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张夫人想把弟弟安排在林靖隔壁院子,徒小三说就在林靖院里就成了,他们都在一处。张夫人就安排了林靖隔间的屋子给弟弟。徒小三呼出一口浓重酒气,“我又没醉。”然后,他一把勾住林靖的脖子,林靖给他勒的上身不自觉前倾,抬头正看到徒小三深刻又浓重的五官。与林靖对于南人普遍过于秀气的相貌认知不同,徒小三不论自长相还是自身量,都更似北人。浓墨般的剑眉,深邃的眼窝,俊挺的鼻梁,在烛光下,徒小三的眼睛半睁半闭,喃喃,“阿靖,我真高兴,阿靖…”

“我知道。”林靖摸了摸徒小三线条硬郎的脸庞,想着自己要是有这么一张男子汉气派十足的脸该有多好。

徒小三就这么搂着林靖,嘟囔了一晚上,“我真高兴啊,阿靖…”

林靖能感觉到徒小三的喜悦,他甚至有些感慨,只是,到了第二日,什么喜悦啊感慨啊,都化作了林靖的怒火,林靖被徒小三勾着脖子念叨一宿,徒小三没什么事,他第二天照样早早起床,收拾的瑞气千条,因为新找到姐姐,徒小三愈发喜上眉梢、容光焕发。林靖则叫徒小三勾的,脖子落枕了。

林靖一向注意外在形象,发作起来险没一口咬死徒小三。徒小三光赔不是就赔了一上午,张夫人请了他们这里的大夫来给林靖扎了两针,可大夫说,起码要扎三天才能好。

林靖说徒小三,“以后醉了就自己窝着挺尸去,你再敢到我屋里聒噪,我非抽死你不可!”

徒小三给林靖按脖着小细脖子赔好话,“我有心里话,不跟阿靖你说跟谁说。”

林靖大哼一声,对这种马屁不大满意。

张夫人端了早饭过来,林靖立刻要起身,徒小三按他坐下,道,“你就别动弹了,不是脖子不舒服么。”

林靖一改先时对徒小三的恶声恶气,在张夫人面前简直是不能再温柔体贴,林靖吸吸鼻子,指着一道鱼汤道,“这汤可真香,一闻就是姐姐的手艺。”

张夫人身畔的侍女春花笑道,“这还能闻出来。”

“自然能的。”林靖道,“还有这道素炒小青菜、五香小肉是姐姐做的,其他几样不是。”

春花给林靖吓一跳,“竟真能闻出来。”

“那是。”林靖露出个得意模样,还说,“姐姐你每天多少事要忙,就不要亲自下厨了,你这里厨子也还成。”

张夫人笑,“早上能有多少事,咱们正好一道用早饭。”

待用过早饭,林靖要养脖子,且他现下模样,出门不雅,就在屋里窝着看书。徒小三与姐姐久未相见,自然有许多话说,二人便到张夫人屋里说话。张夫人道,“我看阿靖颇有出身,昨儿就顾着高兴了,也没问你,你是如何认得他的?”

徒小三便与姐姐说了与林靖的这些年的交情,徒小三道,“多亏他助我,不然,我断不以有今日的。”

张夫人的脸上便露出抹笑意,竟味深长道,“阿靖可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是啊,他一直很细致。”徒小三有些不明白姐姐的意思,就随口说了一句。张夫人道,“怕他早猜出我出身金陵王府,只是看他这般不动声色,倘不是你说他是承恩公府林家的人,我都想不到。”

张夫人与弟弟道,“我在王府时,服侍的便是八夫人,八夫人便出身林公府,算起来是阿靖的庶姐。以往八夫人回娘家归省,我还随侍来着,我曾做过一道卖饼,还得阿靖赏了我几两银子。只是,那时我身份卑微,未曾相见。你看,今早我烧的菜,他一闻味道便知,先时我就给他做过饼,我不信,他没尝出来。真是难为他,竟一点异样都不露,想是那时心里想着如何猜度我的来历呢。”

徒小三笑,“那时阿靖并不知姐姐与我的关系,当然不能露了声色。”

张夫人也是一笑,欣慰道,“你身边有阿靖这么个要相帮,我便放心了。阿靖虽则瞧着性子有些娇气,实际上却是个能吃苦的。关外地界儿,我听说,十分寒苦,难得他竟能服了这辛苦。只是一样,八公子与八夫人的事,你看,要不要与阿靖提一句。”

徒小三原是不想与林靖说这些的,只是,这毕竟是林靖的姐姐、姐夫,也不好瞒着林靖。徒小三道,“我寻个机会与阿靖说吧。”

张夫人道,“也好。”

当天晚上,徒小三就与林靖讲了,林靖听后道,“怪道后来朝廷军队攻入杭城,也没能寻到他夫妻,原来他夫妻是到了海上。原本,姐姐说是随着夫人公子到海上时,我就觉着,应当是他们。哎,如今死都死了,也没法子。他们原是战败之人,就是在朝廷,也不会有什么好结局。后葬送在海上,是他们手段不够,怪不得人。”

这就是林靖对陈熙雅与林萍最后的评价了。

第 269 章

林靖这自称是徒小三手下的, 因为脖子的事, 臭脸足有三天,待脖子大安, 徒小三便带着林靖与姐姐告辞了。关外事忙, 徒小三也离不得, 因着林靖这过来久而不归, 徒小三方亲自来寻人。若再不回北靖关,怕是要令手下人担忧了。

张夫人亦是做头领的,自然明白,张夫人叮嘱弟弟注意身体,还道, “你回去了,下回让小四过来,我也这许多年没见过小四了。”还记挂着小弟。

徒小三应了, 把水离留在张夫人这里做个帮手,准备回去就把徒小三打包过来与姐姐相见。

徒小三认了姐姐,林靖的脖子也大好了, 故而,二人回北靖关时都是一幅神采弈弈的模样。以至徒小四见着林靖还打趣一句, “还以为你被那女头领留下做压寨夫人了哪,把我哥急的。”

“行了, 你闭嘴吧,不准胡说。”徒小三轻斥弟弟一句,问弟弟, “这些天军中可好?”

徒小四道,“都好,没什么事。”

徒小三道,“那你就收拾收拾,准备出海吧。”

徒小三半张着嘴,不晓得他哥是啥意思,倒是小牛子吓一跳,小牛子道,“三哥,小四可是你亲弟弟,你怎么能让他去和亲啊!”以为徒小三往女海匪那里走一遭,就把徒小四打发去和亲了哪。

林靖忍不住笑,对着徒小四微微颌首,还上下打量一番,赞同道,“不错不错,和亲这个词用的好。”

几人斗了回嘴,待徒小三回府,方与徒小四说了找到大姐的事,徒小四真不愧是他哥的亲弟弟,一听找到大姐了,立刻抽嗒了两下子,眼泪汪汪道,“哥你没骗我?真找到大姐了?”

“自然是真的。”徒小三道,“大姐说叫你过去哪。”

徒小四的感情,较徒小三与张夫人充沛的多,他抽嗒两下,然后,情绪难以自抑,哇的放声大哭起来。要是个十五岁以下的男孩子,放声大哭不算啥,徒小四也二十好几了,他这一哭,颇有些惨不忍睹之状。起码,林靖就受不了一条大汉在自己跟前大哭的事,连忙示意小牛子去堵徒小四的嘴,小牛子果然不负林靖所望,只一句,“大姐姐这许多年不见,也不知如何了?”徒小四便不嚎了,忙忙的拉着他哥问,“是啊,哥,大姐可好?”

徒小三就与弟弟说起大姐来,听说自家大姐就是海匪头领张夫人,徒小四拍腿大声赞道,与他哥道,“哥!真不愧是大姐啊!咱家人,天生就是干土匪的料啊!”

徒小四轻咳一声,纠正弟弟,“你现在也是有实职的将领,如何还能说这些个憨话。这世道,什么是匪什么是官,有些官,尚不如匪,有些匪,却是比官要强的多。”

“谁说不是哪。”徒小四一想到大姐找到了,心下便是喜的了不得,与他哥赶紧把近两日军中事交待清楚,就带着小牛子去大姐那里了。

徒小四说军中没什么事,是指他们关外军的军中,没什么事。至于江南,事情不是一星半点。

霍东家都一并将家小搬到了关外来,林靖听闻此事后忽地一声笑,唇角翘起来,却仿佛一柄出鞘的刀锋,立刻就要杀人见血。林靖毫不客气道,“他来关外还有个屁用!立刻清理出去,咱们这儿可不留吃白饭的!”

贾源见林靖全不似说笑,解释道,“霍东家带着家小是来了,不过,他家长子还在江南主持生意。”

林靖见霍家人还不是全无用处,端起茶呷一口,道,“这才像话,人要一无是处,就是叫人想留也不知道要留着他做什么呢,是不是?”说着,林靖又是一笑,笑意虽浅,却是和气许多,林靖道,“我与老霍,在江南颇有交情,什么时候他有空,不妨一见。”

林靖说的客气,贾源却是个极机伶的,立刻将霍东家拎了过来。霍东家早就叫林靖给收拾服贴的人,今在林靖地盘儿上,更是谨慎恭敬。林靖一向看不上胆怯之人,看霍东家都跑关外来了,更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兴致。徒小三则道,“说说江南战事吧。”

霍东家就诉起苦来,“不得了了,他们那几家,知道郑总督把我们与段钦差通信之事上报了朝廷,直接把郑总督搞死了。我一瞅,这要坏事啊,就赶紧把家里老小带到大将军这里来了,安置好他们,我再到江南去,为大将军效力。”

“行了,这些没用的便省了吧。”林靖道,“先前给你训练了那么些个人手,都做什么用了?”

霍东家道,“我那长子留江南了,毕竟,家里生意得有个照管。再者,他在南边儿,有什么消息,也好传递。我不放心,把人手都给他留下了。”

这还像话,林靖心想,道,“你家大郎倒是个有出息的。”

霍东家捧着肥肥的肚皮一笑,“是,比我有出息。”

“青出于蓝,可见你是个有福的。”见霍家还有可用之人,林靖对霍东家也客气许多,细问他几家豪族造反之事,林靖道,“如何就反了?凭你们几家,就是弄死郑总督,寻个合理由头也不算什么。”

霍东家满面苦涩,“大人您不晓得那姓郑的,当真是个愣头青。自来有这种事,咱们几家抛出几个人来,案子也便结了。姓郑的可不是,他简直是要挖咱们的祖坟,京里国公府因段钦差之事正受怀疑,想援手,又不敢援手。这也是没法子,那姓郑的,家里老爹死了,宁可夺情都要查办咱们,这有什么法子,只得叫他去死上一死。可他一死,朝廷就跟疯了似的,又派了好几个愣头青过来。明摆着是抄家的阵仗,再不反,我们几家无葬身之地,且不说自家老小,阖族性命都堪忧,便,便反了。”

林靖点点头,“原来,你们还杀了郑总督的父亲。”

林靖并未纠结此事,他亦无甚悲悯之心,林靖问,“那还说什么你家大郎在南面儿主持生意,想来,他们几家人也怀疑你了吧?为何会怀疑你?”

“那啥,不是大人把我的那封信拿回来了么?”霍东家道,“这事叫他们几家知道了。”

“哦,他们知道也没怀疑你是内鬼,想来,你把我的事说出去了?”林靖一向逻辑清楚,他好奇的问霍东家,“你敢泄露我的事,还敢带着家小到关外来,你当真是不怕死啊?”

霍东家虽为林靖瞧不大上,却也称得起一句“不凡”了,霍东家道,“我宁可死你这儿,也不想让家小死在江南战乱里。”

不必林靖再问,霍东家便把林靖离开江南后江南的事都说了,霍东家道,“他们打听出郑总督递上的证据唯独缺少我这里时,就开始怀疑我。我也是没法子,就把大人说了出去。就是我带着家小北上,他们也晓得的。我说了,先来趟趟道,说不得大人这里便是一条退路。”

林靖道,“你们与海上颇有来往,我以为,退路也当以海上为先?”

霍东家道,“这几年抗倭剿匪,海匪那里损失不少,几家相近的头领,死伤泰半,现下能称得上规模的就剩两家,一个张夫人,一个江九。先前金陵王打发儿女到海上避难,结果却是给人黑吃黑,我们自然不敢轻信倭匪。大人这里,咱们在江南总是认识的。何况,大人官身,我们也很为章总督之事不平!”

说到章总督,霍东家那个肥圆的肚子似乎也在散发着凛凛正气,霍东家道,“虽则我们是给章总督断了财路,可说来,章总督在浙闽剿匪时,我们在淮扬做生意。后来,金陵城之战,倘不是章总督与大将军率兵来援,怕金陵城都守不住的。再后来,章总督出事,哎,不瞒大人与将军,我以往也私下觉着,章总督怕不是个好打交道的人。可我是十分佩服章总督的本事的,章总督出事后,我还特意打发在大名府的掌柜送了路祭。哎,真是宁与明白人吵架,不与糊涂人说话。我只愿天下皆是章总督这样官老爷,也不愿与郑总督这样的三青子打交道啊。”

林靖问他,“穆家现下如何?”

霍东家道,“穆姑娘这样的人,纵是咱们反了,也不会为难穆家的。就是请穆大当家做个官儿罢了?”

“什么官?”

“水师大将军。”

林靖搔搔下巴,“看来,你们战事不利啊。”不然,霍胖子不能把家搬关外来。

霍东家道,“我带人出来时尚好,就是不晓得以后如何。”

林靖把霍东家肚子里的东西都问出来,便打发他下去歇着了。林靖不屑,“真是乌合之众。”

徒小三道,“他们原都是商贾出身,商贾之人,最重利益,少些血性,也是正常。”

徒小三说这些江南豪族少些血性,但,江南这一场叛乱,却是将关大将军拖在江南长达九个月,表现出的那种强悍到可以与朝廷正规军相抗衡的战力与坚毅,霍东家都打算,是不是回江南看看了,林靖与徒小三道,“如今主持战事的,必是阿容姐无疑。”

徒小三也说,“非穆姑娘无这等才干。”

林靖道,“不如打发人南下瞧瞧。”

徒小三道,“先让水离南下走一遭,探一探形势。”

林靖补充,“请姐姐也派几个心腹人,与水离一道。”

二人商量片刻,此事就此定下。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

战事之一

霍东家没想到, 他这刚刚千里迢迢的带着一家老小过来关外, 结果,立刻又要给人带江南去。要命的是, 林靖与他提及此事, 霍东家还不能不应。

好在, 并不是叫他孤身前去, 还有林靖派的人跟着。说来,水离与霍东家还算老乡哪,只是,水离以往是在漕帮,霍东家则是在盐业和金融业打转, 并不相熟罢了。不过,都是淮扬人,二人都是善交际之人, 略说几句,就显出几分熟稔。

林靖的意思,就江南这些个豪族, 如霍东家这样的,江南尚未露出明显败相, 就能带着一家老小的过来关外,可见如今江南局势了。只是, 在关庭宇攻下江南之前,如果江南豪族需要帮助,适当的一些, 他们可以提供。

林靖有此打算,不足为奇。因为,霍东家与林靖相识这许久,他对林靖的认知非常清楚,知道林靖一向精明过人,今江南苦战,林靖若不趁机捞上一笔,也便不是林靖了。让霍东家意外的是,林靖徒小三原是抗倭的人,不想,原来,这二人与倭匪的联系竟如此紧密。因为,此番他们南下,走的并非陆路,而是乘船走的海路。

而且,是张夫人与他们同往。

去江南前,林靖徒小三自然要将接下来的打算说与张夫人,张夫人于江南战事不十分清楚,不过,关庭宇大名,纵是张夫人这样的妇道人家亦是如雷贯耳。张夫人道,“怪道江九会跑到关外海域来寻营生,若是关大将军亲自领兵,江南形势怕是要不好。”

徒小三道,“大将军用兵如神。”

林靖道,“就是可惜了的,未遇明君。”

张夫人煮好茶,分了三盏,递林靖一盏,道,“其实,我有些不解。”

“姐姐请说。”

张夫人想了想,道,“以往在王府,我也时常听人说,皇帝不大好之类的话。可是,后来,王府称帝,还是叫陛下的大军打败了。拿我们在海外的这些势力来说吧,先时,很有几拨大势力的头领,说来,以往也没把江南军放在眼里。可是,朝廷说抗倭剿匪,这也不过三五年的光景,先是肃清的浙闽海域,后来,淮扬一场大战,更是令海外多少势力就此葬送。我有时就想着,朝廷,也没有人们想的那样不堪一击。”

张夫人这话,颇是中肯,而且,她说的不急不徐,心平气和。林靖道,“姐姐,你要这样想,朝廷再不济,他的文官,多是出身三甲进士,这些人,虽有官场上贪鄙受贿之人,可也有忠正廉明之士。朝廷的武官,如关大将军,这是百战大帅,更是当世明将。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便是了。可你想想,虽则平金陵王之乱,又有剿倭匪之功,为何江南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战乱?”

“我听说,这次是因为那郑总督行事刻薄了些。”张夫人抿一口香茶,道。

“做皇帝的人,文武平平都无妨,关键是,必要有用人的眼光。郑总督,便是陛下一等一的心腹。”林靖道,“这些江南豪族,原是谢家的狗。陛下因是过继之君,在朝根基不深,他继位这些年,没有一日不想收江南之权。所以,第一次金陵王叛乱,是皇室与宗室的较量,那一次,陛下胜了。第二次平倭之战,归根到底,是陛下与豪门权臣之争,原本,陛下也胜了。可是,他太心急,太心窄,他担心江南军挟兵自重,担心章总督功高盖主,所以,急不可耐的调了江南军去两广平乱,再将江南第一功臣章总督调到了直隶为总督。皇帝陛下以为,只要章总督一走,江南军一走,他便可以腾出手来慢慢的收拾江南的局势。但,他眼光不好,用错了人。”

“郑总督,不过一酸生小人矣。”林靖道,“江南这些豪族,几世豪富,根深叶茂,岂是区区一个总督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便能收拾的了的。不要说郑总督,只要想一下,以章总督之才干,权掌浙闽二地,当初为了剿倭,都没动当地豪族,便可知,这不是可轻易触碰之事。而陛下,因剿倭太过顺遂,他对江南判断失误,误会章总督,方引此滔天之祸。”

“不过,误用人,不过小误,若能及时止损,未尝不是英明之主。可是,因他心胸狭隘,令功臣寒心,章总督自尽。郑总督收拾不了江南局势,如果当初他肯回护章总督,此时着章总督下江南平叛,何需要远调关大将军来此。”林靖道,“就是再退一步,只要章总督还在,三哥想收拢江南军,便远没有今日这般容易。是皇帝陛下自己,自断臂膀,自作自受。”

张夫人听到最后一句,不由看林靖一眼,这么说,章总督之死,于他们还是有益的。林靖似是看懂张夫人的眼神,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张夫人低头,抿了口茶,继续问,“江南之事,若阿靖你来办,当如何?”

林靖道,“江南这些豪族,说他们难对付,是因为,他们本身在江南经营多年。就像一棵大树,扎的根深了,你想砍掉它,纵是有再锋利的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必要徐徐图之。”

徒小三道,“姐,你看这世道,就是皇帝换了人,许多大族,依旧是该富贵的富贵,该荣华的荣华。就是咱们,到一地,对当地士绅,也要略客气些的。哎,有时我想,便是江山倾覆,皇族灭绝,也许到那时候,大族依旧是大族。”

张夫人感叹,“未尝不是如此。”

林靖笑道,“倘明君在臣,便是君强臣弱。倘昏君在世,便是君弱臣强。有些家族虽较皇室长久,但,也有更多的家族因皇权一句话便连根拔起的。皆看掌权者是贤是愚了。”

许多事,是注定没有一个结论了。

待霍东家与水离到了江南,张夫人并未登岸,仍是泊在海上。霍东家原就是一伙的,再与几家人说明水离的身份,还有穆秋亭这样以往受过彭家恩泽的人,纵是经年不见,也不至于认不出水离来。

再加上有霍东家的周旋,彼此间颇是和气。

这拢共不过六家人罢了,以徐家家主为首,大家倒是有不少共同话题。尤其,水离家里就造过朝廷的反,不然,水离不至于后来逃到关外去。徐家主道,“以往,我与彭老当家也是旧家,彭家当家为人,那是没的说,最是忧国忧民。那一年,江南闹灾荒,多少人投奔了彭老当家去,只要去的,老当家都会给口吃喝。便是后来,也委实是没了活路…哎,先时我还说,彭老当家这样的侠义之人,不能无后人在世,今见阿离你这般出息,老当在于九泉之下,也当能瞑目了。”

水离道,“想是家父保佑,让我得以保存性命。今知江南之事,大将军有些不放心,他若是亲自过来,又怕你们多心,遂先谴我过来问侯。”

徐家主心下一动,问,“可是林大将军?”

“正是。”水离道,“朝廷原是要派林大将军下江南平叛,毕竟,林大将军于江南熟悉。朝廷诏书到了北靖关,林大将军问朝廷,章总督安在,拒不出兵。”

众人皆纷纷感慨,“果然是大将军啊!若有章总督在,江南焉至于此!”倘不晓得说这话人的身份,当真得以为他们都是朝廷的顺民呢。

别看这些个人因着章总督当年靖匪各有损失,而且,那几年的损失加起来,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但,很奇异的是,或者是郑总督带来的强烈对比,这些人说起章总督,皆未有什么恶言。徐家主心下略一寻思,想着这位林大将军能着水离过来,且先时拒绝出兵,肯定不是朝廷一路人。徐家主便问了,“不知阿离你过来,可是大将军有什么交待?”

水离正色道,“大将军说,江南是你们的地盘儿,他来是不妥的。你们几家在江南之事,他能帮到的地方也有限,派我过来,一则是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若是大将军能办到,不会袖手。二则,大将军还带了封信给我,令我交给几位家主。”说着,水离便自怀中取出一个锦匣,上前奉予徐家主。

徐家主接了,锦匣子里静栖着一封信,打开来,只是短短的一行字,徐家主看过后却是精神为之一振,想着这林大将军果然不愧宿将,这样毒辣的主意都能想出来。

水离此番过来,非但送给了徐家主一个绝纱的主意,还带回了一个大订单,以及半船金银七八船的货物,称得上满载而归了。张夫人头一回见识到如何发战争财。

张夫人回去时一路上还寻思哪,倘是把关外刀剑卖给江南,以后关外兵械未免短缺。待真正回了关外,操作起来,张夫人方晓得,她弟弟与林靖根本没打算出售关外军的兵械,他们拿着这些金银,买通了鲁地将军,与鲁地将军做了回大生意,将鲁地新配备的兵械作价卖给了江南叛军。如此,不过一来一回,所赚银钱数目,就不提了。

何况,能做的买卖还不只兵械,粮草什么的,只要有钱赚,还怕这生意没人做吗

张夫人心说,怪道林靖不知她身份时,是死活都要作媒拉纤的给她介绍男人。原来林靖打的是这等主意。

林靖做这战时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连海上有名的另一位倭匪头子江九,都托人与水离取得了联系。水离寻徒小三问此事时,徒小三很是豪气,“你先去见一见这位江头领,观一观此人性情,看可值得一用。”

江九哪里只是值得一用,江九还要把闺女介绍给徒小三呐。

只是,徒小三眼下的心思可不在娶妻上,他与林靖,皆盯紧了晋地雁门关,只看可有蛮人来犯!

蛮人未见有来,但,一封封自边城到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徒林二人心下晓得,看来,蛮人当真是有所动作了。徒小三道,“朝廷若是就此调回关大将军,江南那里,怕就要叫那几家站稳脚跟了。”别看徒小三与江南的交易赚的盆满钵满,他并不愿意看到江南为几家豪族所占。最好的局势便是关大将军与江南豪族旗鼓相当,如此,双方彼此消耗,最有益于关外军。

“不会的,这个时候调回关庭宇,江南用兵岂不功亏一篑。”林靖在室内转了几圈,同徒小三道,“三哥,你要准备一二了。朝廷纵不调回关庭宇,也必然要派援军的。这一回,咱们打援。”

徒小三道,“那岂不是给蛮人做助力,不成,虽则朝廷昏馈,蛮人更不是好东西。不能咱们汉人相争,便宜了蛮兵。”

“又不是叫你与援军生死相搏,打上一场,占些便宜你就回来。”林靖道,“晋中兵自从我大姐夫退下来,便不如以往了。朝廷当是先派晋中军过去相助关外军,晋中军不见得能顶上用。倘晋中军不顶用,那么,眼下能调的,便是京城东西大营兵马。东西大营的兵,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他们要往西北去,咱们不劫一道,岂不枉费了天时。老话都说,天赐不予,必受其咎。”

“那成。”徒小三看向林靖,“我就担心一事。”

“什么事?”

徒小三道,“我就是担心,若朝廷东西大营出兵,你有没有想过,领兵的会是谁?”

林靖的思路向来不比徒小三慢,徒小三这般一说,林靖已知徒小三的意思,林靖眼神不避不闪,“不管是谁,就是我哥亲自带兵,你也半点不必客气,最好能给他些颜色瞧瞧!”

“好,我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ps:午安~~~~~~~~~~~~~~~~~

战事之二

人都是感情生物。

是人就不可能没感情, 何况林靖这种向来爱憎分明之人。

其实, 与徒小三的犹豫不同,林靖早就想通了的。他与大哥虽则情分好, 但, 立场从来不同。他也是来这世上一辈子, 不能这样窝窝囊囊、藏头露尾的过, 他有他的志向,既不相同,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

张夫人带着水离在海上做生意,林靖与徒小三则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战事。

林靖绝对是个将朝廷研究的透彻至极的高手,果然, 晋中军先动了。其实,这个时候关外军出动拿下雁门关,并非没有可能, 北靖军却没有动。

北靖军的平静,也引来了林翊的关注。

舒静韵道,“原想着, 先前北靖军竟敢上那等奏章,想是与朝廷撕破脸了。这样的良机, 竟未有所动,也是稀奇。”

“反常必为妖。”林翊的眼睛落在面前大案上平铺的地形图上, 话却是与舒静韵说的,“你觉着,北靖军还未与朝廷撕破脸?”

“破是破了, 可眼下关大将军正在江南平叛,于北靖军而言,天赐良机。他们离晋中不远,晋中那里的消息,怕也瞒不过他们的。我原以为,他们必是要动一动的。”舒静韵的眉梢微微拧起,诉说着心中困惑。在他看来,北靖军绝对不傻,而且北靖军的统领林大将军虽崛起于寒微,于战事却是极有天分之人。这样的良机,北靖军焉会错过。

林翊的视线自地形图移开,转身在一畔的玫瑰椅上坐了,指一指下首,舒静韵一并坐下,舒静韵突然道,“你说,阿靖会不会还在?”

这话却是问得林翊罕见的沉默起来,良久,林翊端起手边有些凉掉的茶抿了一口,口气是再冷淡不过,“当初,朝廷必要说关外军葬送在了野人岭,我便没有附和这种说法,倒不完全是碍于兄弟情分。关外军一向悍勇,段飞羽虽出身叛军,公允而言,亦是难得猛将。除非见到他们的尸身,不然,直接说关外军在野人岭全军覆没,未免轻率。”

“你记不记得,金陵王之乱平定后的第三年,关外军中屡屡出事,不少中高品将领不是查出贪鄙事,便是出外缫匪不慎殉身。可那一场官场风波后,整个关外就迅速的平静下来,至今安稳。”舒静韵身子微向前倾,声音低的只有他二人方能听到,“北靖军与朝廷反目后,我着人悄悄查了关外石总督的家眷,你猜怎么着?”

林翊看向舒静韵,他的面色依旧是平静的,不知为何,心下却是不由一动,舒静韵道,“石总督所有相近家眷皆已离开老家,去了关外。”

林翊一叹,“石总督在关外总督的位子上总有十年了,至今平安,倘关外有异动,必然少不了他这位封疆大吏的配合。”

“我担心的是,如今北靖军的大将军,前江南大将军,可是姓林的。”舒静韵的声音愈发转低。

“林靖并不通武功,这绝不可能是他。”

“可据我所知,这位林大将军身边有一位姓李的秀才,这位秀才曾在泉州立下赫赫战功,当年,皆因清流不满,说这位李秀才手段酷烈,全无读书人的仁义,故,李秀才终未论功。这位李秀才,单名一个青字。李青,立青,便是一个靖字。”舒静韵两指轻揉眉心,却是揉不开心中那股子挥之不去的诡异,“只是,阿靖一向与朝廷不睦,如果是他,他又为何要南下为朝廷剿匪?”

“为了军队。”

在静寂的唯有二人的书房,林翊的声音并不高,却又似被这寂静的冬夜放大了无数倍,如一记重锤落在舒静韵的耳际心间。舒静韵猛的自椅中而起,震惊的望向林翊。林翊的目光依旧平稳的波澜不惊,“关外军即便能活着从野人岭出来,所剩者,怕是寥寥无几。关外一向地广人稀,当年平金陵王之乱,他不见得会把家底全都兜出来,但,当时关外军足有三万人,怕也是他的大半家业。人口增长不比别的,他要重整基业,必然要重新征兵,可关外没有这么多的青壮,他必然要往他处寻摸人。京城他不会来,连带着直隶等地,都是京畿重地,他如果过来,太容易被人发现。西面有晋中军与边军,也不是他能分一杯羹的。唯江南,历经金陵王之乱的江南,非但远离京师,彼时江南刚经战事,百废待兴,就是先时的本土势力也必要重新恢复的时间。他到了江南,很幸运的赶上了朝廷要平倭的战事。还有哪里比军中能更明正言顺的招到人呢?所以,如果真是他,他不是在为朝廷剿匪,他是在为自己练兵。”

“以战练兵。”舒静韵缓缓的坐回椅中,他震惊的不仅是林靖隐姓埋名的在江南拨弄风雨,舒静韵狠狠的一握木椅扶手,“竟还被他将这支江南第一军带回了关外!”

舒静韵思绪极快,他很快想到症结,“就不知,章总督是不是知晓他的身份?”这话,虽则舒静韵说出,却并非舒静韵最关心的,舒静韵目光微沉,极快的说了句,“如果章总督知道他的身份,还肯自尽,当真是成全了他!”这话,已是疑了林靖与章总督之死相关。不怪舒静韵疑心,委实是,林靖自章总督之死中得到的好处最多。

若是章总督的自尽有林靖参与,难保今江南之乱,林靖没有从中渔利。

林翊与舒静韵的目光交汇在一处,他们同时意识到,这些年,远离京城的林靖究竟成长到了何等的程度。他早不是当初好鲜衣怒马的豪门公子,如今的林靖,已是可在这万里江山翻云覆雨的人物。

饶是林翊与舒静韵这两位同林靖有着深刻情义的人,心惊的同时,亦皆是五味陈杂,说不出心中滋味了。

不过,感情上的纷杂并不会影响林翊的判断与决定,他道,“明天给夏家下帖子,夏家三郎不是回京了么?让他过来,我有事相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