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人家规矩多,易姑姑怕行事不慎,给姑娘添了麻烦。

沈潆摇头道:“没事。你就说最近府中事忙,下人粗心,把我的一抬添妆和二姐姐的弄混了,恰好送给大夫人和老夫人的礼物都在那一箱里,你得回去取。想必大夫人会放行的。”

“是,我这就去办。”易姑姑行礼告退。

易姑姑问了侯府的下人,总算找到魏令宜所住的沐晖堂。在她的印象中,侯府主母的住处应该很气派,可沐晖堂的位置偏僻,院子里只种着松竹,瞧着比沈家老夫人所住的地方还要简朴。

明间的布置算讲究,一套花梨木的桌椅,一张三屏的雕刻折枝梅花纹的罗汉床。罗汉床两边的高几上,各放置一个鱼藻罐,上面画着的鲤鱼栩栩如生,好像随时会从瓶身上跃出来一样。

魏令宜和春玉在明间清点府中的账目,听了易姑姑的话,只道:“沈姑娘有心了。我的有没有倒不打紧,不过既然有送给老夫人的,还是取回来的好。春玉,带着易姑姑去跟门房的人说一声,记得早去早回便是。”

易姑姑连声道谢,春玉起身,带着她出去了。

不多大会儿,春玉返回来,对魏令宜说道:“这沈家姑娘真是不安分,入府的第二日就差身边的亲信回去,该不会是向家人告状,说我们待她不好吧?不过告状也没用,沈家还能对侯府的事置喙?入了侯府,很多事都由不得她了。”

魏令宜正拿着笔写字,听到春玉这么说,抬眸看她:“昨日我让你送东西过去,再三叮嘱你要客气一些,结果你没听我的?”

“夫人……”春玉委屈地噘嘴,“奴婢没做什么,只是要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免得以后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爬到您的头上去。”

魏令宜苦笑:“她只是个妾,你又何苦为难她?等以后侯府有了真正的主母,我照样得把中馈交出去。你多树一个敌人,就等于把我们置于更加孤立无援的地步。明白吗?”

春玉立刻警觉起来,走到魏令宜的身边:“夫人,您这是何意?”

魏令宜把笔搁在笔架上:“侯爷不是一早就入宫了吗?应该是坑杀战俘的事情有了结果。我昨日收到兄长的信,庄妃的父亲已经从西北撤回来了。那就意味着,皇上想要在西北换防的计划失败了。他只能想尽办法拉拢侯爷,稳定军心。比如赐个世家贵女给他做妻。”

春玉吃了一惊:“可是,可是哪家贵女愿意嫁到我们靖远侯府来?侯爷在外面的名声您又不是不知道。当初皇上刚登基的时候,就有过一出赐婚的闹剧,那些个大人宁愿抗旨自戕,也不愿把女儿嫁过来。”

“你不了解皇上,他一定能找出合适的人选。”魏令宜笃定道。兄长在信中说,嘉惠后去世以后,各方都在抢夺中宫的位置。但是几个月了,皇上仍没有立新后的意思。这次很有可能从这些备选的女子中挑一个出来,赐给裴延做妻。

最有可能的,就是嘉惠后的妹妹。沈氏出身高贵,原本也是继后的人选,但没有了安国公和嘉惠后庇佑的安定侯府,只有一个立不起来的毛头小子,在皇上眼里,毫无价值,赐给裴延正好。他们就算要闹,也闹不出什么名堂来。

不过,还要看裴延愿不愿意乖乖接受。

主仆两人正说着话,照看裴安的婆子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夫人,公子不见了!”

魏令宜一下从罗汉床上站起来,怒道:“为何会不见了?你是怎么照顾公子的!”

婆子立刻跪在地上:“公子说要去花园里散步,然后钻进了梅林里,就不见了!老身已经让人在花园里找了个遍,都没看见他。”

魏令宜这个主母处事向来沉稳淡然,只有遇到裴安的事情才会方寸大乱。她视裴安如命根子,平素对他严加管束,鲜少让他出沐晖堂。但孩子好玩是天性,总不能成天关着。

春玉连忙道:“夫人放心,奴婢刚从门房那边来,他们如果看见公子,肯定会告诉奴婢,说明公子仍在府中,我们再多派些人找就是了。奴婢先去寿安堂问文娘,也许公子去找老夫人了。”

端午安康,这章给大佬们发红包。

第12章

皇城大内,气势恢宏。正门的台基比巍峨的宫墙还要高,两侧门楼高耸,仿佛巨鸟的双翼。钟楼的廊檐迎着朝阳,折射出一道金光。

裴延由东边的门洞进入,跟着内侍走到皇帝上朝前休憩的偏殿,等在门外。

“请侯爷在这里等一等,小的进去通传一声。”内侍躬身,客气地说道。

裴延点头,那内侍就跨过门槛进去了。算起来,这是他第三次踏入皇城。对于一个手握重兵的将领来说,如果并非天子的亲信,还是不要随便踏入这座固若金汤的皇城为上策。

等了会儿,大内官亲自出来,迎着裴延进去。

裴章穿燕服,坐在西暖阁的炕上,手边有一张紫檀木四方桌和一张楠圭式案。上面各放置着几件精美的瓷器和珐琅器,最显目的就是一套青白玉的文房具。据说这套文房具是从整块玉石上打磨出来的,拼在一起,连纹路都能对上。这是西边的亦力把里,倾举国能工巧匠之力做出的贡品。

怪不得人人都想争这把龙椅,只有天子才能享受这天底下独一无二的东西。

裴章手里拿着奏折,看到裴延进来了,随手把折子放下,说道:“四叔来了。”

裴章和裴延虽然年纪相仿,但按照宗族辈分,裴延是叔父辈。但早就是八竿子都打不到的远亲,裴章故意这么叫,就是想套下近乎。

裴延神色淡然,按制行礼,大内官殷勤地搬了张杌子来给他坐。他对着大内官做了个写的动作,大内官会意,让内侍去准备桌案和纸笔。

裴章说道:“四叔的嗓子还没有起色?一会儿太医院的院正会给朕诊平安脉,顺便让他给四叔看看。”

裴延摆了摆手,意思是不用了。但裴章坚持,他也就顺水推舟地接受了。

太医院的院正很快就来了。他每日都要给皇帝请平安脉,身边跟着一个属官,负责记录。本来给皇帝诊脉的时候,外臣不能在场,但皇帝没说什么,裴延不用避嫌。

院正诊完脉后,照例说了几句龙体康健的话。

“靖远侯在此,你擅长疑难杂症,顺便给他瞧瞧喉咙的旧伤如何了。”

院正顿时有些为难。他是御医之首,正五品的官员,除了天子以外,从不给任何人看病。但天子发了话,他也只能从命,走到裴延面前,重新打开药箱。

“侯爷,下官冒犯了。”

仔细做了一番检查之后,院正对裴章说道:“侯爷的伤是陈年旧疾了,当时受伤的时候没有及时救治,所以病灶难除,但不至于口不能言。之所以无法说话,还是心结占首因。我先开几副调理的药,以观后效。”

“嗯。”裴章挥手让院正退下去,目光径自落在裴延的身上。

他的内心深处,对这个手握重兵,声震西北的靖远侯不是不忌惮。哪个皇帝的卧榻之畔,能容猛虎酣睡?他想过用各种方法替换裴延,可西北广袤之地,犹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失去掌控。

徐器无用,但放眼整个大业,谁又能堪此重任?裴延已经充分证明了,他是无法替代的。他不像父兄,从不站队,也不与朝官私下往来,几乎抓不到什么错处。就连这次坑杀战俘,都是事出有因。强行惩罚,只会引起西北哗变。那支十几万的虎狼之师,不仅是拱卫京师的精锐,也是裴延手里的一柄利剑。除了他,无人能够指挥。

这种感觉犹如芒刺在背,但又无可奈何。

裴章知道,自己跟裴延的这场博弈中,裴延已经胜了,自己不得不让步。山西布政使上了折子,将坑杀战俘的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自己已经没有理由再扣着他了。

“战俘的事,朕已经知道了,四叔是无罪的。但四叔,你年纪也不小了。近来朕挑选了一位不错的世家女子,欲赐予四叔做正妻。四叔看看是否中意?”裴章让大内官从八宝架上取出一卷画轴,展开给裴延看。

大内官一边展画轴,一边笑着说道:“图上这位是安定侯府的沈氏,先皇后的妹妹,今年刚满十六岁。您瞧瞧这俊模样,再想想先皇后的知书达理,就知道这桩婚事准错不了。皇上可是千挑万选,才找到这么个合适的人儿。”

裴延没有见过嘉惠后,倒是知道当年几个皇子抢夺她的事情。那时的安国公掌管京师的戍卫,各方势力都想拉拢。安国公表面上装出一副不愿随波逐流的淡泊样子,实际上与裴章暗度陈仓。可怜沈氏一直被蒙在鼓里,大概裴章登基的时候,她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

这世上有人追求富贵尊荣,有人求的或者只是内心的一片净土。嘉惠后爱梅花,是整个大业朝都知道的事情。梅花品行高洁,凌寒独自开。那样的人,绝不会稀罕什么中宫之位。

裴延想了想,在纸上写道:臣谢皇上的好意,但臣没有娶妻的打算。臣粗鄙,安国公女出身高贵,又是皇上的妻妹,理应寻个更好的归宿。

他怎会不知道皇帝的算盘。这小沈氏也是继后的人选之一,裴章把她塞给自己,既彰显了天子的恩德,又不用娶她。而没了安国公和嘉惠后的庇护,小沈氏只能哑巴吃黄连。说不定到时还要被裴章威胁,变成天子安插在靖远侯府的一双眼睛。

他不常在府中,倒也没什么影响,只是不喜欢这种被算计的感觉。

裴章早知裴延会拒绝。此事也不着急,只需以亲事为由,继续把裴延留在京城。直到磨得他沉不住气,不怕他不答应。

两人各怀心思,表面和气地聊了会儿,裴延就起身告退了。

走出皇城,裴延坐上马车,秦峰问道:“爷,皇上可是赦免了您?算算时间,布政使的折子大概是到了。他们没想到,鞑子狡猾,那些归降的战俘大多染了瘟疫,如果不及时处置,会蔓延至整个军中,死伤无数。”

在旁驾车的昆仑不说话。那些战俘虽然染了疫病,但也是他的同族。他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向裴延磕头求过情。裴延本也有心救治,可那主将把重病将死的人混在里头,企图传染给大业的将士。疫情迅速蔓延,无法控制。所以裴延才下令坑杀他们。

这些事,当地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调查得一清二楚,还写了言明前因后果的折子。但裴延按着不然他们动作,最近才把消息传入京城,从而洗脱自己的罪名。

裴延嫌秦峰多嘴,看了昆仑一眼。昆仑虽然归降,但依旧是瓦剌人,跟那些战俘属于同族,眼睁睁看着那么多族人死去,心里不可能不难受。

秦峰自觉失言,赶紧转了话题:“那皇上可有说我们几时能回山西?每天闲在府里,都要发霉了。”

裴延打着手势,秦峰惊到:“皇上想把嘉惠后的妹妹赐给您做正妻?这算盘打得好啊,沈氏出身高贵,如今无人可依靠,皇上正好拿捏。幸好您没答应。可不答应的话,我们就无法离开京城吧?皇上翻脸无情怎么办?”

裴延没有回答。

靖远侯府就在皇城附近,马车行了没有多久,在侯府门前停下来。裴延下车入府,秦峰跟着他,昆仑则去停马车。刚跨过门槛,就有个身影从门后窜出来,一下子抱住了裴延的腿。

“二叔!”一个甜甜的童声喊到。

裴延低头,看到裴安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这孩子生得唇红齿白,玉雪可爱,如同一个女娃娃,只是十分瘦小,怎么看也不像十岁。裴延蹲下来,与裴安平视,抬手按在他的头顶:“你怎么在这里?”他的声音十分低沉沙哑,如同被烈火焚烧过,有些骇人。

他能说话,只是鲜少在人前开口,裴安是个例外。裴安是兄长的遗腹子,也是侯府将来的继承人,裴延向来重视他。而且这孩子不怕自己,并且愿意亲近他。

裴安变戏法一样从身后拿出一沓纸:“这是我最近两天练的字,母亲说不好,要我重练。二叔看看,我真的写得不好吗?”

裴延把纸张接过,看了一眼。那字迹虽然工整,但到底显得稚嫩。大嫂对这个孩子要求十分严格,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程度。他也不过十岁,却比同龄人都要早熟,大概觉得寄人篱下,总是乖巧听话,对自己这个二叔有几分刻意的小心和讨好。

生怕自己不喜欢他一样。

裴延有些心疼,摸了摸他的头道:“好。”

裴安很开心地笑,忽然捂着肚子,猛地咳嗽了几声。裴延连忙一手按住他的胸口,一手顺他的背。他支起身子,摆手道:“没事,没事。二叔,我自己跑出来,没告诉母亲。院子的角落有棵梅树开得好,但我个子不够高,您能不能帮我折一枝?母亲喜欢梅花,我带回去给她,也许她就不会生气了。”

裴延点了点头,牵着他的手往府里走。府中的花园有一大片梅林,是裴延的父兄还在世时种下的,如今梅树成林,花开时犹如一片雪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二叔,那边是不是有个人?”裴安伸手指了一下。

裴延看过去,见一个娇小的身影正站在梅树底下。她的眼睛盯着头顶的花枝,鼓着腮帮子,铆足了劲,用力一蹦。手是够到了,可惜还差了一点。她不放弃,又用力一蹦一蹦,神情专注,好像势必要将那花枝折下。

稚气得像个孩子。

“那个姐姐是谁?”裴安抬头,好奇地问道。

裴延没有回答,只是牵着他走过去。

更新时间在晚上8-9点之间,延迟或者有事会在文案的最前面说明~

渣皇是很渣,我看他也没有想强行洗白自己的意思。哈哈。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奏是猜猜猜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_< 30瓶;心系木偶人10瓶;uheryija 3瓶;ayaka、吴亦凡小娇妻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章

沈潆原本坐在院子里等易姑姑的消息,神态悠闲。红菱和绿萝两个丫头心里都没有底,万一二姑娘不承认或者老夫人不肯帮忙,那可怎么办?

但见姑娘气定神闲的,她们也只能耐着性子陪她等。

“干坐着也无趣,你们去备些茶点来。”

沈潆打发她们去做事,好消磨时间。她自己走到院门边,往外看了看。昨天那个叫.春玉的丫鬟让她呆在这个院子里别乱跑,她记得来的时候,旁边就是一片很大梅林,边上有一棵梅花开得很好。

她想着就到边上去摘一枝梅花,应该不算乱跑。何况她还不至于把一个丫鬟的危言耸听放在眼里。

沈三姑娘原是江南女子,身量娇小,怎么都够不到头上开得最好的那枝梅花。沈潆不甘心,反复试了几次,跟自己较上劲了。

一阵风吹过,花瓣片片飘落。她的头顶伸出一只粗壮的手臂,帮她把梅花枝折了下来。

沈潆疑惑地回过头,看见裴延站在自己身后,手里还牵着一个孩子。那孩子长得十分漂亮,正笑盈盈地看着她,眼睛弯成了两道月牙。她也冲他一笑,然后行礼:“妾身见过侯爷,公子。”

侯府里这么大年纪,又能被裴延牵着的孩子,大概只有魏氏的独子裴安了。裴安今年应该十岁了,可看这身量,倒像是六七岁的稚子。想来是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显得十分瘦小。

裴延把那一大簇的花枝递到她面前。

沈潆皱了皱眉头,一时没有接。她以为昨天的事情以后,裴延应该不大会搭理她了,没想到两个人这么快又见面。她刚才努力蹦了几次都没够到花枝的傻样子,应该也被他看见了。

她有些窘迫,不想自己那么孩子气的一面暴露在人前。她换了个身体,但骨子里作为安国公嫡长女和中宫皇后的尊严仍在。他这样拿着花枝给她,就像哄一个要糖吃的孩子,太丢人了。

裴延看到沈潆脸上的表情轮番变换,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不知她是怎么了。刚刚不是很努力想要这花么?怎么现在又不要了?他伸着手,也没有收回来,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站着。

“哇,好香啊!”裴安叫了一声。

红菱和绿萝把茶点备好,却没看见沈潆。正要寻她,听见裴安的声音,连忙从院子里跑出来。她们没想到靖远侯也在,连忙行礼。

裴安踮起脚往院子里看了一眼,抬头好奇地问沈潆:“姐姐,这是茶吗?为什么会这么香!我可不可以尝一尝?”

沈潆对裴延很有戒心,对裴安却没有。她是很喜欢孩子的,尤其是个这么漂亮又讨喜的孩子。她对裴安点了点头:“这是茉莉花茶,以茉莉花混入绿茶中烹制,香气鲜灵持久,茶汤澄黄醇厚。我母亲专门托人从福建弄来的,小公子喜欢的话,可以进去品尝。”

“好啊,那二叔可以跟我一起吗?”裴安期待地问道。

沈潆无法拒绝。她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别人家的地盘上把主人给赶走。何况只是喝一杯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二位里边请。”她侧过身子,抬手道。

裴延悄悄按了一下裴安的头,看出来这个孩子是故意的了。故意在府门前等他,故意把他引到梅林这里来,然后故意创造机会让他跟沈三姑娘相处。虽然他猜不透这小子的用心是什么,但他并不排斥进去喝口茶。

叔侄俩在偏院的石桌旁落座,沈潆拿着茶壶,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茶。裴延注意到她倒茶的动作,十分优雅自然,无论是提壶的手势还是倾注的速度,都像是专门学过的。

他有些奇怪,像她这样的出身,读些诗书,会写一手漂亮的字,已是难得。茶道一般是名门闺秀为了出嫁而研习的四艺之一,能够教授的也只有宫里长年负责奉茶的宫女们。沈家怎么可能有条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她学会这个?

他觉得这姑娘就像个迷,看不透,更猜不透。可他得承认,她成功地引起了自己的兴趣。他很想知道她身上到底还有多少出人意料的东西。

裴安拉着沈潆跟他们一起坐,虽然于礼不合,但这里没有外人,裴延也没说什么,沈潆就没有推辞。裴安又问了她几个关于茶的问题,她都一一耐心地回答。

裴延在旁边状似专注于喝茶,其实一直竖着耳朵在听,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大概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她的谈吐和见识,大大超过了普通的女子。像是《茶录》,《东溪试茶录》,《大观茶论》这样的书,他都是略有耳闻,看都没看过,她却张口就来。算上这次,他不过见了这女子三面。可她留给他的印象,实在是深刻。

没过多久,春玉领着一大帮人找到偏院这里。她一看见裴安的身影,便大声道:“公子,原来您在这里!夫人找您都快找疯了。”

她喊完才发现侯爷竟然也在,惊讶之余,立刻行礼。

裴延站起来,给了裴安一个眼神,意思是他要回去了。

裴安谢过沈潆,拉着裴延跟他一块走。春玉狠狠地看了沈潆一眼,她还是小看了这个女人,才不到两日的工夫,竟然能将素来不近女色的侯爷留在她院里喝茶。这狐媚的功夫,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裴延把裴安送回沐晖堂,魏令宜当着他的面,不好发作。等到裴延走了之后,她屏退屋中的下人,立刻要裴安跪下。春玉在旁求情:“夫人,公子身体向来不好,您就不要罚他了。”

“说,你去哪儿了?”魏令宜责问道。

裴安乖乖地回答:“母亲,儿子去了偏院,还把二叔也带去了。”

春玉惊讶,失声道:“公子,您怎么能这么做……”

裴安不紧不慢地说道:“儿子看到舅父给母亲的信,信上说皇上很有可能给二叔娶妻。儿子想,如果二叔真娶了个世家女,说不定会给母亲气受。倒不如让二叔宠幸偏院的那位,让她们自己去斗。儿子今日与那个沈氏接触,发现她十分与众不同,二叔好像也有点喜欢她。”

魏令宜一愣,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考虑得这么深远。若不是他没有父亲,自小又在颠沛流离和寄人篱下的环境中长大,怎么会如此早熟。她心中愧疚,走到裴安的面前,把他扶了起来,俯身紧紧地抱住:“是母亲无用。母亲错怪了你。”

“母亲别这么说。儿子年纪虽小,身子也不中用,但一定会护好母亲,不会叫她们欺负您。”

春玉看着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想起这些年他们相依为命的岁月,悲从中来。世子走得早,留下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一旦侯爷娶妻,侯府有了新主母,他们就全要看人脸色过日子。新主母宽厚还好,若是个刁钻的,还不知怎么为难夫人和公子。

所以公子说得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和沈氏有共同的敌人,只要沈氏得宠,将来的主母一定死死地盯着她,暂时不会找他们的麻烦。

*

裴延叔侄俩走了之后,沈潆独自坐在院子里饮茶,石桌上还放着裴延摘下的那枝梅花。现在她有些回过味来,裴延不太对劲。算上第一次救她,总共三次见面,他都没有说话。

如果这两日是喉咙不舒服,那在慈恩寺的山道上,他也是一言不发地离去。莫非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她越想越觉得不对,把红菱叫到身边:“林妈妈打听侯府的事情时,有没有关于靖远侯的私事?”

红菱摇了摇头:“姑娘知道的,侯府的下人口风紧,林妈妈打听不出什么有用的。她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侯府里住了哪几个人摸清楚,再多的就没有了。”

沈潆想想也是,裴延这样的身份,就算有什么弱点也会很好地隐藏起来,不可能弄得人尽皆知。她暂时压下心中的疑问,等着易姑姑那边的消息。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易姑姑抱着两个锦盒回来了。

她把东西放到沈潆的面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姑娘料得没错,我把您的话都跟老夫人说了。老夫人立刻将二姑娘身边的小桃叫过去,徐妈妈治了治那丫头,她就全招了。东西的确在二姑娘那儿,老夫人还把大老爷和大夫人都训了一顿,命他们严加管教女儿。这段日子,让二姑娘闭门思过。”

沈家这一干人里面,最精明通透的,大概就是沈老夫人了。

沈潆不仅把自己丢了东西的事情告诉她,还说沈蓉的做法就是在断沈家的前程。她将自己逼到绝境上,丝毫没有顾念姐妹之情,以后就算嫁到高家,心也未必会向着家里。而且做出如此愚蠢的行为,实在不能指望她为兄长筹谋一二。

沈老夫人听了这样一番话,自是勃然大怒。大房和沈蓉都没好果子吃,东西也得乖乖地送回来。

“姑娘,既然东西要回来了,咱们什么时候去送?”红菱说道,“昨日那个春玉说,老夫人不想见您。要不然奴婢替您送去吧?”

沈潆摇头道:“你去送,显得我们失礼。我明日亲自去一趟吧。”

第14章

翌日,沈潆没有直接去寿康居,而是让易姑姑先去沐晖堂,问问自己是不是可以过去拜见。她想着先把礼物给了魏氏,再由她领着自己去寿康居,这样比单枪匹马过去好一些。因为王氏绝对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

易姑姑很快回来,魏氏那边果然答应了,还吩咐身边的婆子过来,亲自领着沈潆过去。

之前,易姑姑已经告诉沈潆,沐晖堂和魏氏都朴素得不像话,不像是侯府的主母。沈潆知道魏氏名不正言不顺,她并非裴延的正妻而是大嫂,现在只是暂时管着中馈。等将来裴延娶妻,她和裴安的处境将会十分尴尬。所以魏氏平时宽待下人,对府中诸事尽心尽力,也想让裴延念着她的好,给她们母子留下容身之处。

到了沐晖堂的明间,沈潆向魏令宜行礼。魏令宜微笑地看着沈潆,请她坐下:“早就听闻沈三姑娘的芳名,现在才有缘得见。瞧这水灵灵的模样,江南的水土当真养人。”

沈潆虽然入了府,但裴延还没在她那里过夜,也未给她一个名分,因此魏令宜暂时还称她三姑娘。魏令宜总算知道为何春玉对她充满敌意,这个姑娘,实在太出挑了。

京城里贵女如云,皇帝的三宫六院更是佳丽辈出,魏令宜也算见过不少美人。若论相貌,跟这个沈三姑娘不相上下,甚至超过她的也不是没有。江南女子本就以柔弱娇小为美,这姑娘不仅将这种美发挥到了极致,更有那种小户人家养不出来的大气端方,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沈潆让易姑姑把准备好的东西呈给魏令宜,垂眸轻声道:“家母备了薄礼,本应该早日来拜见夫人。昨日才发现跟家中姐妹的嫁妆搞错了,所以让身边的姑姑回去取。还请夫人笑纳。”

魏令宜让春玉把东西收下,亲切地说:“姑娘实在客气了。你刚进府中,大概对侯府诸事不太熟悉,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直接问春玉就行了。”

“多谢夫人。”

沈潆觉得人生真是无常。从前在宫中大宴的时候,见过魏氏一次。当时裴延刚封靖远侯不久,将王氏和魏氏接回京城,还请了诰命。王氏因病无法入宫,魏氏独自坐在角落,跟周围三三零两凑在一起热闹聊天的命妇不同,好像格格不入。沈潆以为她是在乡间待得久了,不习惯这样的场合,便将她的位置调到身边,亲切地与她说话。

魏氏不卑不亢,进退有礼,巧合的是他们都喜欢梅花。那次谈话很愉快,之后她们没再见过。

没想到过了几年,两人会以这样的身份重新见面。魏氏成为了上位者,而她则是卑微弱小,要看主母脸色的妾室。好在魏氏因着处境,就算久居上位,也不是个严苛的人。

两人简单地聊了几句,沈潆点名来意:“妾身的母亲还准备了送给老夫人的礼物,但人微言轻,不敢贸然过去,还望夫人指点。”

魏令宜面带微笑。这丫头说话真是滴水不漏,不明说想去寿康居的话,而是把话头丢到自己这边。昨日也是,应该是沈家出了什么问题,让她丢了送给侯府的礼物,她立刻就能想到应对的法子,不慌不忙。

这哪像是个小户人家养出来的姑娘,对人情世故如此精道,更像是在大户人家的内宅呆了许多年。只怕将来成了气候,是个极不好对付的。

魏令宜原本还担心裴延娶了世家贵女,会威胁到他们母子俩。现在有了这个沈三姑娘,顿时觉得安心多了。现在还真得帮帮她,推她一把。

“你进了府,也该去母亲跟前露脸,我跟你一起去吧。”魏令宜起身道。

*

寿康居与沐晖堂不同,这里几乎集结了侯府所有的好东西,院子里树木参天,种着很多名贵的花木,屋舍也是翻新过的。丫鬟和仆妇的数量是其它各处的总和,平素有十几个人忙进忙出,但每个人都谨小慎微,不敢弄出太大的声响。

今日王氏不知为何不顺心,一大早就把所有下人都赶出屋子,然后还摔了不少的东西。寿康居的主事文娘已经快招架不住,想叫人去请魏令宜了。

魏令宜和沈潆到的时候就看见这样一副光景,廊下的地上散落着很多碎瓷片,里面还有骂骂咧咧的声音。一众下人面面相觑地站在院子里,皆是不知所措的模样。

魏令宜皱眉,让沈潆等人在院子里候着,自己先走了进去。

沈潆站在前头,依稀能听到里面有个声音叫着:“裴延呢?让他来见我!”

“他人在府里,为什么不来见我?”

接着就是一阵瓷器破碎的声音。

沈潆在宫里的时候就听过王氏精神不大好,喜怒无常。她当时还觉得,天底下的婆母,最难伺候的应该就是宁安宫那位了。可如今亲眼见到王氏的行为,心想霍太后好歹不摔宫里的东西。宫里的大都是贡品,摔下去都是真金白银。像王氏这样拿着家里的物件出气,裴延的俸禄哪里够她摔的。

沈潆还在想事,忽然一个东西从屋里飞出来。

身边的红菱和绿萝惊叫一声,纷纷抱住沈潆,易姑姑也下意识地挡在了她们的身前。“啪啦”一声,那东西几乎是碎在她们的脚边。沈潆低头看了眼,好家伙,一个成色上好的五彩鱼藻纹盖罐就这么给摔了。饶是她曾贵为中宫之主,也忍不住替裴延心疼起来。

文娘见状,连忙走过来问道:“姑娘没事吧?”

沈潆摇了摇头。

文娘看到刚才大夫人同这姑娘一起过来,就知道是刚抬进府里的沈家姑娘,要给侯爷做妾的。但是侯爷连着两天都宿在前院,这姑娘还是个完璧,如今连个正经的姨太太都称不上,有几分可怜。倒是这模样生得水灵,想必会是个有福气的,也不敢不客气。

文娘朝屋里看了一眼,低声道:“姑娘不必害怕,老夫人的性子就是如此,并不是冲着您。现在也就大夫人还能在她跟前说上话,您姑且在这里等一等。”

文娘话音刚落,里面就传出王氏的声音:“什么沈氏?她算什么东西,也配见我?”

而后是魏令宜的低语,听得不太真切。

“你先回去,让她在外头等着,等我舒服了,自然会见她。”

“母亲……”魏令宜好像还想劝几句,直接被王氏赶了出来。她抱歉地对沈潆说道:“母亲现在身体不适,不想见人,要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实在是劝不动她,难为你了。”

沈潆笑着回答:“好,多谢夫人。妾身等着就是。”虽然没料到是这样的结果,但人已经来了,王氏要怎么磋磨她,她都得受着。

魏令宜心生同情,母亲是把对裴延的不满发泄在这姑娘身上。但也无可奈何,只留下个人看着,带着自己的人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