指头敲在他头上,“那不是气派,是监禁!皇上这是在京里扣了人质,然后把人发还家乡看管起来。”

“为,为什么要看管?”小中人结巴起来,仿佛很不明白,“他们这不是,这不是忠心吗?也是为着皇上的子嗣啊。”

“自然是不让他们把话说出去。你可知道,那妖星说的就是国师!皇上是不让天下人知道,是国师妨了他的子嗣!”

“是国师?”小中人张大了嘴巴,半晌才喃喃地说,“这怎么会哪?”

“怎么不会。七年了,七年前妖星就现了,只是那时候还暗着,妨不到皇上什么,反而有辅佐之功。只到了如今渐渐明亮,才妨着了皇上的子嗣。你好好想想,国师是不是七年前入宫的?是不是辅佐了咱们皇上?哦,那时候皇上还是太子呢,若是没国师,还真斗不过那妖道真明子。”

“既是这样,怎么如今又妨着了?”小中人一头雾水,“国师可是有功之臣。”

“可是毕竟是方外之人哪,跟咱们这些人是不一样的。”那一个啧啧了两声,“国师太能耐了,也就是因着太能耐了,才…何况,国师跟皇上…最怕的就是采补啊!”

“采补?”小中人更结巴了,“你,你可别胡说,国,国师跟皇上没,没什么…”

“嗤,你骗鬼呢。若不是采补,皇上身子康强,怎么就会没子嗣?哦,也或许不是采补,而是国师运道太旺,妨到了皇上。唉,皇上如今也难哪,国师若在京城里,这子嗣恐怕是不会有了;可若说让国师离开,到底也是从前立过功的,皇上也放不下。所以皇上才封了钦天监的嘴,也不许任何人往外说这话呢。”

“啊——”小中人刚刚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感叹,就听有人在背后笑嘻嘻地说了一句:“既然不许任何人往外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一回头,就看见一张笑眉笑眼的脸从回廊拐角伸出来,几乎是紧贴在他背后。

廊板上扑通扑通两声,两个说话的人一起跪下磕起头来:“国师饶命,国师饶命——”

“不用这么大惊小怪的。”知白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先扫了一眼那个内监,“我记得从前来送膳食的,不是你吧?”

“奴婢纳福,是新调到御膳房的。”

“纳福,这名字倒不错。”知白歪头想了想,点点那个看园子的小中人,“小林子是吧?给我搬个椅子来。”

小林子连忙跑去搬了张竹椅过来,知白坐下了,往后靠靠觉得舒服了,才又道:“纳福啊,你是哪个宫里的?”

“奴婢,奴婢是御膳——”纳福还没说完,知白就笑了:“真当我是个呆子?不然我让皇上来问你?”

“奴婢真的是御膳房的,只是从前管往前头送膳,从来没伺候过观星台…”纳福的汗已经下来了,连连磕头。

“胡说八道了吧?”知白仍然笑嘻嘻的,慢吞吞抬手指了指他,“你刚才说,皇上封了钦天监的嘴,不许任何人往外说妖星之事?”

“是——”纳福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他。这位国师闻名已久,倒真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这样近地看看。只见唇红齿白,一双眼睛黑亮如星子一般,俯下身来时都能照见自己的影子。说起来国师的五官拆开来看也未觉得如何秀美,唯是合在一起只觉得无一处不合适,瞧见了就有些移不开眼睛,也难怪皇上会…

“奴婢句句属实…”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样秀美的国师,纳福却觉得跟龙椅上那位不苟言笑的皇帝有些相似,说不出哪儿像,但在这两人眼前,隐隐的都让人觉得会被看透似的,尤其是自己照在那双眼睛里,只觉无可遁形。

“皇上召见钦天监,身边伺候的人应该也就是那么几个,都是心腹。”知白懒洋洋地往竹椅扶手上趴了趴,把下巴垫在自己手臂上,像只睡不醒的猫,“皇上不让他们说的事,他们一定不会说。钦天监那两位正副使连儿子都被扣下做了人质,当然也不会乱说。那么,你这消息是从哪里得来的,还要专门跑到观星台来说给我听?”

纳福的后背顿时被一层冷汗浸透了。他从来没听说过国师有精明之名啊?人说起来都只说国师有神术,好伺候,脾气软,可是从来没人说过,国师这样的尖锐深刻,入木三分哪!

知白看着他,并不催促。入宫七年了,就算真是个呆子也该学聪明了,那些大事他无意去听,可是这样小事若还看不破,也太没意思了。

“国师…国师…”纳福的嘴不好使了。

“知道为什么问你这话吗?”

“奴婢该死…”纳福只会说这四个字了。

“因为没意思。”知白神色间有些厌倦。这两年里,后宫嫔妃增加,各种各样的麻烦那也是成比例地上升,若不是齐峻下了死命令,观星台能不能还这样安静,那还两说呢。平日只要离了观星台,听进耳朵里的每句话都意有所指,今儿终于把这风吹进观星台来了。

没意思,太没意思了!这皇城别看金碧辉煌,若不是有齐峻,还真比不上山野之中呢。

纳福冷汗直流,终于把心一横:“国师别问奴婢是哪个宫里的,奴婢只有一句话,钦天监绝没有半字谎言。国师有神术,您,您自己可以去观星。”

知白撇撇嘴:“这可难了,本国师什么都会,就是不会观星。”

纳福猛地站了起来,脸上居然是一脸的坚定:“国师,您是真正的高人,观星这样的小术,您怎么能不会?您是辅佐了皇上继位,这恩德全宫的人都铭记于心,可是,可是皇上得有子嗣啊,求求您,就,就离了京城吧!”

“放肆!”齐峻冷沉的声音从廊下传来,“把他拖出去,着殿中省仔细查问,究竟是谁指使他来胡言乱语!”

“皇上,奴婢是一片忠心,皇上不能无子嗣,无子嗣,则江山将来都不知落入谁人手中啊!”纳福眼看两个中人逼上来,忽然一转头,冲着旁边的廊柱就撞了上去。只听砰地一声闷响,血花四溅,他有些胖的身体滑落于地,一个中人上前一试:“皇上,已经没气了。”

“拖下去!查!”齐峻恼得脸色如锅底,“没有一天安生的时候,都是嫌好日子过腻了吧!”

没人敢说话,悄没声把尸体抬了下去,剩下小林子几乎吓得瘫在地上:“皇上,皇上饶命…”

“拉下去,杖——”齐峻一个毙字还没说出口,知白忽然拉了拉他的手:“皇上,多杀无益。”

齐峻没再说话,只是摆了摆手,自有人上来将小林子拖了下去。有知白这句话,他死是死不了,但这样多嘴多舌的奴婢,又是在皇上面前过了明路的,也就是扔去做那些粗活了。齐峻阴沉着脸反握住知白的手:“走,进内殿去。”

知白跟着他走,低头看着两只握在一起的手:“皇上,钦天监真是这么说的?”

“胡说八道。”齐峻简单地说,“朕已经查过了,是贤妃的家人找到了钦天监。”如果不是为了不让这事掀起风浪,他现在就准备把贤妃扔进冷宫去。

知白低着头,脚在地上踢着:“那——什么妖星都是假的?”

齐峻犹豫了一下:“钦天监倒确实是有记录,但也不过是帝星之旁现了一颗星而已,此星与子嗣是有否有关,他们也无据可证。”

“我不懂观星…”知白有些后悔,“早知道,该跟师父多学学…”

齐峻握着他的手紧了紧:“听他们胡说八道呢。你不是说过,天象与人事并无甚大关联,怎么这会儿自己倒信了。”

知白默然片刻,忽然转过身去抱住了齐峻的腰:“我怕——陛下没子嗣,是因为龙气…”他始终忘不了,齐峻身上得而复失的龙气,是为了替他挡劫而失去的。

“又胡说了。”这会儿已经进了内殿,冯恩等人都识趣地留在了外头,齐峻也就没了顾忌,展臂抱住他,“当初你还说我没龙气坐不得大位呢,如今还不是好好的?我跟你说——”他压低了声音,“这两年平王在封地千方百计地搜刮,银子没刮到多少,倒是惹起了民愤。”

“哦——”知白有些心不在焉,把头靠在齐峻胸前闷闷地应了一声。

齐峻没在意,抱着他坐到榻上:“不只是他,叶家,在福建联络了海匪,在海上走私。”他冷冷地笑了一声,“你可知道,那年你移云至南海,真是巧极了,竟将他在海外占的一处岛子给毁了。”

“一处岛子?”知白这下被吸引了注意力,“毁了一处岛子?”

“正是。”齐峻轻轻嗤了一声,“先帝枉自以为叶氏一门忠心,其实他们勾结海匪由来已久,甚至在海外一个无人荒岛上藏了财物和兵器。哦对了,你知道那年搜查西北边关,就是他挑唆了先帝,才砸碎藏着长鲸的小瓶,酿成雨灾。”

“谁知道天道好还——”齐峻露出一点幸灾乐祸的讥嘲,“他在西北酿了雨灾,却被你移云至南海,风暴海潮,反毁了他的岛屿。”说到这里,他又有一点庆幸,“朕也是近来才得了确切消息,倘若当初不是如此,先帝驾崩之时,他说不定立刻就会起兵谋反!那时我们毫无准备,必然一败涂地。朕实在还是小觑叶家了。”

知白听得目瞪口呆:“那,那岛上死了多少人?”

“你都在听什么?”齐峻伸手刮了一下他的鼻子,“放心,那本是近海荒岛,小得很,叶家也是拿来藏东西的,上头最多驻守数十人,造不了多少杀孽。”

知白把脸转开,闷闷地道:“这也是因果自造,怨不得人。”他兴致还是不高,随口问道,“那皇上现在打算怎么办?”

“朕在等。”齐峻收敛了笑容,缓缓地说,“等发兵的机会。”

“什么机会?”知白靠在他胸前,露出一只眼睛来看他。

齐峻沉默半晌,缓缓地说:“天灾。”

知白讶然:“天灾?”

“是。”齐峻低头看着他,“朕不能无故出兵,也委实没有本事将数万兵马在叶氏眼皮底下送到西南。所以,朕希望有一场天灾,到时候朕可以借赈灾之名,先调兵马进西南,然后将秘密训练的两万人做一支奇兵,方能出奇制胜,一举拿下叶氏与平王。”

知白瞪着眼睛看着他,半天才慢慢反应过来:“皇上你该不是想…”

齐峻慢慢点了点头:“是。朕就是想,若是南海移云的事再来一次…”

知白惊跳起来:“皇上,那是要死很多人的!”

“倘若朕不能一举拿下叶氏,让叶氏真的起兵,会死更多的人。”

知白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了。齐峻的声音听起来冷冷的,却极坚定:“而且,这天灾若是由你来控制,会比真正的天灾少死不少人。”

知白动了动嘴唇却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又坐下了:“就,没有别的办法?”

齐峻苦笑:“倘若有别的办法,朕也不会出此下策。可是,朕真是不能等了,平王已有了两个儿子,而朕…”到现在连个儿子都没有,再拖下去,只怕朝臣们起了别的心思,他可是好不容易才将人分化拉拢到如今这个地步的。

“会不会真的是我…”一说到子嗣,知白忍不住又要想了。

“胡说!”齐峻把他拉进怀里,“与你无关!”

知白伸手搂住他的脖子,在他颈侧蹭了蹭:“皇上,你真的信我啊?”

“信。”齐峻斩钉截铁。

知白默然片刻,抬头把嘴唇凑了过去:“那么,我也信皇上…”

第72章 弄蛇

正烨六年冬,南方大雪。

若说下雪,其实也没有什么,若是在东北之地,就是雪厚数尺也是常见的,可落到南方,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南方百姓连雪都极少见到,哪里经过这样的天灾?雪压屋倾,灾民无容身之地,雪覆田地,饥民无果腹之粮,东南沿海一带尤其严重,顿时乱了。

“皇上,如今灾民遍地,到明春青黄不接之时,只怕便要成了流民。为今之计,需得有人去清雪、赈灾,可是人手粮米均缺乏,臣奏请拨它地粮米入东南。”

“皇上,粮米千里迢迢运送已是困难,更不必说如今路上全是流民,只怕是要抢劫的…”

“皇上,东南驻军之粮草丰沛,可先调来赈济灾民…”

“皇上不可!军粮岂可挪用?”

“粮米运送不便,就地取材有何不可?毕竟安抚百姓为要…”

大殿上乱糟糟吵成一团,齐峻坐在上头,目光往下扫了几眼,面沉似水:“够了!你们这样争吵,东南之灾就可解了吗?”

“皇上——”新任兵部尚书开口道,“粮米运送确是问题,不过冬日无用兵之时,以臣之见,不如各地调兵押运赈灾粮米,想来流民再盛,也敌不过军士。”

齐峻看了一眼孟尚书,目光相对,微微点了点头:“卿此言有理,东南有灾,不能不赈。传旨,先调东南驻军存粮赈灾,各地立刻押送粮草入东南赈灾。”

皇上既然旨意已定,下面自然就是兵部户部的事儿了,可惜还有人不肯闭嘴:“陛下,东南自来气候温暖,为何会忽有雪灾之异,臣以为不可不查。”

齐峻瞥一眼说话的人:“周御史,此为天灾,要到何处去查?莫非你是要让朕下罪己诏不成?”像这种什么地动啊旱涝啊之类的天灾,皇帝循例都要下个罪己诏的,表示是自己德行不够,才让上天降下灾祸。

周御史吓了一跳,连忙道:“陛下,臣绝无此意!陛下继位以来,宵衣旰食,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臣的意思是,此等雪灾,只怕有人作祟!”

齐峻扬起眉毛:“此乃天灾,谁能左右?”心里却紧了一紧,只有他和知白知道,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周御史正色道:“并非臣小人之心,只是这雪灾来得太过诡异,难保不是妖物作祟啊。”

齐峻不想听他在这上头纠缠不清,冷冷道:“御史虽可风闻奏事,却也不能妖言惑众。此刻赈灾才是最要紧之事,周御史休要胡言乱语。”他筹划数年,就要一举击溃叶氏满门,哪有心思跟个御史扯什么妖物作祟。

周御史却不肯罢休:“臣幼时也曾学过观星之术,数日前夜观星象,见帝星之旁有一星灿然明亮,而帝星却黯淡无光,此为妖气凌紫微之象,只怕不但东南雪灾与此妖星有关,就连皇上——也会受此妖星压制,实为不祥啊!”

“胡说八道!”齐峻恼了。他已经把钦天监正副使的儿子都扣在京里了,居然还有人敢提这妖星之事,“来人,周桓妖言惑众,拖下去廷杖二十!”

前朝的廷杖能打死人,自齐峻登基之后,廷杖用的是荆杖,打不死人,但其中惩戒的意义却丝毫不曾减少。周桓挣扎着叫道:“皇上,臣是一片忠心啊皇上!妖物不除,后患无穷啊 !”

齐峻把手一摆:“拖下去打!退朝!”

此时此刻,太后正看着贤妃呈上来的纸人目瞪口呆:“这是,这果然是在观星台回廊底下找出来的?”

“是。”贤妃心口砰砰乱跳,“太后,国师留不得啊!皇上被其所惑,若不杀了他,只怕…”她必须在皇上下朝之前怂恿太后动手,否则一旦齐峻回来,就什么都完了。

“这,这——”太后有些动摇不定,“国师为何要镇魇皇上不得子嗣呢?”自知白入京,仿佛还真的没有做过对齐峻不利之事。

“若是皇上有了子嗣,哪里还需要国师呢!”贤妃快急死了,“太后,钦天监所言实无谎言,太后您是知道的啊!”

太后闭紧了嘴巴。在真明子得势的那几年里,钦天监就像死了一样没有声音,他们虽然不曾出来反对真明子,却也从来没有附和过,所以能让正副使一起开口的事儿,只怕就是真的。

“太后!”贤妃急得声音都有点变了,“若是让皇上再见了国师,必然又会被蒙蔽!”

太后看了看那纸人,苦笑:“这究竟是真是假?”

“太后——”贤妃吞了口气,握紧了拳头,“皇上无子嗣,这才是真的!南边突然雪灾,这也是真的。”

太后闭了闭眼:“罢了。有什么报应,哀家接着就是。来人,去观星台,将国——妖道带走,赐毒酒!”平王和晋王都有儿子了,可是齐峻仍旧没有。

贤妃吐出一口长气,软倒在地上:“太后,该阻拦皇上去观星台…”

“就说哀家病了,请皇上下了朝就过来。”

齐峻还真打算去观星台的,只是听说太后病了,只得先来仁寿宫:“母后身子不适,可请了御医来诊脉?”

“唉,不过是说两句郁结于心,忧思过甚什么的。”太后唉声叹气,“皇上也知道,哀家担忧的还不是皇上的子嗣…”

齐峻自己也烦呢,皱了皱眉:“这些事担忧也无用,母亲且不要太过费了心思。”他今日下了朝就总觉得心神不宁,只想去观星台见见知白,却偏偏被叫到了仁寿宫来,此时见太后面色也还好,并不像有什么大病的,便要起身告退,“儿子还有些事——”

太后哪敢让他现在就走。去赐毒酒的中人才走不久,这会儿知白只怕还没被灌酒呢。

“听说今日你打了朝上官员的廷杖?这廷杖不可轻动啊。”

“妖言惑众,怎能不做惩戒。”齐峻这会儿越发觉得坐立不安,仿佛有什么事要发生似的,“母后若是无事,儿子且先告退了。”

“皇上!”太后眼看拦不住人,只得说实话了,“你可是要去观星台?钦天监的话,你难道真的不放在心上?你难道真的不想要子嗣了?”

齐峻顿时警惕起来:“母亲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对知白做了什么?”

太后听见这声“知白”,越发下定了决心:“皇上,国师不能留!钦天监绝非说假话,皇上要以江山后嗣为重!”

齐峻噌地站起来:“太后,国师救过太后的性命,灭了昭明殿大火,促成西北大捷,辅佐朕登基,这一桩一件,太后都忘记了吗?”

太后把心一横:“国师从前有功,可到底子嗣才是最要紧的!”

“知白连鹿蜀都曾为朕请过,如何会害到朕的子嗣?”

“把那纸人拿上来。”太后紧盯着齐峻,“皇上,如今天下已定,国师英雄无用武之地,若是皇上再有了子嗣,哪还会把他放在心上呢?再说——眼下人人都说他是妖孽,皇上就不怕吗?倘若百姓们觉得皇上宫里养了个妖孽,那,那天下还能敬服皇上吗?”

最后这句话倒是说在了齐峻心里,不由得默然了。太后趁热打铁:“皇上,国师本事太大,如今还好,若虽日后有什么他不遂心的地方,他动个手脚,我们如何防得住?”

这话倒真是诛心之言,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任是什么圣人都驳不得的。太后自以为说了这话,必然能打动齐峻的,却不料齐峻反而听出了端倪:“太后说‘如今还好’?既是‘如今还好’,这纸人从哪里来的?”

太后张口结舌答不上来,看齐峻脸色阴沉,一时顾不上,只得把贤妃卖了:“是贤妃从观星台回廊底下搜出来的。”

齐峻一声冷笑:“她进得了观星台?”别说贤妃,就是当初皇后没被禁足的时候,观星台也不是她能去搜得的。

太后眼看他就要拂袖而去,不由得急了,伸手一把拉着他:“皇上!这留着他,便如榻边一头猛虎啊!”其实贤妃拿这纸人来的时候,她也晓得十之八-九是个假证,但贤妃那一番痛陈利害却是说进了她心里去——齐峻也太亲近知白了,说是他不像敬安帝那么笃信佛道,可是纵然当年的敬安帝,对真明子也没有如今齐峻这般亲近。

二人私底下那些勾当也就罢了,那文氏,不就是因说了知白一句坏话,便由昭容变了充容?都说后宫独宠是大忌,这知白比任哪个宠妃都得宠呢!最要紧是他本事实在太大,只要起个什么心思,谁能防得住?

齐峻脚下不由得停了。此刻南边雪灾已成,只要借此机会拿下叶家,江山可定,他还有数十年的时间去平定四夷。可是此刻,朝堂之上几乎是一边倒地攻讦知白,若是要维护知白,就要平白花出无数工夫和精力…

“皇上,皇上你得想清楚啊,有什么孽,哀家来受着,你,你且坐一会儿。”太后死扯着齐峻袖子不放,“那些神神鬼鬼的,终究不是正道。你不是最讨厌先帝信佛信道的吗?”

“皇上信我吗…那我也信皇上。”耳边忽然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齐峻浑身一颤,猛然用力把衣袖从太后手里扯了出来:“朕答应过他,天子金口,君无戏言!”

太后眼看着他大步出去,心知是功败垂成,只有大喊了一声:“那子嗣呢?”

齐峻脚步一顿,随即又拔脚便走:“若命中无子,那也罢了。”

观星台是从所未有的喧闹,齐峻连御辇都没坐,叫人牵了匹马来直冲观星台,一路上惊得宫人们纷纷躲避不及。直到冲入观星台园中,听见里头还乱纷纷的,他的心才稍微放下一点——应该是还没成功吧,若是人已经咽气,这会儿该静了,可是这也拖得这么久了,会怎么样?已经叫了御医赶过来,只不知来不来得及?

若是万一来不及呢?齐峻策马直冲到殿门台阶下,心里一阵刺痛。若是万一来不及,就是他方才那一犹豫的罪过!

“皇上,皇上不要进去!”一个内监连滚带爬地冲出来拦住齐峻,“里头,里头有蛇!有巨蛇!”

齐峻根本没听他说什么,一把揪住他衣领提起来:“国师呢?”

“啊?国师?”内监糊里糊涂,“没,没见…蛇出来了…”

他们拿着毒酒进观星台的时候,还是趾高气扬的,先宣了一道圣旨:“…生为妖星,惑乱君王,今赐毒酒一杯,自绝于观星台内。”

谁知道国师听完了,第一句话居然是问:“这是皇上下的旨?”

这话可不大好说。这当然是太后下的旨了,但是这些内监都是人精子,若说是太后的懿旨,很有可能国师抗旨不遵的,因此含糊地说了一句:“这是圣旨。”圣旨,当然就是皇上下的喽。

可惜国师居然不买账!听了他们的话,居然笑了:“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