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不过七岁的慕仪凝视着余傅母严肃深沉的面容,镇定地颔首以示受教,再不怕死地补充道:“就跟所有人都讲傅母你严厉庄重,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是一个道理对吧?”

余傅母面无表情地盯她半晌,终于露出孺子十分可教的赞赏表情,伸手摸摸她乌黑油亮的丫髻:“对,就是这个道理。”

因着这启蒙教育太过深入人心,所以慕仪虽然时有随性之举,但大的出格却从未有过。活了廿载春秋,做过的唯一离经叛道之事便是十四岁那年跟着姬骞私自离家,去到盛阳游历山水。

盛阳

那年她本是随母亲一起回聚城本家祭祖,完毕之后又因母亲被一些事情绊住,迟迟没有启程返回煜都,她也只能跟着留在那里。因着本家不比煜都,不怀好意盯着她的眼睛太多,她不能随意出门走动,也没有好看的书籍打发时间,只能日日关在房间里读书临帖、抚琴绣花,无聊得几乎要考虑创作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文学水平。

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打发走侍女,一个人坐在窗边的琴案旁,却没有抚琴,而是趴在上面睁大眼睛瞪着地上阳光透过窗棱投射出的图案。

汉白玉地板上并蒂海棠的光影剧烈晃动了一下,被瞬间拉长了。她恍若未觉地继续盯了半晌,忽然反应过来,回头一看,窗户已经被人推开了,锦袍玉冠的青年男子立在窗外,笑得比身后的桃花还要灿烂。

她忽然觉得这个场景甚为熟悉,抽空回忆了一下,才想起似乎他每次来救自己出苦海,都要以一种花作为背景,不由感叹这人的癖好还真是奇怪,已经是个花花公子了,还这样是怕自己不够花么?但转念又想,大抵花花公子都这癖好,以为站在花树下能显得自己特别潇洒,让姑娘们一见便迎风拜倒、甘为婢妾、誓死相随…她估摸着自己一脸聪明相不像是会花痴到这个地步的,他还乐此不疲就只能有一个解释,那便是平素对别人用这招用习惯了,碰上对象是自己时也没能改掉。

虽然堂堂帝都第一贵女受到与其她女子一样的待遇是件十分跌份的事情,但她这人一向能屈能伸,且善解人意,此刻也没有跟他计较,反倒十分殷切热情地迎了上去,一脸诚挚笑容:“呀!这不是吴王殿下嘛!莅临寒舍,小女未能十里铺锦相迎,真是罪该万死,罪该万死!殿下万勿怪罪!”

吴王殿下一脸被雷到的表情,见她朝自己走来,不自觉身子后倾,似乎怕她伸出魔爪玷污了自己。慕仪见他这个模样也不恼,笑得万分乖巧:“殿下不在帝都好好待着,千里迢迢前来聚城,所为何事?可有公干?”一双水剪大眼眨巴眨巴,直令姬骞担心她一不小心眨抽筋了。

整理一下被雷到之后凌乱的心情,他正色道:“我本来是看你在本家待了这么久,担心你闷着了,特意来瞧瞧,想说带你出去玩玩…”感受到对方瞬间大亮的眼神,“当然,如此逾矩无礼之事,也不知道端娴庄重的温大小姐是否愿意…”

慕仪一脸为难,言不由衷道:“身为贵女,自当仪态端然,私自离家这种事,是决计不可为的…”

“既如此,便作罢…”

“但是——”慕仪猛地扬声打断他,一脸壮士断腕般的决绝沉痛,“吴王殿下盛情相邀,小女情难拒绝,莫敢不从,料想父亲大人知晓后定能体谅我的苦处,不会怪罪。”

姬骞闻言眼睛微眯,凑近慕仪装模作样的小脸,语气凉凉:“让我带你出去,回头还要我背全部黑锅?”

慕仪拍拍他的肩膀:“我也不是没为你背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嘛!”

姬骞眼睛继续眯:“看你这表情,怕是早猜到我会来吧?连侍女都遣出去了。”

慕仪笑得乖巧无害:“还不是吴王殿下机敏睿智、妙计无双,昨夜小女看到侍女呈上的点心里有‘风荷含露’,便知殿下大抵是要过来了。”

所谓“风荷含露”乃是慕仪亲手制作的一味点心,以藕粉为主料,取菡萏中最为柔嫩的几瓣花瓣捣碎成末,混以夏日清晨从荷叶上采集而来的露珠蒸制而成。这道藕粉花瓣糕作为慕仪这辈子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点心作品,却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做起来费时麻烦不说,味道也只能算个清香可口。姬骞受邀前来品尝之后,对着满眼期待的小女孩残忍地吐露了真相,结果对方立刻作悲痛欲死状。他无奈之下只得给它取了“风荷含露”名字,称赞说这点心味道虽然一般,但从这原料的采集和做法却能看出温大小姐内里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风雅情怀,才算勉强给了慕仪一个台阶下。

但说是这样说,此后慕仪却再没有做过这道点心,是以知道这“风荷含露”的除开她及两个贴身侍女,世上也只姬骞一人了。昨夜忽然在呈上来的白玉盏碟里看到这道色泽嫣红的糕点,询问之后得知名字也确实叫风荷含露,她便知道这是姬骞给自己的暗示了。

不过他的人也当真厉害啊!聚城温氏虽比不得煜都温氏,也是守卫重重、门阀森严的高门大户,且她的饮食衣着一应都是最为可靠的婢子们小心照料的,那人还能给她送来这盘糕点,还能帮助他这会儿偷潜入内院,着实是个人才!

姬骞盯她半晌,冷哼一声,一把揽住她的腰肢,用力一带,就将她从窗口拎了出去。慕仪忙勾住他的脖子,看他纵身一跃,极其拉风地开始了出逃行动。

慕仪这一生做过很多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但这一个,她却觉得尤其重要。因着身份高贵,往往她的一句话便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但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别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她自己的。

六年后的深夜,当她从茂山的断崖飞桥上一跃而下的时候,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便是,如果那个日光漫漫的午后她没有随姬骞任性出逃,很多事情是不是都不会发生。

只可惜,也只能想一想。

姬骞说是带她出去玩,却也不敢跑得太远,但太近的地方又觉得没有实现此番冒险出逃应有的价值,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去盛阳转一圈。

盛阳乃北方大城,与聚城相距不过三百余里,骑马快些的话一日便能往返。一百多年前,太祖于此地斩杀太守赵舜,起兵反周,揭开传奇一生的序幕。当地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太祖夜宴赵舜的琼华楼,连案几的摆放位置都务实地还原了,终于不负众望地开辟了一项旅游业务,为当地官府提高政绩及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慕仪作为左相温恪和临川长公主的嫡女,除了温氏大小姐之外还有一个头衔便唤作盛阳翁主。这太祖龙兴之地在她六岁那年便被圣上赐予她作为汤沐邑,每年划入她私户的巨额赋税也在提醒她记起千里之外还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在尽心供奉。只是如今世家权重,煜都温氏嫡出大小姐的身份远高于一个区区翁主,故而这个敕号反倒少有人叫起,除了宫中,温氏族内及各世家宗族皆是以大小姐相称。

身为领主却从没到过封地览胜,且这封地还是自己长期以来心向往之的,慕仪一直深以为憾。今番终于得偿所愿,饶是心知回头必会付出极大代价,也熄不灭满腔的兴奋之情。

“你说,当年太祖皇帝便是在这里斩杀的赵舜么?只要一想象他老人家拔剑的英姿,我就激动得什么都不想干了。”慕仪坐在琼华楼二楼的窗边,玉手托腮,看着对面的姬骞痴迷道,巴掌大的脸上满是沉醉在先人遗风中的狂热。

姬骞闻言“唰”的合上折扇,十分理智且不解风情地道:“不是这儿,是那儿,”折扇一直楼上,“太祖皇帝当年是在三楼宴请的赵舜。你要想象他老人家拔剑的英姿,恐怕还得去趟楼上。哦,对了,里面还挂着太祖皇帝的御笔题字。”

“够了!”慕仪忍无可忍,“不要再刺激我了!要是上得去我还会待在这里!”

作为太祖举事的第一现场,琼华楼早就成为物质和非物质双重文化遗产,寻常百姓根本不能入内。慕仪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姬骞因为难以言说的原因皆不能暴露身份,含恨被拒之门外。最后还是姬骞托了在盛阳的朋友才有幸进入二楼,但该朋友由于身份有限,最终不能为他们开启第三楼的大门。慕仪只能坐在二楼临窗听风,悲伤地看着近在咫尺却不能进入的案发现场,感叹天道不公,委实不公。

姬骞看她一张脸都快皱成包子了,终于良心发现,安慰道:“其实你不必执着要上去啊。要追慕太祖皇帝,在哪不可以?你待在温氏本家就成了,顺便还能把端仪皇后一并追慕了。”

姬骞口中的端仪皇后便是慕仪先祖,温氏第一位被聘为后的女子,也是温氏得以崛起于庙堂的根源。当年端仪皇后与太祖皇帝于微时相识,慧眼识才,以金相赠。后太祖领兵攻至聚城,遂至温府相迎,从此端仪皇后便常伴侍从,随太祖南征北讨,成就一世良缘。

慕仪闻言瞪他一眼:“照你这么讲,我直接回宫也可以啦,反正太祖爷后来都住那里!”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沉痛,“我的心情你这种没有想象力的家伙才不会懂呐!不与你说了!”

姬骞看她摇头晃脑、张牙舞爪的样子,再想想平时宫中夜宴她端庄高贵、美貌出尘的模样,忽然觉得自己确实不如她有想象力…

正自无力,楼上忽然传来一声轻响,似是什么东西砸到了地板上。两人同时抬头,却只看到精美的雕纹。

“怎么回事?三楼居然…居然有人么?”慕仪在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之下,一句话说得结结巴巴。

太过分了!她在这里悲情半天,里面居然一直有人做着她想做却做不成的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

意外

姬骞猛地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并任何无异样。

他面无表情地抬头,忽然纵身跃出,脚蹬着墙壁,如游龙一般飞身而上,从半合的轩窗进了三楼。慕仪见状眼睛大亮,扬声唤道:“阿映!”

语声方落,一紫衣女子不知从哪个角落一跃而出,在她身前恭敬跪下:“温大小姐。”

“快,带我上去!”

周映闻言微微迟疑。殿下此前特意吩咐过自己,无论如何定要保证温大小姐的安全,方才三楼那声巨响还不明究竟,自己若贸然带她上去,不管有没有损伤都难保殿下不会发怒。这么一想便欲出声劝阻,还未开口却便被温大小姐淡淡的眼风一扫:“吴王殿下命你保护我,你便要听我命令。我说什么,你照着做便是。”

周映一窒,只觉她语气虽淡却带着股不容违逆的意味,是久居上位者从骨子里散发出的高贵。她再不敢多言,只轻声道:“如此,请恕属下冒犯了。”伸手抱住慕仪便带着她亦从轩窗一纵而出。

慕仪觑一眼周映的神色,知她已被自己唬住了,心头轻声道了声抱歉:可怜的阿映,不是我故意要让你为难,只是好容易寻到这冠冕堂皇的机会可以进去三楼,说什么我也不能错过啊…

回想片刻前姬骞扬手执扇,蹬壁而上的潇洒风姿,而自己却只能窝在女侍卫的怀里,等着她带自己追上去,慕仪感到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的悲伤。

她觉得她败了…

因抱着慕仪,周映即使身手远胜姬骞亦无法像他那般轻松地蹬壁而上,而是左足尖勾住轩窗上部,右足踩上墙壁,身形几次变化,才进了三楼。

慕仪尚来不及打量这个令她神往许久的所在,便瞧见姬骞背对着她立在一面墙壁前,不知在想什么。

她几步走过去,却见他眉头微锁,神情严肃。

“怎么了?”

“这面墙原来挂着太祖的御笔题字,”姬骞一字一句道,“现在,没有了。”

慕仪一惊,这才看向面前这面空无一物的墙壁,目光四下游移:“没了?当真没了?”

“自然当真。此等大事,我唬你作甚?!”

慕仪大受打击,心心念念的太祖御笔她还没瞧上一眼居然就这么没了?这可是太祖斩杀赵舜之后当即切掌取血、以自身鲜血写就的御书啊!到底是何人这般大胆居然窃了去?!

等等!她忽然觉得这个场景有些熟悉。举世无双的珍宝莫名失踪,不明就里的主人翁凑巧经过案发现场,然后便被诬成窃宝贼,从此陷入各种追杀迫害,九死一生之后终于查出真相沉冤得雪…传奇小说里都是这个套路啊救命!

好像是为了印证她心头所想,原本紧闭的大门忽然被撞开,然后八个戎装甲胄的兵士杀气腾腾地冲了进来,手中的寒光冷冽的长刀笔直地指向他们。

周映见状立时上前护住姬骞,怎料姬骞淡淡瞥她一眼,她微微一愣便立刻明白过来,后退几步挡住了慕仪。

“大胆贼子!居然胆敢盗窃太祖御笔!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你有几颗脑袋!”领头的队正杨威看着空白一片的墙壁良久,方咬牙切齿地怒喝。

今日原是受了盛阳郑氏二公子的再三请求,他才不得已放了这对男女入内,却仍旧谨守规矩,不敢让他们入得太祖圣地,只许在二楼览胜。谁知片刻前突然在楼下听到一声巨响,匆匆赶上来之后却看到原本驻守三楼门外、身手最好的四个兄弟齐齐晕倒在地。他惊疑不定,撞开大门之后就看到这本该在楼下的二人并一紫衣女子立在屋子中央,太祖御笔已然消失无踪!一想到接下来可能要面对的抄家流放甚至砍头灭族的命运,他就不寒而栗,惊惧暴怒之下只恨不得立时斩杀了这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的两个人!

“要不要这么狗血啊…”慕仪无力扶额,顿时切身体会了那些被冤枉的主人翁们的心情…

“几位大人,无凭无据便称我等为窃宝贼人,怕是有失公允吧。”姬骞淡淡道,眉眼冷冷。

杨威冷笑:“此间就你们几人,不是你们,难道还能有别人不成?!当真是包天的胆子,这样抄家灭祖的大罪也敢犯!某今日便让你知晓王朝国法何在!”

姬骞蹙眉,回头看一眼慕仪,神色莫辨。慕仪见状心头一紧,难不成今日当真要被诬成窃宝贼给抓起来?那这事情可就大了!堂堂左相千金给抓到大牢里去,罪名还是偷东西,就算最后把事情理清楚了,温氏也丢不起这个人啊!真是很难想象到时候父亲的脸色…

慕仪痛苦地皱起了眉,伸手扯了扯姬骞的袍袖:“快想办法!我可不去牢里…”

姬骞看着她皱在一起的眉毛,眼里染上一丝笑意,回头方欲开口,杨威便厉声喝道:“把这些贼子给我拿下!”锋利的刀尖眼看便要刺了过来——

一道黑影突然从某个角落一窜而出,头戴斗笠黑纱遮面,没有人看清他如何动作,只听得剑鞘划破空气的声音和几声闷哼,便见八个兵士全被掀翻在地。那人也不恋战,见状立刻抽身而去,从轩窗一跃而出便朝南而去。

姬骞神色一变,一挥手立刻四个影卫从暗处现身,同从地上爬起来的兵士缠斗在一起。他不理身后的激战,亦是破窗而出,紧随黑衣人之后。

这变故发生得迅疾无比,慕仪尚不及反应便见二人身影已越来越远,忙道:“阿映阿映,快带我追上去!”

带着温大小姐去追击贼人危险系数远高于带她去闯琼华楼三楼,但这回周映已不敢发表异议,抱起慕仪纵身一跃,便追了上去。

杨威见人一个接一个跑掉,心头大恨,偏偏这四个影卫的身手也是不凡,滴水不漏地跟他们缠斗在一起,令他们无法追出去,只能满心悲愤地看着慕仪等人的身影逐渐消失无踪。

周映能被姬骞派来近身保护慕仪,身手自然不是盖的,很快她们便远远瞧见了姬骞白色的身影,立在江边看着某个方向,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已经是今日他第二次摆出这个姿势了,慕仪不免有些腻味,落在他身侧,伸出一只手在他面前轻晃一下:“喂!想什么呐?这里难不成也丢了一幅太祖御书?你追的人呢?”

姬骞似乎被她惊到一般,身子微微一偏,看向她的表情颇有几分莫名其妙:“你如何跟上来了?”

他的眼神还有些恍惚,似乎被什么东西乱了心神一般,

慕仪看到他的表情心头一跳,一股异样的感觉潮水般漫上来,她不受控制地扭头,朝他方才注视的方向望去。

六月份的青凌江之畔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候,草木葱郁,江水碧透,一处栈桥远远伸进江水中,几只野鸭子在绿滢滢的江面上凫水,绕着栈桥游来游去,煞是可爱。

而在这栈桥之上,一个身影静静坐着那里,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右手执着一根鱼竿,半天都不动一下。似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垂钓之人,可偏偏只远远瞧着他的身影,便使人觉得宁静超然,如身在世外。

不像是渔夫,倒更像个隐士。

慕仪有些莫名其妙,纵然是个风姿超然的隐士,却也不至令姬骞瞧出了神去,难不成他最近好起男风来了?那自己和他未来的姬妾们该如何是好?

正乱七八糟地操着闲心,却见那垂钓之人脑袋微动,斗笠微微侧开,一抹雪色露了出来。

莹玉一般剔透的肌肤,描得极美的远山黛,并不十分嫣红却线条美好的唇。淡若云烟的美人。如一幅在极品玉版宣上晕染开的水墨铃兰图。

静雅,超然,美得出尘。

心似漏掉了一拍,然后所有的节奏都随之错乱,慕仪只怔怔地盯着前方,没了反应。然不过三息的功夫她便清醒过来,立刻转头看向姬骞,对方正凝视着那美人,黑沉深邃的眼眸中不复先前的恍惚,反倒带着一种异样的光彩。

是极少见的专注。

她觉得自己胸口有些闷闷的,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更不舒服的感觉。像是有什么早已注定会到来的东西终于来了,心头□之外又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如一个在恐惧中煎熬许久的囚犯终于见到判决,就算明知最终仍旧逃不过死亡的命运,但至少不用再继续等待下去了。不用再怀着希望和绝望痛苦地等待了。

姬骞没有注意到慕仪的异常,只是提步朝栈桥走去,甚至没有唤她一声。周映见状有些担忧地看向慕仪,却见她神色如常,嘴角甚至还带着笑意。她挥手示意周映退下,然后提步跟上姬骞,举止一如往常,步步皆是世家大族悉心教养出的优雅端庄。

垂钓的女子感觉到两人的靠近,却连头也没转一下,仍旧定定注视着江面漂浮的鱼线。

姬骞在她身侧不远处站定,拱手行礼:“某寻人至此,想与姑娘讨个方便。”

姒墨

那女子闻言不语不动,似没听到一般。姬骞却也不急,只保持着姿势静静等待,似乎只要她不说话他便会这么一直站下去。

良久,那女子终于回头,淡淡道:“我不知你寻的何人,也给不了你方便。”

她的声音一如她的容貌,淡如水墨,清如溪流。语音不高也不低,仔细听似乎还能听到隐藏其间的潺潺水声。

姬骞唇畔带上一点笑意:“姑娘不曾问过在下,如何知道在下所寻之人不是姑娘所识呢?”

那女子仍旧面无表情:“纵是你所寻之人为我相识,却也与我无关。你若想看我钓鱼,坐下便是;若还想与我打听,我却是不理了。”

姬骞笑意更深:“姑娘真是令某吃惊。某还以为姑娘恼了,要赶某离去呢,却不想姑娘竟允某于此观姑娘垂钓?”

“这栈桥又不是我家的,我如何能赶你离去?至于你在此与否,与我本也没多大影响。”依旧是平静无波的声音。

姬骞还想说什么,另一道声音却先于他响起:“这位姐姐说得极是,这个人最是无趣得紧,在或不在确无半分影响的。”慕仪言笑晏晏,仪态端雅立于栈桥一端,“只是若妹妹想向姐姐讨要一尾剑头鱼以飨口腹,却不知姐姐允是不允?”

所谓剑头鱼乃是青凌江特产的一种鱼,因鱼头酷似宝剑而得名,肉质鲜嫩爽滑,十分美味,又因产量不多而更显矜贵,很得帝都权贵们的追捧,亦颇得慕仪喜爱。

姬骞闻言刚欲说些什么,略一思忖又觉得在和女子打交道这方面自己上委实不如常年出入各种闺阁雅宴、为首座之宾的慕仪专业,遂静立原地等着看她自由发挥。

那女子原是个生僻难近的,如慕仪这般初初相见便又是唤姐姐又是提要求原是最令她反感,偏偏她笑容举止亲近得恰到好处,端得是春风般自然,让人生不出半分不喜,反倒被她的态度所惑,下意识认可她的说法,以为两人确是相识已久的闺中密友。

她却不知,这种能自然与任何人尤其是女子熟识并影响她们判断的本领本是身为第一世家嫡女所必需具备的,是自小精心培养的立身之本,学名八面玲珑,俗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女子凝视慕仪良久,再开口时面上虽仍旧没有表情,语气却温和许多:“你若想吃自然可以。只是我此刻尚未钓上一尾,你怕是要等一等了。”

慕仪笑道:“这却是不碍的。”走近女子,“家父温姓,小妹闺名静蕗。请教姐姐芳名?”

她说的是她原本该叫的名字。蕗者,古书上的一种香草,慕仪出生之前,族中最有声望的几位长辈经过几番斟酌,最后为煜都温氏即将降生的长房嫡长女选了这个字做名,自认为可堪匹配她尊贵的身份。但后来她那不按常理出牌的父亲给她取了一个更加可堪匹配她尊贵身份的名字,它便被弃之不用。极少有人知道左相的嫡长女原本是叫做静蕗,故而慕仪每每遇到不便表明身份的时候都用它来遮掩。

女子盯着江面许久,终于缓缓道:“秦姒墨。”

“原来是秦姐姐。”慕仪亲热地笑道。

秦姒墨凝视她许久,终于微提嘴角,露出一点点笑意。

姬骞一直注视着两个女子,只见她们在“会心一笑”之后都不再说话,目光移向江面专注等鱼,心头涌上一股异样。

这股异样不是因为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们竟在这里安心垂钓,而是来自于阿仪的态度。她还是如从前一般,事事都帮着自己,但这一回他却觉得什么地方有些奇怪。她的微笑还是那么柔和,操纵人心做得如烹茶煮酒一般风雅自然,可她黑沉沉的眼眸下似乎有什么光芒在被克制,有什么情绪在被隐忍。

而且,从她方才开口到现在,一个眼神都没有看向过自己…

“今日天光大好,姐姐却为何要斗笠蓑衣加身呢?”慕仪轻柔的声音传来,将他从混乱思绪中拔出。

“此刻瞧着日头正好,晚些却定是会下大雨的。我不愿被雨水扰了兴致,便只能如此了。”

“可,若是下雨,鱼儿怕是也会被惊,难以上钩吧?”慕仪迟疑道。

秦姒墨语声淡淡:“不上钩便不上钩,也没什么大碍。”

慕仪闻言眼睛微微睁大,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看向鱼线:“秦姐姐,你这饵料该不会已被吃光了吧?为何这么久还没半分动静?”说着伸手抬了抬鱼竿,雪白的鱼线从江水中抽出,溅起水珠的同时亦扬起了尾部的鱼钩,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点点银光。

然,当慕仪看清那鱼钩时,却不由傻了眼。

“为何…为何这鱼钩竟是直的?”

对方回答得一本正经、顺理成章:“鱼钩自然该是直的。鱼虾若愿意上钩,就算是直钩也是没影响的。但是若以饵料骗取鱼虾上当,再以利钩将它们擒住,与行欺瞒狡诈之术有何分别?此有违自然之道,不可为也。”

慕仪目光直直地盯着她许久,方困难地挤出一句:“姜——太——公——?”

那天,慕仪最终还是没能吃到秦姒墨亲手钓上的剑头鱼。对于这个结果,她没有半分意外。鉴于秦姒墨的作战工具实在太过奇特,她对她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包容,钓不上鱼也没关系,我们不能怪她,实乃兵刃无能,非战之罪也…

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的,至少当晚她顺势以“没能吃上相思成疾的剑头鱼,深感遗憾,希望能在秦姐姐家借住一宿,明日咱们接着钓”为由,成功住到了秦姒墨家中。

那是一栋离青凌江不远的竹楼,二层高,毗邻一片茂密的竹林,这个时节生长得热闹。竹枝茂密笔直,竹叶青翠欲滴,微风拂过,发出簌簌的响声,似离人在哀哀哭泣。

三人用过晚膳,慕仪与姬骞借纳凉之名,表示要到竹林里去体味“自然的气息”。

约莫大半个时辰以前,正如秦姒墨所预测的那样,一场暴雨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此刻晚风中满是清新怡人的味道,深吸一口便仿佛被涤清了心脾一般。

“你有什么想法?”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姬骞低声问道。

慕仪走在他前面,闻言头也不回道:“吴王殿下若是都没想法,小女能有什么想法呢?”

“哦,阿仪怎知我没想法?”姬骞失笑。

慕仪微微一顿,复继续朝前走:“既有,便烦请殿下讲来与小女一听,小女也好将自己的意思告知殿下。”

姬骞站定,微微蹙眉凝视前方小姑娘:“你这是…在与我置气?”

慕仪这回终于停下,静立不过一息的功夫便转身朝他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四哥哥上当了,我方才是在逗你呐!”

姬骞见状却没有放心,直觉她有什么不对,可又不愿深想,便道:“没有便好。我是想,那位秦姑娘泰半与今日私闯琼华楼之人大有干系。”

他会贸然出面去跟一个完全陌生的女子攀谈,自然不会只是因为看上了人家的美貌,她早清楚这个,白日才会主动出面替他跟秦姒墨套近乎。

慕仪颔首:“我也是如此想的。那姑娘性子那么淡静孤僻,不像是会与陌生人这般熟稔的。可先前我提出要到她家借住一宿她竟应下了,分明便是心有挂碍、想稳住我们。不然便是知道我们已经怀疑上她,推脱躲避也是无用。”

“那你有什么计策?”

慕仪抿唇微笑:“计策嘛,现在是没有。只能待会儿见招拆招,去套套她的话了。”顿了顿,“不过殿下放心,小女定然不会如您白日那般,见了美人便移不动脚,连人都跟丢了。”

姬骞一窒,看着慕仪促狭的目光忽然很想分辨自己是在已经跟丢那人之后才看到秦姒墨的,可转瞬一想又觉得这样更加丢脸,还是由着她把自己当登徒子吧…

“此刻盛阳城中是何情况?”慕仪问。

“表面上倒是一切如常,只是今日各大城门戒备都加严了,街道上也有一些兵士以搜寻刺客为名在四处盘查。看来盛阳太守自觉事关重大、不敢外传,刻意封锁了消息,只派人暗中追捕我们。”

“那我们还待在这里岂不是很危险?”

“无妨。我的人暗中给他们使了不少绊子,远的不说,至少今夜是挨得过去的。今晚若实在套不出话来,便把那秦姑娘一并带走,再做打算。”

“一并带走,还再作打算!也不知道你想做什么打算!”慕仪嘟囔道。

“什么?”姬骞疑惑地看向她。

“没。”慕仪迅速换上笑脸,“我是说,你派的谁去暗中监视秦姒墨?”

“许知。他轻身功夫最好,若是那窃宝之人回来与她见面,许知隐在暗处料想也不会被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