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宫路上,关小二跟林腾打听林靖是不是病的厉害。林腾应付了关小二几句,就上了自家马车,回家去了。

其实关家与林家走动平平,关小二回家,跟母亲说要带些补品去探望林靖。关太太道,“家里这么些事,我如今哪里有空陪你去林家。而且,也没听说林家小四病的多厉害,可见并不要紧,哪里用得着巴巴的去瞧呢。小二,你先自己去玩儿吧。这马上就要给太子殿下做伴读了,多念几本书,免得到时去了宫里出丑。”

关小二是幼子,在家里娇惯了一些,见母亲不允,便有些不乐意,道,“那娘弄些药材,我自己去一样的。我跟林小四很熟的,又不是没去过林家。派上车马,我又不会丢。”

“不知道就算了,都知道林小四病了,哪儿能不去问一声呢?”关小二还振振有词哩。

关太太不大喜欢林靖,无他,男孩子打架倒是常事,年纪都小,难免的。就是林家小四,手那叫一个黑啊,上回把自己儿子险些挠的毁了容,当娘的,又是亲娘,哪儿能不心疼呢。

不过,儿子这样央求,关太太也不是个小气的,便打点了些礼物,派了车马,送儿子去了林家。叮嘱儿子晌午马上就到了,去瞧一眼就行了,别在人家吃午饭。实际上,关太太担心儿子再被挠之类的。

关小二到底世家出身,礼数周全。到了林府,关小二先去见过了越氏,奉上礼单,一幅大人样,道,“今天没见到阿靖去选伴读,我问了林腾才知道,阿靖身子不大好。我们是好朋友,我来瞧瞧他。”

关小二睁眼说瞎话,越氏常听到林靖气咻咻的说关家小二如何如何嘴巴坏,两人还干过架。不过,都是孩子,越氏不至于计较这个。而且,关小二都来了,越氏笑,“四叔在院子里歇息,我带你过去吧。”

关小二忙道,“我跟小四熟的很,不是外人,夫人派个丫头领我去就行了。”

越氏笑笑,便令福儿带着关小二去了林靖的院子。

关小二还是头一遭来林靖的院子,见这院子花啊树的一大堆,正房门外两棵有些年头儿的柿子树,如今果子满枝,一片金黄,累累的坠在枝头,压弯枝桠。到了林靖的屋子,关小二很有礼貌的对福儿道,“姐姐回去吧,我去瞧瞧小四。都说生病的人会觉着闷,我陪着他解闷儿。”

丁香迎出来,福儿与丁香说了几句,又对关小二行一礼,方退下了。

林靖的确有几分不舒坦,眼瞅着要入冬,每逢换季林靖都要小病一场,今年也不例外。故此,他也没去找舒先生念书,就在屋子里养着。见关小二来了,林靖靠在榻上,腿上压着一床厚厚的狼皮毯子。林靖并未起身,手里拨弄个小手炉,瞧关小二一眼,没啥精神的问,“关小二,你怎么来啦?”

关小二仔细望了林靖一眼,见林靖穿了一身宝蓝镶毛条儿的棉衣,雪白的风毛衬着林靖白生生的脸,就,就有说不出的顺眼。关小二觉着,林小四虽然脾气臭,但年纪比他小,个子也没他高,人也生的挺漂亮,其实,他让着林小四一些也没啥。像父亲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就是要心胸宽广些。

于是,关小二就心胸宽广了,他没在意林小四爱搭不理的调子,自发的坐到林靖身畔,说,“我听林腾说你身子不舒坦,来瞧瞧你。究竟怎么了,可好些了?”

“没事儿。”林靖懒懒地,精神不济。

关小二过去摸摸林靖的手,觉着人家林小四的手小小软软又热乎乎的,好摸的很。关小二又凑过去去摸林靖的额头,林靖打他的手,“怎么还没个完啦?”

“我看你有没有发热啊。”林靖对关小二向来下手不轻,关小二的手背都被打红了,也怪疼的。就算关小二决定做大丈夫,但是,大丈夫也是血肉之躯啊,也怕疼啊。手上一疼,关小二就把要做大丈夫的事儿给忘了,刚要发火,林靖忽然咳嗽起来,丁香连忙上前帮林靖轻轻的拍着后背,林靖咳嗽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的停了下来。关小二见林靖闭着眼睛缓缓的呼吸,眼角微红,带了一丝泪光的模样,那满肚子火气忽就散了,忙给林靖递了盏茶,林靖一入口就吐了出来,皱眉,“冷的。”

张嬷嬷已捧来一盏温热适口的温水,林靖喝了两口,这才安静下来。见关小二手足无措的站在一畔,轻轻的哼一声,“笨手笨脚的,站着做什么,坐啊。”林靖没什么力气,这样厉害的话,听在关小二耳朵里,倒觉着软绵绵的,便有说不出的悦耳。他也不气林靖骂他,反是重坐回榻旁,好声好气道,“对不住啊,林小四,我不知道水是冷的。”

林靖哼哼两声,表达了对关小二的鄙视。

关小二倒是笑嘻嘻地,“你身上不舒坦,得少生气,病才好的快。”

丁香捧来热腾腾的点心,笑道,“这是厨下新做的点心,我家主子忌口,不能吃。二爷若不嫌弃,就尝尝。”

关小二倒认得丁香,知道这是太后身边出来的宫人,忙笑道,“谢谢丁香姐姐。”听的林靖暗暗白眼,关二括什么时候嘴巴这般甜了。

关小二当真是陪着林靖说了不少话,到中午都赖着不走,完全把自家亲娘的嘱咐忘到脑后去。与林靖吃了顿饭,到下晌林靖要睡午觉,关小二才挺不放心要告辞回家。他又千叮咛万嘱咐的啰嗦着,“林小四,你好好养着吧,等我明日再来瞧你。”

林靖问,“你就要进宫做伴读,也要准备准备呢。”在林靖看来,关小二就是个莽夫,现在年纪小,是小莽夫,以后大了,就是大莽夫。什么事都不经心,傻乎乎的。不过,看在关小二特意来瞧他的面子上,他就日行一善的提醒这傻小子一回吧。

关小二挠挠头,他只顾着担心林小四的病,一时倒忘了,笑,“是哦。那我有空再来看你,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来我家,我给你看我的大黑。”关小二嘴里的大黑是父亲给他的小黑马,虽然还是一匹小马,不过,却是名驹,神骏的很。

“好吧。”林靖说,“丁香姐姐,把粟子糕、松子糕各装两匣子,给小二带回去吃。”

“不用不用。”自己来探病的,结果回去还连吃带拿的,关小二也是个倍要面子的爷们儿啊。

林靖横关小二一眼,道,“瞎客气什么。”刚刚吃的那样香甜,又不是不喜欢。

关小二生怕自己在林小四心里留下贪吃鬼的印象,连连摆手,“不用不用。”

林靖病中脾气就不大好,小脸儿一冷,心烦道,“爱要不要,走吧走吧,以后不要来啦。”

关小二见林靖发起小脾气,忙道,“别气别气,我是怕你觉着我贪吃呢。以后在你林小四面前,我岂不更没面子啦。”说着,关小二也哼唧两声,他也很要面子的好不好?林小四真是的,一点儿都不体谅他。

“你本来就贪吃。”林靖翘起下巴,先定了基调,瞟关小二一眼,说他,“你来瞧我这么半天,又给我带了许多补品来。你喜欢吃点心,我送你两匣子怎么啦?你死活不要,分明是瞧不起我林靖!哼!”

关小二觉着自己冤死了,说,“我哪里敢瞧不起你林小四呢,还怕你再挠我个满脸花呢。”

林靖立刻道,“上回你不是打了我好几下,把我脖子都扇肿啦。”

关小二笑了几声,拉起林靖的小白手,说,“林小四,以前是我不对啦。我年纪比你大,该让着你的。”

林靖狐疑地,关小二这态度真是翻天覆地、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啊。来探病不说,还跟他赔礼道赚,难道是关家要倒灶?关小二提前来跟他搞好关系?林靖满肚子胡思乱想,眼睛亮晶晶地,“不是你年纪大该让着我,是我说的话做的事有道理,你才该听我的。”

“好吧好吧,反正都一样的。”

关小二的态度有些敷衍,林靖稍稍不大满意,但是,鉴于以往关小二对他恶劣的态度,现在还算不错啦。林靖也是见好就收,道,“你记着自己说的话才好。”

哪怕林靖自以为智慧超群,他还是喜欢同龄的小伙伴玩儿,关小二又陪着林靖说了许多话,才拿着点心匣子告辞。

坐在自家马车里,关小二觉着有些遗憾,上回林公爷过大寿,林小四那一身大红衣裳多俊俏啊,结果今天又穿的宝蓝…虽然林小四人生的漂亮,穿什么都好看,但是,关小二觉着,林小四还是穿红最漂亮。

林小四对他真不赖,还给他带了点心回家吃…还有,林小四就是太瘦了,还总是病,连一双手,都是瘦瘦小小白白嫩嫩的,捏在手里,比他家里的姐妹还叫人心疼呢。

就这样,关小二懵懵懂懂,胡思乱想的回了家。

作者有话要说:嗯,关于司徒三此人,能做开国太祖的,肯定不会太平凡。但,司徒三本身的出身,也就决定他的道路会更加的坎坷,发财致富没那么简单的,像什么找到一条致富路便顺利发家成财主、然后一路顺风的事…真的是不存在的。

石头的文里,即使有金手指,也不会太离谱。

嗯,还有^^,如果哪们心肝儿没钱看VIP,可以写长评,长评我都会送分的^^

第30章

昭德帝难断宗亲事,穷乡里人杰露峥嵘

关小二回家后,关太太问,“不是说了叫你回家吃饭么?”

关小二圆圆的脸上露出一抹愁色,望着母亲,道,“娘亲,你不知道林小四多可怜。他病的都下不来床了,午饭就吃了这么两小口。”关小二比划着,还叹口气,“我陪他说说话,瞧着他还开心些。”

关太太想到林靖那帝都出名的病秧子身体,还有林靖瘦瘦小小的模样,心下也生出几丝怜悯,道,“好了,你陪陪他,也尽了朋友的意思。”又问在林家吃的可好。

关小二笑,“林小四自己使着一个厨子,还是太后娘娘给他的呢。烧的菜,比咱家的厨子都强。我吃了三碗饭,喝了一碗汤,还给林小四笑话了一回。他又送了我点心吃。”又给母亲看林靖送他的两匣子点心。

关太太见儿子精神雀跃,知道没跟林家小四吵架,也乐意叫儿子多交上几个朋友,笑道,“那就好,你们既是朋友,便要彼此相让。现在年纪大了,可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还打架什么的。”

关小二拍拍小胸脯,努力做出可靠的样子,道,“他病成那样了,我怎么会跟他吵,都让着他哩。”

关太太又夸赞了小儿子几句,便让关小二去念书了。

林腾很顺利的做了太子伴读,二老太太喜上眉梢,便是脑袋向来昏馈的二太爷也乐呵了好几天。二老太太早给二太爷打了预防针,眼瞅着孙子的前程都有了的,全托林翊厚道,不然旁支这么些孩子,哪儿就挑不出个比林腾强的呢。还是林翊不记旧恨,有这机会,才令林腾顶了林靖的缺。这下子,林腾的前程算是定了的。

二老太太又扯出死去的大伯子林老公爷拿出来说,“当初大哥在的时候,是怎么对咱们的。谁家分家不是嫡长子拿大头,大哥怕咱们日子过不好,倒还私下把自己的两个庄子给了咱们。你再想想,翊哥儿对咱家腾儿、对你这个二叔,究竟如何,你心里没数?”

“听人家三句半话,便软了耳朵,分不轻谁近谁远。”二老太太叹口气,“咱们也得知足呢。”

二太爷给二老太太说的羞愧至极,十分不好意思的跟妻子保证,再不会亲近那些小人。二老太太又令丫环找出体己的好料子,命丫环给林腾送去,做衣裳穿。

老夫妻两个说了好久的私房话,二老太太才稍稍放心,不过,依旧是叫来二太爷的小厮吩咐一声,以求万无一失。越氏把丑话都说出来了,如果这死老头子再去作死,彻底得罪了本家,难免连累孙子的前程。

而且,二老太太是个明白人。本家对他家百般照顾提拔,没有半分不好,何必非要上赶着找死呢,又不是活腻了。

二老太太正在欢喜林腾的事,听到丫环轻声回禀,抬眼见二媳妇王氏挽着孙子林朦的手进来请安。

二老太太当家作主多年,即使现在,二老太太在家里依旧是说一不二的权威人物。王氏所来,自然不只是为了给公婆请安。带着儿子行了礼,王氏才说出自己的小算盘,道,“朦哥儿这些天跟着先生念书,我考校他,总觉着长进不大。瞧他平日里念书也算勤恳,这样一直无所长进,媳妇心里焦的跟什么似的。”

二老太太何等精明人,先令丫环拿了糕给孙子吃,打发孙子出去玩儿,才与儿媳妇王氏道,“行了,我还不知你的意思。先时腾哥儿也是跟着许先生念书,怎么倒没听腾哥儿抱怨过先生不好啥的。朦哥儿刚进学,启蒙而已,许先生正经举人,做启蒙先生足够,你不用东挑西捡的。腾哥儿这就要进宫给太子做伴读,一家子的体面。公府里靖哥儿的身子不大舒坦,这几日停了功课养身子呢。你做二堂嫂的,若有心,不如去那府里瞧一瞧靖哥儿的身子,以后也好开口。”她渐渐老了,何况家里有这不省心的夯货要管着。儿子们各有差事,二老太太是希望媳妇们能顶起内宅的门户来。大媳妇孔氏,自恃姓孔,千年前有个了不起的祖宗——孔圣人,因此,干什么都端着三分。叫她去公府讨好越氏,那是做梦。

如今二媳妇王氏是瞧着林腾的好处眼红了,也准备着叫儿子林朦到公府沾光去。只是不晓得婆婆的意思,故来先探婆婆口风。

二老太太这样一点,王氏立刻眉开眼笑,道,“老太太说的是,儿媳是笨了的,竟不知靖哥儿身子不好。媳妇这就打点些东西,过去瞧一瞧靖哥儿。虽说公府里见惯了好的,我的东西也不一定入公府的眼,到底是咱们的心意呢。”

最后一句,倒似要跟她讨东西似的。二老太太一笑,只作听不懂,道,“翊哥儿媳妇断不是这种眼皮子浅的人,你去就去吧。在你大嫂跟前,稳重些才好。”越氏到底国公夫人,出身也好,如今自己当家做主,便是二老太太对越氏,也有三分客气。

王氏清清脆脆的应下,又叫着林朦,与她一道去公府探病。

见二媳妇精神伶俐的去了,二老太太心想,王氏这一去,事不一定能成。林腾刚做了太子伴读,王氏这样急不可耐的凑上去,本家不会这样予取予求的。不过,让王氏碰一碰壁也好。待王氏碰了壁,日后她将林朦送进公府,才能显出她老太太的手段。如王氏这等精明的媳妇,才能对她更为恭敬呢。

按下心思,二老太太轻叹,大媳妇清高的过分,二媳妇又势力的过头,三媳妇唉…实在各家有各家的难处…

王氏上门儿拜访,又是打着探病的名头儿,越氏也不能不见。

王氏说的亲热,道,“我方知靖哥儿身子不适,真是急煞个人呢。收拾了几样补品,给靖哥儿送来,能用上给靖哥儿补补身子,就是我的心意到了。”

越氏淡淡的笑,“二弟妹有心了。”

王氏又问,“靖哥儿还养的吧,要不,叫朦儿瞧瞧他四叔去?也给他四叔请安。”

林腾之母孔氏举手投足带着清高,越氏很有些不喜,孔圣人是圣人,你孔氏只不过八百年前有个圣人祖宗而已,自己又不是圣人,至于摆出那等架子么?如今,跟王氏一打交道,越氏深深觉着,还是孔氏省心些。越氏抿嘴一笑,道,“真是不巧了,刚刚我才令福儿去问过,四叔正睡着呢。唉,四叔这几日晚上都睡不好,白天能补个觉,也是好的。先生瞧过四叔的病,说得静养,四叔那院儿里,二十丈内不能闻人声。待日后四叔大好了,再去请安不迟。”

越氏这样说,王氏只得应了。

王氏瞧见林腾在国公府不过陪林靖念了三五月的书,便有去做太子伴读的造化。王氏眼睛恨不能烧成赤红,按捺不住,便与越氏说起林朦进学之事,又先生课业的说了一通。

越氏只静静听着,并不接王氏的话。王氏自说的口干舌燥,好在到底有些出身,既瞧出越氏有几分不愿,王氏亦不敢强求,见有婆子媳妇的进来回事,王氏便借口回家了。

只是,信心满满的来公府奉承了大半天,结果事未办成,王氏难免心下有几分憋闷。

待晚上林翊落衙回家,先去松柏院瞧了一遭林靖,见林靖热度已经退了,林翊稍稍放心,又承诺待林靖大好就带他去街上玩儿,叫他好生养病。

林靖天生就不是能静下心的,问,“大哥哥,襄阳王如何怎么样了?”这些天,人们的目光都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如今大典结束,太子殿下的老师人选、伴读人选,都尘埃落定,没啥悬念了。于是,林靖又开始操心起人家襄阳王来。

林翊想都没想,直接道,“好生养病,别操这没用的心。”

林靖拉拉林翊的袖子,懒懒地,“大哥哥不跟我说,我肯定得惦记的半宿睡不着觉呢。”

林翊想了想,林靖就这种啰嗦性子,为免他费神,索性道,“今日早朝,五位藩王联名上折子,为襄阳王府求情。襄阳王也上了请罪折子,自陈无德,不堪配以王爵。不过,襄阳王还是恳求陛下看在太子殿下册立之喜的面子上,他情愿自削王爵,将王爵让予有德之人。”

林靖感叹,道,“襄阳王倒是难得明白一回,怎么藩王倒联合上本,陛下肯定不悦的。”

林翊道,“悦不悦的,藩王这样联名上折子,陛下肯定要斟酌而为的。”昭德帝乃先帝独子,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也导致了如今皇室人口单弱,除了一位与昭德帝同父异母的宜德长公主外,现在藩王与昭德帝的血缘都有些远了。唯一最是亲近的便是金陵王,乃昭德帝嫡亲的叔叔。

林靖靠在榻上,扯着林翊袖子上的花纹玩儿,道,“说不定有什么人在背后指点襄阳王呢。要不,就凭襄阳王一个过继的王爵,能把谢太妃逼到派出养女来帝都告御状,还告成功的。唉,这种脑子,襄阳王又袭爵没几年,凭他的面子肯定请不动这么些的宗室亲王的。”

林翊不想要林靖在这些事上费心思,索性直接告诉他,“我跟阿韵琢磨了半日,估计是金陵王的主意。”

“金陵王?”林翊更不明白了,金陵王是昭德帝的亲叔叔,昭德帝对亲近的人从不吝啬,怎么…

“陛下不一定知道。”林翊摸摸林靖软软的小脸儿,“行了,别操心这个了,好生歇着,等你病好了,再操心不迟。”

林靖小身子一歪,咕咚,歪到林翊怀里,软软的说,“以前养病也不觉着闷,现在,总觉着闷。”

林翊揽着林靖,安慰道,“阿韵说你身子养的不差,以前你病起来都是个把月的不敢出屋,现在想想,是不是好了许多。阿韵说,再喝几天药,就能出门了。”

“真的?”林靖一双眼睛明亮至极,伸出小拳头握一握,高兴的说,“我也觉着有些力气了呢。大哥哥,关小二有一匹很神骏很神骏的马呢,等以后,你也送我一匹马好不好?”

林翊却不肯就这样遂林靖所愿,温声道,“得看你表现如何?如果坚持半年不生病,我就送你一匹小马。”

“真的?”

“自然。”

把林靖哄的睡熟了,林翊又把张嬷嬷叫出去,问了问林靖的状况,张嬷嬷念声佛道,“主子是比往年好多了。搁往年,一经风,就发热,一发热,就得咳嗽些日子。今年这热退的快,瞧着主子的精神也比往年要好许多。”

“辛苦嬷嬷了。”林翊和颜悦色,道,“嬷嬷好生照看靖儿,他有什么要吃的要玩儿的,只要对他的身子有好处,尽管与我或是太太说。”

张嬷嬷恭恭敬敬的应了。

林翊此方回了主院,越氏早听丫环回禀过,丈夫回家,先去了舒先生的院里,又去了松柏院,如今林翊一进屋,越氏直接令丫环传饭,亲自过去服侍林翊换过衣裳,一面柔声道,“下午我去瞧了四叔一回,比上午看着好多了。热也退了,老爷就放心吧。退了热,慢慢调理就好了。”

“辛苦你了。”林翊道。

越氏一笑,“老爷说这个做什么。四叔是咱们的亲弟弟不说,为人也贴心可人疼。”说到林靖,越氏又想到王氏,道,“二叔府里的二弟媳妇带着他家大小子过来问侯四叔的身体,四叔正是养病的时候,人来人往的,我怕吵着四叔,就没叫见。”

林翊低“嗯”了一声,胳膊伸进小毛长袄的袖子里。越氏手指灵活的将袄襟上的黄澄澄的铜扣子给丈夫系好,见桌间饭菜已然摆好,越氏便令丫环们退下,自己夫妻两个一并用饭。林翊道,“以后天晚了,你便自己先吃,别饿着自己。”

越氏笑,“我下午吃了几块儿点心,傍晚倒不觉着饿。”

夫妻两个携手到桌前坐下,越氏先给丈夫递过筷子,道,“我听二叔府里二弟媳妇的意思,是想朦哥儿过来跟着四叔一并念书。”先夹了一筷子林翊最喜欢的小酥鱼放到丈夫碗里,道,“依我的小见识,四叔现在正病着,他又最是礼数周全的,朦哥儿过来念书,四叔少不得要见见他、与他说话费神。再者说了,两个孩子投不投缘,也得另说。咱们做堂哥堂嫂的,虽说要体会堂弟堂弟媳的心,到底得以四叔的身体为重。这事儿,不妨放放再说。”越氏不是林翊,想到以前二太爷竟然妄图夺爵,越氏心里难免有几分不痛快。是不是如今都觉着公府成了肥肉,谁都要贴上来沾光了。

越氏这样周全的说了一通,林翊痛快的点头,“行,按你说的办。”

越氏眼神愈发柔和,林翊正抬头瞧见,屋里无外人,林翊凑到越氏耳际低语几句,也不知说了什么,倒把越氏羞恼的脸上微红,举起香拳捶了丈夫一记,嗔道,“老爷好生吃饭,越发没个正经了。”

林翊唇角微翘,深深的瞧了越氏一眼,这饭用的更加香甜起来。

宗室王亲空前联手,于林家是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的。林翊与越氏年轻夫妻,早早的歇息了,床第间,一番欢愉后,林翊悄悄的与越氏耳语些话。

俗话当,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林家的女人有林太后这样的牛人,有林二老太太这样的河东狮,林翊同越氏感情融洽,身边连个通房妾室都没有,可见两人之甜蜜。越氏嫁到林家时,就是平平的侯府闺秀,说出挑儿,真说不出哪儿就特别出挑儿来。不过,这些年相处下来,夫妻两个不仅感情愈好,便是林翊,也会教给越氏一些帝都形势,不仅开拓了越氏的眼界,亦使得夫妻愈发亲密。

便是越氏偶然回娘家,自己的亲娘文乡侯夫人瞧见闺女愈发雍容大方,虽然始终记挂闺女的肚皮,好在女婿对女儿一心一意,这也是一种福气呢。

有时候,感情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养起来的。

林翊外冷内热,又是个有心人,自然夫妻融洽。

昭德帝却没这样的悟性,自立了太子,昭德帝反觉着与谢皇后越发的远了。

与谢皇后远了,自然与谢家也远了。

襄阳王府削爵之事,昭德帝情愿的很。先时,要立太子,朝中大臣争论不休,襄阳王爵一时搁置,昭德帝实未料到宗室亲王会来这一手。

夜间,昭德帝开始失眠了。大学士唐赢的话无数次的在昭德帝的脑海中回响,“陛下立意为万世明君,如今陛下大权独握,襄阳王不敬太妃,不孝至极。陛下若碍于宗室王亲的面子便犹豫不决,日后还谈什么兴利除弊、盛世改革呢。“

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昭德帝终于下定决心。

******

此时,司徒三也下定了决心。

一个人,有过钱,就绝不会再想过没钱的日子。

司徒三没啥大志向,不过,他是个有志气的人,他不想让人一辈子看不起。尤其是当他倒腾了几个月的药草,便得到大半乡亲推祟的时候。

司徒三,是绝不愿意再过以往那般任人欺负的日子的。

在许多年以后,司徒三都会回忆,如果他没有与胡老板争这一口气,是不是日后,母亲张氏便不会落得那等结果,是不是,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

但,许多事,是没有假设如果的。

胡老板与他个乡下小子打擂台,抬高药草的收购价钱。司徒三年轻气盛,当即抬出了比胡老板更高三分的价钱。非但如此,司徒三还牛逼哄哄的到处放狠话,“我家大姐在王爷府第当差,老子有的是银子,还怕你个泥腿子开药铺子的。”非但如此,司徒三还拉着一帮子小弟到镇上到处看铺面儿,银子啥的不是问题,只是那些铺面儿不是地段儿不好,就是风水不佳,皆不合司徒三的心思。

胡老板做生意多年,什么猫腻没见过。虽然胡老板也从崔婆子嘴里打听出,司徒三的亲姐姐的确是卖进了金陵王府去。胡老板虽自许见多识广,不过他最高的档次也就是县太爷了,似王爷那一档,胡老板每每想起,便心里直哆嗦。好在司徒三的姐姐只是卖进王府,且时间不长,胡老板不信司徒三真有王府做靠山。堂堂王府,总不会给府里个奴婢出头儿吧?

否则,司徒三还倒腾啥药草,有王府罩着,弄个官儿当总不是难事吧。

心里忐忑着,胡老板自知已无退路,若是他给司徒三踩下去,日后也不必再往镇子上混了。

俩人别了一股劲儿,开始哄抬药草价格。

乡下那些以往不过顺手采两株药草卖个零用的乡民,见药草一天一个价,有精明的,反觉着奇货可居,舍不得卖了。

而胡老板似乎在司徒三身边埋了眼线,司徒三长一分,他必长一分五,总之,都是压司徒三一头。而且,在听说司徒三收购药材不成,还拿自家弟弟撒气时,胡老板在家露出得意的笑容:一个毛头小子,不足为虑。

时间悄然而过,转眼已是新年。

司徒三似乎真是手里有花用不尽的银子,他又狠狠的买了几口大肥猪,几十坛子土酒,给手下的小子们发了过年的酒肉。像柳志高得的多了,还有一两银子好拿。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两银子,一时间,司徒三的阔绰传遍了整个司徒村。甚至,还远远的传到了镇上胡老板的耳朵里。

发财小心翼翼的说给家主人听,“说司徒三手里有他家在王府当差的大姑娘给的银子,有钱的很呢。”

这几个月,胡老板抬高药草收购价钱,可是,他把药草卖给金陵城的大药材商的价钱与以往是相同的。原本他觉着司徒三穷小子一个,顶不住个十天半月的。不想这小子滋滋润润的活到过年,倒是胡老板,如今药草已经没有任何利润可谈了,许多还要倒贴。不过是胡老板仗着多年生意人,在吃老本儿而已。家里婆娘看着手里的银钱有少无多,眼瞅着小儿子又要定亲娶媳妇,心下难免不悦,早叨咕过多时,胡老板心烦的很。

只是,到如今,骑虎难下。

胡老板想到砸进去的那些银子,心疼的火烧火燎的,一时心烦,抬脚给了发财几下子,撒一番火气,一指门口,“滚!没用的东西!”

发财连滚带爬的跑了。

晚间,发财便觉着给主子踹在肚子上的一脚疼的厉害,待主屋的灯熄了,发财躺在下人房里,已是疼的面色发白,冷汗直冒。

有福与发财是亲兄弟,当初,家里闹饥荒,把孩子卖了倒不仅仅是为了换两斗活命的粮食,更是为了给孩子找条活路。后来,兄弟二人跟着人牙子几番辗转来到小镇上,胡太太瞧着他们兄弟有趣,便将他们买下来给丈夫使唤。倒也省得这对兄弟的离别之苦。

此刻,有福见哥哥脸梢不对,连忙问,“哥,你怎么了?”平日里,发财在胡老板身边伺候,讨个口彩。而有福,多是在药材店里干活。

发财断断续续的把挨打的事跟弟弟说了,有福撩起哥哥的粗布袄子一瞧,果然哥哥肚子上一块拳头大的青紫。有福急的了不得,叫哥哥暂等,他跑到厨房去,求着管厨房的婆子要了一壶热水。捧回来小心翼翼的喂兄长喝了,发财的脸色才渐渐的回转起来。

兄弟二人被卖到胡家好几年,深知主人家吝啬尖克的性子。

第二日,发财的脸色依不大好,唇角发白,脸色泛青。有福非常不放心,只是,奴才的性命,便如同这风中枯草,是死是活,有谁会在意呢?若是叫主家知晓哥哥病的起不来,主家说不得会做出什么呢?见哥哥挣扎着起床去当差,有福在药铺里整理药草时,趁掌柜不备,悄悄的密下了一小片参,偷回家给哥哥吃了。

发财见弟弟竟偷了参片回家,甭管发财是如何知晓弟弟是“偷”,而不是主人家“赏”的,实在是他太了解主家的脾气了。

发财吓的脸梢更白了,他记得以往有个与他们一道卖进胡家的小子,那小子同弟弟有福一样,初时是在药铺子里的干活。后来,那小子被主人家发现在铺子里偷药材,当下被打个半死后扔在柴房,只三天,那孩子便死了。有福低声道,“大哥赶紧吃了,若是你不吃,就是把柄,叫老爷太太知道,我一准儿没命。”

有福的话尚未说完,发财劈手夺过那薄薄的参片,嚼都未嚼便塞进了嘴里去。

不知是不是这片参有药力,发财的脸色便是渐渐的好了些,只是随着天气愈冷,发财总是断断续续的有些咳嗽。

尤其,在主家身边儿服侍,做奴才的哪里敢咳嗽惹得主人心烦,只得苦忍回去。如此,晚上休息时,反是咳的更厉害了。

有福暗暗着急。

其实胡家既然经营药材铺,药铺里就有个坐诊的吴大夫。只是,吴大夫哪里瞧得起他们这样的人,若没银钱铺路,吴大夫断不肯给哥哥诊病的。卖身为奴多年,胡家小气吝啬,再没有给奴才发月钱的道理。

听着兄长的咳嗽一日比一日厉害,有福心急如焚。

忽而一日,有福正在整理药草,心下猛地一惊,脸色都变了。一道与有福整理药草的同喜问,“小福子,你怎么了?”

有福一捂肚子,苦巴着脸,“喜子哥,我,我…”

同喜连忙让出过道,有福一句话未发完,就撒腿朝后院儿茅房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