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会儿,何氏的大嗓门又响起来:“人哪?都磨蹭啥!”这时传来了圆宁不甘不愿的声音:“娘,这么热的天怎么烧啊?我怕热。”夏宁撇了撇嘴,小声嘀咕道:“就她娇贵,谁不怕热啊。以前还不都是方宁烧火。”

说起烧火,这简直是杜方宁的噩梦,大热天,灶房又小又闷,两个大火炉烘烤着,每回烧火,她身上的汗水就不停过。每当这时,她都边烧火边做心理建设:就当蒸桑拿了,出汗排毒。如今她家的厨房四面通风,再加上又有几个姐姐爱护着,她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了。

灶房那边一阵喧嚷。这时,西厢房门外传来一阵踢踏声。

“夏宁,秋宁,咱奶让我来喊你们过去帮忙。”说着,不用人招呼,冬宁就撩起帘子径直走了进来。

夏宁假装很忙的样子,头也不抬地说道:“我没空,正做活呢,不就一个客人吗?你们几个还忙不过来。”

冬宁脸现不悦,她强忍着想翻白眼的冲动,又耐着性子问秋宁:“秋宁你去呗。咱奶还请不动你们了?”

秋宁正在迟疑,夏宁就拿胳膊捅了捅她,不让她去。秋宁低头说道:“我也忙着呢。”

冬宁的耐性全失,不耐烦地出了口气,转头又看向方宁,方宁不等她开口,主动说道:“我去行啊,咱奶给我肉吃不,给半碗我就去。”她敢打赌,何氏连一块肉都不舍得给她。

“哧。”冬宁又气又乐。一张扁嘴险些没撇到耳后根去。她用一副居高临下的鄙夷口吻说道:“方宁,你咋越来越贪吃了?”

方宁也学着她的样子接道:“还不是跟你学的,你真让我烧火,我就趁咱奶不注意偷肉吃。把嘴烫起泡我也要吃。”这些都是冬宁干过的勾当。方宁一开口就直揭她的伤疤。

“扑哧。”夏宁不厚道的捂嘴笑了。

“你,你简直是皮痒!”冬宁气得两眼冒红光。

方氏听到动静,忙过来劝阻:“你们小姐妹开玩笑也得讲个度,方宁你再说我真揍你,冬宁你快回去吧,一会儿我忙完去帮着你们。”冬宁气呼呼的走了。

灶房那边又传来了何氏的骂声:“都滚去吧,烧个火你推我我推你,你们都当自个是谁?一个个小姐身子丫头命…”

上房那边一阵鸡飞狗跳不消说,三房这里各忙各的。谁也没往前凑。

院子里传来了浓烈的油香和肉香。方氏自言自语道:“马上就是中秋了,到时让爹也割二两肉去。”方宁笑笑,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

“咱们明后天又可以去县城了。”杜朝南的精神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爹,我还跟你去。”杜朝南这次一点都没反对。

26第二十六章再起波澜

“再去这一次,地里的庄稼就该收割了。”杜朝南跟方氏叨咕道。

方氏一边做活一边答话:“可不是嘛,地里的芝麻、苞谷、豆子眼看着就该收了。收了秋还要种麦子。得有一个月才能闲下来。”

方氏想又想,又低声说道:“秋收也没啥收头,她奶给的那几亩庄稼都长得不好,黄瘦黄瘦的。”估计连他们一家的口粮都不够。

方宁竖着耳朵听着爹娘拉家常。

杜朝南沉默了一会儿,低声叹道:“没事,等房子一盖好,冬麦一种上,我就出去做短工,总归饿不着你们娘几个。”

说到房子,方氏不禁又皱起眉头:“他爹,你说咱家的房子今年能盖上吗?我算了算,两间屋至少也得一两银子,咱哪来的那么多钱,借也无处借。她奶这…唉…”

“…再说吧。”

听到此处,方宁心中一咯噔。她爹似乎有些犹豫了。不行,他们家一定要搬出去!否则这家分了跟没分一样,仍然活在何氏的高压之下。搬出去,哪怕住泥胚房茅草棚也比这儿强!方宁不动声色的想着办法。

方氏轻轻吁了口气,探头看了看天色,起身说道:“晌午了,我去做饭。”夏宁和秋宁也自觉放下活去帮忙。

谁知,这厢饭还没做好,何氏却派圆宁过来叫杜朝南到上房吃饭,方宁一家俱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圆宁扬扬嘴角,轻声细语的解释:“我奶说小叔的同窗可是贵客,人家家里老有钱了,让我们一家好好巴结,以后说不定能帮上我小叔。我爹和大伯他们都要去陪客,三叔得也去。”

“哦。”杜朝南回头歉意的朝妻女笑笑。何氏只说让他去,根本没提方氏她们的事儿。方氏和三个女儿一脸的淡然,以何氏的抠门性情能请杜朝南一个已是意料之外,更别提她们娘仨了。再者,就算对方请了,她们也不敢去。方宁却比他们想还得还深远些,她不相信何氏真的只是让父亲过去吃饭这么简单。但是她又不能拦着杜朝南不让他去。

“爹——”方宁扯扯杜朝南的衣角,似乎有话要说,圆宁以为方宁是撒娇也想跟着去,便捂着嘴轻笑一声提醒道:“方宁,咱奶没说让你和三婶去。你要是馋我一会儿给你留块肉。”

方宁把脸一拉,不屑地答道:“不用了,我又不像有的人那么馋。”

说罢,她无视圆宁,转过头嘱咐杜朝南:“爹,一会儿吃饭时,你啥也别说,免得说错了什么,我小叔又觉得咱们丢他的脸。”此话一出,杜朝南的心不觉再次一沉,他心不在焉嗯了一声。

方宁继续嘱咐:“无论旁人怎么拿话激你,你就一口咬定要和我娘商量,啥也不答应。”

“这,你奶只是让我陪客而已。”杜朝南有些哭笑不得。方宁心道,我也但愿她只是让你陪客吃饭。

杜朝南到上房去了。方氏带着三个女儿在家里吃饭。

午饭过后,只要不太忙,人们都会小睡一会儿。方氏和夏宁秋宁几个也都有些困倦,各自歪着歇午觉。方宁没心思睡,她轻手轻脚的溜出屋子,朝上屋摸去。前面人来人往的,自然不方便偷听。于是她从夹道过去,躲在菜园里偷听,堂屋斜对着菜园子另开了一扇窄窗。她整个人像只壁虎似的紧贴在墙上,屏息静气偷听屋里的谈话。

“老三,我听人说你上回去县里没少卖钱?”

“…老三,不是我说你,你如今咋越来越像娘们了,做事小气扒拉一点都不利落。你不能因为分家了就撂挑子不管了。”

“…”

“三儿,你今儿得给个准话。”

杜方宁皱眉,这是做什么?三堂会审?

在众人的高声逼问中,杜朝南的声音不十分清楚,让方宁听得心中起急。

“小妹儿,你在做什么?”突然,从方宁身后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

“谁?”方宁急忙回头,一看却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男子。他身着一袭月白夏衣,身材略胖,面皮白净,浓黑的眉毛下眨巴着一双细长的眼睛,手中轻轻摇着一柄折扇。他在努力做出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无奈形似而神不似。

“你猜我是谁?”这位少年用略有些骄矜的目光打量着方宁,似笑非笑的问道。不用猜方宁就知道他是谁,她觉得自己可能还要用上此人,因此便认真的打量了他几眼,以一副十分尊崇的语气问道:“你肯定是我小叔说的那位,才高八斗,风流、风流稠党的王大才子吧?”

“呵呵。”王清举低低地笑着纠正道:“是风流倜傥。”

“呃,我认字不多。”方宁一脸羞愧。

王清举欲要开口,方宁用手指抵在唇上,“嘘”了一声,然后往菜园里走了几步。王清举心中不解也跟着走过去。

“小妹儿,你在这里做什么?”王清举只觉得这个乡下丫头十分有趣,便多问了几句。

方宁站直身子,一本正经的拱拱手认真地说道:“你的大名我是如雷贯耳。”

“嗯?”王清举的嘴角再次一弯。

方宁抬起头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对方:“那么,你听小叔说过我们一家吗?我爹行三,都是他在供我小叔读书的。”

王清举微微一怔,缓缓摇头:“不曾听过。”方宁一脸失望。

两人正在说话,就听见杜朝栋连声唤道:“清举,清举。”

“在这儿呢。”王清举笑着应答。

杜朝栋和颜悦色的走了过来:“大热天的你往这儿钻什么,去书房歇会午觉吧。”他一看到方宁,脸上的笑意顿时凝固了。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和烦躁。

方宁冲杜朝栋喊道:“小叔小叔,有两个字你教错了,不是风流绸党,是倜傥。”

“噗。”王清举忍俊不禁。杜朝栋气得满脸通红,沉声喝斥:“没规矩的丫头片子,我自个念书时间都不够,还有空教你!赶紧回家去,别出来瞎逛了。”

方宁鼓起小脸,认真说道:“我没瞎逛,我找你有大事。”

杜朝栋可没兴趣管她的事,但王清举却兴趣盎然。

“说吧。”

“小叔,宋乔家比咱们好很多,他都不请先生开小灶,你干脆也别开了,你实在不行,就让这位才高八斗的哥哥给你补习呗,这样省下钱,我奶就能分给我家一千文钱盖房子了。”

杜朝栋听着方宁当着脸说这些话,气得脸都黑了。他双目圆睁,手指着方宁大声喝道:“出去,赶紧出去!”

方宁吓得脸色苍白,她用目光向王清举求救,王清举心中顿时涌上一股拔刀相助的豪情,温声劝道:“朝栋,你跟一个小女孩计较什么?别吓着她了。”

杜朝栋极力压着火,看也不看方宁,拉着王清举就走。方宁捂着脸呜呜的哭了起来:“小叔说话不算话,奶奶也是,说好给我们家盖房,现在又不想给了,你们还逼着我爹出钱,呜呜,没天理了。不给钱,我就上镇上找先生说去。让他好好管你…”

杜朝栋气得五脏六腑一起冒烟,恨不得踹她几脚。他一脸尴尬的向王清举解释:“别理她,这孩子平时就爱乱说话,我带你出去走走。”

杜朝栋拉着王清举进了书房,方宁在菜园子站了一会儿,又悄悄地摸回前院。杜朝南已经回来了,果不其然,他一脸愁容,和方氏相对无方。

半晌,方氏才无奈地问道:“他爹,咱娘说的这事我觉着有些不地道,老刘家有钱肯定会还,他要真没钱,咱不能真去拉人家东西吧?”

“乡里乡亲的,是不能这么做。可大哥二哥他们当面把工钱全拿出来了,二哥说钱是从他连襟家借的。咱们一点不拿也不合适吧。反正都供到这一步了。”

方宁在旁边慢慢地听明白了,原来,何氏又将主意打到了杜朝南借给刘大同的钱上,她说如果中秋过后对方再不还钱,就去到对方家里拉东西。当然,坏人是杜朝南去做,东西她落着。就当抵了杜朝栋的束脩了。杜朝南不想去拉东西也可以,那就自己把钱拿出来。

“爹、娘,咱们不是分家了吗?咋还跟没分家一样?”

方氏叹了一声,耐心解释道:“可不呗,分家就图个清净。其他的一样跑不了。”

杜方宁想了好一会儿,严肃地接道:“那咱们家是不是该立个分家的字据?”她记得农村老家分家就请村长和族里的老人见证一下就行,也没见谁立什么字据。据她观察,整个南山村里的平头百姓也都没有这习惯,至于那些有钱有产的她就不清楚了。但何氏这帮人跟别人不一样,她什么事都得防着,最好能明确规定好权利和义务。什么该出什么不该出,全都得说明白了。

杜朝南一脸迟疑:“这不好吧,村里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分的,也没见谁家怎么样。就几亩薄田,用得着这样吗?传出去会让人笑话。”别人会笑他们穷人多作怪。

“爹,我不怕别人笑话。我就请里正,他这回总跑不了。”方宁说做就做。明天他们又要进城了,她可不想再被搜身。

27第二十七章见证

杜朝南心里虽然不赞同方宁这么做,但也不能真看着她一个小女孩去请人,他默然半晌,无奈的叹道:“好吧,我去叫人。”

这回王里正没有提前得到信儿,所以被他们父女堵个正着,王里正是个面上的人,一见躲不掉,便笑呵呵地说道:“朝南,你听我一句,一家子骨肉也别计较那么多。差不离就行了。别整东整西的让人寒了心。”

方宁在旁边答道:“里正伯伯,今儿就是立个字据,将那日分家的事用白纸黑字给写下来就行。”

王里正怔了一下,一脸不以为然:“我说朝南,有这有必要吗?你家又不是多大的产业…”

杜朝南面色微红,尴尬的干笑一声。

方宁不由得有些憋气,提高嗓门说道:“里正伯伯,我家觉得有必要就是有必要。您只是去做个见证而已。”她请对方来是做见证,而不是让他来判断有无必要。

“好好,走吧。”王里正见对方坚持,他只好什么话也不说了。

杜朝南领着里正先往家去,方宁又自告奋勇去请三爷爷。三爷爷一听说来意,连连摆手:“不了不了,我不去。”

“三爷爷,一事不烦二主,您老上次去了,总不能这次换人吧。我知道我奶上次的话惹你不痛快了,你老额头上能跑马,肚里能摇船,就别跟我奶一个妇道人家一般见识…”

三奶奶在旁边哧的一声笑了,她一边纳鞋底一边说道:“老头子,咱孙女眼巴巴的来找你了,你就去一趟吧。”

方宁笑嘻嘻的晃着三奶奶的胳膊说道:“还是三奶奶好,体谅我们家的难处。”

三爷爷假怒道:“我就不体谅你们家了?”

“不是不是,都体谅。”

在方宁的软磨硬泡之下,三爷爷终于无奈答应再去做个见证。

何氏和老杜头一看里正和杜三爷都来了,不禁一愣。何氏很快就上前热情的招待里正。里正很快就说明了来意:“上回分家,我有事出门了。这次朝南又去找说要做个见证。”

何氏一听,长脸一拉,尖着嗓子冲着杜朝南嚷道:“老三,你又受了谁了的撺掇来气我们老两口?上次不是分得好好的咋又重提一回?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杜朝南呐呐地答道:“娘,就是让他们见证而已…”

何氏窜到杜朝南面前,掂着脚手指几乎要戳到他脸上去:“你这个黑心烂肝的,我生你还不如养条狗,你还要立字据,你这是防着我和你爹啊,哎哟,我的命咋这么苦啊…”

王里正皱了皱眉头:“杜大娘,你看这…”他原以为杜家已经分过一次,不会再闹了。没想到还是样子。

何氏继续破口大骂。王清举和方宁站在门口,王清举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因为之前何氏待他十分和气。他一时半会无法将这个疯子一样的婆子和那个和蔼和气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方宁大声接道:“奶,不是我们防着你,而是你…你不该搜我们的身,不该分了家整天找我爹要钱。我都问王公子了,他说《孝经》上都没有这样的事例。”

“你说啥?”何氏的哭闹声戛然而止,刀子一样的目光准确无误的射向方宁所在的位置。她正要出口的骂声冲锋到半途却偃旗息鼓的咽了回去,她熟练的换上一副和气面孔:“小王公子,你咋过来了?”

这时,杜朝栋黑着脸匆匆赶过来了,他一直领着王清举在树林里转悠,没想到方宁趁着他上茅厕的机会,又把王清举给拽了过来观看他们一家的丑事。

里正也听说了这位小王公子的事情,他矜持而又不失热情的冲他点头微笑。何氏赔着笑脸对王清举说道:“小王公子,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和朝栋回房读书吧,俺们家有点小事要商量。”

杜朝栋看向王清举,眼中的含义不言而喻。王清举一想也觉得自己确实没有立场管别人的家务事,他讪讪地一笑,就要离开。

方宁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她脆声说道:“王公子,我听说书的说过:读书人就应该国事、家事、天下事都要关心。你们将来是要做官的,做官的难道会不管百姓的事吗?”

“这…”王清举觉得这话十分入耳,又很有道理。他不由得多看了这个黄毛丫头一眼。

杜朝栋没好气的说道:“等做了官再管吧,清举咱们走。免得让这些鸡毛蒜皮污了你的耳朵。”

方宁抬起头大声说道:“小叔,你说这些会污了你的耳朵,你用我家钱的时候咋就不嫌污了你的手?你要真清高,你就别吃饭穿衣,你直接喝露水吃仙丹登仙去呀。王公子,你连一家都管不了,将来怎么管千万家百姓?”王清举的脚步果然停了下来。

杜朝栋气得满脸通红,何氏见自己最疼爱的幺儿被方宁当面下脸,气得五脏冒火,举起蒲扇大的巴掌就要开打。她的巴掌还没大,方宁像杀猪一样的大叫起来:“我奶又要打人了——”

方氏和夏宁等人闻声也跑了过来。王清举连忙去劝何氏,现场乱成一团。

王清起一脸失望的看着杜朝栋,摇摇头说道:“杜贤弟,你不是说你们家和睦融洽,父母虽不识字但却明理大度,堪为乡民表率吗?”

方宁一边在人群中乱跑一边为何氏“辩解”:“小叔说得没错,我奶就是表率,她做什么都是头一份。她头一个让孙子孙女分开吃饭,她头一个把大孙女卖了盖房子,头一个整天骂自己儿子儿媳绝户头,头一个搜孙女和儿子的身,头一个…”方宁每说一句,何氏和杜朝栋等人的脸就黑一层,直到黑得无以复加。王清举想笑又不能笑,只好硬硬憋住。何氏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方宁的嘴给缝上。

“都别闹了!你们说到底要怎么样?”杜朝栋觉得脸上火烧火燎的,他只想让这个闹剧快点结束。

方宁早就等着这个机会,躲在父母身边高声说道:“你给我们立个字据,写上河洼的六亩地全归我们家,以后不能用任何借口收回来。你再写上,分家后,我家除了该孝顺我爷奶的份子,别的你们不能再要。”

里正清清嗓子,慢慢说道:“杜大哥,这个要求不过份。别人家也都这样。”只不过极少有人用笔墨写下来罢了。

何氏简直快气昏了,但她在没有占到便宜前是绝不会昏过去的,她暗暗镇定心神,郑重地说道:“老三不是说每月要孝敬我吗?那好,三房一家每月就给我三百文钱。”何氏的话一说出来,众人无不哗然。庄户人家一年收入才多少钱?她竟然敢开口要这么多?

方宁故伎重演:“奶,你拿刀把我们一家全砍死算了,再用秤称称看能值多少钱。”

何氏嘴一张,刚想发疯撒泼,可一看到王清举在,又怕落了小儿子的脸面,只得硬生生的憋住了。

杜朝栋只想着让这场闹剧快快结束,他进屋取了笔墨,刷刷地写了起来。

方宁在一旁提醒道:“小叔,别忘了,我奶分家时答应给的一头小猪,三只母鸡,一千文钱。你不写,我明天就去镇上找你先生评理。”

“放你娘的——”何氏忍不住想爆粗口。方宁眨眨眼睛,似乎在鼓励对方继续大骂。好在何氏还有理智,再一次在关键时刻憋了回气。

杜朝栋理都不理她,耐着火气一口气写完。何氏几次想阻止,都被杜朝栋用目光制止了。

杜朝栋写完了以后,里正签字,三爷爷也按了手印算是见证人。方宁还特意让王清举也签了名。

出了这等事,王清举也不想在这儿呆了,和杜朝栋寒暄了一阵便提出告辞。何氏整整衣裳和儿子一起热情的挽留一番,最后见实在留不住,才十分不舍的送他出村。

王清举一走,杜朝栋就阴测测地看了方宁一眼,摇摇头,默不作声的回屋去了。何氏一脸心疼的跟上去,心呀肝儿的安慰着。

方宁一家热情的送里正和三爷爷出去。

三爷爷走到最后,小声对杜朝南说道:“三侄儿,你有空多说说孩子,咱们老杜家总归是一体的,不能在外人面前落自家人的脸。”杜朝南喏喏应答。

等他回来教训女儿时,方宁理直气壮地辩道:“爹,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吗?我是被谁逼的?若是有办法,谁愿意含血喷人先脏的难道不是自己的嘴?他们知道面子,难道我不知道吗?”

论辩论,老实木讷的杜朝南哪里是她的对手,他只好胡乱教训了几句便草草完事。

当晚,何氏又大闹了一场,三房一家人闭门塞耳不理。

第二天一大早,父女俩就起身进城。这次,方宁还额外带上了两个姐姐赶制出来的几个大小不一的书包。

父女俩跟上次一样,先步行到镇上,在老地方等牛车。结果还是上次那个车把式,那人也认出了这父女俩,双方两看两相厌。方宁很硬气的坚持不坐这人的车,又跟杜朝南步行了一里多地,坐了外村的牛车一起入城。

28第二十八章赶出家门

到了县城,杜朝南还像上次一样先交了两文钱的摊位费,找了个不好不坏的地方开始将东西一一摆好。两人歇息了一会儿,方宁又开始跟着周围的摊贩一起亮嗓子吆喝开了。

“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看一看啦。花草帽,好看又便宜,戴上它年轻好几岁…大中小竹筐结实耐用,祖传绝门的编织手艺…”这种自卖自夸的吆喝法,杜朝南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出血跳河大甩卖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方宁吆喝得起劲,东西卖得也快。嗓子喊累了,她拿了把蒲草垫子往地上一坐,一边就着竹筒喝水一边观察着行人。

好在今天天阴,天气并不十分炎热,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其中还有有不少姑娘和已婚妇人。

不多时,一个年轻妇人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停留在了他们摊前。

“大姐,你要买什么?”方宁笑吟吟的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