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二听着,伸手打断了李氏的话道:“你的心思我知道,七巧大了,想给她找好人家是好事,我虽然今天让杜大夫写了婚书,却并非已是认同了杜大夫。杜家在京城有些根基,且不说杜大夫对七巧是不是一往情深,但他家里的家长,未必就能接受七巧的出身。我今天这么做,是怕到时候七巧被杜大夫伤了,还要反被他们家的人诟病,说我们一户乡下人家,想着攀高枝了,连女儿都管不好了,任她出门乱勾引人。到时候他们家若是敢这么说,我就拿着婚书贴在他们脑门上,让他们好好瞧瞧。”

李氏一听,吓的心跳加速:“他爹,被你这么一说,我越发害怕了起来,这大户人家的门槛当真就那么难进去吗?若是这样,不如现在就给七巧张罗了一家可靠老实的人家,先定了下来才好。”

刘老二听李氏这么说,顿时摇摇头道:“你糊涂,这是后招。我瞧着杜大夫对七巧还是真心的,只是不给他一些压力,他如何能让七巧进他家门过好日呢?我这么做,也不过就是防小人不防君子而已。若是他真的有办法让七巧进杜家当正头少奶奶,我也乐的当宝善堂杜家的亲家。”

李氏被刘老二君子小人的饶的云里雾里的,只一个劲儿的点头,嘴上又不舍的说:“也不知道你这一走,今儿过年之前能不能回来,过不了几日就是七巧十四岁的生辰了,往年都是一家人一起过的,这会儿她又要去王府当差,只怕王府里也没人给她做长寿面了。”

刘老二一把揽了李氏,凑到她耳边道:“我过两日就要走了,你拿什么犒劳犒劳我呢?”

李氏闻言,顿时脸红到了耳根,低着头如蚊吟道:“他爹,这大白天的,孩子们都在外头玩呢…”李氏虽然这么说,手里却开始动作解开刘老二的铠甲。铠甲里头直接是一层棉布中衣,刘老二结实的肌肉贴在李氏的背上,李氏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身子软了下来。

“这几日太忙了,也没空回来,倒是让你守活寡了。”刘老二开门见山道,低头咬住了李氏的耳垂用舌尖来回的卷来卷去。

李氏嘤咛了一声,靠在刘老二的身上,身子还没站稳,腰带便已经被刘老二给解开了,只觉得下身一股凉梭梭的感觉涌上来,她连忙推开刘老二,走到窗口将那窗户咯吱一声关上,刘老二早已经从身后迎了上去,按住了李氏的腰对着自己身下一按。

李氏咬唇嗯了一声,回头看了一眼刘老二,红扑扑的脸蹭在窗户纸上。

当夜,一家人吃了团圆饭,刘老二便送了刘七巧和刘八顺回了王府,他明日一早也要去军营集合,后天就要随军出发了。

今夜,也是王爷和世子爷在府中的最后一晚。因为秦氏的事情,王府的晚宴颇为低调。只老王妃喊了王爷、王妃、二老爷、二太太还是有世子爷和二房的少爷周琰在一起。几个姑娘都没有喊了过来。

老王妃看着王爷道:“此去一路小心,家里的事情自有我们打点,如今外头也没什么风声,索性珅哥儿机灵,把她家的陪房都一起赶去了弘福寺,不然的话,只怕现在满京城的人都知道我们家这事儿了。”

王妃低下头,觉得无限伤感,只道:“好好的出了这种事情,真是让人想不到,只希望过几日宣武侯府的人能理解王府的难处,不要再来闹一场的好。”

老王妃闻言,理直气壮道:“他们家要是敢来闹,那我们也跟着闹一场,当初好好的人回娘家,回来时候怎么就是个病的?依我看,这次这孩子想不明白,就跟没了孩子有关系,那还不是他们宣武侯府的人害的?”

其实老王妃还有一些不明白,那就是上回周珅在玉荷院跟秦氏吵架那回事儿,那时候秦氏死活不肯说,周珅宁愿领家法也不肯说,如今这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好不能说的呢?

“珅哥儿,如今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人都已经死了,你还顾及些什么?”老王妃故意抬头问周珅。

周珅正低着头,脸上神色严肃,猛然停老王妃说起这来,便淡淡道:“她都已经死了,她做的那些腌臜事情,我原本也不想提,不过老祖宗既然问起了,那我也不妨直说了。”

这房里如今只有自己人,伺候的丫鬟都在外面候着,所以周珅便道:“她之前那样孝顺的对母亲,每日里一样两样三样的往青莲院送东西,都是没安好心的,她巴不得母亲这一胎能长的大一点,最好大到生不出来,难产死了才好。”

众人一听,顿时吓的说不出话来,二太太用秀帕掩着嘴角道:“侄媳妇她不会那么黑心思吧?我看着她挺知书达理重孝道的。”

王妃原先是从没想过要往这方面想的,可是听周珅这么一说,再想起她之前那几个月吃的那些补品、甜品、点心,一样样的,竟是比平日里多出几倍来。若不是刘七巧来了之后,什么都不给她吃了,这会儿她不定就已经被秦氏养成了一个球了。

王妃想到这里,方觉得心寒,可是秦氏已死,她原本的怒意,也只能存在里头慢慢消化。

周珅道:“我原本知道了这些,也不想丢了彼此的面子,只吓她让她写了休书,安安分分的做这个少奶奶,面子上彼此成全,也算全了这夫妻的情谊,谁知道她还会有这样有血性的时候,倒也是让我刮目相看了。”周珅说道这里,心里毕竟还有一点点伤心难过。这一年多来,虽说他对秦氏并没有多少喜欢,但也是真心仰慕她的才华,两人相敬如宾,外人看来也是让人羡慕的一对小夫妻。

老王妃听完,沉凝了片刻,抬起头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说庶女再好,总难免有着几分小家子气,我原先见她,也觉得她的做派并非实实在在的大气,总让人觉得有些刻意。罢了,如今你出征在即,这续弦的事情就等你回来之后再说吧。”

王妃低下头,擦了擦眼角的泪道:“是媳妇识人不明,差点儿耽误了珅儿的一生幸福。”王妃看着周珅,略带这疑惑道:“这些是七巧跟你说的吗?她在我跟前可是没有漏过半点的风声。”

周珅摇头道:“她那丫头心太善了,是我逼问出来的。我寻思着她这几天请假回家,大概还是因了这事儿,那日晚上她受了些惊吓。”

王妃想了想道:“原来是为了这个?我说她那日回了青莲院之后,精神就不好太,我以为她是半夜起来累着了。”

王爷和二老爷一直在做听众,到现在才开口道:“这事儿我们这几个人听过了也就算了,不管如何,她也是王府明媒正娶进门的,如今人已经去了,那些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如今你且好好养着自己的身子,眼下的事情,还要靠弟媳妇都担待着一点,若是后面有什么问题,也要请你多多出面。”

二太太见王爷这么说,便笑着道:“王爷说的什么话,原本我们两房就没分家,都是一家人,太太如今有了身子,能用的上我是我的福分。王爷这次出征,也是为了府里的荣耀,你放心,这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便是做的不及太太好,也定是要尽全力的。”

王爷点了点头,又对二老爷说:“蕙丫头和菁丫头的婚事大约都定在明年,若是我赶不及回来,你们也别为此耽误了,姑娘年纪大了,总要出嫁的。”

“大哥你放心好了,这几日我在兵部看过边关来的奏疏,形势一片大好,说不准大哥这一去,用不了几个月就得胜归来了。”

众人忙连连点头,一个劲的说一些让人舒坦的好话,王爷也都笑着领受了,最后带着周珅一起向老王妃磕了头,总算散了筵席。

第 70 章

从寿康居出来,王爷陪着王妃一起回了青莲院。不得不说,在古代作为妾氏,真的是一点地位也没有啊!自己的男人明天就要上战场打仗,可作为小妾的自己,却只能眼看着他和自己的正妻诉说离别之苦,若是上赶着去,还会被人说不懂事什么的。

不过王妃是一个很贤良淑德的女性,所以跟她一同拥有一个男人的女性也是比较幸运的。刘七巧回了青莲院就看见几位姨太太都在青莲院等着。平常王妃从不苛待她们几个,妻妾见相处也算是和睦的,除了上次因为周蕙的事情,方姨娘去老太太的寿康居闹了一次,几位姨娘在王府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徐侧妃是大姑娘的母亲,王妃还没进门的时候,就已经是王爷的通房丫头,生了大姑娘之后,便一直无所出,如今已经提前进入了老年念佛生活。

方姨娘是在王妃生下了世子爷之后,她身边的丫鬟正好到了年纪,出去配了人,老王妃赏过去的。当时只说是赏个贴身丫鬟用用,可是王妃又如何不明白老王妃的意思,所以等身子好利索了,就干脆给她开了脸,跟在王爷的身边了。她生下了二姑娘之后,还生了一个庶出的儿子,如今也已十一岁了,都在家学里头上课。

还有一位姨娘,也是这一群人中最年轻的,说起来倒是有些来历的。当年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一路上带回了十几个美人,在太后娘娘的授意下,赏给了京中的达官贵人。皇帝对王爷一直敬重有加,所以这人选里头并没有王爷,可是偏偏有王妃的父亲梁大人。梁大人五十多岁,家中只有一妻一妾,被传为京中美谈。王妃得知此事之后,见母亲哭红了眼眶,便在王爷的枕边吹了些耳旁风,王爷想了半天,最终还是答应了,替老丈人解了这燃眉之急,把这女子纳回了自己家里。

皇帝知道后,还招了王爷进宫语重心长的慰问:“你若是喜欢美女,朕多的是给你的。”

王爷却道:“皇上的心思微臣知道,但若是大臣们都忙于后宅家事,整日里乱的鸡飞狗跳的,又有什么精神来为皇上分忧呢?我家岳丈三朝元老,虽然人是铁面了一点,但是对皇上还是一片忠心的。再说他也算是皇上你的老丈人,你送个美人给他,也确实…”

这个事情被王爷劝服之后,那女子就到了恭王府。后来皇上送出去的这十几位美女使出浑身解数,几乎闹的各位大臣家宅不安,有些大臣原先就是一党的,因为做了儿女亲家就越发成了一家人,最后又因为婚姻关系的恶劣,使得政见也发生了改变。从前朝遗留下来的朋党之争在后宅斗争的推动下,瓦解的越发快速了起来。

有时候女人的战争,足可以颠覆一个朝代。而想到这个法子的人,正是永寿宫里被锯了半条腿的太后娘娘。

这位姨娘在进了王府之后,没有发挥她应有的使命,而是做了一个安安静静的美女子。闲时抚琴寄思、累时枕书安眠、如今一晃十年过去了,她却还像是当初进王府时候的模样。二十六岁的样子,在刘七巧看来,正是女人最散发魅力的时候。

按照她这样的容貌和才情,照道理就算不宠冠后宅,也不应该是如今这幅光景。刘七巧暗暗的观察过这位林姨娘,从身段形容来看,看上去还像是一个处女!

王妃进门,见三人都已经在厅内候着,便道:“明日一早王爷就要去军营了,也等不及你们一一来行礼,所以这么晚才让人把你们喊过来,也算是话别一番了。”

人家夫妻之间话别,总是两人在闺房中,卿卿我我一番耳鬓厮磨。弄不好还能跟刘老二和李氏一样,能来个战前鼓舞气势的小战斗。可是作为小妾,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在主母的宽厚待遇下,做一番循规蹈矩的话别。

“王爷尽管放心,太太这边有丫鬟服侍着,我们几个也会时常过来请安,老爷在战场上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身子,莫要让太太担心才好。”先开口的是徐侧妃,说话很稳妥得当,就是没有一点点身为女人的自觉,完全就是把自己当一个奴才。

第二个开口的是方姨娘,方姨娘算是王爷比较宠爱的一个人了,是三个妾氏中唯一生出了儿子的人,总觉得王府另外一个侧妃的位置非她莫属,常常拿自己当个人看。

“妾身希望王爷早去早回,得胜归来,能回来吃上年夜饭是最好的,若是不巧,那也好歹能赶在蕙姐儿出嫁之前回来,妾身就心满意足了。”这句话是站在一个男人的女人的基础上说的,比起陈侧妃的规规矩矩,更显得贴心一点。王爷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先对两位说:“你们两个都是府里的人,在王府的日子比太太还久,最应该知道府里的规矩,太太用不着你们服侍,你们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出来搬弄是非就行了。”

两人连忙点头说是,王爷又道:“玮哥儿如今也大了,太太好心让你养在自个跟前,你断不能让他学坏了,如今太太这一胎是男是女还不知道,以后玮哥儿就是世子最亲的亲兄弟,我们王府从来待庶子庶女都是和嫡出的一个样的。”

方姨娘想起之前为了周蕙的事情去找了王妃的麻烦,顿时脸红的低下头道:“妾身知道了,妾身以后一定谨言慎行。”

王爷说完了,转身看着安安静静坐在一旁的林姨娘。那人见她们都把话说的差不多了,便起身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先告辞了,不打扰太太和王爷了,王爷明日还要早起,理应早些休息的好。”

王妃见她神色淡淡的,倒真像没有什么话想说的模样,便道:“时候也不早了,你们各自回去吧。”

三人点头,林姨娘朝着王爷福了福身子,眉眼中并没有半点留恋,转身跟着徐侧妃和方姨娘走了。

几人的丫鬟都在院外候着,因为方姨娘带着二少爷,所以单独有一处院子。徐侧妃和林姨娘住在青莲院左边不远处的一个小院里头,很是清静。两人走在路上,丫鬟们只远远的跟在后头,徐侧妃忽然上前几步,酸不溜秋的说:“她的命倒是好,我原本以为这一胎她只怕她也是凶多吉少的,还等着妹妹你能高升一步,只怕也等不到了。”

林姨娘忽然笑了笑道:“戏看够了,也该是时候自己出手了,徐姐姐,当年的你头一个孩子是怎么没了,你还记得吗?”

徐侧妃脸色一冷,那么久远的事情,她自己都已经快记不得了,居然连她这个进门才十年的人,还为她记着。

徐侧妃当年还是王爷通房丫鬟的时候,便是一个心思活络的人,偷偷倒了避子药。原本想着她若是能生出一个庶长子的话,地位会越发稳固起来,可谁知道老王妃知道之后,二话不说送来了一碗打胎药,可怜她三个月大已成型的男胎,就这样被打了下来。后来徐侧妃便一直夹着尾巴做人,总算在周珅出生后的第二年,生下了大姑娘。

“那些事过去太远了,我早已忘了,难为妹妹你一个晚来的人,却还记得清楚。”

林姨娘笑着道:“有些事情,是要记一辈子的,徐姐姐这样健忘可不好。天天对着菩萨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能把你死去的孩子给求回来吗?”

徐侧妃脸色一变,冷言道:“林妹妹还是少为我操心了,你记性那么好,那你倒是说说,为什么到现在王爷还不肯宠幸你呢?”

林姨娘却并没有被徐侧妃给激怒,只是浅浅一笑,不紧不慢的往前走。她那一双凤眼里一片澄清,仿佛是无波的古井一般,看不出半点的神色来。

徐侧妃讨了一个没趣,到了门口便转身扭头进了自己的房间。

林氏进房,淡然的坐到了床边,眼神冷冷的看着窗外黑压压的天空,淡淡的的叹了一口气。一个老妈妈从帘子外头闪了进来,见了她这幅样子,只叹息道:“小姐,你何苦这样为难自己,为难王爷呢,依我看王爷对太太的心思,那是断然不会改的,你想盼着王爷和太太生分,还得顺着王爷,以后你若是有了一儿半女的,在王爷面前说话也有了底气。你瞧瞧人家方姨娘,如今都有个正头主子的派头了。”

林氏扭头,神色黯然的想了想道:“我若是从了他,只怕他越发不把我放在心上了,我虽不委身于他,可他还不是隔三差五往我房里来,他已将我的身世查了个一清二楚的,我但凡有一点点的动静,他都绝饶不了我,我也只能凭着这股傲气,让他不看轻我罢了。”

那老嬷嬷心疼的为她点上了灯,走上前来道:“如今王爷要去边关了,家里头又是二太太管家,她怎么管也管不到大房来,不如趁这个机会,索性就…”

林氏急忙摇摇头,对她做了一个噤声的表情道:“我们还是看戏的好,偶尔添一把柴就好了,只千万别烧到自己的身上。”

见众人走后,王爷便留下来和王妃说起了悄悄话,夫妻之间,自然是浓情蜜意,更何况王爷临行在即,王妃是越发难舍难分。

“明儿你就要走了,千言万语我也说不出口,这是前些日子在法华寺求的平安符,了然大师开过光的,可以保平安,你好歹随身带着,我也好放心。”

平安符是在朴素不过的东西,王爷接在了手中,却是满满的暖心,只把它放在了平日里随身挂着的荷包里面道:“我已经随身带着,你在家中也要注意身体,凡事不要太过操劳,好好养胎,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王妃点点头,看见王爷身上带着的荷包有些旧了,便道:“许久都不曾做针线了,这都旧了,你还不如换了别人的呢。”

王爷摇头道:“你做出来的,和别人的怎么一样。”王妃又是一阵羞涩,两人坐在床头,又说了好一会儿话,王爷本来想温存一番,但是想起王妃如今的身子,便也忍了下来。

青梅一早就洗漱完了,坐在床上打了一个哈欠,对刘七巧道:“七巧,你这两日不在,可把我给累坏了,明儿开始我可要休息休息了,我给小少爷正坐衣服呢。”

刘七巧见青梅一本正经的模样,便笑道:“孩子还没出生呢,你怎么知道就是个少爷呢?”

青梅很肯定的道:“我听人说,肚皮尖的生儿子,肚皮圆的生女儿,我看太太这肚皮又尖又挺的,准是生儿子的。”

刘七巧保持沉默的笑了笑,对于这一点,前世作为每天看十来个肚皮的刘七巧同学,觉得可靠性不大。肚皮的形状取决于胎儿在母体的位置,这是非常没有科学性的,哪怕孕妇的肚子尖出一个小山顶,也未必就一定生出男孩子来。

“行了行了,明天你忙你的,我来服侍太太就好,也不知道过几日会怎样,少奶奶的死讯还瞒着,你说万一让宣武侯府的人知道了,会不会上门来闹事呢?”好好的闺女在别人家死了,就算是个庶出的,只怕宣武侯府也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吧。

青梅在炕上翻了一个身,看着七巧道:“这还真说不准,不过我听绿柳说,少奶奶死那日白天,侯府的二小姐来过,两人在少奶奶的房里说了好一会儿话。少奶奶那几日精气神一直不好,听说是又哭了一回。”

“怎么没听翠屏这么说呢?”刘七巧狐疑道:“那日翠屏只说侯府的二姑娘来了,可没说起少奶奶哭的事情啊?”刘七巧从第一次见那侯府的二姑娘,就觉得她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对着抢了自己的夫婿的姐姐还能笑的出来,要么她是个真好人,要么她是个假傻子。

“我听绿柳说,少奶奶自从没了孩子,心情就一直不好,后来知书和秋彤进去之后,更是日日以泪洗面,就因为这个,翠屏才去请了侯府的二小姐过来,原本是想劝劝她的,谁知倒是把少奶奶给劝死了。”青梅说着,脸上也露出对秦氏的同情来,只蹙眉道:“终究是个庶女,若是嫡女,怎么说侯夫人也该亲自来看看才是的。”

刘七巧一时不知如何接话,只叹了一口气道:“人已经死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王府上下一致把秦氏的死讯给瞒的结结实实的,可还是有下人偷偷的把这事情通报给了宣武侯府。

宣武侯府的大厅内,宣武侯夫人正指着外头骂道:“这恭王府居然做出这等事情来,简直太不把我们宣武侯府放在眼里了,如今人都死了两天了,秘不发丧,大热的天尸体在弘福寺放着,只怕是要坏了啊!”宣武侯夫人对秦氏倒是有几分真心,毕竟打小就跟在自己的身边。

这时候宣武侯还没下朝回家,那个不成器的庶子又不在家,秦巧兰把那些下人们都遣了出去,安慰起自己的母亲来。

“母亲太糊涂了,这是什么节骨眼,你要是乱喊出去,只怕皇上不但不会帮我们侯府,还会连累到爹爹。”

宣武侯夫人愣怔道:“理亏的明明是恭王府,关我们侯府什么事儿?”

“就算理亏的是恭王府,可这时机也不对啊,明天恭王就要带兵出征,这事儿要是被闹了出去,可大可小,家里出了丧事,他是去还是不去呢?他若是去不成了,谁最心烦?万一到时候龙颜大怒,就算我们侯府是无辜的,也会因此受累的。母亲断不能为了一时的义气,让爹爹在皇上面前失了颜面。”

宣武侯夫人被二姑娘这一番话给一说,顿时也有了那么点清醒,想了想又道:“可是,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没了,你难道心里头就没有过你这姐姐吗?好歹也是跟着你一起长大的。”

秦二姑娘脸色一冷,挑眉道:“她若是心里有我这个妹妹,怎么会做出夺我夫婿这种事情来了?从一开始她就没当我是她的妹妹,我又何必当她是我的姐姐?”秦二姑娘说着,转身看着宣武侯夫人道:“而且依我看,她是不是真是我姐姐,还两说呢。”

宣武侯夫人听她越说越离谱,便道:“你胡说什么呢?她虽然不是我肚子里下来的肉,但也肯定是你爹的女儿,这难道还会有错?”

秦二姑娘冷笑道:“母亲你还记得不?我和她从小是一起长大的,她念什么书,我也念什么书,爹是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我跟她只上了一年闺学,认了几个字而已,结果我成了众人眼中的白丁,她却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才女了。她看的书,我一本没少看,她没看的书,我看的一本不比她少,缘何我就是个笨的,她就如此聪明绝顶了呢?依我看,还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妖怪呢!”

秦二姑娘说着,凑到宣武侯夫人的耳边继续道:“娘,上回她跟世子爷吵架,翠屏就亲耳听见,说是她口口声声说那王府的刘七巧是个妖怪,说她什么十几岁就能接生治病,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依我看,她们准是一伙的。”秦二姑娘说的眉飞色舞,又将那天在王府,她看见刘七巧把秦氏堵的脸面全无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给了侯夫人听,又继续道:“翠屏还说,她一开始想着把王妃养肥了,等生的时候孩子太大,好让王妃难产死了。谁知道后来来了一个刘七巧,一下子就看穿了她的心思,帮王妃把关把的紧紧的,她这才没了办法。”

宣武侯夫人听着女儿口中一五一十的说出这么写话来,吓的一时间连话也说不清楚,只万分惊恐道:“这…这…这些事情都是翠屏跟你说的?”

秦二姑娘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点头道:“那是自然,翠屏说自从让她开了脸,她便没让世子爷碰她一回,翠屏心里悔得很,直呼自己跟错了主子。”

宣武侯夫人渐渐的平静了下来,看看自己眼前的女儿,又想起秦氏身前的种种,只眯了眯眼睛道:“只怕是你瞧见了恭王世子,也起了心思吧?”

秦二姑娘被说中了心事,脸上微微露出些红晕来,拧着头道:“他本来就是我的,我还不能惦记自己的男人吗?”

宣武侯夫人憋着一股气险些内伤,又瞧了秦二姑娘这一副样子,也只摇头道:“你最好烧高香让他这次能平安回来,到时候我再托人去王府说一说,虽然你姐姐她没留下孩子,不过妹妹给姐夫当续弦的事情,也是常有的。”宣武侯夫人说完之后,忽然想了想道:“只不过,你若是过门了,翠屏这丫头就不要留着了,这样的丫头,惯是墙头草两边倒,最是下贱的人。”

秦二姑娘见宣武侯夫人话语中都向着自己,顿时害羞的点了点头,母女两人又开开心心的聊了起来,至于秦氏…作为炮灰她也只有被炮灰掉的命运了。

第二日一早,刘七巧服侍王妃起身,青梅正在房中为王爷穿上铠甲。王爷本就生的英武非凡,有从戎之人特有的气势,青梅觉得站在他面前,连气都少了一截。

刘七巧服侍王妃坐下,亲自到门外嘱咐小丫头去厨房传膳,才抬脚就见周珅从门外进来,也是穿着一身银色的甲胄,手中抱着一顶帽盔,上面的红缨鲜艳。他看见刘七巧只勾了勾唇角,刘七巧急忙低下头,面瘫一样的任他从自己身边走过。

那人忽然停下来,凑过头看了一眼刘七巧道:“七巧,等我得胜归来,你也是时候及笄了吧?”

刘七巧挺直了脊背道:“七巧还小,过几天才是初七,七巧要到明年七月初七才及笄。”

那人脸上却淡淡一笑道:“浑说,过了年就是长了一岁,从没说要等到生辰的。”

刘七巧瞪了一眼他,笑着道:“那七巧还要麻烦世子爷多多照顾着老四,七巧还等着他回来向我提亲呢。”

周珅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笑意淡淡:“照顾,一定好好照顾。”

刘七巧这才觉得后背凉凉的,这么说…不会给老四招黑吧。万一啥送死的事情都让老四去做,可不是她害死王老四了。

刘七巧连忙道:“哎呀,老四浑身肌肉,看着就倒胃口,我还是再考虑考虑别人吧。”

周珅忽然笑道:“好,你好好考虑。”

刘七巧腹诽道:我再怎么考虑,也不会考虑到你身上啊…

周珅进去,向王爷和王妃行过礼。王妃问他道:“可有用过早膳了。”

周珅道:“还不曾用过,先过来瞧瞧母亲。”

王妃起身,伸手为周珅整了整鬓发,万分疼惜道:“你生下来的时候,不过一尺来长,如今却已经和你父亲一般高了。”王妃感叹着,又看向王爷,两人眼神交流一番,视线又回到了周珅的脸上道:“如今你和你父亲一起出征,你一定要好好保护好你父亲,知道吗?”

“孩儿会的,孩儿保证一定让父亲平安归来。”

王妃点点头,有道:“不光是你父亲,还有你,还有我们王府出去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平安归来,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人,我们当主子的是带着他们过好日子,不是让他们为我们卖命的,你可知道?”

周珅使劲的点了点头,诚恳道:“挑出去的家将都是训练过的,都有些身手,母亲尽管放心,倒是你,一定要好好注意身子,给我添个弟弟才好。”

王妃听他这么说,便笑道:“你已经有了一个庶弟了,我这一胎是不是男孩也不打紧,只盼着一切平安才好。”

周珅点头,王妃拉着他坐下,又把自己从法华寺求的平安符也给了他一个,开口道:“一起用了早膳,再同你父亲一起去寿康居给老祖宗磕了头,再走吧。”

不一会儿,刘七巧备了早膳进来,因为是王爷临走前最后一顿早膳,所以刘七巧特别起了一个大早,用心准备了几个有彩头的早膳。

“这是四喜饺、这是鸳鸯卷、这是如意糕、这个是金丝烧麦、还有这是桂圆莲子红枣糯米粥。”刘七巧一边说,一边上前,将袖口卷起三寸,用公筷为三人布菜。

那一条白嫩的手臂跟藕节子一样,在周珅的眼前晃来晃去,让周珅忍不住心猿意马了起来。他埋头吃着刘七巧送上来的早点,连话都顾不得说一句。

“今儿这早膳倒是有点意思,七巧,你是特意准备的吗?”王妃一边吃一边问起刘七巧。

刘七巧笑着道:“不过就是讨个口彩,希望王爷这次上战场能旗开得胜,早日把那些鞑子打走了,我也好早点见到我爹啊!”

王妃见刘七巧这么说,又想起马上要去边关的老公儿子,顿时觉得和刘七巧同病相怜,拉着她的手道:“好七巧,改明儿开始我们就茹素,一起祈祷着他们早些回来的才好。”

刘七巧听王妃这么说,笑着摇头道:“那倒不必了,其实…肉很好吃。”

王妃听刘七巧这么说,原先的郁闷一下子扫尽了,只捂着嘴笑道:“你这丫头,专挑不正经的说笑,倒是在我这边肉吃了少,觉得身上没油水了?”

刘七巧笑着道:“可不是,上回老祖宗还说呢,明明我和秋彤看着差不多大,怎么她像个姑娘家,我就跟一个黄毛丫头似的。”

王妃听刘七巧这么说,上下打量了一眼刘七巧,确实还是一个黄毛丫头的身段。她本来就瘦削,虽然比来的时候看上去似乎高了一点,但这张娃娃脸和起伏度不高的胸口,还是让她觉得比同龄人小了一点。

刘七巧偷偷瞥见周珅的眼睛也落在自己的身上,故意低头含胸,因为天气太热,她今天特意穿了钱大妞做的最薄的那个新式肚兜,非但很好的遮住了那个点,连原来还有一些的弧度都给遮掩了起来。

刘七巧心道:看吧看吧,我就是这么一个干巴身材,求求你千万别看上我。

周珅收起视线,继续喝了两口粥道:“我吃饱了。”

王妃便道:“怎么才吃这么一点,七巧再为世子爷夹一点。”

刘七巧只好上前,拿起公筷为周珅又添了一块如意糕。她个子不高,站着不过才超出周珅坐着的高度。不过倒是让周珅一转头,就能看见自己平坦的胸口。刘七巧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身子略略凑上前一点,既然要看那就看个够,确认了里头真的没料,也该放弃了。

周珅的视线淡淡扫过刘七巧的胸口,脸上神情一如以前一般面瘫。

片刻之后,王爷和世子爷都用过了早膳,两人便辞别了王妃,往老王妃的寿康居去。王妃一路目送两人穿着盔甲的背影慢慢远走,低头落下泪来。

青梅忙劝慰道:“太太快别伤心了,要高兴些才好。”

王妃急忙用帕子擦干净了脸上的泪痕道:“是啊,瞧我这是怎么了,可不是,得高兴一点,王爷这辈子都顺风顺水的,二十年前的仗也打赢了,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刘七巧收拾好了桌子,也出来道:“太太这么说就对了,凡事总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太太只管每日吃吃喝喝,就跟以前一样,说不定还等到太太生,王爷就回来了呢!”

“你就这张嘴甜,什么都能说到人心里去。”

刘七巧笑着道:“那可不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一招七巧我可修炼了出来。”

两人陪着王妃在青莲用过了午膳,谁知到了下午,宫里头有人来传旨,说是太后娘娘想请老王妃进宫说说话。老王妃便差人把刘七巧给喊了过去,王妃也一并跟了过去。

“她锯了腿之后,我还没进去瞧过她呢,原本是想着她还在养病,大抵是想清静清静的,如今既然来请了,我便进去瞧瞧了。”其实老王妃心里清楚,这肯定是皇帝的主意,一般来说,皇帝让自己的大臣出去拼命,定然会派了皇后去安慰大臣的家属。如今后宫无后,所以太后娘娘虽然身体不适,但还是当此大任。当然,这也是因为她确实在床上躺着觉得太无聊了。

二太太和王妃送老王妃出门,王妃又特意嘱咐刘七巧道:“如今你也算是进过宫的人,只还一句话,谨言慎行,她们让你说,你才说,知道不?”

刘七巧对王妃的关照很是感激,王妃也是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除了李氏之外第二个她真心觉得钦佩的女人。

“我知道了,太后娘娘找老祖宗进去,无非就是聊聊天而已。”刘七巧说着,跟着老王妃上了马车。

一老一少坐在马车里头,老王妃脸上却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刘七巧瞧了半响,开口问道:“老祖宗是在想少奶奶的事情吗?”

老王妃被刘七巧一语说中了心思,睨了她一眼道:“你这鬼头精,你又怎么知道我再想什么呢!”

刘七巧眯眼笑了笑道:“老祖宗平常从不这样不苟言笑,除非是遇上难题了,奴婢想着,眼前王府最大的难题,大抵就是少奶奶这事儿了。”

老王妃点点头:“好歹也是王府的少奶奶,明媒正娶的世子妃,秘不发丧虽然是万不得已,但是王府毕竟理亏,若是宣武侯府闹上去,倒是让圣上难为了。”

刘七巧皱眉想了想,虽然那日是后半夜把秦氏的尸体给运走的,当时一应的陪房丫鬟也都运走了,可难保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宣武侯府知不知道这事儿还两说呢!如今虽然表面看上去没有动静,可谁又知道是不是就等这王爷出征后,马上就要发难呢!

“依我看,老祖宗不如在太后娘娘面前先请罪了为好,一来,当日少奶奶在宣武侯府晕倒了,两位太医都是看过的,当时是宣武侯府先按住了消息没说的,少奶奶自寻短见,多少也是因为没了孩子。这个源头,他家就先要负上责任。二来,王府秘不发丧,也是权宜之计,总不能因为这个事情,耽误了大军出发。我想太后娘娘素来为皇上考虑,思及这一层,太后娘娘一定会明白老祖宗的一片苦心的。”

老王妃皱着眉头听完,略略松开了些眉宇道:“你说的不错,可再这么说,女子出嫁从夫,她如今是王府的人,王府着她的死讯,是王府的不是,这里头就算有天大的理由,也是王府的错处,如今只盼着宣武侯府那边,不要过分的追究才好了。”

宣武侯府那边,侯爷听了秦氏的死讯,先也是发了一通火,吵着说要去皇帝面前告御状的。结果在宣武侯夫人的软言相劝下,为女儿讨回公道的心思终于抵不过自己既得利益的心思,终究还是按下了这份气道:“阿兰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恭王府,难不成第二个女儿也要送给他们糟蹋不成?”

宣武侯夫人赌气道:“侯爷说的什么话,那王府是好人家,阿兰这回出这事情,还不是因为她自己福薄?前几日在侯府突然发病,那王府也是延医问药的,并没有怠慢了哪里,这能怨得了谁?如今你若是为了这事情巴巴的得罪了王府,皇上这次可是靠着恭王的,眼下什么事儿能比得过出征的事儿?你断不可以因为一时意气用事,坏了大事,上次被皇上批评教子无方的事情,这才几天呢,可千万别再逆了龙鳞。”

宣武侯一听,果然句句是道理,便也压下了这股气,且看等王爷出征之后,恭王府怎么给宣武侯府一个交代。

第 71 章

太后娘娘少了半条腿,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好在这宫里是天底下顶顶富贵的地方,又有各位太医无微不至的照看着,也算是有惊无险,总算度过了这一劫。

太后娘娘看着自己左脚的那个腿轱辘,还是有些不太适应,只躺在床上,命人把外头候着的老王妃和刘七巧喊了进来。

老王妃看着太后娘娘脸上还带着几分病容,真心安慰道:“好歹你也是熬过了这一关了,以后的日子虽然难,总算也留下了这条金贵命了。”

太后娘娘感叹道:“可不是,为了这条命,活的可一点儿也不容易,如今这样子,倒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容嬷嬷为老王妃端了一张绣墩,让老王妃坐在太后娘娘的床前,两人闲聊起来。

“说实话还是我对不住你,你都一把年纪了,本应该让你享享儿孙的福,如今又要让恭王出去,十几年前还是老王爷带着我们娘俩一起打回京城的呢,想想都觉得愧对老王爷。”太后娘娘说着,便落下了伤感的泪来,让老王妃也想起了以前的事儿来。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换在平常人家,你我还是妯娌,用不着这么客套的。皇上还能想到恭王,也说明恭王还有得用的地方,他的性子随他爹,惯是喜欢舞刀弄枪的,不瞒你说,刚一开始想打的时候,他就有这心思,都是我舍不得他走。”

“你的心思我懂,谁家舍得自己孩子出去拼命的,便是那个萧将军,我一听说他受伤了,便也是命皇帝赶紧派太医过去的,可是皇帝顾着我,愣是不肯把杜太医和陈太医等老太医派出去,最后去了一个小杜太医,菩萨保佑,萧将军总算是救过来了,不然的话,就算我现在好好的活着,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太后娘娘说着,便抬起头来瞧了一眼侍立在一旁的刘七巧道:“丫头,过来。”

刘七巧闻言,学着宫里宫女走路的模样,轻移莲步走上前,恭恭敬敬的给太后娘娘行了一个礼道:“太后娘娘,有什么吩咐?”

“哀家没什么要吩咐的,哀家就是看看,这么个机灵的姑娘是怎么长的,小小年纪本事了得,你这回又立了大功了,这回我是铁定要给你打赏的。萧将军在边关打仗,他的家眷是圣上交代了要好好看顾的,这回若不是你,萧夫人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岔子,杜小太医去边关治疗萧将军有功,你在法华寺为了萧夫人接生那也有功,既然有功,自然是要论功行赏的。”

刘七巧低头听着,听太后娘娘说起杜若来,嘴角便露出一丝丝笑意,开口道:“杜太医不远千里赶赴边关,着实有功,至于我嘛?不过就是凑巧而已,老天爷白让我捡了一个便宜。”

“听听这话说的,有功就是有功,听说萧夫人这一胎可不简单,似乎是难产的?”

“确实因为月份没足,胎位不正,索性有惊无险,母子平安了。”

太后娘娘听刘七巧这么说,点了点头道:“女人生孩子还真是一个砍啊!”太后娘娘说着,便命下人拿了东西来要赏给刘七巧。刘七巧见老王妃坐在一旁,并未发话,便敛衽向着太后娘娘福了福身子道:“太后娘娘的赏赐,奴婢不敢不要,只是今日这些赏赐是断然不能带出去的。”

老王妃闻言,看了一眼刘七巧,这才叹了一口气,扫了一下这房中的众人。太后娘娘会意,只一个眼色,宫女们便躬身出去,只留了容嬷嬷一人在这里服侍。

“老姐姐,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说起来惭愧,明日王爷就要出征,可恭王府却出了白事。”红白喜事,说的就是结婚和丧礼。听老王妃这么说,太后娘娘也是一愣,只蹙眉问道:“是哪位过世了?”

老王妃道:“是我那苦命的孙媳妇,原本她也怀着孩子,可前些日子回宣武侯府,也不知是为了什么,忽然就发病了,等我孙子去接她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形了。杜太医说孩子留着只怕会危及母体,便开了药把孩子打了。” 老王妃顿了顿,又是一阵叹息,继续道:“可谁知道三天前,也不知是为了什么,居然就…就投河死了。”

太后娘娘只听得睁大了眼睛,拿着一顶帕子顺着胸口道:“就为了一个孩子?这也未免太想不开了?年纪轻轻的,怪可怜的。”

“如今因为王爷出征在即,我也只好命人先把她送到了京郊的家庙里头,等王爷走以后,在开丧办事了。”老王妃说着,又忍不住蹙眉道:“只是到时候宣武侯府知道了,只怕要个说法,皇上这边,还要请太后娘娘多多美言几句。”

太后娘娘自然是明白老王妃的意思的,不过她的内心还在震惊于秦氏自尽这回事儿。想了半刻才道:“听说那些才女之类,惯是会伤春悲秋,想一些胡乱心思的。大抵是因为这个缘故,才会如此想不通的吧。”太后娘娘说着,蹙眉道:“对,就是这样的。”又抬头看了一眼容嬷嬷道:“你还记得那密妃吗?她当年也是因为没了一个孩子,坐小月子的时候,悬梁了吗?”

容嬷嬷经老王妃一提点,挑眉道:“奴婢想起来了,说起来皇上对密妃娘娘也是有情有义的,只不过人要是想不通起来,便是几头牛也拉不回来的。”

刘七巧站在一旁,听着几位老人对这些事情如数家珍一般,便觉得人活得越久,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什么事情都看破了,倒也是无聊的很。

老王妃也只是叹息,不过片刻,外头宫女传话说,杜小太医来给太后娘娘换药。如今太后娘娘已经醒了,杜太医他们不需要每天都跑来,所以换药一系列琐事,都是由杜若来做的。

杜若进来,猛然瞧见刘七巧也在宫里,一阵激动。只觉得走起路来人都飘了起来。小太监把杜若的药箱放下,杜若从药箱中拿出了纱布药粉,向太后娘娘恭恭敬敬的请了安,打算为太后娘娘换药。

刘七巧见了,却开口道:“今儿七巧难得进宫,不如让七巧为太后娘娘换药,杜太医你在一旁指导如何?”刘七巧上次曾经说过,要为太后娘娘做一个义肢,但是如果直接说要看太后娘娘的伤口,只怕过于失礼,所以她想趁着给太后娘娘包扎的机会,好好研究一下太后娘娘的伤口。

容嬷嬷闻言,便问道:“姑娘,这你可会?”

刘七巧腹诽道:我好歹也是经过现代化的专业训练的,肯定比杜若专业多了。

刘七巧点点头道:“奴婢只是想尽尽心意,若是太后娘娘觉得奴婢笨手笨脚,那奴婢还是在一旁看着吧。”

“瞧你这话说的,你怎么会笨手笨脚呢。”老太后说着,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伸出自己残废的那条腿。

刘七巧上前,将原先的纱布一层一层的解开,露出里面整齐的切面以及部分有些已经愈合的伤口。刘七巧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太医们的手法果然是高超的,伤口愈合的情况很好。

杜若将手中的药粉递给刘七巧,刘七巧小心仔细的为太后娘娘上了药,然后接过纱布,只薄薄包扎了几圈,便拿了一旁的针线,将纱布和里面固定好了道:“天气怪热的,还是薄一点的好,透气一些,太后娘娘这几日是不能沾荤腥的,还要多养一些日子,等伤口痊愈了,才可以开戒。”

老王妃笑着道:“听听,到底你是太医,还是人家杜太医是太医,话都被你说了,让人家杜太医说什么好呢?”

杜若闻言,只低头笑笑,刘七巧看了一眼杜若,嘴角勾了勾,一本正经道:“那杜太医大可以说,七巧姑娘这样说的很对,太后娘娘一定要遵照七巧姑娘说的做才行。”

众人闻言,纷纷摇头笑了以来,老王妃伸手捏了捏刘七巧的嘴皮子道:“你这丫头,你瞧瞧,人家杜太医都被你羞得没话说了。你这厚脸皮的破落户儿。”

刘七巧耸耸肩膀,缩着脖子道:“人家不过是想得杜太医几句夸赞,谁知道杜太医这样惜墨如金的,人家只能自己夸起自己来了。”

这回太后娘娘也在床上笑的摇了起来,指着杜若道:“杜太医,你还不快夸夸七巧姑娘,她可伸着脖子盼着呢!”

杜若被越说越觉得不好意思,又怕被人看出了端倪,只低着头不敢看刘七巧,一张脸早已红到了耳根,听太后娘娘这么说,便转身恭恭敬敬的给刘七巧行了一个作揖礼道:“七巧姑娘聪明伶俐,秀外慧中,杜若赞服。”

刘七巧见杜若太老实了,开个玩笑也笑不起来,又觉得这种场合确实不适合杜若,毕竟上面躺着的是太后娘娘,于是便也拱手还了礼道:“不敢不敢,杜太医少年名医,小女子也钦佩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