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倾国含笑。姐姐还真当他还是小孩子一般。

眼看他进了房,又布置好紫衣卫守在房间各处,她才去柴房拿了包袱换衣服。然后又把脸上的易容去掉,这玩意糊在脸上总觉得难受。

换上一身男装,就像以前带紫衣卫出去办差一样。

几个紫衣卫一看她出来,都不由怔了怔,他们中有一大半都是见过她的,不由自主的过来见礼。只是躬身时,腿肚子有点转筋。大白天的会见了鬼吗?

李浅笑了笑,也没解释自己为什么起死复生,只吩咐他们好好看守。

昨天晚饭没顾上吃饭,这会儿早觉肚饿了,让人小二准备点吃的,他们几个轮流吃了,李浅也跟着用了些。

看看天色,太阳高照,估摸着郡府里也快来人了。她去敲了几下倾国的房门,想叫他起来也吃些东西。

可一刻之后都没人答音,她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一脚踹开房门进去。里面空荡荡的,哪有花倾国的影子。

床铺上没有睡过的痕迹,桌上的茶碗也没被人用过,他应该消失了有一会儿了。窗户没打开过,房门有人守着,这人又是如何没的呢?

把紫衣卫叫进来,问他们:“你们可曾离开半步?”

所有紫衣卫都摇头,他们换着班的守卫,至少有四个人守在门口,其间绝无人出入,也没有听到有什么异样的声音。

李浅心里很是难过,都怪她,以为这一波过去就会有短暂平安,有这么多人看着应该不会有事。很明显有人早布好了局,就等着他们放松的时候好趁虚而入。可是房间没人进去过,窗子也好好的,这人到底是怎么进出的?

花倾国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到底还是个男子,这般悄无声息的被带走,这不是太诡异了吗?

几个紫衣卫出去在各处搜寻,他们寻了附近所有地方都没找到花倾国的踪迹。李浅甚至连屋子的地板都快掀开了,也没找到很像密道的地方。这一下最后一丝希望都破灭了,他们居然在眼皮底下丢了新上任的都水使者。

把几个店老板和小二都叫了过来,问了他们可曾见过什么可疑人,最近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

店老板想了想,道:“可疑人是没见过,咱们这个地方的人都很老实,作奸犯科的也很少。不过,前几天倒是有件怪事…。”

“什么怪事?”

“有几个人运了许多土到这附近,就堆在客栈的墙外,那会儿还在奇怪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李浅立刻跑出去看那堆土,却发现只有一些浮土在上面,土堆却已经不见了。其上有几个凌乱的脚印,看得出应该是男子脚印。只是这能说明什么呢?有男子在这儿滞留过?

看土堆堆放的位置正是倾国所住的那间房子窗户下面。为什么有人会把土堆在这里,还是在几天之前,只是那会儿怎么会知道花倾国会下榻在这个客栈,还是刚好住这一间房呢?难道一切只是巧合?

这些人把花倾国抓去为什么,她一时猜不透,不过总有种感觉,那就是并不代表就有事。以他的身份,他们这么费劲的把他抓去,应该不会杀掉,想必是用他来要挟一些事。这会儿都没有消息传来,真是急死人了。丫丫个呸的,顾相宜这厮到底去哪儿了,这里面不会也有他什么事吧?

李浅在屋子转了几个圈,也没想到要怎么做。真是关心则乱,以前她处置事情从没像现在这样没主心骨过,现在换到倾国身上,便什么都想不出来了。

客栈外忽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人高声叫道:“都水使者何在?”

李浅推开窗户,看见李人带着一队紫衣卫疾奔而来。他们进了客栈,直上二楼,口中还叫着“都水使者”。

李浅不由一叹,若他们昨晚能来,也许倾国就不会被捋走了。

李人上了二楼,看见在楼梯上站立的李浅,不由怔了怔,随即嘟囔一句:“皇上可真是料事如神啊。”他说李浅在这儿,还真在这儿。

李浅问:“皇上可有旨意?”

听她如此问,他又不禁一怔,心道这两人还真是了解对方,她怎么知道皇上有旨呢?忙道:“皇上旨意让咱们护卫浅主儿。”

没有获罪也在意料之中,若他真会因为这事治罪于她,那也不值得她托付终身了。

“还有呢?”她问。

李人左右看看,忽然凑到她耳边小声道:“还有皇上叫您保重,还有…皇上说了,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除了…嗯,别的什么都可以。”

齐曦炎本来说的是除了勾三搭四,别的什么都可以。可这样的话又怎么好意思跟她说,只能含糊带过。

可李浅是谁,自然知道齐曦炎想转达的意思是什么,想必他想沈致随后就到,怕她与之旧情复燃吧。这小心眼的家伙,这个时候居然还惦记这个。

现在花倾国丢了,她什么心情都没有,就算送她十个沈致也消受不起。

把李人带来的人清点了一下,一队有一百个,这回人手够多,便又派了许多出去找倾国。

紫衣卫的效率一向是燕朝有名的,若派出这么多人都找不到,干脆也不用叫什么“魔鬼卫”,一个个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李人听了前因后果,不由一咧嘴。他刚到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早知道就不自保奋勇的出来了。还以为皇上因浅主儿逃走大发脾气,能躲开些时日呢,可这会儿看来,殃及城池也比被撞死的好。

他带人刚走,陇西四个郡的郡守就到了,陇西四州乃是燕州、云州、齐州、巴州,正好是燕通河与云通河交汇之地。在此做为开凿运河的第一站真是再适合不过。而且这里地势高,乃是河流的上游,一旦通水,势必飞流直下三千尺,一通百通。

之所以选在燕州作为都水使者的官办处,也是因为这里是四个郡的中地心。

这个时候还不能把都涗大人失踪的事说出去,以免引起混论,对运河无益。李浅只好去见了四个州府的郡守。

那四位大人一见她,以为她是皇上派来的都水使者,都作揖磕头,大为巴结。

李浅也不反驳,这会儿总要有个人主持运河事宜的。只有守住这个位置,才能叫那些妄图想得到什么的人心思落空。

第二百四十二章俺是柳下惠

四位郡守本来昨日就该到的,只是燕州郡守郝通出门时崴了脚,云州郡守在赶往燕州的路上轿子突然坏了,而齐州和巴州郡守更惨,他们在前一家客栈投宿的时候,不知吃了什么,居然拉了整整一天的肚子。所以他们才赶在这个时候,几乎是同一时间上的门。

听着眼前这四个半大不小的老头叠声告罪,李浅的心里“咯噔”一下。这明显是有预谋的,就为了不让他们提前登门,提前一天把他们接进州府衙门里去。

这一环套一环的布局,最终恐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都水使者捋走。

那么倾国对于他们究竟有什么利用价值,他们又想得到什么?

脑子里一团浆糊,也想不出前因后果。

真是关心则乱,她幽幽一叹,只能先把这些事全甩掉。或者脑子清空了,才能找到事情的关窍。如果他们确实有目的的话,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动上门吧。

燕州郡守拜道:“花大人一路辛苦,下官备了水酒在府里,还请大人赏光。”

另三人附和,“大人,您请。”

四位郡守和她一样都是五品官,按道理是跟她同级的,可这会儿一个个都伏低地好似孙子,可见她手中的这圣旨管用啊。只是齐曦炎这家伙让她想做什么做什么,难道他早猜到这里会发生什么了吗?

李浅点点头,随着他们一起坐上官轿,像接爷爷一样接进了府衙里。

燕州一直是富庶之地,虽比不得江州和浙州。可也是人杰地灵,沿着街道一路行来,左右道边的铺户都甚是热闹。

李浅一直掀着轿帘的一角,注意观察着来往行人,这一瞧还真瞧出几个行为鬼祟的。对着轿子探头探脑。

她对着轿旁紫衣卫使了个眼色,立刻有人跟了过去。至于能不能找到尚且不知,就当抓几个不懂事的毛贼了。

燕州郡守姓郝名通。虽是一大把年纪却也是知情知趣。郡守府里早已备好了酒席,有美酒美食美人相伴,真真是美到家了。另外还有不少从四个州府涌来的巨商等在府门前。一见她下轿立刻围了过来。溜须拍马的话如潮水一般把她淹没。

李浅知道这些人为的是这四处河段的修建实用权,他们每一个都是富甲一方的财神,只希望能靠此获得更大的利益。

看到他们,她忽然也不确定今天劫走倾国的事是顾家所为,毕竟天底下不止有一个顾家,也不止是他一家对包河段感兴趣。

她惦记着倾国,也没耐心和这些人虚与委蛇,喝了几杯众人敬的酒。便要请辞。可这些富商许多都是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的,好容易见她一面,又怎么可能轻易放人。都使尽各种手段拉着她不放。还有的使出杀手锏,选了一个绝色美人勾住她的脖颈。那美人的乳波雄伟的好似两座山峰。那美臀翘的好像带着个笸箩,一张小脸美艳无比,媚眼更是抛的让人双眼冒星。尤其是那小屁股蹭来蹭去,不断挑逗人心。

可惜啊,她也是女人,自然对女人不感兴趣,一把就把美人推开,颇有些柳下惠的豪爽劲儿。她掸了掸袖子,冷冷道:“本官有洁癖,凡擦过粉的,有异味儿的一概不许往身边靠。”这一声吼,倒吓得许多男女止步。

郝通脸上有些难看,他是东道,这些人里也有不少是看他面上来的,不过他倒能沉得住气,闻言笑道:“大人说的是,这些庸脂俗粉怎么可能入得了大人法眼。改日定要寻个真正绝色的奉献大人。”

李浅也知自己反应激烈了些,忙道:“如此甚好。”

她态度冷淡,也阻了不少热脸往上贴的,大多数人都坐回座位,静观其变。

这时云州郡守冯朔站起来,拱手一礼,“下官冯朔,闻听花大人乃是皇上宠爱之臣,又是今科的探花,今日到燕州之地,也应该为大家训话,也好教大伙一些真知良言。”

这个冯朔乃是益州人士,三十上下年纪,是四个郡守中最年轻的,他素来有贤名,为官也清廉,曾经齐曦炎还赞过他,说他清如水明如镜,云州也被他治理的路不拾遗,门不闭户。在燕朝的州府当中也算是最年轻有为的一个。

以前李浅还做内廷总管时,皇上就说要把他调到京里做京官,那会儿她正和他闹气呢,陪着他在御书房批折子,一听这个立刻与他唱反调道:“天下有几个好官,那些好官们都到京里做京官,那地方上谁来管,都叫贪赃枉法的孬官霸占吗?”

齐曦炎正为占了她便宜理亏着呢,也就不再提了,冯朔该当什么官还是什么官。

后来思起此事,她总觉对不起这位郡守,好端端的毁了人家的前途做什么,这会儿听他自报家门,也就给他个面子了,笑道:“真知良言倒没有,不过皇上的心意还是想和大家聊聊。”

众人连称:“必当洗耳恭听。”

不知为何,李浅总觉这位郡守话里有话,想必跟她一样的心思,想给这些人来个当头棒喝吧。她站起身,扫了一眼在坐的人,朗声道:“在来之前皇帝陛下曾和本官说过,修建大运河是万世之举,能将南北方串联起来的迫切需要,连接两个文明,将来必定会给燕朝带来前所未有的盛世。皇上一心想建这运河,也不全是为了天下一统,同时也为了万民谋福。在座的各位都是想为国家出一份力的,在这种大义前面谈太多私利只是对各位的侮辱,本官对于四个河段的包建一定要秉公办理,最合适的人选不仅要财富,还要有一颗爱国心,以及为国为民的大义。另外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公有变成私有,变成谋取私利,欺压百姓的工具。”

这些当然不是齐曦炎说过的,真要从他嘴里说出的话,绝不会这么浅白,又带那么多感**彩。这些都是她自己琢磨,再加上揣测他的心思想到的。

她说这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让这些抱着赚大钱的人清醒清醒,不要以为包了河段就能赚的盆满锅满;另一层却是想瞧瞧这些人的反应,听了为了国家奉献,干掏钱可以赚不到利益的话,还肯勇往直前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真的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另一种就是想图谋不轨有打别的主意的。虽然这种人并不好判断,至少缩小了圈子,对找到花倾国有益,也对打击阴谋者有益。

话一说完,一时间厅堂里鸦雀无声,就连“伊咿呀呀”唱着曲的几个伶人也不唱了。郝通的脸上更是一阵青一阵白,他自己就是想大捞一笔的,李浅这话岂不是把所有的道都堵死了吗?

整个屋子里的人脸色都有些难看,只除了她这个都水使者笑得美如鲜花,以及冯朔不时对她投来的赞叹目光。

李浅对冯朔还以一笑,心道,齐曦炎果然有识人之明,这个冯朔还真是众人皆醉他独醒,他能看透其中关节,也算不见得。聪明人都看得出来,与朝廷打交道的商人,又岂能完全得了好去。对外宣传的那些好处,只不过让更多的人想参与其中而已。

这场酒席宴在大家无精打采之中悄然结束,大多数人沉浸在自己的小算盘里,连她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

李浅出了厅堂,深深吸了口气,对半空呼了句:“出来吧。”顿时一个紫色身影飘落在她面前。

“人找到了吗?”

李人面带惭愧地挠了挠头,“下官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找到,莫不是人已经不在燕州?”

不在燕州也不无可能,那些人劫到倾国立刻送出城也在情理之中,可茫茫人海,想找到一个被藏起来的人谈何容易。

十几年前她已经丢了倾国一次,这一回又是亲手把他弄丢的,难道又要相隔十几年才能会面吗?心情忽然变得极差,抬腿踢了李人一脚,骂道:“你个蠢货。”

若是从前,顾相宜还做李我的时候,肯定不会出这样的事,凭他的聪明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应对之法。就算李是和李大在,也不可能这么徒劳无功,连一点线索也没有。

想到此,不禁幽幽一叹,现在的紫衣卫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

这会儿过多责备他已经没什么意义,挥手令他退下,唤过另外的紫衣卫,让他们把今天抓到的一些嫌犯带来审问。

郝通为在府衙里准备了宽敞的睡房,还有几个标致丫鬟伺候。或者听了她的话,每个人身上都不许擦粉,一个个都是素颜。李浅也不需要人伺候,把她们都赶了出去,厉声厉色的好似一是个老古板。

等人都走光,几个被抓住的疑犯也被带了进来,只是问了半天却都没得到有用的线索,这些或者有作奸犯科的,但却不一定就是绑架之人。

她忽觉有些头痛,虽猜到倾国这一趟走的必定艰难,可谁想到竟会难缠到这等地步。刚一到就栽了这么大的跟头。

第二百四十三章旧情难忘

从没像现在这么想念过齐曦炎,更羡慕他决战千里之外的心思,若是有他在这儿,应该不会这么一筹莫展吧?

想到此,她又有些好笑,以前出来办差也有数十回,可从没有依赖过他。难道她越来越有做女人的自觉了吗?

次日早上醒来,早点已经备好,丰盛的令人咂舌,另外还有一个硕大的锦盒摆在餐桌正中,倒占了大半的地方。她拿起来掂了掂,沉的坠手,不用猜就知道里面放的是金银珠宝。看来郝通这是色诱不成,打算送她点外财花花。

钱财上门又岂有不收下的道理,她十分高兴的笑纳,正好拿来做修建河道的资本了。

这一天下来,她自然收到许多金银之物,都叫随行的书员登记造册,后面还注明某某某的捐赠。心想着,若是哪一天还可以立个碑,号召全陇西四郡的人都给她捐赠。

这一次随行燕州的朝廷官员有三人,都是皇上特派给花倾国打下手的,还有一些仆役跟班,再加上一队紫衣卫和护卫官兵,除去后来李人带来的那队人之外,也有两三百人了。

他们几乎每一个都见过花倾国,所以想瞒过他们是不可能的。而她想冒充都水使者,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些人闭嘴,而闭嘴的法子她懒得费心,全权交给李人处理了。身为紫衣卫副首领,若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干脆回家抱孩子去吧。

这一日在府衙里休整了一天,到第二天应郝通和另三位郡守的邀请。去视察开工的地方。

那是一大片空旷之地,木石材料都堆砌在其上,不少工人正在清点数目,还有一些徭役征来的百姓拿着锹凿之类的在一边等着。

李浅四处看了看。有些诧异,“这些材料是什么时候运来的?”

冯朔回道:“昨晚运到的,下官也是今天一早得了消息。”

这么说沈致昨晚已经来了?她心中一阵紧张。实在不知道见到她该说什么。转身想跑,冯朔却碍事的站在身后,她往左,他往左,她往右,他往右,她不由一恼。“你在干什么?”

“下官才想问大人干什么,您这是要去哪儿?”

李浅这才意识到自己躲躲闪闪的太没面子,只好强自等着,该来的总会来,难道她要躲他一辈子吗?

等了一会儿。才见远远的从北边来了一行人,都是穿官衣的,一片的蓝色倒也齐整。

领头的两个瞧得清楚,他们一个人沈致,另一个却是张明长,手里还拿着米尺等测量工具。一面走,一面说着话,大约在讨论开凿之地和连接两条河流的方向。

看见这两人,李浅的心连颤了两颤。真是不想见的全到齐了。

只听张明长道:“也不知那个什么狗屁都水使者到了没有,听说人不大架子还挺大,皇上亲派紫衣卫给卫护呢。”

沈致笑,“架子大还能大过你吗?皇上亲自让楚侯爷去请你,够给面子了。”

李浅不由咧嘴,原来他们不是在说工程。而是在说她坏话。

她忽的从人群中跳出来,就这样大喇喇地跳到张明长面前,叫道:“张大人请了。”

张明长果然受惊,双腿一软坐在地上,手中的米尺早不知飞哪儿去了。

李浅蹲在地上,装作好心地问着:“咦?张大人,您怎么了?”

“你…”张明长挤了半天才挤出一个字,望着她那张笑脸,满头的冷汗。

还是冯朔敦厚点,代为介绍,“这位是信任都水使者花大人。”

张明长这才松了口气,从地上坐起来,嘟嘟囔囔道:“没事长得像那个人做什么,吓我一跳。”好像听说过新任都水使者是那个人的弟弟,可也不用长得这么像吧,害他还以为见鬼了。

李浅哈哈一笑,她也不是故意吓他,只是想通过一场嬉闹,转移心中的郁气。整理好心思面对沈致。

她终于站起来,看向沈致,对他浅浅一笑。

沈致偏了偏头,没理会她,可还是能看出他握住的拳头上,几根青筋紧绷。

他还在生气吗?气她的离开,气她的无情?

或者生气也没有办法,两个人的命运之线已经分离,今生很难再找到交集了。

“沈大人好。”客气地打了个招呼,便把脸转向一边,去和后面的官员招呼。

沈致看着她一脸笑容的与众人寒暄,心里颇不是滋味儿。他…还在期望什么,期望她会哄着他,逗得他开心,不再生气吗?

苦笑一下,越发觉得自己在奢望,那一点小小心思里竟没将她完全忘记。失忆真好啊,失忆之后便什么痛苦都没有。可如果失忆之后,又慢慢想起从前就大大不好了。他的痛苦只会比以前更深。

当晚燕州郡守府设宴款待这些押运木石材料的官员,他们有的是从京里来的京官,有的是皇上专门下旨从各地方调来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精英中的精英。而未来的时间里,这些人都将留在燕州,直到工程完工。

宴席中李浅被众人捧着坐在上首,张明长尚惊魂未定,拉着沈致远远坐到末座,真是有多远躲多远。

沈致看起来脸色很差,坐在那儿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闷酒。

张明长问:“沈大人,你没事吧?”

沈致摇摇头,嘴角扯出一丝苦笑。

张明长兀自叨念:“没事就别喝这么多,听说这回贵夫人跟你一起来了,可别回去不让进房啊。”

沈致笑了笑,“你还是担心自己吧,胆子这么小,可别没女人敢嫁给你。”

他们一路从京都而来,也算是一见如故,说话也放肆了些。张明长哈哈一笑,也没放在心上,大丈夫何患无妻,胆子小就娶胆子大的不就可以了。

沈致沾染了他的快乐,不禁也笑了起来。

饮宴完毕,一群人逐渐散去。这次调来的十几个官员都被安排宿在驿站,沈致因为带着女眷前来的,燕州郡守邀请他下榻府衙,不过被他拒绝了。

他只把梦娘留在府衙,自己则和众人一起住进驿馆。或者为了想躲开她,也或者想躲开自己的心。世上最难控制的就是人心,人若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就会做出失礼的事。他不想面对她,更不想面对他的心…李浅现在的官职,在这一群官员中不算最大的,却很不巧却是最得宠的,紫衣卫首领在她面前也乖的像只猫咪。这些官员们便都很识相的以她马首是瞻,逢大小事也会跟她报告商议,听她的吩咐。

当然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责任也全都推到她身上。

就在第一批修建河道的银两运到的第二天晚上,那些雪花花的银子突然不翼而飞了。

在重病把守的银库里也能把银子盗走,还一点迹象都不漏,这事还真离谱的让人头疼。

李浅叹气叹得牙都酸了,那可是几十箱白花花的银子,究竟怎么从眼皮底下运走的?

是有内奸,还是这些人本事太强,或者更离谱点,碰上冤鬼找她麻烦来了?

看着满屋官员着急火燎的样子,她心里也跟揣着两团火似地。这还真是屋漏连绵雨,她刚丢了人弟弟,现在银子又丢了,河也开不成了,难道一群人要坐在这里干瞪眼吗?

这些人里有的真着急的,但也有些人纯粹等着看笑话的,尤其燕州郡守的脸上那若有若无的笑容,让人不怀疑他在幸灾乐祸都难。

一个官员站起来,问道:“大人,你看这事该怎么办?皇上怪罪下来,咱们可是要掉脑袋的。”

李浅哼了一声,“那你想怎么着?”

那官员被她问得语噎,他为官这么多年,还没见哪个官场之人问得这么直白。他想做什么,他能想做什么,当然是要花大人一力承担,想必这里许多人都跟他一样想象吧。只是此刻,这样的话不方便说出来而已。

李浅不再理这个小人,就算她承担也不要紧,齐曦炎还能为这些银子杀了她?

只是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考虑这个,而是要想如何把银子追回来。这与花倾国一样被劫走的事件绝对不会是巧合,那么里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一堆官员里面,也只有沈致和张明长说要请旨向皇上禀报此事,其余的都闭口不言。沈致把奏章写好,呈给她。

李浅翻了翻,见里面把事实真相都陈述一遍,并向皇上请罪。他自称是这次专管物资的官员,首当其冲要领头罪。

也就是他吧,这个时候还为她着想,这折子真要送上去,第一个被斩首的就是他了。毕竟丢了官银可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