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贺熙去大觉寺调查宰相府和姚燕语的关系,虽然没查到线索,却在山林里亲眼目睹了姚燕语的马车车队离开慈心庵的情景。

搬走了?贺熙觉得这是件大事,立刻着人去慈心庵大厅姚燕语的去向,在知道她往农庄养病后,便策马如飞回去找卫少将军亲自汇报。

卫章得知姚燕语离开慈心庵往牧月小庄养病后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算是给贺熙的答复。贺熙猜不透自家少将军到底打得什么算盘,只得又着人去悄悄地打听宰相府跟姚燕语之间的事情。

然宰相府的人口风甚严,当时那件事情又是被灵溪郡主申诫过的,丰老夫人在大觉寺摔伤差点丢了性命的事情无一人透出来,贺熙等人离京几年,京城里的人脉到底也没多么广,十天半月的也没打听出个所以然来。

九月初六这日是陆夫人的五十岁寿辰,孙氏早就提前三天去了紫云山庄为陆夫人的寿宴悄悄地操办,对外只说大长公主在府里住的闷了要出来走走,松活松活筋骨。

大长公主和陆夫人以及崔氏姚氏苏玉蘅等也是提前一天到了紫云山庄,只说是陪大长公主登高赏菊,游湖散心,只字不提陆夫人做寿的事情。

但这些王公贵族之家都是多么精明的人,一个个都悄悄地预备了寿礼送到了庄子上。

定候府里,大长公主,定候以及陆夫人的寿辰在两江总督府都早有备注,每年这几位的寿辰前夕,姚凤歌的母亲王夫人都会提前派人送寿礼进京,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姚燕语在庄子里养病,自然不能外出。但她身边有姚凤歌的人,早有人提点此时。姚燕语的女工针线拿不出门,书画更不怎么样,思来想去也拿不出像样的东西,索性连夜抄写了十本《般若金刚经》用黄缎子包裹了着人给姚凤歌送了去。说是自己虔心替陆夫人抄写的,请拿去散人,为陆夫人积福积寿。

姚凤歌对姚燕语的这份寿礼很喜欢,虽然不怎么贵重,但却是她亲自抄写。而且大云朝的皇室都信佛,王公贵族之家的夫人们也在家里设小佛堂,晚辈给长辈抄佛经积福积寿是最虔心的孝敬。而且,姚燕语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境况,如果送什么珍玩珠宝什么的反而不合适。

陆夫人也很喜欢,当时便叫连嬷嬷收下,连声说:“这孩子真是有心了。”又叮嘱连嬷嬷:“拿到菩萨跟前供奉三天三夜后再散出去。”

第四十六章 山庄做寿

这日天公作美,阳光明媚却一丝风也没有,紫云山向阳的山坡上撒种了大片的山菊花。娘们儿几个正在紫云山庄的凉亭里一边赏菊,一边吃着茶点闲聊。

凉亭外,小丫头用银丝碳生了火,用小胶泥风炉煮山泉水烹这山庄里自种的新茶。

大长公主见了姚燕语抄写的经书也很满意,因问姚凤歌:“你妹妹的病怎么样了?”

姚凤歌忙笑着回道:“有劳大长公主挂念,妹妹吃了白老先生的药倒是见了效,就是慢些。若是全好了还得有些日子。现在只在庄子里静养着。”

“这倒也罢了。那个孩子是个有福气的,这点小病小灾的无碍。”大长公主说着,又笑看身边的苏玉蘅,“蘅儿跟她很对脾气,那日风风火火的带了人就要去慈心庵,弄得满城风雨的。”

苏玉蘅笑着挽住大长公主的手臂撒娇:“人家也是担心姚姐姐的病嘛。”

陆夫人笑道:“三丫头个宅心仁厚,是个心善的好孩子。”

大长公主爱怜的摸着苏玉蘅娇媚的小脸,叹道:“哎!你们说她这长不大的性子,将来也不知能找个什么样的人才叫人放心。”

陆夫人悄悄地看了封氏一眼,封氏忙笑道:“今年镇国公大将军得胜还朝,手下年轻的良将没有几十个也有十几个,这些年轻的将军们如今炙手可热,各公侯家里都在暗暗地挑选佳婿呢。”

苏玉蘅一听这话,便红着脸低声说了一句:“我去看看茶水怎么还不好。”便匆匆躲了出去。

大长公主轻轻摇头:“镇国公手下的武将自然个个都是好男儿。只是咱们蘅儿本就是个率直的性子了,再找个武将,两个人的日子怕是过不到一起去。她这个脾性还是应该找个性子和软细腻的读书人才能过得好。”

陆夫人听了这话点点头,封氏便不再言语。倒是孙氏眼神闪烁带着些许喜色,好像悟了什么玄机。

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摆寿宴,但封氏的娘家内阁大学士封绍平的夫人和孙氏的娘家礼部侍郎孙宇的夫人都带着媳妇和未出阁的女儿过来凑热闹。

人到了山庄外,早就有人报进来,陆夫人连声说请,又亲自起身去迎接。虽然封夫人和孙夫人的诰命比陆夫人低,但两家是儿女亲家,人家又是专程赶到庄子上赶过来的,虽然没明着说是祝寿,但也是心照不宣,陆夫人自然不能托大。

陆夫人往外走着去迎接,封氏和孙氏以及姚凤歌也都不能怠慢,忙起身跟随。

没多会儿的功夫,封夫人带着儿媳妇封李氏,庶女封岫云,孙夫人带着儿媳妇孙杨氏以及小儿子孙景遥一起进来给大长公主行礼,小辈儿们又给陆夫人拜了三拜,然后跟私下里兄弟姐妹去互相问候。

一时间小小的凉亭里挤满了人,你言我语,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说笑间,孙氏拉着十五岁的弟弟孙景遥至大长公主跟前单独拜见。

孙景遥倒是个规规矩矩的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有些单弱。大长公主看了几眼,笑着问了年纪,又说生的真是俊俏,叮嘱孙氏:“你且叫人送这孩子去世子那边,告诉他们好生照顾着。”

苏瑾宣则拉着孙景遥的手,舅舅舅舅的叫着不松开。孙氏无奈,只得叫奶娘跟着孙景遥一起去。陆夫人听了不依,招手唤苏瑾宣:“宣儿回来!”

苏瑾宣见祖母唤,才依依不舍的放开舅舅的手,颠颠儿的跑回来靠在陆夫人的怀里。孙夫人便笑着称赞小外孙真是懂事,就是听祖母的话。陆夫人自然搂着长孙笑得开心。

那边苏瑾云依偎在外祖母封夫人的怀里叽叽喳喳的,把封夫人逗得一直笑,封李氏也在一旁凑趣说了什么,苏瑾云搂着外祖母的脖子咯咯的笑。

所有的人都笑得开心,唯有姚凤歌有些闷闷的,这满满的一亭子人,竟没有一个是她的近亲。

姚府今年给陆夫人送寿礼的是姚家旁支的一个侄子,姚延恩在江宁领了一份差事,姚延意忙着明年的春闱,两个哥哥都没空进京了。

这一时,姚凤歌越发想起姚燕语的好来。她倒是真心希望定候府能再有个未娶的四少爷,哪怕是庶出的也好,这样就可以把姚燕语光明正大的聘进来,姐妹两个成了妯娌,也好有个依靠。

这边正在说笑,山下湖边的那片草地上也爆发出一阵朗朗的叫好声。大长公主转头看过去,笑道:“他们在玩儿什么?这样热闹。”

苏玉蘅带着丫鬟们端着茶从外边进来,她把手里的茶盏奉到大长公主面前,笑道:“三个哥哥跟各府的公子少将们在玩儿投壶呢。”

“投壶能这么热闹?”大长公主不怎么信。

外边有小丫头进来回道:“是镇国公府世子爷的主意,说谁在十步以外一次投进壶里去的箭多,算谁赢。刚刚世子爷一把投进去了五枚长箭。所以大家都在叫好。”

大长公主更加高兴,连声说好,又跟苏玉蘅说:“咱们也玩儿,你这几个嫂子还有封姑娘一起,人多了玩这个热闹。”

于是有丫头抬了一个大青花双耳瓶来放在亭子外的空地上,封氏自持庄重,只在陆夫人身旁服侍茶水,叫自己的庶妹过去玩,孙氏便把自家的弟媳妇推给姚凤歌:“三弟妹你带着她去玩儿,我去张罗一下饭菜。”

姚凤歌只得放下自己的情绪,打起精神来带着几位亲戚妯娌和苏玉蘅封岫云还有叽叽喳喳的苏瑾云一起去亭子外边玩儿投壶。

山下的草地上一起玩的那群公子们分别是苏家三位公子,诚王世子云琨,镇国公府世子韩熵戈和弟弟韩熵戉,孙氏的兄弟孙景遥,还有被苏玉平邀请来的卫章以及贺熙等人。

卫章本不愿来,无奈苏玉平再三邀请。又说出了陆夫人的寿辰之事,又有韩熵戈拽着他,并替他也准备了一份离去,于是推脱不掉只得跟来。但投壶这种游戏对他来说如同儿戏,玩起来便不怎么上心。

苏玉平拉着韩熵戈两个人一定要比个上下高低,卫章便笑了笑,去一旁端了茶水来,一边喝茶一边打量着这座庄园。心想果不其然时候定候府的产业,这庄子依山临水,气势恢弘,倒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所在。怪不得姚家那丫头得了病不愿回城,宁可花几千两银子也要在城郊买个庄子住。

第四十七章 乡野生活

与此同时,牧月小庄姚燕语的卧室内。裸着肩背盘膝而坐的姚燕语忽然身子一僵:“阿嚏!”

“唉!姑娘还是披上衣服吧?”冯嬷嬷手里拎着一件碧色绵绸夹劝道:“现在天气越发凉了,姑娘病了可不是玩儿的!”

“翠微,快点。”姚燕语只是端坐在那里催促。她身后,翠微手里捏着一根银针,手指颤颤的,怎么也下不去手。

“快点!”姚燕语拿出主子的款儿来,“如果我真的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难道你还这样?你一犹豫,一条命很有可能在你面前没了!”

“姑娘,我…”翠微依然下不去手,要知道拿这么长的针往主子的身体里刺啊!这不仅仅是大逆不道的欺主,真真是万死莫赎啊!

“我之前也在你的身上赐过了吧?你感觉很痛吗?”姚燕语缓了缓语气,跟翠微讲道理,“还有那次在大觉寺的山阶上,如果我跟你这样犹犹豫豫的,那丰老夫人怕是已经去阎王爷跟前报道了!快点,你再这样婆婆妈妈的,以后就别跟在我身边了,回江南老家去吧。”

“哎呦,翠微,你再这样,姑娘就着凉了!”冯嬷嬷知道姚燕语的话说了就不可能收回去,如果翠微不按照她说的做,倒是真有可能把这丫头给送回江南去。

“姑娘,我不要离开你!”翠微也急了,她从小就是被姚府买来陪伴服侍姚燕语的,主子对她那么好,她才不要回去呢!

“那就按我说的做。”姚燕语听了听腰身,“那几处穴位你都记住了,针刺的角度和旋转的方式你也知道了,来吧。”

翠微心一横,左手在姚燕语如雪的肌肤上轻轻地点了点,找准了穴位。

姚燕语鼓励她:“对,就是这个位置。”

“姑娘,我…刺了?”

“好。”

翠微右手的银针在穴位上轻轻地刺下去,然后旋转着往深处刺,一根四寸长的银针一直刺进去大半儿方才停住。然后又捏另一根,找另一处穴位,继续刺。

屋子里窗户屉子帐幔纱帘等物全都放下来,不透一丝风。旁边的镂花黄铜香炉里燃着素馨香,香味极淡,若有若无。

第一根银针下去之后,翠微的胆子渐渐地回来,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根比一根沉稳。

没一会儿,姚燕语后背上便被刺进去十二根银针。这次针灸的目的是帮助姚燕语之前吃的丸药把体内的湿热尽快的排出来。

“呼——”翠微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直接攥住衣袖擦额上的汗。

“你看,这不是挺好吗?”姚燕语回头宽慰她,“你在翠萍和冯嬷嬷身上都不害怕,为什么一到我这儿就吓成那个样子?你要知道行医问诊很多时候都会遇到比自己身份高的人,如果都顾忌身份,那还要不要救人了?太医院岂不是都得空了?”

“姑娘教训的是。”翠微喘了口气,却又无奈的笑,“其实如果换了别人奴婢或许也没这么担心,正因为是姑娘嘛…”

“但只要我没事儿,你基本就没有出手的机会。可如果真的是我病了呢?医者难自医。我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健康着想,明白了吗?”

“是,奴婢明白了。”翠微忙点头答应。

说话间,一根素馨香已经燃尽,冯嬷嬷忙提醒:“好了,时辰到了,给姑娘起针吧。”

“好。”翠微忙振作精神,拿过一块纯白的细棉纱帕子来,用烧酒浸湿握在左手,右手把那十二根银针一根一根的拔了出来。一边拔出,一边用帕子擦拭针眼,用一消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姚燕语的随身包裹里必然少不了的三样东西:银针,烧酒,白纱布。

银针起出,冯嬷嬷立刻上前来先把夹袄披在姚燕语的肩上,然后麻利的帮她系上胸兜儿的带子,把衣服一件件的穿整齐。

等主仆三人都收拾完毕时已经是正午时分,翠微出去把房门打开,守在门外的翠萍立刻进来问:“姑娘,传饭吧?”

姚燕语也着实饿了,于是吩咐:“传饭。”

沐月小庄虽然有姚凤歌的人在,但这几日下来都被姚燕语以‘人多看着心烦气躁’‘不利于养病’等理由指使到了外边伺候,她住的这个小小的主院里只留着冯嬷嬷,翠微,翠萍还有四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服侍伺候。

饭菜摆上来,全都是简单的素菜:百合素炒,胡萝卜蛋羹,尖椒豌豆苗,还有一碟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山苦菜。主食是一碟黑米小花卷。姚燕语坐下来吃饭,翠微和翠萍两个丫头在一旁伺候。

即使这里没有外人她也没有让两个丫头坐下来同吃。主仆就是主仆,姚燕语自从来到大云朝,除了医术这一件事情实在不想放弃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渐渐地放开。什么人权,什么平等之类的,她都深深地压在了心底。她明白,游戏规则不能由她一个人去更改,否则会被踢出局。

饭后,姚燕语小睡一会儿,未时三刻,翠微会叫醒她,然后她会带上让冯嬷嬷用细棉纱布缝制的口罩,换一身布衣,去外边走走。看看田庄里的庄稼菜蔬,见到草药都会采一些回来晾干,有的收存起来,有的则直接拿去厨房,让他们拿去煮茶或者炖汤。

有时候也会拿着小花铲什么的在土里翻翻找找,找到一些奇怪的虫子什么的叫翠微用罐子装回去,洗干净了用砂锅炒干,研成粉末存起来,不知作何用。

晚上,姚燕语一般会看一会儿书,然后用鹅毛管削成的简易笔沾着佃户们用来染布用的颜料调成的蓝色墨水写点东西。

毛笔她也会用,但真心觉得累。反正她写的东西也不准备给谁看,便寻了这样一个偷懒的办法。

当然,她写的这些东西都是现代文字还夹杂着英文,甚至大部分都是英文。翠微翠萍两个丫头从小跟姚燕语一起在闺学里读书识字,却完全不知道她们家姑娘的这些蝌蚪一样的符号是神马天书。

如此清闲自在的日子过了七八日,姚燕语和冯嬷嬷脸上身上的红疹及印子全部消除干净,不见一丝痕迹。

第四十八章 侯府喜讯

因为姚燕语一直很注意,只要出门就必须带上口罩,衣服也穿的严谨,所以外边的人一直都以为她的病并没有全好。

姚燕语在牧月小庄过自己的小日子,却不知京城内一朝风波骤起。

卫章一张状纸把他的堂叔卫二斗告上了衙门,并附送卫二斗贪墨定远老将军名下田产店铺以及私自拆卖定远将军服房舍家私的一叠证据,证据足有一尺高,面面俱到,十分的好走全。京兆府尹看了三分之一便一拍桌子:“拿人!”

可怜卫二斗在卫章回来之后便慌慌张张的变卖家私,刚把能卖的都卖完,金银等物都换成银票准备带着老婆孩子逃回祖籍呢,一觉醒来就变了天。

京兆府尹查抄卫二斗的家,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搜出来,只搜出了三十七万六千两银票。自然,这些银票先被京兆府收上去,最后查明案情,一分不少被转送到了卫章的手里。

定远将军府修缮完毕,卫章的长随长矛忙着找人牙子买厨娘仆妇,然后又从细节上把将军府收拾了一通。云琨,韩熵戈,苏玉平等人也分别派人送来了各式家私摆设以示祝贺。原本破落颓废的定远将军服焕然一新。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一天又一天。黄金九月很快过去,云都地处北方,进入十月后天气明显变冷。

一场秋雨过后,牧月小庄的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落叶。

早晨,天还没有晴,沁凉的空气里带着湿漉漉的气息,吸进肺里是那种如玉的冰润,很舒服。

牧月小庄里没有什么名贵的花木,倒是有几十棵盘柿树。不知道是什么年月种的,每一棵都有尺余直径,枝干浓密,遒劲屈折,枝干上挂满了柿子,已经由黄转红,在这清泠的秋晨,那点点橘色掩映在尚且碧绿的叶子中,分外耀眼。

姚燕语裹着一件湖绿色重缎斗篷在小庄的柿子林里散步,这是她每日的晨练,除非大雨不能出门,一般都不会间断。被昨日雨水打湿的杂草树叶没一会儿就湿透了她那双半新不旧的绣花鞋。

“姑娘!姑娘!”翠微的声音由远及近。

姚燕语站住脚步往回看,见一身淡青色衣裙的翠微一边摇着手一边跑过来。

“怎么了?”姚燕语看着她跑的气喘吁吁地便知道定然有事。

翠微跑的有些喘息:“大姑奶奶叫李嬷嬷给姑娘送冬天的衣服来了。”

“哦,那回去吧。”姚燕语点点头,从袖子里拿出口罩来带在脸上跟翠微一起往回走。

李嬷嬷见了姚燕语后恭敬地行礼,问了姚燕语的病,然后叫人抬上来一个大箱子,里面是六套冬衣,一件茄紫色水貂领窄裉对襟小毛长褛,一件牙白色织浅橘金线芝兰纹羽缎斗篷。另外还有一双挖云掐牙的高筒羊羔毛皮靴和一双鹿皮靴,李嬷嬷说这个是预备着下雪的天气里姑娘出去赏雪穿的。

姚燕语道了谢,又道了嬷嬷辛苦,转头吩咐翠微:“还不倒一杯热茶来给嬷嬷吃?”

李嬷嬷忙笑道:“刚刚有小丫头倒了茶了。”

翠微另外端上热茶来,姚燕语给李嬷嬷让座,李嬷嬷在下首铺了坐垫的圆凳上坐下。

姚燕语问:“姐姐今日身体可好?”

李嬷嬷笑眯眯的点头:“主子正要奴才来给姑娘说一声呢,昨儿有太医来诊脉,说主子已经有一个月的身孕了。”

“啊!”姚燕语十分的惊讶,然后渐渐地欢喜起来:“真的?!”

李嬷嬷笑着点头:“真的,太医院的太医们别的脉或有不准,喜脉还是很准的。”

冯嬷嬷率先高兴地拍手:“这可真是太好了!阿弥陀佛!这回咱们家老爷太太还有老太太可真是放心了!”

李嬷嬷自然更加高兴:“说的是啊,主子已经写了家书叫人连夜送往江南了。这么大的喜事,总要叫老太太和老爷太太知道。”

姚燕语也很高兴,姚凤歌这么快就有喜了,自己终于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自己这个苏玉祥的预备继室和贵妾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啊!至少不用捡那个二手货了!阿弥陀佛!

李嬷嬷又看了一眼翠微和翠萍,欲言又止。

翠微和翠萍是多么聪明的丫鬟,见状一起福身:“嬷嬷请坐,奴婢去叫人预备午饭。”

冯嬷嬷也要走,却被李嬷嬷一把抓住。等翠微和翠萍两个丫头出去了,才悄声笑道:“我也不过是怕那两个丫头害臊才没好意思说。还是咱们二姑娘的医术好,主子听了二姑娘的话悄悄地给三爷补了身子,然后她自己也按照二姑娘说的,每日必会艾灸,所以才这么快有了好消息。主子说了,让奴才替她好生谢谢姑娘呢。”

说着,李嬷嬷又站起身来,朝着姚燕语恭敬地福下去。

“哎!这可使不得。”姚燕语一把拉住她,笑道:“难不成我还要大姐姐给我行礼不成?这可不是悖逆伦常了?嬷嬷万不可如此。”

李嬷嬷含笑坐下,姚燕语又问侯府里各位的好。李嬷嬷又笑了:“大家都很好,太太寿辰那日姑娘叫人送去的经书,太太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呢,夸姑娘懂事,娴淑,善良,稳重。哦,对了,大奶奶也有喜了,两个月了!比咱们家大姑娘早了一个月。”

“这可是双喜临门啊!”冯嬷嬷笑道:“定候府这下可热闹了!”

李嬷嬷笑道:“可不是嘛!大长公主特别高兴,还专门拨了两个有经验的宫嬷嬷来分别在大奶奶和咱们大姑娘房里伺候,专门负责二位少夫人的生产事宜。太太现在就开始物色奶妈的人选了呢。”

姚燕语连声说:“这可真是大喜事,双喜临门。”

李嬷嬷同姚燕语说了些定候府的话,又敛了笑,说道:“奴才来的时候我们主子专门叮嘱让问问二姑娘,这眼看着天气冷了,这田庄的房舍原本都是避暑用的,没有地暖,冬天住着倒是受罪。姑娘的病也好了,是不是该搬回去住呢?咱们家那房子也已经空出来了,姑娘若是不想回定候府,可回姚家的老宅子去住。”

“不必了。”姚燕语微笑着摇头:“我就是喜欢这田庄的清净自在。”

第四十九章 姑嫂笑谈

“不必了。”姚燕语微笑着摇头:“我就是喜欢这田庄的清净自在。”

冯嬷嬷也跟着说道:“之前我们买的那个小庄子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那边我们修了壁炉,冬天暖和。而且两个小庄子离着也不远,前些日子我叫人把两个庄子之间的那条田间路给整平了,马车也能走。等天大冷了,姑娘就搬到那边去住吧。”

姚燕语是绝不会搬回城里去住的,所以敢在李嬷嬷再次开口之前做了决定:“就这样吧。”

李嬷嬷忙点了点头,说道:“主子说了,一切都听二姑娘的。”

姚燕语微微怔了一下,心想姚凤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体贴入微了,这么好说话了?

然而,李嬷嬷接下来的话立刻替姚燕语解了惑:“奴才这次来,还有件事情求二姑娘。”

原来是有事——差不多应该是保胎的事情吧?姚燕语微微一笑,说道:“说什么求不求的?是你拿我当外人还是姐姐拿我当外人?有话直接说不就好了。”

“其实也不是我的事情,是咱们大姑奶奶的事情。奴才想着吧,她这身子大病一场,本就亏了很多,又这么快怀了身孕,真是叫人担心。二姑娘有没有好的保胎方子给奴才一个,咱们大家齐心协力的,总要让大姑奶奶顺顺利利的产下这一胎才好。”

姚燕语做沉思状,不语。

李嬷嬷又叹息:“论起来咱们做奴才的不该私下议论主子,可姑娘也知道,侯爷三个儿子,世子爷有个女儿,世子夫人现又有了身孕;二爷这边已经有了儿子;唯独三爷这边因为大姑奶奶一直病着,于子嗣上艰难的很。所以这一胎对大姑奶奶来说十分重要,咱们必须小心谨慎着呐!”

姚燕语叹了口气,说道:“可是,我并没有真正给谁看过病,更没给谁开过方子。嬷嬷也说这一胎对姐姐至关重要,我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怎么敢胡乱开方子呢?定候府尊贵非凡,大长公主也不会让姐姐肚子里的孩子有事的。”

“太医院的太医怎么样,奴才且不说。单说咱们大姑奶奶的病差点葬送在他们手里,谁还敢信他们?大长公主年纪大了,于重孙的事情上总没那么多精神照管。太太事情也多,咱们自己不多加小心,怎么能成呢?”李嬷嬷叹道。

“嬷嬷的话是有理,但以我的意思,怀着身孕的人最好不要吃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嬷嬷还应该在姐姐的饮食上多下功夫,以调养为主,姐姐的身子强壮了,那胎儿自然稳固。我可以给你写几个适合孕妇常吃的膳食配方,你拿回去照着做,看姐姐喜欢什么样的,就做给她吃,如何?”

“二姑娘的话极是!”李嬷嬷听了这话连声自责:“是老奴糊涂了。”

姚燕语起身去书案旁,提笔沉思,慢慢地写了六份适合孕妇初期温补的膳食配方,等墨迹干了,方交给李嬷嬷。

与妇科上,姚燕语自问自己并不是什么专家,她两世为人都没在这方面做过深入的研究,再说,不诊脉就开方子,恐怕太医院的太医也不敢吧?姚燕语自问自己可没那么大的胆子。再温和的药方如果不对症也会吃出毛病来的,何况姚凤歌这样的身子还是个孕妇!

午饭后,李嬷嬷带着人坐车回到府中,趁着没人的时候跟姚凤歌把姚燕语的一番话详详细细的回了一遍。

姚凤歌听完后自顾笑了:“如此说来,我这个庶妹倒真是没藏私心。”

“二姑娘还真是不错的,她也不是那种居功自傲之人,奴才让人悄悄地问了庄子上的下人,那些人说,二姑娘每天都会出门走走,却只对一些野草野菜甚至土里的虫子感兴趣,每天荆钗布裙,出门必然呆着面罩,行事虽然有些孤僻古怪,但却并不生什么事端。”

姚凤歌点点头:“她一心要这样也就罢了。现在我这一副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暂时顾不上她了。如今想想,倒是她在庄子上,我还放心些。现在家里的事情有一大半儿都落在二嫂子身上,我看着大嫂子倒是真的沉得住气。”

李嬷嬷低声劝道:“她沉不住气也没用,没有儿子,将来就没有依靠。以奴才看,她这是想开了呢。”

姚凤歌点头:“这话说的是。我现在也想开了,不管怎么掐尖儿要强,没有儿子最后都是竹篮打水。所以啊——二嫂子有本事就让她去做吧,能者多劳嘛,我只管安心养胎把儿子安安稳稳的生下来就是了。”

李嬷嬷忙笑道:“阿弥陀佛!主子总算是想开了。”

姚凤歌笑了笑正要说什么,便听见外边小丫头明快的声音:“三姑娘来了!奴婢给三姑娘请安。”

“三嫂呢?是不是在睡觉,我来的不是时候?”苏玉蘅人已经进屋,却不进内室,只笑吟吟的问丫头。

李嬷嬷已经从里间迎出来,微微一福:“姑娘来了,我们奶奶并没有睡觉,刚还念叨姑娘呢。”

苏玉蘅一看见李嬷嬷立刻一把拉住了,连声问:“嬷嬷!我听说你今天去看姚姐姐了?她的病怎么样了?这都一个多月了还没大好吗?”

“哎呦!原来你来我这里不是看我的,竟然是看你那姚姐姐的?”姚凤歌笑着从里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