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凤二人脸更是涨得通红,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她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小丫头三绕两绕,居然绕到了这个上面。

原本六老爷说,六夫人不会在意好;可是现在当着这么多的丫头婆子,她们的脸还真是抹不开。

“咳,有什么可看了?大姐儿,可要吃点心?”六老爷想把话题岔开。

大姐儿眨着眼睛:“祖父,人家就要看!”她搂上了六夫人的脖子,摇晃着六夫人:“就要看,就要看…”她就像念经一样的不停说着“就要看”。

六夫人很为难的看向六老爷;六老爷只得开口:“那个,大姐儿,没有能让你看的。”

“为什么?”大姐儿回头:“祖父,你骗我我就去找老祖宗给我做主;就说——,六祖父欺负人家。”

六老爷用衣袖拭了拭头上的汗水:“小祖宗啊,我欺负你?真是天理何在!”他倒是一点儿也不恼大姐儿,疼还不知道怎么疼才好,哪里会生大姐儿的气:“你不欺负你六祖父我,你六祖父就要偷着乐。”

他扫了一眼锦凤二人:“她们不会女红,根本没有给你六祖母送孝礼,怎么给你看?”

大姐儿故意长长的吸了一大口气,又长长的“咦”了一声儿,还重重的看了一眼锦凤二人,用十二分震惊的语气道:“这、这怎么可能?”

她是故意的,故意的让屋里所有人知道她是故意的:尤其是那一声“咦”,拉得那个音儿比锦凤二人唱曲还要拐上十七八个弯儿。

“天下的正经好女子,就算是不精于女红,却也能过的去;她们怎么——?”她最后还又加了一句。

锦凤二人的脸更红了,头垂得更低:毕竟,她们是贱籍出身,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刚刚她们的趾高气扬都不见了,心中想要寻六夫人给她们换院子的心思也早不见了;眼下,她们只想做两件事儿。

第一件就是把大姐儿的嘴巴缝起来,第二件就是能立刻回去自己的那个小院子,最近几天她们都不想在人前露面儿。

六夫人眼底都是笑意,口里却淡淡的道:“不会做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大姐儿,你不说要陪我去园子里去走走?”

她还要给六老爷留几分面子,只是看在儿子的份儿上。

六十九章沈五老爷黑心

六老爷在大姐儿走时,在她头上轻轻的敲了一下意示惩戒,只是他的脸上无笑意,但眼中却无一丝恼意,大姐儿一点儿也不怕,还嘻嘻的对着六老爷扮了一个鬼脸:“我今天要吃黄金酥,不要吃家里做的,六祖父。”

六老爷假意恼道:“不给吃。”

不过大姐儿知道,一会儿六老爷准会打发人去买来给自己,她嘻嘻笑着拉起六夫人就走:“不给我吃,我就不把六祖母还给你。”

看着大姐儿走远了,锦凤二人都一脸受伤的抬头,想要让六老爷陪她们回房,好好的安慰她们一番;但是六老爷只是在她们脸上轻轻拍了拍,就像是拍一只小狗的头:“好了,那是我们沈家的小祖宗、混世魔王,你们以后好好的敬着她——她只是顽皮了些;一个孩子,你们不用往心里去。”

锦凤二人对视一眼: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就让她们没有一点儿脸面,她们能不往心里去嘛;只是一听也知道六老爷今天不会为她们主持公道,只能闭上了要说大姐儿坏话的嘴巴。

六老爷又拍了抬她们:“你们回去吧。”

锦凤二人听出六老爷不和她们一起回房,不自禁的问了一句:“老爷您——?”

“我去买点心啊,你们没有听到那个小祖宗的话?我如果不把点心买回来,我这几日就不要想有好日子过。”六老爷苦笑着摇头,抬脚就走。

锦凤二人愕然:点心而已,打发个人去不就成了,用得着堂堂一个六老爷亲自去吗?但是此事她们却做不得主,只能看着六老爷走远了,轻轻跺了跺脚之后回房了。

红袖听完六夫人的话后,嗔了大姐儿一眼:“又调皮!”却没有责怪女儿的意思,她知道女儿向来是有分寸的。

六夫人笑得一脸都是花儿:“不要骂我们大姐儿,她可是我的心头肉;”她搂过大姐儿来:“我的小乖乖,你那音儿拉得那个长,拐得弯儿那个古怪。”

看到六夫人无事,红袖也就放心了;至于两个歌姬是来做什么的,接下看着就是。

用六夫人的话说就是:反正现在左右无事,闲着也是闲着;有这么两个东西进来,正好当作是消遣吧。

锦凤二人见过了老祖宗之后,便在沈府中住了下来;她们以为六老爷会天天守在她们身边,进了府才发现六老爷当真是雨露均分,个个姨娘都差不多少。

不过她们二人也并不是很在意六老爷如何待她们,发觉果然几房的姨娘当中就是六房的姨娘最自由,什么事儿也没有,进出六房也无人过问:只要不出沈府二门,便无人理会她们。

她们却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六房的姨娘们虽然好像没有人管,但是极少有人天天到处去逛:上午她们一般会聚在一起,在六夫人的上房外间坐卧,做一些女红之类的;下午她们或者会二三个成群,也或者去园子里走一走,不过守在房里的时候较多。

锦凤二人却是极为活泼的人,并不愿意天天守在房里;上房还好,各姨娘都在六夫人处聚着,她们便也过来一起坐卧。

只是姨娘们所说的闲话,却让锦凤二人听得直想睡着:不是今儿天气不错,就是昨天小丫头生病发烧,或是昨儿夜里上夜的丫头说了什么梦话等等。

她们除此之外,根本没有提及其它:不论是六夫人、还是六老爷,或者是其它房的事情,统统没有。

锦凤二人便想着法子引众姨娘的话儿,但是众姨娘却总能把她们的话当成另外一层意思,不定说出什么话来,有时候还会引出笑话来。

过了七八日,锦凤二人终于明白,这几个姨娘太过愚笨了,安心立命只想守在六房里养老:对六老爷她们是尊敬,对六夫人她们一样也是尊敬——居然没有什么差别。

当红袖听到锦凤二人今儿出来走出,去了三房姨娘那里坐了坐之后,微笑叹气:“她们真当你们六夫人是可欺的人了;但凡有个脑子的人,看到那几个姨娘如此老安本份,也应该明白你们六夫人并不是摆设。”

“这两个,实在是有些高看她们了;”韵香摇头,抚了抚她的肚子,因为孩子踢了她一下:“现在真让人失望;就这么两个货色,那晋王爷居然会选中她们,也是个成不了大事儿的。”

“成不了大事儿才好啊;”红袖轻轻一叹:“如果真成了大事儿,那可真是…”她顿了顿:“我们倒底不了解她们,这也不过是几日,还是让人看得紧一些,莫要被她们两个人使障眼法骗过去了。”

“姑娘说的是,小心无大错,还是看紧一些的好。”

赵氏把线咬断了,展开衣服看了看很满意的样子:“那两个我看着可是狐媚的紧,这种人总是有些心计的。”

红袖知道赵氏八成是想起了郑府的柳氏来,微微一笑看赵氏手中的衣服:“大姐儿看了一定爱得不行,奶娘,您也太宠她了。”

“哪里有宠她?”赵氏眯着眼睛:“你就是命苦的,好不容易挣出来能安心过日子,偏又…我们大姐儿,却比姑娘你还要,唉——!“说到这里她住口没有说下去,廉亲王这一家死掉了,大姐儿日后要怎么办?

红袖假作没有听到,和赵氏提起了今天的午饭,成功让赵氏把注意力转移了:嗯,赵氏怕这两日大姐儿会瘦下来,天天变个法儿的做东西给她吃。

最让沈妙歌哀怨的是,他最爱的莼菜就是正当季的时候,因为是自南方运过来,所以价钱也不菲,赵氏也没有让他天天吃的;但是现在这个季节,那莼菜不止是贵了,而且极少;但是赵氏硬是天天能弄到一些莼菜,每顿都要给大姐儿弄一些吃。

大姐儿这一样和她的父亲一样,对莼菜是情有独钟;于是沈妙歌每顿饭只能盯着大姐儿,看着女儿把莼菜吃得一点不剩:大姐儿问他是不是想吃,想把莼菜给他吃,但是他做父亲的就算是再想,也不能和女儿抢饭菜,只能违心的说不喜欢吃。

可是天知道,他天天看着那莼菜吃不上,害得他晚上做梦都是苑菜;只是让他让哀怨的是,就算是在梦中,他也没有吃上莼菜。

终于这天又梦到了莼菜而没有吃到嘴巴里的沈妙歌,一大早上起来就恶狠狠的对红袖道:“哪日,我一定把我们沈家全族迁到南方去,我要天天、顿顿只吃莼菜!”

红袖听得一愣,然后看着沈妙歌笑得伏在枕上起不身:不就是一个莼菜嘛,至于如此这样嘛。

夫妻二人也是苦中做乐,他们让白逸尘通过江湖中的人悄悄打探那些灰衣人的消息,但是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廉亲王倒是生,还是死?

红袖和沈妙歌都很担心,只是担心都没有形于外:真正的担心,并不需要弄得人人都知道;况且还是在这种时候,更是不能让人知道了。

红袖和六夫人其实还是很忙的,真得很忙;因为子老爷的婚事就在近些日子,而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她们每天都被管事娘子们追得团团转。

五老爷忽然闲了下来,天天无所事事的不是待在府里,就是出去和希兰夫人一起出游:他把沈家的生意都交给了沈妙歌打理。

沈家并没有亏待五老爷,把他应得的家业都分了出来,并且给他准备亲事的银子也是公用的,并不是出自于他的那一份。

而仙灵茶楼只余下了京城中的一份,其它的都卖了出去:卖到了当地一些旺族的手中,不过每座茶楼里还有五老爷的份儿——但是他再过些日子便不是沈家的人了,所以那些茶楼也就是沈家的了。

因此,外面的人都在传沈家失和,沈五老爷利用这些年掌管沈家生意的便利,侵吞了很多的家业;但是沈家长房现在处在风口浪尖上,虽然很怒却也没有和沈五老爷闹腾开来:因为沈五老爷的岳母和当今的皇后可是极亲近。

此事不但是外面的如此传,就是沈妙歌也在酒醉之后,无意间吐出一句:“我们沈家就剩那些空壳子了?我不相信!”

事后有好事之人再追问,沈妙歌却不再承认,还和五老爷特意一起在醉仙楼摆过几次酒,请当朝的权贵们一起作耍看戏。

但是种种事情都表明,沈五老爷的确是带走了沈家不少的家业:带不走的也被他变卖了不少——倒底是多少,那只有沈家的人和沈五老爷知道了。

红袖和沈妙歌当然是知情的人,三夫人就曾来问过红袖:“是不是老五真弄鬼了?”

红袖只是低着头没有说话,问得急了红袖就答道:“三婶娘,真和假有什么分别?”

三夫人一瞪眼珠子:“当然有分别?”然后立时明白过来,愣了好久之后道:“也就是说,那些忠心耿耿的钱氏掌柜们,现在也都各有各的打算,坑了我们家的事情也是真的了?”

红袖一直在等三夫人开口,因为最担心的也莫过于三夫人对此事的反应了;她看了一眼三夫人轻轻的道:“此事,唉;只能说是我们五爷对不起三婶娘了,没有为姐儿守住那份家业。”

七十章成亲了

三夫人听到红袖的话后,低着头静了半晌也后长长一叹,“不能怪五哥儿;罢了,你先忙着,我还有事儿先回了。”说完,她便起身走了。

看着三夫人的背影,红袖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她能明白三夫人的心情,这么多年把心思都扑在了静萱的家业上,但是到了现在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她怕是极难接受的。

不过,红袖没有料到三夫人如此平静的就走了,原本认为她会生气恼怒的发作一番,可是三夫人只是很失意,然后说了那么一句话就走了。

红袖看着三夫人的背影心中生出几分不忍来,不过她轻轻一叹转身回了屋:有些事情,总是要面对的。而且银钱是身外之物,如果三夫人能看开这一点,她便不会再惹人嫌了。

想想三夫人除了贪财些,其实人也说不上坏来,红袖又看回头看了一眼三夫人的背影:三婶娘,能想得明白吧?

虽然沈府对外说没有被沈五老爷谋算,但自上到下的嚼用都减了很多:除了沈老祖之外,其它各人都减了不少。

单说红袖长房少奶奶的饭菜,便由十六例降为了十例。

又过了两天,沈家又把下人们月例减去了二成,这一下子弄得沈府一些下人们怨声载道,有些人做事都不老实本份起来。

此事当然也就传了出去,京中不少府中都知道了此事;而红袖也因此生气发作,把那些不老实本份的下人,一下子就变卖了三四十人之多:大多都是一家人都赶了出去。

这样一来,就算是沈家不承认,但是人人都知道沈五老爷把沈家坑了,只是沈家因为六安县主和皇后的意思,所以即不敢怒也不敢言。

就在此时,六安县主和希兰夫人被宣进宫,后来有传言说是皇帝对沈五老爷的亲事不喜,想要让六安县主退亲。

只是六安县主没有开口,皇帝与皇后也并没有对人提及,但是六安县主和沈家原本不多的走动更加的少了起来。

红袖长叹一声:“如此,皇帝也不能放心。”

“怎么也是沈家的人,就算是入赘在皇帝眼中也是一样吧?至少,他在担心入赘是假的。”沈妙歌虽然神色间有些沉郁,不过并没有太多的担心。

红袖轻轻点头:“皇帝会相信的,五叔父是真得入赘并不是做假;而县以六安县主和皇后的关系,也不可能会做出有害皇家的事情来。”

“嗯,看看吧,只是此事怕是不那容易;”沈妙歌看向红袖:“皇帝一直没有过问此事,忽然过问自是有人进言;那进言之人,自然是不想亲事能成的。”

红袖想了想道:“过两日我去看看希兰夫人,不用问只看她的眉眼我便知道六安县主的决定。”

只要六安县主认定了沈五老爷做女婿,皇后也不能强要六安县主退亲的:因为六安县主可从来不曾求过皇后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她的夫婿、还是她的儿女。

“好事多磨吧,五叔父成个亲,自一开始就没有顺过;”红袖偏头:“我想,应该是有后福的才对。”

沈妙歌笑了:“还有这样的说法?不过就算是皇帝再不高兴,此事他也不能明着下旨——两家毕竟早已经下过定的;所以此事还是有转机的。”

朝中有人针对沈家,所以五老爷和希兰的婚期是一拖再拖;虽然皇帝皇后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后宫各贵人的家中,一个一个的下贴子来请六安县主母女: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每家都是家宴,都能看到和希兰年岁相当的男子。

虽然有的男子官职不高,或者有的根本没有功名;不过六安县主母女都明白,只要她们点一下头,那男子就可以指日高升: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品秩绝对不会很低——算是皇家对六安县主母女的补偿吧。

六安县主是有宴必赴,只是会不会带着女儿一起,便不一定了;而同时希兰夫人常常来邀五老爷同游:不是看戏便是打猎,并没有远了五老爷。

只是那些见过希兰夫人一面的男人们,却也常常下贴子来请希兰:总有不能拒绝的那人,所以希兰夫人也有和旁人同游的时候。

当然不止于此;在希兰夫人“相亲”的同时,沈府这边也不时有人来登门提亲,沈五老爷在京中成了炙手可热的男子:比那些年轻潇洒的未婚男子们,行情还要看俏。

沈老侯爷等人当然是知道这是皇帝和皇后的意思,于是他们父子也不能一口拒绝,只能让沈五老爷去赴宴什么的;虽然沈家的人对几门亲事都表现出有意来,但是沈五老爷却总是摇头不同意。

两家人对于沈五老爷和希兰夫人都施加了压力,让众人想不到的是,沈五老爷和希兰夫人都负气离府,然后居然在别院山庄中公然住到了一起。

他们都是成年人,虽然此事有些不好,但都是成过亲的人,此事便不好定他们的罪;只能说对他们二人的名声都有些不好。

此事在第二天便由六安县主悄悄的回了皇后,皇后听到之后就算是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默许了沈五老爷和希兰的亲事。

红袖听到五老爷和希兰夫人的“壮举”之后,吃惊之余轻轻一叹却什么也没有说;不止是红袖没有说话,就是沈家知道此事的主子们谁也没有说话。

当然,五老爷和希兰夫人的事情,并没有很多的人知道;怎么也是丑事,当然不可能满天下宣扬;就算是有那听到风声的人,也不敢随意开口谈论此事,他怕六安县主带着人堵住他打个满头包。

因为已经有先例了:一位侯爷吃醉酒之后,笑谈了两句;第二天,他下朝回来的路上,便被六安县主带着人堵到了路上。

六安县主亲自上去把侯爷扯到了车下,只一个字:打!

她没有为女儿辩白一个字,也没有同任何人提及过;反正只要是有人敢提沈五老爷和希兰夫人的好事儿,过不两天一定会被六安县主打个鼻青脸肿。

告到皇帝那里?六安县主根本不怕:毁人名节,我打他都是轻的!再者,她也对县主的封号不以为然,皇帝你要拿走随便,但是人我是照样要打的。

京中之人就算是听到了只言片语,也不敢说起来啊;被六安县主当街率一群妇人打一个鼻青脸肿,不说三个月不能出府了,实在是太丢人了。

反打回去?嗯,不知道谁有那个胆量,不过有胆子的可以试一试:反正就算是不太聪明的人,被六安县主打的时候,也只是让人护住自己,不敢让人打回去。

大姐儿听到六安县主所为之后,抚掌笑道:“做女子当如此!”

红袖嗔了女儿一眼:“这是个女孩子应该说得话?”不过,她心下极为同意,做女子如六安县主才真不枉此生啊。

只是没有几个人能如六安县主一样:天下间,没有人再有六安县主的身家背景。

皇帝十分的阴郁,捉拿附逆便让他极为不痛快,而且廉亲王至今没有查到一点点消息;所以,听完皇后的话,他是十二分的不快。

皇后和他多年的“患难“夫妻,当然是极懂他的心思:“皇上,其实臣妾倒觉得我们是不是过虑了;沈家一直没有表现出什么来,就算是…,他一个入赘的人能做什么?”

皇帝看了一眼皇后,并没有说话。

“他就是一个人,就算是取走了沈家一半的家业又如何?”皇后淡淡的一笑:“进了希兰的手中,就是进了六安县主的手中——谁有那个本事拿得走?”

皇帝想到了六安县主不自禁的笑了:“有勇无谋,幸亏是个女子,不然不知道会给我们闯下什么祸来呢。

皇后也笑了,她知道皇帝不会再执意要让希兰嫁给旁人了。至于皇帝是不是放心沈家,会不会就此放过沈家便不是皇后关心的了;她只要保下六安县主母女便成。说到沈家,皇后微微皱眉,也的确是势太大了些。

在京中各色人等的目光里,沈五老爷终于成亲了。

只是他是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沈家给他置办的东西,去了六安县主的府中:自此之后,那里便是他和希兰夫人的家了。

亲事很热闹,京中的权贵世家大臣,几乎是人人都到了;沈家并没有和沈五老爷、六安县主翻脸,和沈家交好的人家自然也不会翻脸而得罪六安县主。

拜完堂之后,闹新房的人极多:其中有不少是看热闹的人——对于沈五老爷,太多的人都不齿于他;只是惧于六安县主与皇后,所以并没有人在嘴上说什么罢了。

沈五老爷的神色很平静,不管是对上鄙夷的,还是善意的目光,他都笑眯眯的点头;而三房也很平静,不管是三老爷还是三夫人,都没有在今夭寻沈五老爷的麻烦。

沈家的长辈们都没有来,来得人是沈妙歌和沈二爷兄弟:此举落在众的眼中,自然也是沈家内斗的明证。

就连皇帝和皇后此时也多半相信沈五老爷是趁火打劫,夺了沈家的家业要自立门户:庶子之痛,其实很容易理解的。

七十一章试探

沈五老爷走了,府中属于他的那一座跨院已经空了出来,而且他也没有带走丫头,只是带走了几个小厮而已。

五老爷的跨院重新收回了公中,只不过也并没有用处;沈府中闲置的院落并不是只有这一处。

正好赶上诚王爷的庶子百日,红袖和沈妙歌亲去道贺,回来的时候又去京中最大的点心铺子,买了老祖宗最爱的两样点心;出点心铺子时,正好遇上三夫人,她今日是去给娘家的婶儿拜寿去了。

三夫人笑着招呼了红袖和沈妙歌上她的车子:“倒是巧儿了,只是不知道你们可有东西孝敬我?”

红袖取出来两盒胭脂:“我是诚王妃送的,说是宫里新密制的,颜色很柔并且很香滑呢;我就想着这胭脂正好合三婶娘用。”

三夫人其实很会装扮,也很喜欢装扮,尤其是爱胭脂;她打开看了一眼便笑道:“果然是没有白疼你;”看向沈妙歌:“这侄儿倒真是白疼了。”

沈妙歌大大的叫了撞天屈,娘儿三个有说有笑的,倒也解了寂寞。走着,红袖不经意看了一眼车子外面,原来正好到了江府。

江府门前冷冷清清的,地面有些日子没有打扫了,大门紧紧的关着,并且黑潦漆的没有挂灯笼;不过门房里隐隐有灯光透出,证明府中还有人。

“江府,没有人了。”红袖的声音像是叹息,又想是随口说一句闲话。

三夫人看了一眼:“有人,可能是无人来,他们一家人也乐得关门谢客,图个清静了;”想到了江氏,三夫人恨恨的啐了一口:“养了那么一个狠心的,如果不是我们太夫人慈悲,就应该让他们江家好好的谢罪才成。”

沈妙歌看过去时,马车已经行过了江府的大门;他淡淡的道:“江老爷不知道为什么被罢了官儿,可能现在也是无脸见人吧。”

红袖和他对视一眼,都住了口没有再说下去;而三夫人显然也不想提起江氏来,坏了一日的心情,便问起诚王妃现在如何:“居然给庶子摆了百日酒,当真是有心胸的。”

红袖微笑:“可不,诚王妃一直是贤淑的,很得王爷敬重。”她知道三夫人的意思,自己也不想提及江氏,便顺着三夫人的话说了下去。

不过她是知道诚王妃如何对姨娘这样好的,那姨娘可是诚王妃的人,主母姨娘一条心的紧,诚王爷是被她们两个人栓得死死的;诚王妃如此做,不止是讨了诚王爷的欢心,也是对姨娘忠心的奖赏。

回到府中,红袖和沈妙歌先送了三夫人回房,然后他们才去了上房去见太夫人和沈夫人。

诚王爷这一趟并不白去,诚王妃是一个恩怨很分明的人,她还记得红袖的好处,所以提点了红袖一句。

诚王妃在眼下当然不能有话直说,她只是在和红袖闲谈时,趁着左右无人说了一句:“大姐儿年纪也不算小了,而且又一直极得皇后、皇帝的喜欢,各府王爷也多喜欢那孩子——你可有属意的人家?”

红袖轻轻的摇了摇头,并没有说话;因为她看到有位郡主走了过来。

不过满朝文武,有不知道大姐儿是廉亲王儿媳妇的事情吗?她和福官已经拜过了堂,现在福官儿死了,如果不是有那一纸休书,她现在便是小小的孀居之人。

但是京中的权贵们,有人不知道大姐儿极得廉亲王的喜爱吗?有人不知道大姐儿和福官儿青梅竹马、十分要好吗?

不过因为廉亲王是“罪人”,所以大姐儿这个小小的弃妇,才没有披麻戴孝,也没有素服以明志;并且还是以姑娘的面目示人,但是人人都明白现在可不是论大姐儿亲事的时候。

就算不用三年,也要过上一年、两年的再到沈家提亲事比较好:如果当真是想和沈家结亲,如果当真是喜欢大姐儿这个姑娘的话;不然沈家是不会同意的,而提亲的人也心有忌讳,不会赶在这个时候来提亲。

诚王妃有一位堂妹在宫中为女官儿,听说就是在中宫当差;她如此说,是什么意思红袖当然是极清楚的。

只是她并不能表现出来,也不能说什么;一切只能回府之后再议。

听完红袖的话后,太夫人长长一叹:“我就知道,皇家不会放过我们家的大姐儿;虽然,她已经被休。”

红袖和沈妙歌都没有说话,她们心中只是来回响着廉亲王那天晚上来访时说过的话:大姐儿,永远都是我的儿媳妇。

廉亲王一家人死去不足月,皇帝便要大姐儿另外定门亲事,这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当然,如果沈家聪明的话,现在也应该早早给大姐儿定门亲事,以明其心。

但是廉亲王对沈妙歌和红袖有救命之恩,沈家如何能做这种事情;但是他们不想做,皇帝看来却想逼着他们做。

诚王妃虽然没有明说,不过意思红袖是明白的:与其让皇帝赐婚,不如她们自己为女儿挑一门亲事——反正廉亲王一家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才成。

沈老侯爷听了此事之后,静默了良久:“如果皇帝当真下旨,只怕不会是大姐儿一人的婚事而已。”

红袖和沈妙歌不明所以,沈老侯爷坐下平淡的道:“今日我被皇帝叫进宫去,给我看了几份奏折,是弹劾我们附逆廉亲王的。”

“他们,终于忍不住行动了吗?”沈妙歌并不寺怪:“皇帝是什么意思?”

“能有什么意思;”沈老侯爷嘴角弯了弯,似乎是想笑的样子:“皇帝当着我的面儿,把那三个写奏章的人骂了出去;并且和我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

“皇恩浩荡啊。”沈侯爷叹息道:“不用太过烦心了,一切都看皇家的意思来。”

红袖想了想道:“如果当真要让大姐儿另许人家,我宁愿我们自己选一家人把大姐儿嫁出去,也决不想让皇帝来指婚。”她不能看着女儿成了这场暗斗的牺牲品。

老侯爷看向红袖笑了:“我们沈家的儿女可以死在战场上,但是绝不会被人所辱、所逼;大姐儿是我孙女儿,袖儿。”

红袖起身福了一福,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就如同她当初被送来冲喜一样:人,其实有很多的无奈,所以她眼下只能为女儿争取稍好一点的结果。

不过听了沈老侯爷话,红袖心中一动;眼中的老侯爷坐得笔直,虽然脸上的笑意有些苦,但是却自有一股英武之气是:大元帅之风就是如此——他一直在安排后路,红袖是知道的;不过红袖一直没有报太多的希望,因为在天朝之中,他们能逃到何处去?

现在,看着这个样子的老侯爷,红袖相信了。

皇帝州压下了对沈家的弹劾,次日便有人上书言郑家也是廉王的附逆;皇帝再一次发作了上书之人。

但是上书之人却还是络绎不绝,大有尖死谏的样子;只是人数不多,也就是三五日便有人跳出来闹腾一番罢了。

沈、郑两家却是一副风平浪静的样子,完全对那些弹劾不理会;每日上朝下朝并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

红袖每日里相夫教子,孝敬长辈们儿,日子过得倒是平静的很;唯一的忙碌,可能就是七夫人那边,她的身子见重,要准备临盆的事情了。

红袖院子里却早已经备下了临盆所需的东西,因为韵香临盆的日子不远了;这些东西,今天一早红袖就打发映舒等人给韵香送去了。

韵香现在老实在家中歇着,就等着孩子降生了;但是到今天已经足足有五天了,她却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映舒回到府中刚和红袖说了两句话,韵香便进来了;红袖吓了一跳:“你有什么事儿不能打发小丫头说一声儿?”

韵香笑道:“我在家中也闷得很,所以也想出来走一走。”

红袖便问她的身子如何,可是有什么感觉;韵香却没有答这些,而是俯身过来道:“有一件事儿,我越想越不对劲儿,所以才来告诉姑娘一声儿。”

“就算什么事儿,你也不应该跑一趟的。”红袖嗔了她一句:“说吧,什么事儿;说完,你立时给我回去好好的将养。”

“那个三管家今儿一大早一家人都租了马车出去了,说是去上香;可是带得东西却有些多。”韵香想了想道:“他去上香当然府中是知道的,只是看到他带了那些包裹,我心里怎么也有些不踏实。”

红袖轻轻的点了点头,重复了一遍:“三管家,三管家;”然后抬头:“我是知道的,他们昨儿便来叩过头了,说是要一家人去山上还愿,要住上两日所以才告了两日的假。”

韵香细细的把听来的都告诉了红袖:“姑娘还是去打发人去查一查吧,没有事儿当然好。”她一面说一面起身:“那奴婢就回去了。”

红袖一面让映舒等人用用软兜送韵香回去,一面在心下细细的思索着韵香的话:事儿是不对劲儿,她当然要让人去山上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