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高兴跑到赵辞的书房去,只见赵辞也穿着一身蓝袍准备出来,两人隔着一个回廊相望。

赵辞眼中带着笑意,“大嫂,日后你不用担心了。”

罗素抹了一把眼泪,“以后你可要罩着我。”

赵辞看着她哭了,心里一软,却没说话,只笑着点点头。那日他说谎了。他说,引雨之事之事为了西南百姓。却也之事一半一半而已。

从把引雨的法子给了齐王之后,他就知道,齐王会趁机大做文章,抬高太子。继而引起皇上的猜疑。

而他此时留在西南,正合了皇上的心意。皇上必定会为了打压太子,而抬举齐王。

朝中暂时动不得,只有这个西南有空缺。这个时候,他上奏留在西南,正入了皇上的眼,自然也有了今日的高升。

然他不敢将这样的心思吐露出来。

那些日子,她躲着不见他,看着他时那样淡漠,那样的日子,他再不要过。

就让她一直以为,他还是曾经赵家村的那个简单的赵辞吧。

第65章

罗素知道,贸然的强制性让这些人改变多年传统种田方式,肯定会让大家反感的。而且她第一次在这种地方实地种植,期间会出什么问题,也是不可控的。

为了牢固起见,她还是选择了离着川州最近的一个村子作为试验田。

为了让这些人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赵辞甚至以官府的名义承诺,若是收成少于往年的,便由官府这边进行补偿。

有了官府这边发话,百姓们也少了许多顾虑。所以等罗素进了村子驻扎之后,乡亲们也比之前要热情许多。

因着路不好走,罗素干脆在村里弄了个宅子,官府这边给租子,暂时在里面住了起来。

小绿打扫了房子之后,闷闷道,“夫人,这地方怎么住啊,还不如在川州城里住着舒坦。”

“你若是不习惯,就回去,我在这边也不需要人伺候。”罗素淡淡道。

听着罗素这么说,小绿也不敢多嘴了。

她现在是知道这位主子的脾气了,不声不响的,性子可大了,要是触着底线了,那是绝对记在心里的。不过小绿也就是喜欢她这一点,简单,可别她以前伺候的那些主子们要好许多了。

除了小绿,赵辞另外派了两个老妈子来伺候,门外还吩咐了两个护卫。毕竟这地儿民风彪悍,若是有人有了歹心,也能有人护着。

罗素入住林家湾的当天,这村里的里正便来拜访了。

里正是个瘸腿的老人,瘦瘦弱弱的,叼着个烟枪,脸上笑容可掬。

“贵人,咱这地方穷,您要是却什么,就找老朽。旁的不说,这村里能动的,咱都能动。”

罗素知道,这人之所以这么热情,那是因为这村里好些年收成都不行了,这次赵辞允诺,若是收成不如往年,官府补贴,这也给了他们一个保障,今年甭管收成行不行,都不会饿肚子了。自然也把罗素当做贵客看待了。

罗素也无所谓,大伙都是靠天吃饭的,饭都吃不饱了,谁还管得着什么真善美啊。反正只要在可控范围内遵纪守法,配合她工作就行了。便也笑道,“里正客气了。我在这边来也只是奉命帮着大家把日子过好的。现在我说什么也都是白瞎的,到时候让大伙自己看看就成了。不过只一点,既然林家湾当初已经同意了听官府的安排,那今年这一年,我说什么,林家湾的百姓可都得听着,要不然,官府这边承诺的好处没了,我可管不着了。”

林里正立马笑眯了眼,“哎哟,您就放心吧,咱林家湾都是说一不二的,保准听官府的话。”

罗素满意的点头。

待林里正回去没多久,就有伺候的一个婆子打探消息回来,“刚那老头子才从咱们屋里出去,就赶紧找了各家的当家的,当着面儿的拿着砍刀砍了一张瘸腿的凳子,说是谁不听话,就直接砍了谁。”

罗素当即睁圆了眼,暗道这里果然民风彪悍。

不过好在心思也简单,这下子她倒是可以大展拳脚了。

罗素挑选这林家湾也是有原因的。这地儿离着川州城近,而且很有西南地区农村的特色,居住的人只有六十户人家,村子里面各家各户的离着远,不像赵家村这样集中。当然,关键是这个村子和赵家村一样,没有地主,行动起来没有钉子户。

罗素考虑到,如果这个村子里可以实行,那么其他地方也就不成问题了。

安顿好的第二天,罗素就在这林家湾的家家户户的田地里转了一圈,又去问了里正,各家各户所占田亩情况。

“都穷着呢,家家户户的,手里能有七八亩田地,那就得偷笑了。”

罗素道,“那这么多山,你们就没用起来?”

“咋没用起来啊,各家各户的柴火,做家具的材料,那都是山上拿着的。靠着地面的山地,咱们都开垦了做田地用了。高一些的,那也不好往上面爬。”

里正说的时候,一脸鼻涕一脸泪的。

罗素没理他,道,“这样,平地让大伙都空着,做成水田。带着大伙多开垦一些山上的荒地作为旱地。这事情你能安排下去吗?”

“咱要水田做啥啊,水田用处不大,只能种个稻子,那东西也精贵呢,收成低了,咱们穷苦人家吃不饱。”里正还在吐苦水。他觉得这个官家夫人肯定是个没吃过苦的,来这里瞎折腾。虽然说好了不能不停她的安排,但是他也不想村里人真的像个傻子一样的,让这妇道人家耍着玩。“贵人啊,咱这种了多少年的地了,你要是有不清楚的就打招呼,咱肯定不藏着掖着的。”

罗素揉了揉脑袋,暗道这小老头不该做里正,应该去做妇联主任的。

她严肃的看着里正,“你倒是说说看,能不能安排。这事情咱们当初说好的,我说的你们都能做。这会子您老就给个准话吧。”

“…能做。”小老头总算是消停了,吸了口烟枪,面露为难,“那荒地也不能随便的开啊,那可是官家的,咱开了,官家还不得带人来找麻烦啊。上次咱村里的大牛,就跟着人家去闹腾了一次,官府就派人给抓走,吃了好大的亏才放回来呢。”

罗素耐着性子道,“他那是闹事,跟着人家造反,咱这是发家致富,性质不一样。行了,这事情你去安排吧,官府那边我去打招呼。”

听着罗素这么一说,小老头顿时就乐呵了。甭管这位贵人会不会种田地,好歹各家各户的能多谢田地出来呢。可真是天上掉下个贵人了。

里正办事很快,当天就把这事情给宣布下去了。

六十多户人家也很高兴,毕竟这可是添砖加瓦的大好事啊。至于要折腾自家田地,那就随便折腾去,反正亏了有官府那边给补偿呢。等这贵人觉得没意思自己回去了,他们再把水田弄成旱地不就成了?

这怎么想都不吃亏啊。

所以第二天,罗素给大伙开会的时候,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

正直六月,再过一个月正好能赶上水稻种植。

这里更属于南方,不管是土质还是气候,更适合种植水稻。而且罗素记得,西南地区的水稻也是主要农作物之一。

林家湾开始轰轰烈烈的造田大计的时候,罗素便准备好了水稻的种子,顺便勘测了这附近的山地。

对于罗素来说,山地的作用丝毫不比农田和旱地的作用小。

特别是对于粮食够吃的百姓来说,山地绝对是宝贝。罗素看着林家村附近的一圈圈山地,心里豪情万丈。

罗素在这边开始大展拳脚的时候。赵家村也迎来了一群‘贵客’。

对于赵家村来说,客人来这里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了。毕竟赵家村有太多的好东西值得旁人去学了,所以好些人都打着走亲访友的名义,来赵家村偷学。

村民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也不碍事,只要不在村子里偷东西抢东西就行了。

所以等一行人大大方方的入了村子,并且宣称是赵辞和罗素在北都城的朋友后,赵家村的人热热闹闹的招待了他们。

如今村里不缺老母鸡,老族长的媳妇当即就弄杀了几只自家的老母鸡出来招呼客人。

又给大伙煮了鸡蛋。

老族长道,“去弄头肥猪,今天好好招待客人。”

族长夫人赶紧道,“我去寻大柱去。”

为首的客人龙章凤姿,威武不凡,听着这话,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拦着道,“不必如此,如今这些就够了。”桌上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莫说老百姓家招待客人,便是在北都城里,这一桌也是能看的。

跟着的几个随从也是分分点头,“够吃了,够吃了。”

老族长道,“哎,这可不行,你们远道而来,又是赵城娘子的客人,我们可不能慢待了。不妨事,家中旁的不多,就不缺这些吃的。”又掏出了一串铜钱,让孙子去打酒去。

“皇…主子,这看着不对劲。”跟着一道个随从道。

这些人太多殷勤,太过异常了,不得不防。

为首的客人正是昭武帝,只见他摆了摆手,“无妨,看看再说。”

如今西南事了,没有旁的事情。又因着如今太子一党在朝廷之上有些闹心,所以便想着出来散散心。在书房里看着了上次齐王呈给他的农家乐图之后,便起了心事,想亲自来看看这个大周皇朝中最特别的村子。

且这里离着北都城不远,便领了几个心腹随从一道来了这里。

从走进毗陵县开始,昭武帝就看出来这里的不同了。

这里的百姓,竟然比北都城附近的百姓都要富裕,特别是走到了赵家村里来看,更是让他心神巨震。

第66章

听说族长家里要杀猪招待客人,村里会这个几个汉子都过来搭把手,一个个的长的腰肥臂膀,看着十分壮实。

昭武帝见着这些人体格健壮,精气十足的模样,心里暗叹,若是他的大周子民都能有如此体魄,又何惧那四周蛮夷。

见着要对猪下刀子了,随从担心冒犯了昭武帝,劝道,“主子,要不要出去看看?”

昭武帝倒是不怕见着这个场面,他这些年戎马生涯,茹毛饮血都是有过的,这种场面自然不在话下。不过这会子他心里对这个小小的村子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所以便也点头,领着人去了外面。

此时正是夏季,村里前几日已经组织了村民们收了稻子了,这会子正在打谷场上用石磙碾压着。

昭武帝来到打谷场时候,每个打谷场上都堆满了稻子。好些老伯正在牵着牛拖着石磙在碾压稻子。年轻一些的汉子们则在旁边用木叉翻弄着。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派的和乐景象。

“果真是一幅太平盛世之景。”

昭武帝感慨。

“哎,和酸梅汤了。”

几个老妇人提着木桶走了过来。木桶上面用布盖着,篮子里还装着一些碗筷。等到了打谷场上一个大枣树下面,才将东西放下来。当先的一个正是赵二娘。

看着昭武帝几人在这边,也笑着招呼,“客人也来喝点酸梅汤解解热吧,”

随从小心翼翼,“主子,还是小心为好。”

“不妨事。”昭武帝笑着走过去。

赵二娘给他倒了碗酸梅汤,又招呼其他随从喝。那些人哪里敢和昭武帝一起吃东西,自然连连推辞。

之前在打谷场干活的人也陆陆续续的走过来,看着昭武帝几人了,互相笑着点点头。

“客人是从北都城来的,可曾见着赵城娘子了,在那边过着还习惯不?”

赵二娘笑着打听道。

昭武帝想着之前见到罗素的最后一面,看着养着还不错的样子,便道,“过着不错,之前见着,脸色也很好。”

“那可就好了。”赵二娘笑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大伙可都想着她呢。”

“看来她在这里还是很得人心的。”

赵二娘道,“啥子人不人心的,反正只要对咱们好,咱们就喜欢她。你别看咱这日子好,以前可苦着呢,说不上卖儿卖女的,可是想吃个饱饭都难着呢。自从赵城娘子来了咱赵家村了,咱这不止吃饱了,还能吃上肉了。你看咱们村里的这些房子,这整个毗陵县的村子,都没有一个赶得上咱们体面的。”

赵二娘实在是想念罗素了。这会子知道是罗素北都城那边的朋友,这话匣子就打开了。

昭武帝回头看了看不远处的赵家村,房子一片片的,青砖瓦房,黑瓦白墙,若不是之前就知道这里是个村子,他还真是不敢相信,这样的地方,竟然是他大周治下的一个普通的乡村。

赵二娘又道,“别的不说,光是咱们村子的耕牛,其他村子可都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昭武帝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了,笑道,“赵家村的耕牛确实多,旁的村子,只怕一个村子,都只有几头牛罢了。”

这个耕牛令是他当初亲自下的,因着大周初定,耕牛和马匹不足,所以牛是个宝贝。每十户人家一头牛。帮助百姓耕种。

“呵呵,咱村子两户人家一头牛。”赵二娘满脸的骄傲。

“何故用这么多耕牛,光是买这些耕牛,只怕也花费不少。”

“那是自然的,可伤筋动骨了。”赵二娘肉疼的摸了摸自己的心肝,“可是没法子啊。赵城娘子说了,人比牛精贵。咱们不能把人当牛使唤啊。前些年打仗,村里的好些孤儿寡母的,留下来的老人年纪也大了,有田地也没力气种。有了牛就好了。咱现在家家户户田地都能种着,都不用受穷。”

昭武帝闻言,若有所思,又道,“我刚见着,村里不少壮劳力。”

“那可是咱们村里的宝贝疙瘩呢,平时开荒,干农活,可都靠着他们了。”又指了指几个正在帮着盛汤的妇人,“咱村里的女人现在下地都少了。平日里都在家里养鸡养猪的,可比干农活还挣的多。还能把孩子给养好了。”

几人正说话,远处老族长的儿子赵大柱已经跑过来请昭武帝一行人回去吃饭了。

赵二娘赶紧道,“客人赶紧去吃饭去,可别饿着了。”又招呼赵大柱,“缺啥子就去咱家拿,你大木兄弟前阵子出去,可弄了些好材料呢。”

赵大木是个活络人,如今替村民们在外面跑商,赚得多,也能时不时的弄些外面的好东西回来了。赵大柱也不客气,笑道,“行,我可知道他那里有好酒呢,待会去弄点招呼客人。”

族长对于北都城远道而来的贵客十分的看重。不止杀猪宰鸡的,还请了村里的族老们来做陪客。

大伙看着昭武帝一行人,啧啧称奇,“天子脚下来的,看着就是不一样。”

“要不说怎么是贵客。”

“咱赵大人的客人,能不好不?”

一行人正吃着热闹,村里的孩子们也从族学里下学了,一个个背着书包往族长家里的院子里冲。

族长的孙子领着同窗伙伴进了厨房。

族长夫人赶紧给他们另外弄了肉菜,让在厨房里吃,别出去打扰客人们。

昭武帝好奇的看过去,“这些孩子们看着像是读书人。”

“就是读书人。”老族长中气十足。

族里的子弟都能入学了,这可是他这辈子最体面的事情之一了。“咱赵家村的孩子,可都是要念书的。”

昭武帝闻言,脸色复杂的看着站在厨房门口吃着鸡腿的孩童。

用完饭菜,族长便留着昭武帝一行人住宿。

昭武帝笑着推辞,“今日本是来替赵辞看看老家的亲人,却不想累的各位如此铺张。今日这便回去了,不知道族老有什么话要带给赵辞?”

老族长叹了口气,“也没啥子话,就和他说,好好做官,别担心村里人,大伙都过的好嘞。”

昭武帝笑着点点头,握着老族长的手,“族老放心,一定带到。”

离开老族长家里之后,昭武帝并没有立刻离开赵家村,而是去看了看赵家村的族学。

因着晌午已经过去了,好些孩子们已经在族学里等着下午上课。有些皮实的孩子们,还在族学门口的空地上做着游戏,把身上的衣服都弄着脏兮兮的。罗小虎提着个小纸包从昭武帝一行人旁边路过,见着是之前进村子的客人,有些怯怯的从他们身边跑过去。

几个小伙子立马围了过来,“小虎,手里提着什么好东西呢?”

罗小虎赶紧把东西藏在身后,“别抢,是大木叔让我提来的,说让大伙都尝尝新鲜,每个人都有份的。”

“大木叔真是太好了。”小伙子赶紧吆喝一声,旁边还在玩游戏的孩童便都围了过来。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又书读。这个赵家村,恍如世外桃源。”

昭武帝背手而立,面露感慨。之前他虽然也派人来察看过,也曾看过齐王的那副图,可是心里终究是没有全然信任,只当做是夸大其词。

百姓们只要能不饿肚子,在他心中已经是最大的祈愿。

却没想到,这次一来,能看到这番景象。

这里竟然是大周,是他治下的子民。

在这个赵家村里,他的子民果然如他所愿,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甚至大大的超出了他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