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肆无忌惮将孩子放在自己面前,灵珠却得提防会伤到公主,这比较之下,灵珠就显得缩手缩脚,只能堪堪挡住,却不能阻止她继续靠近。

也就是仗了这势,秋瑶越发无所顾忌。

就在她快到窗户时,手触及窗台,身子一闪,有东西从她耳畔穿过,紧贴了她脖子上的肌肤,钉在了她面前的窗台上,与她的手仅差了分毫距离。

流云不能从她手里安全的将公主夺回来,她也离不开这屋子。

双方僵持。

可这大火,不会随着他们的僵持而停止,反而是愈演愈烈,木质结构的屋子在这火苗眼中就是最佳的食物,太阳旧晒下,不见一丝水汽,干燥的只要包围一会儿就会它变成同伙,随之衍生出来的还有浓浓的黑雾。

大火朝着门口那儿蔓延,抬过来的手根本不够扑灭,木槿想将娘娘先带出去,可孩子还在里面,沈嫣怎么可能丢下她不管,即便不是她亲生,那也是大哥的孩子。

轰的一声,最开始着火的床塌了。

跟随落下的是床顶那边的一段梁木,惊呼声中流云躲闪开来,秋瑶想要趁势离开,却发现就在刚刚僵持时,火已经蔓延到窗边了。

一股股的热气冒过来,靠的稍微近一些就会觉得烫,还有从火里滚出来的浓烟,呛的人睁不开眼。

外头冲进来几个人,手里还拎着木桶,但看到里面烧成这样后也愣住了,外头瞧着还不太严重,实际上里面是捂不住的闷着,这时只要打开一扇窗火就会窜出去。

没人犹豫,木槿将帕子浸湿后递给沈嫣:“娘娘。”

沈嫣却将帕子扔给了秋瑶,沉声道:“别让孩子呛着。”

成人是知道如何用浸湿的帕子挡住口鼻,可一个孩子懂什么,直接蒙上会闷死,得有人空出手来帮她,秋瑶也没有犹豫,这孩子真要死了那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她将包裹着平姐儿的衣服往上拉了下,盖住她半边脸,往自己怀里藏了下,浸湿的帕子置放在通气的地方,这时一股浓烟滚过来,来不及捂住的木槿几个人都吸了烟,呛个不停。

秋瑶抬起袖子遮挡了下,若要离开窗户这儿,势必要往沈嫣那边靠,但要越过流云和灵珠两个人,中途难免会与他们打斗,秋瑶权衡着,灵珠却等不及了:“把公主交给我!”

这时秋瑶所站的上方,经过床顶那儿蔓延,又经过窗户那边火势的侵蚀,用于衔接之用的一段房梁摇摇欲坠,只听见断裂声响起,落下来的速度之快,秋瑶也只来得及多开灵珠的攻势,站稳时,那段房梁就已经在她头顶。

“走开!”秋瑶的身体被灵珠推开,猛的向前倾去,怀里的孩子跟着脱了力朝前飞了出去,几阵惊呼声响起。

掉下来的房梁压在了灵珠的后背上,将她压倒在地。

沈嫣冲过去要去接孩子,要眼睁睁看着她掉到床那边的火堆里,沈嫣彻底失了分寸,想要用自己的身子去替她抵挡,流云快了一步,直接摔在了那些坍塌下来的焦木上,后背抵住后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抱到怀里后用手臂相护,顺势滚了一圈站起来,他后背的整片衣服都烧焦了。

见公主没事了,木槿和几个宫女合力把压在灵珠后背的梁木抬开,幸运的是掉下来的那段不是太沉,灵珠还能站起来。

沈嫣颤抖着手从流云手中接过孩子,大哭不止的平姐儿嗅到了熟悉的气味,终于安静了些,可怜的蜷缩在沈嫣怀里,脸蛋儿上全是泪花。

沈嫣没有任何的停顿,接下衣服罩住了平姐儿,让木槿将自己的衣服打湿,转身朝着门口冲去。

轰的一声巨响,沈嫣头顶,屋子的一段主梁掉了下来,木槿赶忙拉着娘娘后退,也就是这退后几步的时间里,那梁木重重的砸在了沈嫣刚刚所站着的前方,落地后火星子一下飞溅开来,逼的人只能往里躲,紧接着是门口那儿传来的坍塌声。

那有一人高的火墙,直窜上屋顶,门口那儿还时不时有东西瘫下来,成堆的,将门给堵的死死的。

出不去了。

看了眼从地上起来的秋瑶,她扶着手臂靠到了一旁呵呵的笑了:“这下好了,谁都出不去。”

厢房不大,再这样下去,不等屋子烧完她们就先被浓烟给熏死了,一两桶水是杯水车薪,沈嫣看了眼摆在另一边的灯柱,将孩子交给木槿后,大步走了过去,将灯柱朝着还没被点燃的地方推到,墙上的几幅画一瞬被点燃。

神情的决绝,是要同归于尽。

秋瑶愣了愣,很快明白过来她这么做的用意,是想在外的纪凛不在因为她和孩子受制于皇上。

之前可以这么做,但绝不会能是现在。

秋瑶朝木槿冲过去,就算是如此,沈嫣可以死在这里,这孩子她一定要带出去!

可已经被抱回去的孩子哪有这么容易抢过来,刚刚被灵珠那一推,跌倒在地撞伤胳膊后,秋瑶手臂上的伤势加重,已经没有太多力气,加上流云的阻挠,这件事变得更加困难。

流云的剑没有朝她要害刺,却是将她逼到了门口那儿,后背迎过来的就是一股热浪,稍再往后退便是要和这大火融为一体。

这时的厢房外,纪灏和太后才匆匆赶来。

着火的时候,卫老国公就在乾清宫中禀报法场遇劫的事,殿门紧闭,跑去禀报的宫女没把话说清楚还耽搁了一阵,还是太后娘娘早一步到了永和宫,看到已经烧出屋外的大火,险些晕过去。

见皇上来了之后,撑着那身子抓牢纪灏的手臂:“快,快派人冲进去把嫣儿和孩子救出来!!!”

倒下去的水根本不能起作用,火是从里面烧出来的,等把火浇灭里面的人也已经烧成炭了,太后叫人几番冲进去都被大火被逼退了出来,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十个,必须把人救出来。

“谁在里面!”纪灏已经有了预感,在听到淑妃二字时心猛地一沉,“十七!”

“把嫣儿和孩子救出来,母后就不追究淑妃的事。”太后死死抓着纪灏的手臂,看着他,一字一句,“如若不然,哀家不会原谅你们!”

“母后。”纪灏正要开口,门口那儿轰的一声,即将冲进去的十七他们被忽然冒出来的大火给逼退了几步,随之是有人从门口旁边已经烧塌掉的地方摔了出来,跟随着她的身子,烧塌的半边门都跟着被带了出来,重重砸在了台阶下面。

确切的说是被人从里面踢出来的,十七很快认出了身份,冲下去将人扶起来,秋瑶身上的衣服都被烫焦了,奄奄一息。

“皇后和公主还在里面,她们要…”胸口一阵疼,秋瑶侧过身吐了一口血,还没来得及把话说完就直接在十七怀里晕过去了。

而那边的大火,因为刚才那一撞,将门口彻底堵死。

第124章

太后失声:“嫣儿!”

将秋瑶放下后的十七迅速带人冲过去, 可真的是没办法了,并不大的厢房,火已经烧到了屋外, 由门口蔓延到了走廊, 不断有东西掉下来,莫说是把人救出来, 就是闯进去,还没到里面就已经成了个火人。

不死心闯进去的三个人都没有出来, 盖住的门口也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为什么只有秋瑶出来了, 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又是轰的一声,门口上下衔接屋檐的两根柱子倒了下来,紧接着, 瘫倒的屋檐呈现波浪似的朝两边蔓延,直接将走廊里来不及躲开的宫人给埋了进去。

纪灏抬起头,门口上方的屋顶已经坍塌。

大火中并没有声音传出来,就好像里面没有人似的, 又好像,都已经死了。

红莺在外哭成了泪人,要不是苏嬷嬷死命抱着她不肯松开, 她早就冲进去了:“娘娘,皇后娘娘。”

十七他们绕到后面也没有可进的地方,随着一声巨响,厢房屋顶上, 半边的瘫倒下去,那正好是床的位置,小公主的摇篮也放在那儿。

此时距离着火已经过去了许久,是个人在里面,没被熏死也被烫死了。

太后看着那大火,里面的人似乎已经没有了生机,悲怆之下,太后直接晕了过去。

又是一阵手忙脚乱,纪灏派人把太后送回延寿宫去,大火停不下来,里面的人再没有逃出来的机会。

是夜,宫外许多人都看到了皇宫方向窜起来的大火,往上腾起的黑烟,比那夜色还要浓郁,冲天的火光将那天空衬的发亮,因为距离遥远,人们分辨不出到底是宫里哪个地方走水,可就算是如此,也足够让人胆战心惊。

有些人就这么看着一夜未睡,家中有人在宫中的更是睡不着,担心是不是亲人出了事,还有些官员直接赶到了皇宫外等消息。

这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夜,到了三更天时,还有一个时辰才早朝,宫门口已经等满了官员,大家都看到了夜里宫中的大火,到现在为止还在烧。

沈侯爷的心突突的跳着,他来的晚一步,下了轿子后还没走到前面和大家碰面,最早到这儿的孔学士朝他赶了过来,说是担忧,不如说是哀色:“侯爷,昨夜永和宫走水,皇后娘娘和小公主,出事了。”

也是一夜没睡的沈侯爷听到这样的消息,脚步趔趄了下,站稳之后,脸上依旧是沉静,双手却有些颤抖,半天没能开口说出话来,跟着孔学士一同过来的几个官员也都默契的没有开口。

孔学士是不会乱说话的,沈侯爷甚至是不用确认第二遍就知道他所说是真,可即便是如此,到了耳边还是难以置信,还是会要问:“出了什么事。”

孔学士扶了他一把,现在不说,等会儿上朝也会知道:“皇后娘娘在小公主的厢房内,没能逃出来。”

沈侯爷闷着神色,看着宫门口那方向,真就站住了,没有再问,也没有再说。

五更天未到时大火终于被扑灭了,消息传到朝堂前,众人脸上却没有喜色,皇上还没来,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葬身火海,没能活下来。

大家看沈侯爷的眼神有些担忧。

直到天稍亮时皇上才出现,众人纷纷下跪,待纪灏坐下后,起身后的大殿显得有些沉闷。

纪灏看着他们,沉声开口:“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昨夜永和宫走水,皇后和小郡主在厢房内没能救出来…”

底下孔学士接了话:“皇上,好好的永和宫怎么会走水,可查明原因了?”

“现原因不明,常大人。”

刑部尚书常大人走了出来:“臣在。”

“此事交由你去查,一日之内,必要有结果!”

“是!”

常大人退下去后,殿上又安静了下来,纪灏开口叫了声沈侯爷,沈侯爷从中出列,脚步有些慢,语气却平缓的很:“臣在。”

“沈爱卿请节哀。”

“多谢皇上。”沈侯爷跪了下来,跪下的依旧是慢的,大家都看得出他是强装镇定,人早已有些虚软。

“平身。”

孔学士扶了沈侯爷一把,起来之后,其中有官员开始上奏起事情,而从头到尾,沈侯爷都没有再说过什么,在退朝之后随同孔学士一同出去,快到宫门口时才站不稳晃了下,脸色是惨白的,犹如是出了一阵冷汗,手也是冰冷。

孔学士一看这样子就知道不好,忙叫了身旁的官员一起,把沈侯爷扶上了轿子,尤不放心,干脆跟着一道去沈侯府,早早叫人先请好大夫过去,这消息传回去,指不定要晕几个。

而此时的宫中,常大人正带人在废墟堆中查找。

烧的太干净了,凡是能烧的都烧没了,金银首饰也都和那些灰炭融化在一起,更别说人,其中距离中间空处近些的还能见完整的骨架,但远一些的,被掉下来的梁木压过的,骨骼都散开了,烧的炭一般,要挑拣出来还要费工夫。

身上穿着的衣服早就都烧干净了,也分辨不出身份来,快到下午时才将所有的尸骨都挑出来,一共是五具尸首。

其中一具的脖骨附近还捡到一些散开的玉石,一对镯子,还有和融化的金子黏在一起雕琢过的玉,像是这尸骨生前所戴的,拿去给永和宫内的人辨认时,都说是皇后娘娘的首饰物件。

常大人查的也很快,询问过永和宫内所有的人后,将物证收集齐后,带着皇后几个贴身照顾的宫女去了刑部,到傍晚时就将折子呈递到了皇上那儿,而此时的沈侯府内,满是悲悸。

沈大夫人几度哭晕过去,醒来后躺在那儿捏着沈嫣的东西默默的流着泪,沈侯爷将自己关在书房内,而沈大少爷如今身在淮阳,二少爷又在顺州,小的做不了主,大的如今这般,沈二夫人也是强打了精神,差人往淮阳送消息,又差人往顺州送了信,让儿子赶紧回来。

关氏在屋里陪着沈大夫人,两个孩子都在,可都没能引起沈大夫人的注意,平日里都是她最疼爱的孙子孙女,但如今她心中,都是自己的女儿和那只见了一次面的孙女。

“娘,若是嫣儿在天有灵,不会希望您这么难过的。”

“你还没见过那孩子吧。”沈大夫人扭头看她,关氏红着眼眶摇了摇头,她没来得及见那孩子一面就被守在外面的侍卫被抱走了,“其实送入宫儿媳妇就做了准备的。”

话没说完,沈大夫人抱住了她,哽咽道:“想哭就哭吧。”

关氏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却也没有放声大哭。

消息传开的很快,在早朝结束后宫外的人就知道了昨夜宫里走水的事,下午时皇后娘娘和小公主没了的事已经满城知晓,各府各处都挂起了白布,白侯府那儿,刚刚才从白显瑜口中得知皇后娘娘意外葬身火海消息的方沁姝许久都没能反应过来。

白显瑜有些担心她,拉住她的手捏了捏:“姝儿。”

方沁姝怔了许久转眸看他,泪眼已经下来了,却还有笑意:“你在胡说什么,怎么净拿这种事骗人。”

“我没有胡说,昨天夜里永和宫走水,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在厢房内,没有救出来。”白显瑜抱住了她,这样的消息如果可以不让她知道,他也会选择瞒着,可要是瞒住的,还不如趁早由他来告诉她。

“不可能,皇后娘娘怎么会出事,不可能的,你在说谎。”

“姝儿…”

“你骗人。”方沁姝大哭了起来,用劲捶着他,推开他,把他往外面赶,哭着要他出去,“你出去,我不想看到你,你出去。”

“姝儿,我知道你心里难受,哭出来,哭出来会好一些。”白显瑜怎么可能离开她身边,任由她打着,脸上都被他拍出巴掌印来了,也不肯松开她,“哭吧,好了,难受就哭。”

“呜呜…”方沁姝是打累了,趴在他的肩膀上大哭着,忽然她使劲揪着他衣服的手没了力气,松垮垮落了下来。

白显瑜扶住了她,朝外面大喊:“快请大夫!”

……

天色微暗时天下起了大雨,冲刷着整个阜阳城,冲刷着那烧毁的废墟,水沟中淌下的水都是灰烬的黑,浓浓的,永和宫内四处是凄色。

雨下的特别大,几米之外就瞧不清楚了,出城的马车中,有几辆从管道进了小径,一路是往黔谷的方向前去。

马车上,沈嫣靠在那儿,怀里的平姐儿刚刚睡着,在她怀里,半刻都不能放下。

木槿将帘子掀开了一个角落,昏暗下,雨水像是珠线一样落下来,打在马车上,溅入车内,有了一丝凉意。

沈嫣身旁躺着的是睡着了的灵珠,她后背受了伤,只能趴着,出城前一直提心吊胆的,也才睡着。

沈嫣抬手将毯子往她身上拉了些,放下时,想到了离宫前白玉滢说过的话。

“当初我大哥想杀你,是因为大佛寺的出尘大师曾给你批命,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我父亲也是因为当时陪同先帝一同去的大佛寺才知晓。”

“出尘大师说你是皇后命,万变不离其宗,除非是死了。”

“我大哥因为这个曾想杀你,我现在帮你一回,不求别的,只希望你能让皇上保住我大哥,让他活下去,他现在就在锦州,白显瑜不会放过他的。”

怀里的平姐儿发出一声轻嘤,木槿赶紧把帘子放下,沈嫣回了神,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哄着她入睡。

第125章

这一场雨下的很大, 用力的冲刷的,像是老天爷刻意的想要将前一夜的悲事给冲刷干净,可已经发生的事情如何能够洗掉, 就像是已经逝去的人, 不能够回来。

反而是悲伤,愈演愈烈。

大雨下了整整一夜, 清晨时,灰蒙蒙中终于停了, 气温也降低了许多, 一夜之间, 阜阳城的百姓出门去的时候都得披上一件外衫。

朝堂上的空气比昨日还要沉闷。

要说昨天诸朝臣只是知道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火海没能救出来,心中还怀着些虽然不可能但万一是奇迹的希冀,今日却是要面临皇后娘娘殡天和小公主过世的双重打击。

还有的就是来自刑部常大人的调查结果。

灭火后, 废墟中一共找到了五具尸首,皆是女性,这人数与审问出来的结果一致,屋内当时除了小公主和皇后娘娘之外, 还有皇后娘娘的贴身宫女木槿,还有个杂役小宫女以及两个拎了水桶进去,没有再出来的宫女。

按着询问出来最后见到的情形, 尸体所在的位置也大致符合,两具尸首在门口靠内的位置,应该是两个宫女的,最中间有三具尸首, 应该是皇后娘娘与木槿以及杂役小宫女,其中有着皇后佩戴之物的尸首,就是皇后娘娘。

但废墟之中,始终没有找到小公主的尸首。

孩子才出生两个多月,怕是早就烧成了灰烬,昨天傍晚没有找到,昨夜那场大雨过后,现场更是找不到什么了,化成灰烬的早就被大雨给冲刷走了,而留下的,全是焦炭。

而引起大火的缘由,据皇后娘娘身边侍奉的红莺和苏嬷嬷所说,是淑妃娘娘撞倒了灯柱,灯柱倒向床,点燃了床幔,这才引起了大火,而当时淑妃之所以会撞倒灯柱,是因为她忽然出现在厢房内夺走了小公主,还妄图把小公主带走,皇后娘娘和那杂役小宫女与淑妃在争抢中,不小心撞倒的。

大殿之上,刑部尚书常大人,用了不小心这个词,来解释灯柱的倒下,大火的起源,可却无法替淑妃解释她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永和宫的厢房内,又为什么会夺走小公主,她想把小公主带去何处,到底想做什么。

而最后,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火海,淑妃却从火海中逃了出来。

这些都得等淑妃醒了之后才能解释。

而刑部尚书常大人用的“不小心”三个字,在这大殿之上,诸位大臣眼底,忽然显得特别苍白无力。

不管是不是不小心撞到的,淑妃去永和宫强行抱走小公主,和皇后起了争执,导致灯柱撞倒引起大火,那她就是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

纪灏坐在那儿,眉头不经意一皱,昨日常大人禀报上来的事情中,并没有提起红莺和苏嬷嬷的交代,按理说连夜审出来的,是要在早朝时启奏禀报,时间上也符合。

但就是这件事听着,有一种莫名的刻意感,到常大人说完之后,这件事的归结点就都在了淑妃一人身上,尽管她还没醒来,没有对这件事做任何的解释,但不论她醒来后说什么,整件事的起因,就是因为她。

开脱不了。

殿上很安静,偶有几位大臣的交头接耳声,很快又归于了平静。

所有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皇后殡天,还是这样的原因,那些老臣们无不哀叹,卫老国公心中却愁起了淑妃的事,这件事要真是意外就好了,可常大人这么查出来,并不是意外这么简单。

沈家不会就这么算了的,闹腾起来,朝中向着沈家的那些大臣也不会就此算了。

本来这件事的处置也不难,就算是淑妃的错,打入冷宫也好,偿命也罢,逝者已矣,就是以命抵命,但卫老国公愁就愁在他知道淑妃在皇上心中的重要程度。

这件事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就看皇上怎么办。

可恰恰,卫老国公愁的就是这个。

殿内安静了一会儿,荣昌侯站了出来:“皇上,不论如何,娘娘殡天,还是要让她早早入土为安啊。”

常大人他们在查的时候就已经是对皇后娘娘的大不敬,现在事儿已经盘问清楚,就该让皇后娘娘早早入殓,今天沈侯爷是不在这儿,他若是在,得是多大的哀伤。

荣昌侯这么一说,几位大臣纷纷站出同意他的说法,刑部那儿该查的也都查清楚了,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葬身火海,说句不好听的,烧的就剩下骨头了,还能怎么查,自然是要尽早入殓,厚葬与她,入土为安。

孔学士还建议,要请大佛寺的高僧来为皇后和小公主诵经安抚魂灵。

这几件事,哪件都拖延不得。

站出来的大臣越来越多,几乎是大半的人都站出来跪请皇上让皇后娘娘今早入土为安,对于这件事上,卫老国公也是这么觉得的,也跪了下来。

纪灏看着这满朝文武的共请,皱着的眉宇化不开,明知这件事透着蹊跷,他却不能在这时候反驳请求,人死还不让其安稳,他会被天下人诟病。

沉默了许久,纪灏传了礼部尚书,将皇后和公主的身后事交由他来操办。

在皇后娘娘和小公主意外身亡的第二天下午,宫中摆起了灵堂,阜阳城中家眷夫人入宫哭灵,所有铺子挂白绫闭门三日,穿素衣,在家哭灵三日。

消息传开去,还有人身穿丧服跪到宫门外哭灵,雨后的阜阳城天气很好,但阳光却不能抚慰这些人的心。

沈大夫人是被搀扶着送入宫的,原本皇上已允了她在家哭灵即可,可沈大夫人强撑着要入宫来见女儿最后一面,看到棺椁内收拾起来的尸首后,沈大夫人几度哭晕过来,最后是急请了太医,又送回了沈家去。

而延寿宫那儿,太后娘娘始终是没能下床来,方太医他们是日夜守在外头,生怕太后出个三长两断,不敢有所怠慢。

到了哭灵的第三天,淑妃醒了。

看守的太医急忙派人将消息送去给皇上。

半个时辰后,纪灏出现在了屋外。

秋瑶伤的很重,她被流云从屋内踢出来时,流云是使了全力的,而在这之前又与他有过一番打斗,加上之前在法场外受的伤,要不是因为她习武之人身体骨比一般人强壮些,她早就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