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日光被重重湘妃竹帘滤去酷热的意味,显得格外清凉。凌云彻有一瞬的怔忡,望着眼前的女子,梨花般淡淡的妆容,隐约有兰麝逸香,那双水波潋滟的命眸似乎比从前多出一丝温柔,是那种难得而珍贵的温柔。似乎是对着他,亦像是对着她所期许的未来。她秀长的眉眼总是隐着浅淡的笑意,那笑意却是一种惯常的颜色,像是固有的习惯,只是笑而已,却让人无法捉摸到底是喜是怒。

他在自己怔忡醒来的须臾,有一个念头直逼入心,若她的笑是真心欢喜便好。

凌云彻黯然躬身,徐徐告退,走出重重花影掩映的翊坤宫。有带着暑热的风灌入衣衫的缝隙,他只觉得凉意透背,才知冷汗已湿透了一身。举手抬目,凌云彻望见一片湛蓝如璧的天色,仿佛一块上好的琉璃脆,通透澄明。恰有雪白的群鸟盘旋低鸣,振翅而过。

他的心在此刻分明而了然,若不为她,亦要为了自己。千辛万苦走到这里,岂可便宜了旁人,都得是自己的,是她的才好。

如懿看着凌云彻离去,面上不觉衔了一丝温然笑意:“容珮,着大红袍还有多少?”

容珮答道:“这大红袍是今春福建的贡品,咱们吃了小半年,还有五六斤吧。”

如懿笑道:“那便尽数留着给凌大人,贺他来日升迁之喜。”

容珮取过一把翠绿黄边流苏芭蕉扇,一下一下扇出清凉的风:“娘娘便这般笃定,凌大人一定会有这样的大喜?”

如懿睫毛轻轻扬起,便如蝶翼扑扇,露出深幽如水的眼波:“不是大喜,便是大悲,他没有选择。”如懿牵动湘妃竹帘上的五色丝线流苏,半卷轻帘。一眼望去,庭院中错错落落开着芍药、龙胆、合欢、茑萝、凤仙、石榴、木香、紫薇、惠兰、长春、笑靥、月季、百日红、千叶桃、玉绣球、飞燕草,红红翠翠,缤纷绚烂,如堆出一天一地的繁华金色。彼时荷钱正铸,榴火欲燃,迎着雕梁燕语,绮槛莺啼,静院明轩,溶溶泄泄。谁会想到这般气序清和、昼长人倦的天地里,会有着让人心神难安的来日。

容珮眸光一转,已然猜到几分:“娘娘是说……”

“虽然已经过了两年,但皇上并未真正放下木兰围场遇险之事。你只瞧每年再去承德,皇上布下的人手这样多,便知道没有查出放冷箭的真凶,是如何让皇上寝食难安。”

容珮吃惊:“娘娘是怀疑救驾的人中有人自己安排了这一出?”

如懿眼波中并无一丝涟漪:“本宫也只是疑心而已。凌云彻有没有这样的心思和举动本宫无处查知,但是方才试探他几句,他倒沉得住气。能这样沉得住气的人,便不会自己引火烧身。而永珹,本宫实在不能不疑心。”

容珮着实不安,一把芭蕉扇握在手中,不觉停了扇动:“几年来四阿哥母子是有不少举动,那娘娘不告诉皇上?”

“告诉皇上?”如懿凝眸看她,“如果皇上问起,为何本宫不早早说出这疑心,而是等永琪寥落之时再提,是否有庇护永琪攻讦永珹之心,本宫该如何作答?或者皇上又问,本宫若是疑心,为何不早说,让凌云彻这般有嫌疑之人长在皇上身侧,又是何居心,本宫又该如何作答?此时本宫并未眼见,只是耳闻才有疑惑,并无如山铁证啊!”

容珮慨叹道:“如此,娘娘的确是两难了。可是这件事若是凌大人做的,这样一个居心叵测的人在皇上身边,对皇上岂不有害?”

“不会。”如懿看得通透,“他苦心孤诣只是想回到紫禁城中争得属于他的一份荣华富贵。为了这个心愿而布下杀局,他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必要。如今他心愿得偿,更不会有任何不利于皇上的举动,来害了自己辛苦挣来的这份安稳。”她弹了弹水葱似的半透明的指甲,“既然这件事本宫有疑心,那么迟早皇上也有疑心。你不是不知道皇上的性子,最是多疑。等哪日他想起这层缘故来,凌云彻也好,永琪也好,都脱不了嫌疑。与其如此,不如早点儿有个了断。”

容珮轻轻叹息,似有几分不放心。连如懿自己也有些恍惚,为何就这般轻易信了凌云彻,宁可做一个懵懂不知之人。或许,她是真的不喜金玉妍与永珹,宁愿他们落了这个疑影儿;亦或是因为昔年冷宫扶助之情,是他于冰雪中送来一丝春暖。

纱幕微浮,卷帘人去,庭中晴丝袅袅,光影骀荡,远远有昆曲袅娜飞云,穿过宫院高墙,缥缈而来。

那是一本《玉簪记》,也唯有嬿婉缠绵清亮的嗓音唱来,才能这般一曲一折,悠悠入耳,亦入了心肠。

“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

午后的阳光有些慵懒,温煦中夹着涩涩而蓬勃的芳香。娜依一夏最后的绚美,连花草亦知秋光将近,带着竭尽全力欲仙欲死的气性,拼力盛放至妖冶。

如懿本与嬿婉心性疏离,此刻听她曲意绵绵,亦不禁和着拍子随声吟唱。

“朱弦声杳恨溶溶,长叹空随几阵风。仙郎何处入帘栊?早是人惊恐。莫不是为听云水声寒一曲中?”

第四章 木兰

这样阳光曛暖,兰谢竹摇的日子,就在平生浮梦里愈加光影疏疏、春色流转。待到恍然醒神时,已是乳母抱了午睡醒来的永璂来寻她。

儿啼声唤起如懿的人母心肠,才笑觉自己的恍惚来得莫名。如懿伸手抱过扑向她的爱子,听他牙牙学语:“额娘,额娘。”片刻又笑着咧开嘴,“五哥哥,五哥哥。”

永琪一向待这个幼弟十分亲厚,如同胞手足一般,得空儿便会来看他。如懿听永璂呼唤,便唤进三宝问:“五阿哥这两日还不曾来过,去了哪里?”

三宝忙道:“回皇后娘娘的话,五阿哥陪着太后抄录佛经去了。”

如懿哄着怀中的永璂,随口问:“这些日子五阿哥常陪着太后么?”

三宝道:“也不是常常,偶尔而已。太后常常请阿哥们相伴慈宁宫说话,或是抄录佛经。不是五阿哥,便是六阿哥。”

太后喜爱纯贵妃苏绿筠所生之子,众人皆知。不过六阿哥长得虎头虎脑,十分活泼,原也格外招人喜爱。如懿含着欣慰的笑,如今,太后的眼里也看得见别的阿哥了。

如懿问道:“不显眼吧?”

三宝忙压低了声音:“不显眼。愉妃小主和五阿哥都受皇上冷落,没人理会延禧宫的动静。”

容珮怔了怔:“怎么太后如今也看得上五阿哥了?从前因为五阿哥是娘娘名分上的养子,太后可不怎么搭理呢。”

如懿瞟了她一眼:“问话也不动脑子了,你自己琢磨琢磨。”

容珮想了又想,眼神一亮;“哎呀!奴婢懂了。当日五阿哥为端淑长公主思虑,固然是见罪于皇上,却是大大地讨了太后的喜欢!”

如懿轻轻地拍着怀中的永璂,口中道:“端淑长公主是太后的长女,太后虽然不顾及达瓦齐,但端淑长公主的颜面与处境,她总是在意的。皇上善待车凌,达瓦齐大怒,自然也不会给端淑长公主好脸色看了。有永琪这句贴心窝子的话,即便受了皇上的训斥,太后一定也会念着永琪的好的。”

容珮道:“左右这几年在皇上跟前,是哪位阿哥也比不上四阿哥。能另辟蹊径得太后的好,那自然是好。可是太后虽然受皇上孝养,但不理会朝政的事,即便有太后疼爱,便又怎样呢。”

如懿但笑不语,只是看着孩子的笑脸,专注而喜悦。

这便是太后的厉害之处了。她在先帝身边多年,与朝中老臣多是相识,哪里会真的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可她偏偏这般淡然无争,仿佛不理世事。如懿却是清楚的,连皇帝的后宫也少不得有太后的人,而玉妍与永珹只眼看着皇帝,却无视太后,便是目光短浅,大错特错了。

时数日后,木兰围场进献数匹刚驯化的野马养入御苑,供宫中赏玩。皇帝颇为有兴,便携嫔妃皇子前往赏看。金风初起,枫叶初红,烈烈如火。雪白的马匹养在笼中,映着园中红叶,十分好看。都是初到宫中陌生的环境,那些马儿到底野性未驯,并不听驯马师的话,摇头摆尾,不时低嘶几声,用前蹄挠着沙地,似乎很是不安。

马蹄踢铁栏的声音格外刺耳,忻嫔依偎在皇帝身边,脸上带着几分娇怯,一双明眸却闪着无限好奇,笑道:“这些驯马师也真无用!平素驯惯了的畜生也不能让它们安静下来。”她目光清亮,逡巡过皇帝身后数位皇子,笑生两靥,“听说诸位阿哥都善于狩猎,若是野马不受驯,一箭射死便也罢了。是不是?”

永珹虽未受皇帝训斥,然而也感受到皇帝对他的疏远。且这些日子皇帝宠爱忻嫔,并不去玉妍宫里,他难免为额娘抱不平,便朗朗声争强道:“忻娘娘这话便差了,这些马匹驯养不已,若是都一箭射杀了,哪里还有更好玩的供给宫里呢?”

忻嫔本与永珹差不了几岁,也是心性高傲的年纪,有些不服,道:“听四阿哥的意思,是能驯服了这些野马么?”

永珹轻笑一声,也不看她,径自卷起袖子走到笼前,都弄了片刻。谁知那些野马似是十分喜欢永珹,一时也停了烦躁,乖乖低首打了两个响鼻。

玉妍见状,不免得意,扯了扯身边的八阿哥永璇,永璇立刻会意,立刻拍手笑道:“四哥,好厉害!好厉害!”

忻嫔见永珹得意,不屑地撇了撇嘴道;“雕虫小技。哪里及得上皇上驯服四海平定天下的本事!”

皇帝见忻嫔气恼起来一脸小儿女情态,不觉好笑:“永珹,那些野马倒是听你的话!”

此时,凌云彻陪伴皇帝身侧,立刻含笑奉承道:“皇上说得是。每年木兰围场秋狝之时,四阿哥都会亲自喂养围场中所驯养的马匹。正因如此,所以年年秋狝,四阿哥骑术最佳。”

永琪恍然大悟:“难怪四哥去喂围场的马都不带儿臣去,原来竟有这般缘故,怕儿臣夺了四哥的名头呢!”

皇帝悬在嘴角的笑意微微一敛,仿佛不经意道:“凌云彻,你是说四阿哥每年到围场都和这些野马亲近?”

凌云彻的样子极敦厚:“微臣在木兰围场当值两年,都曾眼见。后来随皇上狩猎,也见过几次。”他满眼钦羡之色,“四阿哥天赋异禀,寻常人实难企及。”

皇帝看着铁笼外几位驯马师束手无策,唯独永珹取了甘草喂食马儿,甚是得心应手,眼中不觉多了一位狐疑神色。当下也不多言,只是说笑取乐。

当夜皇帝便不愿召幸别的嫔妃,而是独自来到翊坤宫与如懿相守。红烛摇曳,皇帝睡梦中的神色并不安宁,如懿侧卧他怀中,看他眉心深锁,呓语不断,隐隐心惊,亦不能入梦,只听着夜半小雨淅淅沥沥叩响窗棂。良久,雨声越繁,打在飞檐琉璃瓦上,打在中庭阔大的芭蕉叶上,打在几欲被秋风吹得萎谢的花瓣上,声声清越。

心潮起伏间,又是风露微凉的时节啊。

夜色浓不可破,皇帝从梦中惊坐起,带着满身湿漉漉的冰凉的汗水,疾呼道:“来人!来人!”

即刻有守夜的宫人闻声上前叩门,如懿忙忙坐起身来,按住皇帝的手心,向外道:“没什么事!退下吧!”

九月初的雨夜,已有些微凉,晚风透过霞影绛纱糊的窗微微吹了进来,翡翠银光冷画屏在一双红柱微光下,闪烁着明灭的光。如懿取过床边的氅衣披在皇帝身上,又起身递了一盏热茶在皇帝手中,柔声关切:“皇上又梦魇了么?”

皇帝将盏中的热茶一饮而尽,仿佛攫取了茶水中的温热,才能稍稍安神。“如懿,朕虽然君临天下,可是午夜梦回,每每梦见自己年少时无人问津的孤独与悲苦。朕的生母早逝,皇阿玛又嫌弃朕的出身,少有问津。哪怕朕今日富有四海,一人独处时,也总害怕自己会回到年少时一无所有的日子。”

如懿紧紧握住皇帝的手:“怎么会?皇上有臣妾,有皇额娘,有那么多嫔妃、皇子和公主,怎么会一无所有?”

皇帝的神色无助而惶惑,仿佛被雨露沾湿的秋叶,薄而脆枯。“朕有皇额娘,可她是太后,不是朕的亲额娘。朕有那么多嫔妃,可是她们在朕身边,为了荣宠,为了家族,为了自己,甚至为了太后,有几个人是真心为朕?朕的儿子们一天天长大,朕在他们心里,不仅是父亲,是君王,更是他们虎视眈眈的宝座上碍着他们一步登天的人。至于朕的女人,朕疼她们爱她们,可若有一天朕要为了自己的江山舍出她们的情爱与姻缘时,她们会不会怨恨朕?父女一场,若落得她们的怨怼,朕又于心何安?”

翠竹窗栊下,茜红纱影影绰绰。如懿心下微凉,仿佛斜风细雨也飘到了自己心上。“那么臣妾呢?皇上如何看臣妾?”

皇帝的声音有些疲倦,闭目道:“如懿,你有没有算计过朕?有没有?”

如懿的心跳陡然间漏了一拍。她看着皇帝,庆幸他此刻闭上了双眸。因为连她自己亦不知,自己的神色会是何等难看。这些年来,她如何算计过皇帝,只有她自己明白,可是皇帝也未曾如她所期许一般真心诚意待她。他许她后位荣华,她替他生儿育女,做一个恪尽职守的皇后。到头来,也不过是落得这般彼此算计的疑心而已。

也罢,也罢,不如不看。如懿看着床帏间的鎏金银鸾钩弯如新月,帐钩上垂下细若瓜子的金叶子流苏,一把把细碎地折射着黄粼粼的光,针芒似的戳着她的眼睛。她静了片刻,衔了一丝苦笑:“皇上如何待臣妾的,臣妾也是如何待皇上。彼此同心同意而已。”

有风吹过,三两枝竹枝细瘦,婆娑划过窗纱,风雨萧瑟,夜蛰寂寂。皇帝的气息稍稍平稳,他睁开眼,眼中却有着深不可知的伤感和畏惧:“如懿,朕方才梦见了永璜,朕的第一个儿子。朕梦见他死不瞑目,问朕为何不肯立他为太子?然后是永珹,朕这些年所疼爱、欣赏的儿子,朕梦见自己回到追逐野马独自进入林间的那一日,那两支射向朕的冷箭,到底是谁?是谁想要朕的性命?”

皇帝疑心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如懿将惊惶缓缓吐出口:“皇上是疑心永珹?永珹可是皇上的亲子啊!”

皇帝黯然摆首:“亲子又如何?圣祖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是何等惨烈。皇位在上,本没有父子亲情。”他的神情悲伤而疲惫,“今日朕才知原来永珹善于引逗野马,朕从来不知……而那日,就是一匹野马引了朕入林中的……”他长叹一声,“而朕无意间听凌云彻说起,那日他赶来救朕时,明明看见永珹骑马紧在他之后立刻如林,不知为何却没有先来救朕,反而颇有观望之态,直到朕命悬一线,他才出手相救。”

时已入秋,宫苑内有月桂悄然绽放,如细细的蕊芽,此刻和着雨气渗进,香气清绵,缓和了殿中波云诡谲的气氛。

如懿的声音从喉舌底下缥缈而出:“皇上真的疑心永珹么?”

“朕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嘉贵妃当初对后位有多热切,永珹对太子之位便有多热切。朕也知道嘉贵妃的用心,只有她身份高贵,她的儿子身份高贵,她的母族才会牢牢依附于大清,地位更加稳固。”皇帝静了精神,“可是凌云彻的话也不能全信,朕虽然知道他当年是被罚在木兰围场做苦役,才机缘巧合救了朕,可真有这么机缘巧合么?所以朕连夜派人赶去承德细细查问那日永珹的行踪,是否真如凌云彻所言。如果永珹真的以朕的安危博取欢心……”他眼中闪过一丝狠戾的阴光,“那他就不配做朕的儿子了!”

寝殿中安静极了,眼下绵绵不绝的雨水缀成一面巨大的雨帘,幕天席地,包围了整座深深宫苑。满室都是空茫雨声,如懿的欣慰不过一瞬,忽而心惊。皇帝是这样对永珹,那么来日,会不会也这样对自己的永琪和永璂?

自己这样步步为营筹谋一切,是不是也是把自己的儿子们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她不能去想,亦容不得自己去想。这样的念头只要一转,她便会想起幽禁冷宫的不堪岁月。她也曾对别人留情,结果让自己落得不生不死的境地。她无数次对自己说,只要一旦寻得敌人的空隙,便不会再留半分情面。

若来日永珹登上帝位,金玉妍成为圣母皇太后,自己想要凭母后皇太后的身份安度余年,都只能是妄想了。

像是漂泊在黑夜的雨湖上,唯有一叶扁舟载着自己和身边的男子。对于未来,他们同样深深畏惧,并且觉得不可把握。只能奋力划动船桨,哪怕能划得更远些,也是好的。

这样的深夜里,他们与担忧夜雨会浇破屋顶,担忧明日无粟米充饥的一对贫民夫妇相比,并无半分差别。

窗外冷雨窸窣,绵密的雨水让人心生伤感,想要寻一个依靠。皇帝展臂拥住她:“如懿,有时候朕庆幸自己生在帝王家,才能得到今日的荣耀。可是有时候,朕也会遗憾,遗憾自己为何生在帝王家,连骨肉亲情、夫妻情分都不能保全!”

如懿知道皇帝语中所指,未必是对着自己。许是言及孝贤皇后,也可能是慧贤皇贵妃,更或许是宫中的任一妃嫔。可她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噤,若有一日,他们彼此间的算计都露了底,所谓的帝后,所谓的夫妻,是否也到了分崩离析、不能保全的境地?

到头来,不过都是孑然一身,孤家寡人罢了!

雨越发大了。竹叶上雨水滴沥,风声呜咽如诉。雨线仿佛是上天洒下的无数凌乱的丝,绵绵碎碎,缠绕于天地之间。如懿突然看见内心巨大的不可弥补的空洞,铺天盖地地充满了恐惧与孤独。

他们穿着同色的明黄寝衣,款长的袖在烛光里薄明如翼,簌簌地透着凉意。

她贵为一国之后,母仪天下。他是一朝之君,威临万方。

可是说到底,她不过是一个女人,她也不过是一个男人。在初秋的雨夜里,褪去了所有的荣耀与光辉,不过是一对心事孤清、不能彼此温暖的夫妻。

夜深,他们复又躺下,像从前一样,头并着头同枕而眠。他的头发抵着她的青丝,彼此交缠,仿佛是结发一般亲密,却背对着背,怀着各自不可言说的心事,不能入眠。

雨水晦暝,长夜幽幽,如懿轻轻为他掖紧衾被,又更紧地裹住自己,紧紧闭上了眼睛。只期望在梦境中,彼此都有一处光明温暖的境地可栖,来安慰现实不可触摸的冰凉。

从承德归来的密使带回来的是模棱两可的答案。当日的确有人见到永珹策马如林,却不知去的是否是皇帝所去的方向。

所有的决断,永珹的未来,皆在皇帝一念之间,或者说,皇帝的疑心是否会大于父子骨血的亲情。

如懿所能做的,凌云彻所能安排的,也仅止于此。若答案太过分明,只会让皇帝往其他的方向与怀疑。这时她所不希望,也不敢的。

如懿甚至皇帝的踌躇与不悦,便备下点心,抱着璟兕来到养心殿探视,希望以女儿天真无邪的笑意,宽慰皇帝难以决断时的暴躁与迷乱。而更要紧的,也只有怀中幼女的不谙世事,才更显得成年的皇子是如何野心勃勃,居心叵测。

步上养心殿的层层玉阶,迎接她的,是李玉堆满笑容的脸。可是拿笑容底下,分明有难以掩饰的焦虑与担忧;“皇后娘娘,皇上不愿见任何人,连令妃小主和忻嫔小主方才来请安,都被挡在了门外呢。”

如懿微微蹙眉:“不只是为四阿哥的事吧?”

李玉道:“娘娘圣明,于内是四阿哥的事烦心,在外是前朝的事,奴才隐隐约约听见,是准噶尔的事。今儿晌午皇上还连着见了两拨儿大臣一起商议呢。这不,人才刚走,又赶着看折子了。”

如懿凝神片刻,温然道:“皇上累了半日,本宫备下了冰糖百合马蹄羹,你送进去给皇上吧。”李玉躬身接过。如懿努努嘴,示意乳母抱着璟兕上前:“五公主想念皇上了,你带公主进去。等下纯贵妃也会派人送四公主过来,一同陪伴皇上。”

李玉拍着额头笑道:“是呢。早起皇上还问起五公主,还是皇后娘娘惦记着,先送了公主来。”

如懿深深地看了李玉一眼,眼神恍若无意掠过站在廊下的凌云彻,摸着璟兕粉雕玉琢的小脸:“等下好好送公主回来就是。”

她携了容珮的手布下台阶,正瞧见绿筠亲自送了四公主前来,见了如懿老远便含笑施礼,恭谨道:“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如懿忙扶住了,见纯贵妃一袭玫瑰紫二色金银线华衫,系一痕浅玉银泥飞云领子,云髻峨峨,翠华摇摇,戴着碧玉瓒凤钗并一对新折的深紫月季花,显然是着意打扮过。如懿笑吟吟道:“纯贵妃何须这般客气,皇上正等着两位公主呢,快送公主进去吧。”

绿筠示意乳母抱了四公主入殿,极力压低了嗓音,却压不住满脸喜色:“不知怎的,皇上如今倒肯惦记着臣妾了,大发了两拨儿人送了东西来给臣妾和永璋、永瑢,都是今年新贡的贡品呢。多少年皇上没这么厚赏了。听说愉妃那儿也是一样呢。”

有风拂面,微凉。如懿紧了紧身上的玉萝色素锦披风,丝滑的缎面在秋日盛阳下折射出柔软的波纹似的亮光,上面的团绣暗金向日葵花纹亦是低调的华丽。

“皇上疼你们,这是好事。惦记着孩子就是惦记着你,都是一样的。”

绿筠眼角有薄薄的泪光,感慨道:“皇后娘娘,臣妾自知不能与年轻的宠妃们相较。只要皇上疼爱臣妾的孩子,别忘了他们,臣妾就心满意足了。”

她的话,何尝不是一个母亲最深切的盼望。

如懿的手安抚似的划过绿筠的手背,像是某种许诺与安慰:“好好安心,永璋和永瑢有的是机会。”

第五章 黄鹄歌

绿筠喜不自禁,再三谢过,目送了如懿离开。

行至半路时,如懿惦念着永琪仍在尚书房苦读,便转道先去看他。尚书房庭院中桐荫静碧,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如懿含了一抹会心的笑意,走近几步,行至书房窗边,凝神细听着越来越清晰的读书声。

容珮低声问;“皇后娘娘不进去么?”

如懿轻轻摆手,继续伫立,倚窗听着永琪的声音。里头稍稍停顿,以无限唏嘘的口吻,复又诵读另一首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听罢,如懿默思一阵,似是触动,才命容珮道:“去看看吧。”

容珮扶了如懿的手进去,满室书香中,永琪孑然立于西窗梧桐影下。永琪见她来了,忙上前亲热地唤道:“皇额娘。”

如懿环顾四周,唯见书壁磊落,便问:“只有你一人在么?其他阿哥呢?”

永琪娓娓道来:“三哥和六弟回纯娘娘宫中了。四哥这几日心绪不定,无心读书,一直没来尚书房。八弟年幼贪玩,四哥不来,他自然也不肯来了。”

如懿替永琪理一理衣领,含笑道:“旁人怎样你不必管,自己好好读书就是。”

永琪有些兴奋,眼中明亮有光:“皇额娘,昨日皇阿玛召见儿臣了。”

如懿颔首:“你皇阿玛可是问了你关于准噶尔之事?”

永琪连连点头,好奇道:“皇额娘如何得知?是皇阿玛告诉您的吗?”

如懿笑着在窗边坐下:“你读的这些诗虽未直言边塞事,却句句事关边塞事。皇额娘才隐约猜到。”她停了停,“那你皇阿玛是什么意思?你又如何应答?”

永琪眼中的兴奋之色退却,换上一副少年老成的语气:“儿臣年少懵懂,能有什么意思?自然以皇阿玛的训示为上。”

如懿油然而生一股欢喜。皇帝自然是喜欢有主见的儿子,可太有主见了,他也未必喜欢,反生忌惮。永琪善于察言观色,能以皇帝马首是瞻,自然是万全之策。如懿欣慰道:“那你皇阿玛怎么说?”

永琪道:“皇阿玛十分思念远嫁的亲妹,儿臣的姑母端淑长公主。”

只一言,如懿完全了然:“你方才念的第一首诗,是杨巨源的《送太和公主和藩》。唐宪宗女封太和公主,远嫁回鹘崇德可汗。”

永琪微微思忖:“比起终身远嫁不得归国的王昭君与刘细君,太和公主远嫁二十年后,在唐武宗年间归国,也算幸运了。”

“所以你读细君公主的《黄鹄歌》时会这般伤感。”如懿伸手抚摸永琪的额头,“你也在可怜你的端淑姑母,是不是?”

永琪的伤感如漩涡般在面上一瞬而过,旋即坚定道:“但愿公主远嫁在我朝是最后一次。儿臣有生之年,不希望再看到任何一位公主远离京城。儿臣更希望五妹妹嫁得好郎君,与皇额娘朝夕可见,以全孝道。所以儿臣已经向皇阿玛言说,当年端淑姑母远嫁准噶尔多尔札已是为难,为保大清安定再嫁达瓦齐更是不易。如今达瓦齐既然不思姻亲之德,如此不驯,皇阿玛也不必再姑息了。不如请端淑姑母还朝便是。”

永琪的话既是恳请,也是情势所在。皇帝对达瓦齐的姑息,一则是因为达瓦齐在准噶尔颇有人望,他若驯顺,则准噶尔安定,反之他若不驯,准噶尔便更难掌控,更会与蠢蠢欲动的天山寒部沆瀣一气,皇帝势必不能容忍;二则自杜尔伯特部车凌归附,皇帝更是如虎添翼,得了一股深知准噶尔情势的力量;三则太后对端淑长公主再嫁之事耿耿于怀,常以母女不能相见为憾事,皇帝此举,也是缓和与太后的关系。这样一箭三雕的妙事,可见对准噶尔用兵,势在必行。

如懿的心被永琪的这句话深深感动:“好孩子,你的愿望令皇额娘甚是欣慰。”她握住永琪的手,“从前惹你皇阿玛生气的话是为了保全自己,免得成为永珹母子的眼中钉,成了出头椽子。如今永珹眼见是被你皇阿玛厌弃了,是该到你崭露头角的时候了。”

永琪仰着脸,露出深深的依赖与信任:“皇额娘,当初儿臣故意说那句话给四哥听见,惹皇阿玛生气,但得皇阿奶欢心。如今达瓦齐无礼在先,儿臣对准噶尔的态度转变,顺着皇阿玛说,为接端淑姑母成全皇阿奶的母女之情,更为大清安定才对准噶尔佣兵,皇阿玛自然欢喜。”

如懿深深欢悦,永琪自然是她与愉妃悉心调教长大,然而十三岁的永琪,已经展露出她们所未能预期的才具。幼聪慧学,博学多才,习马步射,武技俱精。不仅娴习满、蒙、汉三语,更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书法绘画,所书八线法手卷,甚为精密。然而才学事小,更难得的是他心思缜密,善于揣摩人心,真真是一个极难得的能如鱼得水的孩子。

如懿这般想着,不免升起一腔慈母心怀:“有你这般心思,也不枉本宫与你额娘苦心多年了。”她殷殷嘱咐,“好好去陪你额娘,这些日子她可为你担足了心思。”

永琪爽朗笑道:“额娘一开始是担心,但时日久了,又与皇额娘知心多年,多少猜到了几分,如今也好了。”他忽然郑重了神色,一揖到底,“儿臣多承皇额娘关怀,心中感念。额娘出身克里也特使小族,家中人丁凋零,仅有的亲眷也是来讨嫌的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会叫额娘烦心的。幸好宫里还有皇额娘庇护,否则儿臣一介庶子,额娘又无宠,真不知会到如何田地去。”

如懿叹口气,爱怜地看着他:“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偏生这样多心。什么庶子不庶子的话,都是旁人在背后的议论,你何苦听进去这般挂心。只要你自己争气,哪怕你额娘无宠,自然也会母以子贵。”

永琪尚显稚嫩的脸上含着感激的神色,郑重其事地点头:“儿臣都听皇额娘的。”

如懿回到宫中,因着心中欢喜,看着秋色撩人,便起了兴致,命宫女们往庭院中采集新开的金桂,预备酿下桂花酒。永璂在旁看着热闹,也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想要参与其中。

容珮看着众人欢欢喜喜地忙碌,一壁哄着永璂,一壁趁人不备低声向如懿道:“娘娘倒是真疼五阿哥,五阿哥有愉妃小主心疼,又有娘娘庇护,真是好福气。看如今这个样子,四阿哥是不成了,不知道太子之位会不会轮到五阿哥呢?”

容珮嘴上这般说,眼睛却直觑着如懿。如懿折了一枝金桂在鼻端轻嗅,道:“永璂年幼,哪怕皇上要立他为太子,也总得等他年长些才是。可要等到永璂年长,那还得多少年数?夜长梦多,比永璂年长的那些阿哥,哪个是好相与的?一个个处心积虑,都盯着太子之位呢。与其如此,被别人争了先,还不如让永琪占住了位子。”

容珮有些把握不定:“占住了位子,还留得住给十二阿哥吗?到底,十二阿哥才是娘娘亲生的啊。从前的大阿哥虽然也得娘娘抚育几年,到底还是变了心性,五阿哥他……”

“永璜要为自己争气,一时用力用心过甚,错了主意也是寻常。到底后来本宫没有在他身边时时提点。至于永琪,海兰与本宫一直同心同德,情如姐妹。若是连海兰都不信,这宫里便没有本宫可以相信的人了。”如懿温然一笑,含了沉沉的稳笃,“容珮,眼睛看得见的不要只在眼前方寸之地,而要考虑长远,是不是永璂登基为新帝不要紧,要紧的是本宫是笃定的母后皇太后!”如懿弯下腰,抱起永璂,笑着逗弄道:“天家富贵难得,皇帝之位更是难坐。好孩子,额娘只要你一辈子平安福贵就好。何必一定要做皇上呢?”

如懿正逗着怀中的孩子,看着他天真的笑颜,只觉得一身的疲惫皆烟消云散。凌云彻跟在李玉身后,陪着璟兕和乳母们一同进到翊坤宫庭院。只见丛丛桂色之后,如懿的笑颜清澈如林间泉水,他心中不觉一动,好像耳根后头烧着一把灼灼的火,一直随着血脉蔓延下去。

如懿听得动静,转首见是他们,便淡了笑容道:“有劳李公公了,还特意送了公主回来。”

李玉知道如懿的心意,便道:“公主是千尊万贵的金枝玉叶,奴才能陪伴公主,是奴才的福分。而且奴才怕自己手脚没力气,乳母们也伺候得不当心,所以特意请了凌大人相陪,一路护送。”

如懿只看着怀中的永璂,淡淡道:“凌大人辛苦。”

凌云彻躬身道:“是公主不嫌弃微臣伺候不周。”他再度欠身,“许久没向皇后娘娘请安了。娘娘万福金安。”

李玉忙道:“方才凌大人来之前,皇上刚下了口谕,晋凌大人为御前一等侍卫。凌大人是该来皇后娘娘请安的。”

“恭喜凌大人。凌大人尽心侍奉皇上,是该有升迁之喜。容珮,拿本宫的一对玉瓶赏给凌大人。”如懿将永璂递到乳母怀中,转身入了殿内。

二人跟着如懿一同入了正殿。

容珮一拍额头道:“李公公,那对玉瓶我不知搁在哪儿了,您帮我一起找找。”

李玉何等乖觉,答应着便转到里间和容珮一起去寻。如懿侧身在暖阁内的榻上坐下,慢慢剥着一枚红橘道:“你倒是很能干。承德传来这样的消息,虽然没有实指是永珹做的,但皇上既然封赏了你,便是落定了信的是你,疑心了永珹。”

凌云彻长舒了一口气:“不是微臣能干。蝼蚁尚且偷生,微臣的命虽然卑微,但也不想失了这卑贱性命。”

如懿的手指沾染上清凉而黏腻的汁液,散发出甜蜜的甘香:“木兰围场的事本宫不管你插手了多少,但你既然是皇上的御前侍卫,得皇上器重,就理应护卫皇上周全。若皇上再有了什么差池,那便是你连自己的脑袋也不要了。”

凌云彻深深叩首:“微臣谨记皇后娘娘教诲。”

如懿盯着他,轻声道:“当年木兰围场的事若是有人精心布置,那人便真是心思长远了。”

凌云彻的目光触上她的视线,并不回避,“微臣当日被罚去木兰围场,本是因为心思鲁直,才会受了他人算计。幸蒙皇上不弃,才能再度侍奉皇上身边,微臣一定尽心尽力,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办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