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记事时就在人贩子手里,已经不记得了。”琼枝还是平常的乖巧模样,给阿殷换了方干净的软巾,又添了茶水笑问,“姑娘怎么说起这个?”

“只是忽然想起来。记事的时候,你是在哪里?”

“依稀记得是在鄯州一带,后来被卖来卖去,不知怎么的就到了京城。”

阿殷便道:“小时候走不远,恐怕就是鄯州那一带的人也未可知。”

琼枝面色一黯,“奴婢也不知道。小时候听那人贩子说,奴婢是他们拿银子买来的,想来是父母不肯要我,才拿去换了银子。”

“那你心里怨他们吗?”

“怨啊。”琼枝笑了笑,“不过奴婢也会时常好奇,不知道自己父母究竟是怎样的人。若是有机会见着,奴婢必定要问问他们,当时究竟穷到了什么地步,竟然要卖了我换银子。”

阿殷叹了口气,“你也知道,父亲打算带我去西洲住一阵子,那儿比邻鄯州,若是机缘凑巧,会碰见故人也说不定。”她抬眉,觑着琼枝,“可惜这回我不打算多带人,不晓得母亲会不会让你也出去走走。”

琼枝闻言一愣,正往杯中倒的茶水溢出来烫了手,这才吸着凉气放下,讪讪的道:“西洲路途遥远,姑娘竟然要去那里?若是姑娘不嫌弃,奴婢想一直跟随左右。”

阿殷只是一笑,“这事儿全凭母亲安排,就看造化了。”

她这口风放出去,待得三月出行,临阳郡主安排人手的时候,琼枝果然有造化,被临阳郡主挑出来,和如意一同陪着阿殷去西洲。这一趟路途遥远,阿殷的乳母身子骨弱不能陪伴,也就只有这两个丫鬟能远途相随了。

阿殷对此没有异议,还特地谢了临阳郡主的好心安排,回去见着琼枝,却是哂笑。

其实以合欢院里目下的人手来看,当真要安排两人随行,如意当仁不让,剩下的一个不管从办事儿还是身子骨或是事主的忠心,乃至临阳郡主假意征询意见时阿殷提出的人选,都是甘露最合适。

而这差事最终却落到了琼枝的头上,这后头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琼枝那位干娘果然是能办事的,临阳郡主这哪里是要琼枝照顾她,该是沿途盯梢才对!

若琼枝这回没这番动作,阿殷或许还能宽宏些。可她既然已经背着阿殷投向了临阳郡主,这般胳膊肘朝外拐的隐患,还留之何用?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美人就要跟定王一起出差缴匪去啦~~( ̄▽ ̄)

然后谢池春的末章添了个福利番外,有兴趣的可以去瞅瞅哈

谢谢baibai的地雷~

baibai扔了1个地雷

baibai扔了1个地雷

007

定王殿下这回到西洲去办剿匪的事,除了选派武将护驾之外,也安排了文臣跟随,人数倒是不少。这位殿下在军伍待过,做派并不骄矜,一行人都是骑马,只是有位定王故人的遗孀带了四岁的孩子随同,故而单独安排了两辆马车。

阿殷和如意、琼枝跟的是陶靖,没有定王那么大的脸面照拂,自然得作精干打扮骑马。

一大早赶到宫城外等候,巳时二刻,定王殿下率随同的官员向皇帝辞行罢了,整装出发。

算上随行的文武官员和侍卫,那两辆马车前后的仆从以及阿殷等人,林林总总倒有四十个人。

陶靖大概跟定王禀报过要带家眷的事情,定王扫了阿殷一眼,也没做声。

队伍缓缓行出城门,陶靖率侍卫开道,定王同随行的文官及两辆马车夹在中间,末尾又是武将率侍卫断后。那武将不是别人,正是阿殷避之不及的高元骁,据说这回定王是领了西洲大都督的头衔,高元骁素得皇帝赏识,便特地调拨过来,以司马的身份随行。

好在这是正经办差的时候,高元骁见着她时虽多看了两眼,却也没做什么。

倒是那日在珠市街碰见的常荀也在队伍里,瞧见阿殷的时候,特意笑眯眯的看她一眼。

看得阿殷毛骨悚然——以阿殷对他少得可怜的了解,这位常荀可是个风流郎君,固然性子直爽能干,对着美人却常会不正经,虽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言语调戏却是常有的。阿殷有位好友生得好看,某回被他碰上,便被打趣调戏了几句,加上他生得俊美,言语举止风流却不下流,倒叫那姑娘羞红了脸。

这是个什么队伍啊…

阿殷暗暗的叹了口气,听从陶靖的安排,带着如意和琼枝两个跟在马车后面。

*

路上晓行夜宿,自有沿途的驿站安排住处。

因定王常冷肃着一张脸,路上也没人敢胡闹,规规矩矩的各司其职,颇为严整。

因为有两辆马车在,队伍走得并不快,过了五六日,也才走了大半儿。

这一日天气阴着,三月春雨如酥,随风落在脸上,柔润微凉。

意境固然不错,却也叫人着恼——靠近西洲的地方有一道起伏叠嶂的山脉,绵延百余里,中间皆是崇山峻岭,那官道还是几百年来自两封夹峙的山谷中开出来的,两边皆是高耸的山石断崖,晴日里行走都叫人心惊胆战,这等阴雨天气里,更是叫人畏惧。

路上泥泞湿滑,定王下令众人务必留意,紧跟着队伍,不可掉以轻心。

阿殷披着斗篷,也留神两侧的动静,那嶙峋怪石在雨雾中像是佛殿里怒目圆睁的罗汉,居高临下的俯视,像是随时能掉下来砸到人似的。

提心吊胆的行了大半日,后晌渐渐到了飞龙谷的谷口,曙光就在前方。

只是那雨势渐渐变大,阿殷的视线都有些模糊了,耳中听着刷刷雨声,忽然察觉山谷里似乎有什么奇怪的动静,正要留神细辨,就听前面常荀高声喊道:“垮山了,快往谷口走!”

一语惊醒雨中人,随行的侍卫当即策马往前飞驰,那两辆马车也没命似的往前跑。

后头依稀有轰隆隆的声音传来,两侧的山石开始晃动着滚落,阿殷夹着马腹,朝如意和琼枝喊,“快跑!”

队伍在雨中疾驰,不时有滚落的山石险险的擦着身子呼啸着落到旁边的河谷里,有两匹马被正正砸中,嘶鸣着滚入河中。

阿殷这还是头一回碰见垮山,心中却不觉得慌张,一面瞧着前面的路,一面留意侧方动静,算着那些山石的来势驭马躲避。

她这儿勉强能应付,前面那马车却跑得跌跌撞撞。毕竟车辆不及马匹灵活,轱辘在泥泞的路上打滑,仓促中慌不择路,车轮子好几次都险些滑入河谷,惊得车中丫鬟们扒住了车厢壁,嘶声喊着救命。

周围有身手灵活的侍卫疾驰而过,将几个丫鬟拽到马背上,阿殷跑了片刻,忽然见雨幕中有两道身影逆着人流疾驰而来,却是定王和常荀。

他们显然久经这等场合,灵巧避开滚落的山石,口中喊道:“秦姝!”

秦姝便是此次随行的遗孀,据说是定王挚友崔忱的爱妻。崔忱曾在几年前的关外墨城之战中为救护定王而死,秦姝这回跟着去西洲,便是想去墨城一遭,亲自带回亡夫的衣冠冢。

定王显然是怕侍卫们救护不力,亲自同常荀赶来。

靠前的那辆马车险象环生,却一直没动静,直到听见这叫喊,里头的年轻妇人才伸出手臂。

常荀当即握紧她的手臂,用力将她拽上马背,定王让开常荀,就想去接里头那个孩子。

谁知那马车原本就在河谷边上打滑,秦姝蹬着马车这么一跳,侧面的轱辘当即滑空,被那疾驰的马儿拖着,却是猛然掉个方向,将正在车厢口蹲着的孩子横甩了出来。

定王伸出的手臂扑了个空,健马已向前飞驰,那孩子却是重重摔在了泥泞里。

这般凶险中,一个小孩子哪能逃脱?

阿殷就跟在马车后面,见得孩子甩落,下意识的便伸手去捞,只是孩子离得远,她哪里够得着。阿殷回马不及,便咬一咬牙松了缰绳,跃下马背捞起孩子。

她也不慌乱,抱着孩子就地跃起,借着后面侍卫送到身边的马背一点,身体再度腾空而起。她骑的马也颇有灵性,这会儿已经缓了速度,阿殷如是三次,竟抱着孩子稳稳骑回了自己的马背。

这动作一气呵成,濛濛雨幕中,劲装少女身轻如燕,像是在悬崖上轻盈腾挪的灵狐。

定王焦灼的回首,将她的举止看得清清楚楚。

谷口已经遥遥在望,后头垮山的动静越来越小,阿殷策马疾驰,猛然在河谷里的一方巨石后面瞧见了一道熟悉的身影,却是琼枝。

琼枝伺候了阿殷这么多年,自然也会骑马,原本是跟如意一同逃命的,这会儿像是被山石砸伤了马,连人带马的落在河谷里,恰恰掉落在一方巨大的山石后面,半隐半现。

侍卫们飞驰而过,没人留意她,阿殷稍稍犹豫,打消了喊人去救琼枝的念头。

刷刷雨声响在耳边,琼枝大概是伤了腿,靠在那儿大声呼救,却被雨声和隆隆之响淹没。透过雨幕,阿殷仿佛能看到琼枝殷切向她求救的目光,然而——前世在高府中的情形闪过,彼时阿殷劝说甚至哀求,琼枝却总无动于衷,何曾顾念过主仆情分?

更何况,阿殷这回本就打着要将琼枝丢弃的主意,心念一转,便目不斜视的飞驰而过。

垮山似乎停了,雨势却愈来愈大。一行人飞驰出了谷口,没命的飞奔里斗篷雨披皆已散乱,各自淋雨落魄。定王命人粗粗点了随行之人,侍卫们虽有不少人受伤,倒是没有落下的,只有如意到了阿殷跟前,低声道:“姑娘,琼枝不见了。”

阿殷“嗯”了一声,便没有下文。

如意想要张口,看到阿殷无动于衷的模样时,到底没敢再开口劝说。

队伍里都是临时调来的侍卫,琼枝于他们而言也是陌生,只要阿殷不提,便无人留意,仓促点了人数便依旧前行。陶靖一直在前面开路,遥遥见得阿殷无恙,便也不再分神。

往前走了五里才是驿站,驿官们迎了定王入内,自有人去打理马匹。

方才的惊魂在此时终于安定,阿殷牵着那孩子的手进了驿站,便见秦姝满面惊惶的迎过来,用力将孩子揽入怀中,随即朝阿殷道:“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孩子像是受凉了,快喝碗姜汤吧。”阿殷也不客气,急于归还孩子。

她浑身上下早已淋透,湿漉漉的难受,这会儿也急着想换身衣裳,再拿热水沐浴去寒。

秦姝叫那孩子也道了谢,才在常荀的陪同下上了二层的客房。

定王原本一直沉默,待得秦姝离开,才走至阿殷跟前,将一枚乳白瓷瓶递到她手里,“服一粒,比姜汤管用。”

他的目光落在阿殷犹自沾着雨水的脸上,如画眉目近在跟前,她的眼睛是极美的杏眼,眼尾微微挑出点弧度,隐然风情绰约之态。头发在顶心挽成发髻,此时被雨淋得湿透,有一缕贴在腮边,漆黑的头发与白腻的脸蛋相衬,就着润泽的红唇,是最素净的美。

他还记得方才在雨幕中如灵燕般救人的身姿,补充道:“身手不错。”

“多谢殿下。”阿殷眼中的定王却还是那副冷肃面无表情的模样,只是淋雨后少了往常那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威仪,倒让人觉得亲近。

她毕竟不敢放肆,只恭敬致谢,连笑都是收敛的。

定王不再恋栈,吩咐驿站伙计引她去客房,也不急着去换衣裳,先看看侍卫们的伤情。

一扭头瞧见那道修长的身影已经过了楼梯,只留一道秀美的背影,精干的打扮竟叫他想起那日北苑马球场上飞扬的身影。

穿着襦裙的时候轻盈秀美,着了劲装却又爽利飒然,素净的脸上不饰妆容,天然美貌。倒还真是个美人,难怪连阅美无数的常荀都要交口称赞。

只是可惜,长在了临阳郡主府上。

作者有话要说:洪荒之力用完啦,明天早上见哈~~

008

这驿站地处偏僻,里头一应器具算不上好,不过因为少有人至,这回又是定王殿下亲自驾临,里头归置得十分整洁。

阿殷虽不怕这么点寒雨,不过出门在外,少病少灾自然是好的,于是将那药取了一粒送服。如意的身子骨比不上她,这会儿已经连着打了两个喷嚏,阿殷逼着她用了药,瞧着里头备了两副浴桶,便也不用如意伺候,主仆二人各自沐浴驱寒。

浑身上下的湿腻寒凉在热水中驱散殆尽,阿殷惬意的闭目,听着驿站外犹自刷刷作响的雨声。

如意在那头沉默了会儿,忍不住低声问道:“姑娘,咱们真的丢下她不管了么?”

阿殷“嗯”了一声,没有多言。如意惴惴的思量了一阵,便也不再多问。

这一路上都是陶靖、高元骁和常荀三个人交替守值,待得晚间陶靖将事儿交给高元骁,过来阿殷这边没瞧见琼枝时,倒是意外,“琼枝呢,怎么不在这边伺候?”

“父亲先坐,如意去外头问问,看驿站有没有安神香。”阿殷支开了如意,扶着陶靖坐下了,才道:“琼枝在飞龙谷受伤后掉进了河谷,女儿没救她。”

许是她的言语神情都太过淡然,反倒叫陶靖更加意外,“你不是连那个孩子都救了,怎么反倒丢下琼枝?”审视般将阿殷瞧了片刻,看到她眉目中的淡漠,才道:“你猜到了?”

“父亲是说郡主的安排么?”阿殷自顾自的笑了笑,“琼枝很不安分,这回去西洲的时候我就故意给她放了口风,结果呢,样样适合的甘露没能前来,倒是她跟着来了。说是要伺候我,哼,谁知道她存了什么心。”

陶靖固然不知细节,却也了解临阳郡主的性情,知道她安排琼枝未必是好心。只是为女儿的割舍而遗憾,陶靖将阿殷的肩膀轻拍了拍,“既然有了二心,留在身边也是个祸患,去了就去了吧。”

阿殷点头,“能不能活下去,全看她造化。”

“那么如意呢?”

“如意很让懂事,父亲不必担心。”

陶靖叹息了几句,又提起今日阿殷在谷中救人的事,瞧着天色晚了,且今儿在飞龙谷实在耗费精神,便叫阿殷早些歇息。

谁知道陶靖走了没多久,外头就又响起了敲门声,如意过去开门,却是平常跟在秦姝身边的丫鬟,款款施礼道:“我们少夫人想答谢姑娘对小少爷的救命之恩,只是夜深了不便过来,特地遣奴婢过来,送些谢礼。”

她的身后还跟着个小丫鬟,将手中的漆盘奉上。

先头的大丫鬟便续道:“路上行装简薄,这只是我们少夫人的一点心意,还请姑娘笑纳。”

如意接了阿殷的眼神儿,轻轻将那漆盘上的锦缎揭开,里头黄澄碧翠,皆是上等的金玉之物。从钗簪手镯到耳珰玳瑁,一样样都寻了锦盒装好。

阿殷身在郡主府中,多少也见过世面,一眼扫过去便知这一盘谢礼价值不菲。

她今日救下那孩子也只是心有不忍,举手之劳,刚才跟陶靖说话时才知道那是柱国公的孙子,名叫崔如松。柱国公夫人是当今皇后的亲姐姐,且这孩子的父亲崔忱是为了救护定王而死,所以自幼金贵娇养,比王府世子差不到哪儿去。

秦姝毕竟是定王带着的人,今日又不算大事,即便要谢,言语加上合适的谢礼也就是了,如今却送了这般厚重的礼物,又是深夜遣了丫鬟前来…

阿殷将那丫鬟的面容打量着,微笑道:“举手之劳而已,府上少夫人的心意我心领了,只是这礼物太重,实在愧不敢受。”

那丫鬟犹豫了片刻,作难道:“奴婢奉命而来,姑娘若是不受,实在不好复命。其实少夫人原打算亲自过来的,也可跟姑娘说说话,只是小少爷受寒体热,少夫人才腾不开手,吩咐奴婢过来,务必要重谢姑娘。”

这说来说去,阿殷隐约明白她的意思,便以探视受寒的崔如松为由,前去拜望。

那头秦姝像是早料到了阿殷会来,满面笑意的迎着她,“深夜叫人去惊动姑娘,实在是因为心中感激,不表谢意,心中难安。只是夜寒风重,姑娘怎么又过来了?”

“夫人谢礼太重,阿殷愧不敢受。”阿殷含笑直言,“听说小少爷受寒,就过来瞧瞧。”

“他服了郎中开的药,已经睡下了。”秦姝携她入内看了看已经睡着的崔如松,继而往外头的桌边坐着,“这些日子同行,跟姑娘也算有缘,今日姑娘救护如松,真是身手不凡。看姑娘举止必定是出自大家,不知是哪个府上的?”

“家父金匮都尉。”阿殷不明白秦姝这般做派是要做什么,便是言简意赅。

秦姝便笑道:“原来是临阳郡主府上的千金,难怪如此出彩。”

“夫人过奖。”阿殷谦笑,心内却是微沉。

陶靖这金匮都尉是才当了没多久的,这样的都尉朝堂上下有数百人,若非军伍中人,也不会留意,京城之中知道的并没几个。以阿殷近日对秦姝的观察,秦姝此人容貌柔美出众,性情也挺安静,白日里坐在车中,晚间也不见她在驿站外散步吹风,就连上下车马的时候都要戴个帷帽,怕被那些侍卫们瞧见。

似这般安静的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模样,竟会知道这金匮都尉就是陶靖?

若说是途中定王跟她提过,她既然知道陶靖是金匮都尉,又怎会不知这队伍中仅有的另外几个姑娘便是陶靖的家眷?

心中疑虑一闪而过,就听秦姝又开口夸赞她今日救人的功夫,顺便打探她如何习武,为何要去西洲等等。

阿殷原就心存疑虑而来,此时便只敷衍作答。

末了,秦姝就着清茶果脯,闲谈道:“这队伍里的人都是定王殿下点出来的,姑娘既然能够同行,莫非也是与定王殿下相识?”

“我不过一介民女,如何能与定王殿下相识。”阿殷不喜她这般兜兜转转,渐渐不耐烦,“只是定王殿下宽仁,不计较罢了。”

“我还以为…”秦姝抿着唇笑了笑,“似姑娘这等美貌,会是定王殿下旧识。”

阿殷只勾唇微笑。

秦姝虽然出身不算太高,毕竟是国公府的少夫人,将一杯茶饮尽,适时的道:“夜也深了,姑娘今日劳累,还是该早点歇息。倒是没想到能与姑娘如此投缘,路上时间还多,咱们明日再说话儿。”

“夫人车马劳顿,也请早些歇息。”阿殷起身,告辞出门。

里头秦姝待她走了,才走至内间将旁人遣散,嗔怪身边亲信,“不过是个郡主府上的庶女,容色虽好,却没什么心机,殿下哪会注意她,白费了我这半天精神。叫你准备的夜宵都好了么?”

那亲信丫鬟低声道:“兴许是奴婢看错了,殿下并不是对着她出神。夜宵倒是备好了,只不知殿下…”

“你只管送去,他不受时再说。”

那丫鬟应命而去,秦姝取了榻上的软枕靠着,将一缕发丝儿绕在指尖,往微敞的胸口慢扫。她虽是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年纪却也只二十,身体轮廓曼妙起伏,目光瞧向紧锁的窗户,喃喃道:“定王,定王…你真能清心寡欲当一辈子和尚?”

*

阿殷出了秦姝的客房,只觉得莫名其妙。她大略能猜出秦姝今日拐着弯儿叫她过去,又说那一箩筐话是在做什么,却想不透秦姝为何如此。

这驿站就在郊野,前后不见人家,只有旷野的风凉凉掠过,撩起衣衫。

漫天星辰比在京城时更加繁多,明月悬在半空,将各处照得明亮。

已经月中了,不知道前方的西洲是什么模样,不过今日之后,定王对她的印象能更深些吧。阿殷漫步而行,有些享受这清凉的夜色。远处似有河流的声音回响,在夜里格外分明。近处就只有客房里的烛火摇晃,据说定王带兵时军纪严明,这侍卫之中也便没人敢胡闹出动静。

拐过长长廊道,忽然碰见巡夜的侍卫,阿殷瞧着服侍不对,收回心神时兀自一惊,竟是高元骁。

今夜该他带人值夜,小小的驿站占地并不多,值夜的侍卫们分头巡逻,衣甲严整。他原是右卫军中的人,身负守卫皇宫之责,且宫廷大内规矩严明,选的多是仪表悦目、身手出色的贵家子弟,这般静夜巡逻,自比旁人更加精神奕奕。

阿殷退无可退,假装忘记了那日在北苑的相遇,只侧身让开,并未招呼。

高元骁却缓了脚步,看着靠在木栏杆边上的她,“陶姑娘,还没休息么?”

他已知道了她的身份?阿殷对高元骁并无好感,便只客气道:“嗯,将军辛苦。”

“我叫高元骁。”他像是有话要说,故意拦住了阿殷的道路。

阿殷只好再度侧身,客气的道:“高将军请。”抬目而视,蓦然瞧见廊道另一端拐过来个人影,颀长高健的身材投下斜长的影子,檀色织金的圆领长衫磊落随风,却是定王。

作者有话要说:秦姝以后会是个很妙的存在,嘿嘿嘿

继续蟹蟹baibai的地雷~~

009

高元骁察觉了阿殷的目光,回身一瞧,便也看到了定王。他虽存了趁着巡逻的时机月下跟美人搭讪的心思,却也不敢在定王跟前放肆,当即斜退半步,抱剑拱手,口称定王殿下。

定王走得很快,瞥了阿殷一眼,没做声,随即在高元骁跟前顿住脚步,“四野平旷,加紧巡逻。”

“末将今夜点了八人,四人在外,两人在内,末将带人在上面盯着,请殿下放心。”

定王“嗯”了声,便又看向阿殷。

阿殷本想着再见到定王时将他今日那瓷瓶归还过去,然而方才出来得太仓促并没有带,遂按下了心思,落落大方的朝定王施礼,旋即告退,往自己客房里走。

高元骁的目光在她背上黏了两步,碍着定王在场,却未多言。

定王也往回瞧了一眼,继而斜睨着高元骁,没有说话。他素来有杀□□号,早年率兵抵抗东襄的侵袭,立下不小的功劳,在京城时也爱冷肃着脸不与人亲近,加之身份尊贵,天然便带几分威仪。

如此默不作声的看着高元骁,竟叫高元骁平白觉得脊背发寒,愈发恭敬行礼。

心里又是纳罕,他这一路值夜勤恳谨慎,并无大错,怎的定王眼神格外冰寒?

定王站了会儿,见高元骁犹自茫然,道:“既是在巡逻,就不能分心。”

高元骁有些尴尬,应道:“末将遵命。”

*

次日离了飞龙谷,倒是个晴好的天气,阿殷趁着出发前找机会将瓷瓶归还给定王道谢,定王也没多说,瞧见阿殷身后只带着如意时,倒是将她留意了片刻。

出了这起伏叠嶂的山脉,渐渐又变得宽敞,进了鄯州地界。

如今正是四月初夏,出了崇山峻岭,这一带有大河流过,途中多有小镇村落。官道旁纵横的桑陌里尽是青嫩绿意,蜿蜒的河流边有片片花海,就着如黛远山,景色宜人。

晌午时在一处酒家用饭,不远处开阔的河边正有姑娘郎君们结伴踏青。隔了一道曲水,水这边是风华正茂的男子席地而坐,吟诗或者笑闹,那边则是衣裳鲜艳的姑娘们临水湔裙,斗草摘花。

这时节春风正好,酒家四面的窗户洞开,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陶靖带着阿殷一桌,就着窗边风光,心神颇畅。

阿殷自然也是如此,饭后慢慢的喝汤,叹道:“诗上说美人笑隔盈盈水,放在近处看也没什么,这样放在郊野里,倒是别样景致了。从前在京城,一眼望进姑娘堆里,先看到绫罗绸缎,金钗玉簪,明里暗里比的是妆容打扮,家世派头,这儿倒是不同。”

她自幼就得陶靖偏疼,说话时也自在些,兴之所至,感叹随心而发。

陶靖这些年极少有真心实意的笑容,在京城那座府邸中,即使是笑,他的眉目依旧收敛。这会儿他眉心舒展,神采焕然,跟着叹道:“确实。士女出游,原该如此。”

“父亲今日心绪不错,”阿殷歪着头看他,也觉得愉快,“在京城里很少见父亲这样。”

陶靖没有否认,突然问阿殷,“记得你名字出处吗?”

“士与女,方秉兰兮。士与女,殷其盈兮。娘亲临终时起的,正好分给我和哥哥。”

《诗经》里那么多朗朗上口的诗歌,人人都从关关雎鸠念起,阿殷最先记住的却是这首《溱与洧》。诗里说三月上巳节的时候,年轻的男女们在水边游春,熙攘热闹的人群里有人相识戏谑,结伴赏景,互赠芍药。

阿殷甚至还记得那时候父亲教她读这首诗的样子,她忆之莞尔。

陶靖瞧着外头景致,缓声道:“我跟她初见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踏青中。”

所以父亲这是触景生情了。

阿殷没见过亲生母亲,然而母女相貌承袭,且冯卿又是当年太子太傅捧在掌心当明珠呵护的幼女,娇养的容貌加上诗书凝出的气度,想来当年的也是极美的。从备受宠爱的太子太傅幼女,陡然成为受诚太子谋反案牵连的流放女眷,当时的她被人救下后辗转到了南郡,会是怎样的心境?

走过阴霾,年轻的男女在春日盛景里相遇,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美好。

如果不是临阳郡主蛮横的介入,此时她们一家四口,又会在哪里踏青游春?

阿殷虽已在前世知道了母亲的身世,此时却还是没听人说起过的,万般思绪收敛于心,只是叹道:“有机会我想去南郡看看她。父亲这样记挂,她那时候必定很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原本就无人能及。”陶靖适时的收敛情绪,瞧着定王那边像是要动身了,便将桌上的短刀递给女儿,“临近西洲便会有匪类出没,途中不知会有什么变故,记得刀不离身。”

阿殷当即应了。

*

出了鄯州边界进了西洲,景物倒是如旧,气氛却变了不少。

四十人的队伍在此处更见严整,晚间宿在驿站,巡逻的人也添了好几个,先前是陶靖、常荀和高元骁轮换着值夜,如今换成了两人值夜,悄无声息的便添了紧张氛围。

这一晚在驿站住下,此处离西洲的州府凤翔城还有两百里之遥,沿途虽然屋舍俨然,却也依稀可见三年大旱后废弃的农舍田地。

阿殷睡至夜半,迷迷糊糊的开始做梦,前世今生的事情掺杂,混乱无序。

梦里不知为何又出现了高元骁,他还是穿着那身带血的重甲,手中执刀,朦朦胧胧的进了禁闭阿殷的那间屋子。他开口叫了一声“陶殷”,手中的刀举起来,却不是冲着捆绑阿殷的绳索,而是朝她面门落下。

腾的一下,阿殷自梦中惊醒,呼吸急促的坐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