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伯,我看这事儿不着急,不能影响了人孩子念书是不?要不这样,改明儿我和大嫂一起去她娘家走走,我先瞧瞧去?”

刘老二估摸着也是有点喝高了,瞅了李氏一眼道:“瞅什么瞅,丈母娘看女婿呢,想取我女儿,让他自己来。”

刘老大赔笑道:“是是,哪里有长辈自己先过去看的,改明儿我让那小子过来,我们啥都不说,先让七巧看看对眼不?”

乡下里相亲比起城里人来说,倒是开放不少,城里人别说能让你见到正主儿,就是让媒婆见你一面,那都是很难的事情。城里的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乡下的姑娘家可是在田埂上打滚,骑驴子上马都来事的。

大家从庄上的地一直聊到刘七巧的亲事,又聊到刘老二一家在京城的安顿之处,一顿晚饭吃了一两个时辰,总算是结束了。

刘老大和刘老三走了之后,沈阿婆进来帮李氏收拾厨房。李氏驾着微醺的刘老二回房,刘七巧一早就把刘八顺给哄睡着了,见了李氏道:“娘,今晚八顺在我房里,你和爹可以好好聊聊。”

刘七巧的意思很直接,可偏偏李氏没往那方面想,只扶着刘老二道:“你爹都醉成了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好聊的。”

酒后乱什么的来着?不是很正常吗?刘七巧嘿嘿笑了一声,真怕自己说出什么让李氏担惊受怕的话来,于是就笑着道:“哎,娘,你要不领情我可就把八顺抱回你房里去了。”

李氏的脸猛然一红,忽然就意识到了刘七巧话中的意思,啐了一口涨红着脸道:“你这没脸没皮的丫头,仔细嫁不出去。”

刘七巧从房间里透出一个脑袋道:“娘,你们今晚睡后排吧,八顺晚上会起夜!”

李氏被刘七巧说的越发无地自容了起来,驾着刘老二往后头那一排厢房走去。

钱喜儿最近和沈阿婆关系特别好,沈阿婆守了一辈子寡,没儿没女的,如今住在刘七巧家,倒像是个儿女双全的老太太,能让她不高兴么。

第二天一早,刘七巧很早就起来伺候刘八顺上私塾去。不得不说,钱喜儿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小姑娘,一早起床给沈阿婆烧火,等早饭差不多了,才过来喊刘七巧和刘八顺起床。

刘八顺吃了早饭,匆匆又带上了中午的干粮,坐上老陈的牛车,一路上带着牛家庄的孩子们一起去私塾。钱喜儿就站在门口,远远的目送刘八顺出去,有时候还跑出去,对着刘八顺去的方向挥挥手,然后刘八顺就会站在牛车上大声喊:“喜儿,你回去吧!等俺考上状元回家娶你!”

刘七巧每每看见这一幕,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脑补出现代很出名的一句话:等我长发及腰,你回家娶我可好。

刘七巧渐渐觉得,自己也正在飞速的成长起来,尤其是在咪咪被杜若压迫了之后,更有一种红肿后很难消的后遗症。

“七巧,你快去我家瞧瞧,我的大胖儿子!”刘七巧正打算按照杜若的指示,少走动,多在屋檐下划水,没想到不速之客又登门了。

“大柱哥,怎么了这是?”见刘大柱一脸惶恐,刘七巧忍不住也紧张了起来。怎么说他儿子也是一个早产儿,虽然生出来的时候,情况很好,但是之后会不会产生什么意外状况,这还真意料不到了。

“我…我又白又胖的儿子,今儿一早便的又黄又小了,这叫怎么回事儿啊?”刘大柱急的话都不会说,好不容易说完了一句话,愣是让刘七巧觉得听了跟没听也没啥区别。

“大柱哥,你别急啊!”

“我…我…”刘大柱越急就越说不来话,只能一把拉着刘七巧的手腕,往自己家里头拖过去。

刘七巧心道:哎呀你家的小王氏是小绵羊,你全心全意爱她,我也感动的不得了,可你也不能不把别人家的闺女当女人看啊。刘七巧一边吐槽,一边跟的紧紧的来到刘大柱家。

刘七巧走到大门口,发现昨天的牛车又在门口,看来这熊大胆来的挺早的。刘大柱进去,见了正往水缸里挑水的熊大胆,战战兢兢的喊了一声娘。

熊大胆瞪了他一眼道:“让你去请大夫,你拉个姑娘来顶屁用啊!”

刘大柱忙摆摆手道:“娘,娘你听我说,这是七巧,我们村里最有名的稳婆,她什么都懂,很厉害的!”

“刘七巧?”熊大胆扭头看了七巧一眼道:“我认识你,就是你给赵寡妇开的肚皮对不对?小姑娘有胆量。”熊大胆伸手拍了拍刘七巧的肩膀,又扭头看一眼刘大柱道:“你爹是故意的对不对,看着我闺女要坐月子,反倒叫婆婆回娘家,你们刘家人也太精明了。大柱,我告诉你,你要是不好好待我闺女,小心我肩上的扁担!”

刘大柱缩着脖子道:“哪里的话,爹昨晚喝多了,今儿还没起,他说今儿就去接娘回来的,英英一个人带着娃也不方便,你说是不是,这几日她奶水也不好,我真寻思着今天给她炖一直老母鸡,好下下奶呢。”

刘七巧顾不得跟他们两人闲扯,先进房里去看了小王氏和孩子。看过之后总算是放下心来。原来小王氏这孩子是早产儿,所以有点生理性黄疸,前几日没发出来,看着皮子又白又嫩的,这几日推出了黄疸来,咋一看上,还真是和刘大柱说的那样,又黄又小的。

黄疸在现代多采用光照疗法,可古代没有这种先进的设备,要是抱着孩子在光秃秃在太阳底下晒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偏巧小王氏这几日情绪波动太大,一时间奶也下不来,越挤越少她便越发着急了起来,越着急奶就越发下不来。

刘七巧安抚道:“二嫂子,你现在是在坐月子,心情要放松,这人可不是畜生,人这两只耳朵,难保好听的不好听的都会进来,要是都往心里去,那还不如不活了。你心思不通畅,所以奶也不通畅,只能苦了你家宝贝。”

小王氏仍旧苦着脸道:“我这不是着急么,婆婆虽然平日里是凶一点,严厉一点,可要是就因为这个让公公休了,她也一把年纪儿女成群的人了,这脸面可往哪儿放呢。”

刘七巧不由有些佩服小王氏,还真是和李氏一样拥有传统美德的中国劳动妇女一枚。对于王氏这样的婆婆,还这样的宽容。

刘七巧叹了口气道:“你这几天先好好养着,别的不管了,正巧我也要对你说,宝宝脸黄,这几日你也不用给他喂奶了,你奶里有个东西,他吃了散不掉黄气,这几日你给他喂米汤,我家的山羊有奶,回头我让沈阿婆给牵过来,在你家养几日,让宝宝先喝些羊奶米汤什么的,等脸上黄气退掉了,你再给他喂奶。”

“七巧,这又是啥道理呢?好好的人奶不吃,反倒要去吃畜生的吗?”刘七巧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她不是哺乳科的,但是一般带孩子来医院看黄疸,第一件事就是停母乳,这也是常规事项了。

“这个我也说不清,反正你听我的,用不着十天他就好了。”

“那我的奶呢?怎么办?听大嫂子说,孩子不吃奶,就堵起来了,万一以后他要吃了,我却挤不出奶来,那可怎么办好呢?”小王氏有点担忧的问道。

“不吃的时候就挤呗,人奶多营养啊,娃不吃就可大柱哥吃呗,反正就算娃不吃,你也得两个时辰挤一次,知道不?”

小王氏一脸严肃的点头,听从刘七巧的指导。

第 36 章

刘七巧从小王氏的房间出来,看见刘大柱正在后院养鸡的鸡笼里面抓母鸡。那母鸡被刘大柱给扑到在地上,咕咕咕的乱叫,两只腿没命的蹬,把鸡屎都挣出了体外,刘大柱在嘴里念叨着道:“母鸡母鸡你行行好,我家媳妇没奶,就差你这一碗鸡汤了,你好歹合作点,我保证,我会养大你的孩子们,不让他们跟你一样,早早牺牲了。”

刘七巧被刘大柱的话逗的前俯后仰的,支着腰身道:“大柱哥,要下奶不能喝老母鸡汤,老母鸡汤是回奶的,得喝公鸡汤。”

“什么,喝公鸡汤?”刘大柱一副我没有文化你不要骗我的表情看着刘七巧道:“可咱家没有公鸡那咋办啊?”

刘七巧笑着道:“你别忙了,母鸡汤虽然不下奶,可是蛋花汤下奶,你这几日先别着急给二嫂子催奶,等孩子可以吃奶了再催,没得也浪费了。”

刘大柱听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点点头问道:“七巧,我家娃儿不碍事吧?”

“不碍事,就小问题,平日里你抱着他,掀开了屁屁在太阳底下晒晒,可以吸收钙质的。”刘七巧也没在意就跟刘大柱唠嗑了起来,说完了才发现,这钙质是什么东西,只怕刘大柱听都没听过。

果然刘大柱开口问道:“七巧,你说的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刘七巧笑着道:“也没啥,咱们不是都说多晒晒太阳长的快么,大柱哥等孩子大点了,也带他出来玩玩,你看这种天气,就算二嫂子不能出门,你给她窗前架一张躺椅,她还能在太阳底下晒晒呢,你说对不?”

刘大柱点头道:“还是七巧想的周到,我这就去给她安置一张。”

李氏见刘七巧回到家,便问道:“你二嫂子和她孩子没事吧?”

刘七巧只说没事,见刘老二也已经起身,穿着石青色的缎子衣服,俨然已经不是乡下人的打扮,见了刘七巧道:“七巧,昨儿给你带回来的布匹你可都看见了,我让你娘就这两天给你赶一件出来,等我庄上的事情安排好了,也差不多要给你们定下一个进京的时间了。”

“这么快啊,爹?”刘七巧虽对去京城这件事情,是抱着很矛盾的心情的。一方便她也想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想知道古代的京城和现代的大都市有什么不一样。另一方面,她又非常留恋牛家庄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她前世几十年想追求却追求不到的。

“是啊,八顺的功课不能荒废,这里的私塾先生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八顺现在还小,早一点有好的先生,以后可以少走弯路。”

刘七巧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这里穷乡僻壤之地,私塾先生大多都是考了一辈子科举最后还是个穷秀才的孔乙己一类的老头子。让他们教书实在也是因为乡下没几个读书人,全当是废物利用了。

“行,那就听爹的。”刘七巧想了想,开口道:“不过爹,我想带着沈阿婆一起去,阿婆年纪大了,一个人在乡下住我不放心。”

这事儿刘老二也想过,于是道:“那是自然,你爷爷也同意让沈阿婆过去。”

刘七巧一听这句话,心里大差不差就有了底细了,大概是他那负心汉的刘老爷觉得也需要一个老来伴了,所以让刘老二就这么安排了。

“本来这样就挺好的。”李氏闻言,便也放下心来,又开口道:“你那边的兄弟姐妹怎么样,我们一家子要过去了,万一上门闹就不好看了。”

刘老二想起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只有摇头的份:“管他呢,有钱就给他口饭吃,没钱就让他有多远滚多远,一把年纪了就只知道在外头胡混,反正我是没有这种兄弟的。”

李氏听刘老二这么说,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上前替他又整了整衣衫道:“今儿你们去了还回来吗?我替你留饭。”

刘老二道:“不用了,在庄上住一晚,事情也多,我没得要多交代几声,老大老三那边也不熟,我不在只怕镇不住场子,现在的佃户也都是厉害角色,见你老实就要欺负上来。”

李氏点点头,稍微抬起眼睛瞧了刘老二一眼道:“那你回来的时候,我再请爹娘往我家来。”

刘老二道:“行,昨儿我带回来的东西,你也送点给你爹娘去,你弟媳昨儿在村口就瞧见我回来了,我那时正赶车,也没顾上停下来招呼下。”

李氏听刘老二这么说,脸上越发好看了,点头说是。

刘老二走了之后,李氏便喊了刘七巧进门,拿了几匹布往她身上比了比道:“你爹这次的眼光倒是好了许多,没像上回那样,竟全是一些花花绿绿的颜色,没得到让人觉得俗气了。”

刘七巧也觉得刘老二这次带回来的布匹颜色比上次简直不止好了一个档次,青花色的、水绿色的、藕荷色的、还有雪青色的,竟然都是一些好看又不出挑的颜色。还有一匹鸭蛋青的,正配李氏。

李氏为刘七巧量好了尺寸,把大厅里头两张八仙桌给并在一起,将布匹给摊好了,开始给刘七巧裁衣服。刘七巧往厨房里头,见沈阿婆还在洗碗,便自己到厅里对李氏道:“娘,我把家里的山羊牵到三叔家,给小侄儿喂奶去。”

李氏忙问:“怎么你二嫂子不下奶吗?”

“下,可娃儿早产,这会儿有些黄,得过几日才能吃奶。”

李氏点了点头道:“那你快去吧,你爹昨儿又给你带红糖了,你瓦几勺给你二嫂子补补身子吧。”

刘七巧听了,又跑去厨房,果然见平日里放她红糖的罐子里又是满满一罐子的红糖。刘七巧就着闻了闻,里头还带着一些生姜大枣的味道,正是产妇可以喝的。

刘七巧用纸袋子打了包,牵着羊往刘老三家去,途径上次摔下去的麦田,看见那一处被他们压坏的麦田还是扁扁的倒在地上,嘴角不由就笑了笑。

这个时候的杜若,正在他的书房里看书,外头的阳光尚好,他冷不丁就打了两个喷嚏。在门口候着的丫鬟忙进来问道:“少爷可是着凉了,奴婢去熬一碗姜汤来去去寒。”

杜若笑着道:“这外头太阳这么大,哪里就着凉了。”杜若抬起头,仔仔细细的看了一眼眼前的丫鬟,蹙眉道:“怎么换你在书房伺候了?”

方巧儿低着头道:“是老太太的恩典,老太太说,原来在书房伺候着的如慧姐姐年纪大了,就要被放出去了,生怕少爷你跟前没有何用的丫鬟,就让奴婢先在这里伺候几天。”

杜若蹙眉,心里自然也知道他们变着法子要方巧儿留下的意图,可是这伺候书房的丫鬟,向来都是他亲自挑选的识字的丫鬟,像方巧儿这种,虽然长的清秀可人,但他还真看不上眼。

“你识字吗?”杜若问她。

方巧儿摇摇头,小声道:“奴婢没有认过字。”

“行了。”杜若看着她那可怜巴巴的小模样,知道再问下去也是多余的,便起身出了书房。

前院的正厅里面,这时候却正热闹着,杜二爷家的二太太,和二少奶奶着会子都在。身边的奶娘手里,还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杜老太太和大太太也坐在厅里,正互相寒暄着。

“平日里你们也是这样日日来请安的,可谁又肯说几句知心的话呢?今儿当着大家的面,我就问你一句,你那儿子你还管不管?眼看着自己的嫡长子都会走路了,这心里还往着外头偏,这像话吗?”杜老太太看着二儿媳妇,说出来的话也是很严厉的。

杜二爷是当今太医院的院判,虽然不是朝廷肱骨之臣,但也是一个四品官,被杜老太太点名的郑氏脸上有些下不来台。原本她以为自己的蘅哥儿一小就成婚了,这会儿连儿子都有了,她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母亲了,从来看老大家的时候,就有一种上位者的得意。第一,她男人是官,杜老爷却只是一个开药铺的;第二,她儿子生了儿子,杜若却只是一个病秧子,能活几岁都说不准。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对杜老太太偏袒杜老大一家,她很不在意,可今儿杜老太太当着面,居然说她儿子不成才,郑氏显然有些接受不了了。

“老太太别生气,这事儿是媳妇没管教到位,谁让那丫鬟太过刁钻,偏偏就赶着那时候给缠上了蘅哥儿呢,你说说,如今肚子都那么大了,若是不认,我们杜家做不出来这样的事儿,蘅哥儿也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郑氏是个心宽体胖的人,她下面还有几个姨太太,所以他觉得男人纳妾也不算了什么。偏偏自己这个儿媳妇也不知怎么就中了老大家的毒了,蘅哥儿还没纳妾呢,就是在外头睡了个人,她就发起病来了,整得一个家都闹腾了起来。所以郑氏也不帮她,便任由他们小夫妻闹去了,谁知道现在居然连老太太也过问了起来。

杜老太太想了想道:“行了,一堆子的理由,感情就你们有理,别人家的姑娘就是上赶着要抱蘅哥儿的大腿,一个巴掌还拍不响呢。你少拿这套唬我老人家,这么遭吧,”老太太顿了顿,继续道:“蘅哥儿媳妇,如今这生米也做成熟饭,咱就吃了这哑巴亏,让蘅哥儿把人接进来算了,放在自家的院子里,你也放心,等那丫鬟生了,我做主,不管生男生女,都是你这嫡母来养,和她没有半分关系。”

蘅哥儿媳妇赵氏也是委屈了这么长时间,自己的正经婆婆不给自己做主就算了,还睁眼闭一眼的看自己笑话,她心里老早就一门清了。这时候有老太太做主,她也只好顺着台阶下了道:“我都听老太太的,怎么说孩子都是蘅哥儿的,总不能委屈了孩子。”

杜若在外头听着,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见方巧儿还跟在他后头,便转身问她:“方才里面的话你也听见了?这当通房丫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你若是不存着这个心思呢,我就留你在我房里伺候,不然的话,你还是回牛家庄吧。”

方巧儿闻言,忙扑通一下跪了下来道:“求少爷不要赶奴婢走,当初我娘把我卖了,就是不要我了,我要是回去,还会被她再卖一次的。”

杜若心道:这世上还正有这么狠心的娘吗?可为什么李氏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只是她做的饭实在是让人爱不起来…

刘七巧送了奶山羊往刘老三家,看见熊大胆正在给刘老三家大扫除。那架势可真是一个会做家事的当家女人的样子啊。刘老三方才才起床,就被刘老二给拉了一起去看庄子,所以今晚肯定也是没法回来了。按照这个进度来说,那么王氏还要在娘家在呆上几天。刘七巧倒是对这个真相喜闻乐见的。

熊大胆换了刘老三家坏了的铁锅,左右开弓,一手加柴火,一手出来举着锅铲子挥两下。刘七巧只觉得闻着很香,于是就跑进厨房看了看。

“大娘,你这做的什么,这么香那?”刘七巧对这位熊大胆没坏印象,觉得她是这个时代女汉子的典型,像她这样的人,又守了寡,如果不厉害,肯定会跟赵寡妇一样,被人欺负死的。

“我在炒米粉呢,你不是说娃子不能吃人奶吗?我寻思着总得给搞些好吃的给他,要是日日吃米汤,可不饿瘦了我的亲外孙。”

刘七巧听了,才看见刘老三家厨房里的石臼也被拿了出来,里面放着白白的米面,看样子是刚刚舂出来的。刘七巧不禁佩服道:“大娘,你这自己舂多累啊,改明儿叫大柱哥去镇上米店里面买一些不就得了。”

熊大胆听了道:“丫头片子,懂什么,外头买的能有自己家做的好吗?里面还不知道混了多少的糙谷子,要是给我小外孙吃坏了怎么办呢?”

刘七巧这时候觉得特别感动,心想这同是赵家村的人,怎么王氏就那么刻薄呢?于是刘七巧就开始跟熊大胆攀谈了起来。

“大娘,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厉害呢,你昨天那阵仗,看的我直犯晕乎。”

熊大胆操着铲子道:“那叫气势,你不压倒别人,别人就得压倒你,这年头啊,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一个寡妇不厉害点,早去见你嫂子爹了。”

刘七巧直点头,干脆坐到了灶膛后头,给她烧起了火来。

那熊大胆忙喊道:“丫头,火小一点,炒糊了就不好吃了,这米粉呢,要炒得正好,糊出来才好吃,一会儿用你家得奶山羊糊一点给我大外孙吃,他吃饱了就能睡个好觉了,就不会这样细胳膊细腿的了。”

刘七巧笑着道:“大娘你放心好了,你大外孙没事,就是没足月,看上去比别人家小一点,长两个月就一样了。”

熊大胆叹了口气道:“我生我闺女的时候也是,还没足月就出来了,当时候我大出血,差一点人就没了,我闺女怀了这一胎,我心里就一直犯嘀咕,这万一和我一样,那可怎么得了,所以特意接回家去,好好的养到现在,为的就是不想让她有什么个闪失,谁知道回来两天就出了这事儿,我咋一听,还不魂都没了,可劲儿就往这儿跑,路上想的就是我闺女要是有事儿,我就掐死了王艳艳得了。”

刘七巧不知道熊大胆还有这么一段故事,顿时就理解了她昨天的那种架势。又劝慰了几句道:“大娘,你放心好了,嫂子也没啥事儿。你说着总算是一场有惊无险对吧。”

熊大胆点点头道:“丫头,这次真的要谢谢你,你这胆量比起我熊大胆也不输了,我前几天就听说你给赵寡妇平冤的事情,就觉得你这个丫头靠谱的很。”

刘七巧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只低着头笑笑,然后又听熊大胆继续道:“我家还有一个儿子,今年十四岁,倒是和你同年的,但是你是好人家,我倒不好意思开这口,再说我那娃子,整日里也不学好,没得耽误了你。”

刘七巧见大人们几句不脱离说媒,顿时对这个社会绝望了。拍了拍手起身道:“大娘,我得回家帮我娘纳鞋底呢,这就走了哦。”

熊大胆见刘七巧急急忙忙的走了,还以为她这是害羞了,寻思着这事儿没准还有谱,便端着做好的米粉进了小王氏的房间,一边抱着娃子喂米粉汤,一边问道:“你二叔家的那个刘七巧,谈了婆家没有?”

小王氏听熊氏说起这个,心里便知道一二了,开口道:“听是没听说,不过如今我二叔在城里面当差,听说是王府很得用的人才,只怕七巧的婚事会到城里去说去。”

熊氏一听,便忍不住叹息道:“我看那闺女不错,原本还想着能给你弟弟攀上呢,你也知道,我就你弟弟一个儿子,就指望着一个好媳妇了。”

小王氏安慰熊氏道:“娘,弟弟还小呢,不着急的,你看我们家老二不还没着落了吗?”

熊氏冷笑一声道:“只怕我这一闹腾,越发没人敢来结亲家了。我熊大胆也不怕,反正赵家村就没有人不知道我的。”

小王氏想了想道:“娘,大柱说等我做完了月子,要带我去庄上住,也不知道真的假的,若是真的,到时候娘不过也过来,帮衬着我们一点,我让大柱给你养老送终了,大柱是好人,他肯定愿意,娘你说呢?”

熊氏挥挥手道:“得了,还没到指望你们的时候呢。你先躺着,我这得回赵家村,给你弟弟做午饭去。”

小王氏正坐在刘大柱搬来的躺椅上,起身送了熊氏到门口,又转身回来,抱着孩子晒着暖融融的太阳。

刘七巧从刘老三家回去,看见家里头又多了几个人,定睛一看,可不就是钱寡妇的爹娘和她女儿钱大妞。

钱大妞和刘七巧一样大,长的比刘七巧高挑一些,刘七巧在这里纯粹是一个晚发育的特例,十四岁才刚刚月经初潮,胸口也没个起伏。钱大妞虽然没有方巧儿长的漂亮,但是身条子也很好,只是脸上的神色有些呆板。见了刘七巧只是微微愣怔的笑了笑:“七巧,我们来看看妹妹。”

钱喜儿这会子正坐在她姥爷身上,她这几日在刘七巧家住的很好,脸上又生出了几两肉来。他姥爷也抱着她舍不得松手。

李氏从厨房倒了茶水出来,送到个人面前,给钱喜儿和钱大妞泡的是蜂蜜水,笑着道:“你们也来尝尝这蜂蜜水,可甜了,据说姑娘家吃了,还会长的漂亮。”

钱大妞捧在手里喝了一口,忽然间眼泪汪汪的,放下茶杯,从椅子上站起来,扑通一声跪在李氏面前道:“大娘,喜儿以后就全靠你们了,大妞我下辈子做牛做马也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的。”

李氏一愣,也顾不着去扶她,转身问两老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大妞你起来说话,大娘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你娘,就一定会说话算话,把你妹妹好好养大,她将来要是喜欢八顺,那她就是我老刘家的媳妇,要是她瞧不上八顺,咱们家就给她备一份嫁妆,和七巧一样风风光光的出嫁。”

钱大妞这会儿已经哭的说不出话来,只有钱寡妇的老娘唉声叹气道:“李家妹子啊,是我对不住她死去的娘,大妞她舅舅赌输了钱,她舅母把大妞给卖了!”

李氏一听,吓得连连退了两步,忙开口道:“那还了得,倒是卖了什么地方?”卖给人牙子的话,以后天南海北,连个寻处也没有,最怕的就是人牙子找不到好下家,随便给卖去了青楼窑子,那这一辈子可就完了。

钱寡妇的老爹道:“听说是卖到了城里当下人,人牙子过两天来要人,所以今儿我们才带着她来给她娘上个坟,顺便带她来看看喜儿。也不知道她们两姐妹,以后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

刘七巧在一旁慢慢的听着,她知道李氏这会子心里肯定跟油煎一样,恨不得就要掏了银子把钱大妞赎回来。可是这种输血模式的帮助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用。刘家不是开善堂的,李氏也知道收养一个钱喜儿是最大的限度了。

“娘,你别着急,等爹回来了,我们找爹商量商量。”刘七巧安抚着李氏,又把钱大妞给扶了起来,问道:“你自己知道是什么人家吗?别到时候去了,才发现被骗了。其实去大户人家当下人,未必就不好,说白了还能长长见识,总比呆在你姥姥姥爷家,看你舅舅舅母的脸色好,对不?”

这会儿钱大妞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不少,听了刘七巧的话道:“我当初这是这么想的,所以也没闹,只盼着将来能有一个好东家,我自己一个人也好活命,就是舍不得姥姥姥爷,还有喜儿。我又不识字,万一要是去的了别的地方,我不认识路,岂不是一辈子都见不到了。”钱大妞说道这里,眼眶子又红了,顿了顿,忽然开口看着李氏道:“大娘,听说大叔在京里大户人家做管事,能不能买了我,我什么都能做,粗活针线都行,就算是让我喂猪喂马,我也可以。我就是不想一个人走,谁都不认得。”

李氏这会儿心乱的跟什么似的,只想了想道:“你也别着急,你大叔今儿不在家,等他回来了我再问问,没准儿这事还真能成了。”

第 37 章

李氏做主,留下了钱大妞和钱寡妇的爹娘在家里吃了一顿便饭。午后钱寡妇的爹娘便谢过了李氏要离开,钱大妞站在门口,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刘七巧见她可怜,便拉着她的手道:“大妞,你先在我们家住两天,姥姥姥爷,你跟你们儿媳妇说,大妞就在我们老刘家,他们要是要人,就让他们来我们老刘家要人,知道不?”

两老人点头哈腰的离去,眼里也都是泪光闪闪的。两个老人携手走出了一里路,又折回了钱寡妇的坟前,蹲着给她烧了几串纸钱道:“闺女啊,咱这一辈子都教你要老老实实的做人,可老爹这一次就没老实。大妞跟着我们,迟早会被她那不争气的舅舅给卖了,我们知道李家妹子是好人,没想着要坑她。大妞是好孩子,她将来会知恩图报的。”

老头子说着,枯瘦的手指抹着脸上纵横的老泪道:“我们就你一个闺女,命还偏生那么苦,我们两个老的就是死了,也没脸下去见你啊!”

话说刘七巧留下了钱大妞,倒也不是因为圣母心泛滥,这事儿搁谁身上也不忍心啊。在现代的时候,刘七巧也是恨死了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贩子。现代通讯技术那么发达,被拐卖的儿童妇女们,甚至一辈子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更不要说在这通讯闭塞的古代。走了出去,若是想回来,只怕连回来的路都不认得了。

吃过午饭,钱大妞很自觉的去厨房洗碗,原来一直包办这活儿的沈阿婆都乐得在外头晒起了太阳。李氏起先是不肯让她动手的,可那闺女实在是实心思,非要在那边洗碗,连带着钱喜儿也搬着板凳在那里帮忙。

李氏从厨房出来,见刘七巧和沈阿婆排排坐着在屋檐底下晒太阳,索性也搬着一张凳子,坐在她们旁边。

“七巧,你说大妞这事儿,可怎么办呢?”李氏皱着眉头问刘七巧。

刘七巧知道李氏是菩萨心肠,可上次在钱喜儿的事上,她显然做的没让刘老二舒心,所以她觉得自己的女儿比自己跟了解自己男人,所以先开口问了刘七巧。

“这种事情,总不能见死不救吧。若是我们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总不能把大妞往绝路上逼,娘,你说是这个理不?”刘七巧故意试探了李氏一番。

“是是是,就是这么个道理,还是七巧你明理啊!”李氏见刘七巧这么说,便觉得自己又有了一番胜算,挺直了腰杆继续问道:“可这也不是啥小事儿,你爹虽然现在得了重用,但总不能让人抓了小辫子,要是有了错处,王府里的规矩也严,别惹出什么麻烦来才好。”

刘七巧仔细想了想,前世她看红楼梦的时候,丫鬟们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她自己算算自己好歹也是刘老二的亲闺女,估摸着进了王府,应该不会从最下等的粗使丫鬟开始做起,那么…要是刘老二真的靠得住,给钱大妞谋一个粗使丫鬟的缺应该也不是难事儿。可眼前刘七巧想的却是另外一宗。

沈阿婆年纪大了,这次既然是刘老爷发话让沈阿婆去城里,那么出去之后,就不能再把沈阿婆当下人使唤。所以…家里面肯定是还要请帮佣的。李氏又是一个勤俭的人,兴许为了省银子,也不请人了,那么一大家子的家务活,就得把李氏给累趴下。所以,基于这个考虑,刘七巧觉得收留钱大妞,没准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刘七巧晒着午后的太阳,正安安心心的打这心里的小算盘。外头忽然有个婆子在门口喊道:“是刘七巧姑娘家吗?”

李氏忙应了道:“是呢,大婶你找我们家七巧做什么?”

那大婶听见里头有人说话,绕过了影壁进来,见一排人坐着晒太阳,亮亮的晃眼,瞅见了刘七巧便道:“七巧姑娘,还记得我不?我们家庄主让我过来,请你去参加过几日我们家小少爷的满月宴,叫我顺带着也请一下那位壮硕的小伙子,可惜我记不得名字。”

刘七巧看着这婆子几眼,想了起来,这是林庄头家林太太身边的一个老嬷嬷,那天她手忙脚乱的,都没怎么在意周围的人,所以一时间还真没想起她来。不过听她说起来满月宴,她倒是想起来了。

“行,谢谢你们家林庄头的好意,不过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空去,我们家要搬家了,要是那天走了,我就不去了。若是没搬家,那我就喊上老四一起去。”刘七巧说着,又问:“你们家少奶奶的身子好些了吗?”

“托您的福,好多了,下床走动什么的都不碍事儿了。只说肚子上多了一道疤,看着别扭,还吵着少爷往城里给她买去疤灵呢。”这婆子不知道刘七巧没把剖腹产这事儿往家里说,便笑着什么都说了出来。

李氏一听,脑袋里一个激灵,扭头看着刘七巧道:“七巧,这位大婶说的什么肚子上一道疤,那是什么疤?”

刘七巧只觉得头嗡嗡嗡的大了起来,见瞒不过去,便老实交代道:“当时那林少奶奶难产,孩子头朝上,我没法子,就…就…”刘七巧一咬牙,直接开口道:“就把她的肚子剖开了,把孩子取出来然后又缝好了。”

李氏听完,还没来得及哎哟一声,双眼一番就晕了过去。

是夜,李氏悠然转醒,见刘七巧在床头伺候着,伸手摸了摸刘七巧的脸颊道:“七巧啊,我不指望你飞上枝头变凤凰,我只想你平平安安的长大,咱们乡下人,能安安心心过一辈子不容易啊,你这样子,万一有个好歹,我怎么对得起你爹呢?”

李氏说着,就忍不住落下泪来道:“你七岁那年,得了疟疾,你爹那时候刚往城里去,我一个人怀着你弟弟,把你背了二十里的路,找了四五个大夫,都说救不活了,那时候我就想,你要是活不成了,那我可也活不成了。”

刘七巧是知道这件事儿的,只是她不能告诉李氏,她原来的那个女儿刘七巧已经死了,就是死于那一场疟疾。眼前的这个刘七巧,不是你的原来的女儿,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一样会孝顺你,一样会把你当亲娘一样。

“娘,七巧知道你的意思,可是七巧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死在我的面前,就算是个陌生人也好,那也是一条人命,况且她的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若是七巧慢一分钟,就是一尸两命。七巧虽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七巧也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李氏搂着刘七巧的脑袋,抱在怀里揉了几下,想了想道:“七巧,娘不反对你救人,可是你在救人的时候,要多想一想你爹、你娘、还有你弟弟,我们都是一家人,谁都不能出岔子,谁出了岔子,那别人的心里头都不好过,你懂吗?”

刘七巧赶紧点了点头道:“娘我知道了,快起来吃饭吧,大妞都把晚饭做好了,娘我看着大妞不错,以后就让她在家里帮佣好了,沈阿婆年纪也大了,是时候享享清福了。”

李氏起身,穿上了鞋一起和刘七巧往厨房里来,果然见钱大妞已经做好了四菜一汤等着她们开饭。这时候刘八顺正好从私塾回来,钱喜儿上前,从刘八顺的小身板上把书包取了下来,往墙上挂好了,刘八顺伸手就要往饭碗里头拿菜,被钱喜儿用筷子打了一记手背道:“刘八顺,还不快去洗手去。”

刘八顺有些不服气的缩回了手,斜眼瞅着钱喜儿道:“洗就洗嘛,干嘛打我手,疼疼疼!”

李氏从厨房外进来,看见这一幕,心里也欣慰的笑了起来。李氏叫上了钱大妞和沈阿婆一起上桌吃饭,饭才拨了几口,外头就有人扯着嗓子喊道:“七巧在家不?七巧…”

刘七巧一听,这可是她那大嫂子小李氏的声音,她来估摸着也准没好事。

果然,外头的声音越来越近了,便听见脚步声也越来越近,小李氏进门,看见这一大家子正在吃晚饭,便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道:“二婶子、七巧,吃晚饭呢?”

“她大嫂子,这是有什么事儿吗?”李氏问她。

“这…这…”小李氏皱着眉头道:“这不我公公不在家,家里的那头母猪偏巧今儿要生了,以前都是我公公接生的…”小李氏说着,往刘七巧这里瞧了一眼,有些不大好意思道:“这眼见着天都黑了,我婆婆让我去找个会给猪接生的,我上哪儿找去。”

刘七巧这回算是听明白了,感情是让她去替她家猪接生。作为一个医生,刘七巧对病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且别说她实习的时候还真的在养猪场给猪接过生。可是这小李氏的神色总让她觉得不太爽。你这是来求人的吧,那好歹也拿出一些诚意呢!

李氏一听可就火了,起身道:“我说她大嫂子,猪跟人能一样吗?我家七巧是给人接生的,你这让她去给猪接生,要是被人知道,七巧的名声可就…”

刘七巧咳咳了两声,她刘七巧的名声,在这牛家庄、赵家村乃至于和桥镇,都已经响亮的很了…可不照样还是那么多人来提亲,有嫁妆傍身,名声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刘七巧想了想道:“行了,我去就是,完了别说是我接生的,知道不?”

小李氏连忙点着头答应了。

40.

外头天刚刚暗下来,小李氏手里拿着一盏小灯笼,李氏便送了刘七巧一起出门。钱大妞忙去拿了一盏大灯笼,跟在刘七巧的身后,见刘七巧出门便喊了一声道:“七巧,我能跟你一起去吗?我可以给你打下手。”

刘七巧扭头一看,钱大妞脸上一本正经,半点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刘七巧问她:“你是想学接生吗?可你现在还是没出嫁的姑娘,就去给人接生,将来不怕人家笑话你名声不好吗?”

钱大妞摇了摇头道:“不怕,要是能学到一技之长,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那才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为什么要怕人家笑话呢,七巧不是也不怕别人笑话吗?”

刘七巧顿时觉得,把钱大妞留下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她真的愿意学,或许能成为一个好徒弟也说不准。

刘七巧点点头道:“那行,那你跟我一起去吧,先在一旁看着。”

“诶!”钱大妞高兴的应了,李氏在后头听着,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一方面,她觉得这对姑娘家不好,钱大妞这么做,钱寡妇会怎么想呢?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要是钱大妞真的能学出来,说不准能把七巧给解放了,毕竟一家人都不想再让她接触这方面的事情了。

刘七巧跟着小李氏来到刘老大家。刘老大家在村西口,也是一个大院子里头前后两进的院子,猪舍在院子的最后头,是几间茅草房。牛家庄人都爱自己在家养上个几头牲口,等逢年过节的时候养肥了就直接拖出来宰了。刘老大会给母猪接生,所以牛家庄里大多数人家的猪仔都是从刘老大家买的,一只猪仔也不便宜,所以接生很重要,保持存活率才行。

刘七巧到猪舍的时候,田氏已经在猪舍门口等着,左右用火把烧的旺旺的。猪舍显然也是经过一番清理,但还是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猪屎味。这大概就是古时候最郁闷的地方,连一个好一点的口罩都没有,刘七巧用帕子扎住自己的鼻子,往里头去。钱大妞却像是一点都不怕这味道一样,神色淡定的跟在刘七巧的后头。

“大妞,你闻不出来这臭味吗?”刘七巧觉得自己不是娇生惯养的人,怎么可能就不如钱大妞呢,一定是她的鼻子出了问题。

“能啊,不过猪屎味比起马屎味好多了,我娘在林家庄喂马的时候,我经常跟着她一起,我见过她给马接生。”钱大妞道。

怪不得呢,原来她还有这样的经验,那这次真的是来对了。刘七巧瞧瞧自己身上的衣服,正好是一件旧的棉布长裙,所以把裙摆捞起来,在腰间打了一个结,露出两节白裤子,往猪圈里去了。那只母猪已经疼的横躺在地上,鼻子里冒着热气直哼哼,四条腿抻得笔直笔直的。

刘七巧蹲下来,伸手接过田氏手中的火把,凑近观察了一下母猪下身的产道,看见小猪仔的屁股都已经在外口了。刘七巧把火把递给钱大妞道:“大妞,你帮我照着,大嫂子,你在外头找一块干净的布,一会儿猪仔出来,记得给它擦擦干,母猪的羊水多,湿答答的怪恶心的。”

钱大妞接过火把,站在刘七巧的身旁,小心观察着刘七巧的手法。其实给猪接生比给人接生容易多了。因为猪是多胞胎生物,一胎有很多只,所以每一只都很小,这就跟母鸡下蛋一样,一只接着一只。刘七巧伸手抚摸了一下母猪的大肚子,安抚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马上就让你们母子团圆,你可不要用猪鼻子拱我啊!”

刘七巧说着,把手伸进母猪的产道,一边用手轻轻的在母猪的肚子上挤压着,然后咕噜一声,一只浑身湿淋淋的小猪哼哼唧唧的就出来了。刘七巧赶紧用剪刀剪了脐带,双手递给田氏,田氏抱着小猪仔在怀里掂了掂道:“怪沉的,七巧,这只小猪是你第一次接生猪给生出来的,大娘把它送给你了,你回家养着。”

刘七巧忙摆摆手道:“大娘,我爹都要带我们进城了,我们哪里还养猪呢,家里的那些活物还不知道怎么处置了。”

田氏一拍脑门道:“看我这记性,就是,你们都快是城里人了,哪就还稀罕一只猪。”田氏叹了一口气道:“不过七巧啊,你们这一进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再怎么说还是家里头强,你说是不?”

刘七巧一边把小猪仔往外头递,一边道:“可不是,我还是喜欢在乡下,城里头再好,太多的贵人,咱不习惯,还是乡下人和蔼可亲的多。”

“就是就是,听说城里人的心眼比乡下人多百八十个,哪是我们这种老实人能去的地方。”田氏连忙敷衍道。

刘七巧蹲久了,就觉得头重脚轻,腰酸腿疼的,可是这猪仔一只接着一只跟没完没了的一样。刘七巧站起来,跺了跺脚觉得有点吃不消了,钱大妞道:“七巧,不如你帮我照着,我来接生试试。”

刘七巧看看钱大妞,觉得她没准是可造之材,便接过了她手中的火把,在她身边照着,一边指挥她道:“母猪自己也在用力,你用手摸摸它的肚皮,一紧一紧的,感觉到了吗?每到这个时候,你就把手伸进去,不要掏猪仔的脚,要整个接住屁股,然后慢慢往外拉,要是只抓住一条腿,生出来容易瘸腿。”

钱大妞按照刘七巧的指示,慢慢的把一只小猪仔从母猪的产道里面迎接了出来。但是到产道口的时候,钱大妞的手稍微抖了一下,小猪仔咕咚一下子滚到了地上,疼得它嗷嗷的叫了两声。钱大妞急忙剪短了脐带,小猪仔一下子就站起来,在猪圈里乱跑了一圈,最后撞在刘七巧的脚踝上,抱着刘七巧的脚踝拱着猪鼻子,样子可爱极了。

钱大妞看着小猪仔,感叹道:“真好,一出生就会走路的,要是我们人也能这样该多好啊。”

刘七巧笑着道:“你是羡慕它们可以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吧?”

钱大妞扑哧一笑,继续蹲着给猪仔接生,小声道:“要是我一出生就会走路,那我就可以帮爹娘做很多事情,那我爹就不会因为太累而病死,我娘也不会因为要去庄里头给人帮忙而被人给害了。”

刘七巧看着钱大妞,怪心酸的,这人比人得死啊。她深深觉得自己很惭愧,又深深的觉得自己很幸运。万一穿越大神一不小心,让她穿越到了钱大妞的身上…这后果简直不敢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