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话中只字未提那巴掌之事,元夕虽然明白公主不会对她和盘托出,心中却也还是有些失望。如果按公主所言,太后只怕真是因为不小心触到了她头上的兰花头油,又吸入鼻间才会中毒,自己这误害太后的罪名是怎么也逃不掉了。

四周明亮的宫灯不断摇晃,令元夕觉得有些眩晕,她掐了掐自己的指甲,想让自己保持一些清醒,内心却终于开始惶恐和无助起来。待她回过神来,公主却已经叫门外的宫人进来收拾好床榻,熄了灯准备上床歇息。

元夕怔怔望了一刻,终是叹了口气踏回了自己房内。可是当四周都黑下来时,她才清晰的感受到自己被困在了这重重宫闱之中,也许,她再也见不到萧渡了。她怎么努力也无法令自己睡着,只听着屋内的更漏声声滴下,努力掩住心中的凄然。

就在她迷迷糊糊,辗转反侧之时,突然发现昏暗的帷帐前好似站了一个身影,她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不是做梦,正待大声叫喊之时,那人却突然伸手狠狠掐住了她的喉咙…

第70章 056

翻飞的帷帐之下,那个黑色的影子如同地府中钻出得恶鬼,浑身散发着阴冷的气息。元夕看不清那人的样貌,可那冰凉的手指,却像一条滑腻的毒蛇紧紧缠绕在她的脖子上,令她几乎无法呼吸。

元夕瞪大了眼,努力想喊却喊不出声,咽喉处被死死扼住,她拼命想伸手去掰却都只是徒劳无功,肺中越来越焦灼,好似一条被提到岸上的鱼,被掠夺走了所有的生机。

终于,她的挣扎开始微弱起来,全身的力气仿佛被抽干,意识也渐渐模糊起来,眼前浓重的黑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而她的身子则不断往下坠落,却怎么也触不到地面。

这时,白光中突然闪过一张脸孔,温柔而坚毅的面容,眸中写满了不舍与眷恋。她于是霍地睁开眼,用最后的力气拼命蹬着腿,许是因为求生的巨大意志,竟让她将床前的帷杆一脚蹬断,帷杆带着纱帐“啪嗒”一声落在了地上,惊醒了外间守着的护卫和宫女。

那黑影眼见不妙,连忙抽回手迅速向外逃去,元夕扶住脖子不住咳嗽,想起方才那一刻在生死之间的挣扎,背脊不断发凉。滑腻腻的汗液包裹着身子,令她不断想要作呕。

这时外面已经点燃了宫灯,因是女眷内室,护卫们不好闯入,只让宫女们进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几名宫女一踏进门,就看见元夕衣衫不整地抚着脖子作呕,颈上一道清晰的淤痕,将她们各个都吓得够呛,连忙冲过去想要扶起她,元夕却摆了摆手,用虚弱的声音道:“快!快去追,那人刚刚跑出去!”

宫女们愣了愣,其中一人道:“可我们刚才都从外间进来,根本没见到有人出去啊。”

元夕愣了愣,又道:“宫门外守着的护卫呢,去问问他们!也可能是从窗子逃走了。”

宫里进了刺客,可是件足以掉脑袋的大事。宫女们不敢大意,留下两个人伺候元夕穿衣起身,又为她倒了杯热茶压惊,其余的人都跑出去向侍卫们禀报了宣远侯夫人遇险之事。一时间翊坤宫灯火通明,侍卫们提着宫灯引路,将里里外外搜查了个遍,寂静的园子里,不断响起奔忙的脚步声。

这时,公主也穿戴完毕,匆忙赶到元夕房内,看见元夕正端着一杯热茶,惊魂未定的模样,便皱起眉头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元夕怔怔地转头看她,虽然平日里与公主并不算亲近,但刚才经历过生死,此刻能见到熟悉的面孔,还是令她鼻子一阵发酸,差点落下泪来。她低头吸了吸鼻子,对公主讲完了方才的遭遇,公主也露出惊恐神色,双手有些发颤道:“宫中怎么会无缘无故进了贼人,他又为什么要害你?”

元夕眼神空洞地摇了摇头,她到现在也不明白究竟为何会有人想要她的性命,那人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专程为她而来?

这时有护卫进来禀报道:“公主,夫人,翊坤宫内外已经全部查了一遍,并无外人出入的痕迹。”

元夕瞪大了眼,顿时感觉有些恍惚,难道方才都不是真实得,只是做了一场噩梦?可颈上清晰的淤痕却提醒她这绝对不可能是一场梦。戒备森严的翊坤宫内,就算是一只苍蝇进出也该留下痕迹,而那黑影竟能做到来去无踪,他到底是人还是鬼。

一时间,屋内静得出奇,只有漏壶的滴水声显得格外清晰。终于,公主叹了口气打破了沉默,她挥了挥手让那侍卫先退下,又对元夕道:“明日一早我会把这件事禀明今上,让他派人查清楚。这一晚上担惊受怕得,你还是先好好休息下,你若是也病了,可真不好办了。”

这难得的宽慰话语从公主口中说出,令元夕感到心头一热,她于是点了点头道:“我没事了,只是连累婆婆也受了惊扰,您也赶快回去歇息吧。”

公主站起身缓缓朝隔间走去,她的身影被摇晃的烛火渐渐拉长,在地上投下一道浓重的阴影。元夕心中却猛地一跳:方才站在她床前的黑影,和公主的身影竟有几分相似。再转念一想,能够躲开重重守卫,又能避开外间的宫女,好像只有睡在隔间的公主能做到…

她连忙摇了摇头,逼自己甩掉这个可怕的想法。公主并没有任何理由去害她,更何况她们现在绑在一处,自己如果出了事,对公主也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她将手中的热茶一饮而尽,身子却仍是冷得发抖。

眼下已经是三更时分,元夕却再也没有了睡意,只抱着膝在床上坐了一夜。

暮去朝来,转眼已经到了除夕之夜。老侯爷萧云敬自除夕宫宴散席后,就匆忙回到了府内。还未来得及换下厚厚的裘衣,萧渡已经焦急地赶来,问道:“爹,怎么样了!娘和夕儿到底怎么样了!”

老侯爷沉着脸摇了摇头道:“还是打听不到什么讯息。我特地去找今上问过,他只让我放心,说绝不会怠慢姑母,却不让我去见她们。”他面色冷峻,又压低声音,道:“不过宫宴上太后确实没有出席,席间大家都在议论,看来我们得到的消息没错,今上一直扣着她们不放,只怕真得是和太后有关。”

萧渡冷笑一声,道:“三日了,已经整整三日了!只怕他们等得不是太后醒来,而是还有别的筹谋。”

老侯爷叹了口气,道:“渡儿,所以你可千万不能冲动。若是你熬不住贸然入宫,极有可能会中了他们的圈套。现在宫内形势不明,他们应该不敢拿你娘亲和夕儿怎么样,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太后总不可能一直不醒。只要等到太后无恙,我再去施一施压,今上也没有理由一直扣住大长公主和臣妇不放。”

萧渡转过头,声音有些发颤,道:“可是爹,如果太后真的再也醒不来了呢?”

萧云敬身子一震,随即又道:“不可能!今上一向孝顺,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萧渡摇了摇头,茫然地朝院外望去,今夜正是除夕,家家张灯,户户结彩,孩童们嬉闹欢笑着,捂着耳朵点燃响亮的炮竹。万户团圆时,才最难忍分离,虽然只隔着一道宫墙,此刻却好似有千里之遥,足以让思念酿成苦酒,寒入心扉。

而在宫墙的另一端,元夕正和公主一起吃着今上赐下的除夕宴,桌案上摆满了珍馐佳肴,元夕却觉得每一样都味同嚼蜡,和着窗外的热闹和喧嚣,愈发地难以下咽。

公主勉强吃了几口,便将玉箸狠狠摔在案上,道:“真受不了了!已经快要新年了,到底什么时候才放我们回去!”

元夕抬眸望着了她一眼,又替她拾起案上的玉箸放回碗中,轻声安抚道:“时间越长,我们才愈要忍耐。我相信现在老爷和阿渡会比我们更难熬,一定会想尽办法来救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沉住气,不然只会让事情更糟,给他们添更多麻烦。”

这时门外响起抚掌之声,绣金纹龙的明黄色袍角映入眼帘,令元夕和公主都大吃一惊,元夕正要下跪行礼,赵衍却已笑着示意免礼,又让她们一同坐下,才道:“今天是除夕,朕来陪姑母和表妹吃顿饭,大家都是亲戚,又何须再多虚礼。”

他又将目光落在元夕身上,露出赞许神色,道:“夏相曾经和我说过,他这个女儿自小就爱关在闺中看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跨。朕本来以为你突然离开了自家相公,又有上次遇险之事,一定会惊慌失措、终日以泪洗面,想不到方才听见你一席话,还能如此冷静克制,实在令朕佩服。”

元夕心中咯噔一声,想不到方才的话他真得听全了,她于是低头抚了抚发髻掩饰内心慌乱,再抬头时已经挂上笑容,道:“臣妾什么都不懂,不过挖空心思想些话来哄婆婆宽心罢了。”

赵衍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道:“那你这胡乱编得话,倒是十分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桌上的气氛顿时有些僵硬,公主这时忙执起玉箸,笑道:“陛下既然是来吃顿家常饭,又何必提这些扫兴之事,本宫也许久未和陛下一起用饭了,想当年我离宫之时,陛下还只是个不会说话的孩童呢。”

赵衍笑了起来,又问了些公主离宫前的事,席间的气氛终于热络起来。赵衍和公主聊了几句,似是心情很好,道:“今晚是除夕夜,朕害你们不能和家人团圆,现在便答应你们一个要求,来作为补偿可好。”公主露出激动神色,正要开口,赵衍已经慢悠悠接下道:“只是母后还未醒,朕还不能轻易放姑母离开,除了这样,其他都可以提。”

公主握住玉箸的手一抖,随后便失望地收回目光,这时一直未吭声的元夕却突然开口道:“谢陛下恩典,元夕今晚想去一个地方,可否请陛下行个方便。”

赵衍很好奇她为什么会提这个要求,于是爽快答道:“好,只要是在这皇宫之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元夕连忙站起谢恩,又披上一件狐裘,在宫人的领路下穿过重重宫阙、溢彩华灯,最终,来到了最高的一处城楼之上。

高高的重楼之上,几乎可以将整个京城的繁盛尽收眼底,而越过碧瓦宫墙,那便是侯府所在的方向。今夜,你是否也和我看着同一片天空,有着同一种相思。

这时,只听“砰”的一声,五彩斑斓的烟火点亮了夜空,惊星彩散,如飞花漫天,城楼下传来了热闹的尖叫声和欢呼声,元夕抹了抹脸上的泪痕,在心中默念道:“阿渡,你总说京城的烟火最美,除夕时一定要陪我去看。现在,我们也算是一起看见了吧。”

此刻,脚下是灯火辉煌、细乐喧嚣,夜风轻轻吹起,将她站在城楼上的身影衬得单薄而孤寂。元夕拢了拢身上的狐裘,身子却突然一滞,急忙转过身行礼道:“见过陛下。”

赵衍却顺着她方才的目光望去,道:“很美是吧,只有在宫中才能看见京城最美的烟火。只是…”他低头扯了扯唇角,道:“朕看了这么些年,有时候也想知道,如果能走出这一片宫墙,看到的烟火会是什么模样。”

元夕低着头没有接话,站在皇城之巅寂寞与感慨本就不是她能参与的。她又冲赵衍行了行礼,准备走回自己房内,却在走过他身边时,突然顿了顿步子,深吸一口气道:“臣妾能不能斗胆问陛下一句话?”

赵衍转过头,她的声音很轻,几乎淹没在巨大的烟火声中,可他还是听清了,她说得是:“陛下执意要将我们留下,用意并没有那么简单吧。”

第71章 056

赵衍微微眯起眼,表情被倏然升起又落下的烟花衬得晦暗不明,他负着手朝元夕走近一步,目光中露出探究之色。

四周好似突然静了下来,元夕觉得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全是热汗,就在她几乎想要落荒而逃之时,赵衍才轻轻吐出一口气,脸上又挂上平静的笑容,道:“表妹为何会这么问?你觉得朕还能有什么目的?”

元夕搓了搓满是汗的手心,也不自在地笑道:“臣妾不过是个无知妇人,方才心中烦乱才会胡言乱语,还请陛下不要怪罪。”

她说完便慌张地走过赵衍身边,却听见他在背后用刚好她能听到的声音,道:“想不到你心思倒是十分通透,难怪朕听说崇江自成婚以来对新夫人宠爱有加,也好,这倒是一件意外之喜。”

元夕皱了皱眉头,不明白他所说的意外之喜是什么意思,但她已经得到想知道的答案,所幸并没有惹怒这位君主,所以在他还没改变想法之前,还是提早离开比较好。

她提着裙摆快步朝回走去,一路上细乐喧声不绝与耳,元夕伴着远处的嬉闹和炮竹声走了许久,才终于放慢了步子,重重吁了口气。

这几日来,她心中始终怀着一个揣测:陛下把她和公主留下,真得只是为了太后的病吗?所以方才抱着赌上一把的态度,想试探出今上真正的用意。虽然今上并未直接回应,但她已经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了答案。果然,自己和公主被软禁的背后并不单纯,可他们为得到底是什么?是想要拿她们来威胁阿渡吗?

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炮竹之声,将她的心搅得乱糟糟无法安宁,踌躇许久,她终是暗自下了一个决定:事到如今,她必须想办法自救,若是再这么坐以待毙下去,只怕会连累阿渡陷入更大的危机。

待她回到芙叶阁中,公主已经用完了饭,正端了杯茶慢慢啜着,见她终于回屋,便斜斜瞥了她一眼,语带嘲讽道:“本宫日日如坐针毡,恨不得插翅飞回侯府,想不到你的心情倒是不错,还懂得找个好地方赏烟火。”

元夕神情漠漠,心中如压了一块巨石,压得她无法喘息。此刻也懒得再为自己辩解什么,正待回房中歇息,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公主道:“婆婆你想回家吗?”

公主觉得这个问题十分可笑,斜了她一眼道:“莫非你不想回家了?”

元夕缓步走到她身边,盯着她十分认真道:“那就请您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我,我会想办法让我们出去。”

公主握住茶盏的手抖了抖,一时有些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可她的眼神却是那么坚定,令人不由自主想要全心信任。

第二日,翊坤宫中的青窈姑姑,拎着一个食盒走到芙叶阁门前,对门口的侍卫笑道:“陛下特地赐下的,说是给屋子里那两位补补身子。”侍卫打开食盒试了试毒,确认没有问题便将她放了进去。

青窈姑姑瞅见左右无人,便轻轻掩上门,径直走到元夕身边,将那个食盒放下,又从怀中掏出几本书塞在元夕手里,压低声音道:“这是夫人要的书,还请小心收着,莫要连累奴婢。”

元夕抬头冲她一笑,道:“姑姑放心,就算是今上发现问起,我就也会说是自己随身带得,绝不会提到姑姑半个字。”这笑容看起来十分令人信赖,青窈勾起唇角,稳了稳心神,装作若无其事地快步走了出去。

她方才离开,公主就走了过来,往桌上的书皮扫了几眼,轻哼道:“我那些首饰,就换来这几本破书?”

元夕心情却是很好,抬头笑道:“婆婆莫要小看这几本书,如果用得得当,不仅能救太后,还能救我们。”

公主撇了撇嘴,却不再多言,只叮嘱她尽快找出法子,便出去唤了两名宫女陪着,在园子里闲逛了起来。

元夕掩上房门,十分认真地查看手上的书籍,如果按那太医所说,太后一碰到兰花就会中毒,这样的病症极为少见,但她却偏偏记得,曾在一本断案集中看到过一例。书中有名农妇,在自家院子里突然晕倒,全身起满了红疹,请了许多大夫也无济于事,躺了数日后突然毙亡。后来尸检之时,仵作只当发了奇病暴毙处置,但断案的县令却不信没有缘由,寻访了农妇的娘家人才知道那农妇从小就不能碰姜花,一碰就会起疹子甚至昏倒。而那农妇丈夫却故意在她的茶水中混入姜花粉,导致她昏迷后,又偷偷在枕头里塞入了姜花,导致她中毒日益加深,终于不治而亡。

她不断在那几本书中查找这个案子,看得十分入迷,一直到午饭之后,门外突然有宫女禀报道:“夫人,外面有位骆翰林求见,说带了您父亲的口讯过来。”

元夕心中大惊,猛地阖上书页,一时间心中疑虑丛生:小夫子为什么会来?又为什么会带来爹爹的口讯?

她忙将书收在枕下,又觉得在内室见小夫子恐怕会让公主不悦,也徒增些话柄,于是高声道:“让他等一下,我马上出去。”

她站起身,稍稍理了理仪容,便打开门走了出去,只见银装素裹的院子里,骆渊正负着手,弯腰看着墙角一只凌雪绽放的寒梅,听见身后的响声,连忙回头躬身笑道:“萧夫人,好久不见。”

元夕看着骆渊那熟悉的清俊笑容,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曾经只要遇上难事,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求小夫子帮忙,在她心中小夫子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有他在就总有法子解决。而现在就算处于危境之内,她早已学会不再依赖任何人,此时再度见到小夫子,突然人世际遇无常,上天给予了你一些什么,就必定会夺走另一些。

骆渊见她站在原地发怔,奇怪地出声唤道:“萧夫人?”

元夕这才回过神来,连忙道:“方才说骆先生有家父的口讯带来,请问是什么口讯?”

骆渊道:“夏相听闻夫人的事,内心一直十分牵挂,但他不便亲自来探望,便差我做个传话人,替他问一句:夕儿在宫内是否安好。恰好我今日进宫面圣,便顺便禀明了陛下,陛下十分通情达理,愿意放我进来传达夏相的心意。”

元夕有些激动,爹爹托小夫子来传话,他不怪自己了吗?还是记挂着自己吗?但待她平静下来,总觉得小夫子说得这段话有些奇怪,爹爹从来不会如此直白得在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对他最喜欢的大姐也没有。更何况只是一句不重不轻的问候,何必劳动骆渊大费周折的进宫来传。

她咬了咬唇,一时间有些拿不准该怎么回话,抬起头发现骆渊还在等她的答复,而他的眼神中却闪动着另一种意味。元夕心中一突,连忙死死盯住他的唇,果然见他轻轻启唇,却没有发出声音,那口型分明是在说:“过来。”

元夕顿时领会过来,连忙道:“确实有一句话想带给爹爹,只是不好当众说。”她于是走到骆渊身边一臂远的地方,极快地轻声道:“出了什么事吗?”随后立即隔开,死盯着他的唇,可骆渊却只是一边极轻微的摇头一边道:“骆某明白了,必定为夫人带到。”说完竟就这么转身离去,坦荡得好似真得只是来传一句话。

元夕怔怔站在原地,努力掩住惊愕表情,实在不明白骆渊此次来的用意是什么,还有他为何会替爹爹传话,难道他已经投奔了爹爹吗?众多疑团在她心中萦绕,为了怕院子里的宫人看出端倪,她只得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回房内,静静想了许久,实在想不通,便只得作罢,继续看着拿出书来翻看。

骆渊走出翊坤宫,坐上一乘青色官轿,出了乾清门拐上长街,最后进了东坊的一个戏园之内。骆渊下了轿,提袍上了雅间。雅间中茶香袅绕,一人着着绛紫蟒袍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台上那出《定军山》。

骆渊关上门,恭敬地坐到那人身边,偮手唤了声:“相爷”

夏明远转过头来,道:“见到了?”

骆渊点了点头,道:“按您所说得向陛下请求,他果然放我去见了小姐。”

夏明远的眼神有些复杂,又问道:“然后呢,她和你说了些什么?”

骆渊恭敬地自怀中掏出一张纸笺来,道:“我们是在院子中见得面,身边宫人众多,不方便多说,但是她却趁走到我身边之时,偷偷递了张纸给我,又小声让我一定交给萧渡。”

夏明远面色一变,连忙接过他那张纸,只见上面果然是元夕的字迹,潦草写着几个字:“顺,勿念。”

第72章 056

戏台上,锣鼓声和着梆子声“咚咚”而响,一名老生战袍裹身、捋髯迈步,嗓音直拔而上:“食王的爵禄当报王的恩。孝当竭力忠心尽,再与师爷把话云:一不用战鼓咚咚打,二不用副将随后跟;只要黄忠一骑马,匹马单刀取定军。”

鼓声擂擂,唱词浑厚,唱得正是老将黄忠再度出山,以拖刀计大败魏将夏侯渊,夺下定军山之事。夏明远却蹙着眉,死死捏住手上的纸笺,几乎要将那张纸捏出一个洞来。一直到台上老生收住唱腔,才转头对骆渊道:“文歉,你怎么看?”

骆渊的眼眸动了动,却只回道:“学生不敢说。”

夏明远冷哼一声,道:“这里只有你我两人,有什么不敢说得!你想到什么就说,无需遮遮掩掩。”

骆渊抬起头,似是下了下决心,才道:“相爷能不能先坦白告诉学生,你原本的计划到底是什么?”

夏明远将手中的茶盏盖拨得声声作响,面上露出犹疑神色,骆渊却突然笑了起来道:“相爷若不想说,文歉自不敢勉强,今日这件事,是文歉自愿为相爷去办,如今该见得人见到了,该拿得东西也拿到了,文歉也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说完他正准备起身,夏明远却重重“欸”了一声,手中的盏盖终于扣下,发出轻微的叮咚声,他深吸一口气,终是开口道:“也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事已至此,告诉你也无妨。”

他站起身来,将正对戏台的帘子拉上,转头道:“那日夕儿和公主去觐见太后,而她并不知道太后不能碰兰花,竟抹了掺了兰花的头油。随后太后昏迷不醒,陛下勃然大怒,就以此为理由,将她们留在了宫里,对外却绝不放出半点风声。我也是去探望太后时才听陛下说明原委。”

骆渊不动声色,耐心地等他继续说下去。夏明远坐了下来,又道:“我听闻此事之后,便觉得这是个最好的机会,陛下虽然不说,我却明白他对宣远侯手上的兵权一直颇为忌惮,只是他们曾经有过兄弟情谊,更何况萧家军若是一反,边陲处便没了屏障。所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他很难下决心将萧渡处置掉。萧渡这些年也十分识相,一直龟缩在府里,坚持不踏出京城,也不论正事,因为他明白,只要他有些许的动作,就容易被人抓到把柄,反置他于死地。”他抬了抬下巴,脸上已经带了得意之色:“可这次却不同,萧渡的娘和夫人全被控制在了宫里,生死不明,他就算再沉得住气,也总有坐不住的一天。只要他按捺不住闯入宫中,就等于闯进了一条死路。”

骆渊摸了摸下巴,突然扬起唇角道:“相爷果然好计策,如果学生猜得不错,进宫之路一定被相爷布下天罗地网,只要他敢去就给他按上一个妄图弑君谋反的罪名,到时候,陛下也只得顺水推舟将他处死。”

他的笑容却渐渐滞住,望着夏明远脸色转沉,道:“但是相爷,依学生看,此计断不可行啊!如果我没猜错,相爷和…”他轻轻咳了咳,继续道:“相爷的谋划恐怕早在那人的计划中,甚至他还想出了一条将计就计的毒计!”

夏明远身子一震,连忙问道:“此话怎讲?”

骆渊拾起桌案上的字条,道:“敢问这字条上可是令千金的字迹。”

夏明远点头道:“夕儿好歹是我的女儿,她的字我总还是认得的。”

骆渊皱起眉头,道:“如此说来,可就大事不妙了。”他盯着夏明远,继续道:“前几日我去找萧渡,进门前听他和暗卫说得最后一句,虽然听得不太清,却也听见了:偷偷…回来…这样的词汇。于是我特别留意过,最近京城外突然多了许多可疑的商船,上下的都是明显练过武的汉子,他们并不进城,只在城外盘桓,相爷可想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夏明远面色剧变,道:“你是说,萧家军的人可能被他偷偷调回来了?”

骆渊的指节轻叩桌案,道:“没错,我查过最近边关来的邸报,新年前战事虽然减少,但萧家军的将士们却都日夜不停的操练,而几个将领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娶了何处。”眼看夏明远脸色越变越差,他又展开手中的字条道:“请相爷仔细看看这张纸里面写得:‘顺,勿念’,如果令千金只想在下替她传出平安的消息,应该写‘安’字为何会写一个‘顺’字,又为何能提前写好,难道她早知道有人会与她接应?你再想想那日觐见太后时,明明有公主在旁,令千金竟然还冒大不韪地擦了兰花头油,她是真得不知道太后不能碰兰花吗?”他缓了口气,道:“学生只怕,所以的一切都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要给宣远侯一个闯入宫中的借口。”

夏明远觉得手心有些冒汗,却仍是不解道:“可他不能带兵,只身入宫能有什么用?”

骆渊摇头道:“如果禁军里恰好有他安排的人呢?届时他若真得要反,两方里应外合,皇城岌岌可危啊,相爷可敢冒这个风险?就算他不能成事,也必定给陛下造成不小的麻烦,倒是陛下若是怪罪下来,相爷可担当得起?”

夏明远越听越觉得惊心,他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反复踌躇了许久,才不甘地叹道:“莫非就轻易放弃这大好的良机?”

骆渊点头道:“相爷已经等了这些年,又何惧多等些时日。无论如何,这次千万不能让他有借口入宫,不然他真得要反,只怕局面将再难收拾。”

夏明远想不到自己精心谋划竟只是中了他人计策,心中又怒又恨,挥手将茶盏狠狠地挥在了地上,这时台上正唱到高潮:“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助我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营门三军叫,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与此同时,翊坤宫中的元夕终于在书中找到了她曾看过的那个案子。她十分欣喜,将这案子反复读了许多遍,又蹙眉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件不寻常的地方。她连忙阖上书页,去了公主房中,问道:“婆婆你可记得,太后第一次中了兰花毒时,是什么症状,又究竟昏迷了多少日。”

公主皱起眉,仔细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回道:“也是像如此这般,浑身长满红疹,昏迷不醒。好像是足足昏迷了两日才转醒。”

元夕的眼中有些发亮,又问道:“那次她是怎么中得毒?”

公主道:“好像是她在御花园中不小心不小心嗅到一株兰花,然后就很快倒下,太医查了许久典籍才发现可能是兰花的缘故,照书上用了药,也就治好了。说来也巧,她在娘家恰好没接触过兰花,是以一直不知道自己有此病症。”

元夕心中愈发笃定,道:“上次太后嗅了整朵兰花,却只昏迷了两日。这次不过触了兰花做得头油,又有当初的药方来治,竟然昏迷至今还不转醒,婆婆不觉得其中有蹊跷吗?”

公主此时也觉得确实有些不对,于是满脸探究地望向元夕,元夕脸上却挂起一个的笑容道:“请婆婆替我禀报今上,就说元夕有办法让太后马上醒来,以赎所犯之罪。只是要请他将事发那日所有的宫女内侍全叫到太后寝宫,与我一同对证。”

公主仍是有些不安,道:“你真得有信心?若是不行,我们可是又多一桩欺君之罪啊!”

元夕握住她的手温声道:“放心,夕儿一定会带您回到侯府!”

第二日,太后寝宫内站满了宫女和内侍,赵衍高坐上首,脸色有些难看。元夕站在太后床前,正向那日诊病的太医仔细询问着些什么。太医猛地抬头,似是十分吃惊地望了她一眼,随后又连忙去查太后的脉象,然后才转过头来,重重地对她点了点头。

元夕于是转过身,对着赵衍跪下道:“本来不敢劳动陛下,只是事关太后凤体,臣妾不敢大意,必须请陛下来做个定夺!“赵衍挥了挥手手示意她起身道:“你说找到了让太后转醒的法子,朕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法子?”

元夕又冲着太医道:“敢问刘太医,太后的病这些日子是不是不但没有转好,反而愈发严重了。”

太医羞愧地点了点头,又颤颤巍巍对赵衍道:“求陛下恕罪,臣已经用了医术记载和当年治好太后的药方,但确实收效甚微,今日看来,反而更有严重之势。”

元夕缓步走过去,道:“刘太医不必自责,太后的病迟迟不好并不是你的原因。”她顿了顿,目光在屋内冷冷扫过,道:“因为有人不想让她醒,故意在熏香中又加了一味兰花。若是长此以往,太后不仅不能转好,反而有性命之虞。”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赵衍腾地站起道:“你说有人故意在熏香中添了兰花,想要谋害太后?”

元夕点头道:“臣妾曾在书中看过一件相似的案子,案中那名农妇不能闻姜花,她的相公却刻意将姜花粉混在她的粥里,待她昏迷后,又偷偷把姜花做成枕头给她日日躺着,那农妇最终死于日积月累的姜花之毒。臣妾就是从这件案子中得到提示,太后上次中毒不过昏迷了两日就醒来,这次迟迟不醒,只怕是有人搞鬼。”

她走到香炉旁,拨了些炉灰出来,又道:“我猜,在场的某个太后身边的人心中生了积怨,恰好我不慎擦了兰花头油进宫,又被太后触到昏迷。那人就瞅准这个机会,偷偷让昏迷的太后日日再接触兰花,这样太后如果出了什么事,也会被算在我的头上,而她则可以全身而退。我想了许久,太后每日入口的药汁都经过严苛检查,那凶犯唯一能利用的就是这熏香。而太后既然已经中毒,她根本不需要太大剂量,少量的兰花气味混在百合香中根本不会被发现。”她将那些炉灰递给刘太医道:“至于臣妾猜得对不对,请刘太医查一查就知道了。”

刘太医连忙接过仔细辨别一番,对赵衍道:“回陛下,果然是掺了兰花的味道。”

赵衍气得浑身发抖,“砰”得一拍桌案,将满屋的宫女内侍吓了一跳,他冷眼扫去,怒喝道:“是谁!是谁胆子这么大,给朕站出来!”

宫人们吓得瑟瑟发抖,“刷”地跪了一地,却谁也不敢吱声。元夕却又不紧不慢走到众人门前,道:“要想知道是谁倒也不难,那人日日需在熏香烧着时添入兰花,手指必定有烟熏过的痕迹,陛下找人一个个查过去便知。”

话音未落,其实一名宫女已经抖如筛糠,双眼一翻,“咚”地昏倒在了地上…

正月初三,昏迷足足六日的太后终于转醒,长乐宫的宫女芍药因犯错被太后责罚而怀恨在心,暗中设计暗害太后和宣远侯夫人,已经被打入慎刑司,准备即日斩首。正月初四,宣远侯夫人和瑞安公主坐上御赐的肩舆,终于走出重重宫门,转入长街之上。

这一日,冬雪初融、柳色将染,宣远侯府门前直直站着一人,大红斗篷、软靴玉带,斗篷的被劲风吹得猎猎作响,而他却始终挺直着身子,如同一棵风中傲立的玉树,固执地向长街尽头守望。终于,一抹黄色的轿顶出现在他视线之内,终于那顶黄色的肩舆越来越近,冷风吹得他的眼中有些迷离,他渐渐勾起唇角,轻声道:“夕儿,你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