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忙问:“公主的身体还没有大好么?原先恍惚听说已经大好了。小时候的病根儿也去的干净了。难道竟是他们误传?公主如今越来越大了,这身体可是千万重要的。切莫像你母亲当年那样,不知爱惜…”

贾母此话,一下子触及黛玉心中最酸楚的伤痛。她坐在首席上,忽然间觉得心口钝痛,似乎有一把冰凌似的尖刀在那里来回的锯,知道痛彻心扉了还不停手。

黛玉忽然间沉默不语脸色苍白,边上的雪雁急忙福身,轻声问道:“主子,您那里不舒服?”

不等黛玉说话,贾母等人便先慌了。王夫人立刻上前躬身询问:“公主,可否需要传太医来?”

黛玉手里拿着粉紫色的绢帕,悄悄地抵住心口的位置,以帕子遮住手指,不让她们瞧出端倪。待心情稍微平静了,方淡淡的笑道:“没什么,只是外祖母刚才忽然提到母亲,心中痛楚,不能自控而已。”

贾母便慢慢的低头,落下泪来。

王夫人和凤姐儿对视一眼,凤姐儿忙道:“公主这会子没什么大碍了吧?”

“自然无碍。请两位舅母和两位嫂子不必担心。”黛玉看看周围的人已经放松了神情,心中更觉得人性凉薄。知道她们不过是担心自己在这里出了意外,他们没办法向皇上交代,未免全家伙最难逃干系罢了。谁又是真正的心疼自己呢?

“是我多嘴了。勾起了公主的伤心事。”贾母忙用帕子擦干了眼泪,强作欢颜对黛玉说道,“公主难得来一次,我们特地叫了京城最有名的两个戏班子。不知公主喜欢听哪出戏,尽管点来让他们好好地唱来。”

“哦,也好。前儿听人说‘蒋家班’不错。西厢里‘高平调’《木兰花》一出唱的尤为出色。就让他们装扮了细细的唱吧。一直唱到‘大石调’《红罗袄》,这时间也就差不多了。”黛玉的心情渐渐地平静,说话的声音也淡然起来。此刻她的脸色十分的平静,倒叫贾母等人猜测不透了。

王夫人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早年在娘家的时候便听戏。早把董解元的整出《西厢》看了几十遍。黛玉点的这一段正是张生献计退敌,到相国夫人悔婚那一段。黛玉的话一说完,王夫人的心里便打了个激灵。心想这一段戏素来不被人所喜欢,尤其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最不喜欢看这样的戏。不知黛玉今日单单点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109章

贾母听黛玉说完,心中也若有所思,只是黛玉已经沉默着吃茶,她又不好继续沉默下去。便笑道:“这几段戏却不常听。想不到公主倒是知道这个。”

“我也没听过,只是上次在外边路过,偶尔听见有人说起,所以今儿才想着要听听。不过是借着外祖母的光儿罢了。”黛玉笑笑,把手中茶盏放到一边。

几人又说了几句闲话,那边戏台上便响起了细乐。那扮张生的小生便敞开喉咙唱起来。

众人细心地听,黛玉之漫不经心坐在那里,目光不时的扫过众人的脸。

听了一会子,贾母便笑道:“这个张生也真是有些本事。一个弱书生居然懂得兵法,可以救人于水火之中。这也是那崔家的一段造化。”

“只是可惜那位相国夫人并不是慧眼识珠,反倒出尔反尔,因为这书生的身份看低了他。生出了悔婚的念头来。”黛玉说着,便用眼睛看着贾母,目光中明明带着淡淡的笑,却让贾母和王夫人等觉得有些寒意,秋风一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王夫人见贾母有些沉默,恐怕冷了场。便转头笑道:“也不是相国夫人悔婚。怪只怪那位莺莺小姐原是许过人家的。”

黛玉便看了一眼王夫人,冷笑道:“这也奇了。为何她许下诺言声称谁退了敌人便把她的女儿许配给谁的时候,就忘了她的女儿是曾经许过人家的?偏偏张生救了她们母女之后,却又想起自家女儿曾经许过人家?可是被那些强敌给吓得糊涂了?”

“这…”王夫人被黛玉问住,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薛姨妈忙陪笑道:“总是她们孤儿寡母的,可怜见儿的。其实让莺莺小姐认下张生为兄也是不错的主意。只是不知道果然那样认了兄妹,这戏文将来还怎么唱下去。”

众人听了这话,皆微微一笑。

黛玉便看了一眼贾母,贾母正要笑着接薛姨妈的话茬儿,忽然见黛玉回头看自己,忙道:“公主可有什么话说?”

“也没什么话说。我只是觉得这位相国夫人不过是活命之后又想着自家的女儿若是嫁给那个礼部侍郎的公子,总比嫁给布衣书生张君瑞的好。她一心拿着自己的女儿去换取荣华富贵,却还有人说她是孤儿寡母失了势力,不过是给女儿找个可以托付终身的门第。”黛玉说完,便转过头去继续看戏。

贾母的脸色一变,不由得触动心事,目光便在王夫人身上悄悄地掠过。

“公主高见。”宝钗一直坐在迎春姐妹三人之间沉默不语,此时见贾母等人的脸上有些下不来,便轻声笑道:“只是这终身之事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从来没有谁是自作主张的,这样的戏本不该是我们女孩儿家听的。却不如换一出的好。”

此言一出,贾母和王夫人等皆暗暗地点头,又征询的看着黛玉。

黛玉冷冷一笑,把手中的茶盏往桌子上一放,看着宝钗问道:“你是谁?”

宝钗一愣,茫然回道:“公主怎么会不记得我?”

黛玉立刻变了声音,厉声喝道:“雪雁!”

“奴婢在。”雪雁忙转身跪倒在黛玉跟前。

黛玉冷声说道:“你是素来跟着我的人,难道没听见她的话吗?还等着我去问她?”

“奴婢该死!”雪雁忙磕了个头,从容站起来,看了一眼站在一侧的春纤,春纤便随着雪雁二人一起走到宝钗跟前,雪雁喝道:“薛氏宝钗,不懂规矩,目无尊卑,竟敢对公主不敬,想来连皇上也没放在眼里,给我掌嘴二十,以儆效尤。”

“是。”春纤答应着,上前两步,猛然伸手抓住宝钗的衣领,一把拉过来扬手要打。

席间众人包括贾母在内皆吓得变了颜色,慌慌张张的起身离座,跪倒在黛玉面前。连声请罪。

“慢着。”黛玉一抬手,轻轻地两个字如珠玉般弹出。

春纤扬起来的手便停在空中,等候黛玉的指令。

“拖出去打。我见不得这个。”黛玉冷冷的看了贾母一眼,想到母亲死时的容颜,心中的怒气越来越盛。绞着帕子的双手忍不住轻轻地颤抖,心里一遍遍的问自己:天下果然有这样的父母吗?他们真的是母亲的母亲和兄嫂吗??

席间发生这样的事情,戏台上的戏子早就吓得不知所措,一个个挤到戏台一角站在那里,又好奇的看着下面。

“公主饶命!公主饶命啊…”薛姨妈见有人过来拖着自己的女儿往外走,急忙跪着往前挪了几步,扑倒在黛玉脚下,哭着求饶。

黛玉看着薛姨妈泪流满面的样子,心中忽然一动,便问道:“你也是做母亲的人。如今我且让你选择一回。据说你的女儿也要选入宫中做公主郡主的伴读宫女。这会儿你又在这里求我。我只给你两条路,第一,你女儿今天目无尊卑,竟敢对我说话都指三指四,态度轻慢,我只按照规矩掌嘴二十也就罢了。第二,我不叫人打她,也不罚她,只差人去内务府说一声,免了你女儿的入选之名。你如何选择?”

薛姨妈一愣,忍不住止了哭声,回头去看。

宝钗尚没有被带下去,两个婆子架着她站在一旁,听了这话,她却怔怔的看着薛姨妈,满心期待的等待着,似乎已经笃定她的母亲会选择保全她而放弃入选宫女的机会。

薛姨妈愧疚的看了一眼宝钗,心中万分不舍。

王夫人也没了主意,邢夫人更是抱定了看热闹的心情,绝不多说一句话。

贾母沉默不言,她似乎也明白,这件事原本就是宝钗心中起了轻慢之心对黛玉不敬,只想着此事莫要祸及贾府也就罢了,个人造的孽个人去受,这也天经地义,谁也没什么话说。

薛姨妈回头看了又看,最终还是跪倒在地上,一边忍着眼泪一边说道:“小女无知,冒犯了公主。请公主责罚,以正君威!”

宝钗错愕,傻傻的看着自己的母亲,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话。

黛玉冷笑,看看薛姨妈大义凛然的面孔,又看看宝钗失了颜色的雪白的脸,叹了口气,说道:“怪不得你说相国夫人做的不错,原来你们是一个鼻孔里喘气的。都是不顾自家女儿的死活,硬生生要拿着女儿换荣华富贵的母亲。”

此言一出,众人皆暗暗地吃惊。想不到黛玉今日所来,却是另有打算,瞧这阵势,似乎她已经知道了什么。尤其是贾母和王夫人,想着当年之事许是已经瞒不住了,便各自暗暗地打算今日之事如何收场。

薛姨妈却还跪在地上,听了黛玉这番话,又羞有愧,只是无言以对。

宝钗却把心一横,挣开两边的婆子,疾走两步跪倒薛姨妈身边,对着黛玉叩头道:“公主明鉴。待选入宫是我宝钗平生夙愿,绝非母亲之意。古话说得好,人生在世无非‘忠孝节义’四个字。而‘忠’字排在首位,自然是忠君最大。我宝钗虽然是一介女流,但也不想输给男儿。公主刚才既然已经给了我们母女两条路选,而且我母亲也已经做出了选择,就请公主执行诺言。待宝钗领完责罚后,再来向公主谢恩。”

宝钗之言一出。更是满场皆惊。

黛玉也意外的看着宝钗,看了半晌,方点头连声说道:“好。好。好…”

她连着说了三个好,之后又不多说半个字,只是微笑着看着宝钗。

宝钗心中忐忑不安的跪在那里,生怕黛玉识破了她的心思。于是低着头藏着自己的脸色,默不作声。

薛姨妈忍受不住,转身抱住宝钗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数落薛蟠,又心疼女儿,哭着‘苦命的儿…’。

外边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宝玉等人皆听见这边的动静。只是碍于国体,男女有别,只是焦急的等在外边,不敢擅自进来。早有管家婆子悄悄地传出话来,贾赦听完之后看着贾政,恨恨的说道:“当初我说不让她们一家子住在家里,你总磨不过你媳妇的脸面,又仗着老太太疼宝玉,便撺掇着老太太把他们母子三人留在家里。如今终于惹出了祸事,累及你我一大家子人方才罢了!”

“大哥此言差矣。”贾政不服的看了一眼贾琏,慢慢的说道:“当时他们来,大哥何曾说过不留的话?又是谁说我们家里眼看着要出个王妃,将来花销甚大,很应该跟他们皇商多亲近亲近,也好扩大一些财路?如今她们有了事,大哥倒是说起这个来了?前些日子若不是薛蟠拿出五千两银子来,贾雨村也弄不来那石呆子的扇子!顺天府的衙门也不是我们贾家开的,哪件事不得等着银子去打点?”

贾赦气结。想不到这个一向老实巴交的二弟居然当着子侄的面揭自己的短,一时老脸上下不来,便指着贾政说道:“什么王妃?不过是太子府的一个侍妾罢了。在太子身边这么多年,连个蛋也没下出一个来,亏你还封自己的女儿是王妃!”

贾琏忍不住想笑,却又不敢,实在憋不住了,便假装咳嗽,转过脸去。宝玉也听着这话很不中听,然拌嘴的两个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伯父,皆是长辈,绝对没有自己插言的份儿,只好低着头站在一边,默不作声。

第110章

黛玉微笑着看宝钗,面色平静优雅,直到把宝钗看的有些忐忑并底下头去之后,方淡淡的问道:“你确定你要领今日的责罚而保留你待选入宫的身份吗?”

“是,宝钗冲撞了公主,甘愿受罚。”宝钗低着头,暗暗地咬着牙。但说出来的话语却恭顺无比。

她在想,只要有朝一日能选在皇帝身侧,就算不能入主宫闱,也必然想办法报今日之仇。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她觉得上苍不一定会一直照顾黛玉这个孤女,而自己也并不比她差在哪里。自己少的只是一个契机而已。

世上什么样的人最可怕?应该说心有所图的人是最可怕的。

因为心中有所图,她便会想尽千方百计的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机会,甚至不惜忍痛割爱,饱受屈辱。何况今日宝钗将要面对的不过是二十个耳光而已。

黛玉点点头,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一对母女,叹道:“你也算是孝顺的了。只可惜你不怕你的如意算盘打的太早了吗?你不怕你算计到头却是竹篮打水吗?”

宝钗听了黛玉的话,心中陡然一惊,心中隐隐的感觉事情越来越不妥,只是却说不清楚是什么地方不妥。于是硬着头皮说道:“宝钗不敢有任何算计。”

“哼。说的是啊。”黛玉笑笑,转头看着王夫人,又对身边的雪雁说道:“我也不敢私自动刑,你叫人把她送到内务府,叫总管大人看着办吧。”

此言一出,别人犹可,唯有薛姨妈母女如遭雷击一般,立刻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走吧,还在这儿愣着做什么?”跟随黛玉来的自然有宫里派出来的嬷嬷,这些人还是当初跟着德妃的老宫人,自从德妃把她们发出来,就一直伺候着黛玉,今儿跟着出门见了薛姨妈母女的行径,早就鄙夷不已,专等着黛玉一句话呢。

宝钗心中追悔莫及,悔不该自己冲上前来说了那些忠孝节义的话,如今黛玉当真公事公办,要把自己送到内务府,岂不是绝了自己的生路?纵然母亲用银子打点,能保自己不死,可将来也是入宫无望了。内务府里出来的人,还指望着进宫伺候皇上或者娘娘们吗?

闹不好,自己将来连个像样的婆家都找不到了——谁还敢跟薛家沾染半点干系啊?

这才叫真个的鸡飞蛋打!

宝钗此时恨不得冲上前去把黛玉摁倒在地撕个稀巴烂。可这也只能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借给她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去犯这样诛九族的忤逆大罪。

两个嬷嬷把宝钗带下去交给下人直接送到内务府,自然有人跟着去内务府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无需黛玉操心。

贾母见薛姨妈已经哭得没了样子,便上前陪笑道:“薛氏母女触犯了公主,宝钗已经被带去内务府,薛王氏就命人带下去吧。省的让她在这里叫公主看着心烦。”

“外祖母果然是菩萨心肠。到底也是亲戚一场,既然外祖母不忍心,我便成全了你的一片心意吧。”黛玉说着,看了看雪雁,雪雁便低头说道:“薛王氏,还不谢过公主的恩典?”

薛姨妈忙磕头谢恩,在家人的搀扶下,哭哭啼啼的下去。

黛玉意兴阑珊,王夫人等更加没有了听戏的心思。只是黛玉不说走,依然淡淡的坐在那里,众人又只得安静的陪着,又不能不说话,冷了场只怕黛玉又要寻烦恼。王夫人和贾母少不得只拿眼睛看凤姐儿。希望凤姐儿能说几句开心的话,把这些事情给带过去。

凤姐儿心里却暗暗叫苦。少不得硬着头皮陪笑道:“今年的菊花开得比往年好。前儿外边的人刚送进来一株悬崖菊,那花朵足足有上百枝。老爷说这花要重在山子边上才有味道,花匠精心培育着重在后面的太湖石子旁边,公主且消消气,移步到那边赏赏菊花如何?“

黛玉听了,便微微笑道:“好吧,既然来了,若不去逛逛,岂不是辜负了外祖母和舅舅舅母的一片心意?况且也没什么好生气的。只愿舅母别生我的气才好。”黛玉说着,便看了一眼王夫人脸上依然带着微微的笑容。

“不敢,原就是她们冒犯了公主。是我们照顾不周,公主不怪罪我们已经是极大的恩典了。”王夫人忙欠身,恭敬的说道。

此时从贾母到下边的丫头们,一个个儿都是屏息凝视的,这会子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要进衙门的,大家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黛玉有半分的不敬。

贾母开始也也渐渐地后悔起来。原本她想着这回请黛玉过来无非是提一提她的终身之事。因朝廷曾经有话传出来说皇上曾对蒙古察哈尔王说过,黛玉的婚事要有她的父母做主,她是朝廷大臣孤女,并不是皇上亲生的公主,所以皇上是不会给她赐婚的。

这句话在贾母听来,就等于皇上恩典把黛玉的婚事的主权交给了贾家。——父母早亡,她唯有贾家这门近亲,她的婚事可不要交给贾家来操持吗?

而黛玉过了这个年就要十五岁了,已经到了及笄之年也该定终身之事了。就算是孤女,但她如今有公主的身份,又深得皇上疼爱,若是能娶她进门,这可比家里出个皇子福晋庶福晋的好了百倍。

这份心思存了许久,终于请到黛玉来赴宴,不想却因薛姨妈母女出了差错。

贾母原是心灰意冷的,想着此事差不多已经告吹,不想黛玉又这般通情达理,又对王夫人说那些话。幸亏王夫人这会子还算明白,说话并没冲撞了她,于是贾母心底又燃起了几分希望。

黛玉已经起身,扶着雪雁的手,在凤姐儿的陪同下慢慢的往外走。王夫人和鸳鸯搀扶着贾母,邢夫人李纨等在后跟随,迎春姐妹三人也缓缓地跟在后面,再往后是丫头婆子们跟着一大队人。

外边贾赦贾政等人听见公主去了后园子看菊花,而薛氏母女都已经被带下去,方松了口气。却听一旁薛蟠狠狠地在桌子上拍了一掌骂道:“这算他娘的什么事儿?说好了众人要为我妹妹求个恩典,让公主点进宫里去的,这下好了,宫里没进去,反倒进了衙门,这不是坑人吗?”

贾政一愣,便转头看着贾琏。原来贾琏和凤姐儿奉贾母之命置办这场宴席,却因手头紧凑不齐银子,便问薛蟠挪借了五百两。当时薛蟠答应的不怎么痛快,贾琏便说了这么几句话,无非是趁着公主高兴,只要她一句话宝钗入宫的事情便十拿九稳了。薛蟠才痛快的答应拿了五百两银子给贾琏。

贾琏见这薛大傻子忽然把这事儿给捣腾出来,便忙上前拉了他转身劝道:“薛大兄弟,这也怨不得我们。是宝姑娘自己说话不防,得罪了公主。我们还担着干系呢,此刻咱们想尽办法哄着公主高兴要紧,千万莫再出什么岔子。”

“行了行了,你也别说些好听的了。我算是明白过来了。这年头什么亲的热的,全都他妈的有奶便是娘!这几年虽然我们住在你们府上,可你们这上上下下的哄了我多少银子去了?少说也有万把两了吧?先是说打点太子府,后又说打点索相府,如今索相都死了,太子这几年也渐渐地失宠。这会子又抬出公主来了!左不过是哄我的银子罢了!我这就回去,带着妈妈妹妹搬回自家去住,省的住在这里被你们卖了还帮你们数钱!”薛蟠喧喧嚷嚷的说完,转身就走,眼里竟全然没有贾赦贾政贾珍等人。

贾赦被薛蟠数落了这一通,又当着贾珍和贾琏的面,越发脸上下不来,便狠狠地啐了一口骂道:“丧了良心的王八羔子,当初若没有我们家的势力,你早就死在大牢里好几回了。不过万把两银子就买了你几条命。你不烧香拜佛的谢我门家的恩,还在这里说这些没良心的话?你们趁早夹紧了那几两银子滚出去,今儿我且把话说在前头,以后若再蹬我们家的门,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贾政夹在中间,更是气血上涌,回头看见宝玉还杵在那里不言不语,便抬脚踹上去,骂道:“还不快滚出去,杵在这里瞧你老子的热闹吗?”

贾珍贾琏一愣,急匆匆的拉着宝玉贾环几人退出去,一时间屋子里只剩了贾赦和贾政二人。

贾赦和贾政兄弟二人在里面争吵,贾珍带着诸兄弟一溜烟儿躲出来,看见薛蟠气呼呼的往外走,忙上前拉住劝道:“你还是那个脾气,一句话说不来就尥蹶子。你也不想想,这会子你妹子已经叫人带走了,你不说赶快花银子打点让她在里面少受些罪,还跟大老爷说什么狠话?”

薛蟠和贾珍素来亲厚,刚原本在气头上没想许多,这会子被他一提点,立刻慌了神,忙拉着贾珍的手说道:“哎呦我的娘哎,珍大哥哥,你这话可提醒了我了。你快帮我找人打点,花多少银子我都认了。我们家没了我倒没什么,若是没了我妹妹,可真是没办法过了。”

贾珍叹气摇头,指着薛蟠说道:“你说你这狗性子,什么时候才能改改?你但凡说话办事有个思虑,你母亲妹子也不至于到如今的地步。”

贾琏站在贾珍一旁连连点头帮腔,贾环不管这些事早就撒丫子跑开,唯有宝玉在一边听着,心中暗叹:都说薛蟠是个傻子,可就这样的傻子也知道照顾他的妹妹。只是可怜自己这一家子骨肉,为何总想着算计来算计去的?原来觉得宝姐姐挺好的一个人,如今看来,竟是自己走了眼…

第111章

黛玉一行人慢慢的走在荣国府的后花园子里。金秋时节,花园里数百种菊花争奇斗艳,彩蝶飞舞,桂树飘香,真是一幅繁华胜景。只是黛玉无心于景致之中,一边走一边想着当初母亲未嫁时是否也曾经在这园子里游玩嬉戏,和今日这番模样一样,一家人貌似和和气气实则勾心斗角相互算计?

那悬崖菊开的的确是好,果然是上百朵菊花迎风摇曳,依傍在玲珑的山石之旁,风姿卓绝。

只是赏花人各怀心事,人虽然多,但却没有人敢说笑几句。

“这菊花真是好,我那里也有一株悬崖菊,却不似这株开的这样繁茂。到底是外祖母有福气。”黛玉淡淡的笑着,目光却透过菊花看向远处。

贾母忙笑道:“公主喜欢,回头叫人把这株给挪过去就是了。”

“这多不好,我没有什么东西孝敬外祖母也就罢了,难不成还要抢老太太的心爱之物?”黛玉轻笑,目光飘忽不定,只在那红艳艳的菊花中流连。

“不过一株花罢了,又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再说,我又不是外人,如今你父母双亡,这里便是公主的家。我们便是公主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人,又何必如此见外呢?”

“外祖母说的很是。如今在这世界上,我也只有外祖母和舅舅舅母这几个亲人了。林氏一族原本人丁不旺,父亲走了这些年,也一个个自奔前程去了。一来二去,却没有一个人能知冷知热的心疼我。”黛玉轻叹了口气,转过身来看贾母。

贾母忙道:“公主若不嫌弃,只管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这些年来你虽然在京城长大,但我们却并不常见。可我却总是牵肠挂肚的想着你。若不是国体使然,只怕早就把你接来家里了。哪里还等到今日?”

黛玉闻言忽然笑了,说道:“这话说来,倒是我的不是了。因为这公主的名头却冷落了亲戚的感情,实在是不该啊。”

“公主见谅。老太太每天都念叨你是真的,却不敢有什么怨言。逢年过节老太太越发念叨您,连我们在一边都听不下去了。”凤姐儿忙陪着笑脸说话。

“是啊。老太太是真心疼公主,只是没有机会而已。”王夫人也帮着说话。

“舅母说的是,黛玉也知道老太太是真心疼我。”黛玉笑笑,又指着一旁的亭子说道:“外祖母年纪大了,又走了这么远的路。我们且到那边坐坐休息一下吧。”

贾母自然高兴,心中感怀黛玉的通情达理。想着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儿若是成了自己的孙媳妇,这辈子真是知足了。于是一边进了亭子各自坐好,又拉着黛玉的手说道:“今儿真是高兴。索性我还想来个喜上加喜。”

王夫人心中一愣,暗道老太太恐怕要晾底牌了,于是干笑两声问道:“请教老太太,这喜从何来呢?”

“公主今儿来我们家游玩,我们娘们儿欢聚一堂自然是一喜。”贾母说着,笑吟吟的看着黛玉,又说道:“我听说今年公主随皇上去塞外围猎,那草原上的察哈尔王爷向皇上求恩典,想把我们公主求了去给他的儿子做福晋?”

黛玉轻笑,心道她们还是安奈不住,要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了。于是摇摇头说道:“事儿是有这事儿,只是皇上没答应。所以算不得数。”

“是啊。我们皇上英明无比,对贾林两家恩重如山。想当初若不是皇上法外开恩,我哪里会有这样的外孙女呢?”贾母说着,轻叹一声,又转了笑脸:“如今皇上又有这样的恩旨,不让我们公主远嫁草原大漠,许我们公主的婚姻由家人做主。更是皇恩浩荡。”

“外祖母的话,黛玉怎么有些听不懂?”黛玉疑惑的看着贾母,又瞟过王夫人等。众人还都算平静,唯有王夫人底下头去不敢与黛玉对视。

贾母自然不好跟黛玉说起原来的事情,只是摇摇头笑道:“过去的老黄历了,看我老了老了又捣腾这些做什么?如今且说说你吧。你今天十四岁了,过了这个年,二月里便是你及笄之年的生日。我们的小公主也是大姑娘了!”

黛玉笑道:“瞧老太太说的这话,我不过才十四岁,看迎春二姐姐比我大好几岁呢,老太太怎么不着急?”

“你二姐姐呀,也有了人家儿了。前儿孙家来提亲,你大舅舅已经应下了。”贾母笑呵呵的看了看坐在下手的迎春,又拉着黛玉的手说道:“再说了,这亲事嘛可以先定下,等再大两年过门也不迟。大户人家的女儿,哪个不是这样的呢?何况你是公主。若是这终身大事一再的拖下去,皇家的面子上也不好看哪。”

黛玉微笑着低下头,心中却暗暗地冷笑。

“哟,老太太说的我们公主都不好意思了。”邢夫人一直没有说话的机会,这会儿终于表现了一把。

“真不知道将来谁有这么大的造化,能娶了公主为妻。”凤姐儿见黛玉低下头,心中没什么底儿,只是又不好沉默,少不得也凑趣说话。

“我这么个病秧子,哪有什么造化。二嫂子又取笑我。”黛玉心里恨恨的咬牙,脸上却什么都不带出来。她今天愿意来这里赏菊,实际上是想确认一下焦大说的那些话。看看这些人是否真的是下人们嘴里说的那么不堪。

“公主自然是有造化的,那旧年的病根儿不是早就治好了吗?这病秧子三个字以后可不要挂在嘴边了。多不吉利啊。”贾母忙劝着,又见丫头们捧了新煮的菊花茶来,便邀请黛玉吃茶。又笑呵呵的说道:“公主尝尝这茶,这是四丫头心灵手巧的,采了那白菊炮制的呢。”

黛玉掀开盖碗,果然闻见一股菊香,再看白色官窑盖碗里清润的茶汤和雪白的菊花,倒也赏心悦目。于是轻轻尝了一口赞道:“真真四妹妹心灵手巧,这菊花茶比外边弄得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