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符英有些心慌,不敢看侯大勇,低下头去。

听侯大勇说起这事,符英简单谈了谈当时的情景。侯大勇本知道大致情况,有些地方却是推断,听符英述说了经过,更觉符英了不起,赞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符英听脸微红,道:“将军谬赞,小女子可不敢当。”符英瞧见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书,还有纸笔。符彦卿帐下武将,大多粗鄙无文,见侯大勇居然看书,不禁冲口而出:“将军识字?”说完,知问得不妥当,可又不知怎样改口。

侯大勇笑道:“我很粗鲁吗,真的就似不识字之人?”

符英听侯大勇语气并没有生气,想想自己问得唐突,有点不好意思,浅浅一笑,抬头,目光正和侯大勇相对。

侯大勇首先移开目光,看着面前的兵书,就随口道:“虎营在炉烽山上找到一本《太白阴经》,是唐人所写兵书,书到用时方恨少,今日有空看看,有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侯大勇说此话,本是无话找话,并没有指望符英应答,那知符英却道:“我看过《太白阴经》。”]]侯大勇想道符彦卿征战二十多年,他的女儿看看兵书也没有什么奇怪,听符英口气,应是熟知此书,就虚心地向符英请教。

符英也不推辞,两人此时才没了初见的尴尬。讨论一会,符英还在纸上画了些图形,侯大勇把不清楚的地方完全弄懂了。符英发现侯大勇知识渊博,暗自佩服,心道:“侯大勇深通兵理,难怪黑雕军屡破辽军,只是那字太差了。”

“我已派人给卫王报信,让卫王放心,黑雕军将要出发,你先到张使君府上,张使君派人送你回大名府。”

符英想到回大名府就要和何松成亲,心中一酸,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侯大勇不知何故,试着出言询问。符英把寿州节度使何徽提亲之事全部说出。侯大勇见符英伤心,暗自叹息:“如此奇女子,却要嫁与轻薄之徒。”忽然,脑中灵光一闪,问道:“是谁来提亲?”

“寿州节度使何徽。”

高平之战是柴荣称帝后第一个大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指挥学院专门分析过这个重要战例。侯大勇想起在高平之战中,有个叫何徽的将领望贼而遁,被柴荣斩杀,想来应是此人,若符英嫁入何家,又要和符皇后遭遇相仿,便道:“三月将有大战,路途上不安全,不若在张使君处留一段时间,等到四月再回大名府。”

符英闷声道:“早迟都要回去,不如早回,多谢将军好意。”

侯大勇知道拖过三月,何徽将被斩杀,婚事自然有变化,可是,现在说出此事谁都不会相信,见符英执意要回大名府,心中颇有些着急。

送走符英后,侯大勇竟有些惆怅:符英真是奇女子,可惜自古红颜多磨难。

黑雕军正欲开赴潞州,狮营侦骑带回消息,北汉前锋已逼近潞州。

侯大勇见军情紧急,到刺史府把军情告诉张训,让他作好应战准备,最后,分手之际,侯大勇灵机一动道:“现北汉兵至,境内群盗蜂起,更有礼弥教妖人作乱,使君要卫磁州,不宜分兵送符英回大名府,最好等此战结束,再送符英。”张训当然不知侯大勇的真实含义,道:“侯郎考虑得周到,在下不能让符英再有闪失。”

侯大勇率领黑雕军,紧急行军,不久,到达潞州境内。

经过连续急行军,黑雕军非常疲惫,侯大勇令全军在浊漳水南岸安营,稍作休整,等狮营侦骑探明情况,再作下一步部署。当晚,狮营侦骑回来,报北汉军前锋与潞州军在潞州西北面多次小规模交锋。

三月的天气已经渐渐转暖,大周的战局异常严峻,刘崇亲率北汉兵偕辽武定节度使杨袞所率骑兵,突破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部阻截,乘胜进逼潞州(注:1)。

黑雕军经过一夜休整,早上天不亮就出发,中午时分,到达潞州城东北。侯大勇接到狮营报告,一支潞州军被北汉军包围,潞州军守在高地上进行抵抗。

自北汉军前锋到达潞州后,校尉张成皓奉命带领五百军士,在城外打探敌军虚实,与小股北汉军多次交锋,小有斩获。今日,潞州军与二百北汉军遭遇,北汉军接仗后,迅速被击溃,张成皓率军紧追不舍,不想中了埋伏,一百骑兵追到最前面,遇突袭后折损大半,只有张成皓带十多骑生还,潞州军步军见中埋伏,急忙在一个小山坡上,用盾牌围成一圈,做成简易的防御阵地。

北汉军几次冲锋,被潞州军用密集的弓箭射退,但是潞州军的箭支消耗殆尽,步军也有数十人伤亡,潞州军现只有三百余人能战。张成皓见北汉军势大,知形势不妙,准备等潞州军箭支用完,就发起反冲锋,能突出几人算几人。

北汉军见潞州军弓箭渐稀,知其箭支用完,发起了总攻。张成皓见身边的军士越来越少,知难逃性命,砍杀一名北汉兵后,战马前腿被砍断,张成皓摔下马来,身边军士拼死杀退想捉张成皓的北汉军,救出张成皓。

正在危急关头,北汉军出现了骚动,张成皓面前的压力顿时减轻,张成皓知援军到了,提刀大喊:“援军到了。” 潞州军精神大振,杀退逼近的北汉军。

北汉军将军眼见潞州军将被全歼,突然,从后面杀出一支大军,军旗上飘着一支黑色的大雕。狂风暴雨般的铁箭,把没有防备的北汉军射倒一大片。北汉军将军用一部分兵力进攻潞州军,大部分兵力转向新到的援军。黑雕军对北汉军进行了反包围,一轮又一轮的箭雨,让北汉军损失惨重。

北汉军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箭雨,对方足有两千人,却根本不靠拢,用弩箭、弓箭轮番射击。北汉军转眼间伤亡三四百人。北汉将军见如此被动挨打下去,要吃大亏,于是下令冲锋,撕开一个口子,以突出包围。

侯大勇不等北汉军冲近,又一轮箭雨后,黑雕军用虎营、豹营、豺营、狮营正面进攻,以熊营、狼营为左右两翼,以团结兵为役备队。

战斗残酷而短暂,北汉军是步骑混合的部队,机动性不如黑雕军,更兼里面还有潞州军,转眼间,被黑雕军分割开来,逐一消灭。北汉军将军知大势已去,拔剑自杀,三百北汉军投降。

浑身是血的张成皓被带到侯大勇面前,行过军礼,道:“我是潞州军校尉张成皓,将军来得及时,晚来片刻,潞州军就要全军覆没。”侯大勇见潞州军甚为英勇,心生敬意,回过军礼,道:“我是天雄军节度使麾下黑雕军都指挥使侯大勇。”

注:潞州为山西长治。

第十二章 潞州城外

昭义节度使李筠部主力在太平驿被北汉军击败,全军回防潞州。

李筠新败,深惧北汉兵威,派出的张成皓部是作最后的试探,而张成皓部如没有黑雕军相助,也将被全歼。李筠再不敢出城应战,准备死守潞州。李筠对城池攻坚战极为擅长,他在城外建起三道防线。阵地从城外十里展开,由外向内划分为荒芜圈、警戒圈和城防圈。李筠还令人挖好护城壕,加固城墙,城墙上大量配置弩、戟、连梃、斧、椎及石块、巨木、蒺藜等防守器物,城墙内侧设置八辆抛石车。

侯大勇对死守城池不以为然,加之黑雕军长于野战,侯大勇就向昭义节度使李筠提出了驻守城外的要求。李筠考虑到潞州城内守军众多,粮食准备并不充分,就让黑雕军驻守在离城八里的尖顶关。黑雕军驻防尖顶关,可以发挥黑雕军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从侧面牵制敌军,减轻潞州城内守军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李筠想到自己损兵折将,若黑雕军也被歼,则可向陛下证明,不是李筠指挥不力,实是北汉军和辽军过于强大。

黑雕军得令后,立刻赶到尖顶关。尖顶关背靠大山,面前是一块平原,易守难攻。狮营派出侦骑,严密监视北汉军和辽军的一举一动。同时修筑工事严阵以待。北汉军前锋一部被黑雕军围歼后,对潞州城进行了试探性进攻,见城防严密,就围而不攻,等待刘崇到来。

侯大勇向黑雕军传达的作战方针是: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这个策略的指导下,黑雕军以团为单位,对北汉军进行袭扰,连续吃掉北汉军几股小部队。

刘崇亲率北汉军主力,和辽国武定节度使杨袞所率骑兵主力,从团柏出发,在太平驿大败周军后,陆续到达潞州。刘崇见潞州城防很严,不愿久攻,留下六千人围困潞州,大军绕城南下,直扑泽州,如顺利攻下泽州,东京指日可待,到时生擒柴荣,方可解心头之恨。

刘崇本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堂弟,在后汉时任河东节度使,北汉皇帝刘承祐杀光郭威全家后,郭威起兵打败刘承祐,刘承祐在汴梁城西北被亲信所杀。郭威当时并未称帝,而是立刘崇儿子刘赟为帝,刘崇得知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当然高高兴兴,但刘赟走到半路,就被王峻派出的七百骑兵缴械,刘赟不久死去。郭威建立大周后,刘崇据太原称帝,史称北汉。至此,周和汉成为死敌。

柴荣接到了战报,得知兵马监押穆令均部被全歼,北汉军与辽军已到潞州,军情紧急,力排众臣劝阻,决定亲征。

柴荣清楚,高平之战是大周生死存亡之战,自己刚刚登基,在军队中威信不够,如果派大将领兵,发生意外,局面不可收拾,亲征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军队,防止意外发生。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已成为晚唐以来的通病。

柴荣部署三路出兵:命天雄节度使符彦卿、镇宁节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镇向西北,插入辽州,切断北汉军和辽军的后路;命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保义节度使韩通率兵从晋州向东北出发,从侧面进攻潞州;派遣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宣徽使向训率前锋前往泽州迎敌;命河阳节度使刘词率军殿后,作为战略役备队。

狮营侦骑很快发现了北汉军和辽军主力南下,围困潞州的敌军并不多,侯大勇率黑雕军主动到潞州城下寻找战机。

北汉军故布疑阵,在城外密布北汉营帐,旌旗飘扬,并命骑兵轮流在城外奔驰,搞得飞尘四处。然后,以五千兵力迎战黑雕军,留下一千军士围城。

潞州城被围后,就与城外断了联系,不知北汉主力南下。李筠不知虚实,严令一万多潞州军紧守城池,不准一兵一卒出城。

黑雕军见北汉军人多,队形严整,没有各个击破的机会。北汉军任务则是围住潞州,并不想吃掉黑雕军,若和黑雕军决战,潞州守军攻出,此战必败。因此,双方对峙后,都没有发起进攻,用弓箭对射一阵后,各自收兵。

白天一战,把侯大勇气得吐血,潞州大军过万人,竟被区区一千北汉兵围住,不敢出城迎战,浪费了战机,真是天大的笑话。侯大勇回尖顶关路上,在心中狂操李筠的十八代祖宗,其它粗野的校尉们已破口大骂。侯大勇想到张成皓所率潞州军作战顽强,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忍不住叹息:“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侯大勇几次令狮营派人摸进城去,都被北汉军截获,损失了好几名军士。白天无功而返,晚上,侯大勇怕营地被偷袭,安排好值勤军官,命令加强戒备。夜深时分,带着何五郎、杜刚、陈猛,再次检查了黑雕军所布岗哨。侯大勇在磁州接连遇袭,差点丧命,就把武艺高强的何五郎调到狮营,任亲卫队队正。回到营帐里,侯大勇觉得全身酸软,累了一整天,到现在才可以稍作休息。

侯大勇练习几遍陈抟经书中的练气之法,安定心神。当心神渐进空明之时,突然出现一个奇异想法,把侯大勇吓了一跳。“我知道高平大战的过程和结果,如果我率黑雕军尾随北汉军,守住江猪岭,当可捉住刘崇,那么,历史不是改变了吗。或者在巴公原大战时,从背后偷袭,高平大战会如何变化?”

“难道我真的可以改变历史吗?”

“历史能够改变吗”

“改变了历史会发生什么后果?”

侯大勇以前想的大多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去,现在高平之战拉开帷幕,他突然掌握了改变历史的机遇,内心狂跳,思绪却如乱麻一般理不清楚。

“不想这么多了,反正来到这个时代,出现侯大勇,历史就已经改变了。但历史书上似乎没有沧州之战,是我来之前的历史根本没有发生过沧州之战,还是发生了历史上没有记载?”

“这不是我的错,以后如何变化,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现在不能想太深奥的道理,做好该做的事就行了。”

侯大勇回想高平之战的细节,毕竟,高平之战是多年前学过的战例,而且是众多战例的一例,总体进展知道,但细节记不准确。

侯大勇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列出:

时间:在三月十三日到二十日之间,具体时间记不准确;

地点:高平与泽州县交界处的巴公原;

进程:一是北汉军先进攻,大周军将领何徽和另一位大将逃跑,大周军先败;二是后来柴荣率军反击,北汉军败;三是大周援军到后,北汉军大败;四是刘崇从江猪岭逃脱。因为当时侯大勇感慨又是一个华容道,所以对江猪岭印象深刻。

侯大勇重新整理思路,黑雕军是天雄军的前锋营,黑雕军的任务是进攻,现潞州城攻防战已成胶着之态,城外几千北汉军,定是攻不破有上万守军的潞州城,其目的也不在攻城,而在于困住潞州军,使其不能出城作战。现北汉军和辽军主力已经南下,黑雕军失去了驻守尖顶关的意义。黑雕军应尾随北汉军和辽军主力,趁机从背后下手。

侯大勇召集众校尉,把意见给大家讲了。对于侯大勇的意见,大家都很意外。石虎提醒道:“擅自放弃尖顶关南下,可要受军法处置。如北汉军和辽军攻破潞州城,黑雕军众人难逃其责。”匡操、王青水赞成侯大勇的意见,胡继、苏文森没有表态。郭炯因在炉烽山上立了功,侯大勇让其统领豺营,他表态支持侯大勇。

侯大勇最后还是下了决心,黑雕军向泽州方向进军。在去泽州之前,侯大勇准备再次袭击包围潞州城的北汉军,最好能抢一些战马,武装四百团结兵。

凌晨时分,在睡眠最沉的时候,黑雕军悄悄出现在潞州城外。狮营侦骑探知,联军分兵守四门,东门兵力最弱,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侯大勇把黑雕军主力埋伏在东门和南门之间,令狼营佯攻南门,引东门北汉军来救,东门北汉军出了营寨后,黑雕军主力趁机伏击。

山宗元令狼营军士点燃火把,在南门北汉军营地前纵马狂奔,用火箭朝南门北汉军帐篷猛射。南门北汉军的营地被火引燃,借着风势,火势迅速蔓延,南门北汉军少部军士在营中灭火,大部军士冲出营门。狼营并不恋战,只是用箭射杀追兵,南门北汉军见来袭之敌并不多,就紧紧跟上,想歼灭这股可恶之敌。狼营骑兵马快箭准,北汉军追了一会,见军士被射杀很多,又害怕有埋伏,遂停止了追击。

东门北汉军见南门北汉军营地起火,立刻起兵直奔南门,跑出营门不远,受到暴风一样的铁箭猛击,伤亡惨重。东门北汉军将领很是了得,押住阵脚后,迅速让部队缩成一团,用弓箭还击。侯大勇本不想短兵相接,见很难分割东门北汉军,就下令撤军。

潞州城上守军见城外北汉军营地起火,东汉军又受到攻击,喊杀声一片,知是黑雕军在袭击敌人。张成皓等将纷纷请战,要和黑雕军内外夹击北汉军。昭义节度使李筠见天未大亮,不明情况,怕中埋伏,严令城中众军不准出击,违令者斩。

请战的众将眼睁睁看着城外黑雕军和北汉军撕杀,性急的军士开始往外射箭,可北汉军都在箭程之外,只是浪费了箭支而已,最后,无奈看着黑雕军消失。天亮时,只见南门北汉军营帐大多被烧毁,东门和南门之间,到处是中箭倒地的北汉军士。

第十三章 火烧粮仓

侯大勇从尖顶关向泽州方向行进,一路远远尾随北汉军和辽军,不与其主力接触,专门找各种运输小队、侦察小队下手。北汉前锋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派出斥侯,探知此支大周军队约两千人,张元徽见其兵少,屡次设下埋伏,想吃掉黑雕军。

黑雕军行动十分谨慎,侯大勇派出大量狮营侦骑,时刻注意北汉军和辽军的动向。按照侯大勇安排,狮营校尉王青水把侦骑分成三人一组,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各派出三组,每组查探十里范围内的情况。张元徽设下埋伏后,很快就被狮营侦骑探到,黑雕军停止前进,隐入山林中。张元徽左等右等不见黑雕军踪影,派出斥侯,再没有发现黑雕军的影子。等到张元徽无功而返后,黑雕军又远远地跟在联军的屁股后面。

黑雕军就象是一只蚊子,始终在北汉军和辽军这只猎狗身边飞舞,不时咬上一口,等猎狗发现时,蚊子早吸饱血飞走了,北汉军和辽军被黑雕军弄得不胜其烦,却无可奈何。

侯大勇知道大周军和北汉军、辽军的决战将在高平一带展开,此时,刘崇急于赶到泽州,进逼大梁,不会全力对付黑雕军。黑雕军只要小心谨慎,提防中伏,则无大碍。侯大勇放松心情,耐心等待大战的来临。每天扎营后,安排一些时间看书、练武。

侯大勇得到陈抟所传《天遁剑法》的练气之法后,试着练习,发觉能调节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上次中乌头毒后,感觉最为明显。对此练气之法,侯大勇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当作修练瑜伽,睡觉之前有空就练习。

不知不觉中,练功已近二个月。

一日宿营后,侯大勇在营帐中里练功,忽然听到账门外边的一个小军帐里,两个小校压低声音,轻声交谈,两名小校有一句无一句地谈论在沧城内见到的漂亮女子,虽然小校声音很低,又隔着营账,侯大勇还是听得清清楚楚,不觉会心一笑。军中男子寂寞,很多时侯都在谈论异性,在以前军校的夜晚,每天男生宿舍或多或少都会谈论这个话题。听了一会,侯大勇突然反应过来,两名小校在营帐外边的小军帐听候调遣,并非值勤站岗军士,那每天都要说话,为何以前从未听到过他们说话,难道听力变好了?

侯大勇静心聆听,只觉帐外巡逻军士的走动声、风声、两名军士的谈论声,听得清清楚楚,看来听力确是提高了。侯大勇不知为何听力会提高,排除了很多可能,最后还是认为应归功于每日练气。

何五郎成为亲卫后,侯大勇常和他切磋刀法。经过侯大勇改进的何家刀法五式,更为简洁、凶狠。侯大勇让人做了一些木刀,缠上布条,沾上石灰,然后和何五郎对劈。初时,何五郎占了上风,经常是挨上三五刀,要砍上侯大勇十来刀。毕竟,何五郎练习何家刀法十几年,而侯大勇才短短几个月,侯大勇进步神速,身手也算了得。何五郎见到侯大勇改进的何家刀招术,更为快捷凶狠、简单有效,反而向侯大勇请教,跟着练习何家刀法五式。

自从侯大勇觉得听力增强后,侯大勇的协调性和控制力也变得更好,身体变得更为敏捷。和何五郎对刀,何五郎已不占上风。侯大勇又去找石虎较量,石虎是使刀好手,在符彦卿府上曾帮侯大勇解围。令石虎大吃一惊的是,侯大勇还是那五式刀法,却极为凌厉,招招让人难以防范,石虎使出全身本事,只是略占上风。

侯大勇和两人比试后,对自已刀法信心大增。

三月十二日,北汉军和辽军前锋已逼近泽州。

黑雕军此次南行,带上了充足的粮草,一路上,还从北汉军运粮小队那里抢了不少粮草。另外,按照侯大勇要求,为每位军士准备了一些干肉,不过数量不多,很快就消耗殆尽。军士每天行军,运动量极大,众军士喉咙里都长出了小手,恨不得马上拿一块肥猪肉解馋。亲卫杜刚为侯大勇专门装了一些肉干,侯大勇不好意思一人独享,便分给何五郎、杜刚和陈猛,肉干只比一般军士多维持二天,也没有了。侯大勇摸着紧绷绷的腹肌,感叹:“现在身材真好,没有一点赘肉。”

也许是众军嘴馋了,对食物特别敏感,狮营侦骑外出例行巡逻时,意外地在一个山谷里,发现了北汉军一座伪装得很好的简易粮仓,有五百名北汉军守卫,距北汉军主力约八里远。黑雕军从沧州之战以来,多次袭击各类运输小队,打这种以多胜少之战,颇有心得,众校尉求战欲望很高。

侯大勇、石虎商议之后,定下火烧粮仓之计。由石虎带领豹营、熊营和狼营夜袭粮仓,等到距离粮仓一里时,校尉苏文森率豹营携火箭,悄悄靠近粮仓,放火箭,烧掉粮仓就算大功告成。校尉胡继率熊营、校尉匡操率狼营随后接应。

天黑后,三营军士悄悄向粮仓逼去。

离粮仓还有一里路,熊营、狼营留下来接应,校尉苏文森率豹营三百名军士独自去烧粮仓。正要接近粮仓时,忽听得鼓角大鸣,一彪军马从山林中涌出,将豹营包围,顿时,铁箭如雨,豹营军士倒下了一大片。校尉苏文森知中计,掉转马头,朝来路突围。同时取下弓箭,大喊:“放箭。” 豹营军士不断有人中箭落马,但还是用强弓射退本欲冲近格杀的北汉骑兵。豹营军士全是强弓,不顾伤亡,集中力量向来路突围。合围之敌没有料到对方弓箭如此猛烈,数十人被射杀,豹营军士冲开一个口子,突出重围。

北汉骑兵紧迫不舍,豹营军士不断回头用强弓射杀追兵,北汉军极这强悍,紧紧咬住豹营军士。豹营军士来到熊营、狼营接应地时,不足百骑,两百多名豹营军士没有跟上。石虎令熊营、狼营放过豹营军士,迎着北汉骑兵猛射,四百支铁箭在黑暗中,象一张巨网,把冲得最快的骑兵网住。未中箭的北汉骑兵杀红了眼,虽见有伏兵,根本不惧,不管伏兵多少,拍马直冲过来。

豹营军士趁熊营、狼营阻敌之机,回转马头。石虎令豹营军士用强弓压住阵脚,豹营军士站稳阵脚后,发箭射向冲在前面的北汉骑兵,强弓威力发挥出来,射得北汉骑兵人仰马翻,进攻的势头被遏阻。

石虎亲率熊营、狼营分从左右两翼突击北汉骑兵,开始了残酷的白刃战。熊营全是长枪兵,平时训练有素,五人一排,冲锋之时长枪如林,阻挡者纷纷被刺下马来,后面的马队跟上,转眼被踩成肉泥。狼营军士刀长,近身马上战斗极占便宜,北汉骑兵被扑天盖地的刀光砍得血肉横飞。石虎直朝北汉军带队军官扑去,石虎用的是长刀,北汉将领用长枪。两马第三次交错时,北汉将领的长枪照着石虎胸口刺来,石虎侧身让过长过,左胳膊顺势夹住长枪,手起刀落,把北汉将领斩于马下。

北汉骑兵本已抵挡不住黑雕军的冲击,见主将被杀,掉头回跑。在后面的北汉步兵队形被溃败的北汉骑兵冲乱,黑雕军如猛虎一样扑了上来,北汉步兵被马队分割,无法有效反抗,只得四处逃散。

豹营军士损失惨重,平日里一起训练、打斗的兄弟转眼间被杀,个个怒火中烧,不管北汉军投不投降,刀劈箭射,将没有逃掉的北汉军士杀个干净。

豹营、熊营、狼营追到粮仓前,粮仓守军已关闭寨门,摆好拒马枪,撒满铁菱,等待黑雕军来攻。石虎令苏文森带着余下的豹营军士,来到粮仓前面四百步站定,拿出火箭,点燃火,向粮仓射去。粮仓守军箭程不及豹营军士,虽拼命用箭还击,但所发箭支大多落在豹营军士身前。

三月晚间风大,粮仓是易燃物,很快起火。

石虎见任务完成,粮仓已着火,令熊营、狼营强行把豹营军士带走。苏文森回到驻地,跪在侯大勇面前,痛哭流涕。此战是黑雕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场伤亡,折损精锐的豹营军士二百零七名,受伤无数,但是战功也甚大,经少胜多,击败北汉军伏兵,烧毁粮仓一座。

侯大勇并未责任苏文森,只怪自己大意,从潞州南下以来,一直在防备北汉军设伏,最终还是中伏。所幸北汉军不知黑雕军战力强悍,有些轻敌,伏兵反被伏击,吃了败仗。天亮,狮营来报,北汉军主力离开,粮仓全部是假的,里面没有粮食。侯大勇带着黑雕军军士来到昨晚的战场,北汉军主力走得匆忙,没有收集北汉军军士的尸体,双方军士尸体交错在一起。侯大勇令把黑雕军军士遗体集中,擦干净后,裹上布,就地掩埋,作了标记,等大战完后,重修墓地。同时,令孟殊核对阵亡军士姓名及籍贯,造好名册,准备发放抚恤金。不得污辱北汉军尸体,挖大坑埋葬。

侯大勇经过多次大战后,多次见到遍地尸体,身手异处、血流成河的景象,却总是觉得心慌,良久,叹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战黑雕军伤员甚多,侯大勇见韩淇忙不过来,让每营出五名军士,成立医护队,平时跟着韩淇,学习救治之法,战时归到各队,作为队中专职医官,以及时救治受伤军士。《太白阴经》里有许多药方,韩淇忙完后,侯大勇让其看药方疗效,大部分方子韩淇都知道,少数方子只知其名,不知具体用药,就抄录下来。侯大勇请韩淇精选一些方子,看能否制成简单易用的药粉、药丸或膏药。

黑雕军陆续找回一些跑失的战马,侯大勇从团结兵里抽出一百人,编入狼营,全军继续南下。

第十四章 再袭敌军

三月十六日, 黑雕军经过艰苦的行军,终于抵达高平西北面。侯大勇急令狮营紧急做一件事,弄清江猪岭、巴公原的位置,绘制详细精确的地形图。众校尉均不解,为何指挥使要特意去找这两个地方,侯大勇笑而不答。

此时,高平和泽州之间大军云集,老百姓大部分已逃走,整个地方基本上都是军人。黑雕军一路隐藏形迹,尽量不与北汉军和辽军接触。当探到江猪岭的具体位置时,黑雕军悄悄潜到了江猪岭。

依柴荣部署,刺史李彦崇率军两千人驻守江猪岭,李彦崇见到黑雕军突然而至,很是惊奇,问清原由后,才知黑雕军从潞州而来。李彦崇本来就担心兵少,守不住江猪岭,黑雕军到来后,守卫江猪岭的兵力大大增强,达到四千人,而且黑雕军装备精良,看起来有些象精兵的模样,不由得喜出望外。

侯大勇知道的历史中,北汉刘崇兵败之后,将由江猪岭逃跑,而江猪岭守军因为听信败军谣言,弃守江猪岭,放跑了刘崇,使一件唾手可得的大功从手上飞走,守军将领的仕途因此受到影响。

侯大勇打定主意,不管战局如何变化,黑雕军死守江猪岭,截住刘崇。侯大勇带着何五郎、杜刚、陈猛等亲卫,来到江猪岭查看地形。

江猪岭地势险要,山谷纵深约有五百米,长约二里,谷宽多为七八为米,最窄的地方不到四米。山谷两侧是如刀削一般的峭壁。一片延绵峻岭中,一条灰色小道在山谷底部似隐似现,

侯大勇对柴荣暗自佩服,柴荣真是算无遗策,若李彦崇守住江猪岭,刘崇确实是插翅难飞。只可惜,柴荣的神机妙算,因遇到一批“骄娇”之兵而没有成功。

侯大勇令狮营军士把江猪岭地形画成地详图,把石虎叫上,商量伏击的诸多细节。石虎感到十分不解,道:“仗还未打,都指挥使似乎断定北汉军要从这里经过,只怕未必吧。”

侯大勇不能说明理由,就打着马虎眼道:“不管如何,了解地形早作安排总有好处,要记住,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侯大勇顺口把刘伯承元帅的口头禅用上了。

黑雕军到达江猪岭后,大周前锋营恰巧派人在李彦崇军中联系军务,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得知黑雕军来到了江猪岭,他此时手中也是兵力不足,就派人到李彦崇军中,急令侯大勇率黑雕军到前锋营,合兵一处。

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他带着前锋营到了泽州后,和北汉军、辽军前锋交手多次,见敌军势大,正在着急,得知黑雕军到了江猪岭,赶忙调黑雕军到前锋营。

侯大勇接到命令后哭笑不得,本作好在江猪岭擒拿刘崇的方案,无奈天算不如人算,将令不可违,只有带领黑雕军到大周前锋营会师。出发前,再三暗示李彦崇要死守江猪岭。

李重进和侯大勇年龄相仿,锦衣绣袄,狼腰猿体,一派大将风度。李重进甚为傲慢,侯大勇行过军礼后,没有给侯大勇安座,不冷不淡交待了几句,就让侯大勇回营。侯大勇甚为憋气,可是人在屋檐下,却不能不低头。

这时,北汉军、辽军和大周军前锋距离很近,双方呈犬牙交错之势。

侯大勇令狮营派出大量侦骑,四处打探情报。狮营向侯大勇报告了一重要情报,一支北汉军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在双头沟驻屯,双头沟在北汉军主力后面,每天向高平北汉军运送粮草。黑雕军校尉们听说要打辎重部队,摩拳擦掌,要报一箭之仇。侯大勇却万分谨慎,再次令狮营查探,摸清辎重部队的行动规律。最后,侯大勇决定奔袭这支辎重部队,绕过大阳、马村,在双头沟到高平之间的滚刀岭设伏。

李重地听完黑雕军攻击计划,认为可行,同意了作战方案。

侯大勇让团结兵在营中留守,带上全部骑兵,经过急行军,第二天天不亮,侯大勇带领黑雕军来到了预伏地点。黑雕军中虎营隐在滚刀岭两侧的山崖上,准备好弩箭和大石块。豹营在高平方向堵截,豺营埋伏在双头沟附近,阻敌增援的同时,防止敌人逃回双头沟。

滚刀岭名字险恶,却并不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它右侧是缓坡,左侧是一块平地,侯大勇见山坡到小路距离很近,正在箭程中,右边平地有利于展开骑兵,就决定在此设伏。

天刚亮,驻扎双头沟的北汉军从营地出发,十几个骑兵作为前哨跑到最前面。很快,小队骑兵来到缓坡,一个骑手提马上了山坡,到了半山坡,看了看周围没有异常,没有继续上坡,坡下一骑手喊道:“王三,你也太胆小了吧,没有人笨得在这小山坡上埋伏。

匡操伏在山顶上的草从里,能看到骑手浅浅胡须,骑手很年轻,长满了青春痘,听同伴叫喊,有点不好意思,打马下了山坡。

北汉前哨向前,很快到了豹营设伏区,豹营军士隐在一片小树林里,靠近公路的军士把弓箭上好,若北汉前哨发现豹营,则立刻用箭攻击。

北汉前哨走近潜伏地时,豹营的一匹战马突然打了一个响鼻,北汉前哨听了此声,知道有伏兵,赶紧掉转马头想跑,一排弓箭射来,十几个前哨全部中箭。

北汉军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呈一字长蛇阵,出现在小山坡前,见前哨打着可以通过的手势,便放心大胆地通过小山坡。

这些前哨是豹营军士假冒,为的是引北汉军进入伏击圈。匡操等到辎重部队大部走进时,按事先方案,击响军鼓。

虎营得令后,用弩箭向北汉军射去,北汉军依在辎重后面,进行回射。北汉军将军带了一支二百人的骑兵和三百人步军组成的护卫队,见小山坡上人不多,组织护送队骑兵冲上山坡。

黑雕军各军听到鼓声,知北汉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从四面冲了上来,平地左侧利于奔驰,黑雕军全是骑兵,很快将北汉军包围、分割。

北汉军将军见大周军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并不惊慌,指挥骑兵回到辎重队伍,让近处的步兵及运送粮草的农民,把辎重围成一圈,作为掩护,从里面向外射箭。

来不及收拢的北汉军士迅速被黑雕军切成几段,黑雕军把大部分北汉军消灭后,集中在一起负隅顽抗的北汉军护卫队难逃覆灭了。

侯大勇命郭炯向北汉军喊话,令其放下武器投降,郭炯上前,道:“众位军士,周、汉本是兄弟,何必大动干戈,你们放下武器,可免一死,黑雕军放你们回家。”

听了郭炯喊话,北汉军士有的动了心。那北汉将军不为所动,答道:“要叫我投降,先问问我手中的弓箭同不同意。”说完,拉弓一箭,直奔郭炯而来,郭炯见自己在箭程之外,没有太在意,听得弓弦“嘣”地一响,一支雕羽箭疾飞而来,郭炯身手了得,看准来箭,向左闪去,但来箭太快,雕羽箭射在肩上,郭炯肩上一痛,已中了一箭。

侯大勇见里面弓箭历害,提了一面马盾,道:“我是黑雕军副指挥使侯大勇,你们被围在里面,若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里面的军士都有妻儿老小,将军不要以你一人之念,害了众多军士。若是条汉子,我放你一条生路,改天在战场上再决一生死。”

紧接着又是一声弦响,一箭直奔侯大勇而来。侯大勇见敌箭历害,早有防备,用马盾护住身,侯大勇清晰地看到雕羽箭的运动轨道,雕羽箭来到身边时,用马盾格开来箭,箭盾相撞,侯大勇手臂感到象被大棒猛击一下,马盾差点脱手。

侯大勇不再劝降,下令放箭。两轮弓箭后,辎重车后面的北汉军所剩无几。狼营军士冲上去,刚到辎重车,里面冲出一将,跟着七八个军士。

北汉将军肩上插着一箭,已受了伤,他手持长枪,身手了得,靠近的狼营军士接连被刺杀。校尉山宗元上前,北汉将军一枪刺来,山宗元用刀格开,谁知北汉将军用的是虚招,趁山宗元格档之机,长枪如闪电般直刺山宗元胸部,山宗元闪躲不及,着了一枪,摔下马来。

北汉将军挟刺杀山宗元之威,一柄长枪,神出鬼没,无人可档,瞬间,北汉将军竟在黑雕军中冲出一个口子,

侯大勇处北汉将军突围的另一侧,见那北汉将军冲出,山宗元带着狼营迎战,料北汉军无法突出包围。见北汉将军把山宗元挑下马来,冲了出去,想去阻击,已来不及了。

狼营紧追不舍,那北汉将军把长枪挂好,取下弓箭,往后就射,弦响人落,狼营不敢追近,眼睁睁地看着那北汉将军逃了出去。

侯大勇见北汉将军居然跑掉,不禁叹服其神勇。急忙去看山宗元,山宗元摇昂着站了起来,原来山宗元被刺中胸部,幸好有护心铜镜阻挡,长枪枪尖顺着铜镜滑下,刺伤了左肩。

黑雕军军士捉住了几个受伤的北汉军军士,侯大勇才知,突出重围的这员猛将,姓刘名继业。侯大勇念了两遍刘继业的名字,只觉名字很熟悉,一时没有想起在那里听到过。

侯大勇没有想到,他今天遇到的勇将刘继业,就是杨家将的老令公杨继业。杨继业原名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土豪,趁五代混乱,占据麟州,自称刺史。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河东节度使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大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重贵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大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收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

刘继业此次跟随刘崇南下作战,任散员都指挥使,实是刘崇亲卫。刘继业一心想领兵打仗,刘崇知其勇武,就让刘继业领一千兵马护卫辎重。不想,遇到黑雕军设伏,初经战事的刘继业吃了败仗。

黑雕军补充了军粮,一把火烧了辎重车队。

第十五章 高平血战

伏击北汉的辎重车队,竟然伤了两名校尉,这让侯大勇心痛不已。“看来,等此战过后,黑雕军要建立专业的情报系统,收集汉、辽、唐等对手重要将领的情况,做到知已知彼。刘继业,好历害的箭法,好快的枪。”

黑雕军打了胜仗,李重进态度也没有多少变化,没有一句嘉奖的话,对受伤军校也不闻不问。李重进上报战表:“大周前锋营在双头沟发现北汉军辎重车队驻地,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令黑雕军前往滚刀岭伏击,毁敌车队,杀敌上千,黑雕军校尉匡操、山宗元为敌所伤。”

三月十八日,柴荣率京师来到了泽州,和前锋会师。柴荣没有进城,夜宿于泽州郊外。柴荣为满足军士们一睹皇帝风采的愿望,全身戎装,架车检阅了全军。大周军将士见陛下英武,士气大振。后世为纪念此战,柴荣驻扎的村被改名为临泽村,柴荣乘坐之车称辇车,故其下、上车之处有下辇、上辇村之称。

检阅完毕后,柴荣接到李重进捷报,翻来复去揣度后,把捷报递给兵部尚书张昭,张昭看后,默然不语,把捷报放在桌上。柴荣道:“烧毁辎重是大功,黑雕军是此战主力,捷报上竟不提黑雕军主将侯大勇之功,李重进器量不免太小。”张昭提议道:“可赏黑雕军军士,以振军威。”

“不必,大战过后,再论功行赏。另外,调黑雕军到殿前司。”

“陛下,殿前司又得一员猛将,前有赵匡胤斩将夺关,后有侯大勇火烧辎重,大周有如此勇将,何愁北汉不灭。”

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是柴荣妹夫,张永德指挥的殿前司军队实为柴荣亲卫军。柴荣率京师行动极快,到达泽州时,刘词所带预备队还未跟上,全军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柴荣得到消息,北汉刘崇、辽节度使杨衮亲率四万大军来到高平,距泽州五十里。柴荣调黑雕军到张永德部,实是增强亲卫的兵力。

侯大勇很快就到殿前司报到,行过军礼,张永德爽快地笑道:“黑雕军大军是如雷贯耳,侯都指挥使到殿前司,令殿前司如虎添翼,现战事正紧,不能为指挥使接风洗尘,先见过几位好兄弟,等大战一过,大家好生痛饮一场,不醉不休。”

侯大勇赶快道:“多谢提携。”

随后,张永德将殿前司众将一一介绍给侯大勇。当介绍到一员年轻将领时,张永德道:“这是是殿前司虎将赵匡胤。”

听到赵匡胤大名,侯大勇浑身一震,赵匡胤长着一张国字脸,头上是冲天角铁幞头,穿一身乌油铠甲,使劲握着侯大勇的手。赵匡胤的手宽大、温润、结实,微微有点出汗,十分厚实有力。赵匡胤客气道:“侯都指挥使诛刘存孝、射杀萧宝珍,早已名动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大战过后,兄弟请你喝酒。”

张永德、赵匡胤等人豪气,李重进的冷漠,两者在侯大勇心中形成强烈反差。

侯大勇不知道,在他前往泽州的途中,赵匡胤刚刚在天井关打了个干净利落的攻城战。天井关在泽州东南四十余里的太行山上,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刘崇为了切断泽州守军的退路,派部将李彦能袭夺了此关。柴荣为了夺回此战略要地,派赵匡胤带兵攻打天井关。

赵匡胤在天井关前击败了北汉军,李彦能率军逃回关内,坚闭不出。大周军一时难以攻克。赵匡胤部将高怀德献计道:“我带死士,藏于关外,大军可假意退却,等到守军放松警惕之时,某混入关内,打开城门,则城可破。”

第二天赵匡胤便依计率军撤走。李彦能见周军撤走,派斥候秘密查其踪迹,证实周兵确实拨营而去。李彦能放松了警惕,开放关门,让老百姓出入采樵经商,往来活动。高怀德趁机带人混入关内。入夜,大周军回来围住南城门,齐声发喊,佯作攻城,李彦能紧守南城。三更时分,高怀德偷袭了守卫,斩关落锁,赵匡胤率人马一拥而进,李彦能被杀后,天井关余下将士全部投降,大周军顺利抢占了天井关。

十八日夜,柴荣召来从中路先进入河东的樊爱能、何徽、史彦超、白重赞、向训诸将,商议明日作战方案。柴荣特意让赵匡胤、侯大勇、马仁禹等几位品级较低的将军立在一旁,听其议战。

“现在刘崇大军已至高平,距泽州不足五十里,北汉军两败于大周军,锐气已挫,联当亲率各军,趁此良机,消灭北汉军主力于高平,一战解决北部大患。稍作迟疑,北汉主力逃掉,再全歼就难了。”

在大周行军途中,禁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指使通事舍人郑向谦向柴荣进言,劝阻亲征。柴荣怒其扰乱军心,将赵晁囚禁在怀州。所以,这次柴荣商议作战方案,众将不敢有异。

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心中直打鼓,“北汉军兵力远超大周军,军势强盛,避其锋芒是上策,而陛下担心的却是北汉军跑掉。唉,此仗若败,大周危矣。”

柴荣见众将无异议,略觉满意,抬头见到几位站立的将军,随意问道:“几位将军有何好计?”

侯大勇没料到柴荣要提问,略一思付,道:“陛下思虑周全,此战北汉军必破,黑雕军中有十名强弓手,辽将萧宝珍就是他们射杀,明日大战,可令强弓手隐于阵中,伺机射杀敌军大将,锉其锋芒,北汉军士气必衰。某把此计叫做斩首行动”

柴荣笑道:“此乃擒贼先擒王之计,斩首行动,好名字。”

三月十九日,高平之战终于正式开演。上午,巴公原,双方大军迎头相撞。

此时刘崇并不知道柴荣亲征,探得大周军主力北上,就在巴公原居高排开阵势。刘崇亲率中军,张元徽率军在东,杨衮率契丹骑兵在西,军容极盛。

柴荣怕北汉军和辽军逃跑,坚持快速出击。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落在了后面。巴公原和敌军相遇时,大周军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面对敌重我寡的形势,柴荣非常镇定,令白重赞与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西,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皇帝。

北风吹过,军旗“猎猎”,柴荣全身披挂,跨马到阵前督战,张永德、赵匡胤、侯大勇和马仁禹等将紧随其后。

刘崇见大周人马不多,挥着马鞭,对身过将领道:“区区反臣贼子,不劳契丹人,我汉军当可击败周军,让契丹看看我们的历害。”辽军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仔细观察了大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对刘崇道:“周军列阵齐整,装甲精良,不可冒然进攻。”

刘崇处于大周和辽的中间,与大周是世仇,只能依附辽国,平时受够了窝囊气,和杨衮多有不和,今天见到胜算在握,很不不以为然,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军不必说了,且看汉军破敌。”见刘崇如此,杨衮不愿多说,只令辽军严阵以待,坐山观虎斗。

此时东北风强劲,吹得大周军将士睁不开眼晴,柴荣见风太大,不利于军队展开攻击,隐约有些担心。正在柴荣担心时,风向突变,吹起了三月罕见的南风。柴荣见此战机,击鼓发令。

听到大周战鼓擂响,刘崇也令击鼓发令。北汉枢密直学士王得中见风势突变,觉得不宜出击,提马到刘崇身边,道:“风向突变,不利我军。我军据高临下,占了地利之便,等此风过后,可再占天时,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占齐,可一鼓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