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鸾习惯的提前出来,就与宁芝和裴珩道别,径自回府去了。

裴珩就算是当着宁芝的面,也懒得理会太子妃,皇嫂都不肯叫一句。

宁芝心里叹息,不过面上,还真是没法怪罪他。

两个人从圣安殿到飞虹殿,裴珩还是问了一句:“怪本殿?”

“哪里会。设身处地,我要是殿下,只怕更不能忍。人都是自私的,我不能与殿下一样不喜太子妃,但是,也着实理解殿下的心思。”宁芝道。

裴珩又哼了一下,抬着头,心里到底是舒服了。

讲理就好。

“殿下不必担心,陛下看起来是真没事。何况,陛下底子好。”宁芝道。

☆、第114章 讨好与否

“本殿倒是也不担心。打小,本殿都没见父皇病过几次。”裴珩想,正真身子不好的,是他大哥裴诀。

“殿下身体也很好,从小习武,强身健体。”宁芝笑道。

裴珩慢慢走着,轻声道:“除了大哥想叫本殿多个保命的本事之外,也正是因为父皇有了本殿的时候年纪不小,大哥怕本殿活不久,才叫本殿习武的。”

“太子殿下用心良苦啊。”宁芝点头。

她是真理解,那时候……想来太子是心如死灰了。

裴家嫡支如果没了人,下一个继承皇位的,究竟是遥远的旁枝呢?还是……就不是裴家的人了呢?

所以,有了一个裴珩,不管是陛下还是太子殿下,只会当他是个天赐的宝贝。

自然在意他的身体。

本该锦衣玉食,玉娃娃似得供着。不过,太子另辟蹊径,虽然可能艰苦,但是对于裴珩来说,却更好。

从小就习武,确实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力。

比人参燕窝的滋补还管用。

一路到了飞虹殿,进去之后,就见燕知迎上来,伺候裴珩和宁芝。

裴珩摆手,燕知就明白这是叫她先伺候宁芝的意思了。

忙来将宁芝的斗篷脱了:“姑娘先烤烤火,奴婢这就给您准备擦手擦脸。”

宁芝笑了笑应了。

等两个人都坐定了,燕知与几个侍女一起进来,端着热水伺候两个人洗手擦脸。

“殿下这三个地方住,是不是还是这飞虹殿最舒服了?”宁芝等到手里捧上了茶才问。

“都一样,你喜欢这里?”裴珩想,她要是喜欢这里,以后大婚了也可以住。

“我也一样,你府里也很好。”宁芝想,以后他到了军中,可没这么舒服了。

裴珩这会子不知道宁芝想什么,便点点头:“那以后就住府里。”

宁芝笑了笑,没接这话,还早呢。

“我瞧着,太子殿下脸色倒是不大好。殿下也注意些。”别陛下没事,倒是太子倒了。

太子那身子……

谁说起来,都是要摇头的。

裴珩点了个头,他昨日就劝了,大哥执意要守着父皇。

他其实不是不懂,父皇和大哥他们……经历了太多,失去了太多。

在没有他之前,两个人几乎是彼此唯一的亲人了。

虽然这二十年磕磕绊绊,他们彼此也少不了龌龊,可是说道生死,谁也不能看着对方没了。

“不必担心了,下午本殿劝他回去就是了。午膳想吃什么,吃了再回去吧。”裴珩道。

事实上,裴珩有点困,昨夜没怎么睡,一直守着父皇的。

“随意就好,此时无事,殿下睡一会。我就在你的飞虹殿里走一圈可好?”宁芝问。

裴珩随意点头:“也好。”

她有兴趣,走一圈也无所谓。

宁芝出了正殿,就去了后头。

今日虽然冷,但是难得阳光还是充足的。

所以宁芝慢慢的走着,带着的是麦冬。燕知也跟着伺候。

走到后头小花园,也就顺脚进去了。

一进去,就看见有人。

对方不认识她,但是跟着的燕知却是认识的。燕知可是裴珩这里领头的侍女。

“姑娘,这是两位夫人,何夫人与蔡夫人。”燕知道。

宁芝倒是有些意外了,她可没想过遇见这两位。

这一说,她就是一笑,带着些狡黠:“燕知,你原路返回吧。”

燕知只犹豫了一瞬,就点头应了是,原路回去了。

两个侍妾本来是要过来的,看燕知走了,倒是犹豫了一下。

不过她们身份着实不够高,最终还是过来了。

两个人都是一人一个丫头,这会子来,并不认识宁芝。

可看宁芝通身的气派,又知道今日来给陛下请安的就有宁家的九姑娘。这会子心里大概有数。

再说了,能进了这飞虹殿后殿的,也没有几个。

至今为止,也就听闻殿下带着这位姑娘来过飞虹殿几次。

其余几位,都没来过。

可是到底不敢百分百笃定,犹豫再三,上前见礼:“姑娘安好。”

反正不管是谁,哪怕是那位定下来不久的贺氏,庶妃也是比她们高贵的。见礼没错了。

“何夫人和蔡夫人?”宁芝一笑。

这两位夫人自然是姿色出众的。

皇子的侍妾,不图什么,起码的美貌是要有的。

听闻何氏比殿下大一岁,蔡氏比殿下小一岁。

可看着,都是不大的人。

“正是我们,敢问姑娘您是……”蔡氏犹豫的问。

“哦,宁九。”宁芝轻声道。

两个人这才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几乎是齐声:“宁九姑娘好。是奴婢们不认识姑娘,冲撞了。”

“是我打搅了你们。”宁芝一笑:“你们在晒太阳么?”

两人齐声说是。

宁芝就点头不语了。

何氏月蔡氏对视一眼,何氏主动:“我们也出来许久了,也该回去了,就不打搅姑娘您了。今日得见姑娘,实属有幸。”

宁芝点头。

蔡氏轻轻咬唇,有点不甘心,可是也还是顺着何氏的话说了,继而两个人告退而去。

走出去一截,蔡氏才道:“姐姐为什么急着走?与九姑娘说几句话不好么?”

“说什么?你我是什么身份?”何氏淡淡:“说多了不怕说错?”

“我们是侍妾不假,可以后,她是我们的主母。若能讨好,有什么不对呢?”蔡氏不服。

“你是光长个子不长脑子么?”何氏皱眉:“哪一家的主母能瞧着自家夫君家里的妾室顺眼?你不知道殿下是很喜欢这位的?要是如今她说一句不喜你我呢?撞见了是万般无奈,难不成,你还想下堂?”

蔡氏一愣,随即脸色就变了。

那已经见着了,万一九姑娘真是不喜欢她们呢?

见她这么想,何氏又宽慰:“你也别怕,我们老实些过日子就是了。九姑娘如今也不至于。毕竟还有那几家的姑娘呢。以后的事谁知道。”

大家子的姑娘,不都是拉拢没有权势的,对付有权势的么?

她们以后,要是不能叫殿下宠爱生孩子。那要么就是失宠致死。要么就做人家的马前卒。还能有什么出路呢?

蔡氏心有戚戚,到底不敢再说讨好的话了。

☆、第115章 霖公子

崇州。

崇州与其他地方不同,崇州的太守既是文官,也是武将。

因他手中有三万兵马,故而也有个三品将军的官职。倒是与他太守的官职一样大了。

只是自古文官更重,故而常人都称呼其为崇州太守南大人。

南大人全名叫南启,本来是岭南一代的人,本也不姓南。

岭南人的姓氏复杂,他又是属于少数民族,因而进了大晋做官之后,就改了个名字叫做南启。

此时,这位在崇州城说一不二的南大人,很是客气的招呼着小厮带进来的一位贵客。

只见来人二十余岁,一身锦绣长袍,生的着实风度不凡,样貌俊美。

而有熟悉的人就会看出,这位公子的样貌,与太子殿下裴诀有几分相似,就是那嘴唇,与裴珩也有几分相似。

“霖公子可算来了。本官久候了。”南启笑着起身。

“太守大人客气了,是我来迟了。”来人,也就是被称作霖公子的人一笑。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霖公子难得大驾光临,可是有什么大事?”南启态度很好,笑盈盈的问。

“该是怪我平素不怎么出来,叫南大人这般在意了。”霖公子轻笑:“确实有事来求南大人了。”

“公子这是什么话!”南启忙道:“霖公子但凡有吩咐,只管说来。只要本官做得到,就没有不做的。”

“倒也不是大事,只是,本公子也该回京了,南大人觉得,这时机如何了?”霖公子问。

“这……”南启低头,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不知南大人有什么不放心?不防说出来。”霖公子像是很有耐心。

“这,本官不妨直说了,也不是公子不能回京,只是……如何回京却是个难题。贸然出现,只怕是不大好。”南启道。

他收留这位公子多年,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有个更好的前程么。

如今也真的快到了紧要关头了,要是不好好操作,那多年的心血可就付之东流了。

“以前是真的不好说,如今么……”霖公子轻笑:“翻过年,是太子殿下的寿辰,机会就来了。”

“公子是要本官亲自护送您回去?”南启为难:“本官年后并不回京啊。”

“当然不能劳动大人,大人还是坐镇此地不动才是上策。”霖公子笑了笑,一副依靠南启不能没有他的表情。

南启面上果然满意,心里也想着,至少这位还是得靠他。

“不敢不敢。”

“南大人说,彭家是不是回去呢?听闻,彭家那位嫡女,与临京城那位殿下闹的可不好。如今又有贺家,只怕是彭家也不重要了。”一山不能容二虎。

有彭家是牵制宁家,那再来一个贺家,岂不是三足鼎立了?

“公子说的有理,那不知公子是想怎么办?彭年要是肯归顺。那自然是好事了。”南启沉吟:“只是他老谋深算,只怕不肯随意换山头啊。”

“也不需要他如今就换。本公子只需借着他的东风回京就是了。”霖公子叹口气:“陛下总不能千秋万载。太子殿下的身子又不济。这日后,彭家要是想动摇,总也要有个人给他们依靠不是么?”

南启点头:“公子说的极是。事实上,也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窗外下起细雨,霖公子并不肯留,还是叫他自己的奴才撑伞,上了马车。

南启送他出了府,回来才与自己的幕僚说这件事。

“南公如何看?”

“是该回去了。如今朝中事,十有七八都是二殿下管着。太子对二殿下是信任疼爱。陛下年事已高,很多事都是装聋作哑。这以后,二殿下成了气候,还有这位什么事。我费心了这么多年,总不能白做功夫。”南启面色沉静。

“南公说的不错,此时回京,确实是时候了。咱们手里兵权少,要是能拉了彭家,那何愁大事不成?”

“嗯。彭家这里,倒是还要好好安排一二。”南启摸着短短的胡须:“也急不来,想必,这位公子自己也有计划了。”

“也确实,这位公子也不是草包。”幕僚笑道。

霖公子的人是亲自接触彭年的。

霖公子身边,有四个得力的助手。此次来的,就是其中一位叫做沈夕宁的侍卫。

他并不直接现身,而是借由彭年长子彭战之口,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

彭战大约是和彭筱一样,智商不算高。当下里,就将这些话翻给了他父亲彭年。

彭年震惊的很,但是他也是经历过当年那些大事的,知道的更清楚些。

“你是说,来人告诉你,当年盛京城中的皇族,尚有幸存?”彭年盯着自己的儿子。

“是……是啊父亲……”彭战被自己的父亲盯着有点惧怕:“他不直说,我觉得他也是不敢随意暴露的意思。但是他就是这么个意思。应该是当年那几个皇子们的其中一个儿子吧……”

彭年沉默不语了许久才道:“那么,来找彭家,又是为什么?”

“来人说……说如今二妹与殿下关系又不好,陛下年事已高……”彭战咽口水,不在说下去了。事实上,他本人就很动心。

彭年轻轻点头,并没有愤怒,他只是摆手,叫自己的长子先去。

他需要好好考虑一二啊。

而与此同时,裴珩的人,也已经开始接近彭寿一家。

已经确切查明,彭年的外室所出的那孩子当真不是彭年的。

彭年对此一无所知,只当孩子是早生了一个月。

此女也是个厉害角色,与彭家兄弟两个人交往多年,竟蛮的丝毫不漏。

而深挖下来,裴珩的人就又查出一些有利的事。

原来这位霍美人的父亲,也就是来自西域小国的商人。当年举家来了左洲,本来只是做生意的。

但是却因为一场不大不小的兵祸,霍美人一家子死于彭家军手里。

这位仅存的霍美人就报仇,这才有与彭家兄弟两个纠缠的事。

来人不敢随意动作,忙派人快马加鞭,将信息送回了临京。

而临京城中,已经是将近年关了。

☆、第116章 番外:旧事一

建文帝作为皇帝,是个失败的皇帝。

他丢了祖辈给的半壁江山。

可是建文帝又是个幸运的皇帝。

纵观这片土地的帝王们,有失败被杀,有国破被俘,也有被逼不得已自尽的。

可建文帝能在花甲之年丢了半壁江山,却还好好的南下又做了二十年皇帝,就着实不易。

当年的盛京城,还算是歌舞升平,富贵荣华。

就在北方已经失落了丰水城,甘泉洲,泉城,以及原本的西羌也自立成为西羌国。而建文帝也并未拿出有效的方法来扭转这一切。

而那时候,建文帝也不过四十余岁。

直到塔族人将江畔收入囊中,已经威胁到了盛京城的时候,建文帝才恍然大悟。

而那一年,建文帝五十五。

大晋并非到了穷途末路,其实银子不缺,兵马不少。可是因为皇帝不作为,就算是将士们想要浴血奋战,可惜不是因为调配不及时,就是粮草不及时。

北境城一战,大晋三十万将士被塔族人七万人全歼。

对于大晋来说,是一次灾难,也是直接导致丢失了国度盛京城的导火索。

一年后,江北丢失,在一年,塔族人就兵临盛京城下。

危急关头,盛京城几度受不住,南方将士来不及赶回来。

而建文帝,初春时候南巡,根本不在盛京城。

建文帝不肯回京,也不许太子回京。如宁家之流,宁则礼是有本事的,自然早在盛京城无恙的时候,就将家小送去江南。

多得是臣子这么做。

皇帝不在京城,太子也不在京城,那大晋重兵自然也不可能在京城。

于是,盛京城中留下的七位皇子,六位公主,以及无数的宗室们,以及官职不够不能随驾的官员,还有那一城的百姓们,在奋力抵抗了一年零三个月之后,终于还是丢失了盛京城。

后世诗书记载中,那一日天边火光漫天,城中鲜血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