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从道,“主子,属下打听过了,这里两年前,也不是这个样子。才两年的而已。”

“两年。”昭武帝轻轻喃道,“不知道朕给那罗氏两年,朕的天下,是不是都能像这赵家村一般?不,便是只有这一半,便已经足以。”

两年,他还等得起。

只要他的百姓吃饱穿暖,大周兴盛,踏平突厥,一雪前耻,指日可待。

他大周,终有一日,要让四方来朝!

罗素自然不知道昭武帝已经去她的老巢走了一圈了,经过了一个月的努力,作为实验区的林家村终于成功的把稻子给播种了。

忙活了一个月之后,村民们还来不及休息,就又被罗素带着去开垦山地了。

说是开垦山地。却也不是开垦整座山。西南这地方的山那是真正的高山,罗素领着人在靠近山脚的位置寻了一些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儿,让大伙给开垦了,准备作为旱地和果园进行。

这下子村民们傻眼了。

做旱地种粮食也就算了,这做果园算个什么?种这么多果子出来,又不能当粮食吃,吃不完也烂在地里了。这不是瞎折腾吗?

不过碍于罗素造田的时候的坚决态度,大伙心里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硬着头皮按着罗素的要求来干。

里正吸着旱烟,看着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开垦荒地,心里突然有些感觉。

没准,林家沟的在这位官家夫人的折腾下,真能变个样子也说不定呢。他吸了口旱烟,早就已经麻木的心里,竟然没来由的升起了几分希望。

若是林家沟的村民们都不用挨饿了,都能过上好日子。他这条老命给折腾没了,也值当了。

罗素自然是没打算要里正这条老命的。

她只不过是想给林家沟这边弄点副业罢了。最近走的地方多了,她对西南这边也有了很多的理解。这里除了柑橘之外,还有其他的果树。只不过老百姓对于种果树不大热情,所以产量并不大。

罗素可是知道这古代水果的重要性的。

这里缺乏产量大的果园,所以使得一些水果的价值也很高。如果制成可以保存的果干和果饼之类的,可以运到更远的地方去贩卖,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可是能够惠及子子孙孙的产业了。

所以罗素这次除了要帮着大伙种地之外,还想着顺便把园林种植也发展起来。

第67章

罗素一门心思的帮着发展水果种植,少不得要回川州一趟,请赵辞帮着找一些果树什么的。毕竟林家沟这边的果树品种少,她希望找到适合的品类,也好因地制宜。

从林家沟坐马车回川州也有些折腾,过了山地才能坐上马车,好不容易回到川州城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晌午了。

罗素回府,就寻了守在府上的赵小五打听赵辞的行踪。

她知道如今赵辞担任着川州别驾的位置,公务也是十分繁忙的,也不好随时随地的去寻他。

赵小五有些为难道,“大人这几日可忙着呢,今日本在聚贤楼和几位来川州本地的商贾吃酒,却不想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的时候就发火了。如今又去外面,也不知道是去做什么了。”

二弟发火?

罗素有些诧异。她印象中,赵辞可是个万年好脾气的人,从来不曾发火过的。她都不知道赵辞生气的模样呢。真是难以想象,赵辞这是遇着什么事情了,还能当中发火,连赵小五都能看出来他生气了。

看着赵小五唉声叹气的样子,她道,“可知道找那些商贾干什么的?”

赵辞作为川州二把手,特别是川州现在的最高长官还在空缺的状态,那就是川州的土皇帝了。按道理,这些川州的商人,该巴结他才是,怎么会惹他生气的。

赵小五平时也只是负责赵辞的日常生活,哪里知道他公务上的事情,挠着脑袋,“只听大人说什么柑橘的事情呢,却不知道具体是为了什么。”

提起柑橘,罗素就猜着几分了。

先头她和赵辞说过的,马上柑橘就能成熟了,到时候结了果子拿去远地方卖掉,可以给当地的百姓一笔收入,缓解一下之前旱灾带来的隐患。如今赵辞应该也是为了这条路打通关系,所以才主动的接触这些商贾的。

估摸着这事情没谈好。

一直到天擦黑了,赵辞才从外面回来,脸上的神色虽然没有赵小五说的那么夸张,却也比平日里要难看几分,罗素见惯了他平日里温温的样子,这会子还有些不习惯。

赵辞正想着事情,见着罗素进了厅里,赶紧站起来,“大嫂,你怎么回来了,可是遇着麻烦了?”

他面上有些担心。

罗素笑着摆手,“一切都很好,比在赵家村的时候还要顺利呢。这次回来是想弄点果树苗去那边而已。”

听着罗素说没事,赵辞这才放心了。

罗素好奇道,“听说你今日去见了那些商贾,似乎…有些问题?”

赵辞闻言,脸上露出了几分冷色,“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东西,我先头还真是高看他们了,以为让他们得了好处,也能为百姓某点福利,却不想这些人竟然想着以低价买了这些柑橘,若真是按着他们想的,百姓手里能拿着几文钱算不错了。”

之前赵辞是有想法的,眼下西南这边什么都缺,粮食是最缺的,但是若是有了银子缓解,也能继续挨着。所以上次罗素说了柑橘的事情,他也很是重视。

如今罗素去乡下指导百姓种地去了,他便也抽着空把柑橘的事情早早的谈妥了。

今日去了聚贤楼,起先倒是都说着好好的,岂料他才将这事情一说,那些人便心思活络了。

倒是都愿意买这批柑橘,价钱却开着很低,几乎都是白捡的。

他如今还记着其中一位要腰部圆圆的林姓商贾说的那句话,“如今西南这边,给一斤粗粮,都能换个孩子了,那柑橘算什么,几文钱就能换来了。大人这法子可真是好,吾等竟然还没想到,多亏了大人提点啊。”

想着那人谄媚的奸笑,赵辞现在都觉得恶心。

“都不乐意开正常的价格?”罗素听着赵辞说的过程,心里也觉得膈应。就算是奸商,也得给人一点活路吧。这些人竟然只顾着挣,一点也不想让利给穷苦百姓。

赵辞道,“我这次请了十几家川州的商家,那意思是准备连成一气了。可恨官府这边也不能强迫他们让利。”

所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罗素觉得,赵辞这个年纪坐上川州别驾的位置,只怕好些人都不会把他放在眼里的。当官的,年龄也被看成能力的一种体现了。

“那你现在是怎么打算的?”

赵辞冷笑,“我离开聚贤楼之后,便去街上看了看,寻了一些来川州跑商的小贩们打听了一番。发现这边的外地跑商也不少。如今旱情过去了,来这边的人也挺多的。我已经让人去寻其中一些有些能耐的商家,届时再找他们谈这事情。我倒是要让那些川州的老商贾们看看,这川州还不是他们一手遮天。”

罗素心道,她就知道以赵辞的秉性,不会坐以待毙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寻着另外一条道儿了。

赵辞道,“不止如此,为了以防那些商户们压低柑橘的价钱,我已经让人乔装成外商,找一些农户购买柑橘,让那些百姓们知道柑橘的价格。”

“二弟,你这想法可真是周到。”罗素忍不住想竖起拇指了。

赵辞见她眼眸亮晶晶的看着自己,脸上微微带着几分不好意思,他手里拨弄着茶盖,“虽然如此,柑橘的价钱也不会太高,只希望尽量给百姓们多一点好处了。”

罗素闻言,暗自想了想,笑道,“我倒是有个法子。”

“嗯?”赵辞抬头看着她。

罗素抿嘴一笑,“这个也可以称之为招商。就是咱们把这批柑橘做个宣传,范围扩散至大周的一些大城镇,若是能到北都城最好了。咱们只需要给个咱们满意的最低收购价格,然后让那些有意愿的商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价,谁给的价格最高,咱们就把这批柑橘卖给谁。”

赵辞眼睛闪亮,“这个法子确实好。”随即又微微蹙眉,“只不过官府这边却不方便沾染这些黄白之物。”

当官的若是参与到这些生意往来中,不止会被人瞧不起,还会被人参一本,说是以权谋私,欺压民脂民膏。

罗素笑着摇头,“自然是不以官府的名义了,哪个商户敢和官府做生意啊。咱们自己成立一个商会,就叫西南商会,专门管理这些柑橘的贩卖。”她说着,越发的兴奋,脸上红光满面的看着赵辞,“二弟,到时候还得你行个方便,在江边修个码头出来,到时候所有的柑橘走水路,这样可就减少路上的时日,免得到时候柑橘不好储存,全都废掉了。”

“码头?”赵辞好奇。

“就是专门来往商船停靠的,南方这边很多这种码头的。”

赵辞略微一思索,突然站了起来,转了一圈,“如果这次修了码头,日后来往的商船凡是停靠在这码头,都要他们交银子,这笔银子就可以用来给西南修路或者救济西南百姓。”

乖乖,自己这小叔子真是能人啊,自己这才说了一点,他都能举一反三了。

这人,要是去经商,肯定也是一精明的商界大佬啊。

她忍不住笑道,“若是修了码头,来往的船只方便了,日后西南的商业也能发展得更好了。西南的百姓,也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赵辞抿嘴笑着看她,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柔情。

两人笑着看了小会儿,罗素才红着脸,低下了头。

赵辞向前走了一步,心中微动,“若是日后我…”

罗素抬头看着他,眼眸清澈。赵辞偏偏却问不下去。弟娶兄嫂,世人不容。即便他知道她不是,外人却偏偏不知道。若真有那么一日,旁人会如何污蔑她。

赵辞忍不住心里刺痛了一下,舌尖苦涩。他摇了摇头,“无事。我们如今先好好的把西南的事情办好。”

等有一日,他给她的荣耀,能够大过世人的污蔑…

经过两人的商议,西南商会和码头的事情也都进入了赵辞接下来的计划中。

西南商会自然是不能由着他出面的,所以赵辞决定扶持川州城的一家商户,作为西南商会的主事的,负责以后的柑橘售卖。甚至日后西南的其他特产外销。

至于码头的事情,两人商议,决定请西南百姓来修建码头,以工代赈。至于这笔款子,赵辞自然也是想法子让西南这些商户们自己掏腰包了。

见赵辞有条不紊的安排起后续事宜,罗素也安安心心的领着赵辞让人寻回来的果苗回了林家沟这边。

林家沟的人总算是清闲了几日,听着罗素回来了,且还带回来了果苗后,都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去领树苗去山上种果树去。

小绿看着这些人勉强的模样,气愤道,“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夫人何必这样为了他们。让他们挨饿算了。”

罗素边巡视着自己规划处的果园地界儿,听着小绿说这话,笑道,“我若这样小心眼,还能担得起你主子吩咐的重任?”

小绿脸一红。“夫人,我已经好久没有写信回北都了。”

“犯不着。”罗素摇摇头。就算小绿不给那边送消息,也不代表那些人不知道她的行踪。

北都城皇宫

昭武帝看着西南那边传来的消息,在御书房中若有所思。

吴庸小心翼翼的上了参茶。

“陛下,您今日还未用膳呢,可要让御膳房那边传膳?”自从今日西南的消息传过来之后,陛下就未曾过御书房了,也不知道西南那边传的什么消息。

第68章

西南这消息并不是什么大消息。而是之前昭武帝自己安排在罗素身边的人传过来的关于罗素的消息。

明里暗里都有人,一方面是保护罗素,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及时知道罗素的动静,知道她在西南到底做了什么,西南有什么动静。

起先罗素入住了一个叫林家沟的地方,昭武帝只觉得这吃过苦的人到底是不一样的,若是换着哪个官员去办这事儿,恐怕也只是抽空去乡下看看罢了,哪里会真的去那边住着。

又想起赵家村的所见所闻,不禁对这个曾经并不大看好的乡下妇人生了几分好感。

然而,这次西南带来的消息,让他心里多了几分诧异与疑惑。

他原本只以为这赵罗氏去了西南,也只不过是教授哪里的百姓种地而已,若是能有个温饱,便是的大功一件。却不想,如今这赵辞和这赵罗氏竟然不止于此,还在为着西南的百姓谋求好的日子。

开商会,卖柑橘,修码头…

赵罗氏甚至亲自带人漫山遍野的种果树,据说,是要让这里的村民们过上富裕的日子。

昭武帝静坐良久,突然笑了起来,笑声越发明显,听着吴庸目瞪口呆。这么多年,可甚少听着皇上这般欣喜了。

“陛下可是有何喜事?”

昭武帝笑着摆手。

末了又让吴庸召见了李丞相,令六部尚书对西南诸事上多放点心思,若是赵辞那边有所求,也多提供方便之事,莫要为难。

李丞相糊里糊涂的应了,被吴庸送出御书房的时候,忍不住问道,“陛下这是何意,可是有何特殊原因?”要不然也不会特意的让六部长官去给一个小小的川州别驾方便吧。

吴庸脸色莫测道,“既然陛下吩咐了,丞相大人便照办便是了。其他的事情,老奴又如何揣摩。”

李丞相哪里相信,只以为这吴庸又在这里摆姿态,便摸了摸胡子,没再继续问。

吴庸看着李丞相郁闷的背影,暗道自己这次还真是不知道。不过他也知道一件事儿。陛下对着西南那边很是看重,似乎正在等着什么结果一般。

此时御书房里,昭武帝正在看着贫困的西南版图。

“朕倒是要看看,是朕太过妄自菲薄,眼光太浅,还是你们心太大。可千万莫要让朕失望。”

***

西南的天气越发的炎热起来,罗素却带着个草帽,领着林家沟的人在地里插秧种田。

现在林家沟的人已经习惯了罗素的各种奇特的想法了。深深体会到不能反抗,就干脆老老实实的按着这官家夫人的要求去办便是了。反正也少不了一块肉,日后没准官家夫人一高兴,还能多给点好处。

而且大伙对于种田这事儿还是比种果树要重视多了。好歹这种田能种出粮食来,所以大家干起活来也是特别的卖力。

花了几日的功夫,等田里的秧苗都插好了之后,罗素就开始让人去外面寻鱼苗了。

稻田养鱼这种法子可不止在赵家村能用,事实上,西南这边的环境比起赵家村来更加有优势,对于种稻子和养鱼都是十分的有益的。

有了赵辞如今成立的西南商会的帮助,鱼苗这事儿自然也不是难题,很快就解决了。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罗素准备回川州城住几天,给自己放放假。

罗素从林家沟回来的时候,西南商会的会长正从别驾府离开。

府上的管家亲自送到大门口,见着罗素来了,惊讶道,“夫人回来了。”

罗素看着那商会会长离开的方向,又回过头来点了下头,“刚那人是来找二弟的?二弟在府上吗?”

“在的。刚刚那位是西南商会的徐会长。”管家赶紧引着人进屋,又道,“正要午膳了,夫人还没用饭吧,我去厨房里让人多做上点菜。”

罗素边走边擦了擦汗水,“随便做点粥就行了,现在也吃不下。”

“那让他们煮点红豆粥来。”到了厅堂,管家就赶紧让人去厨房里吩咐。

罗素喝了点茶水,看着已经晒得有些黑的手背,心里忍不住哀嚎,女强人果然是做不得的,也不知道以偶能不能白回来。

赵辞听了下人的回报,从后院过来,见着罗素苦着脸的模样,笑道,“大嫂可是有什么恼人的事情?”

“没有。“罗素将手放到桌子下面,见着赵辞也被晒黑了些,好奇道,“二弟,你怎么看着比之前还消瘦了,可是忙着旁的事情去了?”

赵辞笑道,“最近去江边看了码头建造情况。如今天气热了,担心那边出状况,也就跑的勤快了一些。”

罗素听着码头的情况,眼睛亮了一下,看着赵辞道,“说起来,这码头的银子,你是找谁拿的啊。朝廷愿意拨款??”

“未曾。”朝廷如今穷的只怕国库都没装满,还能拿出多余的银子出来建码头就怪了。“那日和大嫂商议之后,我便又召集了西南的商户。把这事情广而告之。这些人又想贪这码头的好处,又不想交银子,哪有这样的好处。我便让商会这边拟了条目,若是肯出银子的,便能在商会备案,日后这码头停靠所需的租金都可免了。”

“原来是这样。”罗素心道若是自己有这样的脑子,没准早就发大财了。又想起今日那商会会长来的事情,“那今日你找那商会会长来,是为了何事?”

赵辞闻言,脸色微微僵了一下,低着头喝了口茶水,“没事,他自己上门来谈点事情罢了。”

罗素见状,无所谓的点点头。

***

川州徐家是川州城里有些根基的大商户。虽然算不得顶尖儿的,家族历史却很长远。这次西南商会简历后,川州别驾赵辞首先便选中了徐家当家徐昌平作为西南商会的会长。

一来此人是为人在川州商户中算是比较有正直的。二来,徐家在川州这地儿扎根数年,在商户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然徐昌平却也不是个蠢人,知道若是入了这西南商会,虽然能和官府扯上关系,但是日后说不得会成为别驾大人对付西南商户的一把利刃。

所以这事情他起先并不是十分的看中。有推脱之意。偏偏他的宝贝独生女儿却揣度着他同意别驾大人的意思,接管这西南商会,正式成为别驾大人管理西南商户的代表。

徐昌平已经快到花甲的年岁了,只有这么一个老来的宝贝女儿。自然千依百顺。知道自家女儿的心思之后,他便决定拿着整个徐家也要搏一搏,让自己的女儿得偿所愿。便是做个侧室,赵大人这般年轻有为,一表人才,倒是也不辱没了自家女儿。且靠着自家的财力,日后女儿也不会短了用度,甚至还能超过那正室夫人。

是以等如今西南商会在川州这边生根站稳了之后,他便隐晦的和别驾大人提了点自己的心思。却不想,才提了一句,别驾大人便引开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