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巧处理好了婴儿的脐带,提起小宝贝的一双腿,伸手在他的脚底心拍了两下。一声响亮的哭声穿透嘈杂的人群,传入灯火通明的夜空中。

不远处的角落中,小丫鬟朝着产妇生娃的方向道:“姑娘,我们回去吧,那大嫂子生了。”

杜茵点了点头,心头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下来,只暗暗输了一口,想起那个弃他而去的公子个,生气了闷气。

“我们快回去吧,顺道看看大哥哥醒了没有。”

小丫鬟只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小声道:“二姑娘三姑娘只怕还在在里面玩。”

“那我们就在马车上等着,她们身边都有人跟着,料想也不会走的太远的。”

“嗯,若她们不在,就喊了车夫进去找一圈,又不费什么事儿的。”

小婴孩一哭,全场看热闹的人心口都松了下来,刘七巧将孩子往怀里一抱,那孩子居然缩着小脖子连连打了连个喷嚏。刘七巧只被他逗的笑了起来,一旁看热闹的大嫂子笑着道:“哟哟,小宝贝着凉了,都打起喷嚏来了。”

这时候孩子他爹已经脱下了外衣递了过来,刘七巧把孩子放在马车里头包裹了起来,递给一旁回过神的产妇道:“大嫂子,恭喜你喜得贵子。”

那产妇只连连点头谢过来,正要起来,一旁的贵妇人道:“你快别起了,生了孩子当心受风,还是在马车里头躺着,你告诉我家住哪儿,我让我家车夫把你们送回去了。”

那孩子他爹只千恩万谢道:“今儿出门正是遇到贵人了,不然我们小夫妻俩可怎么办啊,我家住的不远,就在过两条巷子的安泰街上。”

刘七巧一听,安泰街可不就是杜家的那条街上,便也没发话,她这会儿受伤还沾着脏东西,只拿钱大妞递过来的潮帕子擦了擦,对那夫人道:“那麻烦这位夫人送大哥大嫂回去,我这里就先走了。”

众人见刘七巧要走了,也都散开了,冷不丁有人认出了她道:“七巧,原来是你啊,我说方才那边有人说有人在大街上生孩子,我正赶过来看热闹呢,没想到遇上你了。我还正寻思着,谁那么大能耐敢在大街上给人接生呢!”

刘七巧见是隔壁的周嫂,便笑着道:“嫂子就当我求你了,明儿可别把这事儿告诉我娘,她现在有了身子,急不得,要知道我出门又没安生,准又要跟我着急了。”

这会儿围着的人群见周嫂这么一宣传,纷纷也都认出了刘七巧来了。这周围出来玩的媳妇婆子挺多的,对于刘七巧的大名还是有所耳闻的,只窃窃私语道:“这就是那个把死人肚皮给剖开生孩子的刘七巧?”

有人有道:“这就是给萧夫人接生的刘七巧?”

还有人道:“就是她,我见过她,她就是给安靖侯家二少爷奶娘张妈妈她媳妇接生的刘七巧。”

刘七巧惊讶的看着那人,才想起来好像是上次和杜若一起去吃满月酒的时候见过的那媒婆,只笑着道:“大娘,你快别再说了,还嫌弃我名声不够响亮吗?这会儿天也晚了,大家再去赏会儿花灯,都回家休息去吧。”

刘七巧跟在钱大妞身后挤出人群,当真还享受一番被人当做明星的感觉,只觉得很是消受不起。

钱大妞领着刘七巧来到一处水桥便上,自己站在上头看着,刘七巧蹲下来,低着头在伸手在秦河水里头洗起了手来。那秦河水面上时不时的游过几艘画舫,水面上倒影着灯红酒绿的色彩,让人有一种纸醉金迷的错觉。刘七巧站起来,拿起帕子擦了擦手,转身跟着钱大妞离去了。

李氏因为刘七巧是闹着脾气出去的,所以在家里也惴惴不安的,只坐在廊下,点着一盏灯,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们回来。

偶尔外头响起几声狗叫,李氏都要立着耳朵听上半天,见没有脚步声传来,这才又低着头继续绣花。

刘七巧洗完了手,在路口的花灯毯子上买了两盏花灯,跟钱大妞一起往家里去。这时候钱大妞才忙不迭的过来问刘七巧道:“七巧,你认识方才那位姑娘吗?她撞了人,你怎么就这么容易就放她走了呢?”

刘七巧把玩着手中的花灯道:“你没看见她方才和那身边的男子,都是带着面具的吗?必定是哪户人家的公子小姐,偷偷的出来玩,她要是在那边不走,一会儿她家的下人找了来,不是都知道她是哪家的姑娘了?”

钱大妞点了点头道:“哦,我懂了,城里这规矩严,不比我们乡下的。”

“可不是,刚才我看那姑娘是存心想救人的,可她一个人势单力薄,她男人有撇下她走了,要是被人揭穿了身份,她的闺誉只怕不保,所以就上前帮了她一把。”

“那男人也太不是男人了,还是杜大夫好,不管什么事儿,都替七巧考虑,也不管什么闲言碎语的,都站在七巧你身边。”钱大妞这会儿好容易逮着了机会,便为杜若美言了几句。

“行了吧,少在这边旁敲侧击的,他要是真好,怎么平白无故的要去喝酒去,我看他就是没想好。”刘七巧经过了方才的事情,这会儿已经不怎么生气了,不过还是撅了撅嘴道:“算了,看他如今都已经病着了,我也懒得跟一个病人一般见识。”刘七巧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可是他病了,我要如何见到他呢?”要是真的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杜若,刘七巧觉得,自己也要得相思病的。

钱大妞这下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刘七巧了,这杜若生病铁定是在家里待着,刘七巧又进不去,可不是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了。钱大妞也跟着刘七巧叹了一口气,两人无精打采的往家去了。

杜茵上了马车,才略等了一会儿,杜家另外两个姑娘也回来了。她们两人身后都跟着老妈妈,见了杜茵便道:“大姐,方才我在那边瞧见那个刘七巧了,她今儿也出来逛花灯了,方才还给一个路上要生产的孕妇接生了呢!”

杜茵只唬着脸道:“什么生不生的,这话也是姑娘家能说出来的话吗?钱妈妈,你好歹是二姑娘的奶娘,你就任凭她回去也这样乱说?一点女孩子家的贞静娴淑都没有。”杜茵虽然年纪也不大,但在杜家三姐妹中,是最年长的,拿出长姐的威严来,倒是有几分样子的。

“大姑娘说的是,二姑娘快别这么说,这些话可不是女孩子家说的,便是年轻媳妇也不敢这么说,都是我们老人家嘴碎,让姑娘你听了来,在老爷太太跟前,是万万不能说的。”钱妈妈连忙在杜茵面前认错,杜芊只撇了撇嘴,有点不服气的点了点头。一旁的杜苡倒是安静的很,同她的母亲苏姨娘很向。

杜茵心里装着事情,脸上必定也不太好看,只绷着脸道:“大哥哥还病着,我们偷偷出来玩已经是不好的,若是让老太太知道了,又要说我们兄妹之间不亲厚,今天的事情,回去就不要再提了,知道不?”

两位妹妹都点了点头,表示知道。杜茵这才松了一口气,对外面车夫道:“钱叔,回府吧。”

杜茵回到府上,匆匆回房换了一件衣裳,见天色已经越发晚,便喊了身边的小丫鬟,去杜若的百草院那边问了问境况,只说杜若还没醒过来,看着架势大抵是要到明天早上才醒了。杜茵想起今儿这事情都是因为自己一时嘴快,给杜二太太想了这试探的法子才闹成的,没想到今天又遇上了刘七巧为自己解围,这心里也是愧疚的很,只命丫鬟留神着点,要是百草院那边传出什么消息来,第一时间通知她。

李氏见刘七巧和钱大妞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只起身道:“喜儿在厨房里才烧了一锅热水的,你们俩快去洗洗,外面人多,铁定是挤坏了吧。”

因为刘七巧不让钱大妞说她给人接生的事情,钱大妞只能笑着道:“大娘你快睡吧,我们自己来,你不用等着我们了。”

李氏见刘七巧的脸色和缓和了,这才打了一个哈欠,起身回房了。刘七巧想了想道:“大妞,明儿你找人牙子去,买一个小丫鬟回来,这扫地烧水的事情,怎么能让喜儿做呢,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平常哪用她做啊,她都快成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了。”钱大妞倒是没什么在意,只笑着道:“平常都是我做来着,用不着她。”

“你难道就不嫁人了?新来的小丫鬟那要用上手,还得磨合一两个月呢,依我说,干脆一次性买两个回来算了。”

钱大妞一听,只愣了半晌道:“真的要买?”

“买,往后我娘肚子也大了,更不能操持这些。”刘七巧见钱大妞脸上怪异的表情,总算是想到了什么,只愣了下道:“不然这样,再找一个跟哑婆婆一样的住家帮佣,也是一样的,买了小丫鬟回来,倒是还要给她备一份嫁妆,怪不划算的。”

钱大妞听刘七巧这么说,只笑着道:“七巧你别在意,我不是那意思,只不过八顺年纪小,万一买来的小丫鬟不老实,带坏了八顺可就不好了。”

刘七巧想了想,也对啊,往后刘八顺这一年大两年小的,有一个钱喜儿也就够了,要是两人真的两小无猜,能成了一对儿自然是好事。万一弄个什么丫鬟回来,也搞出一些事情来反倒不好了。这事情还是慢慢来,真到了那一步再说吧。

刘七巧点了点头道:“这样把,明儿我差人给沈阿婆捎个口信,让她在牛家庄找个老实的乡下嫂子过来,帮着你们一起料理家务。”

钱大妞只笑着道:“这感情好,牛家庄的都是乡里人,用着也放心。”

第 116 章

杜府西跨院里头,难得杜二老爷留在了杜二太太的房里头。杜二太太年纪不大,虽然到了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年纪,难为她倒是清心寡欲的很,这几年杜二老爷也做起了计划生育,虽然在姨娘的房里睡的比较多,但中彩的几率还是小了很多。

杜二太太见今日杜二老爷留下了,便以为是中秋夜,二老爷打算和自己团圆团圆,只上前一边为他宽衣一边道:“今儿倒是想起我来了,前几日莘哥儿身子不好,你去苏姨娘那边瞧过了吗?”

“怎么没看过,小孩子不过就是着了点风寒,没什么大碍的,他姨娘以前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难免娇惯着点,我已经同她说过了,男孩子不能当女孩子养。”杜二老爷这会儿倒是平静的很,他原以为杜二太太方才那些话,不过也是一时兴起才说出来的,所谓不知者无罪,杜二老爷虽然生气,但也不至于胡乱怪罪人。

杜二太太见杜二老爷似乎心情不算很差,又想着刚才他们两兄弟陪着杜老太太喝了两杯,方才那事情没准大家都已经觉得过去了,便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刘七巧和大郎那事儿,你是早知道的吧?我今天要是不提起来,你们预备着还瞒着老太太多久?”

杜二老爷这会儿已经除了外衣,正想上床躺着,听杜二太太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这事情有了古怪,只转身问道:“你这话都是听什么人说的?”

杜二太太拉下脸道:“什么叫我是听谁说的,外头药铺的伙计都知道的事情,凭什么我不能知道,你说说看,蘅哥儿不过就是纳了一个乡下丫鬟做妾,老太太都训了我多少次话呢?如今大哥大嫂要找一个乡下丫鬟做大少奶奶,她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感情你今儿是故意挑事去的?”杜二老爷从床上一翘脚就坐了起来,盯着杜二太太问道:“我说你怎么莫名其妙就提起刘七巧来了。”

杜二太太仍旧后知后觉的道:“我那怎么叫挑事,我不过就是帮你大哥大嫂在老太太面前探探口风而已,又没说出什么来,有什么好叫挑事儿的?我要是真想挑事儿,我一早就偷偷的把这事情告诉老太太去了。”杜二太太说着,侧身往床沿上一坐,只冷哼了一声道:“依我看,老太太就是偏心。”

杜二老爷听杜二太太这么说,只气得吹胡子瞪眼,从床上爬了起来,一边往衣架子上拎衣服,一边道:“你这蠢妇,大哥大嫂平常不帮衬我们吗?你不知恩图报就算了,还去破坏杜若和七巧的好事儿,你可知道七巧的能耐,她要是当了宝善堂的大少奶奶,宝善堂这块金字招牌兴许还能多传几代呢!”

杜二太太一听,顿时一肚子委屈,只坐在床沿上哭了起来道:“你怎么也怨我呀,我这不是为了我们二房考虑吗?怎么说蘅哥儿媳妇的娘家还是户部的堂官呢,如今骑在她头上的嫂嫂是个乡下丫头,你让她以后怎么有脸回娘家呢?”

“我看你倒是从来没这么心疼过蘅哥儿媳妇,儿子要把姨娘接近府上的时候,你心疼过她没有?那姨娘在府里闹腾的时候,你心疼过她没有?你也别在这边说风凉话了,今儿要不是你,大郎会气的旧病复发吗?我说你怎么就这么不得闲呢夫人,你好歹也是有孙子孙女的人了,有空就在这西跨院带带孩子,少出去祸害人吧!”杜二老爷说着,拎了腰带系上了一转身就走了。

杜二太太这坐在床沿上,是去喊也不是,不喊也不是。只听外头丫鬟照应道:“老爷这么晚倒是要去哪儿啊?”

杜二老爷清了清嗓子道:“就去蘼芜居苏姨娘那边吧。”

“苏姨娘说,这几日三少爷风寒未愈,怕传染了家里人,不让老爷过去。”

“那就去花姨娘那边好了。”杜二老爷退而求其次道。

那边丫鬟又细声细气道:“花姨娘这几日身上来了癸水,正喝药呢。”

“咳咳。”杜二老爷轻咳了几声,又换了一个人道:“那就去阮姨娘那边。”

“阮姨娘前几日感染风寒未愈,老爷您忘了吗?这会儿只怕已经睡下了。”小丫鬟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行了行了,陆姨娘那边总能去的吧?”

“陆姨娘那边这几日倒是没有什么事儿,老爷不然还是去陆姨娘那边吧。”

杜二老爷挥挥手,看了看天上的月色,这会儿倒是真的不早了。

谁知道去了蘼芜居才知道,几位姨娘也都还没有安寝呢。除了感染风寒的阮姨娘提早离席了,其他三位姨娘也正在邀月而饮,别有一番韵味。

杜二老爷是霁月清风一样的男子,但是因为杜老太太的眼光,他娶了杜二太太这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媳妇,所以他的几位姨娘,是集齐了人世间最美的女子的典范。

苏姨娘是江南苏州人,温婉如水,是十几年杜家还在江南时候就一早跟了他的。花姨娘妖艳,也最年轻,如今最受宠的便是她。花姨娘的父亲是一个将军,花家落魄之后,饱受族人的欺辱,花姨娘进京告御状的时候,被歹人骗去了长乐巷,后来被杜二老爷所救,便倾心于杜二老爷,只怀着孩子就跟了进来。

阮姨娘的身世和花姨娘差不多,是长乐巷上卖艺不卖身的花魁,来京城投亲被骗了的。阮姨娘身子不好,当时也是怀着杜老二爷的孩子进门的,只可惜那孩子没保住,后来就没了生育,如今还一直如病西施一样。

陆姨娘不是长乐巷上来的,而是杜二老爷一位世交在去云贵赴任的时候,送给杜二老爷的。杜二老爷知道陆姨娘的家里人都在京城,若是去了云贵那边,只怕是一辈子都见不着一面了,故而便没有却了那老友的情,把陆姨娘留在了身边。倒是也为杜二老爷生下了一个儿子。

杜二老爷进去,见自己的三位美妾正在对月邀饮,便笑着道:“你们这里倒是也一家团聚了,不错不错,看着比福寿堂的还更有几分韵味。”

那边苏姨娘笑着道:“老爷怎么来了,我们方才还说,今儿过节,老爷必定不来这蘼芜居,姐妹们难得可以抽出一点空闲来,便在这里聚一聚。”苏姨娘这边正扶着杜二老爷入座,那边花姨娘已经为杜二老爷斟满了美酒,陆姨娘已经拿着筷子,为杜二老爷送上了下酒菜了。

杜二老爷心思寻思这,这要是没有她们几个,他的人生得有多么的苍白啊!

杜二老爷一杯美酒下肚:“别人说着世上的绝色美人,只坐拥一个,便是天大的美事了,我杜鹏程何德何能,能坐拥你们这许多美人儿,来来来,都来喝上一杯。”

陆姨娘又给杜二老爷满上了一杯酒道:“老爷,喝冷酒伤身,你方才团圆宴上,大概已是陪着老太太喝过了,只再喝这一杯,就回去睡吧。”

杜二老爷接了酒杯,点点头道:“今儿不回去了。”

苏姨娘见杜二老爷愁容满面,便浅笑问道:“是为了大少爷的病吗?方才小丫鬟也来说过,说是并没有上次凶险,应该无甚大碍的。”

杜二老爷点点头,又摇了摇头,看了眼三位自己宠爱的妾氏,只叹息道:“你们可知道,这大郎的病是因什么起的?”

这会儿院里也没有其他丫鬟服侍,杜二老爷又是一个陷在花丛中便有些迷失的人,于是便把杜若和刘七巧之间的种种都说给了这三位爱妾听。

那花姨娘听完,只笑着道:“原来大少爷得的竟是相思病了。”

那边陆姨娘也道:“这下可怎么好,太太是最重这些的人,就连妾氏,她也总要家世清白的。这刘七巧听着是很厉害,只是这家世也确实上不得台面了。”

苏姨娘坐在那边,嘴角带笑,只拧眉道:“依我看,这七巧姑娘若真是对大少爷一片痴心,就算做了妾又怎么样呢,如今你待我们,不一样还是很好吗?”

这时候花姨娘却笑着道:“那怎么能一样的,但凡能做正头太太的,自然是要搏一搏的,若是实在没了指望,又真心舍不得那人,才会…做妾吧。”她微微抬起头,看了一眼杜二老爷,又飞快的低下头去了。

陆姨娘也跟着道:“便是命苦的,只能做妾,能遇上老爷也是福分了。这位七巧姑娘要是有造化,我倒是等着她进杜家门的,一早就听人说起过她,说是医术很了得的。”

杜二老爷被这三位美妾迷的神魂颠倒的,一句句占心窝子的话往心里去,方才的郁闷早就一扫而光了,只叹息道:“要是太太都跟你们一般明理,我做梦都可以笑醒了。”

那边苏姨娘只扑哧笑了一声道:“太太也这般明理,你又哪里会想得到我们?我看,还是太太少明理些才好呢!”

陆姨娘也只跟着笑了起来,只有花姨娘这会儿倒是安静的站着,一眼不眨的看着杜二老爷。

杜二太太在房中独守空闺,见外头有动静还以为杜二老爷回来了,只开口想问,那边丫鬟便进来回话说,杜二老爷去蘼芜居和几个姨娘喝酒去了,还把刚去时候几位姨娘的热情招待给稍微的描述了一下下,惹得杜二太太这心头的怒火还没下去,又被一坛子酸水给堵住了,气得翻身上床就睡,可偏巧怎么睡也睡不着。

而这一夜,却有几个人是没睡着的,其中一个就是回到了家中的刘七巧。刘七巧在炕上翻来覆去的几次,却还是睡不着。一旁的钱大妞已经传出均匀的呼吸,正跟周公在侃大山呢。刘七巧想起杜若发病时候的模样,他本就瘦弱,脸又白,胃疼的时候长忍出满头大汗来,一张脸更是跟纸一样。刘七巧想到这里,就觉得心疼的要死,恨不得立马就飞到杜若的身边,守在他的床前才好呢。

刘七巧唉声叹气的没玩,那边钱大妞翻了一个身,看看窗口上透出来的鱼肚白的天色,揉了揉眼睛道:“七巧,天亮吗?”

刘七巧看看外头的天色,可不真天亮了,不过她这会儿也终于扛不住了,瞌睡虫上来抱着被子就呼呼睡下去了。

还有一个一夜没睡的,倒不是不想睡的,只是不敢睡的,那就是在百草院二门口的门房里面守着的春生。因为怕杜若半夜醒过来要东西,所以一众丫鬟们轮流值夜,一直到了五更天的时候,杜若才悠悠转醒,话是能说了,只不过虚弱的很。丫鬟茯苓急着要去找杜二老爷来瞧瞧,被杜若拉住了道:“我不碍事儿,这会儿还早,不要惊动了老爷太太们,你去看看春生在不在外头,在的话把他喊进来。”

茯苓忙点头道:“春生就在二门外候着呢,大少爷你这会儿怎么样?要不是吃些什么?用些什么?”茯苓见连翘正趴在桌子上睡的沉,只上前拍了一把她的肩膀道:“这小蹄子,还不快醒醒,大少爷醒了。”

连翘忙起身,揉了揉眼睛站在杜若的面前道:“大少爷想吃些什么,我这就去给大少爷去厨房取去。

茯苓想了想道:“昨晚太太说让厨房备着米汤的,你去瞧瞧有了没有,快去端一盅过来,让大少爷润润喉。”连翘点着头要出去,又被茯苓叫住了道:“你先到二门口把春生叫进来,大少爷着急找他。”

春生这事儿刚刚才和周公会里面,听人喊他一下子就站了起来,见是杜若院里的连翘,只笑着问道:“好姐姐,大少爷醒了没有。”

连翘道:“大少爷要是没醒,我来找你干嘛?快去吧,大少爷正喊你呢。”

春生连连点了哈腰,笑着就往百草院里头跑,连翘在后面喊道:“你走慢点,仔细脚下的泥,别带进了房里让我们好忙的。”

春生只道:“知道了,姐姐放心,我脱了鞋进去。”

连翘笑着道:“可别,大少爷才醒,别又给你熏晕过去。”

春生这下也无语了,只嘿嘿的干笑了两声,往里头去了。

杜若这时候还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便看着天是亮着的,便问道茯苓道:“这会儿什么时辰了?”

茯苓打了个哈欠道:“大少爷,这会儿五更了,天才刚刚亮呢。”杜若点了点头又闭上眼睛,这会儿小丫鬟在外面传话道:“春生来了。”

杜若这才又睁开了眼睛,春生平常跟着杜若跑书房跑的多,这房间他也没进来过,见了茯苓又是不好意思的点头哈腰。茯苓见两人是有话要说,便索性去了外间,只留下话道:“大少爷要是有什么吩咐,只管让春生喊一声,我就在外头候着。”

春生还没等杜若发话,便老老实实的把昨天的事儿给说了一边:“七巧姑娘生气了,说少爷你不该喝酒的,少爷你这真是喝了酒才犯病的吗?”

杜若这会儿自己也分不清了,酒是喝了两杯,但他在刘七巧家陪刘老爷喝的还不止那么多呢。况且中午喝的还是暖过的黄酒,压根是不应该这样的,唯一的解释大概就是气的吧。这会儿杜若已经平静了下来,只是觉得身子虚的很,便慢悠悠的说:“一会儿你出去给七巧传话,说我没喝酒,不过就是…”杜若一向,要是让刘七巧知道杜老太太如今还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只怕也要生气,便咽下了一口气道:“罢了,就当我是喝酒犯的病吧。”

春生这会儿听的云里雾里的,只不解道:“少爷你这到底是怎么病的?你都多久没病过了,怎么说病就病的。”

杜若只闭着眼睛,继续道:“你也不用多问了,告诉七巧我过几日就好了,让她不要担心,我好了就去看她去。”

春生拧眉道:“可七巧姑娘还在生您的气呢,少爷你好歹是不是要安慰安慰七巧姑娘,你说这?不然我去了,也只有被她骂的份儿了…”

春生对于刘七巧的彪悍,还是心有余悸的,况且他又不能拿刘七巧怎么样,不然的话钱大妞就会把他给怎么样了。

杜若想了想,对春生道:“你去我的书房,那里有一本孕妇饮食手札,上回七巧让我把里面用到的药材效用和医理写在边上的,如今我已经写好了,你给她去吧。”

“啊?你就让我给她这个?”春生觉得杜若泡妞的手段简直还没自己高明,他昨儿送了钱大妞一个手镯,钱大妞对他的态度就不要太好了,所以春生很又好的提醒道:“少爷,不如给些别的吧?香袋?玉佩?金锁?姑娘家不都喜欢这些吗?”

“你就拿那本书过去,就行了,少废话!”杜若提了点力气,跟春生道。春生想了想道:“少爷,我不识字,你那书放哪儿了?可别让我给拿错了。”

正这时候忽然听见外面的丫鬟开口道:“大姑娘怎么一早就来了?”

杜茵从外面进来,神色也是有几分倦怠的,这便是昨晚没睡着的第三人。原来杜茵想起昨日害的杜若旧病复发,又偏巧被刘七巧所救,心里愧疚的很,便怎么也睡不着,一早就起身了,只等着杜若醒了,好来看他。

“方才我的小丫头看见连翘姐姐去厨房,想来是大哥哥已经醒了,所以过来瞧瞧。”杜茵说着,由茯苓引进了房内,转身道:“你出去歪一会儿吧,想来也一夜未睡,大哥哥这边有我帮你看着点。”

茯苓只边打哈欠边着道:“那就谢谢大姑娘了,我这会儿正困劲上来,哈欠都打不完了。”

杜茵入内,见春生也在,她向来知道春生是杜若的心腹小厮,便也没让他出去,只开门见山道:“大哥哥,昨儿我出去看花灯,遇见了七巧姐姐了。”

杜茵这一声七巧姐姐喊的极好,等于是认了七巧的身份了。杜若听杜茵说起了刘七巧,还来不及狐疑杜茵为何这么说,只睁开眼睛道:“你们怎么会遇上她的?”

“昨儿母亲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老妈妈一起出去看灯,正巧遇上了七巧姐姐也在秦河边上,那时候人太多,有一个孕妇被人挤了一下,摔了一跤,当场就要生孩子,七巧姐姐就在路边的马车里头,给那个孕妇接生了,母子平安。”杜茵不紧不慢的说着,到了最后才低下头道:“也难怪大哥哥会喜欢七巧姐姐,七巧姐姐确实是一个能干的姑娘,虽然比我们年长不了多少,却有那样的本事,处变不惊,让人敬佩。”

杜茵想起昨夜狼狈的样子,对那离去的男子更是充满了鄙夷,脸上又不禁浮起了一时红晕,只对着杜若福了福身子道:“都是我的不是,昨儿知道了大哥哥和七巧姐姐的事情,便想着如何才能帮你们一把,原以为七巧姐姐如今是王府的义女了,身价倍增,老太太定然不会再嫌弃她什么的,可谁知道竟弄巧成拙,还害的大哥哥旧病复发,我真是该死。”

杜若听杜茵这么说,总算明白了昨晚的事情,只是昨晚的事情已经发生,现在无论说什么都已经没有用了。当时杜太太提出要将这一切瞒着杜老太太的时候,杜若还有一丝丝的侥幸,昨晚杜老太太的那一袭话,可谓是真的戳中了杜若的痛处了。

“算了,这事情既然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老太太不接受七巧,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老太太和七巧也算是有过几面之缘的,也是喜欢七巧的,只不过…”只不过难以接受一个乡下丫头做杜家的大少奶奶罢了。

杜茵见杜若脸色苍白,病容蔫蔫的模样,很是自责,又想起昨晚刘七巧的搭救之恩,便咬了咬唇道:“大哥哥放心,老太太的心思也不是不能改的,没准儿我们可以想想别的办法,反正七巧姐姐这个嫂子,我是认定了。”

杜若听杜茵这么说,也是感激不尽,只笑着道:“眼下倒是有一件事请你帮忙。”杜若说着,便喊了春生上前道:“你带大小姐去书房,让她帮你认那一本《孕妇饮食手札》。”

春生应了一声,躬身替杜茵引路道:“大小姐这边请。”

杜若阖上眸子,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来,刘七巧总是这样,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帮到能帮助的人,这和杜家的家训正是一样的。杜若伸手安抚这自己的心口道:杜若杜若,你可要快好起来,七巧在等着你呢。

第 117 章

且说刘七巧迷迷糊糊只到五更天才睡过去,幸好王妃是熟知她性子的,每每早起都跟幽魂一样,瞌睡都会打到厨房里去。所以王妃并没有一早安排了轿子过去,只说午饭后去接便行了。上回厨房的许婆子还偷偷告诉青梅,说刘七巧在厨房看火的时候睡着了,火星差点儿烧着了眉毛。 

春生去杜若的书房拿了东西,赶早就去了刘七巧家。钱大妞知道刘七巧昨晚没睡好,便只让春生在厅里坐等。春生也是一宿没睡的人,才等了片刻,就趴在茶几上打起了呼噜来。钱大妞正想进房拿一件薄披风给他披上,便听见外面有人敲门的声音。

“这就是刘七巧家。”周嫂说着,扯着嗓子喊道:“大妞,大妞,有人来找你家七巧了。”

钱大妞忙不迭就出去开门,见周嫂身边站着的,正是昨晚那产妇的男人。只见他手里挽着一筐的红鸡蛋,上面摆着两吊钱,笑哈哈的说:“这位姑娘,昨儿亏的你们帮忙,不然我媳妇可真就在大马路上生了,这是拆红的钱,我今儿给送来了。”

钱大妞这会儿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又不好意思说刘七巧睡到日上三竿还没起来,便只笑着道:“七巧回王府去了,昨晚也是碰巧,怎么好意思收你们钱呢,我想七巧也是不会收的。”

那男人笑着道:“那可不行,这是规矩,这钱是一定要收的。我媳妇还在家等着我回去呢,姑娘,这些东西你就收着吧。”

昨儿回来,刘七巧和钱大妞就没把这事儿告诉李氏,谁曾想到居然有这么实诚的人,大老远的还跑来送拆红的钱。这时候李氏正巧从房里出来,见大门开着便问道:“大妞,是什么人呐?也不让人进来坐坐?”

钱大妞只笑着道:“没、没什么,是周嫂子在闲聊呢。”

李氏闻言,便也从院子里走了过来道:“周嫂子,我正有事儿要找你呢,上回你家闺女身上穿的那蓝缎子布是哪里买的,我看着颜色不错,预备给两个姑娘也做一件冬衣。”

李氏走到门口,才看见了站在周嫂子身边的男人,见他手里拎着鸡蛋和两吊钱,便有些疑惑道:“这位是?”

钱大妞一边偷偷的给周嫂子使眼色,一边不动声色的摇头。可那男人哪里知道啥,便笑着道:“大嫂,你家七巧姑娘昨儿在灯会上给我家媳妇接生了,这是拆红的钱,我一早就赶着送过来,大家都图个喜气。”

李氏看着那男子手上递过来的东西,顿时就反应过来了,只转身对着里面喊:“七巧,你怎么又去给人接生了!”

钱大妞一听,顿时缩起了脖子道:“周嫂,你快带着这位大哥先走吧。”

“那我这拆红怎么办?”男人拎着篮子着急问道。

“给周嫂吧。”钱大妞说着,赶紧转身进去看看情况。

刘七巧正睡的熟,听见李氏在外头喊她,还以为是王府的轿子来了,只一溜烟的从床上蹦了下来,坐在梳妆台前梳起头来道:“娘,你让他们等等,我一会儿就出来。”

刘七巧才把头发整理好,那边李氏已经进来了道:“七巧,娘不是跟你说过吗?你爹不爱你给人接生,你怎么昨晚又给人接生去了?”

刘七巧一脸无辜的抬起头,看见紧跟其后进来的钱大妞,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刘七巧只笑着道:“娘,会接生没什么不好,至少也是一门手艺,再说昨儿是特殊情况,那孕妇被人撞了,眼看着就要生了,我就在那边,不帮忙不太好吧。上次法华寺之后,没几个人不知道我会接生的,我人又在那边,万一被人认出来,还不得说我见死不救。”

李氏原本心里不太高兴,可是听刘七巧这么一解释也合情合理的,便也不再多说什么,见她已经梳好了头,便道:“那你干脆起来吧,春生在厅里等你几个时辰了。”

刘七巧穿好了衣服出来,春生刚刚用袖子擦干流在刘七巧家茶几上的口水。见了刘七巧便把怀里的书给了她道:“这是少爷让给你的,少爷说他过几天就好了,让七巧姑娘不用担心。”

刘七巧接过春生递过来的书本,放在掌心翻看了几页,笑着道:“我可没什么闲心思担心他。”刘七巧坐下来,从开始的一页翻开看,见上面不但有解释,还画了图案,就像是一本看图说话的小人书。刘七巧不得不感叹,古代的文人还真是书画全才,她每次画的东西都是写意画,杜若话出来的就是工笔画了。

刘七巧看了几页,只觉得津津有味,里面的医理解释的很清楚,让很多刘七巧以前也不尽了解的东西,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刘七巧看了半天书,见春生还在那边候着不走,便抬起眼皮道:“你怎么还不走呢?”

春生只笑嘻嘻的站在那边,抓抓后脑勺道:“七巧姑娘就没有什么话要带给我们家少爷的吗?他如今这病榻缠绵的,少说姑娘也带几句话安慰安慰他吧?”

“安慰他有什么好安慰的,他自己不注意身子,我还去安慰他,以后越发娇惯了呢。”刘七巧撇撇嘴,继续埋头看书,春生只尴尬的站在一旁,顶着一个苦瓜脸。

刘七巧想了想,从怀里抽出一方丝帕,递给春生道:“不然,你就把这帕子给他吧。”

“这…用过的帕子?”春生接在手里,不知道这帕子到底是个什么到底。

刘七巧心道,这会儿看你们主仆两人怎么猜我这哑谜。

春生接了帕子,点头哈腰从厅里出来,见了钱大妞便问道:“大妞,我让七巧带几句话给我家少爷,她给我一方用过的旧帕子是个什么缘故呢?难道这上面写了什么字?”春生说着,拿起帕子在太阳底下比着看了看,见上面除了有几块擦过的斑痕以外,就只在一个角落中,绣了刘七巧的字样。

钱大妞也接过去看了半天,恍然大悟道:“你傻啊?你看看上面的斑点,那是昨晚七巧哭的时候那它擦眼泪来着,你看看这手帕,上面得有多少泪痕啊,这还不够说的吗?少东家一病,七巧就落了那么多泪,这上面的点点滴滴,那都是铁证啊!”

春生顿时茅塞顿开,只表扬大妞道:“还是你细心,我还琢磨着,这一方旧帕子,能有个什么意思呢?还不如几句贴心话来的暖人呢。如今少爷要是看见了七巧的泪痕,那还不乖乖的吃药,我这就回去,把这帕子去给少爷去。”

杜若醒了之后,除了身子比较虚弱意外,倒也没了别的什么感觉。胃部已经不像昨夜那般剧痛,这会儿他稍微喝了一些米汤,正靠在引枕上,随意的翻看一本妇科医书。

杜老太太用过早膳之后,便跟着杜太太一起匆匆前来看望杜若,见他已经靠了起来,也只略略放下了心道:“你好生养着,昨儿哪些人带你去吃酒的,我今天让你二叔全发落了。”杜老太太那帕子擦了擦杜若的脸颊道:“你看你这一病,好容易才养出的一些肉,又没了,我看你这身子不适宜随处跑,不然太医院的职就让你二叔给辞了吧?”

杜若想了想,摇头道:“老太太不用担心,是我自己没注意,今儿已经好多了,只需静养几日就好,太医院的几位老太医医术高明,我进去不过也就是为了跟他们多学着点,倒是累不着人的。”

杜老太太见杜若的气色比昨晚好了很多,也便不多数什么,只嘱咐他以后千万不可再碰酒了。

杜若点头应了,杜太太又问了一圈丫鬟们杜若昨夜的情况,也略略松了一口气,只上前道:“你这会儿病着,只养养精神罢了,何必还看什么书呢。”

几人正说着,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人还没见着,就听见了声音道:“老太太总怨我带坏了大哥,这回我可走的远远的,缘何大哥还是犯病了呢?我就说大哥这病根本和我没什么关系的!”

杜若听见这声音,也是脸上带笑,杜老太太只反应过来道:“你这个混世魔王,怎么今儿才回来,昨儿中秋,巴巴的全家就等你一个,你还好意思说?”

这时候只间帘子一挑,从外面进来一个穿靓蓝色绫锻袍子,披着墨绿色刻丝鹤氅的人从外面进来,他就是那个承袭了杜二老爷风流的杜家二少爷杜蘅。

“老太太这次可别怨我,我这次从岭南那边回来,途径金陵,正巧遇上了姨奶奶一家,他们这都二十年没回京城了,正巧姨奶奶的孙儿这回进京赴考,所以一家人都来了。我寻思着他们家那在京城的房子,几十年没住过人,怎么好住了,所以就全给您接了过来了。”

杜老太太闻言,只激动道:“你说的可是真的?她们家都来了?”

杜蘅道:“那是自然,姨奶奶,还有她的媳妇,还有她一双孙子孙女,都在呢。”

说起这姨奶奶,是杜老太太的亲妹子,当年嫁给了一个京官,后来鞑子打来,一家人都跟着南迁了,男人死在了南边,一家人就再没回来了。前几年听说是儿子也病死了,还请了金陵宝善堂分号的大夫去瞧过,没救的回来。如今一家老小,倒只有三个女的,并一个孙子了。好在听说孙子是极有出息的,小小年纪已经是举人了,这次回京,大约就是为了年后的春试。

杜太太闻言,只上前扶着杜老太太道:“既是姨母来了,那我们还是出去迎一迎的好,你怎么就这样把客人留着,莽莽撞撞就来这里了?”

杜蘅笑道:“大娘还当我是以前的小孩子吗?人我已经领了她们到梨香院去安顿了,也派了几个小厮丫鬟当帮手。我这不是听说大哥又病了,着急来看吗?”

杜老太太听了,只点点头道:“倒是越发稳重多了,你大伯没白带着你天南海北的跑,这会儿也有些人样了。”

杜蘅人在外头跑了两个月,脸上也沾染了些许风霜之色,看上去是比之前稳重多了,只笑着道:“老太太难得夸我一句,还非得带上大伯,我就这么不经老太太夸吗?”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外头正好有丫鬟进来,便笑着道:“二少奶奶托我来告诉二爷,房里的热水已经预备好了,二爷不如先回房洗漱洗漱,再各处走动看看?”

杜蘅点了点头道:“行了,你回去回话,说我一会儿就过去。”杜蘅说着,走到杜若的床边道:“大哥,这回你犯病可怨不得我了吧?依我看,你这病多犯几次,以后也服了,没准还能练出个酒量来。”

杜若只是低头笑笑,无奈的摇了摇头。那边杜老太太更是啐了他一口道:“才夸你,又在这里胡言乱语的,就你大哥这身板,还能怎么折腾?你小子要真心对你大哥好,就好好跟着你大伯学生意,你又是个定不下性子的人,一本医书也不看,你大伯当年可是一边要照顾生意,一边还要学医的。”

杜蘅听到这里,已是没什么耐心,急忙起身道:“老祖宗快别说了,这医术方面,不是还有大哥吗?再不济我爹后院还有两个庶出兄弟呢。就算兄弟们都不管用,大哥以后娶亲了,嫂子总能给您生出几个孙儿来,继承杜家的衣钵的。您老整天唠唠叨叨的,也不嫌口渴?孙儿我这会儿就给您老斟一杯茶,您先润润嗓子,先好好的教训大哥,让他怎么样把身子养好了再说吧。”杜蘅说着,转身到茶几那边倒了一杯热茶来,递给杜老太太,又要给杜太太倒去,被杜太太拦住了道:“你快回你自己的院子去吧。侄媳妇也有那么长时间没见你了,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我们也不耽误你了。”

杜蘅闻言,这才笑着告辞了。这边杜老太太喝过了茶也不生气了,便起身对杜太太道:“你随我一起去梨香院看看吧。要是有什么缺的,也尽早给她们安排了,她们都是有礼数的人家,难免有什么难处,也不跟我们说的,以前他们是官家,看着体面,可毕竟没有多少积蓄,如今举家来京城,只怕是不会再回去了。”

“是。”杜太太应了一声,跟着杜老太太一起出了百草院。

说起来姜姨奶奶一家,也算是时运不济的,偏生有能耐的男人,就没一个高寿的。如今留下这三个女人,也着实可怜。杜老太太进了梨香院,看见几个家丁正忙着搬箱倒柜的,见了那停在门口一溜烟的马车,料想这次是真的举家搬迁了。

姜姨奶奶是杜老太太的亲妹子,当年杜老太太嫁入了杜家,姜姨奶奶还觉得杜老太太嫁得不好,是上不了台面的商贾人家,如今想想自己这遭遇,倒是还比不得杜老太太了。

“老太太怎么亲自来了,我还说一会儿整理完了东西,就带着媳妇孙子,一起去给老太太请安。”

“自家姐妹,客气什么,听说你们来了,本是要亲自迎出来了,可惜我家大郎身子不好,我正在那边院子里看着呢。”杜老太太说到这里,也不由叹了口气。

“怎么大郎的身子,现在还是不好吗?”杜家没迁回京城的时候,两家人是多有来往的,所以姜姨奶奶知道杜若身子不好,也不足为奇。她是死了丈夫儿子的人,所以对男人的身子,越发就紧张了起来,只开口道:“那倒是要好好调养调养的,这男人比不得女人,要在外面赚功名、忙仕途什么的,若是没个好身体,只怕也熬不住。”

杜老太太也只点点头,跟着杜太太一起进了梨香院里头。这梨香院原本是杜老太爷以前姨娘住的地方,现在姨娘们都去了,便留下这么一处住处,里头还有个小院子,有十来间房舍,在杜家的西北角上,倒是清静的很。

杜老太太环视了一周,笑着道:“委屈你在这边住几日,回头我让他们把我以前住的那院子修一修,你们再搬过去。”

姜姨奶奶笑道:“这里就够好了,够清静,丞哥儿读书也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