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候点头,“倒也是。”话落,坐下了身。

柳芙香连忙端了一盏热茶递给武威候,“侯爷先暖暖身子。”

武威候伸手接过,喝了一口热茶,端着热茶,对柳芙香道,“子斩回来了,你可知道了?”

柳芙香脱口就想说不知道,但想着苏子斩回来她岂能不知道,侯爷又不是傻子。于是,她点了点头,“知道,妾身已让人去打听了,公子半年没归家了,不知今日回京可回府?妾身也好让厨房准备膳食。”

武威候颔首,“你去派人问问也好,他出走这大半年,大概是发生了许多事儿,不止从母体里带的寒症好了,性情似乎也变了。”话落,他与柳芙香闲话家常,“变的让我这个父亲都快不认识他了。”

柳芙香不解,但知道苏子斩自小跟随的寒症好了,既让她高兴又让她心酸。担心地问,“公子性情又变成什么样了?”

武威候摇头,“说不出来,你见了他就知道了。”

柳芙香见武威候不说,也不敢再追着问,点了点头。

二人一时止了话,屋中甚静。

武威候喝完一盏茶,对柳芙香道,“太子殿下快大婚了,子斩也年岁不小了,以前他寒症在身,又有狠辣的名声在外,名门闺秀大多都不敢肖想他为夫婿,如今他寒症好了,又擢升为户部尚书,如此年轻,得太子殿下器重,前途无量。你身为继母,对他的婚事儿也要上点心,还需多操神一二。”

柳芙香心中难受,但也不敢表现出来,勉强地点点头,“侯爷放心,妾身明日便将闺中女儿家适婚之龄的女子筛选一遍,交给公子选。”

“嗯。”武威候点头,“也好,他若是选最好,若是不选,你就将筛选出来的人选交给太子妃,你与太子妃也有些交情,让她来帮着相看……”他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什么,立即拧紧了眉头,“本侯总算知道如今的子斩像谁了?”

“如今的公子像谁?”柳芙香一愣,看着武威候问。

武威候思索片刻,还是回答柳芙香,“像太子妃。”

柳芙香不解,呐呐地问,“侯爷指的是什么?”

武威候道,“本侯说的是性情,子斩如今的性情,行止做派,颇有几分像太子妃。”

柳芙香心惊不已,她与花颜打过几次交道,对于花颜的性情行止做派虽说不上熟悉至极,但也是一辈子不会忘她浅笑盈盈间将她推下水的手段。

她想到了侯府派出无数人四处找苏子斩的下落都找不到,后来,花颜进京,苏子斩还没有消息,她去东宫问花颜,花颜告知他苏子斩平安,显然,苏子斩与花颜有着不同寻常的交情。

她呐呐地问,“公子怎么会像太子妃呢?侯爷是不是看错了?”

“等你见了他就知道了。”武威候摇头,“他是我的儿子,本侯不会看错。”

柳芙香点点头,心中又酸又涩,不敢再谈论苏子斩,她怕自己一下子又哭出来,于是,她转了话题,对武威候问,“太子殿下当真好了?痊愈了?”

武威候拧眉道,“说起这个,本侯也纳闷。明明太医院的一众太医与孙大夫都诊出了油尽灯枯之脉,偏偏今日见太子殿下全身上下都好得很,显然痊愈了。只能说德远大师与主持方丈是方外高人啊。”

柳芙香惊奇地说,“听闻太子殿下是中了邪祟?这么说,德远大师和主持方丈能通鬼神了?”

武威候颔首,“大约如此,两位大师名不虚传。”

柳芙香立即道,“改日妾身一定要去半壁山清水寺捐献些香油钱,多烧几炷香,保佑侯爷、公子和咱们侯府。”

武威候点头,“嗯,是应该,子斩如今入朝了,以他的脾性,还是多烧烧香求佛祖保佑吧。”

柳芙香不再说话,算计着哪天日子好,早早去半壁山清水寺上香,一定要捐献一大笔的香油钱,再点两盏长明灯。

二人在说苏子斩的同时,文武百官也在悄悄地谈论太子殿下与苏子斩。

对于太子殿下当朝言道被人下了巫术,邪祟入体,幸得苏子斩识破,再加之德远大师与主持方丈诵经十日,才让太子殿下转危为安一事,群臣们大多数心里都十分相信。毕竟太医院所有太医与孙大夫都诊脉说太子殿下当日病入膏肓油尽灯枯没有五百年人参怕是不可救了。

皇榜依旧在各地张贴着,五百年的人参至今没有人贡献。朝野上下都觉得怕是太子殿下天妒英才要陨落了,没想到,十日后奇迹地好了,生龙活虎。

大多数人都相信,太子殿下是真龙天子,天佑洪福。

但别有用心者却知道事情定然不是这样,但至于是哪样,这十日来,没有查到半丝消息,无论是东宫,还是皇宫,都无缝可查,就连皇帝身边的大总管太监王公公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所以,只能静观其变,但结果,便是如今,云迟在今日早朝一番话震慑朝野。

唯一的一个突破口是在城门,守城的士兵深夜里见到了云迟从外地奔波而归进城。

这一则消息传到了统领的耳朵里,他一拍桌案,森然道,“原来云迟在这十日里不再京城,而是去了北地。他一定是因为花颜那个女人。”

闫军师立在统领身后,见他一掌拍碎了桌案一角,立即说,“统领,仔细伤了手。”

统领眼底一片黑雾,手被震裂了口子,有鲜红的血落在地上,狠声道,“我真是小看了云迟,本来以为他不顾江山社稷独自一人闯入蛊王宫救临安花颜,哪怕知道她在北地受了重伤,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离京。真没想到,他还就真敢离京。”

闫军师奇怪道,“北地距离京城千里,他是怎么得到消息花颜受伤的?以时间推算,他不应该那么早知道将京城布置一番赶往北地。”

统领冷哼,狠厉地道,“云家虽四百年来为江山社稷劳心费神,日渐荒废了云族术法,但骨子里的传承也是有几分的,大约是云迟感应到了。”

闫军师恍然大悟,“云族术法真是玄妙,可惜,只云迟传承的人才能得到,真是得天独厚。”

统领嗤笑,“天道自有公正,得天独厚又能如何?身怀逆天之术,一旦妄动,便会反噬,轻则重伤,重则殒命。花颜妄动是找死,这一次她没死成,算她命大。早晚有一日,我要让她死在我手里。这个女人,活着一日,就是祸害。”

“统领说的是,花颜这个女人实在太厉害了,她若是不死,我们大业怕是不成。”闫军师点头,试探地问,“此次,我们已错过了攻打京城最好的时机,谁也没想到太子竟然玩了这么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戏码,使得我们被他设下的迷雾障遮蒙了眼睛。”

统领深吸一口气,“此次皆因我久不在京城,在东宫、苏子斩、花家三方势力的追查下,为了隐秘行踪,不得不与京城断了联系,才没能堪破云迟装病下的迷障。”话落,他冷笑,“不过,也不急,日子还长的很,我倒要看看,杀了花颜,云迟还能蹦跶几日。”

闫军师道,“此次没能杀了花颜,她还活着,就看梅花印卫与那十万兵马能否……”

他话说到一半,一只鹰鸟冲进了房中,落在了统领肩头,统领解下鹰腿上的信笺,展开一看,顿时大怒,一双眼睛几乎喷出火来,杀气腾腾地道,“好一个临安花灼,好一个陆之凌,等我将他们碎尸万段。”

第七十三章(一更)

闫军师看着统领杀气腾腾一双眼睛冒火恨极的模样,便知道出了大事儿。

他暗觉不妙地试探地问,“统领,出了何事儿?”

“你自己看。”统领将信笺甩给闫军师。

闫军师展开信笺看罢,顿时大惊失色,脱口道,“这怎么可能?”

“难得你说这消息是假的?”统领冷厉地看着闫军师。

闫军师顿时一噎,这消息自然不能是假的,但是他也不愿意相信这消息是真的。他与统领合谋布置了梅花印卫和十万兵马埋伏在神医谷,若是花颜从北地回临安,势必要途经神医谷,若是中了十万兵马的埋伏,那么,花颜就会被万箭穿心而死,同时也会被十万铁蹄踏成烂泥。

计划得万无一失,怎么会功亏一篑?

不止梅花印卫的头领死在了花灼的剑下,十万兵马遇到了陆之凌同样埋伏在神医谷的二十万大军,也都折在了那里,被陆之凌收服了。

他抖着手开口,“难道是我们的人中出了奸细?走漏了消息?”

统领森寒地看着他,“谁是奸细?你是还是我是?还是为保我保梅花印卫干脆赴死的梅印之首?”

闫军师顿时没了话,计划周密得万无一失,他们之中自然不可能有谁是奸细。可是陆之凌怎么会神兵天降在神医谷的?他看着统领,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还是说,“统领还是先将手包扎一下吧!您乃万金之身,千万保重身体。”

统领冷笑了一声,“万金之身?万金之身会是从地狱里爬着活着?”话落,他抖了一下手腕,血珠顿时洒了一地,星星点点,他伸手入怀,拿出帕子,不甚在意地随意一按,目光沉着浓雾地说,“我不止小看了云迟,还小看了临安花灼与陆之凌。”

闫军师伸手入怀,拿出一瓶药,小心翼翼地说,“帕子不管用,统领请山药。”

统领置之不理,“你说,如今花灼是不是带着花颜那女人已过了神医谷了?”

闫军师点头,“自然是过了神医谷了。”

统领道,“那陆之凌呢!他带的三十万兵马,是回西南境地,还是北地,亦或者来京?”

闫军师心下一惊,细思之下惊道,“他怕是会带着三十万兵马来京,这样一来,统领的打算便……”

“只要他带着三十万兵马来京,我的打算便泡汤了。”统领咬牙切齿,“错失了在云迟离京的十日里最好攻打京城的机会,如今云迟回京了,再加上陆之凌三十万兵马,京城一定会在他大婚前固若金汤,水泄不通,想要动手,难如登天。”

“统领,那我们怎么办?”闫军师立即问。

统领森然地道,“云迟想要大婚,他以为守住了京城就行吗?从临安到京城一路,我就要让他见识见识,什么是死神之地。”

“统领打算如何安排?”闫军师看着统领。

统领一字一句地道,“从长计议,一定要在迎亲队伍进京的路上杀了花颜。”

闫军师点头,再次将创伤药递给统领,斟酌地建议,“您还是上药吧!若是落了伤疤,以后您即便遮着面,也会轻易被人认出。”

统领这才接过药,洒在了伤口上。

从神医谷越往南走,天气渐渐地没那么冷了,一路马车压着的大雪,渐渐地也变成了细细的飘雪,车马走过,地上的碎雪很快就化了,压出车辙痕迹。

过了几日,快到临安的时候,天空下起了细雨,道路两旁依旧有山花在开,树木也不如北方萧条,看起来是郁郁葱葱的绿色。

花颜在出了神医谷地界后,睡着的时辰总比醒着的时辰多。夏缘不止每日给花颜把脉,也让天不绝每日给花颜把脉。师徒二人时刻关注着花颜的身体,偶尔坐在车中研究药方,怎样让花颜尽快恢复。

可是对于花颜来说,汤药下肚,对她效果甚微。也只有五百年的人参能让她起效些,恢复些力气精神。

但五百年的人参只有一株,每日用一些,用了这十多日,便用完了。不过幸好在人参用完后也回到了临安。

程子笑和五皇子、夏泽等人都没来过临安,如今到了临安地界后,看着完全不同于北地的风貌,忍不住赞叹。

从临安的地界到临安城,一路闻着细雨花香。

夏泽挑着帘子,忍不住道,“果然是花城,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花之都。”

程子笑点头,“都说临安人杰地灵,果然名不虚传。”

五皇子接口,“怪不得能养出四嫂这样的女儿家。”

天不绝嗤笑,“你以为临安有几个花颜?只有花家有一个花颜而已。她可不止是临安养出来的。”

五皇子顿时住了嘴。

几个人说着话,马车一路进了临安城。

临安热热闹闹,一片祥和。百姓们迎来过往,脸上都挂着笑容。看到一队人马进城,有人大胆地问,“花离公子,是公子和小姐回临安了吗?”

花离坐在车前点头,“是啊,是公子和十七姐姐回来了。”

百姓们发出欢呼声,争相上前,围着马车问好。

花颜示意夏缘挑开车帘,夏缘也觉得临安暖和,花颜身上穿的多,捧着暖炉,应该不会受风,于是,挑开了车帘。

百姓们一下子看到了花颜,见到的是她一张浅笑盈盈的脸。她脸色苍白,气色并不好。但是她乍然绽开笑容,便如明媚的阳光落在她脸上,瞬间夺目,让人很容易忽视她苍白的脸色。

她笑着对人群里的人打招呼,叔叔伯伯婶婶,一溜的叫,把百姓们喊的欢喜的乐呵呵的。

马车便这样一路到了临安花家。

花家早有人得到消息,知道花颜受了重伤,险些丢了命,都心疼的不行,都等在门口迎接她。

车马刚到,里面便冲出了花家的人,簇拥着花颜的太祖母、祖母、父母等人匆匆而出。

几个小辈花颜的子侄们抢到长辈们的前面,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围着马车问,“十七姑姑,你还好吗?”

花颜微笑点头,“好。”

太祖母来到近前,小辈们连忙让开了路,花颜喊了一声“太祖母”,她刚开口,太祖母便落下泪来,“你这个傻孩子,怎么这么傻呢?你若是丢了命在北地,你让我们这些家里人怎么办?岂不是要了太祖母的老命?”

花颜笑着探出头,握住太祖母的手,“太祖母,有您老人家镇着,阎王爷都不敢抓我的。”

“还是一样贫嘴。”太祖母笑开,抹掉眼角的眼泪,握紧她的手说,“每个人性命只一次,你得上天厚爱,得了常人没有的福分,多了两次阎王爷不收的机遇,这是你的幸运,但福分总是要省着些用,否则,总有用尽的那一日。”

花颜点头,“太祖母说的是。”

“所以,以后万不可再如此将自己的安危不当回事儿了。天地万物,自有因果缘法,我们花家的传承,虽是得天地厚爱,但也要时刻记着,天命不可违,天道不可逆改。”太祖母敦敦教诲,“一国的运数,不是靠一个人两个人,诚如四百年前的后梁,这你最该清楚。”

花颜颔首,“我听太祖母的。”

太祖母伸手点了点她眉心,“你若是真听我话就好了,从小就是个不听话的小东西。”话落,握着她手问,“可能自己走路?”

花颜想点头,花灼哼了一声,“她哪里能走路?如今的身子还不如纸糊的面捏的,风一吹就倒,这一路上,都没敢让她吹冷风受凉。她身子骨如今差的比当年的祖父还不如。”

“那还等着什么?赶紧的,快抱她进屋。”太祖母连忙松开了手。

花灼伸手将花颜一把捞起,给她裹了薄被,学着云迟的样子,将她从头裹到脚,抱着裹成了粽子的她下了马车。

祖母在一旁说,“灼儿,别捂坏了你妹妹,哪里有你这样抱人的。”

花灼一边走一边道,“祖母放心,捂不死她,她命大的很。”

花颜在被子里又气又笑,没力气反抗花灼的话,只能任他裹抱着,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花府。

第七十四章(二更)

太祖母、祖母、花颜父母等人见了花颜后,见她人虽然软绵绵的没力气,但是精神头还是有几分的,焦急了数日的心顿时放宽了几分,也不急着跟着花灼送花颜进花颜苑,而是转头热情地与客人见礼。

夏桓、崔兰芝、夏泽、五皇子、程子笑等人与花家一众长辈小辈们一一见礼。

太祖母乐呵呵地拉着崔兰芝的手,笑着说,“你们来了临安最好,否则我这一把老骨头爬也要爬去北地给我的重孙子提亲。”

崔兰芝连忙笑着说,“老祖宗您说的哪里话?我与我家老爷都感谢花家养育了缘儿。我家老爷这些年一直在找缘儿,如今总算找到了她,知道她在花家一直过的很好,很受长辈们照顾,我与老爷特意前来道谢。”

太祖母拍着崔兰芝的手,笑呵呵慈爱地说,“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合该缘丫头是我们花家人,与灼儿有缘,你们这次来的好,依我说,干脆就别回北地了,就在临安住下来,免得你们想见缘丫头,路远来往不便利,她想你们时,也要辛苦折腾去北地看望。”

崔兰芝心下讶异,没想到夏泽在路上提的话题,今日刚进门,花家太祖母就说出来了。她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去看向夏桓。

夏桓也心下讶异,去看夏泽。

夏泽眨眨眼睛,去看夏缘。

夏缘则去看走在前面的花灼,这事儿夏泽与她提过,她也觉得甚好,北地的夏家早已经散了,各自分门别户了,夏桓和崔兰芝、夏泽三人居住的夏府,如今也只三人而已,若是夏泽进京入东宫,只剩下他们二人了,未免冷清。所以,搬来临安居住还真是个好主意。

她私下与花灼提过一句,花灼自然没意见,说若是夏桓和崔兰芝愿意,由他来安排他们在临安的居住以及移居安顿诸事。

但这些都是路上说的,夏桓和崔兰芝还犹豫着没下决心,显然是要到了临安看看再定,毕竟,他们没来过临安,只听别人说临安好也不管用。

这时,走在前面的花灼似乎感受到了夏缘的视线,停住脚步回头道,“太祖母提议的正是,岳父、岳母多在临安住些时日后,若是觉得可行,我便着手安排。”

他这话一出,夏缘便知道花灼早先与太祖母大概书信通过话了,让夏桓、崔兰芝搬来临安,这提议由太祖母来提,加重了份量,会让夏桓和崔兰芝觉得花家是真心诚意的相请。

夏桓闻言开口,“老祖宗,我会与夫人好好考虑的。”

“嗯,不急,来日方长,住在家里慢慢考虑。”太祖母笑呵呵地道。

夏桓点头。

一行人说着话,进了花府。

夏桓、崔兰芝、夏泽、五皇子、程子笑等人的住所早已让人安排妥当,众人一路舟车劳顿,太祖母在陪着众人进了门后,吩咐人分别带他们去院落住下沐浴安置,同时吩咐人先将午膳送去房里,花家将晚宴安排在了半日后,先让众人休息。

临安是个踏入城门便会让人觉得祥和的地方,花家更是让人感觉到热热闹闹的真正的家的感觉。

无一处不周到,但又透出几分随意自在的感觉。

夏桓进了门,沐浴换了衣服后,对崔兰芝感慨,“临安确实好,花家更好。”

崔兰芝抿着嘴笑,“这才刚进门,你就决定以后不回去北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