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实在是诡异。

更诡异的是这个江楚城。根据她的了解,如今他明明是姬骞的死忠,眼看着就是前程似锦,肩上还有妹妹的大仇要报,怎么会这么轻率在内廷乱闯?

除非他有不得不来的理由…

今夜之事,姬骞到底知道多少,又参与了多少?

那天他曾对她说过,他说他忍了她这么多年。原来这许多年,他竟觉得一直是他在忍耐她么?到底是他搞不清楚状况还是她的感觉太迟钝?

从前她总觉得,自己就算与他不再亲睦,但好歹是了解他的,如今却开始怀疑这一点了。

她也许,早就不了解他了。

她所熟悉的,是从前那个温和体贴的儒雅少年,是风度翩翩的俊逸公子,却不是身登九五的至尊帝王。

男人的心总是善变的,更何况是帝王之心?

自己这个棋子纵然十分重要且宝贵,但兴许他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已经有了更好的法子,就算没她也没关系了。

他这回当真是厌弃了她了。

哦不,他不是从这回才开始厌弃她的。打从一开始,他与她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什么青梅竹马,什么郎情妾意,其实根本就是他拿来骗她的谎话而已。

她早就看明白了。

这样也好。非常好。

反正如今,她也厌恶他到了极点。

跟来的臣子眼见一件宫闱大案就要拉开序幕,个别胆子小的已经不留痕迹地往后退了几步,颔首低眉打定主意绝不掺和。

万离桢打量一下面前的情况,蹙眉道:“陛下,臣觉得此事有些蹊跷。皇后娘娘乃是温氏全心培养的嫡长女,自当事事以家族的训诫为先,断不会做出此等有辱皇家、有辱陛下的事来。这件事情,也许是个误会…”

慕仪几乎要冷笑出声。万离桢这话说得真有水平,表面上是在为她求情,然而他那句毫无力度的维护带出的意思却是慕仪做的事情都是家族教唆,今夜她如果真的坐实了这个私通外臣的罪名,恐怕连温氏都脱不了干系。

更何况,温氏这个话题如今根本就是姬骞与她之间的禁忌。

果然,姬骞闻言唇角微微下抿,熟悉他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不愉快的表现之一。

他看向立在慕仪身后的瑜珥,道:“你不是在席上伺候太主么,怎么会在这里?”

瑜珥闻言神色坦荡回道:“回陛下,奴婢是奉了太主之命,来灼蕖池为她折一支芙蕖。”

姬骞看向临川大长公主,对方颔首应道:“确实如此。孤听瑜珥说了今年灼蕖池的芙蕖花期甚长的事情,一时起了兴致,便让她为我折一枝回去。”

“既是折芙蕖,怎么会跑到二楼去?”静昭容一脸不信,“难不成爬高一点倒更方便折花了不成!”

“回昭容娘娘,奴婢来得匆忙,到了之后却发觉没有带装芙蕖的东西,于是打算去听雨阁中取一个瓶子,这才上了二楼,可谁知到了二楼却看到…”

“看到什么?”

“…却看到骠骑将军藏在里面!”

飞蛾

此言一句,一片哗然。众人似乎此刻才看到江楚城一般,纷纷把视线投向他。

“…奴婢自然大惊失色,正在此时却听到皇后娘娘与瑶环居然也进来了,说是娘娘的轿辇突然坏了,这才进来稍事休息。她们见到奴婢也很惊讶,待看到骠骑将军就更惊讶了。奴婢与娘娘正不知该如何应对,却听得陛下已带着人过来了…然后,便是陛下看到的情况…”

“撇得倒是很干净。”静昭容一脸不屑,“谁知你说的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自然得问一问另一位当事人。听听他说些什么,也许事情便清楚了。”万离桢凝视着江楚城不紧不慢地开口道,“敢问骠骑将军,今夜为何孤身前往这听雨阁?”

一语既出,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方才皇后娘娘那边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听江楚城的分辩了。

比较下来,他的分辩才更加关键啊!

江楚城闻言回道:“确如这位女史所言,下官与皇后娘娘只是在听雨阁偶遇。”

万黛秀眉一挑,讥道:“骠骑将军是耳朵不太好吗?大司马的话你可听清了?他问你,‘今夜为何孤身前往这听雨阁’。”

江楚城却没有回答,在万黛咄咄逼人的目光直视之下,他忽地朝姬骞跪下,稽首拜道:“陛下明鉴,微臣不敢欺瞒陛下。微臣与皇后娘娘确实只是在此偶遇,绝无任何私情。然臣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请恕臣不便告知!”

众人听了他这番答复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一个将军,在皇宫内廷肆意乱闯,惊了皇后娘娘的仪驾,还被人认作是有私,如今大家询问他为何会出现在此,他居然说他不便告知!

这是在求死吧!是吧!是吧!

他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倒没什么,可他这般行为,却将皇后娘娘的清誉置于何地!

因着一种奇妙的预感,慕仪从一开始就料到江楚城不会坦诚,可纵然早有心理准备,此刻仍觉得心头一阵发寒。

根据她的经验,今夜这个情况,只要江楚城一日不把事情交代清楚,这件事就一日不能揭过。

恐怕在事情查明白之前,她这个皇后境况将会十分堪忧了。

姬骞凝视着江楚城,良久方缓缓道:“既然孟皋你把这件事情说不清楚,也罢,朕便给你时间。来人,将骠骑将军锁拿起来,朕回头再慢慢问他。”

“至于皇后…”姬骞没有看慕仪一眼,只是平静道,“朕见你最近身子似乎不太好,想来是前几日太过操劳的缘故。从明日起,你便好生在长秋宫歇息吧。”

慕仪想起几个月前,她遭到戚淑容指控时,他也是这么处置的她。但她知道,这回没这么简单收场。

“宫中的一应事务,朕看从前惠妃处置得挺好,便交给她来管吧。”想了想又道,“不过她近日身子也有点不好,万贵妃得空还需得从旁多加协助。明日便让六尚局的女官们去毓秀殿听惠妃的训诫。”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心头一震。

众所周知,虽然后宫从前名义上是皇后主事,万贵妃与温惠妃协理。然而皇后娘娘在控权方面十分在行,后宫众人日常起居的一切事务皆由殿内省和六尚局等官署负责,而这些官署的主事无一不是诚心效忠于皇后。是以万贵妃虽名义上有着协理六宫的名号,却根本无法真正从她手中夺权。

可陛下如今居然让六尚局的女官们去恭听惠妃训诫!

训诫六尚局女官这是皇后方有的权力!陛下此举,竟是要完全拔除皇后多年的苦心经营!若真让惠妃从此将这些位置特殊的女官宦臣们攥在手中,只怕就算有朝一日皇后重新掌权,后宫也已然不是从前的后宫,想要重得人心便难了。

慕仪掌凤印三年,从未被人这般架空过。身为国母,身为女君,这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更耻辱的是,姬骞这般处置她,根本是在明白地告诉众人,他不信任她,他在怀疑她。

这样的羞辱,比夺取她的权力还要让她备受鞭笞。

可她只能默然地立在那里。众人都看着她,夜风瑟瑟,她缓缓露出一个得体的笑容,躬身施礼,道:“臣妾遵命。”

万黛也福身道:“臣妾遵命,自会好好辅助惠妃。”

姬骞看向温恪与万离桢:“朕这般处置,两位可有异议?”

慕仪没听到他们的回答。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反对的。若是姬骞将后宫交给万黛来负责,他必然是不会同意,但姬骞却将这些事情交给了惠妃。虽然惠妃不是他的女儿,但她对温氏的忠心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以父亲的性子,在没有把握立刻救出她的情况下,自然会先选最稳妥的、对温氏损害最小的办法。

至于如何帮她解围,只能过了今夜再作打算了。

万离桢当然也不会反对。万黛今夜虽然没有拔得头筹,但是扳倒她这个皇后已然是收获不菲了。让惠妃主事便让惠妃主事吧,没了皇后她孤掌难鸣,到时候再去除她自然要容易许多。

姬骞这个决定可谓是在温万二族的各种考虑之间取了一个最好的平衡,若说他事先没有半分准备她绝不相信!

她只觉得似乎回到了几个月前,顶着漫天箭雨站在茂山的万丈深渊之前,那时候心中的茫然与无助便如此刻这般。

可又是完全不同的。那一回,纵然她中间一度心神迷乱,事情却一直在她的掌控之中,如今才是真的是深陷泥沼、无法自救了…

难道这就是她的收梢?受了十几年的训诫,浸淫宫廷倾轧这么多年,却这样轻易就被她的对头扳倒,还是以这样不堪的罪名!

她怒极反笑,移开视线不想再看他们一眼。

旁边是乌泱泱的人群,侍卫围在四周,她的视线无意识地在人群中游走,落到一个身影上时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那人穿着侍卫的裳服,面庞也与那个人完全不同,但她依旧一眼就认了出来。

是他!

是他偷潜进来了!

几乎就在她认出他的同时,一道寒光凛然而现,在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时,便朝这个方向刺来——

温慕仪在十二岁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女子意中人辜负,最后含恨身死。在她离世之后,她的灵魂不愿意往生,终年徘徊在那个负心人的家中,看着他娶妻生子、官运亨通。

她告诉自己,她在等一个机会。她想要在他最得意、最不想死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取走他的性命。她一次次地想象他跪在她面前恸哭祈求的样子,似乎只有想象着这一天,她才能撑着那虚弱的灵魂继续游荡在人世。

为了这个心愿,她一年又一年地等待着,一直等到了少年变成老叟,携妻儿辞官返乡,隐居山中。

一天晚上,一窝强盗找上了这户富裕的人家。她漂浮在半空中,看着强盗们放火杀人,看着他的妻子儿女一个个丧生在强盗的刀下。她跟自己说,快看吧,看仔细些吧!就是这个女人夺走了原本属于你的位置,就是这些孩子夺走了原本属于你孩子的位置。这些都是你的仇人,看清楚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吧!

她满脸带笑,仿佛多年来的执着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一般痛快。

可是当强盗冰寒的刀刃朝他刺去的时候,她却几乎没有思考地、不受控制地扑了上去,以自身为他挡下了那柄刀刃。

强盗们都被这个突然现形的女人给吓得屁滚尿流,仓皇着逃走了,只剩那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满屋尸首中紧紧地搂着她。

她的身体渐渐变得虚幻,一片一片像萤火虫一般飞到半空,可她只是定定地注视着这个曾经辜负了她的男人。熊熊火光中,似乎他还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少年,在簌簌梨花下温柔地朝她微笑,她就此赔进一颗芳心,也折了自己的一生。

这么多年来,她以为她徘徊人世是因为恨,可是直到这一刻她才明白,她只是因为爱。

就算他负了她、骗了她,甚至最后还伙同妻室取了她的性命,她却依然不恨他,依然舍不得他。

她的意识逐渐跌入永恒的混沌,恍惚间似乎听到他还在她耳边大声呼唤:“姑娘,姑娘你到底是谁?你为什么要救我?”

原来他已经不认得她了。

慕仪当初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嗤之以鼻,直言:“且不论鬼魂被砍了一刀就灰飞烟灭这种事情靠不靠谱,只说世间若真有这般愚蠢得不可救药的女子,倒真是死了比较好,省得看了堵心碍眼!”

言犹在耳,可是在八年之后,当那柄冰寒的刀刃朝她的夫君刺去的时候,她的第一个反应却是毫不犹豫地扑上去——

胸口一阵剧痛传来,她身子一软,朝后倒去。

她感觉有人抱住了她,两个人一起跌坐在地上,周围感净是一片惊呼喧哗,她却都听不分明了。

她只是低下头,看着深深插入自己胸口的那柄利剑,像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阿仪,阿仪你不要吓我…”姬骞搂着她的双手控制不住地发抖,声音低哑仓皇得简直不像他了。

慕仪身子往后仰了一些,更深的躺进他的怀中。她的眼眸凝视着上方那张俊逸的面孔,惨白的双唇微弯,是一个虚弱的笑容:“四哥哥,阿仪可能要先走了…”

姬骞闻言身子狠狠一抖。他死死地瞪着她,面部肌肉不停抽动,似乎拼了命想要让自己镇定下来却发觉根本做不到:“不许胡说…你不会有事的,他们已经传太医去了,你很快就会好的…”

慕仪似乎没听到他的话一般,只是自顾自道:“其实能够这样死在你的怀里,我也没什么遗憾了…”

“住嘴!”姬骞几乎是恶狠狠地打断她的话,“你不可以死。我跟你的账还没有算清楚,你不许死…”

“我累了。”慕仪声音越来越低,“你知道的,这些年我一直都好累…”

她抬起手,想要去触摸他的脸庞,嘴角犹自带笑:“愿与檀郎一世好…奈何…前缘误…

手在将要碰到他脸颊的最后一瞬,重重地落了下来。

“温慕仪!你不许睡!温慕仪!温慕仪!”

那双美丽的杏眼慢慢阖上,一滴泪顺着眼角滑落,滴上他的胸口,如同这么多年来,她刻在他心上的过往一样,炙热而滚烫。

周遭一切的声响都淡去了。她在他的怀里沉沉睡去,脑中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原来世间,真的有这么愚蠢的女子。

奇女

在我们的故事发生的很多很多年之后,西方有一位心理学大师【那是毛!】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年之后所有的行为都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只要追本溯源,就一定可以找到它的根源。

又有伪文艺青年不科学地认为,一个人将死的时候,眼前必然会闪现过一生中所有重要的画面。

我们姑且认为这些理论有它的道理。那么,当那柄锋利的剑刃刺入温慕仪的胸口时,她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温慕仪在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清楚的知道,她和这世上的许多女子,都是不一样的。

她出身于世代簪缨、居庙堂之高的大晋第一世家温氏,她的父亲是温氏第三十七代族长、左相温恪,她的母亲则是今上一母同胞的女弟临川长公主。光这些,就足够让她得到世间大多数女子穷其一生也求不得的尊荣。

但这里说的不一样,并不单单指她的出身。

煜都温府服侍的老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二十年前那个雪夜发生的怪事。

能劳动这些人絮叨二十年的怪事并不多,毕竟作为在天下第二大八卦发生地【第一是皇宫】待了几十年的仆婢,见过的世面搞不好比许多困在深闺的世家小姐还多,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之高,寻常的怪事压根儿触动不了他们的神经,更别说讨论个二十年。

所以,温慕仪来到这个尘世做出的第一个贡献,便是给那些为她当牛做马的下人们提供了一个足以消遣二十年的巨大谈资。

在这些老仆的口中,那个雪天的一切都非常不寻常。

明明清晨还是阳光明媚,到了辰时却毫无预兆地下起雪来,且没有过渡,一上来便是洋洋洒洒的鹅毛大雪,一片片一层层,给冬日里也郁郁葱葱的温府庭园迅速覆盖上一层白色,远远望去,入目皆是冰雕玉砌般的亭台楼阁。

有身不过七个月的族长夫人临川长公主在镜水轩赏雪时突然开始阵痛,将桌上的一整套汝窑青花玲珑瓷器掼到地上砸得粉碎。

其后便是长达九个时辰的忙乱。因是头胎,陛下和族长都十分重视,特意安排了太医院最德高望重的三位老太医来共同照顾长主的身子,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长主胎相一切正常,更在第五个月的时候诊断出腹中乃双生胎,让大家在欢喜之余更是小心得不得了。

一切顺利,所有人都以为长主会在三个月后,春暖花开的时节产足月下一对健康的双生子。谁也没想到,在这个大雪茫茫的午后,她会莫名其妙开始阵痛。

寅时三刻,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划破黑夜,将在房外等候已久的温恪从焦灼中解救了出来。正在众人欣喜不已的时候,稳婆却发出一声惊呼。

双生子一男一女,男孩先出来一刻钟,是温氏这一代尊贵的嫡长子。虽是早产,看起来却壮实健康,正窝在温恪的怀里挥舞着红彤彤的手臂嚎啕大哭。女孩却十分瘦小,乳母抱着她,皱巴巴的小红脸倚在乳母胸口,双眼紧闭,悄无声息似没气了一般。

温恪放下男孩接过女孩,伸手拍打她的脸颊却得不到半点回应。众人看着温恪越来越难看的面色骇得深埋脑袋,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三位太医对着女孩仔细诊断了,又低声讨论了片刻,终于对着温恪和长公主齐齐跪下,磕头告罪。

这是宣判了她的死亡。

温恪无力地闭上眼睛,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面孔在这时也露出了难以掩藏的痛色。而产后虚软无力的长公主却不知从哪来的力气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冲到温恪身旁一把夺过孩子。

“长主,你要做什么?”温恪看着面色苍白、满脸泪痕的妻子迭声道,“快放下孩子,她,她已经…”

临川长公主咬牙:“谁也别想抢走我的孩子。她活得好好的,你们休想欺我!”说完便赤足朝外奔去。

她本不能成功跑出去的。产房里外守着那么多的人,长房服侍的下人,宫中和其他房派来等消息的人,煜都名气最大的五个稳婆,三位太医和他们的徒弟仆从。这些人将产房外面堵得严严实实,谁会任由刚生产完的长公主抱着已经没气的大小姐疯疯癫癫朝外跑呢?

所以说了,那天的一切都不寻常,不可能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自然得如同提前排演好一般。长公主抱着大小姐顺利地跑出了房间,奔到了院子里。雪白的纤足踩在冰凉的雪地里,一下就没到足踝。她摔了两跤,挣扎着跑到院门口,差一点就要出了她与温恪居住的慧园。

温府的下人们此时终于证明了他们不是吃白饭的,他们还活着,两个侍卫拦住了长公主,碍于尊卑有别,他们不敢伸手碰触她,却也让她不能上前。这么一耽搁,后面的人终于赶了上来。

温恪一把抱住妻子,几乎是吼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刚生完孩子,这么折腾你不要命了?!”

临川长公主一瞬间满眼是泪,一边用力地挣扎,一边吼回去:“我的孩子若不在了,我还要这条命做什么?!”

温恪闻言身子一震,不由自主看向她怀中的小人儿。小小的身子窝在母亲怀里一动不动,让他不敢伸手去触摸她是否已经凉透。

正心痛难抑之时,忽然一声巨响,黑夜霎时亮如白昼,一道天雷从天而降,劈中长公主生产的屋子,熊熊大火立时而起,烧得半边天空都染上红色。

众人目瞪口呆。因着长公主适才的癫狂行为,所有人都追了出来,此刻房内空无一人,竟意外逃过一劫。

正在所有人不知该如何反应的时候,一声小猫般的呜咽声响起,声音极轻,却不啻平地一声惊雷。原本已被太医宣判死亡的大小姐在母亲怀里翻了个身,缓缓睁开了眼睛,露出黑玉琉璃一般璀璨泠然的眼眸。

而刚才还洋洋洒洒的大雪,在这一刻,再次毫无征兆地停止了。

温府的下人们每每聊到这里,都会忍不住感叹道:“…所以说,大小姐是天上派来的神人,专门来拯救咱们温氏一族的。你想想,当日若不是她,族长与夫人还有那么多太医下人通通都得丢了性命!到那时,咱们温氏可就要大乱了!”

事实上,那夜温恪及长公主若真的死于天雷,温氏远不止大乱这么简单。

天雷降世,世人大多觉得不吉,有心人只要稍加引导煽动,言论便会往“罪者天谴”的方向偏去。温氏适逢大乱,必然元气大伤,难以应对。且天雷不可能是人为可控,不偏不倚恰恰打在族长的屋子里只能让百姓揣测温氏是否当真做下伤天害理之事,才惹得老天大怒,遭此严惩。

这指控太过有力,证据太过充足。在那道天雷面前,任何辩驳都只会显得苍白无力。

真到那时,温氏在煜都经营近百年的根基没准都会被连根拔起。

幸好,没有一个人在这场横祸里受伤;幸好,有这个死而复生的小小女婴。

一个时辰后,温恪星夜入宫,向被天雷惊醒便再不能入睡的陛下当面陈情。第二日,当整个煜都的百姓还沉浸在夜降天雷的震惊中时,一个更离奇的故事迅速传遍了煜都的街头巷尾。

故事很真实,只是将前一晚温府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没有丝毫作假。只是编故事的人明显十分懂得普通百姓的心理,在他的讲述中,天雷降世变成了一种寻常的自然现象,最多算是后面的情节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他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让众人相信天雷劈中温府不过是个巧合,而不再去思考其中是否暗藏着什么不吉的深意。而整个故事的重点都放在了“本已死去的大小姐将众人引出房间救了所有人后死而复生”上面。

从来高门大户里的奇闻异事都最能吸引百姓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猎奇的心理,此番流出的故事精彩详细不说,讲的还是所有人都亲眼见证的事情,更是让大家兴奋得不行,一时间整个煜都都在讨论“神女救世”,压根儿无暇理会其它流言。

对于民间纷纷乱乱的议论声,温氏没有半点回应,然而此后不久,温恪便用另一种方式证实了这个长女的不同寻常和他对她的爱重。

温氏这一辈男子取名从慕从人,女子则从静从草。依照规矩,长子名为温慕倢,长女则为温静蕗。

温恪却做了一件极不合礼法之事。他依照温氏这一辈男子取名的方法为女儿取名慕仪,温慕仪。

不是没有人劝阻过,说女儿与儿子一般取名不成体统,没的惹人非议。温恪闻言抱着笑眯眯的长女傲然道:“我这女儿,可是天降的祥瑞,是祖宗派来护佑我温氏的,自是要当男儿一般教养才是。”

众人想想小慕仪一出生便救数百人的剽悍战绩,自觉望尘莫及,且今生再无机会反超,取名之事自此无人置喙,而温氏奇女的名声从此响遍天下。

此事带给慕仪的影响可想而知。

身为族长的嫡长女,慕仪本就肩负着族人对她极高的期望,偏偏她还是“天降的祥瑞”、“温氏的护佑”,这下期望值迅速飙升,似乎不能培养出一个十项全能穿越型女主都愧对了老天爷不辞辛苦打下来那道天雷…

温慕仪就在这山大的压力下艰难求生,朝着端方大雅、仪态高华的第一贵女目标踟蹰前行。

对于家族这种强制包装她亦十分无奈,曾多次向傅母余氏抱怨。而一贯纵容她的余傅母这次却表现了难得一见的强硬:“身处其位,便有相应的职责要履行。温氏这一代上下几百名贵女皆以你为首,你自然应当交给她们一个值得仰视、奉上神龛的第一贵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