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等看着下人把东西都抬了进去,这才依依不舍地同裴清殊告别。

  人多眼杂的地方,不适合说悄悄话。该说的,要嘱咐的,母子俩早就在琼华宫里说过了。这会儿淑妃要讲的,也不过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有的都不知道已经重复过多少次了。她本是怕裴清殊年纪小,记不住事儿,所以才反复叮嘱。可裴清殊一个大人的芯子,淑妃说一遍就记住了,哪里需要她这样唠叨。不过看在淑妃一片慈母心上,裴清殊一直耐心听着,淑妃说什么都点头答应。

  直到李忠宁看着时辰,不得不硬着头皮提醒淑妃,淑妃这才恋恋不舍地放开裴清殊,说要看着他进了庆宁宫再走。

  裴清殊一步三回头,看向那个站在原地望着他的宫装丽人。最终他还是一咬牙,硬着心肠走进了庆宁宫的大门。

  裴清殊先前听说皇子们都要住在庆宁宫里,还以为今后的居住条件会比较差,得和哥哥们挤一挤了。没想到庆宁宫比他想象中的宽敞多了。不仅院落宽敞,还有单独的花园,面积比琼华宫要大上好多倍。

  不仅如此,每名皇子都有一座独立的三进小院。裴清殊年纪虽小,该给他准备的却一点没少。裴清殊拉着孙妈妈的手走进自己的小院儿时,就听李忠宁给他介绍道:“前头是客厅和书房,过了这道门就是后院。您住主屋,下人们住后头那排屋子里。”

  裴清殊好奇地问:“这么多屋子,就我一个人住呀?”

  李忠宁笑道:“这是规矩,下人们哪能和主子一块儿住呢。东西两边的厢房空着,都是留给您将来的女眷住的。”

  裴清殊听了,忍不住有点好笑。他一个小萝卜丁,就有人给他准备好娶媳妇用的房子了,做皇子还真是幸福,完全不愁娶不到老婆。

  带裴清殊里外转了一圈之后,李忠宁请裴清殊在正殿坐下,然后把分给裴清殊的几个小太监还有粗使妈妈们都叫了过来,让裴清殊认了个脸熟。

  裴清殊身边有福贵这个前任御前太监,还有能干的玉栏在,调教下人这种事根本不用他费心,两人一个训话,一个发赏钱,配合得天衣无缝。起码从表面上来看,众人都是一脸恭敬的样子,不见有哪个不老实的。

  见过下人之后,李忠宁还有事要忙,就先下去了。他走之后没多久,小悦子就跟着其他两个小太监提了午膳回来。折腾了一上午,裴清殊也饿了,就没顾得上再仔细看他的新屋子,直接叫人传膳了。

  离开琼华宫后的第一顿饭,比裴清殊想象中的要好一些。桌上有四个荤菜,四个素菜,两种汤还有各色点心。裴清殊吃得很香,原来御膳房的伙食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差嘛。和琼华宫的小厨房虽然味道不同,但还是很好吃的。

  裴清殊上辈子节省惯了,不喜欢浪费粮食,没怎么动过的菜就赏给了下人,算是给他们添菜了。

  在宫里,下人们得了主子的赏菜,不仅不会觉得在吃人家的剩菜,反而认为是一种光荣。而且主子们用膳,都是太监用公筷布菜的。要说起来,其实都很干净,没什么可嫌弃的。

  其实要不是宫里头的规矩不让,裴清殊都想让大家坐下来和他一起吃饭。一个人吃一桌子的菜,好吃是好吃,但总觉得少了点儿滋味。而且菜越多,吃起来越没味道,反倒不如一饭一蔬吃起来的幸福感强。这个时候,他就忍不住想念起淑妃来了。要是有人和他一起吃饭就好了…

  用过午膳,裴清殊照旧睡了一觉,起来后才继续参观他的新家。可怜这些宫人,他歇午觉的时候他们就没停过,一直在归整行李。

  淑妃带出来的人,手脚就是麻利。等他睡醒之后,玉栏他们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裴清殊拉着孙妈妈的手看了一圈,基本都很满意,只有几点小问题提了一下。

  “院子里的那个大水缸,不要了吧,我不想养鱼。”其实他是怕有安全隐患。

  “以后洗澡的时候…不要准备玩具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他是装小孩子装累了。

  玉栏忍着笑,一一答应下来。

  当天晚上,又有好多人送来礼物,庆祝裴清殊搬入庆宁宫。裴清殊现在收礼已经收习惯了,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稀罕了。所以他只看了一看礼单,就叫人直接把东西收入了库房。

  不过,四皇子和七皇子他们两个例外。既然现在住的这么近了,裴清殊打算亲自去向两位哥哥道谢。没成想他人还没出屋呢,四皇子和七皇子人就先来了。七皇子还不知道从哪里提了一壶酒来,说要让裴清殊尝尝,吓得裴清殊连连摆手。

  看两个弟弟疯闹的样子,四皇子板着脸说:“七弟,十二弟还小,你不要胡闹。”

  七皇子本来还在拿着根筷子逗裴清殊,听四皇子这么一说,跟老鼠见了猫似的,立马老实下来,乖乖地在饭桌旁边坐好。

  “来,咱们哥儿几个喝一杯,庆贺十二弟乔迁之喜。”七皇子怕四皇子说他,赶忙道:“我和四哥喝酒就好了,十二弟你就算了,你随意,你随意哈。”

  裴清殊笑着举起杯。

  冷不丁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母妃又不在身边,裴清殊一开始还真是有点不适应。不过在见到两个兄长之后,裴清殊心里突然就安定了下来。

  其实这里,也有他的亲人,也是他的家呢。

  七皇子夸赞道:“十二弟,你这屋子布置得可真好,规规矩矩的,比我那儿强多了。”

  “你还知道!”四皇子恨铁不成钢地看着他说:“就你那屋子,乱七八糟的,都没地方下脚。听说慎贵嫔娘娘生性喜洁,不知怎的,竟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来!”

  四皇子骂人向来不留情面,得亏这会儿被他骂的,是没脸没皮的七皇子,要是换做旁人早就发火了。

  “四哥,话不能这么说啊!我那儿虽然乱了点,但是乱中有序,乱而不脏,我住着可舒服了。”七皇子笑嘻嘻地对裴清殊说:“十二弟,明儿个下学,我带你去我屋里玩儿。我新得了一只大蛐蛐儿,可好玩了。”

  “整日里就知道玩乐。”还不等裴清殊回答,四皇子先训起人来,“你都多大了,还这样玩物丧志。八弟与你一母同胞,现在的学问可比你强多了。”

  七皇子不怕被人骂,但就讨厌别人拿他和八皇子比。一听这话,他就有些不乐意了:“四哥,你拿旁人举例子也就罢了,你说裴清安学问好?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学那些什么尊卑礼法的东西,还不是为了讨好三哥,让三哥带着他玩儿么!他天天给三皇兄端茶倒水,围在三皇兄屁股后头转,整的跟三皇兄的书童似的,我这个做哥哥的都替他臊得慌!”

  四皇子不依不饶地说:“好,不说八弟,那九弟呢?九弟的年纪也比你小,可功课却在你之上。”

  眼看着裴清殊的温锅饭就要变成七皇子的批斗大会,在七皇子面上挂不住之前,裴清殊连忙出言打断:“四哥,七哥,明天我就能和你们一起上课了么?”

  听到裴清殊的问话,四皇子脸色稍霁,给他解释道:“你年纪还小,跟我们上课的话可能跟不上,所以长华殿那边应该安排了专门的夫子给你开蒙。等你三字经和千字文背熟了,再去跟七弟他们一起听课。”

  “和七哥他们?那四哥,你呢?”

  四皇子微微笑道:“我和你七哥也不是一个夫子教的。”

  “十二弟,你就别想着和四哥他们一起上课了。”七皇子插嘴道:“四哥他们年纪大了,读过的书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咱们去了也是听不懂的。也就只有六哥脑瓜好用,能挤进他们那里去。”

  四皇子闻言不由瞪了七皇子一眼,好像在说“你年纪才大了呢”。

  “六哥,六哥这么厉害的吗?”裴清殊扒拉着手指头算了算,“六哥今年也才十岁吧?”

  他感觉宫里头好像人人都在夸赞六皇子的天分。裴清殊实在好奇,这位六皇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人物。

  “有志不在年高。”四皇子正色说道:“十二弟,你别听七弟胡说。明日起,你就好好同先生学习。我若有空,还是会来检查你的功课。我看你天分不差,也还算用功,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追上六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裴清殊听了,下意识地“啊?”了一声:“四哥,你还要检查我的课业啊…”

  四皇子瞥了七皇子一眼,肃声道:“有这么个前车之鉴在,我不得不对你上着点心。十二弟你要记住,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必须要从小养成。你若不早点养成好习惯的话,以后…”

  “以后怎么了?”裴清殊见四皇子话说到一半停了下来,不由好奇地追问道。

  “过几天你就懂了。”四皇子轻轻一叹气,似乎有些无奈的样子。

  裴清殊见他这么说,也没再多问。四皇子说他过几天就会明白,肯定不是在骗他,那他自己用心感受就好了,没必要强人所难。

  七皇子见气氛有些严肃,便道:“四哥,十二弟头一天来,你就别总拿功课的事情压着他了。咱们聊聊别的吧。”

  四皇子斜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又要拉着十二弟,说二哥三哥他们的事了?”

  “这是多大的事呀!”七皇子的表情很夸张,音量却压得很低,“可惜我住的离他们远,没看着热闹。四哥你住的那么近,你就跟我们说说嘛,二哥三哥到底打起来没有?”

  “不知道!”四皇子面无表情地说:“兄长们内院里的事情,你少跟着瞎掺和!”

  “谁掺和了,我不就问问么!”七皇子小声嘟囔道:“我就不信,四哥你一点都不好奇。我听说,三哥已经看上那丫头好久了,没想到让二哥一声不吭地给抢了过去。要不是大哥拦着,说不明会闹出人命来呢。”

  和四皇子不同的是,裴清殊听说这事之后倒是挺好奇的。恰好饭后四皇子要出去散步,两个小的就留了下来,一边吃瓜子一边八卦。

  小德子手巧,不用牙嗑瓜子,拿手指头一捏就能剥出完整的瓜子肉。

  七皇子吃得开心,还赏了小德子几颗金瓜子。

  “七哥,三哥到底打没打到二哥啊?”裴清殊好奇地问。

  七皇子见他感兴趣,激动得好像捡到宝似的,一脸兴奋地告诉他说:“打到了打到了,听说还是打在脸上呢!明儿个二哥八成是上不了课了,得躺在屋里头养伤呢。”

  裴清殊继续问:“那这事儿父皇知道了么?”

  “八成不知道吧?我听说,咱们庆宁宫的李公公,和全贵妃关系特别好。二哥闹出这档子事儿来,肯定是想瞒着父皇的。”

  “那三哥能善罢甘休么?”裴清殊觉得,以三皇子和皇后的性子,这事儿迟早会捅到皇帝那里去,全贵妃母子就是想拦也是拦不住的。

  “肯定不能呀!”七皇子一拍大腿,十分兴奋地说:“我还等着他们闹呢!这把可有好戏看了,哈哈哈哈哈…”

  裴清殊见他这样,忍不住笑了:“七哥,你不喜欢二皇兄和三皇兄么?”

  七皇子翻了个白眼,实话实说:“一点都不喜欢。你以后和他们接触接触就知道了,二哥这个人啊,整天和大哥形影不离的,可是他和大哥不一样。大哥虽然糙了点,但人不坏。可是二哥呢,给人的感觉阴森森的,我总觉得他装了一肚子的坏水儿。”

  “那三哥呢?”

  “我和三哥就更玩不到一块儿去了。人家可是嫡子,瞧不上我们这些妃嫔所出的弟弟的。就我那八弟,还得天天给人家伏低做小,才能勉强跟在他身边。”

  “这样啊。”裴清殊现在觉得,二皇子荒淫无道,又很有可能会是前世那个亡国之君,所以和他走得远一点肯定是没错的。

  三皇子虽然不是那个亡国之君,可他的脾气和人品好像也不怎么样。加上皇后母子三个对淑妃母子的敌意,裴清殊觉得,辅佐三皇兄的这条道路也走不通。

  大皇子的为人好像还不算太糟糕,但裴清殊和他没有接触过,还得看看以后相处下来的感觉再说后话。

  目前为止裴清殊最看好的,还是荣贵妃所出的四皇子。

  只是…

  “七哥,我看你整日和四哥呆在一起,你和四哥的感情应该很不错吧?”

  七皇子不假思索地说:“那当然啦,我和四哥虽然不是同母所出,但胜似亲兄弟。你别看四哥总是板着个脸,看起来挺凶的样子,其实他这人就这样,面冷心热,很疼弟弟们的。”

  裴清殊赞同地点点头:“我也觉得四哥人很好。”

  要是脾气能再温和耐心一点的话就更好了。

  送走七皇子之后,裴清殊一边看着玉岫给他整理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一边和几个身边人闲聊。

  “文房四宝就用四哥送的那套吧,”裴清殊说:“我喜欢那个竹节纹。”

  “您和四殿下一样,都喜欢竹子呢。”玉栏笑着说:“四殿下可是宫里头出了名的爱竹,听说他院子里还养了不少。”

  “真的吗?那改天可要去看看。”

  孙妈妈正在旁边给裴清殊折衣服,听他们说起四皇子,就随口插了一句:“要说这四皇子殿下也真是奇怪,虽是荣贵妃的儿子,可性子和荣娘娘一点都不像。”

  裴清殊有点想笑——这有什么奇怪的,他是俪妃的儿子,还和俪妃的性格一点都不像呢!

  可孙妈妈似乎从来都没注意到这一点。

  看来,孙妈妈已经完全习惯他现在的性格了,都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的地方。

  裴清殊抬起手,看着自己小小的手掌,忽然觉得,他就是裴清殊,裴清殊就是他。

  以后,没有必要再感到心虚了。

第31章 开蒙

  第二天一大早,裴清殊就被孙妈妈叫了起来, 被下人们摆弄着穿衣洗漱。

  裴清殊好久都没这么早起床了, 困得眼睛都睁不开。直到小德子说他的伴读们来了, 裴清殊才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期待地看向门口:“快叫他们进来。”

  他往旁边瞅了一眼,发现孙妈妈的眼睛简直在放光。

  裴清殊忍不住微微笑了一下。

  两个男孩子进门之后,不等别人介绍,裴清殊一眼就认出了哪个是虎儿,哪个是淑妃的侄子傅煦。

  傅煦年纪比他们大些,个子高高瘦瘦,身着月白色梅兰竹菊纹长袍, 举手投足间自带了一股书卷气。果然如淑妃所说, 看起来很是稳重。

  虎儿只比裴清殊大半岁, 人如其名,看起来虎头虎脑的,十分憨厚可爱的样子。

  许是因为他是孙妈妈儿子的缘故,裴清殊看到他的第一眼, 就觉得非常亲切。

  两人来之前, 显然都是学过规矩了的,一见到裴清殊就向他行礼问安。

  裴清殊连忙将他们亲自扶起:“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啦。”

  说着,便让玉栏送上他早先准备好的见面礼。

  裴清殊笑问:“今天是我头一日拜见先生,来不及与你们多说了,你们用过早膳了么?”

  裴清殊住在宫里, 尚且要早起。这两个孩子打宫外头来,昨夜几乎没怎么睡,更不要提吃什么东西了。

  可两人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

  虎儿老实地点了点头,傅煦却是果断地摇了摇头。

  裴清殊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一个人吃饭无趣,你们陪我用一点吧。傅煦哥哥,你也坐下,就当陪我好不好?”

  傅煦听了,面色微红,不过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虎儿却是瞧着孙妈妈的眼色,畏畏缩缩地站在旁边,不敢坐下。

  孙妈妈也犹豫地看着裴清殊:“殿下…”

  裴清殊权当没听见,直接伸手拉了虎儿一把,把他引到了自己身边的座位上。

  “你们刚来,我没有准备。明儿个起我会让人单独给你们备饭的。不必紧张,快吃吧,不然要迟到了。”

  说完,裴清殊就在小德子的帮助下开吃了。

  有人陪着吃饭就是比较香,填饱肚皮之后,裴清殊就带着两个伴读,四个太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皇子们读书的长华殿,就在庆宁宫隔壁。裴清殊觉得距离不远,就没坐轿辇,权当散步了。

  结果出了门才发现,外头不仅下了雪,还突然起了风。裴清殊现在身娇体贵,才吹了一会儿小脸就冻红了。

  小德子看着心慌,生怕裴清殊被这寒风给吹病了,就要跑回去传轿。裴清殊嫌麻烦,叫住他说:“算了算了,再折腾该迟了,快走吧。”

  就在这时,虎儿突然把身上的棉衣脱了下来,包在了裴清殊的身上。

  他的动作太快了,不仅裴清殊,所有人都愣住了,呆呆地看着虎儿。

  还是裴清殊最先反应过来,笑着把衣服还给虎儿:“你快穿上,这么冷的天,别冻着了,我没事的。”

  这个虎儿,还真是个实心眼的孩子啊。

  小悦子腿脚麻利,很快就又取回来一个脖套给裴清殊戴上。等到了长华殿,裴清殊先去厢房褪去外套,换了双干净靴子,这才去拜见先生。

  裴清殊发誓,明天他再也不嫌麻烦了,还是直接坐轿子过来得了。人家统治阶级这么规定,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他就别总是想要打破常规了。

  因为今天是裴清殊第一天正式上学,他不需要和其他的皇子一起上课,只要单独见一下给他启蒙的这位夫子就好了。

  这位夫子姓宋,虽说现在只是一个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但裴清殊早就听人说过了,这位宋先生可是大有来头。

  宋先生名宋尧,今年二十九岁,是名门宋氏的嫡子。与左家那种在大齐统治时期才兴起的新贵家族不同的是,早在几百年之前,天下还没有统一的时候,宋家就已经是名门贵族了。

  这些年来,宋氏在朝中的权势虽然没落了许多,但宋家仍旧是人们心中的清贵世家。

  不过这位宋先生的厉害之处,还不仅仅在于他的出身。在延和十二年、也就是今年的科举考试里,宋尧中了一等第三,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

  裴清殊一见到宋尧,就知道皇帝这探花郎没选错,宋尧果然是一个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

  看来皇帝给他选启蒙老师的时候,还是很用心的。只是这样一个大才子,给自己一个毛头小儿做老师,裴清殊觉得真是大材小用了。

  好在宋尧并不这么觉得,或者说,是人家探花郎修养好,没有表现出来。

  宋尧是老师,裴清殊是学生,按理来说师生第一次见面,裴清殊应该行大礼的。不过宋尧的出身再尊贵,也不及裴清殊这个皇子,所以最后,他们按照规矩同时向对方行长揖礼,替代了跪拜礼。

  见过先生之后,宋尧又带着裴清殊去拜孔子像。

  其实,现今的大齐并不是一个儒家思想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朝代。

  大齐说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最初的大齐,皇室并不姓裴,而是姓李。

  当年天下三分,赵、燕、鲁三大国鼎立,另有小国无数,各国之间战乱不断。后来北方的元氏兴兵,建立了北辽。南方的李氏建立了大齐,被称为南齐。

  南北朝对峙时期,北辽兵强马壮,南齐富裕繁华,谁都无法轻易吞并对方。

  直到有一朝,北辽的皇帝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嫁给了南齐的皇帝做皇后。天下曾经短暂地统一了一段时间。不过在那对帝后去世之后,天下便又恢复成了北辽南齐隔江而治的局面。

  直到九百多年前,北辽出了一位明君,把北辽的国都从寒冷的平城迁到了中原的洛阳。他大力提倡汉化改革,让鲜卑人改汉名,说汉话,穿汉服。加上娶的皇后也是汉人的缘故,一时之间,汉化改革推行得十分成功,最终也成功攻入了南齐,统一了天下。

  中原就这样安定了三百多年。只是在那位太和皇帝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并没有把汉化的政策继续进行下去,只坚持了两三朝,朝中的那些鲜卑元老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最终,鲜卑人再次回到了统治地位,把汉人踩到了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