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把你的脚趾头踩断。”宋招娣扭头问,“大娃,我不喜欢陈大嫂却还对她笑,知道为什么?”

大娃想一下:“笑里藏刀。”

“噗!”钟建国嘴里的水全喷到自己裤子上,“我还揍得你屁股开花呢。”咳嗽一声,清清嗓子,“陈大嫂是咱们的邻居,林中的爸爸又是我的战友,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宜闹得太僵,所以你娘才一直忍着她。”

更生好奇:“为什么不能闹僵?因为他们跟咱们住得近?”

“也不全是。”钟建国道,“假如我今天不在家,三娃病了,你娘带着三娃去医院,隔壁的奶奶也正好不在家,你娘就可以去林家找陈大嫂帮你们做菜或者蒸米饭。如果咱们跟她不讲话,你娘就得去找别人。这就是邻居的好处。”

宋招娣:“还有一点你爸没有说,我如果不理陈大嫂,陈大嫂跟林中的爸爸说我的坏话,他爸爸就会觉得我很坏,也会因此疏远你爸爸。时间久了,还有可能把你爸爸当成仇人。”

“你们大人真复杂。”大娃没听明白,脑袋晕乎乎的,忍不住打个哈欠。

宋招娣见状:“大人是挺复杂,不想听这些就上楼。自立,带着弟弟们去睡午觉。”

“好。”自立牵着昏昏欲睡的三娃走在前面。大娃和更生肩并肩位于中间。二娃跟在两人身后。

宋招娣望着五个孩子,不禁感慨:“平时也能这么乖就好了。”

“岛上像咱家五个孩子这么大的小孩,都没有咱家的孩子乖。”钟建国见她写慢慢一页,“还没写好?”

宋招娣:“刚才我就想说,几个孩子打断一下,我就忘了。你爸是从你继妹家回来的路上摔着的,你继母不应该找咱们要钱,应该找她亲闺女要。”

“你觉得可能吗?”钟建国道,“这事想都不用想。不过,可以叫大哥跟爸提一句。再跟大哥说一下,五十块钱分五次给我爸。”

宋招娣啧一声:“一次十块钱,赵银要骂人的。”

“我把咱家的钱全给她,她也不会说我好,反而觉得我给少了。”钟建国道,“那种没良心的人,一年给他十块钱,我都心疼。”

宋招娣乐了:“那就不给了?”

“那她得天天去大哥家里闹。”钟建国道,“搞不好还能把我爸送到大哥家。”

宋招娣:“说得好像你给了钱,她以后不会这么做似的。说一句话,你别介意,你爸还不如摔死算了。省得搅得咱们两家鸡犬不宁。”

“小宋老师,你有时候挺狠的。”钟建国道,“好歹是我爸。你搁心里面诅咒就算了,还当着我的面说,不像话啊。”

宋招娣白他一眼:“装什么孝子贤孙啊。你敢说,我说你爸摔着了,没什么大碍的时候,你没觉得失望?”

钟建国轻咳一声,站起来:“我去营区了。”

“锅碗瓢盆刷干净再走。”宋招娣提醒他。

钟建国揉揉额头:“你下午没事,你来收拾。我下午挺忙的。”

“那行,你走吧。”宋招娣道,“晚上你做饭。”

钟建国僵住:“宋招娣——”

“咱们说好的,你不在家的时候,所有事归我,你在家的时候你刷碗和洗衣服。”宋招娣看着他说,“想说我斤斤计较?还是说我不贤惠?”

钟建国深吸一口气,“我真是上辈子欠你的!”

第72章马大哈

宋招娣也不在意,笑嘻嘻的:“随便你怎么说。晌午不刷碗,晚上你做饭。家里的五个孩子都知道,我从不说谎。”

“那是因为他们还没看清你的真面目。”钟建国瞪一眼宋招娣,认命地把满桌子碗筷收起来。

宋招娣笑笑,起身上楼给钟建国的“吸血鬼”爸拿钱。

钟建国听到上楼的声音,出来一看,客厅里空无一人,忍不住嘀咕一句:“锱铢必较的女人。”转身回厨房继续刷锅洗碗大业。

“钟建国!”

钟建国的手哆嗦一下,筷子掉进水盆里,潜意识认为刚才说的话被宋招娣听见了。继而一想,过去五分钟了,以宋招娣的性格,要是听见他说她,不可能这么久才下来:“怎么了?”

宋招娣跑进来:“咱家的钱突然多出三百多块。”

“什么意思?”钟建国没听明白,却看到她手里拿一大卷钞票,“你怎么全拿出来了?快放回去。”

宋招娣:“咱俩的工资加一块有两百三十五块,我每个月放被子里面一百八,剩下的五十五块钱放在钱盒子里留着咱们平时用。

“我想着天气转凉了,周末跟婶子一块去市里买布,给几个孩子添一套棉衣,再给孩子买点零食。算上给你爸的五十块,得用七八十块钱,钱盒子里没这么多,就打算就从被子里拿一百块钱。

“我拿钱的时候不小心把钱弄乱了,我想着这会儿也没事,就把钱全部拿出来数数咱家存多少钱了。可是数两遍都不对。钟建国,是不是你以前存的私房钱?”

“什么跟什么啊。”钟建国无语,“咱家这么大点地方,我能藏哪儿去?再说了,我不抽烟,天天去营区,也没法喝酒,不买烟不买酒,我藏私房钱能干什么?”

宋招娣点头:“你说得对。现在不是一百年后,现在有钱也没地方用。可是,咱家的钱确实多出三百多。”

“三百多多少?”钟建国问。

宋招娣:“三百六七。你说谁会给咱家送钱?”

“你儿子。”钟建国仔细想一想,“你去年说过,自立和更生手里有一笔钱,这笔钱肯定是他俩的。”

宋招娣摇头:“不对。我当着大娃的面拿过钱,咱家除了你我,只有大娃知道钱放在被子里。”

“那就是他们把钱给大娃,大娃塞进去的。”钟建国说着,停顿一下,“这个熊孩子,这么大一笔钱也不知道跟你说一声,回头他醒了,我得揍他一顿。”

宋招娣一听他这么说就倍感无语:“天天喊着揍他,也没见你揍过一次。赶紧收拾收拾上班去吧。等他们醒了,我问问。”

两点钟,五个孩子醒来,宋招娣也没避着自立和更生,直接问他们钱的事。

大娃、自立和更生睁大眼,不敢置信,异口同声问:“你才知道?”

“你们什么时候放进去的?”宋招娣眉心一跳,“很久了?”

钟大娃长叹一口气,满脸无奈:“难怪爸爸说你马大哈。我们都放进去好几个月了。”

“快半年了。”自立道。

宋招娣脸上的尴尬一闪而过:“咱家没添什么大件,我就没动被子里的钱,不知道也正常。”

“照你这么说,娘,如果我哪天急着用钱,直接把钱全拿走,也不跟你讲,过段时间再还回去,你也不知道?”钟大娃问。

宋招娣咳嗽一声:“我今天就换地方,藏的你们找不到。”

“我们找不到没关系,别让老鼠找到就行了。”大娃道。

宋招娣顿时想打人:“赶紧滚蛋。”

“三娃,你的书包呢?”自立转身就找最小的弟弟。

三娃挥挥小手:“我今天不想写字,不要书包了。”不容自立开口,扶着楼梯扶手就往下跑。

自立吓一跳,连忙跟上去:“走慢点,三娃。”

大娃拉着二娃,拽着更生,冲宋招娣说一句,我们走啦。转瞬间,整个钟家只剩宋招娣一人。

没有孩子在身边闹腾,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宋招娣突然很希望,她走到楼下,时间的脚步也走到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那一年。然而,这是不可能。

九月二十日,周日早上,宋招娣炒两盆菜,不过,只让大娃端一盆。

大娃不明白:“为什么?”

“你刘奶奶要去杭城,我们下午才能回来。”宋招娣道,“这盆菜留着你们晌午吃。你们想吃馒头就热点馒头,想吃米饭就蒸米饭。”

钟大娃眼中一亮:“娘,不用这么麻烦,我会炒菜。”

“咱家的油不多了,你想都别想。”宋招娣道,“如果到了月底还能剩下半碗油,我就让你祸祸。”

大娃伸出手指,“一言为定。”

“说话算话。”宋招娣道,“可以出去玩,但是必须得锁上门,把鸡鸭鹅都喂好。”

钟大娃摆手:“鸡鸭鹅都是我们喂,我们知道该怎么喂。你就别念叨了,快点走吧。”

杭城是省城,比地级市甬城大很多,合作社里的货物也很齐全。像奶糖、蛤蜊油,牙刷和牙膏之类的东西都能在杭城买到。

杭城离翁洲岛有两百多公里,除了坐船还得再转汽车,段大嫂嫌麻烦,有时候宋招娣要帮她买车票,她都不愿意去,这次主动提出去杭城?

宋招娣心下好奇,见着段大嫂就问,“婶子去杭城买什么?”

“刘萍跟我说,过些天把她对象带来家里叫我们看看。”段大嫂道,“我想着家里连个糖果都没有,人家来了咱们没东西招待可不行,就想去杭城买点糖和果子。”

宋招娣不禁眨一下眼:“我没听错吧?刘萍不是刚去医院上班么,这么快就有对象了?”

“她说的时候,我和老刘也吓一跳。”段大嫂叹气道,“闺女大了,管不住了。她要带回来就带回来了吧。老刘的意思先看看那个小伙子怎么样,若是老实本分,她愿意结婚,我们也不拦着。”

宋招娣皱眉:“刘萍好像才二十一岁。”

“她和你家大娃一样,都是正月出生的人。”段大嫂道,“再过几个月就满二十二岁了。她这个年龄搁农村也是大姑娘,该嫁人了。”

宋招娣:“我建议你们以刘萍年龄还小为由拖个一年半载,这段时间三天两头把他们喊回来吃个饭,你和刘叔也正好替刘萍把把关。”

“小宋啊,我这个闺女不听劝。”段大嫂愁得直叹气,“我和你刘叔真这么做,她会以为我故意为难她对象。”

宋招娣想一下:“那就当我没说。”

“她要是有你一半懂事,她就算不把那个小伙子带回来,直接去跟人家扯结婚证,我和你刘叔都不担心。”段大嫂道,“可惜,那个孩子被我和你刘叔惯坏了。”

宋招娣好奇:“那你怎么还惯着她?”

“小钟没跟你说?”段大嫂问。宋招娣摇了摇头。段大嫂把船票给工作人员,才说,“我和老刘以前有过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五岁那年生病,当时兵荒马乱,耽误了治病,就,就没挺过来。后来我又怀个孩子没保住。

“那件事过后,我好几年都没能怀上孩子,我和老刘本就以为这辈子不会再有孩子,都认命了又生了刘萍。医生跟老刘说孩子长得挺结实,老刘都哭了。后来刘苇出生,老刘还是偏疼刘萍。

“刘萍有时候发脾气,我想数落她几句,老刘就跟着打哈哈。后来长大了,老刘觉得闺女长歪了,再想管也管不住了。”

宋招娣:“你们这时候不拦着点,以后日子不好过,还是你跟刘叔操心。”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段大嫂叹气道,“可是没办法。我现在就希望那个小伙子真心对刘萍好。”

宋招娣不明白:“婶子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和刘萍处对象,难不成有别的目的?”

“你刘叔啊。”段大嫂道,“刘萍那个丫头没脑子,她同事问她,家是哪里的。那丫头直接说翁洲岛。人家问她父母做什么的,她跟人家说她爸是军人。

“军人,翁洲岛,家属随军,又姓刘,稍稍有点关系的人都能她打听到,她是刘师长的闺女。”顿了顿,“上次回来还跟我显摆,医院里的同事对她都特别好。人家是对她好?人家那是给老刘面子。”

宋招娣:“刘萍现在在哪个医院?”

“还在甬城市医院。”段大嫂道,“咱们军区的医院待遇好,我想让她来这边,你刘叔也打算找院长说说,她说在这边呆够了,不想在这边。”

宋招娣轻咳一声:“你这个闺女是真没脑子。”

“别说了,说起她的事我就一脑门官司。”段大嫂摆摆手,“待会儿到了杭城,你帮我买,我不懂那些糖和果子。”

宋招娣想了想:“婶子,是他想娶刘萍,又不是你闺女嫁不出去。我觉得咱们没必要上赶着巴结他,平时怎么招待客人就怎么招待他。

“我记得有句俗话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来气。他要是个聪明的,就算看到刘叔拉着脸,对他不满意,他也能理解刘叔为什么不高兴。”

“那他要是看不出呢?”段大嫂连忙问,“这事不就崩了?”

宋招娣:“崩就崩了。凭刘萍她爸是刘师长,你还怕她嫁不出去?”

“我不是怕她嫁不出去。刘萍的脾气不好,她要是认为她对象是被我们搅和崩的,她能闹得我们不得安生。”段大嫂烦的叹气,“以后什么样,以后再说吧。”

宋招娣见她不愿多谈,便改口说:“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能不能买到换季布。买不到布,能买到碎布头也行,给孩子做几双鞋。”

段大嫂问:“家里都交代好了没?”

“我跟几个孩子说了,下午才能回去。自立和大娃会蒸米饭,我早上炒的菜还剩一盆,几个孩子会自己弄着吃。”宋招娣道。

段大嫂不禁夸赞:“还是小宋你会教孩子。刘萍像自立这么大的时候,甭说蒸米饭,连淘米洗菜都不会。”

纵然宋招娣能言善辩,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接。不愿意谈刘萍的人是她,她自己又忍不住说……宋招娣思索一会儿:“也不是我会教孩子,主要是我和建国两个人都不惯着孩子。”

“刘萍七八岁的时候,我使唤刘萍做事,你刘叔说她年龄小。”段大嫂道,“时不时就跟我说,你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别总使唤孩子,孩子还小。现在不小了,也使唤不动了,老刘也不说了。”

宋招娣尴尬,这话叫她怎么接:“以后结了婚,有了孩子就知道做事了。”

“到那时候她不做也没人帮她做。”段大嫂脱口道。

宋招娣附和道:“对的。所以,咱们现在说再多其实也没什么用。也许刘萍的那个对象不但老实,还是真心想娶刘萍。”

“要真是这样,她明天回来,后天要结婚,我和你刘叔都没意见。”段大嫂道,“不过,我觉得你说的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宋招娣:“婶子,话不能这么说。有一句俗话,好汉无好妻。你觉得自家闺女不好,指不定就能遇到个好的。”

“哎,你说的这话我也听说过。”段大嫂一喜,“也许真能被她碰上。”

宋招娣:“对的。”心里却想,这种情况比小宋村出个大学生还难。不过,见段大嫂这么高兴,宋招娣也没泼冷水。

与此同时,自立锁上大门就问:“大娃,咱们今天去哪儿砍野菜?”

“哪里都不去。”钟大娃跟个带头大哥似的,转过身面对着自家四个兄弟,“咱们先去海边捡螃蟹。”

自立眉头微皱:“娘不准咱们去海边。而且三娃这么小,走不到海边,咱们也抱不动他。”

“咱们不去东面和北面的海,咱们去西边的海,那边离咱家近,我问过曲壮壮。”钟大娃道,“曲壮壮说沿着山边的小路走二里路就到了。三娃,能走二里路吗?”

第73章小鬼当家

钟三娃不假思索道:“我可以的。”

“那咱们走吧。”钟大娃冲三娃伸出手,“哥牵着你哈。”抬头跟自立说,“曲壮壮说他知道哪里的野菜多,等咱们回来的时候再砍野菜,下午就不用出去了。”

宋招娣和段大嫂刚走,钟大娃就把四个小背篓和四把小锄头翻出来。自立看到这些东西,便知道他们要去砍野菜,也就没多问。锁门的时候才想起来,离他们家最近的那片山地都被他们哥几个给祸祸的差不多了。

“大娃,娘不知道吧?”更生突然开口。

钟大娃:“娘暂时不知道,等娘回来,我告诉娘,娘就知道了。”

“你说了,娘会揍你。”自立提醒道。

钟大娃:“娘不准咱们往海里去,咱们就在海边沙滩上,娘知道了也不会骂咱们。还有曲壮壮和他二姐跟咱们一块,没事的。”

自立见过曲壮壮的二姐,有十五六岁,一听不是他们一群小孩自己去,自立暂时放心了。

到了曲家,看到不止曲家兄妹,还有他们邻居的小孩,个个都比他们大。遇到点什么事,这些人也能帮他们兄弟一把,自立不担心了。

自立也没敢大意,到了海边就把更生喊到身边,哥俩一个人拉着二娃,一个人拉着三娃,以防两个弟弟乱跑。

十一点左右,一群孩子按照原路返回。回来的路上,曲家的几个小姑娘帮大娃砍野菜,十来分钟,哥四个的小背篓就装满了。

回到家里,把野菜扔到鹅圈和鸭圈里面,钟大娃就把螃蟹倒洗菜盆里。瞧着有小半盆,大娃乐了:“你们说这些螃蟹咱们该怎么吃好呢?”

“油炸。”钟二娃脱口而出。

自立不想泼冷水:“没有油。”

“曲壮壮说油炸小螃蟹最好吃。”二娃从没吃过小螃蟹,很想尝尝什么味,便转向大娃,“哥,你做吧。”

大娃咽口口水:“今天是二十号,离下个月还有十天,你想吃十天的水煮青菜吗?”

二娃伸出手指头数一下,“妈呀,还有十天呢?不吃了,不吃了。可是,哥,我饿。”

“哥,我也饿。”三娃道,“我想吃炒饭。”

大娃哼一声:“我还想吃呢。”瞪一眼两个弟弟,“娘在家的时候,娘做什么,你俩吃什么。娘不在家的时候,居然还学会点菜,瞧把你俩给能耐的。我去蒸米饭。”

“我帮你。”自立见大娃还没丧失理智,松了一口气,真怕他脑袋一抽,把家里仅剩的那点油全祸害了。

大娃到厨房里,就舀一瓢米倒锅里。

慢一步的自立看到他的动作,险些摔倒:“大娃,米太多了。这么多米够咱们吃两顿。”

“就是吃两顿。”钟大娃道,“娘以前说过炒米饭要用剩饭,咱们晌午多蒸点米饭,剩下的米饭正好留着晚上炒着吃。”

自立明白了:“亏得你好意思说二娃和三娃。”顿了顿,“娘若是不炒呢?”

“现在的天热,米饭搁一夜就没法吃了。”钟大娃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你和更生跟娘说想吃炒米饭,娘就给咱们做了。”

自立好奇:“你为什么总让我们讲?”

“因为你们的亲爸和亲妈都没了,娘觉得你俩很可怜,你们想吃点好的,娘不好意思说不做啊。”大娃道,“换作是我们就不行了。娘愿意做,爸爸也有可能不同意。”

自立和更生以前怕惹大娃生气,大娃找钟建国和宋招娣告状,把他和更生赶出去,如今大娃的爸是他爸,大娃的娘也是他娘。

自立不怕了,终于问出藏在心底的疑惑,宁愿自己没问,“我们说也可以。但是你也别忘了,娘蒸米饭的时候跟我们讲过,半瓢米就够了。你蒸这么多米饭,回头娘问起来,你怎么说?”

“当然是说爸爸蒸多了。”钟大娃说着,一顿,“快十二点了吧?爸爸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自立心累:“爸爸说他今天得开会,晌午不回来了。赶紧把米舀出来一半。”

“你不想吃炒米饭?”钟大娃问。

自立呼吸一窒:“我想吃,可是我更怕娘生气。”

“那就叫娘打一下好了。”钟大娃说着,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就这么决定了。”随即就舀水淘米。

下午三点多,宋招娣背着麻袋回来,刚一进门,大娃就从屋里跑出来。

宋招娣心中一凛:“钟大娃,是不是闯祸了?”

钟大娃脸色微变,娘啊,他娘是怎么看出来的:“没有。也不是没有,也不算闯祸。”

宋招娣一边往屋里走,一边问:“出什么事了?”

“米饭蒸的有点多。”钟大娃说着话,偷偷瞟一眼宋招娣,见他娘没生气,“我们使劲吃也没吃完。”

宋招娣放下带着,瘫在椅子上:“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多了就多了,正好给你们炒米饭,也省的我蒸饭、炒菜。去给我倒杯水。”

“哎,我去。”自立一喜,转身就往厨房里跑。

宋招娣好笑:“你们还怕我生气啊?多大点事。过来,看看我给你们买的什么。”

“好吃的?”三娃扑过来。

宋招娣连忙伸手接住他:“不全是。大娃,更生,把袋子里的东西全拿出来。”

“娘,你又买很多碎布头?”钟大娃打来麻袋就看到一团布,“林中的妈妈说,碎布头很难买,你怎么每次去杭城都能买到?”

宋招娣:“因为卖布的营业员喜欢我。”

“骗人。”大娃抬手把碎布头扔长椅上,便看到几代奶粉,眉头紧皱,“娘,我们都大了,不用再喝奶粉了。”

宋招娣笑道:“想多了,那是给二娃和三娃买的。”

“对,给我买的。”三娃见更生拿出来,伸出手,“更生哥哥,奶粉给我。”

宋招娣揉揉小孩的脑袋,“大娃,林中的妈妈有没有问过你,我的碎布头都是在哪儿买的?”

“问过。我说我也不知道。”钟大娃道,“林中的妈妈叫我问你。我说好。后来她问我,有没有问你,我就说我忘了。我才不要告诉她呢。咦,娘,你怎么买一盒墨水?”

宋招娣:“我的毛笔字太丑了,我决定以后跟你们一起练字。”

“真的?”钟大娃连忙问。

宋招娣点了点头。

“那我教你。”钟大娃脱口道。

自立端着水出来:“娘以前学过毛笔字,才不用你教。”

“很早以前学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宋招娣喝口水,“把东西都拿楼上,等我闲了再给你们做衣服。”

钟大娃没动弹:“娘,你怎么不从来都不给自己做衣服?”

“我也想啊。”宋招娣道,“一来你们几个长得快,咱家布票少。二来我不长个了,以前的衣服都还可以穿,用不着再做新的。不过呢,你爸也说了,年底会再发两张布票,到时候我跟你爸一人一套。”

钟大娃不信:“不是说一人一年只有一张布票吗?”

“今年各地工厂都已恢复生产,加工出很多布,不卖给咱们,仓库里也放不下。”宋招娣笑道,“你要是真心疼你娘,今儿就把碗洗了。”

钟大娃扮个鬼脸:“早知道我就不讲了。”抱着奶糖就往楼上跑。

“你不说也跑不掉你。”宋招娣话音落下,大娃踉跄了一下,连忙扶住楼梯扶手。宋招娣顿时乐了。

自立和更生看到,也忍不住笑了。

“娘,你别吓唬他,我刷碗。”自立开口道。

宋招娣看他一眼:“你以为我没说你,是不打算让你刷碗?三娃还小,你们哥四个,两人一组轮着刷碗。”

更生“扑哧”笑喷,睨了他哥一眼:“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说完,抱着碎布头和布就往楼上跑。

自立的脸刷一下红了。

宋招娣真乐了:“逗你呢。刷碗是你爸的活,你们不能跟他抢。他不在家的时候,你们再做。省得他一天到晚不归家,来到家就跟个大爷似的,吃饱就睡,睡醒再吃,吃完了抹抹嘴就走。”

“娘,我先上楼。”这个娘啊,他实在惹不起。自立不等宋招娣开口,拿着墨水和毛笔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