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捐赠极厚者,朝廷还会出面奖励,或是赏赐宫中藏书,或是赐予商户官衔,不一而足。

常钰在世家大族中本就根基颇厚,他亲自出面劝说,公府侯门都多多少少出力,各王府重臣家中亦纷纷义捐。最难得的是京城中的商户,虽然都有极丰厚的家底,却因整日与钱财俗物打交道,在贵人如云的京城,虽能花天酒地肆意享乐,到底面上不好看。这回既是朝廷下旨义捐,有志报国或是家底丰厚的,都量力而出,三四日间,就已募得钱粮许多。

朝廷的燃眉之急暂解,京中流言却不知从何处生出,迅速蔓延。

流言是关于太子的。

先前司天台奏报天象有异时,京中便颇多关于主位失德的流言。而今南边地动的事因朝廷义捐而闹得沸沸扬扬,种种揣测便纷纷传开,甚至有人直言太子腆居东宫之位,却无才无能,这半年中连番大事,皆是上天兆示预警。

永初帝在位至今已有十来年,太子自十年前入主东宫,享受尊荣,却几乎没什么大的建树,朝堂众官和百姓都是亲眼目睹。反倒是定王自五年前墨城之战扬名,虽因杀神之号受缚,做事却半点都不含糊,此次北境大捷,更是声望日隆。

亲王的威信声望直逼东宫,情势已如水火。

永初帝虽居于宫中,这些民间流言却还是不断的入耳。

对太子日益失望,那“主位失德”的传言更如千钧之锤砸在心间。

而今天下,能有几个主位?若是他这个主君失德,又能失在何处?永初帝扪心自问,他虽算不上英武明君,对于百姓却颇怀仁善之心,更因世家大族权势过隆欺压百姓,扛着朝堂上极重的压力,以怀恩侯府姜家开刀,力排众议削减世家势力,很是提拔了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六部诸事比之景兴帝时更得人心,朝臣之中,中书令常钰、高相、韩相、大理寺卿等重臣皆非奸佞之人。先前南北各处受灾时,他也曾命减少当地徭役,命户部赈灾安民。

只是这天下,依旧灾祸不断。哪怕东襄战事是人为,这接连不断的旱灾、水涝甚至地动,也令人心惊。

莫非真的是他有过于失德之处?

永初帝算来算去,唯有在东宫的事上,处事不公。

太子庸碌,居于东宫多年却无建树,永初帝不是不知道。定王英武,虽自幼受挫,却能忠心卫国,才干卓著,永初帝也不是看不见。只是这些年一面为父子之情牵系,一面因对定王隐约忌惮,才会始终偏袒。

而今天象有异,莫非当真是因太子之事?

整夜辗转思索,朝堂事毕,永初帝便留了最为信重的中书令常钰、宰相高晟和韩哲前往承乾殿。随后挨个单独召见,询问他们关于太子和定王才德的看法。

三人久经朝堂,京城的传言又沸沸扬扬,焉能猜不出永初帝言下之意。

中书令历数定王和太子各自功过,也不说谁胜一筹,极圆滑的应答过去。

高相亦然。

这两个答案入耳,永初帝已然有了判断——东宫易主是震动朝堂的大事,其中牵涉实在太多,若非必要,不可轻为,这两人应该比谁都清楚。太子居于嫡长,是皇后所出,倘若他有些许才干,还当得起这东宫的位子,这等重臣必定会劝他打消这心思。

然而他们没有,这其中偏向,已是昭然若揭。

随后而入的韩相是季先生的得意弟子,不止朝政见解一脉相承,就连脾性都是相似。他位在中书,且因文采斐然、行文稳重,常受召入内为永初帝拟旨,虽朝中地位不及前面两人,所受的器重却不减半分。

听得永初帝垂问,韩相并未遮掩偏向,大约提了这些年朝堂上的大事,当年的事已经太远,只将西洲剿匪之事、姜家的伏法、代王的倾塌,近在眼前的东襄之战,甚至扑朔迷离的私藏军械案,原原本本摆出。继而道:“皇上器重太子,择德高望重的太子三师教导,东宫属官也都是朝中极有才干之人,汇集群贤。东宫位重权高,有这些人辅佐,本当竭力为皇上分忧,振社稷,安天下。然而,恕微臣直言,这些年太子的建树委实不及定王。”

韩哲姿态端正,目光平静的望着永初帝,是一贯的清正之态。

永初帝终于听到个明确的答复,不由眯了眯眼,俯身盯着韩相,“所以你是觉得,如今的太子,已难当东宫之任?”

韩相拱手为礼,缓缓道:“东宫关乎朝堂天下,黎民苍生,若东宫贤德,皇上又怎会有此疑问?”

殿内陷入沉默,韩哲迎着永初帝审视的目光,面色平静,即便是关乎储君天下的事,也不曾有半点慌乱。

这表明,他这个回答是出自本心,自认公正,问心无愧。

好半天,永初帝才自嘲似的笑了笑,“朕知道了。”随后,命他退下。

*

在京中谣言四起的风口浪尖,永初帝单独召见中书令和两位宰相的事很快传入孟皇后耳中。

在被冷淡数日后,乍然听到这消息,深知永初帝脾性的孟皇后立时猜到了其中内情。她再难按捺担忧,称病数日后奇迹般好转,当天晌午,便叫小厨房做了消暑爽口的汤,亲自装在食盒,送往承乾殿。

永初帝毕竟念她是发妻,未曾拒绝,喝完了汤,同皇后说了会儿后宫琐事,便往内殿去小憩。

孟皇后自是体贴服侍,陪他入内,随意挑起个话头,将近来太子如何辛劳之事尽皆说给永初帝听。又借阿殷有孕,或许会添个孙子之事,说起太子幼时何等乖巧可爱,后来又如何孝顺恭敬,如何诚心辅佐永初帝,顺应帝意民心,从不肯违背圣意,将太子的仁善孝顺狠狠夸了一通。

末了,将双手轻轻为永初帝按在双鬓,缓声道:“臣妾就玄仁这么一个儿子,皇上也素来疼爱栽培。若他有不是之处,还请皇上费心教导,或是叫太子三师指点。皇上春秋正盛,凡事可以慢慢教导的,只求皇上记着玄仁的孝心。”

永初帝双目微阖,声音极缓,“朕的儿子,自然要教导。朕近来听到些风声——那个贬谪的武道,他妻室似乎跟玄仁的侧妃是表亲?”老皇帝平躺在榻上,双鬓被孟皇后轻柔,疲乏尽消,浑身舒泰,神情也极为放松,似是闲话家常。

孟皇后心下微惊,手上却分毫不乱。

“贬谪的武道…就是那位兵部右侍郎吗?臣妾倒不知他娶的是谁。”

永初帝状若无意的睁眼,打量着皇后,“朕也是听御史奏报,似是跟崔家有什么牵系,还说平常借着这层关系,跟太子侧妃往来甚多。太子侧妃也算是皇后的表侄女,朕想,皇后或许知道其中缘故。”

孟皇后便是一笑,“臣妾忙于后宫琐事,倒无暇去管这些个。武道的事臣妾也有所耳闻,有人想要拿这个做文章,也不奇怪。皇上何必将这些琐事放在心上。”

永初帝“嗯”了声,阖眼睡觉。

当晚孟皇后在昭仁宫备饭,命人去请永初帝,谁知永初帝推说忙碌,依旧不曾现身。甚至在后晌,因为些许小事,重责太子,东宫数名属官亦受牵连。其后太子请见,永初帝任由他在雨中站了半个时辰,才开门召见。太子屡遭挫折,又经了雨淋,当晚便病倒在榻。

永初帝除了派魏善过去之外,不曾有旁的半点表示。

孟皇后总算发觉永初帝此次的怒气非同寻常,夫妻父子之情已难以打动,担忧之下赶往东宫看望太子。恰巧闻讯前来的金城公主还未离去,母女二人细算太子如今处境,觉得东宫日益危殆,而定王逼迫太子太紧,永初帝又圣意动摇,情势急转骤下,必须多加防范。

*

因为太子的事,初八浴佛节那日,皇后照例驾临万寿寺时,精神便不大好。

同往年一样,万寿寺中聚集了诸位王妃公主及命妇,外头禁军以禁步隔绝闲人,里头则高僧齐聚,佛音缭绕。

阿殷如今是王妃,比去年做四品官时要守的礼仪更多,清早便起身梳妆,辰时未尽,便赶到万寿寺外侯驾。

待孟皇后巳时驾临,便随同而入寺内。

因太子前日病倒在榻,太子妃常兰芝今日在侧侍疾,倒是准了侧妃崔南莺过来,陪同皇后礼佛。崔南莺跟高妘同是出自高门,且东宫有意拉拢永安王,两人自是投契,加上金城公主在侧,三人围在孟皇后身边,言语应和,甚是热闹。直至在那座两丈高的金身佛像前进香完毕,皇后暂去精舍歇息,金城公主以看寺中石碑为由,落后两步。

阿殷在孟皇后跟前着实没法凑热闹,此时正跟嘉德公主落在后头,细说这万寿寺的掌故——

那还是从前未出阁时,从表哥冯远道口中听来的。

两人说得正热闹,就见金城公主走过来,站在阿殷两三步外,“定王妃好兴致。”

她比定王年长两岁,又是皇后嫡出,阿殷不好失礼,只稍稍扯出个笑意,“公主。”

“嘉德——”金城公主转而看向嘉德公主,“母后那边方才在寻你,你还不去?”这便是寻由头支开了。嘉德公主虽得帝后宠爱,却也没法跟嫡出的大公主相比,只好先往精舍中去。

金城公主遂看向阿殷,“听说,你跟兵部傅湛的女儿相熟?”她出身贵重,自幼骄矜,从前对临阳郡主尚且不屑,对阿殷更是正眼都不曾瞧过。而今想到阿殷算是她弟妹,金城公主便觉不耐,加上太子的事,心中不悦愈浓,态度中的倨傲便半点不曾掩饰。

阿殷也不喜她态度,挑眉道:“确有此事。公主有何见教?”

她而今年纪已长,身量比从前又高了些许,本就是修长如秀峰的姿态,挺直脊背之后,更是比金城公主高了小半个头。杏眼微垂打量对方,姿态不卑不亢,却因高出些许的身量,令人觉得如同居高临下。

这让金城公主愈发不喜。

“只是随口一问。”金城公主如同哂笑,“想来那位姑娘,也是同你一般喜欢杀伐,刀头舔血了。”

“刀头舔血愧不敢当,不过定王殿下既得杀神之号,总归我也不能娇弱。叫公主见笑了。”阿殷目光清亮,分毫不让的与她对视,将“杀神”二字咬得格外清晰。

金城公主未料她突兀提起旧事,倒是一怔,正想转身离开,忽见公主府的家臣匆匆走来,面色惊惶。

这般惊惶疾跑之态,在万寿寺的浴佛节来说,已然是失礼。

金城公主面色一沉,顿住脚步。

那家臣小跑过来,气喘吁吁,“禀报公主,驸马他…他…受伤了。”

“受伤了?”金城公主皱眉,“在马球场能受什么伤。”

“驸马今日约了定王打球,快结束的时候被不慎被马球打中,右腿似是折了。驸马摔下马背,正昏迷不醒。”家臣额上汗水滴滴答答的落下,也不敢擦拭,只胆战心惊的跪在跟前。

金城公主陡然面色一变。

平白无故的,崔恒怎么会去跟定王打球?那定王心狠手黑,无法无天,能拿马球将腿打折,必定是下了重手。金城公主不敢耽搁,恶狠狠瞪了阿殷一眼,便匆匆往精舍中去找孟皇后。

阿殷悠然理了理衣袖,随之往皇后的精舍中去。

——有了去年定王球击代王之事,今日马球场是何等情形,阿殷几乎能立时想见。那崔恒攀龙附凤之人,除了长得好看,几乎没什么本事,对上定王这等弓马娴熟的战神,不吃亏才怪。且当年崔忱虽是为救定王而死,却是因听说崔恒擅自屠城之后而心绪欠佳,不似从前机敏才未能挡开偷袭,算起来崔忱之死,崔恒脱不了干系。定王因皇后和太子而隐忍至今,下手必定极狠极重,那位崔恒往后能否站得起来都是未知之数。

只是,方才金城公主突兀提起傅垚,却不知是为何事?

作者有话要说:心狠手黑的定王,莫名想笑~

蟹蟹爱的地雷~~

第115章 3.30

阿殷到得精舍中,金城公主已将这噩耗禀报给孟皇后。

当着众皇亲命妇的面, 且消息全出自公主府家臣之口, 孟皇后倒没说定王什么, 只叫金城公主早些赶过去瞧瞧。待阿殷入内,孟皇后也未露偏袒之态,听阿殷言语关怀, 便叫她一道过去瞧瞧——即便定王跟太子已势如水火,毕竟还是皇家宗亲,定王重伤驸马, 阿殷自是不能无动于衷。

寺外就是两府的车马,阿殷乘车跟在金城公主后面。

马球场在城南, 以低矮的围墙圈起, 周围栽植的杨柳已然成荫,中间的马球场亦修得十分齐整。这是金城公主府上的马球场, 因崔恒赋闲无职, 常来此处打球散心,渐渐也成了一干京中贵家子弟最爱往来之处。

今日浴佛, 女眷多前往佛寺进香,男丁则趁着天气晴好聚集赛球。

阿殷到时, 马球赛早已停了,旁人皆在外三三两两的站着, 崔恒则被送入马球场隔壁的小院中,由太医照料。

金城公主步履匆匆的过去,旋风般卷入屋中, 厉声道:“驸马如何?”说话间便走至榻边,看向崔忱时,那位面色苍白,正阖目未醒。榻边还有未曾收拾的带血衣衫,泥土与血迹混杂着沾在锦绣绸缎上,十分显眼。他的右腿被层层白布包裹,散出膏药的腥臭味道,看起情状,甚是凄惨。

太医将伤势禀报如实禀报,说驸马只是暂时晕厥。因那马球场上泥土被休整踩踏得坚硬如铁,醒后怕会有眩晕之症,需将养四五日方能痊愈,小腿里面骨头碎了许多,怕是这半年内,都不能动弹。

——因怕金城公主迁怒,并没敢说这条腿可能废了的话。

金城公主听罢,怒气更盛,抬起头,便直勾勾的盯向定王。

定王神情冷肃如常,对上金城公主的怒目,只皱了皱眉。

“玄素——”金城公主起身,“怎么回事?”

定王未出声,旁边魏清便拱手道:“回禀公主,驸马先前约定与殿下打球,殿下是来赴约。今日原本打得正好,殿下往球门击球时,尊府的余录事出杆抵挡,未料马球陡然转了方向,不慎伤了驸马。”他端正说罢,定王唇角稍露冷笑,道:“皇姐这架势,是怀疑我故意伤害驸马?我与他无怨无仇,为何要伤他?”

他今日依旧穿墨色织金的披风,头发尽皆拿乌金冠束在顶心,眉目冷厉,气度威仪。

金城公主竟被他目光所慑,忘了想要质问的话语。从当年的王府,到如今的皇宫,姐弟二人虽然往来甚少,但定王素来持礼端正,虽然脾气不大好,却不曾有过什么失礼的举动。而此时,他的目光冷如刀锋,态度咄咄逼人,只那“无怨无仇”四个字,就叫她心中微微一跳。

那年的北境屠城之事,依旧深深烙刻在众人心头。

她几乎立时琢磨出了定王的言下之意。

当日的杀神已成战神,声望威势日隆,他今日堂皇出手,难道是要清算旧账?据说他在北庭时,特地去过墨城,前两天还望京郊的崔忱墓前去过。猛然想起今日阿殷特意咬重杀神二字的事,心中更是惊疑不定。

这间隙里,定王已然道:“既然皇姐亲至,驸马便交由皇姐照料。告辞。”

说罢,也不待金城公主回话,揽了阿殷便出门而去。

直至出了马球场,才朝魏清道:“叫人随便送些膏药过去。”继而看向阿殷,“天气渐热,你怎么也过来了?”

“公主府上家臣说是殿下打伤了驸马,皇后命我过来,我还能抗命?”阿殷睇着他笑,“方才魏清回话时,公主那脸色可真够好看,那位录事又得遭殃。万寿寺已不想回了,咱们如今去哪里?”

“进宫,拜见母妃。”

“其实可以去射箭——”阿殷瞧着那马球场跃跃欲试,然而有孕在身,哪还有机会做这等激烈过瘾的事。唯有弯弓射箭,才可进行。

定王闻言稍作犹豫,便道:“好。”

车马早已齐备,定王弃了黑狮子不骑,径入车中,陪同阿殷往就近的射箭场去。

阿殷自怀孕后便比平时老实了许多,不止马球射猎之事不能掺和,平常骑马练武的功夫都减了许多。静极思动,期待许久,到了那射箭场中,便放开了手脚,连珠三箭射出去,皆中靶心。这时节里夏光正好,日影下绿树碧草起伏,叫人心神皆畅,她顽皮心起,要同定王比射箭。

定王弯弓在旁,“怎么比?”

“射树叶——只许射叶柄,不许伤着叶子,也不能碰触枝干。以一炷香为限,看谁射得最多。若是不慎震落树叶,便以两倍之数扣去。如何?”她盈盈站在四月阳光下,明眸中笑意朗然,带着些许狡黠,语含激将,“这比的是巧劲,与旁的射箭不同。殿下敢不敢?”

“我会不敢?”定王迅速在她唇上一啄,“赢了有什么彩头?”

“今晚将输的人任意支使。”

这彩头着实诱人,定王如看猎物般盯着阿殷,“好!”

*

比起阿殷和定王的闲情,此时的金城公主面色黑沉,怒意未消。

驸马崔恒还在榻上昏睡,她坐了片刻也无事可做,想起定王,更觉憎恨恼怒,便如旋风般出门,要往宫中去。

承乾殿里十分安静,永初帝批完折子正困顿,听说金城公主求见,颇觉意外。待看到长女那满面怒容时,更觉诧异。金城公主眼角已经带了泪痕,入内叫一声父皇,便将声音带出哭音,跪在御案跟前,“求父皇为儿臣做主!”

“这是怎么了?快起来。”永初帝极少见着骄矜要强的长女哭过。

金城公主跪着不肯起来,“今日驸马好心约了定王去打马球,谁知打至中途,定王竟拿马球将他打伤。如今他腿骨都碎了,人又昏迷未醒,儿臣见着定王,他没有半点愧疚之意,反说是儿臣府上的录事作祟。父皇试想,那录事能有什么能耐,敢去打伤驸马?儿臣自那年得母后赐婚,便十分爱重驸马,如今他伤成那样,儿臣实在是害怕…”她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眼泪大颗大颗的落下,落在暗沉的金砖上。

永初帝眉头微皱,这是哭诉告状来了?

有去年定王借巧劲以马球击伤代王的事情在,这回单是听金城公主的话,永初帝就能推测出始末来。这儿子的本事,他自是清楚不过,只是定王虽性情冷硬,却也能分轻重。平白无故的,众目睽睽之下重伤驸马?

永初帝不甚确信,“你是说,玄素是故意的?”

“父皇这是什么话。”金城公主含嗔,“马球场上那么多人看着,父皇尽可召人来问,难道儿臣还会欺瞒父皇?”

“可玄素跟驸马也没什么过节,莫不是失手?”

“定王身手有多好,父皇不是不知道,打个马球难道还能失手?何况能将驸马打落在地,他必定是使了极大的力气,说不是故意的,谁信?”金城公主分毫不肯退让,眼睛哭得愈发红了,“要说定王跟驸马,确实没有过节。只是前阵子驸马出游时不慎伤了一位姑娘,那姑娘据说是定王妃的挚友。定王那个性子,父皇岂能不知,得了个王妃,就跟天仙似的疼爱,维护异常。今日定王妃说她跟傅垚交好,定王听了她的话,出手教训驸马,也未可知!”

永初帝前一刻还沉浸在赈灾安民的国事上,下一刻听见这小儿女置气的话,竟险些笑了。

他毕竟疼爱长女,吩咐魏善给她赐座奉茶,笑道:“为一介民女,出手教训驸马?玄素不会这么不知轻重。”

“那可不是普通民女!”金城公主抢着道:“那是兵部左侍郎傅湛的女儿,名叫傅垚。那傅垚跟定王妃自□□好,陶将军跟傅侍郎也是好友,听说还打算把那傅家女儿娶给他儿子为妻。定王自娶了王妃,对陶家有多看重,有目共睹,他本来就喜跟武将来往,想要借此机会给定王妃和傅侍郎出气,也难说!”

金城公主说得含怒带泣,永初帝面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了。

“是兵部左侍郎的女儿?”

“父皇难道不知?”金城公主终于等到他问这句话,神情语气皆未有半点变化,只是道:“定王跟这位傅侍郎虽无来往,却因定王妃和陶家的关系,日渐亲近…”她似是猛然醒悟,瞧见永初帝的面色时故意顿了一下,旋即稍稍收敛怒色,只是道:“总之定王为给外人出气,重伤驸马,此事实在说不过去。儿臣恳请父皇做主!”

永初帝沉吟片刻,“玄素出手确实重了。魏善,叫人宣他入宫。”

*

南城射箭场中,阿殷和定王连着比了三场,向来长于射箭的他,竟然连输三场!

他射箭的准头并无半分不妥,每一支射出去,都极精准的落在叶柄。只是力道不及阿殷精巧,有两回没把握好,震落两片树叶,便被阿殷反超。

阿殷奸计得逞,满面含笑,几乎欢呼雀跃,“殿下服输吗?”

秀眉斜飞,眼角微微挑起弧度,那挑衅得意的神态,活似京城街市上锦衣玉服的小霸王。

定王原本视她为猎物,谁知被她用计诓了,输阵不输人,默了片刻,将那弓箭随手掷开,缓步走到阿殷跟前。冷峻的眉目藏着笑,他稍稍俯首,凑到阿殷面前,“愿赌服输。今晚,你想怎样支使我?”低沉的嗓音随风入耳,他故意在阿殷唇上舔了舔,眼底是毫不掩饰的无耻笑意,“要我做什么?嗯?”

正自得意的阿殷,不知为何脸红了。

背后是树干,前面就是他的胸膛,那低沉的声音令人浮想。

阿殷猛然将他推开,弯弓将最后一支箭射向靶心,道:“还没想好!”

定王笑声低沉,带她往歇息的彩棚下走。中途见有内监仓促赶来,说永初帝召见。他问起缘由,那内监迫于威仪,只讷讷道:“是金城公主求见皇上,皇上命奴婢前来。具体为何却不知道,请殿下勿怪。”

金城公主?

夫妻二人目光相触,同时猜到了缘由。定王便命人送阿殷回府,自骑了黑狮子,往宫中去。

到得承乾殿中,永初帝和金城公主已侯了多时。且因永初帝疼惜女儿,命人取了果点给她,父女说话,里头气氛颇好。听得定王应召而来,便叫金城公主到内殿稍后,宣召定王进来,问以崔恒之事。

定王并未否认推诿,肃然道:“儿臣今日,确实是故意重伤。”

这回答出乎永初帝所料,老皇帝噎了片刻,才道:“胡闹!”

“儿臣此次在北庭,去过墨城。”定王说得直白,平静的迎着永初帝的目光,“回来后去往崔忱墓地,想起当年的事,心意难平。当年崔忱虽是为救儿臣而死,却有一半的原因,是源于崔恒。今日去打马球前,儿臣见到如松,那孩子自幼失怙,没有父亲的疼爱,自然比旁人可怜,往后必定也更艰难。儿臣想起旧事,才会失了分寸。父皇,您也有旧日挚友,难道不能明白儿臣?”

永初帝原本因傅垚而满腹狐疑,听他这样说,霎时哑然。

当年崔忱死后,定王背负杀神之名,曾连着数月,称病不入皇宫。永初帝当然知道定王跟崔忱的交情,更知道当年定王强压的愤怒——屠城之事虽是永初帝默许,崔忱之死确实也出乎永初帝所料。

没有父亲疼爱的如松,旧日挚友…

永初帝瞧着案前神情冷肃的儿子,思及幼时对他的冷落,一时间将责备的心思淡了不少。他隔着多年,还对当初诚太子和冯太傅相关的人保有些许旧情,崔忱辞世也不过数年,定王因如松而想起过往,怀念旧友,出手惩戒崔恒,似乎也可以体谅。

从前不喜定王时,他的种种冷硬孤僻、顶撞冒犯都是过错。

而今倚重他时,似乎一切都情有可原。甚至因当年的冷落,而稍含歉疚。

永初帝自己都不曾察觉这态度的变化。

他虽因金城公主言语起疑,却也知道以定王的行事,断不会轻率至此。而今听过定王所述,既合情理,又与他平日行事相符,自是信了。沉默许久之后,永初帝只责备几句,教他往后不可鲁莽行事,便叫定王退下。

内殿之中,金城公主却听得后背上冷汗涔涔。

父皇不止对定王越来越器重,且愈发宽容,甚至在为当年的事愧疚弥补!

意识到这个转变时,金城公主几乎心惊胆战。

从前只有太子能得到的宽容与父爱,而今定王也能渐渐染指。甚至在她明确提了定王可能跟兵部侍郎有往来,暗指那扑朔迷离的私藏军械案也许是定王跟傅湛的手笔之后,永初帝依旧对定王宽容放纵——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圣意有变,更加信任定王!

这对于东宫,是比定王的声望才能更加可怕的威胁。

金城公主被永初帝抚慰了一阵,忧心忡忡的走出宫门时,恰遇到给谨贵妃问安出来的定王。

两人各怀心事,在护城河的拱桥上驻足。

定王眉目如常冷肃威仪,朝金城公主行礼,态度并不恭敬,“皇姐是入宫求见父皇?”

“是。”金城公主神情冷淡,“父皇如今很偏袒你。”

“皇姐过誉。父皇曾经,不也很偏袒太子?”定王甚至连句告辞都没说,抬步离去,翻身上黑狮子时,还意味深长的回头看她一眼。其肃杀神情,如同看着生死搏杀的敌将。

那眼神令金城公主不寒而栗。

不能等了!再等下去,东宫之位迟早被这心狠手黑的恶贼夺走!

金城公主只觉腿都有些发抖,稍加思索,便往折道东宫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定王以静制动,逼对方露破绽的本事,啧啧~

蟹蟹爱的地雷~

第116章 4.1

定王回府时,阿殷已在静照堂中歇着了。

她今日先是去万寿寺, 而后同定王射箭为戏, 费了不少精神。这会儿怀孕将近三月, 太医盯得正紧,每日三趟的赶到静照堂偏殿中,给阿殷请脉。

定王入殿, 正好问问阿殷的胎像,听得太医说无恙,便叫人谢他, 送他回太医院去。

软帐之内,阿殷斜靠着软枕, 发髻散落下来, 青丝铺在枕上,眼睛也是懒懒的眯着, “殿下入宫, 可被为难了?我瞧金城公主那架势,像是能咬人似的, 没告殿下的黑状吧?”

定王摇头,往前靠过去, 在她唇上亲了亲。

阿殷莫名所以,睁眼疑惑望他。

定王不说话, 又亲了下,犹觉不够,含住她唇瓣吮吸。阿殷被他压在枕上动弹不得, 任由他亲了片刻,唇舌嬉戏之间,方才的朦胧睡意消散殆尽,便坐起身来,呵手打个哈欠,“时辰怕是不早了。方才我叫如意去后头钓了一尾鱼,又备了酸菜,殿下想不想吃酸菜鱼?另外还有酸笋和蟹黄,可以另做几样来吃。”

“听着不错。”定王随她走至桌边喝茶,“我记得她做酸笋鸡皮汤,不油不腻,十分开胃。”

阿殷手肘撑在桌上,单手托了香腮,眸光灼灼,“殿下想吃酸笋汤?可以啊,自己做。正好我也尝尝”

定王微怔,对着她的灼灼目光,有些狐疑,“当真?”

“是啊。殿下今日射箭输给了我,任由我支使。那我便支使了,今晚请殿下屈尊到厨房一趟,做几样开胃小菜来吃。酸菜鱼和酸笋汤不能少,厨下必有鲜豆腐,可以拿蟹黄做了。旁的殿下瞧着做吧,我也不洗手,在旁边看殿下做饭,如何?”

定王挑眉,“好不容易赢我一次,就做这么点事?”

他语气中是少有的揶揄,阿殷柳眉微竖,“等这孩子出来,骑马射猎,多的是赢殿下的时候!做饭这事儿可麻烦得很,殿下若嫌容易,不如把明日的也包了?怕的是——殿下若做得不好吃,就连累孩子跟着饿肚子了。”同样的揶揄眼神,似是回敬。

定王一笑而起,挽着她胳膊,“走。”

王府的厨膳都在北边角落,离静照堂太远,定王既然只做三人的晚饭,在小厨房便足够。

如意和女婢得了阿殷的命令,早已令厨娘将各色菜洗干净备着,鱼肉也都洗剥干净,只是盛在空盘中未动。厨下锅台灶炉却都已齐备,有专人伺候。为怕阿殷被烟火气熏着,厨房的窗户尽皆敞开,如意还搬了个凳子摆在廊下,可供阿殷休息。

定王一瞧这架势,便看向阿殷,“早有预谋?”

“跟殿下相识已有两年,却还没尝过殿下的手艺。”阿殷眉眼间的揶揄激将早已消失,代之以笑意,往定王臂弯一挽,道:“父亲说当年他在南郡时,就常下厨为娘亲做吃食,拿可口的饭菜哄娘亲高兴。殿下时常冷着张脸,跟个煞神似的,我是不指望殿下能哄我,也只有这么几次机会驱使。殿下可得用心些。”

“我没哄过你?这话可不公平。”

阿殷理直气壮,“难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