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并没有问是哪几家权眚:皇帝所选的,能会是什么人家?现在皇帝虽然还表面维侍着亲热,事实上他行事并无太多的顾忌。

皇帝就是在逼沈家,看看沈家如何应对;然后,他也就定计行事:沈家恼了最好。

沈老侯爷长长一叹:“我们大姐儿不能再另许他人,不管是不是用计都不能应允此事;如果因此皇帝降罪,那真是滑天袭大稽了一一当然会惹怒皇帝,他也只会另找借口行事而已。”

“停下准备退路,皇帝如果当真让暗卫盯着我们沈家,想来他很快就会知道此事;也许他会放下心来,只让我们交出兵权便无事了。”

说完,他长长的一叹:“只是,京中这个是非之地,我真是不想再住下去了;你们呢?”

红袖和沈妙歌当然也不想再留在京中,沈侯爷也是恨不得立时便走:沈家一直在卫护皇帝,但是现在皇帝却一心要除去沈家;对于沈家来说,他们在京中再留下耒,不止没有意义而且还会沦为笑柄。

他们不在意,但是他们不能不替祖宗们在意:沈家的先祖们,对今天的皇家不失望吗?对于那些恶言恶语,他们能不在意吗?尤其是那些J在战场上的沈家人,沈老候爷每每想起,便心下一痛。

“老侯爷,四叔父————?”红袖轻轻的开了口,她不能不代沈四老爷说句话。

沈妙歌也开口道:“祖父,其实四叔父当年也是因为四婶娘…”

“我知道,你们不用说了;”沈老侯爷好像一下子老了许多,他看向了太夫人:“嗯,等下一次他再来时,我想见见他。”

一直没有开口的太夫人轻轻的道:“血浓于水,老爷;我看老四已经知错并且也受一一”

沈老侯爷摆摆手:“我的儿子,我比谁不心疼?你们不用说了,一切等我见到他之后再说吧。”

沈四老爷还没有再来,皇后的赐婚旨意便下了:把大姐儿指给了一个郡王的二子;只是这位郡王,一直都和沈家是对立的——尤其是在军权的把握上他们家更是恨不得沈家倒了能把大权握到自己手中。

第三更。话说走亲戚真累了,小孩子闹得我真头疼;我更是坚定了要拥护国家的政策,说什么都只要一个孩子了。

八十五章抗旨

关于四老爷的事情,红袖和沈妙歌当天回到房中之后,长长一叹;沈妙歌轻轻拍了拍她的肩:“你是不是心中有为难之事?因为四叔父?”

红袖轻轻点头:“如果就把在这种时候,不顾自家的性命的四叔父视作路人,实在是做不到;但是如果让四叔父回沈家,对于六婶娘来说…”

沈妙歌点头:“你说得是,当真是两难。”

“所以我今天只是对老侯爷提起时,心里也是两难;”红袖想了想之后道:“此事,如果六婶娘不能原谅四叔父的话,他是不会、也不能回府的。”

沈妙歌拉红袖坐下:“你不要想得太多了,老侯爷既然已经开了口,我想四叔父再来时,他一定有了法子。”

“倒是有一件事儿,四叔父的腿当年被打断了,昨天看他走路虽然有些不便的样子,但是却和往常没有太大的不同——谁给四叔父治过伤?”红袖微微皱起眉头:“也就是在此时吧,不然老侯爷追问下来,不知道会不会发作呢。”

沈妙歌摇头道:“不是我,我可没有那个胆子抗命不说,而且四叔父当年所为之事…”他轻轻一叹:“我很为不齿。

红袖回头:“我哪有说你,我是说不知道是哪个;不过现在老侯爷应该不会在意此事了吧?”

说了一会儿话,红袖和沈妙歌用过晚饭之后,让沈妙歌小睡片刻,她起身去寻六夫人说话了:四老爷的事情,怎么也要让她知道的。

到了六夫人的院子里,听说六老爷正和六夫人说话,红袖便想回去一会再过来。

六夫人已经听到红袖的声息,让人把她叫了进去:“我和你六叔父原也没有什么事儿,只是说说话罢了;你来一定有正经事儿,说吧。”

红袖看了一眼六老爷,这话还真有些不好说:当年的事情,对于六老爷来说也是颜面受损的;她想了想便委婉的把四老爷进府的事情说了出来,只说四老爷有事关沈府生死的事情,却并没有把什么事情说出来。

六老牟低着头道:“他的腿,好了?”

“应该是吧,走路虽然有些不便,但是却不像是跛了的;”红袖想到当年四老爷腿部的伤势,不可能跛了的——因为已经断了,不会再走路才对。

六老爷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六夫人一直没有开口,她微微低着头,也看不清她脸上的神情。

过了好一阵子,六夫人抬起头来:“四、四哥和那妇人当年所为,我并不能原谅。”她还是叫出了四哥来。

这早在红袖的意料之内,换作是她也不可能原谅四老爷的,所以六夫人这话并没有什么不妥。

“不过四哥现在所为,我心里明白;我们府上的情形,我也明白;”六夫人叹息了一声儿:“如果四哥只是做了这些,我是难以接受让他回府的,袖儿。”

“虽然有些小心眼儿,但是…”六夫人看向红袖:“我真得做不到。”红袖一说出四老爷的事情,六夫人便知道她的意思了,也猜到了沈家其它人的意思。

当年的事情,六夫人差一点就被逼死,而她在沈府中最亲近的人却被逼死了:她放不下。

红袖能理解,轻轻点头:“我只是告诉叔父和婶娘,老侯爷已经知道此事,对于四叔父的事情,并没有说什么。”

六老爷也抬起了头来:“老侯爷知道了?”说完便又点了点头:“他来当然是有要事,你自然是要回老侯爷的。”

红袖轻轻应了一声儿,没有再提四老爷的事情,而是说了一阵闲话之后起身要走。

六大人此时道:“袖儿,如果四哥日后还为我们沈家做事,救了我们沈家上下众人的话,我虽然对四哥做不到完全的谅解,你知道人死,不能复生的…”她想到了伍氏姨娘,眼圈一红:伍氏姨娘就是因为救她而硬生生的被当年的四夫人逼死了。

“但是他却不愧所姓的沈字了。”六夫人别过了头去,她其实对于四房两夫妻,还真是难以原谅;不过当年的事情的起因是四老爷心怀不轨,但是后来的所有的事情,却几乎都是四夫人一人主使。

如果四老爷所为当真能救下沈家老小,她也不能阻止沈四老爷回府;只是她还是不能原谅他:事关她的名节啊,而且伍氏姨娘的一条性命在。

红袖起身福了一福:“不是婶娘小心眼儿;”她看了一眼六老爷,再福了一福便告辞了。

今天乍见四老爷,听完他的话之后,红袖的确是有些激动了;现在细细想一想,四老爷现在回府是不可能的。

所以老侯爷没有说什么,只说见见四老爷:四老爷回来,如何对得起六夫人——而且,四老爷所为,对于沈家来说也是极大的丑事儿。

红袖也没有心思多想,因为皇后的旨意到了:此事并不是单单和大姐儿有关,这就是皇帝在进一步逼沈家。

沈家的兵权交是早晚要交的,只是要如何交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皇帝明显是在担心沈家在军中的威望过高,单是收了兵权他还是不放心的。

而沈家主动交兵权,皇帝也不会收的;他要收回沈家的兵权,一定要有一个正明光明的、表面上能交待过去的理由才可以:皇帝担心,像收郑大将军兵权一样对沈家,怕是军中有太多的将领不服。

因为军中有太多的将领都是沈家提拨起来的,这让皇帝忌惮不已;也成了沈家眼下最大的尾巴:不然,他们早把兵权交出来,和郑大将军一样无权一身轻。

皇后的旨意下了,太监高高举着那懿旨等着沈老侯爷上前接旨:接过来,便是沈家同意大姐儿另嫁人了。

老侯爷带着一家人跪在地上,并没有起身;所有沈家的人不管神色如何,都跪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懿旨,他们不能接。

接了,对不起廉亲王一家;接了,便是沈家的人贪生怕死,自弃人前。

太监又催了一遍:“老侯爷接旨。”

红袖握起了拳头,她悄悄看向大姐儿;大姐儿却还算平静,并没有要跳起来反对的意思:不过知女莫如母,如果老侯爷接旨了,大姐儿一定会跳起来的。

沈妙歌此时不能抬头,所以看不到女儿;但是他担心啊,皇帝不过是想找个借口,而大姐儿只要一跳起来,这借口便有了。

对皇后大大的不敬,便是对皇帝的不敬,还有谁能说沈家对皇帝忠心耿耿?但是女儿当然不能再嫁他人。

老侯爷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请公公回复皇后,臣的孙女儿沈好歌已经决意出家,今天已经是斋戒第三天了。”

太监闻言愣了一愣,他只想到了两种结果:沈家接旨而名声受损,正好皇帝可以再进一步之后,便可以拿下沈家来而不会引起朝中、军中的动荡;沈家不指旨,立时他便回宫,过不多时,圣旨便会到沈府,自然是问罪的,沈家的名声也会受损——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沈家不接旨的话,皇帝便可以更快的降罪于沈家;他没有想到沈老侯爷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个要出家的女子,当然是不能嫁人的。

“臣不能接旨,还请公公代臣向皇后娘娘请罪!”沈老侯爷说完,在地上重重的一顿头。

沈妙歌和红袖也一齐随着众人重重叩头:“请公公代我们向皇后娘娘请罪!”

太监抿了抿嘴唇,只能把高高举起的手收了回去:“如此,洒家便回去向娘娘回复;侯爷快快请起。”

老侯爷起来自然少不了打点一番太监,方才送他出府而去。

红袖心疼的看了一眼大姐儿:女儿自今天开始,只有斋饭素服了;不过比起再嫁来,这样已经是极好了。

“大姐儿,你马止搬去佛堂中住;”红袖轻轻的贴耳对她说,然后使了眼色给茶香和映舒等人,让她们立时把大姐儿的东西移到佛堂里去。

沈老祖看向大姐儿,眼圈虽然微红不过并没有叫大姐儿过去,她知道大姐儿还要好好的准备一番,才能躲过此劫。

皇后的第二道旨意很快到了,意思便是大姐儿没有剃度,而且正是青春年华怎么能去长伴青灯古佛,所以让大姐回心转意,依然还是要赐婚的。

这旨意是对大姐儿下的,大姐儿只能上前回话:“我是被休的不详之身,只愿能长件青灯古佛,还请皇后娘娘成全。”

大姐儿只是回话,没有接旨;她不能接,也不愿意接:因为福官还在等她,因为沈家的名声不能因她一人受损。

太监没有想到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姑娘居然有这样大的胆子,他又催促了一遍让大姐儿接旨,大姐儿依然是那么几句话。

太监皱起了眉头:“你敢抗旨?”

大姐儿叩头:“民女所愿就是皈依佛祖,请皇后娘娘成全。”

太监的脸上有了怒色,他看向了沈妙歌和红袖:“你们沈家,要抗旨不成?眼中可还有皇后娘娘?”

红袖一听便知道皇后这赐婚的旨意是不可能收回的,沈家是接也要接、不接也得接:不接现在就治你的罪——接当然也不成,因为赐婚的日期居然就在一个月之后;就算是想拖上一拖也根本不成,皇帝此举分明就是要把大姐儿送入虎口。

太监又一抖手中的懿旨:“你们,接旨还是不接?”

八十六章刚烈

红袖和沈妙歌正要开口说话,大姐儿已经回道:“恕民女大胆,出家之心已定,还请公公上复皇后娘娘!”说完话,大姐儿已经掏出一小片竹片来,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一缕青丝已经落地!

看着那缕头发,沈家所有的妇人,除了红袖之外全部伏地落泪:自古之礼,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是不能自己伤害的。

沈老侯爷双眼通红,轻喝道:“皇后娘娘懿旨面前,如何能如此失体统?都给我肃容!”

红袖没有掉泪,对于她来说不过就是一缕头发,还可以再生的;当然,她也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宁为玉碎、不会瓦全!

如果皇室再逼下去,大姐儿就是一死也不会答应再嫁:只有这样,才能免沈家之祸,同时也全了她答应福官的话——可谓是孝义两全。

只是红袖不能看着女儿如此,这一缕头发同样让她心如刀绞:大姐儿早已经料到了,所以才会收起一小片的竹片,以她自幼练功的身手,断自己的头发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不会被皇室怪罪沈家不敬:接旨之时,居然暗怀凶器。

大姐儿是个古人,自里到外地地道道的古人,虽然有红袖的影响,但是骨子里她同母亲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她接受的是这个时代的教育。这一缕头发对于大姐儿来说,意味着什么红袖很明白,所以她心痛。

红袖呆看着那缕头发片刻,沈家众人都已经忍不住了泪水,只是院子里是鸦雀无声。

沈妙歌紧紧咬着自己的唇,才没有跳起来把这个太监打一顿:不是他一催再催,女儿如何会断发明志?!

太监现在也愣,他是真得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现在,要如何收场?

再逼沈家接旨是不可能的:再逼下去,沈家这一辈儿的大姑娘很有可能抹了脖子——到时皇帝会夷了他的九族给沈家大姐儿陪葬!

就算是现在,他回到宫里也不好交待:皇帝是要让沈家接旨,但是他却弄得沈家大姐儿断发;差事没有办好,自然是脱不了惩罚的;并且大姐儿如此一来,皇帝与皇后的脸上不好看,天下臣民会如何看待他们?所以,他这个来下旨的太监,一定会成为皇后的替罪羊。

沈妙歌和红袖都紧紧握着手,手背上的青筋都高高的鼓起:他们已经忍到了极限。

大姐儿扬起头来,直直的盯着太监:“烦请公公代为向皇后上复民女之愿。”

沈老侯爷再次开口,他看着太监道:“公公,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他头上的青筋都在突突直跳。

太监就是上再傻也知道,沈家众人的怒火已经到了边缘,他哪里还敢再厉声说话,收起了皇后的旨意,他轻轻的弯了弯腰:“老侯爷和众位请起,洒家这就回去上复皇后。”

他的脸是苦的,不能不苦啊;因为他知道这一次回宫,下一次再来沈家之时,便不会是他来了:他的伤再轻也下不得床。

太监是一刻也不敢久留,更不要说讨什么赏银,立时出府转身上马而去:他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刚刚居然逼沈家人的接旨。

他们家不接便不接吧,不接自己回宫复命,大不了来回多跑几趟,至少自己能留下头吃饭,能保住双腿走路;眼下回到宫中,他还真不知道会如何。

太监前腿刚走,后腿太夫人一把抱住了大姐儿:“我的儿,你这是何苦?”便抚着大姐儿的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沈夫人也过来拉大姐儿的手,手里握着大姐儿的断发,眼泪是怎么也止不住:她只有这么一个嫡亲的孙女啊,居然被逼得到如此地步,何止是气,对皇家她生出了一分的恨意来。

老侯爷自地上起来之后,看着大姐儿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确是心痛的,非常的心痛。

沈侯爷和沈妙歌起来之后,上前扶起了沈太夫人和沈夫人,虽然劝了两句,但他们父子一样是气恨难平。

红袖扶着太夫人,看向了老侯爷:“只怕…”

老侯爷摇头:“已经到了鱼死网破之时,就算是委屈求全,也不过是多一个月的功夫——还要搭上我们沈家的几代人的名声;大姐儿,很好。”他看了一眼大姐儿,没有再说下去。

大姐儿只是哄着太夫人和沈夫人,心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倒让红袖很欣慰,女儿长大懂事,总是件好事儿。

沈家众人回到了屋里,人人看到大姐儿的头发都转开了眼睛,实在是不忍看的。

沈夫人亲自给大姐儿梳头,虽然能把断掉头发的地方掩起来,但是却怎么也和原来不一样了。

红袖看看大姐儿:“太夫人、夫人莫要伤心,我想大姐儿就是要以此来向朝廷抗争;皇帝和皇后,就算是再生气,也不能再来逼我们家了。”

而且,皇帝的如意算盘也被破坏了:朝中上下的人只会对大姐儿这个小姑娘十分的钦佩,但是对皇帝和皇后,心中多少都生出几分不以为然来——逼的大姐儿断发,如果对方不是皇家,怕是被万人唾弃了。

宫中,皇帝果然是在生气,皇后的脸色也大变;只是他们夫妻都端正的坐着,没有谁起来走动或是喝骂。

过了片刻之后,皇帝阴沉沉的开口:“来人,把这狗奴才绑了带到沈家,让他去请罪!”就如太监所担心的那样,他成为了替罪羊。

沈家当然不会对他如何,但是皇帝一定不会饶了他。

太监再到沈家之时,不管是沈老太爷、还是大姐儿,无一人为难于他;并且一家人再三的向新来下旨的太监道:“烦请公公上复皇后,臣等多有不敬,还请皇后娘娘降罪。

那太监上前亲手扶起了老侯爷来:“都是这个奴才不会办差,硬把皇后娘娘的美意弄成这个样子,皇后娘娘十分的不安;”说到这里他看向大姐儿:“姑娘不要紧吧?”

大姐儿对着皇宫叩头:“民女无事,让皇后娘娘烦心是民女的错;民女知道皇后娘娘的好意,只是民女已经身许佛门,还请公公代为上复,替民女请罪。”

皇帝和皇后就算是再生气,也不能降罪于沈家;此次下旨赐婚之事,便如此不了了之了。

对沈家来说,此事算是过去了,皇帝就算是要对付沈家,也只能另想他法,不能再把主意打到大姐儿的身上;但是对于皇帝来说,事情并没有过去。

因为朝中的御史等一些正直的大臣听闻此事,都递了折子上去,都是为大姐儿说话的人;皇后为此,只能向皇帝请罪自罚,才平息了此事。

而皇后自罚之后,后宫之中便又起了波澜:各宫的妃子哪个会错失这种良机?只是无奈皇帝的心情极为不好,所以对于各宫妃子并没有假以颜色。

其中自有那手段高的,皇后不过自罚在宫中悔过半个月,便有宫妃有了身孕:岸然是在皇后自罚结束半月之后才被御医诊出来的;皇后的头,更疼了,因为皇帝的的确确是对那宫妃很好,很有些动了情意的样子。

原本皇帝可从来没有在宫妃身上用过多少心思:原来他被太后压制着,也不敢放松心神,只能和皇后夫妻二人同舟共济;现在嘛,他没有那么多的顾忌,自然是要好好的享一享美人福了。

沈家自皇后自罚之后又清静了下来,只是在皇后自罚之后的十天夜里,沈家来了几个夜访之人。

沈妙歌和红袖因为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看到廉亲王时,还是小小的激动了一下。

不管怎么说,能亲眼看到活生生的廉亲王,可比听说他还活着更有真实感。

廉亲王的脸上并没有笑意,他是为了大姐儿的事情而来;看到沈妙歌和红袖时,他轻轻的一叹长躬到底:“因我而累你们府上一家人,并且累得大姐儿如此,实在是…”

沈妙歌急忙扶起了他来:“王爷,我们本就不是外人,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的?说到大姐儿;”他顿了顿道:“我有个好女儿,你有个好儿媳。”

他说得十分肯定,只是眼圈有些微微的泛红:如果对方不是皇帝,他早就把那人暴打一顿了;到现在,他也难消心头的一口气。

廉亲王点头:“大姐儿,是个好孩子;”他看着沈妙歌和红袖:“但是我的儿媳妇,当然不能让人如此欺负!”

沈妙歌握了握拳,红袖轻轻的扯了他一下:“王爷,那是皇帝。”她只是在提醒廉亲王,也是在暗示廉亲王。

就算沈家不会再保皇帝,却也不会谋反:谋反,不是过日子;沈家的人,现在和红袖的想法差不多,只是想好好的寻一块乐土过日子。

廉亲王轻轻的笑了,笑得有些邪:“这么多年了,舞霞公主自儿子死后一直身体不好,此事她的兄长可是一直不知道的。”

他并不想谋反:谋反多累?他只是喜欢看戏罢了。

沈妙歌和红袖对视一眼,虽然很想点头,他们夫妻对皇帝是没有半丝好感;但是想到边关的将士,想到天朝的无辜百姓,他们轻轻一叹。

廉亲王微笑着摇头:“我也是天朝之民,当然不希望我堂堂天朝沦落到外族手中;舞霞的父亲已经死了,她的兄长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也只能让皇帝头痛而已,不会引来战争。”他微笑起来,其实很不好看,让人总会把他和坏人联系到一起。

八十七章被欺负的廉亲王

沈妙歌也点头道:“王爷说得有道理,我也略有耳闻,不过王爷如此说看来便是真得的了。”

红袖听到这里完全放下心来:只要不会引来战争,让皇帝的头越疼越好。

廉亲王坐下来之后,先问了问大姐儿的情形,然后又道:“皇帝就是太闲了,如果边关有战争,就算是你们沈家飞扬跋扈,他也不会治你们沈家之人的罪!夺兵权,真亏得他想得出来。”

说到这里,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我看我这个皇叔,实在不怎么样;原本太后在时,看他处事十分明白的,现在看来是我当初瞎了眼。”

他发现沈妙歌和红袖都在看他,立时摆手:“你们放心,你们的女儿这一辈子也就是平民之妻了,绝不可能母仪天下的。”

红袖和沈沈妙歌并不在意这个,他们在意的是廉集王没有说完的话:他不会无缘无故这样说的。

红袖想了想道:“王爷是不是要…”她的心跳了跳。

廉亲王一点不避讳,直接点头说了出来:“对,我对那把宽大到不成样子的椅子没有兴趣,但是有兴趣的人可不止是一个晋王。”

红袖和沈妙歌想了想认为这个主意不太好,到时依然免不了动刀兵的。

沈妙歌忽然笑了笑:“王爷,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廉亲王看向他:“你能有什么好主意?”他不太相信,沈家人的骨子里都是忠君爱国,他们家的人怎么可能想到什么有意思的好主意。

“王爷莫要瞧不起人,听我说出来;”沈妙歌笑得也有些坏坏的:“自古到今,夺天下的那些皇帝们,可并不都是大动干戈的;只要我们选对了人,那么…”

廉亲王听得眉飞色舞起来:“对,对,这主意好;你这样一说,我立时就想起了两个人来,你听我说…”沈妙歌伏身过去,两个人说得越来越投契。

红袖看着沈妙歌,心底暗自嘀咕:真是被廉亲王带坏了,他有这个想法一定会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然不能一听到廉亲王的话,便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过,红袖并不在意。

反正,只要现在的这一任皇帝倒霉,而不是平民百姓们倒霉,她是乐见其成的:这样的皇帝,分明就是一个昏君,他在位对于天下的黎民来说并不是好事儿。

况且现在群臣已经开始和他离心离德,就算没有廉亲王和沈妙歌来搅混这一池水,也早晚会有人谋他的位子;只不过有了廉亲王和沈妙歌的加入,这池水还真混得可以。

被廉亲王和沈妙歌点名的人,红袖大半都知道:虽然因为男女有别和本人并不熟,但是其脾性秉性,她还是听说过的——个个都不是善茬。

让红袖感觉佩服的是,沈妙歌和廉亲王两位,居然做了一个很长远的打算:他们把主意还打到了皇帝的儿子身上;万一那几个王爷不能成功,这里还有两个呢,有皇帝乐得的时候。

红袖看着说得兴高采烈的两个人,在心中叹息了一声儿:也罢,就当是做了一件好事儿吧,免得皇帝日后再去找其它忠臣良将的麻烦;有这么多的人陪他“玩儿”,想来他不会再做诸如对付沈、郑两家的无聊事儿。

“有仇不报非君子,少夫人。”一旁跟着廉亲王来的灰巾人头领说话了。

红袖起身站了起来:“上一次便知道当年是你们救了我们夫妻与我的父母,一直没有好好的谢谢你们的救命大恩。”说到这里,红袖深深的施一礼:“大恩不言谢。”

灰巾人头领闪身避开了:“少夫人,当初只是适逢其会罢了;我们是去追那个江彩云的。”

红袖微微一愣:“为、为什么?”江彩云不过是一个江湖人物,怎么和廉亲王结下了仇。

灰巾人头领一笑,并不忌讳的把当年的事情说了出来:江彩云的父亲因为不知道廉亲王的身份,所以居然吞下了廉亲王的一大批财物——其中有几样是廉亲王极喜欢的东西,只是还没有到手就被人抢了,自然是恼火的。

但是江彩云的父亲就是不承认,并且诬灰巾人是强盗,自然把灰巾人惹恼了;也就有了江彩云口中的灭门之祸;江彩云父女虽然做此事不多,却也做几次,因为不是特别特别贵重的东西,他们父女也不会做出这种事儿;只是这一次却遇上了灰巾人。

所以,坏事是不能做的,做得多自然会有报应。

红袖听完之后,轻轻一叹:“她果然是罪有应得。”

灰巾人一笑:“不过后来我们王爷不怎么喜欢那些东西了,所以才没让我们再追下去:不然,她早就应该死了。”

红袖和灰巾人说了几句话之后,发现灰巾人和廉亲王有五分相像,是指脾牲:都非常的率性;这样的人物,才真让人心折。

廉亲王和沈妙歌终于议完了,并且把如何做也议好了;这些事情当然不需要沈家去做,廉亲王也不会亲自去做,他只是叫了灰巾人吩咐了下去:自有人会把这些事情办妥。

廉亲王笑得很满足,那笑容就好是刚刚偷到了七八只鸡回到窝里的狐狸一样:“如此,我们就可以好好的看几年的戏;如果我那皇叔比我们想得聪明些,我们也有可能看上十几年的戏。”

沈妙歌点头,然后便把靖安小王爷和沈四爷的事情说了出来;廉亲王的眉头皱了皱:“有这样的事情?”

红袖点头:“我们已经使人查过了,我们四叔父的腿的确是被西洋人治过,听人说已经可以走动,只是并不是特别的方便而已。”

沈妙歌和廉亲王没有半丝客气:“王爷,你知道我们有诸多的不便,并且人也没有你多;”他对着灰巾人拱手:“所以,此事便有劳王爷了。”

廉亲王一摆手:“自然,只是这里面八成还有其它的事情吧?我怎么好像嗅到了一种阴谋的味道?”他一指沈妙歌:“你不全说出来,我便不会帮忙——你知道我喜欢的就是破坏人家的阴谋。”

他摸了摸下巴:“这阴谋,嘿嘿,很够味儿啊。”

红袖和沈妙歌交换了一下眼神,便对廉亲王说了起来;当然是长话短说,但是廉亲王问得多,所以也说了一个多时辰;然后廉亲王的双眼贼亮贼的:“嗯,果然是个人物!如果早知道你们府上有这么一个人物,我说什么也要和王妃一起住过来!”

廉亲王这一句话听得沈妙歌和红袖几乎出子一身的汗:这位王爷如果当真住进沈家,沈家用鸡飞狗跳也不足以形容了。

想到廉亲王的性子,红袖不得不开口:“王爷,我们想此事并不那么简单,而眼下我们也是以离开京城为要,所以还请王爷能从速处置。”这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可不要玩得太过火。

不能怪红袖担心,因为看廉亲王现在的样子,他就像是新得了一件好玩具一样:不玩个尽兴,他是不肯罢手的。

听到红袖的话的,廉亲王果然叹了一口气:“这样的好事儿,你们夫妻居然现在才对我说,实在是太岂有此理——早一些,也好让本王玩个尽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