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新桐自从收到了温候府的邀请,在府里的名望似乎也高了一些,不仅宁氏会经常派人来给她送些礼物,就连段氏都亲自把她喊到主院去说话呢。

段氏因为傅庆城的事情,这些日子都挺郁闷,整个人也憔悴了许多,还在榻上养着,傅新桐去了之后,直接被带到了榻前,行礼之后,段氏让人给她端了一张椅子坐在她旁边,这对于傅新桐来说,可是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殊荣,上一世不必说,段氏不喜欢她,等二房没落之后,对她就更加挑剔不喜,过来拜见不是跪着,就是站着,哪有如今这种待遇。

说了几句你问我答的话,段氏叹了口气,对傅新桐说出了她的关键目的:

“听说前儿你去侯府做客了。”

“不是侯府,是温候府的别院,在城郊呢。”傅新桐答得小心,但几乎已经有点明白段氏接下来想说什么了。

段氏听后,点点头:“不管是侯府,还是别院,既然你与侯府姑娘有了交往,那就要好生交往下去,咱们家虽然也是官宦之家,可到底不如侯门公府,你与那些贵女交往时,须主意言语和举止,不可有任何有损傅家颜面之事。”

傅新桐鼻眼观心,低头称是。当然知道段氏还有下言:

“若是交往的好,可别忘了提携提携你的几个姐妹,唉,你大伯的事,确实是他对不起你们,如今他也有了报应,你们就该放下对他的成见,音姐儿这辈子有个这样的爹,估摸着没什么前程了,但你三叔的两个女儿,珊姐儿和敏姐儿,她们与你都是好姐妹,你若再去参加这种贵女的聚会,可以将她们也一并带上,到底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姐妹,若是你们都嫁的好,将来也是照应不是。”

傅新桐缓缓抬眼,对段氏天真问道:

“老夫人何出此言,为何音姐姐这辈子就没前程了呢?若是贵女间的聚会,我是带她还是不带她呢?若其他贵女不愿我带人前往,又该如何应对?珊姐姐和敏姐儿能同意跟我一起吗?她们平日里可不怎么喜欢我,到时候若她们不去,我又该如何呢?”

没有正面应承段氏的问题,傅新桐用一连串的啰嗦问题将话题引开。

段氏被傅新桐问的有些烦,想呵斥这姑娘的不懂眼色,她说那些,只想让傅新桐答应,并不想听她问问题的,但如今二房势大,老二素来与她不和,再加上出了傅庆城这档子事,更加让段氏在傅家的地位告急,不得不对这么个小丫头耐下性子来。

“我有些头疼,具体事情具体再说吧,你下回去赴约之前,先来请示我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更上来了。

第73章 第七十三张

第73章

段氏的吩咐,傅新桐基本上左耳进,右耳出,就算没有上一世的生死恩怨,就凭她这一世对二房的态度,傅新桐也不能按照她的意愿去做事,不过表面敷衍两声,她也不怕今后有什么麻烦,因为除了温二姑娘会来邀请她,其他哪个府里的贵女都不可能和她交往,所以从根本上,段氏就判断错误了。她太钻营,看见一点点能够爬上贵圈的机会都不肯放过,而且太过现实,大房如今没了指望,所以她连提携一下傅音渺都不愿意,甚至言语态度中,还处处轻蔑,怪不得上一世就算大房得宠的时候,傅音渺也只能远嫁京城外的一个世家,不得不说,段氏的门第之见,实在目光短浅至极。

傅新桐懒得理她。

傅庆昭在六部观政了一段时日,终于要被外放出去了,据说去的是肃州,做肃州知府,肃州是一个偏远的地方,离京城有近千里路呢,位置虽远,但对于一个初入官场的人来说,能够一被外放就是五品的官职,也是相当少见的。

地方和日子确定下来,傅庆昭就在家里等着官文下来。正好可以有多点时间陪陪萧氏。

萧氏这几天可真是不开心,因为儿子才离家没多久,眼看着丈夫又要离家去外地述职,萧氏提出跟傅庆昭一起去,可傅庆昭觉得肃州苦寒之地,萧氏去了必然适应不了,才委婉安抚,并未直言拒绝,只说等他安顿好了之后就回来接萧氏去,萧氏这才安下心,不再成日以泪洗面了。

不过傅庆昭的话也就是骗骗萧氏,傅新桐可不觉得傅庆昭说的是实话。

他外放肃州,顶多也就两年吧,只要出了政绩,提前回京也不是没有可能,等他真正意义上的‘安顿好’,其实就跟马上要回京一个意思,不过对萧氏,这样的迂回方法确实比较奏效,萧氏想的多,胆子小,若一口回绝她,那么傅庆昭这两年在外的时光,萧氏非得把眼睛给哭瞎了不可,这么连哄带骗的,就和温水煮青蛙是一个道理,等到萧氏意识到自己被骗的时候,傅庆昭也快回来了,只要他回来了,就不怕安抚不了萧氏。

傅庆昭安抚着萧氏,接收到女儿那了然的目光时,不免尴尬的干咳一声,抱着萧氏,越过萧氏的肩膀,对傅新桐瞪了一眼,意思是让她聪明点,别多事的意思。

傅新桐两手一摊,用眼光回道:我才不会多事,你多哄哄,多骗骗,要不然我在家里可不好受。

父女俩交流过了眼神,傅新桐就把时间留给这对腻歪的夫妻了,主动到外面去不打扰他们。

其实有时候,傅新桐还有点羡慕萧氏,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上一世傅庆昭被毁了容貌,没了前程,偶尔也会发脾气,但对萧氏,却从来都是温声细语的,有什么好东西也是先紧着萧氏,傅新桐上一世嫁给韩进臣,回门之日,韩进臣只是来露了个脸,连饭都没有在傅家吃,回门那天下午,傅新桐就跟傅庆昭,父女俩坐在庭院里晒了一个下午的太阳,当时傅新桐问了傅庆昭这个问题,为什么他能对娘从一而终,始终爱护,是因为娘的身份吗?

傅庆昭的回答,傅新桐到现在都记得,他说是,也不是,他的确是因为萧氏的身份,才觉得要对她更好,他说这辈子能娶到萧氏这样身份,这样品行,这样对他一心一意的女人,他有什么理由不对她好呢。

一个男人只要对一个女人有怜惜之心,那就绝不会让她伤心。说什么男人管不住自己都是假的,只不过是因为你不重要,他们才会毫不在意的伤害你罢了。

就好像韩进臣,他不在乎傅新桐,所以婚后两个月就纳妾,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迎进门,傅新桐尝够了那种被人伤害的滋味,到后来也就麻木了,沉迷赚钱,他要多少妾,她就给他纳多少妾,然而,事实证明,她那种放养的方法也不对,自己就算再宽容,可是在功名利禄面前,再宽容的女人对韩进臣来说都是阻碍。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事业上帮助他,最好让他不用奋斗就可以拥有一切的女人。

希望他这辈子能如愿吧…

**************

傅庆昭是在五月十三那日离开的京城,官文批下来之后,他便带着十八名官差,日夜奔波往肃州去了。

傅新桐跟萧氏去送他,原本以为萧氏要哭的不成样子,还好,萧氏忍的不错,直到傅庆昭出了城门再也看不见的时候,萧氏才抽出帕子抹了一把眼泪。

傅新桐扶着萧氏从城门上下来,不想让萧氏难过,就主动提出请萧氏去城里最好的酒楼吃饭,萧氏才破涕笑了。

吃过了饭以后,傅新桐和萧氏准备回府去,可却被皓兰轩的伙计找到了,上前对傅新桐行礼:

“三姑娘好,我们掌柜的让小的去府上找姑娘,姑娘不在,府上人说,您和夫人在这里,小的就来了。”

傅新桐不解:“你家掌柜找我何事?”

那伙计笑道:“上回您寄放在皓兰轩的六株兰花已经全都卖出去了,款子都收回来了,我们掌柜的请您去对账取钱。”

傅新桐惊喜的看了看萧氏,萧氏也有些一头雾水:“什么兰花?卖出去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在云熙山上种的兰花,上个月有六株出了芽,眼看就要开花了,我就寄放到了皓兰轩,请姚掌柜待我卖掉,现在他们来通知我说已经卖掉了。”

傅新桐对萧氏解释过后,萧氏才了然点头,并没怎么放在心上,以为只是普通的兰花价格,随着傅新桐坐马车去了皓兰轩,傅新桐问萧氏要不要一起下车看看,萧氏还有点心情低落,就说在车上等傅新桐回来。

傅新桐下了马车,直奔姚久娘的花坊,姚久娘等候多时,看见她比看见亲人还热情,过来就抱住了傅新桐,说道:

“哎呀哎呀,我的财神爷终于来了。”

傅新桐不解的看着她:“什么财神爷?说什么呢。”

姚久娘但笑不语,拉着傅新桐在软垫上坐下,从一旁的矮柜中取出一只匣子,屏退左右之后,才把匣子打开,推送到了傅新桐面前,匣子里有一叠银票,全都是五百两面额的,看着足有半截小指那么厚,傅新桐惊讶:

“这是…”

姚久娘把匣子合上,全部送到了傅新桐的手中,说道:“总共八万两银子,一株卖了两万两,我也不瞒你,我收三成的钱,这便是剩下的,这回的主顾是从保定来的,一眼就看中了你的那六株松羽墨兰,直说从没见过精神和花型那么好的松羽,我开了两万两一株的价格,他眼睛都没眨,就给买了去,你说,我是不是要称你为财神爷呀!”

姚久娘的话让傅新桐也懵了,从前虽然知道兰花挣钱,可也从没敢想过,居然这么多钱,并且还只是一次而已,姚久娘见她呆愣,不禁眉开眼笑:

“我一开始也和你是一个表情,你知道吗?我心里价位,是想把你的那六株兰花卖个一万两一株,开两万是让那人还价来的,可谁成想,遇到个识货的,连价格都不还,直接买了,还说今后如果有同样成色的兰花,咱们有多少,他收多少,你说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吗?”

傅新桐还是不敢相信,再次把匣子打开,拿出里面的银票,感受着那厚厚的一沓,脸上终于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姚久娘见她笑了,过来抓住傅新桐的手,说道:

“妹妹,别嫌姐姐老,姐姐没嫁人,喊你妹妹也不错,咱们可是老交情了,今后你那儿若再出了什么好东西,千万记得给姐姐生意,说实话,像这么爽快的生意,我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了,花匠们虽然也能培育出好的兰花,可是成色和花型终归还是差一点,你有这养花的本事,姐姐今后,哦不,整个皓兰轩都要靠你吃饭了。你可要答应姐姐啊。”

姚久娘夸张的话让傅新桐不禁失笑:“你们皓兰轩还要靠我吃饭啊?说这话,你问过你们顾公子了吗?你就放心吧,我的兰花也没别的地方去,交给你我自然是放心的。”

有了傅新桐的保证,姚久娘才高兴的放开了手,傅新桐去自己的花房里看看花儿们,然后就告辞了,姚久娘亲自拉着傅新桐的手,把她送到了皓兰轩门外,听说萧氏在车上,还特意过来给萧氏行礼打招呼。

萧氏掀开车帘子对姚久娘点头致礼,傅新桐上了马车,姚久娘直到傅家马车离开了花市口才转身进了皓兰轩。

萧氏看见傅新桐手上拿着个匣子,问道:

“这是什么呀?”

傅新桐立刻献宝是的,将匣子送到了萧氏面前,说道:“我在云熙山种出了六株松羽墨兰,托姚掌柜卖的钱呀。”

萧氏将匣子打开,看见里面那么多银票,也是惊呆了,傅新桐见她表情惊愕,不禁嘿嘿笑了起来。

“这,这得多少呀?松羽…墨兰…你,你在云熙山上,种出了松羽墨兰?”

傅新桐骄傲的点头:“嗯,可不是嘛,正宗的松羽墨兰,六株,卖了十二万两,姚掌柜拿了三成,剩下的都在这里了。”

萧氏的目光在傅新桐和银票匣子之间回转,又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奇妙,看着女儿没心没肺的笑容,萧氏怎么都想不明白,女儿怎么能种出松羽墨兰,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她脑中就只有一句话:

乖乖,这是要发呀!

作者有话要说:没有迟到!!欧耶,撒花!!女主终于拿到了第一笔钱,今后会源源不断哒。没有恋爱谈,就谈谈发财吧,嘿嘿,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第七十四章

第74章

傅新桐从皓兰轩拿回了八万多两银子,本来打算全都给萧氏的,让她拿去填了之前的支出,谁料萧氏却没要,说那支出又不是借给傅新桐的,哪里还要换回去的道理呢。

萧氏既然不收,那傅新桐自然不会勉强啦。而且经由这回的事情之后,萧氏就更加不会阻拦傅新桐经常往云熙山跑了,毕竟从前傅新桐买了云熙山种兰花,萧氏以为只是兴趣爱好,可是当她亲眼看见傅新桐种出了六株松羽墨兰,不说赚了多少银子,只说着培育兰花的手艺,便已经脱离了兴趣爱好,成为真正的本领了。

女儿懂事,好学,对于萧氏来说,没有比这更加省心的了,心中怀着对女儿的绝对信任,她要折腾就折腾好了,总归只要她开开心心的,做父母的就能高兴。

如今二房只有傅新桐和萧氏两个女人在家,傅庆昭外放,傅星落参军,家里没个男人,就像是没有主心骨,萧氏多少是有点寂寞的,傅新桐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就到萧氏这里来陪萧氏吃早饭,跟萧氏说说话,问她一天的行程,萧氏虽然不善交际,但因为性格和善,相熟的官家夫人也不少,时不时的也需要出门应酬,倒能稍微派遣一点孤寂的感觉。

这日吃早饭的时候,傅新桐给萧氏盛了一碗粥,然后就问道:

“娘,咱们傅家前面那一条街是不是你的产业?”

萧氏给傅新桐递了个花卷,正要喝粥,听傅新桐问了,就讶然抬头,点了点:“嗯,是啊:“。从春熙巷尾那条弄堂开始到如意巷尾那条弄堂,这中间的差不多一里地的街都是我的,不过已经很旧了,街上除了一些老店之外,基本上没什么人去,大家更喜欢去春熙巷和如意巷。”

傅新桐咬了一口花卷:“你的那条街有名字吗?”

萧氏摇头,不好意思的笑了:“一条破街,哪有什么名字。你这丫头又在想什么主意,好端端的问起那条街做什么?”

傅新桐但笑不语,上一世那条街傅庆昭接手之后,给取名为杜若巷,杜若是萧氏最喜欢的一种香草名,再加上那条街的街头和街尾,街头的接连巷子名为春熙巷,街尾的接连巷子名为如意巷,当时大家去的更多的地方,便是春熙巷和如意巷,春熙巷里更多卖的是布匹颜料,如意巷里多为酒馆酒肆,而杜若巷一开始是没人去的,直到傅庆昭把那条街变成了专卖诗书用具的地方,因为国子监里先生的帮忙,将杜若街化作国子监学子统一购买笔墨纸砚等一应文学用具的地点,凭着与各大书院的关系,杜若街才得以发展起来。

不得不说,当时傅庆昭毁容之后,虽前途尽失,但从前的同学和老师对他还是颇多照顾的,若不是这样,当年二房的生活就更加难以维持了。

这一世傅庆昭没有毁容,前程似锦,所以也就没有杜若街了,但那样一条街道就那么空着,实在有些可惜,更别说傅新桐还知道,在一两年以后,春熙巷和如意巷街尾中央街道会统一扩宽,得封路,所以两条巷子的入口就变成了和杜若街交接的地方,现在那条巷子看着死气沉沉,可一年之后,就会大不相同了,若是能在中央街道扩建之前,把杜若街收拾出来的话,那等到封路之后,人流扩充过来,一定可以带动整条街的生意的。

但傅新桐不善诗词,跟城里书院也没有关系,傅庆昭又远在肃州,不能帮忙,所以傅新桐不想把这街道延续上一世的诗书用具之地,其实说实在的,诗书这一行到底是文人的生意,跟书院联系之后,赚肯定是有得赚的,但比起其他更赚钱的产业,文具类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萧氏见傅新桐不说话,一个劲儿的往嘴里送粥,连酱菜都不需要,不禁放下碗勺,伸手在傅新桐的面前晃了两下,说道:

“想什么呢?不淡吗?”

傅新桐这才回过神,看着萧氏,然后才发觉自己手里的一碗粥都快直接喝完了,放下碗后,饶有兴趣的对萧氏问道:

“娘,你那条街的地契和房契在你这里,还是在主院那里?”

萧氏想了想:“嗯,整块儿的地契在我这儿,但每一间的房契,放在我的嫁妆盒子里了,嫁妆盒子在公房的仓库里摆着。”

“那…”傅新桐斟酌了一番,鼓起勇气对萧氏道:“那你能不能去把房契拿出来,那么长一条街,就那么半生不死的摆着也太浪费了。”

“不摆着,你想干什么呀?”萧氏终于有点知道傅新桐的想法了。

傅新桐嘿嘿一笑:“自然是重建,经营起来了。”

“你丫,就别想了。你一个女孩子家,经营什么经营,更何况那条街听起来好像挺厉害,实际上你去看过了就知道,房屋破旧,街道脏乱,又有春熙巷和如意巷在前,人们都不愿意从这街上走,你就是重建铺子,修路,那也是白白的往里贴钱,这多不划算。”

萧氏说的也是真心话,那条街她之前从那里经过了一回,便不太想去了,连她自己都不想去,更别说其他人了,但凡有点人气,她都会派人去打理打理的,正因为死街一条,打理了也没什么用,所以就一直搁着了。

傅新桐没法跟萧氏说那条街以后的发展,只能依靠萧氏对她的信任,继续坚持:

“哎呀,划算不划算的总要试试才知道嘛。娘你就吃点苦,去主院那儿把那条街的房契全拿回来,交给我,让我去折腾折腾吧。”

萧氏无奈看着傅新桐,伸手戳了她的额头一下:

“你呀,早知道把你的那点钱没收了,手里有了点银子,就开始想花花肠子,不把手里的钱折腾干净了不罢休是不是?”

傅新桐捂着额头:“哪儿啊。我,我…哎呀,反正钱放着也没什么用,倒不如花在有用的地方了。我想开铺子,与其花大价钱去买别人家的,咱家既然有,而且也没在使用,那给我用又有什么关系嘛。”

“话是这么说,可是你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呀!这回别说找傅安帮你了,傅安跟你爹去了肃州,你打算怎么弄?房契拿回来简单啊,可拿回来之后,你能做什么呢?若是开的不好,反而惹人笑话。”

萧氏口中的‘惹人笑话’,指的应该就是宁氏和段氏她们了,傅新桐可不在乎这两个女人的看法。

“笑话就笑话呗,咱自己家的地方,爱怎么折腾都是自己的事儿。傅安不在也没关系啊,我可以请皓兰轩的姚掌柜帮忙,上回云熙山的事情,就多亏了姚掌柜,我和她是生意关系,她不会不尽心帮我的。只要娘把房契拿给我,其他的就不用您操心了。”

萧氏无奈,叹了口气,终于被傅新桐给说服了,答应傅新桐吃过了早饭就去库里把房契从嫁妆盒子里取出来。

有了萧氏的承诺,傅新桐就放心了,陪萧氏吃完了早饭,就去了云熙山。

云熙山果真是个好地方,如今都五月里了,城里已经开始有点闷热,但云熙山上却依然凉爽,傅新桐在山上转了一大圈,跟花儿们说了一会子话,如今山上的花圃已经扩大到了四片,地方不一样,有的兰花喜阴,花圃在背阴的地方,有的喜阳,就在日照好的地方,总之花儿们有什么要求,傅新桐几乎都能满足它们,所以说,她养出来的花,怎么会有不好的道理呢。

从山南转到山北,傅新桐这么好的体力都觉得有点吃力了,中午和画屏在山上随便吃了点,一直到傍晚时才下山,坐马车准备回府。

在路上的时候,傅新桐闻见了丰鼎斋的八宝酱鸭味道,便让马车去了丰鼎斋,画屏下车去买,她在车上等候,掀开车帘子之后,看见路边上有好多人都在排队,全都是买八宝酱鸭的人,不禁在心里感叹,人只要世道太平,首先想到的就是吃,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真是一点不假。

衣服首饰不会天天买,可吃食却要每天都吃,一日三顿,一顿不吃就饿得慌,所以太平盛世里,做什么生意最好,傅新桐脑子里似乎有点答案。

她跟萧氏要那条街的时候,只是想着要把街重建起来,可是到底要重建成什么样,那条杜若街既然不做诗书文具生意了,那又该做什么,杜若街前面是春熙巷,后面是如意巷,如意巷本身就是酒肆饭庄,价廉物美,到了吃饭的时候,人确实很多,可是像样一点的酒楼却是没有,如果杜若街上开几家比较有特色的酒楼,就像是朱雀街那种规模的酒楼。

可是如果要建那样规模的酒楼,所投入的金钱势必不会很少,凭着六株松羽墨兰的售卖经验来看,钱这方面,傅新桐似乎暂时可以不用担心了,那么…

既然地方也有了,钱也不用担心,傅新桐就实在没有理由让自己不去做了。

画屏等了好一会儿,才买到了这八宝酱鸭,由衷道:“这店儿的生意可真好,若是真搬走了,得去什么地方找呀。”

傅新桐听了画屏的话,问道:“搬走?生意做得好好地,为什么要搬走呢?”

画屏指了指车外,说道:“门外边儿贴着告示呢。说朱雀街的房租到期了,买鸭子的时候也听里面的掌柜在说什么太贵,租不起的话。大概房主见他生意好,要涨价吧。”

傅新桐掀开车帘子,果然看见了一张先前被她忽略了的告示。

第七十五章

第75章

萧氏幸不辱命,傅新桐一回家就被她喊去了商素院,不等傅新桐开口,萧氏就把一叠房契交到了傅新桐的手中,让傅新桐大喜过望,对萧氏道:

“娘您可真够意思。”

萧氏笑了:“不过一条废街,我倒要看看你能折腾出什么花儿来。”

傅新桐根本没心思跟萧氏斗嘴,一门心思全都扑在了这么多张房契上面,萧氏见她着了迷,也就不和她说话,兀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段氏最近卧病在床,除了大夫人余氏要照顾大老爷,萧氏和宁氏两个人要轮流去老夫人床前侍疾,也就是端端药,陪坐陪坐罢了,不费什么精神,却必须到场。

萧氏去了主院之后,傅新桐就拿着房契和地契回了青雀居,在房间里研究了半天,终于把位置和面积,大概的看了一遍,只等明天她实地勘察之后,再决定怎么规划。

萧氏去主院的时候,段氏正在喝银耳汤,老嬷嬷劝她多喝两口,段氏不高兴搭理,萧氏去了以后,就主动接过了嬷嬷手里的碗,亲自舀了一勺送到段氏嘴边,段氏看着萧氏的面子,勉为其难的张了口。

进了半碗,段氏实在不想喝了,便让嬷嬷将碗撤了下去。

“躺的久了,扶我坐一坐。”

“是。”

萧氏扶着段氏坐起,给她在腰间垫了两个垫子,就在这时,宁氏从外面进来了,看见萧氏也在,脸色似乎有点不好的样子,来到段氏面前,简略行了个礼,便顶着萧氏不说话,段氏瞥了她一眼,道:

“你这什么表情看着你二嫂,没有规矩。”

宁氏这才走到段氏身旁,对段氏说道:“老夫人有所不知,不怪如此,您倒是问问二嫂今天做了什么事儿再说我呀。”

段氏和萧氏全都不解,萧氏讶然:“我?我做了什么事?惹着你了?”

应该没有啊,萧氏这两天也就跟宁氏见过一面,话都没顾得上说,怎么会惹着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