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瑜在这点上就差了不少,她本质上接受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淑女教育,受过比较完善的教育,懂一些风花雪月,以保证将来和自己的丈夫在某种程度上有共同语言,会一些基础的算术,保证她们可以掌握家中的财政,有着良好的交际能力,有助于她们配合自己丈夫的家族进行交际。

问题是,她学的这些,在徒景年这边多半没什么作用。徒景年对风花雪月兴趣不大,他脑子里想的是机械的构造,各种炸药的配比,还有各种产业能够消化多少劳动力,怎么样讨好承庆帝,免得他又抽风。看样子徒景年跟何瑜相处得很不错,实际上,两人其实没什么共同语言。至于什么财政问题,徒景年的确将东宫的内务交给了她,问题是,这些不过是东宫应有的份例,还有几个无关紧要的小产业,比如说皇庄什么的,真正要紧的一些作坊什么的,还是徒景年自己控制的,何瑜压根不知道。

再说什么交际,她一个太子妃,如今需要交流的对象就是皇后还有诸多嫔妃,除非她做了皇后,否则是不能随便召见外命妇的,哪怕就是皇后呢,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最多也就是想办法召见一下娘家人便是了。

也就是说,何瑜所受到的教育,哪怕后来经过了宫中教养嬷嬷的紧急培训,对于做太子妃并没有太多用处,尤其还是徒景年这样一个塞着后世人灵魂的太子的太子妃。徒景年对何瑜之间并没有太过深厚的感情,因此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这个妻子。

何瑜的思想自然是跟不上徒景年的思维的,徒景年需要将自个的儿子培养成可以延续自己事业的继承人,自然不需要让何瑜为儿子灌输一些很快就跟不上时代的理念,因此,他愿意让何瑜平常关心一下儿子,抒发一下自个的母爱,但是,却不希望何瑜跟阿明的感情过于深厚,以免影响阿明日后的判断。

承庆帝虽说在徒景年眼里也是个老古董,但是却也能给阿明灌输一些做皇帝所需要的素质,承庆帝相对于这个时代很多人来说,还是挺开明的,何况,男人的世界观跟女人完全不同,承庆帝当年的确很成功的将徒景年从一个后世而来的研究者变成了如今这个还比较靠谱的太子。本来,权术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因为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局限性,古人要比现代人更加擅长这些。

第二天,徒景年就牵着阿明胖乎乎的小手,叫人带上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阿明到了大明宫。

承庆帝直接叫人将徒景年当年住过的偏殿收拾了出来,这会儿已经摆上了许多阿明用惯的东西,这会儿满脸慈爱地拉着阿明,笑眯眯道:“阿明啊,以后你就住这里了,这里你爹当年也住过的,你觉得怎么样啊?”

阿明显然对此不是很在乎,倒是对他爹当年也住过表示比较好奇,立马看向了跟在一边的徒景年:“爹爹也跟祖父一起住过啊!”

徒景年笑着点了点头:“是啊,现在阿明住过来了,要替爹爹好好孝顺祖父哦!”

阿明一本正经地点点头:“嗯,我会的!”逗得承庆帝和徒景年都笑了起来。

阿明从此就归承庆帝管了,这小子虽说年纪小,却也是个机灵的,要不然,也不能一丁点大的人,就能哄得几乎是人见人爱。

阿明虽说这会儿未必知道什么叫做争宠,但是却无意识地在做这一点,在这一点上,就显得非常可怕。

比如说,承庆帝在暖阁里面跟徒景睿或者是徒景逸他们说话,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阿明冒出来了,原本对自己和颜悦色的父皇一下子满脸笑开了花,全部的慈爱全部朝那个个子只到他们膝盖上面一丁点的小不点去了,自个站在下首,那小不点直接坐在承庆帝的膝盖上,说话奶声奶气的,又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寻常人都会觉得很可爱,问题是,这两位对阿明却是没有太多怜爱的,又不是自己儿子,他们如今这个年纪,也没到父爱无处宣泄的时候呢!因此,只觉得比较嫉恨,他爹比自个受宠也就算了,大家已经习惯了,好不容易承庆帝对太子没那么宠爱了(他们的感觉),结果居然无耻地将自个儿子推出来卖萌,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问题是,哪怕心里恼得抓心挠肺,两人也不能在承庆帝面前表现出来,一个都已经入朝的人了,跟自个刚刚说话利索了的侄子较劲,说出去也不好听不是,因此,只得一个个硬着头皮,顺着承庆帝的话,夸赞阿明如何如何聪明孝顺,小小年纪便如何如何有气度,心里腻味不已。

承庆帝看阿明怎么看怎么都好,因此,很喜欢带着阿明到处显摆,倾向于太子的人自然因此欢欣雀跃,中立派也会因此对东宫多一些善意,至于反对派,却是对此颇为忧虑,甚至生出愤恨之意,这也是难免的了。

皇后显然因此很是沉不住气,她如今暗地里的小动作越发多了,作为皇后,她还是有些特权的,比如说,不需要通过别人的允许,她就可以召见娘家人。生母因为身上没有诰命,因此不得入宫,可是,这么多年经营,皇后还是找了个八竿子勉强打得找的亲戚,有着五品宜人的诰命,算是搭上了进宫的界限了,这位一表三千里的表嫂,就成为了皇后与宫外势力沟通的桥梁。

皇后这位表嫂的丈夫,也就是皇后那位拐弯抹角的表兄当年考上了一个同进士,官职纯粹是靠着混资历混上去的,如今四十多岁快知天命的人了,也不过是在兵部混了个郎中的官职,然后再也上不去了。

不过在兵部自然有好处,皇后这位表兄跟那些勋贵都能够搭上线了,皇后之前虽说觉得那些勋贵给儿子安排的那些人没什么用,但是皇后却明白一个非常淳朴的道理,不论在什么时候,手里有兵的,总是拳头比较大的。

问题是,皇后虽说在宫中,却也知道,京中诸多勋贵已经很久没能掌军了,边军那些掌权的,一般出身都不是很高,顶多也就是京中勋贵家的旁支或者是庶子,毕竟,勋贵享福时间长了,也舍不得让自个的孩子上战场了,就算从军,一般也就是在五城兵马司,龙禁尉之类的地方镀镀金。边军那种地方,年年都会实打实死人的,有几个还过得去的人家舍得嫡亲的子孙过那种刀口舔血的日子啊!

当然了,还是有一些勋贵至今还是手里有人的。比如说,除了北静郡王之外的三个异姓王,如今手头还有一些不知道战斗力如何的兵马,另外,几个国公府在军中也是有些人脉的。毕竟,老一辈那些人有的还活着,军中多有他们的旧部,军中重资历,直到现在,一些军中的武官入京,还是得到这些勋贵家里拜见一下的。

因此,皇后便把主意打到了这些人家身上,而且,皇后脑子也灵活,她很快抓住了这些人家的弱点,那就是爵位在递减,势力在下降,皇帝不怎么肯用他们了!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皇后自然胡乱许诺一通,总之,若是我儿子做了皇帝,到时候,你们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以后子子孙孙都可以吃皇粮,不用担心子孙的将来了!另外,又许诺了许多实权位置,自然,有人家动心了,还有人家打着几头下注的主意,起码好几家在跟皇后勾搭的同时,跟甄家那边也是不清不楚的,不管怎么样,徒景逸这边的架子算是差不多搭了起来。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难免的,徒景年跟这些勋贵是真没有交情,而且,他对勋贵的态度还不如他老爹呢,承庆帝起码还想着荣养这些人,徒景年干脆琢磨着将来将这些人全打发了,自个搞大军区制了。虽说他的想法暂时没人知道,但是他入主东宫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积极向勋贵抛出橄榄枝,可见其想法如何了!不过这些人却不想想,跟他们培养什么交情,那是一个太子该做的事情吗?真要是这么折腾,承庆帝立马老大一巴掌扇过来。

第86章

不过,有想要几头下注的人,还是找到徒景年头上来了!

本来又到了选秀的年头,不过承庆帝之前伤了身体,这会儿正是修身养性的时候,虽说不至于力不从心,但是在女色上已经节制了很多,甚至是恢复了从前的节奏,一个月最多只有半个月会召幸嫔妃。

因此,大选最终被取消了,除此之外,承庆帝还打着祈福的名头,将宫里许多年纪已经不小了的女官宫女都放了出去,因此,小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这次小选分了两拨,一拨自然是往年那样挑选宫女,另一拨就是挑选合适的女官,充实宫室,另外还有给公主充作才人赞善,也就是伴读的。

女官与宫女自然不同,宫女一般就是选自良家,也就是一些普通的百姓家,也有一些小吏家,也会将女儿送到宫中当宫女。女官却不一样,女官是有品级的,她们不需要跟宫女一样做一些普通专门伺候人的差事,她们在宫中掌管着一些职司,甚至对于皇后妃嫔有劝谏之责。当然了,女官某种意义上跟宫女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因为她们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女人。

小选本来跟徒景年是毫无干系的,但是很快就发现有关系了,小选结束之后,何瑜领了两个女官回来了,徒景年回来之后,听说了这件事,不由皱了皱眉,说道:“东宫也不差伺候的人,怎么弄了两个女官回来!”徒景年身边除非必要,几乎不用女官,女官实在不可靠,同样是二十五岁就出宫,一般的宫女因为出身低微,进了宫,差不多性命就不由自主了,胆子也比较小,而且多半不识字,自然闹不出什么事情来。可是女官不一样,女官一般出身一些小官的家庭,受过相对良好的教育,而且,因为她们的出身,又有正式的品级,等闲根本不能随便处置了她们,加上她们家庭本身的立场,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

何瑜这会儿身子也有些沉了,她在宫女的搀扶下坐了下来,然后叹道:“这是母后赐下的,妾身一个做媳妇的,哪里好随便拒绝!这两个还算好的,出身不算高,背景还算清白!还有几个烫手的,如今还在后宫呢!”

“烫手的?”徒景年皱了皱眉。

何瑜点了点头,说道:“甄家送了几个人过来,不少人家送了一些旁支的庶女进来,还有荣国府,居然将家里的嫡长孙女送过来了!”

徒景年恍然,看样子,这位就是贾家那位贾元春了,他想了想,还是问道:“这些人现在都被母后还有几位妃母带走了?”

何瑜点了点头,叹道:“可不是,也不知道母后她们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徒景年轻哼了一声,然后道:“既然人已经带回来了,也不能随便晾着,东宫这边虽说不缺人手,但是也能找出一些活计给她们干的!”

何瑜正愁接手了两个烫手山芋,带到东宫,名义上就是太子的女人了,结果太子真拿她们当做一般有职司的女官用了,心里不由舒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哪怕这两个女官相对比较清白,实际上家世也不算差,起码要比现在东宫的两个昭训强一些,既然太子发了话,那就好处置了。

因此,很快,其中一个姓陈的女官一下子被派去管东宫的藏书阁做司籍了,那边反正也没什么重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书籍资料根本不在藏书阁,而在徒景年的书房呢,藏书阁那边就是典型的故纸堆。而另外一个姓徐的女官却被打发去做司乐,天知道徒景年平常哪有空欣赏音乐啊,反正这两人算是被闲置了,这对她们未必不是好事,熬个十年左右,便可以太太平平离开,徒景年也不是什么小气的人,到时候财物上的赏赐不会少,再有个做女官的资历,找个差不多的人家嫁了还是可以的。

至于其他那些女官,徒景年压根没有去打听,不过给皇后请安的时候,倒是发现贾元春如今正跟在皇后身边,也不知道贾家是不是投靠了皇后了,问题是,按照原著,贾家似乎跟甄家关系很不错啊!

不过,贾家那样的人家,实在不怎么值得徒景年多去关注,如今除了还有个名头,也就是个空架子,后继无人,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贾家那边却不这么想,贾家如今的确很想几头下注,不过他们更希望搭上东宫的关系,偏偏贾代善还在的时候,他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随便倾向东宫,等到贾代善不在了,贾家刚刚守完了孝,发现跟东宫已经扯不上关系了。

贾家人虽说有些拎不清,但是这会儿,除了那些上了贼船下不来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东宫的赢面起码有八成,贾家那边哪里能不跟东宫扯上关系,不过他们这次算是找错了人,他们托的是甄家,毕竟甄家是贾家的老亲了,可是,甄家跟东宫什么关系,差不多就是势不两立啊!

东宫在江南的产业有不少,挂的一般都是宗室的旗号,甄家不是不知道,看着那些产业日进斗金,还想着分一杯羹,却被东宫出来的人狠狠羞辱了一番,他们倒是想要找麻烦,但是谁不知道,东宫的产业皇帝还有宗室都是有份子的啊!因此,只得干看着流口水,背地里面捣点鬼,可惜的是,他们就算是捣鬼也比较有限,人家有自个的原材料基地还有固定的销路,不管哪儿的地方衙门还是军队海关,都是一路绿灯,甄家根本无从插手。

加上甄家自知这么多年着实做出了不少事情,承庆帝在的时候还好,有那位奉圣夫人在,自家还有个皇子外孙,总算能保证甄家可以在江南一手遮天,为所欲为。

问题是,甄家跟东宫可没什么情分,哪怕在外人看来,也没什么摩擦,但是甄家这么多年锦衣玉食,在地方上贪污索贿,鱼肉乡里,欺上瞒下,那就是挖皇帝的墙角,承庆帝可以不去调查,不去追究,不代表日后太子上位之后,还会对甄家网开一面,甄家如今想要保住自个的荣华富贵,甚至是更进一步,就得干翻了徒景年,推动徒景睿上位,这么一来,双方自然是阶级敌人了,矛盾不可调和了。

贾家找上甄家,哪怕嘴上说得再天花乱坠,说什么贾元春到了东宫,会跟甄家里应外合之类的话,这话有几个人会相信啊!放着现成的大腿不抱,去跟甄家干那种收益低,风险高的交易,因此,甄家明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还从贾家那边讹了不少的好处,转手就将事情跟德妃一说,德妃心中暗骂贾家首鼠两端,不过明面上却做出了一副贾元春是她罩着的模样,时不时地宣贾元春进自个的宫里面说说话什么的。

贾元春再聪明,这会儿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女,何况,这位姑娘也就是一些小聪明,没什么大智慧呢!因为德妃的照顾,贾元春又是国公府出来的,家世在诸多女官中也是一等一的,没办法,有了这样的出身,谁家会舍得让女儿进宫伺候人啊!女官再有品级,毕竟不比大选选出来的风光,日后就算得了宠幸,也要叫人诟病一下出身。

贾家要不是没办法,也不至于让贾元春通过小选入宫。贾赦这么多年憋屈得厉害,一个孝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反正是做什么事都不顺,没能住进荣禧堂不说,原配死了,弄了个已故小官家的嫡女做继室,被老二家的压得死死的,自个儿子的婚事,反而自己毫无发言权,娶了二房的侄女,儿子完全不像是自个生的,竟是一门心思跟着老二过日子了。因此,在史太君要求拿他的名义让贾元春得以参加大选的时候,贾赦爆发了。

偏偏这一年选秀还取消了,贾赦的爆发毫无意义,只招来了史太君更多的厌恶,觉得这个儿子不识抬举。贾元春年纪也不小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偏偏被养得心高气傲,而且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史太君王夫人她们,都挑剔得厉害,想着贾元春生得八字好,又是国公府的小姐,自然恨不得自家女孩子一下子做个王妃娘娘,因此,从小就找了教养嬷嬷教她宫里的规矩那时候想着贾政到时候也能卡上选秀的边了,谁知道贾政几十年不动窝呢!

贾赦又不同意拿自个的名义便宜了这个对自己视若无睹的侄女,而贾元春在婚事上也非常不顺利,谁让贾家空有名头,没有实权,贾政又是次子,只有个从五品的官位,一般想要依附国公府的人家,贾家看不上,贾家看上的人家,人家看不上贾元春啊!婚姻是结两姓之好,说白了,就是两家势力的融合,可贾家还能有多少势力,袭爵的贾赦是个万事不管的,当家的贾政却是次子,根本沾不着贾代善留下来的人脉,贾元春八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再加上原本贾家传出来的一些名头,说贾元春是要进宫选秀的,大家自然便不想给自个选这么个心比天高的媳妇了。

下一次的选秀便是三年后,到了那个时候,贾元春差不多都超龄了,贾家只得一咬牙,将贾元春的名字报到了内务府,参加女官小选去了。

德妃这边摆出了一副贾元春是自己人的架势,皇后那边就急了,皇后的主要势力就来自于勋贵啊,贾家那边皇后自然也是急于拉拢的,因此,到了最后,皇后直接就将贾元春留在了自个身边做了尚仪,贾家的如意算盘算是暂时落空了。

第87章

贾元春大概真有做皇妃的命,就在徒景年等着看,贾元春最后落到那个兄弟府上,确认一下原著里面到底是什么人捡了便宜,得了皇位的时候,承庆帝去长阳宫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临幸了贾元春。

皇后气得砸了一屋子的东西,她还想着将贾元春留给自己儿子呢,结果贾元春居然迫不及待地就在长阳宫里面勾搭上了承庆帝。

贾元春年轻漂亮,又是贾家精心教养出来的,要不是限于年龄见识,没准又是一个甄德妃。承庆帝之前停了大选,虽说未必后悔,但是也觉得后宫没什么新鲜美人了。宫女一般小门小户出身,加上挑选的流程问题,长得漂亮的,很多就被刷下去了,留下来的虽说一个个五官端正,放到后宫那就是大众脸,又穿着差不多的衣裳,纯粹是进了人群就找不出来的节奏。

贾元春正值青春年华,皇后为了表示对贾家的看重,也不吝啬赏赐,各种衣料还有首饰什么的,除了一些明显逾制的,都有贾元春的份。贾元春也算是手巧何况她进宫还得以带了以前的贴身丫鬟抱琴做宫女,回头就做了几件衣裳穿出来了。

承庆帝难得跑到长阳宫来,主要还是为了儿子女儿的婚事,女儿反正是找个听话的勋贵嫁了拉倒,这一点怎么着也得在皇后这边走个过场,大公主徒沅薇,二公主徒沅瑶一个选了安昌伯万家,一个选了延龄候贺家,这两家算是勋贵里面比较老实的,万家如今也没人做官,竟是直接一门心思赚钱了,万家上一代就在几个海商那里参了股,靠着自家的人脉给那些海商做后台,自个赚得盆满钵盈,已经打算自家阻止船队下西洋了。贺家原本就是外戚,当年家里出了个皇后的,虽说那位皇后无子,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贺家才得以从夺嫡之争中脱离出来,不过是按照正常的次序削了爵位,并没有下降太多。两家都算是比较实惠的,公主嫁过去,又有自己的公主府,过不了什么苦日子。

倒是三公主徒沅宁比较麻烦,德妃有意将她嫁到自己的娘家,承庆帝也琢磨着要给甄家一个护身符,太子一向友爱弟妹,日后太子上台,哪怕看在妹妹的份上,也不会为难了甄家,竟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承庆帝跑过来跟皇后说了一下几个公主的婚事,主要就是告诉皇后自个选好了人,你去督促内务府给自己公主准备嫁妆吧,另外,再留点神,老三,老四,老五都到了选王妃的年纪了,你给我看着点差不多人家的女儿,回头把名单列出来,朕也好好参详参详!

皇后本来以为承庆帝过来会留宿呢,结果贾元春穿着一身掐腰镶边的鲜亮衣裙,端着茶进来了,承庆帝一瞧,贾元春身上的衣裳是之前苏州织造才送上来的红遍地芙蓉锦,只分给了皇后,后宫的几个主位还有东宫那边,皇后竟是赐给了贾元春,当下以为贾元春是皇后推出来固宠的,自然欣然笑纳了,直接笑吟吟地接了茶:“皇后有心了,今儿个就让她伺候吧!”

皇后气得半死,却不敢扰了承庆帝的性质,自然强装大度地开始安排,贾元春却是心中大喜。

到了皇后这里,贾元春算是不指望自个能进东宫了,在宫里时间越长,知道的事情越多,贾元春就越心里没底。家里的打算她是知道的,结果进宫之后,发现东宫跟长阳宫关系只能说是比较冷淡,而皇后显然没有将自己赐给东宫的意思,她又偷偷摸摸跟德妃联系了一趟,德妃那边话说得很漂亮,实际上却是不打算管她了。贾元春自然不肯真的熬到二十五岁出宫,做个老姑娘嫁人,她现在正鲜妍的时候,都看不上那些过来提亲的人,何况到了那个年纪,档次还得下降一点,难道跟自个的伯母一般,嫁到人家做个现成的后妈吗?因此,贾元春也来不及跟家里商量,好生打扮了一番,抱着不成功就成仁的心态,壮着胆子出现在了承庆帝面前,果然引起了承庆帝的注意力。

然而,作为一个小女孩,她却忽视了帝王的薄情,承庆帝一晌贪欢之后,虽说觉得贾元春青春美貌,也知情识趣,挺会奉承自己,然而,规矩还是要的,何况承庆帝在知道贾元春居然是那个贾宝玉的胞姐之后,对她就有了一些看法,因此,不过封了个宝林,还让她住在长阳宫。

长阳宫是皇后的地盘,皇后哪怕想要拉拢贾家,对与当着自己的面就敢勾引皇帝的贾元春也是恨得不行,皇后这么多年也颇学了点手段,然后直接就使到了贾元春身上。贾元春虽说做了宝林,但是原本女官的官职也没取消,何况,作为低等的嫔妃,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妾,伺候皇后这个正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此,贾元春不得不承受自个之前那番谋划的后果,每日里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伺候皇后,不过她也有一些本事,硬是巧舌如簧,说自个也是为了长阳宫着想,长阳宫如今说是皇后的寝宫,实际上,圣上几乎没事根本不来这里,自然看不到皇后娘娘你的好处,因此,还是要想办法先引得圣上经常来长阳宫,到时候,娘娘你自然可以好生表现一番自个的贤良淑德,叫圣上对你更加看重云云,说得皇后都要以为贾元春之所以爬床完全是对自己这个皇后忠心耿耿了。

饶是如此,皇后也不得不承认,贾元春的话很有道理,枕头风一向最有效,问题是,哪怕同床共枕也是同床异梦,那枕头风就没什么效果了,皇帝不往自个这儿来,自己这个皇后就没有足够的权威,面对德妃她们的时候底气就不足,搞得自个儿子也像是比不上老三一样。德妃虽说这些年保养得好,又成天摆出那么一副温柔和顺的模样,但是都两个孩子的娘了,容色再好也有限了,皇后有阅看彤史的权力,自然知道,承庆帝虽说去含光宫次数比较多,但是滚床单的次数却只有不到一半,承庆帝多半也就是和德妃说说话,或者是直接就在偏殿宠幸了那些跟着德妃的低位妃嫔,可见德妃的恩宠越发不如从前了。

贾元春却正是年轻美貌的时候,嘴巴巧,会讨好人,能从国公府的孙女甘心做一个女官,可见是个放得下身段的,这样一个美人,承庆帝自然忘不了她,到时候哪怕承庆帝多来华阳宫几次,自个的面子也有了,皇后甚至想着,是不是再抬举几个美人出来,最好能将承庆帝勾得离不开长阳宫才好呢!不过她很快打消了这个主意,抬举一个贾元春已经够让人恶心的了,再弄几个,估摸着后宫那几个嘴巴不饶人的,都要明讥暗讽自个是专门拉皮条的了!

很遗憾,皇后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承庆帝早就是那种阅尽千山的人物了,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如今年纪大了,真正放在心里的还是几个老人,那些年轻的新鲜个一阵子,也就撩手了,最多偶尔弄出来当宠物一样逗弄一番,贾元春吃亏就吃亏在自从德妃得宠之后,模仿她那一款的有点多,贾元春就显得优势不足了。

因此,虽说长阳宫有贾元春那样新鲜的小美人,承庆帝去长阳宫的频率也不高,反正初一十五固定要去长阳宫的,承庆帝有的时候就干脆直接叫贾元春伺候了,恨得皇后牙痒痒。

徒景年在知道贾元春居然勾搭上了承庆帝之后,也就是惊讶了一下,这样也好,贤德妃以后顶多也就是个太妃了,自然更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很显然,贾家并不这样想,虽说遗憾没能抓住下一任皇帝,但是抓住了这一任皇帝还是很好的,虽说不过是个宝林,但是也是名正言顺皇帝的女人了,贾政在家腰杆子更硬了,王夫人更是对自己的女儿信心十足,差点就觉得自个是皇子的外祖母了。贾家在宫中还是有些门路的,在史太君的默许下,贾家的钱财还有各种奇珍异宝通过贾家的渠道流入了后宫之中,成为了贾元春收买人心的工具。

对后宫的女人,承庆帝从来不会忽视,在知道贾家的动作之后,承庆帝露出了玩味的笑意:“看样子贾家还有几分底子嘛!朕还以为,自从贾代善过世之后,贾家这些年江河日下了呢!看样子,当年几任荣国公不光打仗是一把好手啊!”贾家最初不过是金陵土里刨食的,能有这样的家私自然是发的战争财,这也是惯例了,皇帝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要不然,没有好处,就那么点军饷,凭什么人家要给你卖命呢?因此,在这个时代,洗城是最好的激励士气的手段之一,什么纪律、信仰,对这个年代的军队来说,狗屁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真的。当然了,这种事情也就是偶尔为之,也就是对那种死硬着不肯投降的城市,要不然,地盘也坐不稳当,等着后院失火吧!

来了兴趣之后,承庆帝竟是对贾元春多了一些宠爱,还升了贾元春的位份,短短三个月,贾元春从一个女官,一跃变成了美人,倒是让宫中包括甄德妃在内的妃嫔有了危机感,纷纷开始用尽手段争宠,甄德妃更是忍痛将原本预备给儿子的一个绝色美人给推了出来,承庆帝身边一时间真是百花争艳,倒是让承庆帝自觉自个还英俊潇洒,风华正茂呢,要不是还记得太医的嘱咐,真是要把持不住了。

徒景年这会儿也不可能去管老爹的后宫是否和谐了,何瑜的肚子已经足月,就要生了!

第88章

让太子喜闻乐见的是,太子妃的肚子果然很争气,这一胎又是个儿子!

这年头,女人最大的资本就是能生,只要能生,任何缺点都可以忽视!

何瑜很显然要比她母亲争气多了,当然,这也是两人身体和心理状况都好,何瑜嫁过来没多久就怀了孕,自然也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太医院又是正常地隔几天诊一次平安脉,确保何瑜身体健康。徒景年也是一个喜欢顺其自然的,他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不会急着要孩子,自个也不是什么好色无厌的人,这般顺其自然,心态好,身体也没问题,没孩子才不正常呢!

这个孩子因为出生在正午,因此,按照承庆帝一贯的逻辑,小名便选了一个阳字,阿阳比起他的哥哥阿明来,待遇自然稍微差了一些,毕竟不是第一个了,没那么稀罕,当然了,作为东宫的嫡子,哪怕是次子,也是很金贵的,承庆帝照旧亲自出席了阿阳的洗三礼和满月礼。

何瑜得以召了自个的生母季氏进宫伺候月子,季氏这么多年来能见到何瑜的次数并不多,何瑜性子谨慎,加上召见季氏都要从皇后那边走个过场,担心皇后使坏,因此除了年节的时候,几乎见不到生母,何况,跟嫁到了其他人家不一样,如今母女两个不仅是母女了,还是君臣,只不过女儿是君,母亲是臣!季氏出身算不上很高,因此在宫中难免有些拘谨,何瑜忧心母亲,更是不愿经常叫母亲进宫了。心里却想着,等到日后太子殿下得登九五,自家母亲便是承恩公夫人,到时候,自然能堂堂正正作为外命妇中顶级的诰命进宫朝贺,即便是宗室中的王妃,也不能随随便便给母亲脸色看。

这回季氏进宫却是承庆帝特许的,毕竟太子妃肚子这般争气,何况平时表现得也很不错,东宫管理得很好,承庆帝自然不吝啬给点恩典,何铮直接就有了寿宁侯的爵位,季氏作为侯夫人,也得以入宫陪伴太子妃。

季氏如今身份水涨船高,进宫之后总算底气足了一些,见女儿躺在床上,面色并不显得苍白憔悴,看着还比较红润,额头上戴着一根猞猁皮的勒子,心里便是一松,看样子并没有因为生产伤了身子,看过之后忙蹲身行礼,何瑜赶紧叫宫女将季氏扶了起来,口中道:“娘,就我们母女在,何必这般外道!”

季氏满脸是笑,怜爱地看着躺在床上的何瑜,嘴上说道:“君臣有别,这是正理,规矩可疏忽不得!看到娘娘这般模样,臣妇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何瑜连忙叫人搬了个锦墩来,让季氏在床头坐下,口中道:“娘这般模样,可见是拿女儿当外人了,娘若是一直如此,女儿可不敢让娘进宫了!”

季氏看着何瑜的模样,单看何瑜三年抱两,就知道,太子对何瑜很是不错,又知道东宫如今就两个昭训,太子也没碰过其他女人,因此不由叹道:“娘娘果然是好福气,太子殿下是个讲究规矩的人,当年娘娘进了宫,臣妇真是又高兴,又担心,如今娘娘已有两位嫡皇孙傍身,臣妇总算可以安枕了!”

何瑜听季氏说得动情,也是鼻子一酸:“是女儿让娘担忧了,娘尽管放心就是,太子殿下对女儿很好!”说到这里,脸上又露出一些甜蜜之色来。在这个年代,如徒景年这样的男人,已经非常难得,何瑜见惯了长辈的三妻四妾,如今自己嫁到了皇家,还能如此,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季氏这次进宫可不是只是见一见女儿,而是可以留到何瑜出月子的,反正这段时间里面,何瑜不需要每日里去给皇后请安,因此,季氏便在何瑜的隔壁住了下来,母女两个可以好好交流感情。

徒景年也没有忽视何瑜,虽说这年头男人不能进产房,但是坐月子的时候却是没有太多忌讳的。徒景年体贴起来还是远胜现在的人的,先是叫教坊司那边编了不少话本什么的出来,拿给何瑜解闷,又因为这会儿还是初秋,天气还比较热,叫太医院配了一些干洗粉,让何瑜可以洗洗头发,免得头发太过油腻,每天还叫人摘了新鲜的花,插在花瓶里面给何瑜送过去,让她熏屋子。

季氏在一边看得直咂舌,连声“阿弥陀佛”,自个女儿自个清楚,虽说长得不错,但也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绝色,女儿的性子也就是那样,没有太多的特色,她才不相信,女儿有那个本事将太子吃得死死的,结果太子居然这般体贴,实在是叫季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实际上,这些只需要徒景年吩咐一声,又不需要他自己动手,上次何瑜坐月子,虽说那时候已经是深秋,但是徒景年也不吝啬,几乎天天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送到何瑜屋里去,这次不过是照旧而已。

何瑜对此已经习惯,季氏却非常惊讶,不免对女儿的好运气更加感慨起来。

阿阳满月的时候,徒景平的王妃韩氏也曝出有孕,虽说觉得这个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承庆帝还是挺高兴的,毕竟多子多孙是福气,因此,大手笔地赏赐了韩氏一番,然后便开始惦记另外几个适龄儿子的婚事了。

看承庆帝给徒景年和徒景平选择的正妃就知道,承庆帝并不打算给儿子找高门贵女做正妻,承庆帝如今虽说年纪大了,很多事情宁愿粉饰太平,但是其实心里都有数,他希望几个儿子能够善终,自然不会将希望寄托在徒景年心胸开阔上,做皇帝的人,心胸再开阔,遇到涉及到皇权的事情,都不可能胸怀宽大起来。

承庆帝这人如今变得非常矛盾,一方面想办法给徒景年添点小堵,比如说,增加另外几个儿子的筹码,另一方面,却并不希望这些儿子有真正威胁到东宫的实力。承庆帝如今果然是年纪大了,因此做事显得优柔寡断起来,他年轻那会儿,哪怕手腕不如现在成熟,却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来。

承庆帝想着给徒景睿他们选个不上不下的妻子,德妃却是打着别的主意。

德妃一向是个聪明的女人,当然,因为这年代的女人,一般就是待在后院,知道的东西也就那么多,德妃擅长的也就是后院争宠的那一套,心计是有的,但是论起大局,就不怎么样了,因此,要不是自个儿子是皇子,她恨不得给自家儿子娶个公主做靠山呢。饶是如此,德妃盯上的也都是高门之女,不是出身四王八公,就是内阁大臣家的女孩子。问题是,四王八公家的女儿也就算了,内阁大臣家的女孩子虽然挺金贵,但是嫁给皇子之后,这些阁臣有点眼力劲的就得考虑隐退了,自个政治前途正好,谁会为了一个女孩子隐退几年,等到尘埃落定,黄花菜都凉了,自个要是还想要上去,也得看上头挤了自个位置的人让不让啊!要是是太子妃也就算了,一个王妃,实在不值当。

德妃却不这样想,在她看来,自个儿子是皇子,将来很大可能是皇帝,什么样的天仙不能有,因此,找人打听好了一些名门淑女的资料之后,便天天在这里头纠结,却不想想,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她儿子不!

德妃不光自己想,还得找到这是最终的拍板者,也就是承庆帝,当然,她不会直接了当地说,我儿子要成亲了,我看中了几个人家的姑娘,圣上你直接赐婚吧,如果能全部赐给我儿子,那就最好了!

德妃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开始拐弯抹角打听对徒景睿的婚事,承庆帝是个什么打算。承庆帝这些日子以来也在忙这个事,这会儿听爱妃说起,顿时便很有成就感,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看好的人选列了出来。

德妃一看,心都凉了,这都是什么人啊,翰林家的小姐,宣威将军家的女儿,巡抚家的孙女,督查御史家的女儿,大理寺少卿家的……总而言之,最高没超过三品,而且还只是三品的孙女,这让德妃如何能接受,因此只得委婉地说道:“似乎家世都稍微差了些!”

承庆帝也没注意德妃的言外之意,反而很是耐心地解释道:“皇家已经足够富贵,选些差不多人家的女儿也便是了,高门贵女固然好,但是一般心高气傲,小两口自然容易有些磕磕碰碰的,反而不好!何况,作为外戚,三品之上都是要回避的,这样的人家,也不乐意将女儿嫁到皇家来!”

德妃眉头都要竖起来:“嫁给皇子是多大的造化,竟有人敢不乐意?”

承庆帝已经发觉了德妃的意图,不由眉心微蹙,不过,还是耐心解释道:“对于普通的人家,嫁给皇子自然是造化,只是睿儿日后虽说是个亲王,但是按制,宗室只能荣养,不可参与朝政,女儿做了王妃,不光没能结到有力的姻亲,还得放弃自己的前程,因此,这些人家自是不愿意的。皇家再富贵,也不能强人所难不是?”

德妃顿时心慌了,原来在承庆帝的心里,从来没考虑过让徒景睿当皇帝,那自己之前那些想头,岂不是与笑话一般,想到家人的期盼,还有甄家这些年结下来的仇人,自个儿子若是不能登基,甄家怎么办?而且,睿儿这些年来,做了那么多事情,太子怎么可能不记恨,若是太子秋后算账,没有承庆帝的庇佑,睿儿还当什么亲王,想到自己还没入宫的时候,知道的承庆帝原本那几个兄弟的下场,德妃不由不寒而栗,有些心不在焉地跟承庆帝说了几句话,心里却是纷乱如麻,看样子得召家人进宫商议一番了。

第89章

跟德妃想法差不多的还有皇后,皇后简直要疯了,当年她之所以入宫,打的不就是生个儿子,挤掉徒景年,自个做个有名有实的皇太后,让自个的父母做承恩公和承恩公夫人的注意吗?

结果承庆帝一句,徒景逸将来会是个富贵闲王,娶个的女儿,将来风花雪月过一辈子。皇后根本不管承庆帝许诺了什么,只知道儿子当不了太子,当不了皇帝了,心中不由恨恨不已,这恨一方面针对徒景年,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承庆帝。

承庆帝什么时候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他自觉对几个儿子都有了很好的安排,到时候几个孩子成了婚,封个郡王出宫开府,自个再酌情给他们添加点赚钱的产业,到时候再让太子施恩,晋封亲王,再给兄弟留一个宗人府的官职,几个儿子有顶级的爵位,有花不完的钱财,在宗室里面也有话语权,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承庆帝下意识地忽略了,自个的纵容给了两个儿子以及他们的生母不该有的野心,他们已经不甘心做富贵闲王,甚至是已经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皇后跟德妃都开始召见外面的人,不过这也是常态了,一时半会儿也没人想到她们会打什么坏主意。

承庆帝年纪越大,性子越像小孩一样,这让徒景年觉得比较郁闷,不过也只得拿他当小孩一样哄着,搞得自个像是不止养了阿明阿阳两个孩子,还有个老小孩。

如今国泰民安,朝政还算清明,不清明的地方,承庆帝不管,徒景年也不好插手,只得暗地里面记账,等着秋后算账。

而江南那边,却暗流汹涌。

德妃将承庆帝的意思传回甄家之后,甄家那边顿时一片哗然,只是,徒景睿原本就不是太子,承庆帝看重徒景睿,对太子不满,有意易储,也就是他们的脑补而已。因此,他们以前做的准备无非是找太子的茬,努力营造徒景睿的名声,回头好让承庆帝有理由废太子而已,哪知道,以前居然是他们自作多情。

发现自个想多了的甄家人自然不可能甘心按照承庆帝的步调走,他们自觉承庆帝怎么着还有十多年的时间,自家还有机会,这回可要做好两手准备了,一方面攻击太子,吹捧徒景睿,另一方面,也得准备好武力,以防万一。

甄家自然不会自个养兵,江南那种地方,一向是繁华之地,平常大家除了捕快衙役,谁见过几个大头兵啊,人员调动稍微一多,立马全知道了。而且,就算在江南养兵,真要是有什么事情,也来不及反应啊,因此,甄家的选择是渗透京城附近的几支军队,比如说京郊大营,五城兵马司,还有就是禁卫。

甄家打好了主意之后,除了拉拢那些文官之外,也开始跟一些武将勾搭上了,最容易勾搭的莫过于那些已经没落的勋贵。甄家虽说原本不过是皇家的家奴,内务府出身,但是,跟不少江南出身的勋贵关系都不错,比如说贾家、王家还有史家。应该这样说,若不是薛家捞了一个紫薇舍人的位置,还主掌了通政司,四大家族的位置根本轮不到薛家,而应该是甄家。

甄家底子可比贾家他们强多了,当年的甄家原本就是金陵的豪强出身,只不过从龙比较晚,饶是如此,还搭上了皇家的路子,足以在内务府站稳了脚跟。

如今甄家有意兵权,因此,自然搭上了这几家的路子。

当然,甄家也不蠢,祖上的交情到了现在,谁知道还有多少,因此,他自然不会说,我帮你升官,将来你帮我造反,不过是隐晦的利益交换而已。

因此,原本沉寂的王子腾很快脱颖而出,直接进了京郊大营,一开始就是偏将。王子腾这人缺的也就是个机会,他有能力,有手腕,下得了决断,也不缺心机,很快就在京郊大营站稳了脚跟。王子腾卖相也很好,相貌堂堂,一看就是一副忠臣的面相,自然叫人更容易放心,很快,这一任的京营节度使周琰便将他视作心腹,放在自己身边,颇有提携之意。

王子腾得以出头,自然投桃报李,将甄家推荐的几个人也弄进了京郊大营里面,着意提拔之下,一个个要么是王子腾的亲兵,要么就是下面的中低层的军官。京郊大营虽说不怎么容易捞得到军功,但是作为护卫京城的重镇,自然有自个的提拔渠道,王子腾下面有心腹,上头有靠山,没多久便成了副将,可谓春风得意。

王子腾不是蠢人,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好处冲昏了头脑,跟贾家相比,王家没落得快多了,起码有二十多年跟甄家没什么往来,甄家却突然示好,给了自己这么大好处,自然不会是真的看在祖上的交情上,可见甄家必有所图。

王子腾暂时还搞不清楚甄家是什么打算,但是他自个,可不是什么忠贞不二的人,王子腾是个聪明人,因此,一方面跟甄家打得火热,另一方面暗地里面监督着甄家安插进来的几个人,并且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打探甄家到底是什么目的。

王子腾算是甄家最成功的投资,当然,甄家自然也防备了王子腾反水,他们手里也捏了不少王子腾的把柄,在他们看来,王子腾已经被拖下水了,要是敢背叛,自然也没什么好结果,因此,平时的时候,对王子腾还是很放心的。

甄家同样找上了史家,史家这会儿虽说没有一门双侯的荣耀,但是史侯还活着,史侯却是个老狐狸,哪怕甄家说得再天花乱坠,两个不能袭爵的儿子都动了心,史侯却坚信,天上不会随便掉馅饼,有好事,甄家不安排自己人,凭什么要便宜了史家,因此,只在那边打太极。

甄家也不是毫无收获,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其实意思就是史家人太多,史侯这一支人不算多,可是史家人多啊,史家一直没有转文的意思,一直在军中厮混,这也是为什么史家能够一直保持侯爵的爵位,没有降爵的缘故,因此,史家的族人里面,颇有一些留在军中做事,他们没有史侯这一脉的资源,晋升速度也就比毫无背景的大头兵强一点,因此,不少人被甄家糊弄上了贼船。史侯听说了,也没有反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他们选了这条路,后果自然由他们自己来承担,到时候出了事,直接将那些人除族便是了。如果甄家的谋划成功了,那也有史家的好处。

军队里面这些中低层的调动只需要在兵部走个过场就行了,根本不会引起朝廷的重视,徒景年在兵部也没什么势力,因此,并不知道这些事情,这也为后来的祸事埋下了隐患。

甄家已经在行动,皇后那边自然也不会毫无动静,只不过,承庆帝盯皇后盯得很紧,皇后多召见了几次表嫂,承庆帝过来的时候,就直接道,你要是想要见家人,便宣承恩公府的人进宫跟你说说话,没得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姐比自家亲伯母还要亲近。

皇后做贼心虚,自然减少了召见外命妇的次数,私底下的小动作更加隐蔽了。

皇后可比甄家的人单纯多了,在她看来,没了徒景年,自家儿子就是最有希望的那个,当然了,还得加上徒景睿那个贱种,因此,皇后的谋算根本就是集中在了徒景年跟徒景睿身上。问题是,两人一个常年呆在东宫或者是大明宫,一个也是在刑部衙门和兴安宫来回,皇后手底下也没那样的死士,刺杀这种事情显然不行,因此,皇后竟是听信了自家表嫂的话,搞起了歪门邪道,一心想要咒死徒景年和徒景睿了。

当然了,皇后也知道,巫蛊这种事情,哪怕说出来也是大过,便是她是皇后,也别指望承庆帝会网开一面,因此,做得非常隐秘,连贴身伺候的几个宫女也只知道一些大概,并不知道皇后究竟想要做什么。皇后算是明白了,自个身边的人不是那么可靠,要不然,自己做了什么小动作,承庆帝怎么老是知道得那么及时,因此,除了几个身家性命都捏在自己身上的几个陪嫁宫女和嬷嬷,她差不多谁都不相信。

徒景年和承庆帝都太小看这些女人和她们背后的势力了,因此,压根没把她们那些小动作放在心上,他们照常处理政务,承庆帝照旧将阿明养在身边,他虽说依旧紧攥着权力不肯放手,但是很多东西已经下放给了徒景年,徒景年也担心承庆帝反复无常,自然不会真的理所当然就接下来了,自然要卖力表孝心,有什么事情,还是得让承庆帝知道才行。

当然徒景年也不可能真的做应声虫,而是慢慢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承庆帝,也从承庆帝那里获取一些建议。承庆帝虽然觉得徒景年很多想法不错,但是毕竟还年轻,有的时候显得有些冒进,然后又跟徒景年说朝廷诸多实权官员的情况,徒景年自然也要多多了解,毕竟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操作,免得弄得一团糟。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阿阳也满了周岁,抓周仪式过去不久,阿明便被送到宫中专门的避痘所开始种痘,徒景年一直在一边陪伴这,成功之后,徒景年还来不及心疼儿子一下子瘦了一大圈,承庆帝直接宣布,立阿明,也就是皇长孙徒瑞曦做皇太孙,顿时满朝震动。

第90章

阿明刚出生那会儿,就有人凑趣,叫阿明为皇太孙,被徒景年发作了一番,后来自然也没人为了讨好东宫,做出这般惹眼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