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做主的还是周斯音,大家悄然看向周斯音。

周斯音则缓缓看向书妄言:“……先把音乐停一下。”

“哦哦?”书妄言讪讪地把唱片机给停了,刚刚播放的交响乐也就消失了,咳,他也是受纪霜雨指使嘛。

纪霜雨已经说完了,也不在意他们把自己的BGM给关了,看向周斯音,“怎么样?”

周斯音笑了笑:“我想纪导演刚才已经身体力行,给我们展示了一下,为什么‘有声’片优于‘无声’片。”

众人:“……”

……那还真是好理解啊!自带BGM就是不一样哦!

确实,听戏大家都更喜欢带伴奏多过清唱。艺术什么的,那是戏剧家、知识分子才去谈论的,普通人,就爱听个响嘛。

但纪霜雨这番话,也算是给人留下一种“不得了,纪导演连影戏也这么懂”的印象。

影戏部长也自动闭嘴了,其实他还想说,灯光等设备也没必要买最新的吧,可昂贵的有声机周斯音都要买了,还谈什么其他。还有书妄言这个原作者,也如此支持纪霜雨。

我们总经理真是纪先生的伯乐啊,半点都不怀疑其能力,很好很好,十分相得。

……

纪霜雨没想到如此顺利,自己都还未想好怎么忽悠周斯音,他就主动送上门给机会了。见面会后,他就心情极好地邀请周斯音和书妄言再去看一场电影,趁着离开沪上之前,多看点。

毕竟沪上的影片最全,回去不一定有这个条件了。

这次纪霜雨买的是一部喜剧,这个类型在国内也是很受欢迎的。虽然说是有声影片,但对声音系统的运用再粗暴没有了,每一秒都填充着音乐。

而且因为也不是什么大片,还是头轮放映,只有旁边投射出一些翻译,可这翻译吧还不文不白,也难免让人错失一些梗。

这都算意料之中,纪霜雨随意看看。

灯暗之前有伙计兜售糖果,纪霜雨叫住人,买了几颗糖。

周斯音百无聊赖地道:“为什么没有桔子味的,桔子味最好吃。”

纪霜雨缓缓转头:“我是带回去给露露吃的。”

周斯音:“……”

纪霜雨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开玩笑的,老板,你刚充了那么多钱。”有声机器多贵啊,纪霜雨捡了一颗牛奶味的,剥开糖纸,迅速塞进了周斯音嘴里。

浓郁的奶香味在口中化开,周斯音也忍不住浮起了笑容,甜度之高,要是让书局的下属看到,可能要做噩梦了。

坐在另一边的书妄言探头,张开了血盆大口:“昂我就喜欢奶味的。”

周斯音:“…………”

……这个年纪了还张嘴讨糖,实在面目可憎!

这时候灯已熄了,纪霜雨直接丢了一颗到书妄言怀里,看起来也不觉得书妄言是个宝宝。

区别待遇啊,书妄言感慨一声,还是我不够有钱。

看罢之后,对于电影有那么些了解的书妄言不禁长叹道:“鹤年兄虽然声称不能落后于潮流,可是,咱们现在的拍摄手法,还远远落后欧西。至于故事,倒是很有一些优秀的剧作家了。”

这部喜剧毕竟是西洋人拍摄,他们在技术方面更强,里头对镜头的运用并非此时华夏大量非科班出身的导演能比的。

纪霜雨漠然点头:“哦。”

“鹤年兄!但我对你很有信心,”书妄言期待地看着纪霜雨:“对了,近来华夏影片的摄制技术有了个大进步,据说有影片,已经使用上特写镜头了,特写镜头你知道是什么吗?”

纪霜雨:“………………”

纪霜雨:“我知道。”

“我想你也知道,”毕竟连蒙太奇理论也知道,书妄言用谈论高深技术的口吻说,“那你知道具体该怎么用吗?”

纪霜雨看着他,缓缓道,“特写镜头可以传达强烈的印象,如果此时周斯音骂一句你这拖稿怪,我们便可以对准你的面部,拍一个特写镜头,体现你内心的惶恐与羞愧,细节一览无遗。”

周斯音跃跃欲试。

书妄言:“………………别骂了别骂了。”

他信了,他相信纪鹤年真的很懂影戏技术运用了!!

……

周斯音领导下的昆仑书局很有行动力,他说要筹备影戏部,分局的人把玻璃棚都搭建好了,也买了些设备,影戏部员工或是新招,或是从其他部分调过去工作,齐齐到位。

总之,大致雏形其实已经有了,周斯音才能在见面会上透露出这个消息。

周斯音答应了纪霜雨要给弄套设备带回京城拍戏的,这就把他和书妄言都带到分局去了。

分局的负责人叫陈慕贤,是昆仑书局几十年的老员工了,赶紧的去现场接待。

他也认得纪霜雨这张近来在沪上很知名的脸,对方和周斯音、书妄言的友谊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陈慕贤又未在见面会现场,只以为周斯音带人来参观。

打了个招呼后,陈慕贤就说要和周斯音汇报一下书妄言见面会后续的情况。

周斯音便留纪霜雨自己转悠,同书妄言先去谈公事了。

陈慕贤在办公室向周斯音汇报完了,笑着提议道:“总经理,这纪先生导演的新剧旧剧,皆是火爆市场。咱们拍摄影片,在剧作方面,倒是可以多向他这位大戏剧家讨教呢。”

眼下不但很多电影人是从新剧转行来,或有新剧基础,甚至本身还用拍新剧的手法去拍电影。

周斯音微微一笑,不无自傲地道:“他已是我们影戏部的一员,担任导演一职。”

书妄言也赶紧道:“对对,到时候我的小说改编成影戏,就给他来执导!”

陈慕贤并不那么了解纪霜雨,也不由得一惊了,招其为影戏导演,而且把书妄言的作品都交给他,不让有留洋经验的导演来了?

陈慕贤不禁道:“如此……纪导演真是全才呀!”

周斯音道:“不错,纪鹤年对影戏制作的理解更胜过影戏部所有人。我另拨给你资费,去购置最新的拍摄设备,有声机器如果一时买不到,直接从其他制片公司收购。”

陈慕贤对周斯音是特别信任的:“能得总经理如此评价,那鄙人也无限期待纪导演在影戏界的大作了!”

周斯音他们走后,纪霜雨就自己参观了一下昆仑书局新成立的影戏部。

这设备呢,确实是买了好些。

纪霜雨还看到了以前只在博物馆、课本上见过的手摇木壳摄影机,他看稀奇般地上下打量起来。

这玩意儿现在要价也不低的,工作人员在旁看着,还给纪霜雨介绍:“纪先生,这个就是拍影戏用的摄影机。”

纪霜雨点头,“嗯嗯。”

他看起来确实很像第一次见摄影机哈。

毕竟,除了摄影机,有些设备,纪霜雨还真是第一次见,在他那个年代早就更新换代不知道多少次,甚至淘汰了。

所以,纪霜雨也是真情实感地指着一些东西问:“那这个是什么呢?”

工作人员是个戏迷,也热情给纪导演兼总经理的朋友一一解释:

“哈哈,这个是吸盘呀!”

“移动稳定器,拍摄时必备的哦!“

“我们还有很多炭精灯哒。”

纪霜雨:“嗯嗯嗯,还有那个是什么,也没见过。”

工作人员:“哈哈哈哈哈其实就是消防水龙头改了一下,用来拍摄下雨的场面哦!”

纪霜雨也大笑:“我就说眼熟,还不敢认,以为是什么呢!哈哈哈哈哈!”

两人对视一眼,再次爆发出欢乐的笑声,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笑着笑着,纪霜雨不经意地转头看了一眼。

身后赫然站着一脸震撼到失语的周斯音三人,也不知道听了多久。

纪霜雨:“……”

对面仨:“………………”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忽悠吗?你跟我们谈笑风生,结果啥都没见过??

☆、第三十六章(这居然是不花钱就能看的东...)

“不行不行!你可真是个骗子啊!我不能让你拍我的书!”书妄言大喊道, “好家伙,太能说了,我以为你真的精通影戏技巧, 还说不用学……没想到什么都不认识!”

纪霜雨也很无语。

哎呀, 这个叫什么事儿……

“你先别急,我好好给你解释这个事, 行吧?”纪霜雨试图安抚书妄言。

他这么说还好, 一说,书妄言立刻爬远了五米,“别说话,你这人惯会花言巧语的, 我可不敢听,一听了就该什么都听你的, 把银行金库密码都告诉你了。”

纪霜雨:“……我到底是什么类型的都市传说啊!”

怎么听起来像是专骗老头老太太那种。

他再看向周斯音。

这回连周斯音也犹豫地道:“你若只是想拍摄戏曲片,设备也是可以拿回去了,只是不必拿书妄言的本子了……待你日后学熟了再说。”

纪霜雨如泣如诉:“大头哥, 你也觉得我骗设备。”

“??”周斯音:“大头是谁??”

他确实觉得纪霜雨骗设备, 这个没什么,他要就给他一套。

现在也有戏曲片嘛, 本身历史上华夏第一部影片,也是摄制的戏曲。把传统戏曲直接用摄影机拍摄下来,去放映, 也是一大类型。

但是书妄言的书,他们是想做成正经影戏的, 有心和引进影片一比高低, 恐怕就不适合纪霜雨这个“新手”了吧。

纪霜雨只觉得百口莫辩,整理了一下情绪, 认真道:“我就是没见过这么高新……的设备!其实旧设备我都有所了解。但原理是差不多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就行了。裘兄,头头,你们相信我。”

周斯音:“头头到底是谁???”

书妄言怀疑地看着他,“真的吗?我怎么听着不太像。”

“你想想,我若是完全不知道,他在解释后,我岂不是还得追问,那稳定器是干什么用的呀?”纪霜雨辩解得非常用力,“而且,这都是外物,我对怎么分镜头,怎么剪辑你的小说都有想法了。”

书妄言露出了更深的怀疑:“分镜头是什么?”

纪霜雨:“就是拍之前,我做好详细工作,把剧本给画出来,这样拍摄的时候就一目了然。”

书妄言顿时一脸绝望,“完了,谁拍影戏还这样啊,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没听过一句话吗?影戏是导演在现场创作出来的艺术!”

纪霜雨:“…………”

……靠,我成熟先进还是我的错咯?!

早期,尤其是无声片时期很简陋,导演构思可能就写在袖子上,到了片场也很多即兴发挥。有声电影时期,才开始逐渐完善剧本,诞生了分镜头剧本。

“这样,摄影机先拿回去,此事再议吧,先让书妄言冷静一下。”周斯音劝慰道,他平时骂归骂书妄言,但这故事,是书妄言和书局吃饭的东西,确实要听书妄言的意见。

这版权本也是书妄言的,他不首肯书局独自也没法拍摄的。

“你等着,回头我给你证明!”纪霜雨指了指书妄言。

书妄言仿佛被□□威胁一样,瑟缩了一下,倚靠在墙角,喃喃自语:“他要来煽动了,他要来煽动了,怎么逃……”

纪霜雨:“…………”

他头一次产生了一点后悔,自己以前干嘛老放嘴炮呢。

而周斯音还在思考,大头哥到底算什么称呼,算很亲密的昵称吗??

……

纪霜雨叫来徒弟们,把设备搬回去,站在马路边,还在郁闷,“我名声是坏掉了吗?”

不要啊,他才忽悠了几个投资人而已!

六两一边把设备往车上放,一边伸着脖子道:“师父,我相信您!别说影戏了,您要排马戏我也赞成!”

这妄言先生面前也没他多嘴的份儿,但是作为徒弟,六两现在是死心塌地站在纪霜雨这边。

“……马戏就算了,你有这份心就行。还是徒弟好,相信我。”纪霜雨说着还看了大头哥一眼。

周斯音:“……”

他好笑地道:“我不相信你,还会让你把摄影机搬回去吗?这台花了一千五百块,还有这个有声机,本来要去西方国内购买,我怕时间太长,让其他制片公司高价转卖的。你真当我冤大头了?”

他悟到了,头头竟是我自己,竟是冤大头!

纪霜雨:“哈哈我开玩笑的,谢谢老板。”

俩人正说着,马路对面有人伸着脖子看了半天,小跑过来,快到近前时才放慢了速度,踱步过来,背着手道:“真是天涯何处不相逢!我的侄儿,听说你也在沪上,我还想着能不能见一面,这可巧遇见了。”

来者正是周斯音的二舅周若鹃,多日未见他的脸皮似乎也休养生息完毕了,说这话不带脸红。

周斯音:“走吧,上车。”

纪霜雨:“好哒。”

周若鹃:“……”

周若鹃拦在他们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份影戏说明书,哼道:“小子别得意,我也不是为了你来沪上的,是为了我投资的影戏!

“倒是听说,你也想学舅舅做影戏?哈哈!影戏市场可没有那么简单。有空啊,来看看舅舅投的戏,也长进点。这可是和新剧、旧剧大不相同的科学技术。”

他手里的说明书,正是他口中投资的影戏,宣传广告上写着什么精良制作之巨片,美人如云blabla,片名是《鸳鸯戏梦》。

周若鹃别提多得意了,待这部影片上映了,制片公司和电影院三七拆账,他又可以从公司与其他投资人各自分得五成。

这还只是第一部的头轮放映,还有第二轮,第三轮,及至日后第二部,第三部片子,要发财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哎,只可惜昆仑书局到了周斯音手里,否则真是一大宣传利器。

周若鹃再次嫉恨地看了眼周斯音。

周斯音冷笑一声,正要骂他,纪霜雨盯着那说明书“啊”了一声,说道:“我想到了!我想到拍什么了!”

他正琢磨先拍个东西给书妄言证明一下,看到这说明书背面大片的广告,却是忽然想到,不如拍个广告片啊。

周寒鹊那里钢笔都开始量产,不要多久就要上市了,给钢笔拍个广告片预热,岂不是一举两得,也不浪费胶片,那玩意儿也可贵了。

那可要赶快了,趁着在回京城之前拍出来……

纪霜雨灵感迸发,拉着周斯音就跳上了车。

周若鹃一脸凌乱:“等等,拍什么?影戏吗?是你来拍?”

车都开始发动了,他扑上去嘶吼着打脸:“你懂什么影戏啊!你知道什么叫特写镜头吗?!纪霜雨,你们俩要进入影戏市场,就等着被我――”

特写镜头?又来??你们只懂这个吗?

“傻子,去你的吧!没有人比我懂影戏!”纪霜雨在远去的车上探头出窗大喊。反正也没别人,大不必讲究。

周若鹃:“……”

……可恶!简直是太狂妄了!!

他站在原地平复了一下心情,抚着胸口露出一个(自以为)高深莫测的笑容:“真是毛头小子……想想还要等上些月份,你们拍出来些玩意儿才能叫你们好看,还真是难耐。”

.

.

“拍完了!”两天后,纪霜雨揉揉眼睛道。

“就拍完了?”周斯音听纪霜雨说了要拍广告片,还叫他去联系影院,但他也没想到,纪霜雨的动作这么快。

纪霜雨想起二舅,说:“打脸贵神速!”

仅仅是两天,他们预定回京城日子的前一天,纪霜雨就把剪辑处理好的广告片交给他了,让他配合钢笔的上市,投放到影院之中。这会儿,纪霜雨眼里还有些血丝,显然是熬了夜。

其实两天,对现在的专业人士来说,拍个短片也不算快。但那是以现在的粗糙标准,也不用讲究太多运镜布光剪辑。

周斯音觉得快,是因为纪霜雨前两天连机器还不熟悉。这会儿,剪都剪好了

“我都说了我只是不习惯这么……这么高级的机器!”纪霜雨说起来还隐隐咬牙,由奢入俭难啊,用过现代科技,拿着这老祖宗级别的摄影机,真是别提多不习惯了。

而且吧,现在还没有监视器,现场掌控效果很不方便,剪辑也是全手工的,眼睛快给他整瞎了。

纪霜雨想着,电视应该已经发明出来了才是,得找个机会,弄一台来当监视器。

周斯音总觉得纪霜雨还有深意,但也说不上来。毕竟,这个确实是最新的机器……

“那就把书妄言叫来看看。”周斯音去把书妄言给找来了。

自己人们一听说纪导演拍了银幕广告,也都跟着来了,在饭店的会议厅里来个内部放映――作为一家大饭店,这里也是有简单放映设备的,可以给客人放一些新闻短片、风景片之类,放银幕广告还是第一次。

纪霜雨拍摄也没瞒着人,毕竟还要人打杂、做道具之类的,还找了林寻芳和金雀做主演,以及乐师演奏配乐。这么短的时间,当然最好用上现成的素材啦。

于见青知晓了,更是恍然,连道:“难怪纪先生说要一定要设立影戏专业。”

虽然不知道具体水平如何,但是在被沪上影戏界拒绝的情况下,他们好歹有个保底的老师了啊!

――反正大家的水平都一般,依他看,会用机器就不错,再加纪先生的审美,指定还比许多有过作品的导演强。

书妄言有气无力地被拎到最佳观影位置。

其他人看看他,再看看纪霜雨,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点两下为难。

纪导演想拍摄影戏,还想拍书妄言先生的小说。但书妄言先生觉得他刚接触影戏,有些犹豫的事情……大家都隐约听说了。

书妄言先生没错,但是他们也想支持纪导演呀!

金雀还想,不然就给纪导演一些时间学习,她相信以纪导演的审美,不要几次就能设计出好看的画面。

――虽然金雀也参与了拍摄,但她对纪霜雨的拍摄技术,同样毫无所知,看不懂,只知道在现场,纪导演的确有时候搞不懂机器,还去翻找向人要来的笔记。

但还是那句话,这不是障碍,我们纪导演进步一定超快的!

“好了,调好了,开始放了。”纪霜雨已经把灯关了,众人也都停止了细语,专心看着投影。

画面上首先出现的是一只纤细漂亮的兰花指,执笔画眉,忽而就跳到染唇,几秒后再切到抬手束发、披衣穿袖、系扣……每个动作都只有短暂的画面。

这是一个金雀扮上戏装的过程,但是表现的手法叫所有人都看呆了。

被剪辑过后的动作精炼,一点也不影响理解,但节奏极快,甚至暗踩上了作为背景音的京戏伴奏的节拍,让人看得更是爽快,忍不住回味。

金雀自己都认不出这是她拍出来的!

就这一个开头,书妄言的背也挺直了,瞪大眼睛。

这是从未见过的表现方式,这几个短短的画面剪切在一起,却丝毫也不凝涩,自然流畅,完美衔接,也很好理解!

以往可能需要几分钟来表达的事件,十几秒就呈现出来了,效果甚至更吸睛。

纪霜雨看到了他们的反应,心想,“跳切”放到现在,果然是暴击啊。

跳切是一种剪辑手法,也叫作中间抽取法。只从运动中抽出重点动作,在后世是很常见的剪辑手法,但在大部分影片节奏还很沉闷拖沓的现在,这简直就是视觉暴击。

在此之前,大家观看的影片,无不讲求镜头的流畅性。如果拍人换装,那么肯定是连贯的一个动作都摄出来。

跳切,而且是非常成熟的跳切剪辑后的画面,却是打破了传统思维,便是不懂电影技术的人,首次看到也会震撼。

再接着往下,这金雀扮演的,正是《洛阳春》中女主角,接着就是她书写公式的一幕,金雀一翻手腕,握住毛笔,慨然挥毫,镜头特写文字。

而她落纸摩擦的细微声音,竟然也播放了出来,唰唰的声音,就好像什么节奏点。在声音不停的情况下,一组蒙太奇镜头体现了女主角的遭遇。

在京戏舞台上需要好几场交代的故事,在这里,几个镜头便交代完了。

而那书写的声音配合有生命力一般的镜头,让人的心情都莫名跟着一起紧张了,剪辑者把每个点都卡得到位,无形之中的节奏抓住了每个人的眼睛。

尤其是熟悉剧情的人,还会带入。

而后,从金雀沾墨的特写,镜头拉近又拉远之后,这支毛笔竟也成了钢笔――

书写者,自然也成了林寻芳,时代也跟着变化了。

这样的转场,叫在场人只觉神奇!

越是复杂的时空,越能展现剪辑的魅力。

纪霜雨又是奔着向书妄言证明来的,所以他处理的时候,其实炫技多过理念,什么手法吸引眼球就用什么。必须一目了然地体现:我很牛X。

转场几乎全部用的无特效转场。转场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淡入、淡出,翻页,定格等等特技,无特技转场就是纯用镜头了,比如钢笔和毛笔这相似物体之间的转换,也可以用相似的动作转场……总之得有合理的元素,才够流畅,也就更有难度。

动态镜头干净利落地转换场面,能让观众视觉受到极大的冲击!

镜头在三个时空中切换,浓缩了两个人物的人生,又以笔墨串联。

最后还有特效,只见金雀书写的文字竟然放大又拆开,接着又神奇地重组,占据了整个屏幕,并有女声舒缓地念出来:

“续千年文墨,书写意人生。”

下面再打出来了一行小字,同样被清晰念出:“寒星钢笔,专为华文书写。”

字幕是手书的,字迹粗细变化明显,有些像毛笔,又带着钢笔的锋利,但有点知识或是了解纪霜雨的人都知道,这字是纪霜雨的笔迹,以钢笔书写。

没有长篇浮夸的广告语言,喋喋不休产品之妙,但是寒星钢笔四个字伴着美妙的画面,已经刻印到人心中了。

会议厅再次陷入黑暗,现场却还是一片寂静。

……

纪霜雨打开灯,只看到一张张略带呆滞的脸庞……

“这个……真的是广告吗?”于见青失声道。

魏可声也是一脸呆滞,就这支银幕广告现出来的水平……还求什么沪上影戏界支援教师啊!

它的长度很短,但不像那些新闻短片、旅游短片,更不像乏味的广告,精良的制作让人觉得更像影戏,却又确实是在推广寒星钢笔。

这个时候的影视广告,纪霜雨是见识过的,无聊难看到被观众忽视……要么就是那种烦人的静止广告,常被观众骂。好一点的银幕短片,通常是对着产品、工厂、生产地之类直愣愣拍一通,再配上浮夸的广告词。

毕竟,现在的国产影片特写镜头都算高级技巧了。

就算是海外广告,水平实在也没有多高……跳切原本可都要几十年后才出现。

纪霜雨在最后,还用叠印,才形成了字迹被拆分、重组的效果,在现代非常简单的特效,他熬夜做了很久。

这种技术,目前国内还未见使用,国外影片早就有了,但各种叠印都是表现鬼魂之类的。如此用法,亦让人耳目一新。

众人抱着鼓励的心态来给纪导演捧场,至少拍出来不糊,打光好看,就完全可以给纪导演鼓掌了嘛!人家会用机器啦,已经达到导演平均水准啦!

谁能想到,会看到这样一部作品……

连参与拍摄的人,都看得入迷,难以想象自己参与的短片怎么能呈现出这般效果。那种节奏感和高级感,把所有人观看者都给整懵了。

他们多数不懂得镜头语言、剪辑手法,但明显,这广告片用上了大家只能在西洋影片里看到的特技,甚至是西洋投资甚大的巨片也看不到的手法,又极具美感,感官受到了巨大刺激!

加上纪霜雨也考虑了现在这个时代观众的文化心理、语言习惯,呈现结果,自然更好。

这和现代相比,现在的影片节奏堪称拖沓,就这个银幕广告,别说对比同类广告,就是和影戏正片比,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好半晌,六两才合上从放映起就张大的嘴,呜呜道:“我要做电影导演了――!”

我师父这么厉害,等于以后我也会拍电影,也会很厉害!!

金雀也说道:“看得我又想练字了……”

“别说你了,”一位乐师摸了摸脸,“我不会识字都想买笔了。”

于见青更是夸张地站起来,难以置信地道:“这居然是银幕广告?这居然是大家不用额外花钱就能看到的东西??”

书妄言也缓缓回神了,一下扑过去抱住纪霜雨的腿:“这电影不是你来执导我不授权啦!”

☆、第三十七章(别放电影了,放广告!...)

金雀因为票实在卖太好, 还得留在沪上演几个月。

春雷剧社剩下的学生倒是趁这段时间,把戏都教给了沪上的同学,可以随纪霜雨一起回京了。这两部戏, 都以不同的形式在沪上连演了半年多, 将票房记录给刷新。

而维克多先生,也乘上了回国的船, 互留了通讯地址, 商定日后寄书给他们。

一场离别无可避免,大家在沪上观众的欢送中离开,观众尤其舍不得纪霜雨。

此时却是还无人知道,纪霜雨并非就这么离开, 他还留下一样新作――寒星钢笔的广告短片。

在纪霜雨坐上从沪上到京城的火车时,广告的拷贝也正从昆仑书局沪上分局影戏部送到各个影院。

若是寻常影片, 必要先送影戏检查会审查,取得准演执照,而后, 先分到放华夏影片的头轮影院――现在也不是每家头轮影院都会放本土影片的, 有相当一部分头轮影院,只会放外国影片, 除非是制作精良的国产大片。

然后呢,在头轮影院放完,再轮到二轮影院, 三轮影院,花上数个月, 才与沪上所有影戏观众见面。

但是, 这是个广告呀。

加上昆仑书局的影戏部虽然是刚成立,但是单位作为华夏三大出版机构之一, 影院、制片方做广告也多要与报界合作,关系十分融洽。

也因为是短短的广告,纵然胶片贵,也可多拷贝几份。

因此,短短三天,这支广告就被商定好,在沪上座位较多的十数家影院播放。

这些影院都暗想,昆仑书局还真是算舍得了。一般最肯花广告费的,是医药产品,最多的,沪上一地便高达十万推广费。

但昆仑书局推的是钢笔,没有那么大市场的,识字的人才多少,会用钢笔的又才多少。如此拷贝多份,多处投放银幕广告,同类对比,确实是很舍得了!

去往京城的火车仍在夜色中飞驰。

华灯初上的沪上,人们已踏入各色娱乐场所。

华盛影业公司的导演王和笙站在影戏院门外,仰头望着一张张海报。华盛算是沪上的大制片公司了,从眼前这家影戏院也是他们名下的,就知道了,非大公司没有这样的能力。

王和笙原来是排新剧的戏剧家,后来被邀请来华盛做导演。说是导演,实则编、摄、导、剪各个环节基本都要涉猎,产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在华夏影戏界,算是很有些名气了。

――到底多有名气,近来沪上影戏界几家华资大制片公司想牵头筹办影戏学校,头一批找的几个人里,就有王和笙。

但王和笙只答应了届时会去讲课,不任他们强烈要求的副校长、系主任之类头衔。他平素忙着艺术创作,担任行政职务可是很多事要操心的。

而作为一个导演,王和笙来看电影,也就不是单纯地看电影,更是考察市场。

《鸳鸯戏梦》的海报撞入眼里,这部影片一看就是风花雪月类型,海报也是女主演娇美的容颜,这种类型的确能吸引相当的观众群体。

各个影院其实也有自己的定位,根据定位来选片,王和笙他们公司的影戏院因为坐落在高校附近,就喜欢选一些爱情片、国外侦探片,符合年轻人口味。

王和笙喜欢看美人,美人能激发他的灵感,盯着海报看了一会儿后,他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票房,刷脸拿了一张票,进去观看。

影院内,亮堂堂的人,卖小食品的伙计走来走去,找座位的人走来走去,后排的人喊前排的人摘帽子,还有人大声念说明书上的剧情介绍,屏幕上正播放着措辞夸张,仿佛吃下后百病全消的医药广告……

王和笙开始闭目养神,思考自己下部影片,唉……到底该如何,向老板争取到更新设备呢,想他们的设备,远不如国外感光好,别人拍摄的美人栩栩如生,他倒是找到美人,可呈现在屏幕上,却生生多了瑕疵。

不知不觉,想了一会儿,王和笙忽然觉得有些奇怪,影院内怎么安静下来了?而且,还听到了京胡声,是影片开始了吗?

以往,就算影片开映,也不会立刻安静的。

王和笙疑惑地睁开眼睛,一入眼便是屏幕上一名美貌的戏装女子,他第一眼,便想大呼一声真美人也!这不是近来红遍沪上的那位梨园名旦金雀么?

紧接着,王和笙就要为这布光赞叹了。

这片子必是用最接近西洋的新设备拍摄,而且拍摄者精于布光,不像一些国产影片,人物都成平面了。金雀在镜头下,那脸虽然会因为大屏幕而拉宽一些,可是在妆发、灯光造型之下,只显得大气清丽,光影简直就是一绝。

时人都说王和笙擅长拍美人戏,但他看到这一幕,只有发呆。

紧接着画面的跳切,出人意外的无技巧转场,直接让王和笙坐直了,嘴巴越张越大。

这,这是谁拍摄的?

华人主演,应该是国产,但是所用到的技术,王和笙都看傻了。

他从未看过有人能将剪辑完成得如此有冲击感,而且完全打破了传统思维!抽取重要段落剪切?这简直就是一个颠覆!

在国外,剪辑艺术已经开始发展,而在国内,剪辑是什么?就是一张桌子,一个放大镜,一把剪刀。知道一秒的胶片是多长了吗?好了,可以开始剪了。

很多就硬剪,硬转场。

别说在现在了,就是几十年以后,华夏都大有不重视剪辑的现象。

在很多人眼里,剪辑就是把没拍好的部分剪掉,将镜头拼接起来。

但是在这短短十几秒里,王和笙就看到了用剪辑重构的时空故事,看到了镜头切换构成的节奏感与冲击力,简直目不暇接……

甚至,在有声影片、无声影片孰优孰劣仍存在争吵的时刻,在这里,王和笙体会到了声音蒙太奇的魅力。

王和笙:也许你们普通人看到这种镜头,会被画面冲击到。其实在我们专业人士眼里……这种冲击更大啊啊啊!

这是彻头彻尾的炫技,所有人完全能够体会到纪霜雨拍摄短片的初心――向书妄言这样的外行观看者证明,没有人比我更懂技术。

太美了!

光影,声乐,画面的流淌,场景的奇妙转换,流畅的节奏……所有这些新奇的感受,衬托出两位一古一今的女演员,烘托出那支钢笔的特殊之处。