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结局(完)

住在承乾宫内五六年,皇上的身子是每况愈下,直到太皇太后去世,宫中多有流言,纸包不住火,皇上这边得知容昭仪早已过世,身边这个毁了容的是别人假扮时,昏厥数日,醒来之后身子更是不行。

邵 子钰他们偶要进宫和皇上禀明国事,实际上十次里面有七八次皇上都处在浑浑噩噩中,他听的多,说的少,有时候是摆摆手不愿意听他们继续说下去,这么些年来都 是如此,听不听就是个形式罢了,珍贵的药材吊着皇上的性命,就如当初所说的那样,即便是躺在床上昏迷不醒,这人也得是活着的,是能呼吸的。

这样熬过了两年,太子殿下八岁。

当初定下的几个官员已经教导太子近五年,可谓是尽心尽力,从知事开始就要学习面对这一切,太子比同龄的孩子要早熟许多。

两三岁的时候他还会问皇后父皇在哪里,还会偷偷跑去承乾宫见皇上,一个年幼的孩子就是保有对自己父亲最简单的思念,但渐渐的,他极少在皇后面前提起皇上,五岁之后,再也没有踏入过承乾宫的大殿,每次请安都是在大殿门口行礼。

随着年纪的增长,太子渐渐明白当初太皇太后和母后的用意,也渐渐明白父皇为何会病重一直住在承乾宫内不出来。

这一年,皇上的病已经到了一昏迷就是四五天的地步,邵子钰和太傅何大人带着太子出巡了一趟,为时三个月,从洛都城水路南下,微服私巡。

和皇宫中截断不同的境遇,百姓们的生活,所受的疾苦,所过的生活,一一都让太子看过,沿着水路南下,没有接见过任何一个地方官员,也没有让任何一个官员知道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之后是陆路回到洛都城。

三个月中所有展现在太子面前的一切都是最真实的,什么地方粮收有难,百姓饥荒,什么地方百姓的生活过的疾苦,疾病多,什么地方盗贼猖獗,什么地方官员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见过了这一切,令人欣慰的是,回宫之后太子有了明显的变化...

祈元二十二年三月,太子九岁,皇上昏迷数日,太医诊断没剩下多少时候,皇上醒来之后,皇后带着太子殿下前往承乾宫见皇上最后一面。

紧接着是大皇子和大公主进去相见,说起父子亲情,其实没剩下多少,这些年来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邵子钰他们经常出入皇宫,消息得知的快,林清苒在家中开始准备起了丧服。

三日后,皇上驾崩,国丧。

新帝登基,改国号为崇元...

这一生其实并不长,对林清苒而言,这一生走的还算平坦,虽然没有华丽到如别人那样风光耀眼,却也似一壶缓慢续温的茶,越渐的浓烈。

一转眼便是新帝登基六年后。

邵子钰是圣上三个老师中第一个退下来的,他能教导的治国之略很少,他所能教导给皇上的,就是如何明辨是非,以公正的身姿去主持这天下。

每一任皇上都有揽权的心理,退下的早并不是坏事,邵子钰还能在皇上挽留之际提点请求,就像当时岳父林文锡所说的,邵子钰向皇上恳请归还邵家爵位一事。

邵子钰不能讨要皇上赐给他一个爵位,说的谦卑好听,才叫恳请归还过去邵家的爵位,实际上这爵位都已经经历过好几任皇上,早就不作数了。

皇上与太后商议之后,半月过去,一道圣旨下到邵府,封邵子钰为明正侯,赐府邸,亲笔题明正侯府四个字,御赐牌匾...

两个儿子皆已成亲,女儿出嫁,相伴一生的唯有最初那个没有对自己许下过山盟海誓,却把她要的她想的都给她了的男人。

光阴荏苒,年华老去,林清苒最近回忆过去的时候越来越多,某一天早上醒来,睁眼看到邵子钰发鬓间悄悄冒出来的一丝白发,林清苒这才惊觉,他们老了。

趁着邵子钰还睡着之迹,林清苒伸手小心的把那一丝白发挑拣出来,按住发根,轻轻的扯动,银白色的发丝轻易的就被拉了下来。

再看那齐色的黑发,林清苒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年轻时候扮老,年老时候不服老,此后林清苒喜欢上了替他挑拣白头发。

邵子钰也是个懒的性子,当上明正候爷没几年,别的没效仿,有事没事不上朝的习惯学回来了,有时候皇上派人来请,邵子钰没个招呼就带着林清苒离开了洛都城,十次里面有一大半都能让前来的人扑空。

可越是如此的不在意,皇上反倒越是尊重,即便是不上朝了,偶尔还会派人请他进宫请教。

后来,林清苒挑拣白头发的速度都赶不上邵子钰长白头发的速度,有时候清晨醒来一看就是一片,邵子钰看到她苦恼的样子,每每都要笑她,那只有剃度了才不用被白发烦恼。

半年之后,林清苒也开始长白头发了。

于是她便不再烦恼,常要邵子钰陪着她,坐在铜镜面前看,夫妻二人都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可以。

此时邵子钰不再笑话她,而是抱着她,陪着她数长了多少白发,陪着她做想做的事情。

林清苒这大半辈子以来没有任性过。

在越是年老,她这性子就越往幼稚里靠,开始刷起了性子。

她开始担心邵子钰有一天比她早走,她一个人会活不下去,她开始担心自己有一天先走了,这么多年陪伴下来,他要怎么继续生活下去。

那些过去想都不会想的问题,林清苒每天都能冒出好几个,牵挂的越多,就越惧怕死亡。

当宫中皇后娘娘生下嫡长子,院子里的木棉花开的正盛,邵子钰把爵位给了长子,带着林清苒再度离开洛都城,一路往丰安王朝景致最好的地方,沿途落脚在湖畔亭落,林清苒总喜欢问他当年在宫中第一次相遇,他是如何对自己有了印象。

每每此时,邵子钰总是用手沾了茶水,在桌子上画出一个大大的笑脸给她看,不厌其烦的告诉她。

“当时我走到棋盘边,看到你一个人低头玩着棋子,把它们拼凑成了一个笑脸,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下棋样子,接着我看到了你抬头。”那一瞬,纯净清澈的眸子,饱含着笑意满是灵动望着他的模样,一生铭记...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完结了,接下来还有番外,凉子打算先从林老爹的开始写起来,唔,或者先交代比较短一些的人物番外

即将开坑的不穿越不重生宫斗

《帝后》亲们不要大意的收了它吧~

第178章 番外一:宁姐儿

番外一:邵韵宁

有相爱如初的爹娘,有疼爱自己的哥哥,家世条件上乘,作为邵家的嫡小姐,邵韵宁的人生一开始本该就比别人更胜一筹。

只是从她出生开始就有了这么一些坎坷,早产,身子羸弱,五岁之前一个小风寒对她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五岁之后几乎是天天的补药,隔日的汤药。

从邵韵宁能感知酸甜苦辣开始就已经对药味很熟悉,因为常年服药,忌讳的东西也多,别人能吃的她不能吃,二哥邵敬博心疼她,还会偷偷藏了东西给她吃,常常带着她躲进大哥的书房里,不过每次等他从怀里把东西拿出来,那都压坏了。

她一点都不觉得苦,除了身子骨不好,她的生活比大多数人好太多了,小的时候身子不好,不能去别人家的玩,林清苒出去的时候常常会带着她,让她呆在马车上看大街小巷,见到的市井多了,她越发的觉得自己的生活比别人优越太多,她要懂得感恩。

邵家有个身子骨羸弱的嫡小姐,家世虽好,可女子身子不好,就意味着将来很可能在生养上有困难。

这样的流言从邵韵宁出生开始就没断过。

可就是有那样一个人,像哥哥们待她那样的好,不爱笑,却常常呆在她身边,会牵着她的手带着她玩,又小心呵护住她的大哥哥。

小的时候邵韵宁不懂,每次萧家的叔叔和萧家哥哥来的时候,二哥总是会变的很凶,明明有事,还要去书院里,一听到萧家叔叔要过来,二哥就会故意逃课回来陪着她,真是奇怪。

二哥明明对别人都很好,为什么对萧叔叔这么凶,每每是那时候,萧叔叔总喜欢抱她,还喊她是儿媳妇,儿媳妇是什么东西?

两三岁的时候不懂,邵韵宁就常常跑去问爹和娘,每次这么问,邵子钰总是沉着脸,把她抱起来,告诫她以后看到萧鸿煊就要躲起来,不让他抱,每到这时候,邵韵宁总是歪着脑袋想,虽然萧叔叔看起来傻乎乎的,可不是坏人啊。

而林清苒每次听到了,都是笑而不语,摸着她的头问她喜不喜欢萧哥哥,其实她挺喜欢的,萧哥哥会给她带好吃的,还会像哥哥们对她一样好。

五六岁的时候,林清苒开始请老师教导念书学艺,这时候邵韵宁才知道萧叔叔说的儿媳妇是什么,是要嫁给萧哥哥,成为他的妻子,将来和他一起生活的人。

当她慢慢长大,林清苒告诉邵韵宁,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才刚满月萧叔叔就当着所有客人的面说她是他家的儿媳妇,这些年萧鸿煊来家里这么频繁,用萧鸿煊的话来说,那是为了加深邵韵宁的印象,让她知道自己的儿子,以后就不会讨厌他,将来就能嫁给他。

儿媳妇什么的,就需要从小养成啊。

林清苒告诉她这些,是要让她知道,父母在她婚事的事情上,会替她参谋,给她建议,但不会替她做决定。

好像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萧家人并没有在意她的身体是否好不好,在她最初十一年的时光里,除了家人之外,遇见最多的就是萧景彦。

幼时的玩伴留给他了,少女心萌动的时刻也留给了他,感情懵懂时候的徘徊,都给了他,回眸去想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个人已经充斥在了自己周身很多的地方,小到窗台边上用来插花的瓶子,大到院子里一株长势极好的海棠树。

而邵家嫡长小姐和北王府大少爷的娃娃亲婚事也一直传到了她十四岁。

这一年,二哥订了亲,大哥家的小家伙恒哥儿也已经两岁半了,邵韵宁也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

洛都城中都在猜这北王府都喊了十四年了,究竟什么时候给邵家大小姐一个交代,若是没个结果,说不准很多人等着上门提亲去了。

十四年来甚少出门的邵韵宁如常收到了北王府寄过来的信,是送到二哥这边,由他转交给自己,邵敬博就是这脾气,舍不得自己妹妹嫁人,比林清苒都能愁,万一嫁过去受欺负了怎么办,吃不习惯怎么办,与人相处不好怎么办。

邵敬博自己又是个极其挑剔的性子,到如今愿意为萧景彦传信,那已经是看在十几年来某人都锲而不舍的份上。

邵韵宁拿到了信让人给二哥倒茶,本想收起来之后再看,但看二哥这么盯着自己的眼神,邵韵宁打开了信,看下来之后眼底略有诧异,抬头问邵敬博,“二哥,你可知道车河这个地方?”

邵敬博点点头,“在靠近边境一带,地偏人少,不过环境倒是不错。”

邵韵宁嗯了一声放下信,“景彦哥哥去车河了。”

邵敬博看过来,瞥见自己妹妹脸上一抹微红,有些疑惑,“他去车河做什么。”这时候不是应该留在北王府,好好和那个不靠谱的爹商量一下婚事。

邵韵宁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来,又有几分害羞,“他去找药了。”

“算他有心。” 邵敬博哼了声,一听便明白了她的意思,找药,就是找给妹妹养身的药,这些年北王府那里送过来不少药方,都是为了她。

“二哥。” 邵韵宁嗔了他一眼,口气这么阴阳怪气的。

“还没出嫁就要护着他了,他替你去车河找药,二哥我去年还去北方给你寻方子了。”邵敬博挑了挑眉,嫁出去的妹妹真是要泼出去的水了,关键现在还没嫁呢。

邵韵宁噗嗤一声笑了,调侃起他来,“二哥,你这么挑剔,将来把二嫂娶进门了,我看你挑剔不挑剔!”

“你二嫂是自家人。”邵敬博从容不迫的回答。

“将来才是啊,如今可不全是。”邵韵宁笑嘻嘻的看着他,从小到大,就是碟子里吃的丸子大小不一二哥都能纠结上好一会儿,订亲前她才不信二哥没有仔细的查过一番未来二嫂的情况,娘后来说起这亲事,二哥半句话都没说,可见他私底下的功课做的有多深,否则按他以往的性子,肯定是不答应,邵韵宁不忘记调侃他,“二哥你现在就说是自家人了,岂不是比谁都急。”

被妹妹这么调侃,邵敬博也有些不好意思,伸手轻弹了一下她的额头化解尴尬,起身要离开屋子,轻咳两声,“既然他去车河了,一时半会也回不来,我去问问娘。”

说罢,自己先逃走了...

萧景彦寻药去了整整半年,可把萧鸿煊给急坏了,眼巴巴等着要去邵家提亲呢,可他又答应了儿子,没回来之前不得擅自做主去邵家提亲。

这天不怕地不怕的萧鸿煊,娶了媳妇之后有点惧内,生了儿子之后,还有点惧子,当爹的要被儿子说教,还是这王爷的身份,想来也就他一个了。

左等右等只收到儿子寄回来的平安信,都等过年了,开春三月,萧景彦终于回来了。

他去车河并没有找到传闻中十分有效的药,不过倒是寻到了一个药方,这些年他自己习读过不少医书,自然瞧得出药方配药的巧妙之处,有几味药洛都城还没有,他干脆把东西找齐了这才回来。

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药方和药送去邵家,还没能见邵韵宁一面,回到北王府就被如今的北王爷萧鸿煊火急火燎的叫去商议婚事。

十五岁的萧景彦在萧鸿煊面前,怎么瞧着都是当儿子的比当爹的成熟稳重,回来商议婚事,不过也是萧景彦点个头,北王妃就会派人前去邵家提亲。

洛都城中一直有人关注的这桩婚事终于有了着落,北王府向邵府提亲,邵家欣然应下了这门亲事,一切看起来如此水到渠成,从未出现有有什么阻碍。

成亲的日子定在了来年的年底,此后邵韵宁闭门不出,开始养身子...

第二年十月,邵家大小姐出嫁,邵子钰和林清苒为她准备的嫁妆,引的洛都城许多人围观,北王府的聘礼更是令人咋舌,许多人想不明白,邵家的邵大人是很出色,可北王府为什么会选一个身子骨并不好的女子娶来做世子妃,将来的王妃,越是皇族的人家,不应更重视传宗接代这件事么。

可这些人忘了一件事,当年的北王府世子娶亲的时候,也没在意人家世子妃到底是什么家世,相中了就是相中了,自己满意,儿子喜欢,这就足够了,家世地位不重要,身子骨不好,北王府又不是养不起,需要外人操什么劳什子心呢。

而对于萧景彦来说,他可终于在漫长的时间里,在面对邵家那护女儿的爹和护妹妹的两个哥哥手中,终于把心上人给娶回家了。

要问他是如何看上邵家小姐的。

从懵懂知事开始就被自己爹灌输了邵家姑娘是自己媳妇的理念,根深蒂固,根本没法变了,继承了自己祖父和爹专情的优良传统,十六年来他也做到了当初想的,母妃告诉过他,如果你看一个人,越来越喜欢,越看越想见她,百看不厌,和她说话也永远没有说完的一天,并且确定了即便是多看几十年都还是一如既往,想要对她好,把所有的一切都给她,那么就可以娶她回来。

邵韵宁曾经问过他,婚约是两家人的意愿,成亲变成夫妻却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他心中可曾有过犹豫和徘徊,是因为爹娘的坚持他才坚持。

萧景彦告诉她,十几年来他真没有过犹豫,从他知道眼前这个软弱可爱的妹妹将来是自己妻子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决定,以后要从邵家两个哥哥手中把她娶到手,纳入到他的羽翼之下,让她变成最快乐的人,他不曾去想假如和如果,这些东西没有存在在过去,也不会存在于将来,她是多么珍贵的至宝,只有他知道就好...

第179章 番外二:金三小姐

金家在金侯爷爵位被撤离的时候衰败了下来,那段衰败下来的日子,是金家几十年来最难熬的时刻,金向蓉就是出生在那个时候。

虽然比起寻常人家日子不难过,但在官场中,当时的金家算是落魄下来,金家几位老爷在官场上也才刚刚崭露头角没几年,金向蓉幼年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一趟外祖父家还会遭到外祖父家中比她年长的孩子的排挤,五六岁的孩子已经学会如何看脸色,如何联合别人一起挤兑忍。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金向蓉并没有羡慕外祖父家那些哥哥姐姐们的生活,而是对贫苦的人产生了同情,会怜悯疾苦的百姓,小的时候时候就懂得拿自己攒下的钱去救济别人。

金家消弭了几年后,金家大老爷凭借自己出色的政绩,得皇上赏识,让金家又鼎盛了起来,金家大老爷得势,自然会提拔两个弟弟,金三老爷,金向蓉的父亲虽然在官场上比不过两个哥哥,但他们的日子也随之好了许多,尤其是再去外祖家的时候,别人态度明显的变化。

几年后金向蓉十来岁,金三夫人就常常带着她出入各种场合,金向蓉性子温和,又长的可人,很讨在场夫人的喜欢。

在金府中,下人们夸的最多的,也就是这位三小姐,待人和善,脾气又好,能在三小姐的院子里服侍,那才是走了运了。

鼎盛起来的金家宅子没有换,里里外外又修缮了一遍,尤其是外院,有时候要招待来客,更是花了一番功夫,于是金家请了不少长工过来干活,给的工钱也不低。

到了热夏干活很累,金向蓉常常派人给外院这些做活的送些水,从一些解暑的汤,她虽从未出现在这些人眼前过,但每每从外面回来,经过外院,遇见了都会听到别人感谢她。

只要一仰头,她就能看到不远处修缮亭子的人,也就是颔首匆匆一瞥,她就回内院去了。

这一年金向蓉十三岁,时常出入府中,要去金三夫人交给她打理的布庄里看账,所以经过外院的次数也多。

偶然一次,她走的近了些,想看一下外院修缮的情况,就是站在完好的亭子之下看,在她头顶一块悬着的木不知是松动了还是根本没有固定住,只在上头晃了一下,直直的掉了下来,直冲着金向蓉。

身旁伺候的丫鬟好半响才反应过来,等她反应过来,金向蓉已经被人扑倒,而那木板直接砸在了那人的后背上。

附近的管事赶紧过来了,丫鬟冲过去想要推开这个长工把金向蓉扶起来,只见这长工面色发白撑起自己退到一边,金向蓉有些狼狈的被丫鬟扶起来,抬头看这个长工,这才发现这木板还在他背上,并没有因为他站起来而掉下来。

早就长工喊了出口,“阿禾,你受伤了!”

木板上的几枚钉子,全部插在了这个叫阿禾的长工后背上,深到木板都掉不下来。

金向蓉也吓的面色苍白,这若是砸在了她的身上,那她岂不是伤的更重,刚要开口问那长工,却只看到他转身自己走下了亭子,由几个长工搀扶着离开,一句话都没说。

“小姐,您没事吧,碧玉扶您回去。”一旁的丫鬟看她失神的样子,以为她受惊吓坏了,扶着她要回内院去。

“我没事。”金向蓉摇摇头,收回了视线,她刚才听别人喊,他叫阿禾...

金三夫人很快得知了这件事,赶过来看女儿,看她完好如初的,终是松了一口气,嘱咐她道,“有惊无险,下次不要靠那个近了,那些亭子年久失修,问题多的很。”

“娘,那个救我的长工,不知怎么样了。”金向蓉自己没事,可别人为了救她伤的不轻啊。

金三夫人神情里略微有不喜,拉着她的手教育道,“娘已经派人给他送银子送药了,也派人给他请了大夫,他救了你,是该赏,不过蓉儿,那就是个下人。”怎么可以把自己女儿扑倒在地,这么多双眼睛看着,真是太不合礼数了。

“娘,他是救了我,如若不然,女儿轻则伤身,重则容颜被毁,您怎么还说这话。”听出了这浓浓的嫌弃之意,金向蓉皱着眉头不赞同道。

“好好好,救了你,娘也赏了,以后你不许再去那里了,这段时间也别出去了,娘去庙里给你求个符压压惊。”金三夫人熟知自己女儿的性子,也不与她争辩这个,先顺了她的意思,“你好好休息。”

金向蓉心里还是担心那个长工伤的重不重,派人偷偷前去打听,却发现娘只给他请了一次大夫,而这伤起码得养上一些日子,一贴两贴药吃下去效果怎么够,而赏下去的银子,最后到他手里的,都不足几两。

金向蓉随即派人去请了大夫给他看病,又派人送去了二十两银子,只不过那银子,隔天被退回来了,碧玉说那个长工不肯收。

这天夜里,一向温和听话的金向蓉,趁着夜深,换了衣服带着丫鬟偷偷跑去了前院长工住的地方,找到了这个阿禾养伤的屋子,推开门眉头就紧蹙了。

她明明吩咐了人要好好照应,就算是普通的受伤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待遇,更何况他救了自己。

下人堆里也分三六九,这种长工就是最低等的,工钱拿的最少,做的最辛苦的活,所以从内院派人送下来的银子汤药,一级一级往下,最后就没剩下什么了。

这个叫阿禾的长工,受了伤还要继续去干活,因为他不能耽误进度,也不能不赚钱,一直躺着,会被直接辞退,这些内院的老爷夫人们是不会管的,他们都是管事招进来。

金向蓉装扮成丫鬟进去,屋子里就阿禾一个人,他一眼就认出她来了,也奇怪这千金大小姐来这地方做什么,金向蓉见他要起身赶紧让他躺着,让碧玉把药拿出来,抱歉道,“你受了伤金家还没好好替你治好伤,这药你留着,对伤口有好处,这些天你别出工了,否则伤不会好。”

救人是出于本能,阿禾抬着东西路过亭子刚好看到了,出手相救,没想过这金家三小姐还会前来看他,之前还送银子,不免也有些意外,还是起身致谢,“多谢三小姐关心,天色已晚,外院的路不好走,三小姐还是早些回去的好。”

金向蓉神情微变,脸颊微微发红,她也知道这样前来是很唐突,再者夜深人静的,她一个姑娘家这样出现,实在是不合礼数,他再提出来,金向蓉更是觉得不自在。

“那你好好养伤。”金向蓉几乎是逃似的离开外院这边,后面的碧玉跟着生怕她路上摔着,回到自己院,碧玉气喘吁吁的看着自家小姐,小姐平日里这么听夫人的话,什么时候这么大胆。

金向蓉想的可不是这个,她是真关系这个长工的身体,若有个不好的,她才得内疚死。

金家三小姐心善,平日里就对下人们很好,更何况是为了救她受伤的人,虽然没有再去外院,金向蓉还是会派人去药。

这些都是在金三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直到阿禾身子恢复,给金向蓉写了一封信感谢她,两个人之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如果不是亲身体会,金向蓉怎么会想到她和一个长工有了交流,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还一点障碍都没有,这个长工的谈吐和他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

常言道,对一个人有关注,产生好感,想要不断了解对方,是从相识开始。

本来只是互通几封表示感谢的信,到后来谁都没有预料到这信会没有终结,一直持续了下去,一封接着一封,金向蓉知道了阿禾小的时候家里环境比起同村的人来说不算差,念得起书,所以他念了几年书。

也知道了他如今会到这里来做活的缘故是家中父母亲都出了意外,他是长子,底下还有弟弟妹妹,别说念书了,他还要做活来养活弟弟妹妹。

她还知道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能早一些攒够银子给自己赎出去,去参军。

喜欢一个人讲得出始末,却不能够把其中的缘由讲清楚,懵懂初开的金向蓉渐渐对这个坚韧的人产生了好感,可又碍于身份礼教,她从来不敢去细看清楚自己心里到底想什么,要什么,因为那是不可能。

之后这隐秘的书信往来断了半年,金向蓉十四岁,金三夫人开始为女儿安排婚事,为她挑选如意的夫家。

第一次她有了这么强烈的抗拒心,甚至是连金三夫人提起哪家的公子都觉得厌恶,更别说嫁给别人做别人的妻子。

她不想嫁给别人,因为她已经有了如意的人,她觉得在一起会开心的人,可她比谁都清楚这不可能,身份云泥,爹娘反对。

如此之下,金向蓉郁郁寡欢了几日,病了。

此时她和阿禾已经有长达大半年的时间没有联系,在府中也见不到面,病下几日之后,她忽然收到了阿禾托人送到内院给她的一封信。

看了这一封信之后,金向蓉的病很快好了起来,但她却请求金三夫人先不要为她议亲,再等一年。

唯有碧玉知道小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那个叫阿禾的长工很快可以给自己赎身,快要去参军了,小姐决定等他。

碧玉没有告诉夫人,因为她觉得这不可能坚持下去,与其让小姐伤心难过不如让小姐高高兴兴等到婚事定下来得好,到时候这长工也走了,小姐心思也会淡了,只是她没有预料后面的事情,会朝着她完全没能想象到的方向发展...

第180章 番外二:金三小姐

就在阿禾即将攒足银子离开金家时发生了一件事,金向蓉带着碧玉去洛都城郊外的庙里祈福,当时派了车夫又派了一个家仆,阿禾长的身强力壮,管事就让他和车夫护送金向蓉去郊外庙里。

回来的路上已经是傍晚,忽然临了一场大暴雨,天色骤黑,马车路过林子是打了滑摔倒了,金向蓉和丫鬟跌出了马车,碧玉为了护住主子撞到了头昏了过去。

好不容易在附近找到了一间可以暂避的地方,车夫赶着回洛都城金家找人回来,阿禾留下来保护金向蓉和昏过去的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