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春暖花开的时候,林如海终于进京了。

虽说进京之前,林如海已经命人打扫修缮林家的老宅,但是,林如海并没有直接回自家老宅,甚至就是直接在驿站歇了一宿,一大早就直接进宫面圣。

为了不叫人看出来他身体已经大好,林如海甚至直接将许多头发给染白了,看着一下子老了十几岁,不过,他本身身材清瘦,因此,并没有多少颓丧之色,反而还是颇有些精神。

圣人见得记忆中风采卓然的林如海,如今头上已经有了不少白发,脸上也没有太多的血色,虽说依旧长身直立,并没有什么佝偻之感,但是还是由衷地感觉到,他已经不年轻了。

圣人跟贾代善差不多同龄,几乎是林如海的父辈,如今见得林如海如此,心中顿时生出一些怅然之意来,对着林如海也是缓和了许多,这边林如海才叩拜下去,便命认赐座。

林如海谢了恩,这才斜签着在锦凳上坐下,老实说这样其实很吃力,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也没这个胆量真的当着圣人的面大咧咧地就坐下来,毕竟,这会儿早就不是宋朝之前君臣坐而论道的时候了。

圣人自然不会在意臣子到底是个什么感受,起码坐着总比跪着强吧!见林如海坐了下来,这才叹道:“数年不见,爱卿却是辛苦了!”

林如海赶紧说道:“为圣上尽忠,为朝廷效力,是臣的本分,臣不觉辛苦!”

圣人脸上露出了笑意,说道:“爱卿的功劳,朕都记着呢!”

林如海又是谦逊不已,这般君臣相得了一番之后,这才进入了正题。

扬州数年,林如海对江南的情况自然是非常了解的,这会儿圣人问起,林如海心中快速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对着圣人缓缓道来。

江南情况很复杂,那边原本是太祖的龙兴之地,甚至当年太祖想要定都金陵,金陵如今依旧还有个名号叫做应天,只是那时候有人进谏,表示金陵虽说是几朝古都,龙气汇聚之地,但是因着有着一条长江作为天堑,历代定都金陵的朝代往往偏安一隅,并无进取之心,没有奋进之念,太祖当时觉得有道理,几番商议之后,才定都长安。

因此,金陵遗留了不少的开国重臣,如贾王史薛四家便是如此,还有不少豪族,未必是祖籍金陵,但是许多也是江南出身。

这些人家往往联络有亲,互相之间盘根错节,又有开国的功劳在,哪怕没了爵位,甚至是官职,在当地依旧是乡绅豪族,即便是官府也得给他们面子,因此,江南那边的地方官其实也不怎么好当。

尤其,甄家因为出了一个奉圣夫人,后来又出了个贵妃,有了两个皇子外孙之后,俨然变成了江南各大家族的领头羊。

圣人对甄家当年极为信任,后来又是顾念着奉圣夫人还有贵妃和两个皇子,以至于如今甄家已经是尾大不掉,圣人即便想要处置,也觉得有些棘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投鼠忌器。年纪越大,圣人也开始变得心软起来,他之前死的儿子太多了,因此,实在是不想为了甄家,将另外两个儿子也搭进去。

另外就是甄贵妃,甄贵妃这么多年一直圣宠不衰,自然不是因为什么容貌,论起容貌,三年一次大选,环肥燕瘦,什么样的美人没有,甄贵妃都几个孩子的妈,马上都要做祖母的人了,早就人老珠黄,但是到如今,圣人依旧经常往甄贵妃那里跑,可见甄贵妃却是早就被圣人放在了心上,而不是寻常的所谓宠妃了。在圣人心中,只怕除了元后,再也没有别的女人比得上甄贵妃。

因此,只要甄家没有真的谋朝篡位,圣人都下不了决心处置了甄家。

林如海也是聪明人,并没有死抓着甄家不放,只是客观地说了江南如今的情况,若说民不聊生,那是没有的。江南那边工商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即便土地兼并如今严重起来了,但是,没有土地的那些农户去给大户或者是一些作坊做工,有的做点小生意,日子总能过得去。

但是江南算是产盐的地方,盐价却很难平抑下来,盐商找着法子抬高盐价,背地里头贩卖私盐,私盐虽说里面杂质多,一升盐里头几乎有半升是砂石,吃着也非常苦涩,但是依旧屡禁不绝,毕竟私盐比官盐便宜不少。

林如海这么说着的时候,圣人看着不动声色,眉头却是已经微微拧起,林如海只是垂着眼睛,当做没看到,继续不急不缓地叙述。

林如海看起来并没有加入多少自个的感情倾向,实际上却是将该说的都说了,比如说,那些盐商生活奢侈,以斗富为乐,即便是当年的石崇王恺也只能望其项背,每年会花费大量的钱财打点权贵,逃掉的盐税很多就落到了权贵手中。

林如海没有明说什么权贵,但是,圣人自然心中却是有数了,江南那边每年流失的盐税不知多少,这些许多却是落到了几个皇子手里,圣人也觉得头疼,听得林如海说到这里,圣人就是不由长叹了一声:“却是为难你了!眼看着朕年纪大了,下面几个儿子一个个都坐不住了!”

虽说这是实话,但是林如海哪里敢接话,只是说道:“诸位殿下都是纯孝之人!”

圣人一笑,摆了摆手:“行啦,你们都是跟我打哈哈!也罢,便不为难你了,你这些年不在京城,只怕京中的情况也不怎么了解!如今回来了,先歇一段时间,回头朕对你另有安排!”

“臣谢主隆恩!”林如海赶紧叩拜。

“跪安吧!”圣人有些兴味索然道。

“臣告退!”林如海也很是干脆,直接就告退了。

出了宫之后,林如海琢磨了一下,一边叫人先回去看一下林家老宅的情况,一边直接坐上了马车,叫车夫往荣宁街行去。

荣国府那边,林母也早早得了消息,林如海今儿个就会进京,想着他会先去宫中面圣,因此只叫人在街口等着,等着林家的马车过来就过来禀报。

林如海算是贾家姻亲中比较出息的一个了,除了王子腾,也便是他了。但是王子腾是武官,没有战事,没有军功的话,上升空间也有限,未来还不知道会是什么光景呢!

林如海却是一榜探花出身,先是在翰林院做编修,后来进了御史台,做到了兰台寺大夫,然后更是兼着兰台寺大夫的职位调到扬州做巡盐御史,品级虽说不算高,但是,盐政何等要害的位置,唯有圣人的心腹才能担任这个职位。如今林如海回京,显然不是差事办砸了,反而得了圣人的不少恩典,可想而知,林如海进京之后,只怕还是要高升的。

因此,哪怕是贾赦这个一向缩在家里万事不管的,在知道消息之后,都得收拾了一下仪容,等着自家妹夫过来了。至于贾政,更是如此,原本贾政其实跟林如海关系更好一些,贾政自个也觉得工部不适合自己,还指望着这个妹夫能不能提携自己一二呢,因此,虽说看着依旧淡定,实际上,心中却是颇有些心焦。

最急的其实还是林母,林母都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见过自家儿子了,虽说林黛玉也很好,但是终究已经是孙辈了,比起儿子来,还是隔了一层。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天底下不管什么人,都重要不过自己的儿子!因此,哪怕是林黛玉如果有了继母,可能会影响到林黛玉的生活,若是林如海想要的话,林母自然还是支持林如海再娶的。祖母和外祖母的区别,也就在于此了。

林母几乎已经记不清儿子的模样,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林如海的曾经,而是林如海最后病骨支离,油尽灯枯的模样,每每想到这一幅画面,林母只觉心痛如绞。

她这些年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林如海,之前林如海遇刺,林母差点坐不住,恨不得不顾一切,直接去扬州看林如海伤成什么样子了!这会儿林如海回京了,马上就会来拜见自己,林母心中却是生出了一些不确定来,她自个如今可不是曾经那个林家老太太了,反而是林如海的岳母史氏,林如海日后要住在林家,不可能对着个岳母晨昏定省,也就是偶尔才能来见她一次,这叫林母一想,都觉得喘不过气来。

人总是贪心的,原本林母不过是希望林如海能够好好的,林家可以继续延续下去,但是时间长了,林母就想着能够跟儿子孙女尽享天伦之乐了,只是这事太过匪夷所思,林母压根不能跟任何人说,包括林如海在内,哪怕她心里再想,当着林如海的面,也只能当自个是岳母,这么想着,林母的心情顿时有些低落了下来。

林黛玉之前也是一直惦记着林如海,但是她却一直也注意着林母的神色,这会儿见林母神色不对,不由有些惊讶,连忙问道:“外祖母可是有什么地方不适?”

林母顿时回过神来,强打着精神,下意识地说道:“没什么,只是想着,若是你母亲还在,那该多好!”

这话一说,林黛玉也黯然起来,林母又赶紧安慰,心中却是开始怀念王熙凤了,就在祖孙两人互相安慰的时候,外面下人进来禀报,说是林姑爷到门口了!

第62章

再次看到林如海的时候,林母几乎要潸然泪下。饶是强忍着,还是眼前模糊了起来,嘴唇哆嗦着,一时间竟是说不出话来。

林如海见得林母这般激动,心中也是一热,继而又是一惊,林母已经不年轻了,这个年纪,情绪太过激动可不是什么好事,见状赶紧上前一步,深施了一礼:“小婿拜见岳母大人,岳母大人安好!”

林母听得林如海一声“岳母”,只觉得耳边似有惊雷响起,一时间神智也清明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似悲似喜的神色,不管怎么说,还有机会再见到儿子,已经是邀天之幸,她之前实在是太过贪心了。

勉强压抑住心中的激动,林母直接上前拉住了林如海的手,扶着他起来:“这般多礼作甚,快进来,里边说话!”

林如海扶着林母,一群人簇拥着二人进了正堂,林母在中间坐下,看着林如海,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半天才叹道:“看着老了,瘦了,你这些年,真是辛苦了!”

林如海见林母说得真心实意,更是动容,然后脸上又是露出了愧疚之色:“小婿没能照顾好敏儿,实在是对不住岳母大人,还请岳母大人见谅!”

贾敏跟我能有多少关系啊!林母内心深处几乎要嘶吼起来,她与我的干系无非就是她是我的儿媳妇而已!不过面上却是叹道:“是敏儿无福!姑爷(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林母简直是有些难以启齿的感觉),这些年你的为人处事,我也是知道的,你并没有什么对不住敏儿的地方,敏儿有夫如此,也是有幸!”

林如海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见林母这般通情达理,更是感叹非常,然后又说道:“之前小婿就说过,敏儿虽说去了,小婿也无续娶之念,只盼着日后黛玉也平顺一世便是了!”

林母也是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我这个做岳母的,更是没什么好说的!罢了,这些事情,日后再提吧,这次进京,应该不会再走了吧!”

林如海有些谨慎地回答道:“圣人念我这些年辛苦,损了身体,给了我一段时日的假,让我可以休息一阵子,回头圣人自有安排,不过,大概十有八九会留在京城!”

“这就好,这就好!”林母这回才算是真的放心了,也没有问大概会是什么官职,只是叹道,“江南那边如今却是多事之地,能够及早脱身,已经是大幸了!”

“岳母说的是!”林如海也没有意外林母的敏锐,他其实对史氏也没有太多的印象,不过,当年贾代善便是这般,贾敏同样是敏达之人,由此也可以推断,史氏也不是什么只知道内宅琐碎的寻常妇人。

这边气氛正好,那边贾政却是有些耐不住性子了,直接试探着问道:“不知道妹夫日后会在何处任职啊?”

林如海原本对贾政其实印象不错,毕竟,贾政的外在表现真的很具有欺骗性,孝顺,爱读书,方正,这样的人,读书人多半不会讨厌他,不过,林母几次在信里表示贾政是个提不起来的,林如海原本还觉得林母大概是自谦,如今贾政这一句一问,就听得出贾政的急迫来了,林如海何等人也,立马就知道,贾政实际上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对一切都安之若素。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原本的史氏,对贾政简直是偏心偏到咯吱窝里头去了,什么都惦记着二房,贾政的日子过得非常顺心,虽说仕途不如意,但是,也不过就是念着上头没有伯乐,不识他这匹千里马,很有些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感觉。

但是如今呢,林母似乎开始提携大房了,先是给贾琏捐了官,然后又是将管家的权利给了邢氏,他下意识地忘了自个那位大儿媳,没办法,李纨即便是管家,存在感也实在是太低了。而自家那位夫人王氏如今简直是难得露面,几乎快在府里头变成了隐形人。贾政因此也觉得,府里下人对自个态度也轻慢了许多,有传言说,自家大哥大嫂似乎是想要闹着分家,到时候,二房一家子都得卷铺盖滚蛋,这叫贾政生出了无比的危机感。

贾政表现得是个不通俗务的,实际上,很多事情,他心里门清。如今他在外头还算是比较有面子,人家看的自然不是那个工部员外郎的身份,工部员外郎一抓一大把,六部里头跟他位置差不多的,很多人连他们姓甚名谁都搞不清楚。贾政却在京中颇为体面,能够接触到的都是诸多权贵,若是没有荣国府的牌子,谁知道他是谁啊!

身份上的差距是一回事,另外就是家业的问题了,如今没有分家,一应开支都是公中的,若是分家了,以贾赦对他这个兄弟的情分,只怕给他个三成都算是不错了。而这三成里头,还不包括只给长房长子继承的祖产,这么一算,他能到手的还有多少,到时候,日子肯定不如现在这么舒坦了。

贾政不能直白地跑去找林母要她保证绝不分家,因此,希望的无非就是自个更进一步,这次林如海回京了,因此,心里头大概除了林母之外,就属他最为热切了。

林如海却很不习惯这样的贾政,贾政以前清高得不行,如今倒是这样了,不过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说道:“二舅兄看小弟也该知道,我如今这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圣人顾念,以小弟私信忖度,应该是入礼部,好歹清闲一些!”

贾政顿时有些失望,礼部就是个清水衙门,六部里头,除非遇到什么比较奇葩的皇帝,否则的话,礼部是最不重要的一个,很多事情都有成例,礼部官员也就是将那些成例找出来修改一下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因此,虽说清贵,实际上,能做的事情也很少。

林母却是看了贾政一眼,然后才对着林如海含笑道:“礼部是个好地方,许多事情不用沾边,我看你这两年只怕身体亏得厉害,正好好好调理一番!太医院徐太医最是擅长药膳食补,之前我请他给玉儿开了一些药膳方子,玉儿吃着很好,你这个年纪了,直接吃什么补药却是不好,也该吃点药膳什么的,缓缓温补一二!”

“岳母说的是!”林如海又是谢了林母,这才笑道,“其实依我本心,恨不得直接对圣人告老的,只是圣人却是不许,如今正想着找个清水衙门养老了!”

林母假意斥道:“这话说的,别说我了,便是玉儿也要不依了!你怎么就算老了,若是你都老了,我这老婆子,岂不是就该直接进棺材了!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林如海含笑道:“岳母教训的是,是小婿失言了,小婿自然得长长久久地活着,还得看着黛玉嫁人生子,含饴弄孙呢!”

林黛玉一直在一边听着,没有插口,她看着林如海如今头上生出了白发,心中担忧不已,只是林如海精神尚好,林黛玉心中也稍有安慰,这会儿听着林母与林如海一问一答说得热闹,林如海突然说起什么嫁人生子的话,林黛玉耳根子都红了,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边贾赦哈哈一笑:“到时候外甥女嫁了人,我这个做大舅舅的,一定给准备一份厚厚的嫁妆!”

林母听得高兴,说道:“知道你是大财主,这就说定了,到时候你要是给得少了,我可是不依的!”

贾赦笑道:“母亲这话说的,儿子什么时候小气过了,不说妹夫对我家琏儿多有照顾,单说外甥女是敏妹妹的独女,我这个舅舅就不能小气了!”

贾赦听说王熙凤怀孕之后,整天惦记着大孙子,连跟姬妾胡混得都少了,他儿子眼见着争气,孙子也要有了,自家老娘也不整天偏着老二一家了,虽说依旧没住进荣禧堂,但是,如今大家奉承的也是东边小院,他哪有不快活的道理,这会儿自然表现得格外干脆。

贾赦这边表了态,贾政那边自然是不能不吭声的,他赔笑道:“这是自然的,到时候,我这边也有一份厚厚的添妆呢!”

贾赦那边冷哼了一声,他一点也不在意在林如海面前表现出自个跟贾政算不得和睦,很快笑道:“琏儿之前写信的时候,还跟我说呢,若非妹夫,他那个官也当不稳当呢,今儿个我可要好好敬妹夫几杯酒,妹夫可不要推辞啊!”

林母赶紧说道:“你妹夫身体才好一些呢,可不能多喝酒,你也是,多大年纪的人了,还不知道爱惜身体,整日里只知道胡闹!”

贾赦干笑了一声,不敢说话了,那边贾政见贾赦说到贾琏,也着急了,连忙说道:“妹夫之前还没见过我家那个劣子吧!”说着,直接将一直探头探脑,想要跟三春她们说话的贾宝玉提溜了出来,呵斥道:“又贼头贼脑干什么,还不来见一见你林姑父!”

贾宝玉被贾政这么一吓,顿时小脸就是惨白,哆嗦了一下,这才规规矩矩地上前给林如海行礼:“侄儿宝玉拜见林姑父!”

林如海见贾宝玉在贾政面前有些畏缩,看着却是仪表堂堂,形貌颇佳,只是却带着一些脂粉气,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含笑道:“快起来吧,果然是一表人才!”说着便从腰间摘下一枚玉佩给了贾宝玉,笑道:“一点小玩意,拿去玩吧!”

贾宝玉双手接过,又是行了一礼:“谢姑父赏赐!”

林如海顺口就说道:“宝玉似乎比黛玉大差不多两岁,如今读了什么书?”

一说到这里,屋里顿时一派寂静,贾政也是脸色一黑。

第63章

没了王熙凤,家里连个擅长插科打诨的都没有,因着林如海过来,所谓家丑不能外扬,因此王氏也从佛堂出来了。

王氏半点也没什么感激之心,这会儿听林如海这么说,只觉得林如海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给自家宝贝儿子难看,但是一时间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低眉顺眼地坐在那里不吭声。

林母见气氛有些尴尬,却是直接开口道:“宝玉年纪还小呢,他身体也弱,我老婆子也舍不得拘了他念书!”

林如海一听便知道,这个比自家女儿还大的侄子只怕是个顽劣之辈,顿时心中就生出了一些无语之感。

林家倒不是历代都有人参加科举,但是林家的家训就是子弟都得读书,读书哪怕不是为了做官,但是读书明理,因此,林家的子弟,一般五六岁就该开始读书了,家境好一点的甚至更早。

林如海之前拿林黛玉当做男孩养着,林黛玉六七岁的时候连四书都读过了,可见林家家风如何。

听林母这般说了之后,林如海虽说面上神情没什么变化,但是心中却有了一些计议,脸上依旧含笑,只是说道:“读书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贤侄既然身子不好,还是身子为重!”

王氏低着头,咬着牙关,几乎要咬得牙齿咯咯作响,只是这会儿大家都在说话,没人能听见而已。王氏最是听不得别人说贾宝玉身子不好,这会儿更是将林如海恨得到了骨子里,只是不敢吭声而已。王氏不是什么聪明人,但是,很多时候,她却是个识时务,而且很能够看清楚风向的人。

王氏当年因为王家势弱,需要得到贾家的提携,这才嫁给了不能袭爵的次子贾政,要不然,王氏好歹是统制县伯家的嫡女,可以选择的余地是挺不小的,嫁到寻常勋贵人家,怎么着也该是长子长媳的身份。

王氏一开始自然是不甘心的,嫁过来之后,很快就敏锐地发觉了史氏对长子的不满和偏见,对贾政的偏爱,因此,便开始着意逢迎史氏,即便是做了什么错事,只要很快求饶,又拿出贾政的旗号哭两声,那么,史氏就能将那些事情给遮掩过去。

但是如今显然,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王氏私心里头觉得是贾政实在是太废物无用,导致老太太对他失望透顶,最终干脆再次扶起了大房。

而对于王氏来说,这事就很悲催了,她如今是动辄得咎,王氏对那个原本用来装相,显示一下自己慈悲心肠的佛堂已经产生了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双重厌恶乃至是畏惧,她不想再回到佛堂中,何况,若是一直被迫念经礼佛,她怎么能庇护自家的宝贝儿子呢?nm

因此,即便王氏心中不甘,也只能忍气吞声,还得想办法挽回老太太对自己的印象。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王氏这么清楚地发现,自个之所以能在家中这么风光,根本不是因为自个是什么二太太,又生了二子一女,相反,却是因为老太太用得着她,还想要庇护二房,如今,她想要拿回从前的一切,首先便是要讨老太太的喜欢。

如今老太太看着对林如海很是热络,那么,王氏就绝不敢在这个时候触林如海的眉头,因此,哪怕心里头都觉得苦的能拧出汁子来了,脸上依旧挤出了一个笑容。

林如海也是圆滑之人,很快转移了话题,直接就跟林母还有贾赦贾政说起一些家长里短来,气氛很快变得融洽了许多。林母多半时候只是含笑听着,偶尔才插一句嘴,林如海敏锐地感觉到了一种极为熟悉的意味,却是一时间根本想不起来,只是心中却是生出了更多的亲近之感,当然,仅限于林母。

毕竟,贾赦的性子决定了,林如海跟贾赦真的不怎么熟,邢氏虽说有意逢迎,却是个不怎么会说话的,贾政倒是想要跟林如海套近乎,只是,他对家里的事情一向不上心,一时间连话题都接不上,王氏也不是什么巧嘴,只是憋出了一个笑脸,但是言辞却是颇有些木讷的意思,有的时候说话都叫人觉得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便到了中午,自然得留林如海在贾家用饭,女眷坐了一桌,林如海与贾赦贾政还有贾宝玉坐了一桌,贾宝玉想要到里间女眷那一桌凑热闹,还打着伺候林母的旗号,结果林母直接来了一句:“你姑父难得来家,他却是诸般都通的人物,你该跟你姑父好生亲近,也好讨教一二!”

林母这话说的,哪怕是对林如海没有好感的王氏也得服气,听贾赦的意思,林如海很是帮了贾琏不少忙,若是自家宝玉也能被提携一二,日后就算不走科举之路,也未必没个好前程,因此,也是推着贾宝玉,叫他到外间坐去。

贾宝玉并非什么执拗之人,当着贾政的面,更是不好撒娇卖痴,只得委委屈屈坐在了贾政的下手,他对贾政有着很深的心理阴影,因此,看着极为拘谨,半点不见平时的机灵模样。

林如海何等之人,对贾宝玉更是有些瞧不上,看着倒是一副好相貌,结果竟是个有些软弱懦弱的性子,实在是叫人没法生出什么爱重之心来。之前似乎听说他在家极为受宠,也不知道怎么会养成这么一个性格。

林如海心中这么想,等到午后陪着林母单独说话的时候,就忍不住问了出来。

林母叹了口气,这才说道:“如海大概也是听说过这孩子含玉而诞的事情,这等祥瑞,哪里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受得起的,若非这孩子抓周的时候抓了胭脂,后来也就是一副跟家里女孩子差不多的性子,只怕咱们贾家都得给他陪葬了!”

林如海很快反应过来,顿时自觉明白了林母的苦心,唯有让贾宝玉真正成为了一个纨绔废物,才不会引起他人的忌惮,不至于为了那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祥瑞,闹得贾家阖家不宁。

当年林黛玉出生的时候,正是花朝节,林府里头也是有什么祥瑞的,只是林如海封锁了消息,要不然,哪怕林黛玉只是个女子,日后也是难得自由了。

林如海明白过来之后,对自家岳母更是佩服起来,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些疑惑的,这会儿试探性地问道:“大舅兄如今可有什么想法?”

林母摇了摇头,说道:“当初为了那事,我也只能做一回恶人,压着他不叫他出头了,只是如今,瞧着圣人年纪大了,愈发念旧起来,何况,那位过世这么多年了,即便将来另立了太子,哪怕为着自个的名声,也该善待那位的后人!老大当年牵扯不深,却也没落井下石,好歹还算有个忠字,未来只要没什么大的差错,也就没太大问题了!”

林母若说在这方面有些敏感,那也是不足,不过胜在她有些先见之明,因此正好可以拿来糊弄林如海,林母对贾家的延续兴趣不大,如今这般,不过是找个合适的理由,继续打压二房罢了!

林如海一听,犹豫了一下:“那二舅兄那边?”

林母脸上露出了一个苦笑:“老二这辈子也就是那样了,亏得当年老国公临终给他求了个官位,毕竟这个官位是御口亲赐的,因此还算是稳当,不过,也稳当得太过了!我也不怕老二这辈子就这么下去,怕的就是他想干出什么事情来,偏偏能耐不足,叫人蒙蔽了,到时候反倒是罪过!如今这般,虽说是尸位素餐了,但是总比坏事来得好!”

林如海觉得林母这话实在是一针见血,她对贾赦贾政兄弟两个实在是看得太透了,这会儿不由说道:“岳母实在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小婿佩服!”心里原本觉得贾敏冰雪聪明,一点就通的,如今跟自家岳母比起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林母再听林如海说这个岳母,心里头真是苦涩难言,不过还是叹道:“如今也就是这个样了,我们这样的人家,有着祖上的荫蔽在,只要不犯什么大错,上头总能容忍一些的!赦儿政儿这辈子也就是这个样了,往后到了琏儿,爵位也就差不多到头了,只是玉字辈里头,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来谁日后能有多大造化,琏儿虽说还算是有些才干,终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日后成就也有限得很!至于其他孩子,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这些老不死的,却是管不得那么多了!”

林如海赶紧出言安慰,他也知道贾家的尴尬之处,林家之前也有这样的尴尬,说到底,还是后继无人,林如海如今也不需要贾家的什么提携,只要贾家不拖后腿就是好事了,他也没太多的野心,不过是想着自个好歹再撑上几年,总得撑到黛玉能独当一面,自个孙辈长成的时候,要不然,那真是闭上眼睛都不敢安心。

想到林黛玉,林如海琢磨了一下,便问道:“黛玉如今年纪也一日日大起来了,不知道岳母是否有什么打算?”

第64章

林母一愣,继而笑道:“你也太过心急了,玉儿如今年纪还小呢,你若是不放心,如今也可以叫人帮着相看起来了!不是我不肯出力,实则我老婆子认识的人家多半是勋贵之家,这样的人家原本都是武将出身,原本为了子嗣之故,往往多有纳妾之风,倒不是说玉儿嫉妒什么的,只是,玉儿性子终究清高了一些,还是适合简单一些的生活!”

林如海讪笑了一声:“岳母说的是,却是小婿想差了!”

林母关心道:“这些暂时不急,只要你好好的,再过几年,以玉儿的人品相貌,不知道多少人要上门求亲呢!”说着,林母也笑了起来。

林如海点了点头,他之前的意思其实是想要再次确认一下林母没有亲上加亲的意思,这会儿知道林母没有这个想法之后,其实心里头是松了口气的,原本没见过,那是不知道,如今见到贾宝玉之后,就知道贾宝玉这样的却是配不上自个女儿的。不说什么不学无术了,根本就是个没什么担当的,日后或许一切平顺的时候,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若是日后有了什么变故,贾宝玉要么就是如同乌龟一般缩在自个的龟壳里头,当做什么都不知道,要么,大概就会直接逃避,他如何忍心叫林黛玉一个人面对这样的生活。

林如海跟林母交换了一下想法,又跟林黛玉说了一会儿话之后,顿时轻松下来,林母将林黛玉教养得很好。自个的女儿自己知道,林黛玉若论起聪明才智,便是一般的男子也是远不如她的,但是相应的,林黛玉的性子颇有些多愁善感,又敏感多思,很多事情都喜欢憋在自个心里,如今却是开朗了不少。只有真正受到宠爱的女孩子才有那种无忧无虑的明媚神情,林母能够这般善待林黛玉,林如海事先还真是没有想到。

林如海终究是男子,而且也是林家之主,到贾家走走亲戚也就罢了,林家在京中自有老宅,去年的时候也已经派了管家来京中修缮了一番,如今正好可以住进去。

而林黛玉却是要跟着林如海先回林府住着,好歹叫他们父女团聚一阵子,等到林如海再次被授了实职,再接林黛玉过来,由林母抚养。

林母虽说能够理解,但是终究还是非常不舍,哪怕林如海说了,会经常带着林黛玉过来拜见,也不能叫她感觉舒服一些,不过还是强忍着不舍,送林如海父女两人离开了。

儿子孙女走了,林母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原本林黛玉在的时候,林母瞧着什么好,都会惦记着给一份黛玉,如今依旧保持了这个习惯,厨房新进上来的点心,林母吃上一个,觉得清淡适口,琢磨着符合林黛玉的口味,便要说一声给玉儿送过去,话一出口,就想起来,人已经不在贾家了。虽说可以叫下人做了送到林家,但是不在自个面前,总是不是那个味儿。

贾宝玉瞧着林母恹恹的样子,又假公济私出主意说要请了史湘云过来,林母也没有反对,因此,史湘云又带着丫鬟婆子过来小住了。

史湘云在林母身边的机会可不多,更多的时候还是跟贾宝玉在一块儿厮混,有的时候,依旧还和小时候一样,穿着贾宝玉的衣服,扮作小子的模样,在府里晃悠。

王氏看着只觉得眼睛里头都要冒出刺来,就在这个时候,薛家那边的信总算来了,说是他们过几日便会到通州,没多久就能进京了。

薛家年后又在路上蹉跎了好几个月,总算得了好消息。贾雨村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薛蟠的案子给了结了。

贾雨村也是个谨慎的,他直接留了一手,不想让这事彻底解决了,因此,竟是搞出个荒谬的冤魂索命的说法来,叫薛家赔了一笔烧埋银子,然后就将案子给了了,然后写信给王子腾邀功,只说薛蟠的案子已经结了。

王子腾也不会细问,不管怎么说,已经领了贾雨村这个情,因此,也是出言给了贾雨村一些方便,巡视到金陵附近的时候,还在折子里头提了贾雨村,夸了他几句,有王子腾的一句评语,贾雨村这一年的吏部考评可就低不了了,要不然,岂不是说王子腾有眼无珠,看错了人?

薛蟠那边倒是知道了贾雨村的判决,不过他们一家子毕竟见识有限,最精明的薛宝钗倒是觉得有几分不对劲,只是她又不懂这些,毕竟,这年头的女子,一门不出二门不迈,能够知道的东西,连道听途说也说不上,一般也就是从父兄下人口中听说一些,自个在书上看到一些。薛宝钗看的书很多很杂,但是肯定不包括本朝的律法之类的东西,因此,最终也放下了这点疑虑,见薛王氏兴高采烈地命人打理行李,在当地采购一些东西,作为送给贾家诸人的表礼,又命人给薛宝钗选了绫罗绸缎,量体裁衣,多置办一些衣裳首饰,好进京参选。

一家子耽误了几日之后,虽说不至于日夜兼程,还是朝行暮歇,一路往京城而去。

王氏得了消息,立马去找林母,林母那会儿正有些意兴索然地听着几个婆子给她讲外头的一些趣事给她逗趣,听说王氏来了,便摆了摆手,说道:“让二太太进来吧!”

“儿媳拜见老太太!”王氏进门先行了一礼,等着林母叫起之后才起身,喜洋洋地说道,“老太太,儿媳今儿个可得了好消息,我妹子带着她那双儿女,过几日便要进京了!”

林母一直惦记着林如海林黛玉,几乎快将薛家的事情给忘在脑后了,这回想起来,顿时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色,然后开口道:“可算是来了,他们这一路却是辛苦了,之前不是说了吗,将梨香院收拾出来给薛家住,梨香院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王氏赶紧说道:“老太太说的是,儿媳之前叫人去梨香院看过了,那边原本就一直有人打理,之前又修缮了一番,如今正好可以直接住进去!”

林母点了点头,说道:“虽说算不得多正经的亲戚,不过祖上也算老亲,也该好生招待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